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6-24(全文版)

  本日主題: 淪陷中的家園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全球商業捕鯨禁令將持續
[生活環境]海嘯的重創迫使各國學習綠色價值觀
[能源議題]澳洲最大風力發電廠開始生產電能
[環境政策]歐盟設置資訊系統以因應高山區的危機
[生態保育]南亞大海嘯散播外來種種子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4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1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治水之本:積極輔導養殖業轉行 停止地下水抽取
專  欄 [我們的島]淪陷中的家園
[環保共識論壇]京都議定書起動!台灣,準備好了嗎?
[台灣的地下水]地下水的使用情況
活動訊息 [研討會] [營隊] [節目預告] 
編輯報報 了解地下水 「台灣的地下水」專欄起跑
本會訊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生態保育]全球商業捕鯨禁令將持續 --﹥

  南韓,蔚山,2005-06-21 (ENS)-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決定,至少在下一年度將不會有合法的商業捕鯨活動。各會員國政府今天投票表決繼續維持已實施19年的全球捕鯨禁令,而這對日本或其他支持捕鯨的國家而言可說是一項挫敗。澳洲環境部長坎培爾(Ian Campbell)表示:「今天早上,世界就像是站在深淵的邊緣,如果支持捕鯨的國家成功了,我們將倒退回商業捕鯨的黑暗時代。」

  全世界自1986年以來即禁止商業捕鯨活動,日本政府於本屆年會提出「管理計畫修正方案」,希望藉由該方案來管理重新恢復的商業捕鯨活動。IWC針對該方案的表決結果顯示,即使像中國、韓國等同情商業捕鯨的國家,最後在表決時仍決定棄權,等同撤回了他們對商業捕鯨的支持。

  日本代表20日更提出動議,希望每年以「科學研究」名義獵捕小鬚鯨的數量能夠加倍,也就是讓IWC允許的每年440隻增加到935隻。此外,日本並希望將座頭鯨、長鬚鯨也列入獵捕許可名單中──抹香鯨、塞鯨、貝氏鯨等從2002年起就已列入日本允許獵捕的名單。不過,環保人士和保育陣營認為,所謂科學研究名義,不過是掩飾商業捕鯨的表面理由罷了。

  IWC的表決結果,讓綠色和平組織成員為之振奮,他們從4月起就在蔚山進行反捕鯨的宣傳活動。不過,他們仍譴責蔚山為過去捕鯨歷史而舉辦的鯨魚節慶祝活動。

  目前在韓國吃鯨魚肉是合法的,不過前提是他們所吃的鯨魚必須是在漁業活動意外被補獲或死亡的才行。

[生活環境]海嘯的重創迫使各國學習綠色價值觀  --﹥

  印尼,班達亞齊市,2005-06-21 (ENS)- 印尼環境部及聯合國環境總部今天開始為期三天的海嘯重建會議,致力於確保整合所有有益於環境的工作,並使其能用於受創之亞齊省的修復計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長托佛表示,「印度洋的海嘯給全世界上了嚴厲、令人震驚但卻非常重要的一課,我們都忽略了可能潛在的危機。」

[能源議題]澳洲最大風力發電廠開始生產電能   --﹥

  澳洲,墨爾本,2005-06-21 (ENS)- 澳洲正朝向加倍其風力產能的目標前進,該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廠在上週四開始生產風能,上週更有二項以上的方案獲得整個計畫的認可。其三座分別座落於不同州的風能發電廠總共可生產375百萬瓦特的電能,足以供給約17萬戶居民使用,幾乎是澳洲現有風力產能的二倍。

[環境政策]歐盟設置資訊系統以因應高山區的危機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5-06-21 (ENS)- 歐盟執委會現正藉由資助研究的方式,以尋求改善高山地區山崩、雪崩、洪水的危機警報及危機管理系統,該研究將使空中與氣象方面的資料與衛星資料相結合。歐盟並於今天公佈一項耗資110萬歐元(130萬美元)的計畫,其官員表示此計畫對於環境與安全監控都將是有助益的。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南亞大海嘯散播外來種種子 --﹥

曾彥勳 編譯/蘇柏維 審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7日發表研究,指出印度洋毀滅性的大海嘯除了帶來死亡,還破壞了當地主要生態系統。環境規劃署警告,2004年12月間重創南亞地區的大海嘯,將外來入侵種的種子從海岸帶入到熱帶島嶼的內陸。

  UNEP在一份正式聲明中指出,某些地區,包括重要的國家公園在內,海浪促進外來入侵種的傳播,如同刺梨和耐鹽鹼牧豆樹。牧樹豆是多刺豆科的喬木或灌木,主要原生在美國南方,其甜豆莢可供家畜食用。而刺梨是一種仙人掌,普遍生長在墨西哥,在一百多種的刺梨中,有許多被種植作為食物。

  當地有名的自然學者傑漢(Gehan de Silva Wijeyeratne)指出,這些物種並非斯里蘭卡原生種,原本只生長在沿海少數地區內,雖然他並未解釋這些物種如何傳播至斯里蘭卡。傑漢說,他們威脅到原來的生態系統。原生動植物在沒有外來植物下進化生長,所以當強勢的外來植物介入生態系統後,生物多樣性會減低。(2005-06-2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4 --﹥

  • [環境政策]一縣市一焚化爐 政策喊停。行政院長謝長廷22日宣布「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喊停,環保署指出,國內運轉中的焚化爐有20座;花蓮、南投和澎湖焚化爐2004年即確定停止規畫,採區域合作處理垃圾。除尚在興建中的5座,已發包的新竹和苗栗焚化爐行政院正評估停建可能性。 (台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環署稽查廢棄物上網申報 祭重罰30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5年6月起,擴大列管包括營建業及醫療機構等八千家業者,須上網申報廢棄物清理流向,但仍有部分業者未依法申報,環保署決定將加強稽查,祭出最高新台幣30萬元重罰。 (台北 中央社)

  • [能源議題]燃料電池 超級環保。目前全世界的積極投入開發的燃料電池,不但靠著酒精、甲烷就可以產生電力,而且還非常環保。燃料電池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電解水產生氧氣與氫氣,然後燃燒氫氣來獲得能源,因為燃燒過程只產生水,因此還可以重新投入電解,再繼續循環,非常環保。 (台北 聯合報)

  • [生態保育]5萬元認養一棵 屏縣認養老樹曲高和寡。地方點綴出美景的屏東縣列管百年老樹,共計82棵,儘管縣府推動5萬元認養一棵,由於曲高和寡,在保護經費不足之際,其中一棵遭蟲害枯萎而死,現在列管的百年老樹只剩81棵。 (屏東 東森 新聞)

  • [公害污染]金門廢棄戰車淪為垃圾 不屬廢棄車 環保局頭痛。金門縣環保局最近有一個頭痛的問題,因為他們所處理的垃圾當中,竟然有軍方的廢棄戰車,這些戰車不但隨意停放在空地上,有些砲口就正對著村莊,讓居民很擔心,然而環保局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戰車根本不屬於廢棄車輛。 (金門 東森新聞)

  • [生活環境]田寮河淤泥 首次採路拋處理。田寮河是全基隆市唯一未加蓋的河川,2005年首次採用淤泥路拋方式,一萬多立方公尺的淤泥,從田寮河挖出來後,分批放在港邊瀝乾,將運送到新竹某民間處理廠處理,估計費用共需一千萬元。,由政府定期斥資疏濬,往年,由港務局以海拋方式處理,由於環保署認為,海拋會汙染海洋,堅持不同意,2005年停止海拋處理,由市府首改採用路拋方式處理。 (基隆 中國 時報)

  • [生活環境]三重眷村拆遷 改闢休閒綠地。三重市曾經有五座眷村,但在陸續拆遷後,將在2005年底走入歷史。其中,占地一公頃的空軍三重一村,已劃為公園預定地,市公所積極爭取公地無償撥用,以期從速開闢,與毗鄰的同安公園連成偌大的遊憩區塊,新添民眾休閒好去處。 (北縣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4 --﹥

  • [環境政策]暫停鋪設東部油管 為保護貝加爾湖等地的生態環境。全長4200公里的俄東部石油管道日前在一片抗議聲中暫停。科學家批評該石油管道工程將造成一系列的生態破壞,尤其會危害原生態的貝加爾湖和珍稀動物阿莫爾豹。 (中國 解放日報)

  • [環境政策]省電新措施!冷氣不能低於25度C。中國為了節省電力,即將頒佈一項新規定,夏天即使天氣再熱,公共場所的空調溫度,也不能低於攝氏25度,尤其是緊臨大街的商店,溫度更不可以跟室外相差10度以上;相反的,在冬天的時候,則是不可以高於攝氏20度。 (中國 TVBS新聞)

  • [環境政策]阜陽工商不給未環評專案註冊。安徽阜陽市工商部門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有關規定,對於新建設專案首次辦理營業執照的企業,要求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必須先向環保部門報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報告表;對未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或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阜陽市工商部門將不予登記註冊。 (安徽 中國環境報)

  • [公害污染]珠江口海域約95%海水遭嚴重污染。根據一項對珠江三角洲的調查結果顯示,2500平方公里的海域內約有95%海水為重污染,圍海造地、任意採砂、陸源污染和人工養殖是被公認的4大元兇。填海讓珠江口生態更加脆弱,紅樹林被大片破壞,原有的濕地功能不復存在;珠江口的潮流動力因海岸線的改變而降低,海水的自淨能力下降,水質逐年惡化。 (香港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剔牙 每年“剔”掉203萬畝樹林。據統計中國每年要消耗超過6000億支牙籤,如果用木材製造需消耗木材160萬立方米,相當於203萬畝樹林。牙籤在製作和消耗時會污染環境。因為牙籤生產者多為家庭作坊,不但品質難以保障,生產過程產生的廢物也對環境造成污染。 (中國 新民晚報)

  • [生活環境]洞庭湖區暴發10年來最嚴重鼠災。洞庭湖南部地區的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區、資陽區等地“鼠災”消息頻傳。目前這些地區約10萬畝將豐收的早稻受襲,數千畝良田無法收成。洞庭湖區正面臨10年來最嚴重的鼠災。更為恐怖的是,這些老鼠身上攜帶著大量病菌,稍有不慎,可致命的流行性出血熱等惡性傳染疾病就有可能暴發。 (湖南 新聞晨報)

  • [環境保育]中國首次在青藏鐵路途經高寒地帶人造濕地成功。為了保護青藏高原濕地生態,青藏鐵路建設者在古露濕地建火車站時,成功地移植建設了8萬多平方米人造濕地。經過2年的觀測,目前古露濕地草皮移植成活率達98%以上,生長旺盛,已與高原自然濕地基本適應並渾然一體。這是世界上首次在高寒地帶人造濕地獲得成功。 (中國 新華網)

  • [土地水文]引灤入津水源保護新建州河暗渠工程全線貫通。歷時3年半的引灤入津水源保護新建州河暗渠工程已全線貫通,該工程竣工通水後,將提高引灤輸水保證率,減少河道污染和水量損失,改善河道水質,年節水量可達2600萬立方米以上。目前,天津市水利局正在積極做好引灤暗渠通水的各項準備工作,將於7月下旬啟動試通水運行。 (天津 水利資訊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6-21 --﹥

  • [生態保育]東太平洋將可能禁止採割鯊魚鰭

  • [環境政策]減少大西洋因漁具不良而誤捕鯨魚 有關單位提因應計畫並廣納建言

  • [能源議題]土地管理局將促進在公有地上發展風能

  • [環境政策]新公有地放牧法規排除一般民眾參與

  • [環境政策]環保團體成功促使美國環保局重新考慮鍋爐安全規則

  • [生物科技]基因轉植樹木將危及森林生態及果園經營者

  • [生活環境]費城進行空中噴灑殺蟲劑以遏制西尼羅病毒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治水之本:積極輔導養殖業轉行 停止地下水抽取 --﹥

作者:柳中明 (台大全球變遷中心主任)

  台灣的天災一年勝於一年,政府在防洪治水的經費卻是一年少於一年。在氣候異常的趨勢下,極端破記錄的降雨在無預警的狀況隨時會發生。就如同這次連續一週的大雨,氣象局就無法在一週前明確告訴大家:將會在那些地區出現連續一週的豪雨。如此,等到發生當日才緊急發佈豪雨特報,這時地方政府在平日沒準備的情況下,真是手忙腳亂的,連救災都無法作好。

  所以,我們必須靠政府在平日就架設與疏通排水管線,準備與設置抽水機組,更要勤於檢查、維護與操練,以隨時因應氣象專家們都無法預測的突發性豪大雨。說真的,現在已進入颱風季,颱風隨時可能侵襲台灣,現在再談緊急治水,其實已經是太晚了,各項相關工程,應該是在4月底進入梅雨季前就應完成。

  這裏又延伸出一個問題,有關氣候變遷的趨勢以及異常破記錄的降雨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國內各界都很明瞭,但是是為何治水經費卻是每年持續減少呢?感覺上,政府部門說一套作一套,直到問題已經惡化到很難根治時,才會緊急提出8年800億的經費,如此真是令國人失望。其關鍵因素除了是選舉掛帥外,看來也是農業、養殖業等的產值太低,佔我國GDP不到3%,當然政府會去重視賺大錢的工業鉅子,而忽略那些哭哈哈的農民。

  觀察經濟部所提出的方案,準備出錢請淹水地區居民遷村,顯然就是以成本效益的觀點來看:讓這些地區持續被淹所需要開銷的經費,可能較整治、排水等所需的經費為少,也較省事。可是,台灣這麼一個小島,一個小區域淪陷,就很快會擴大到更大區域,問題並不會因為逃避就消失了。

  個人建議,政府應積極輔導養殖業轉行,這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若能停止地下水的抽取,才能進行如荷蘭所作的填土、提高水位等工程,而各項排水工程才能發揮重要成效。但是絕不能放棄目前的地層下陷區,否則土壤與地下水鹽化後,我們可能要損失更多的國土。

[台灣的地下水]地下水的使用情況 --﹥

作者:陳文福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博士)

  地下水的使用,以農業用最多,約佔45%,如各地水利會都鑿有灌溉用井,以及台糖公司早期灌溉全省甘蔗田的水井,此類井出水量較大、深度較深,約在100─200公尺;相較之下,農民自費開鑿的井,出水量較小、深度較淺,約在30公尺以內。其次是養殖業用水,約佔32%;工業用水,約佔14%;至於民生用水,由自來水公司鑿建的水井約只佔9%。

嘉南平原深層含水層水位持續降低,已達海平面下20餘公尺。此觀測井為台南縣新營市的新興站,井深約80公尺。

  當社會的經濟模式改變時,各類的用水比例也會隨之改變。例如早期(1951年)所建石門水庫是以灌溉為首要目標,但現今已轉變為民生供水為主。再者水庫日漸淤積、新址難覓,地下水的供應比例也逐年增加。美國199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有19州的民生用水中超過六成為地下水所供應。現今台灣的民生用水中超過六成為地下水所供應的縣市為:彰化、宜蘭、雲林及屏東,未來應會持續增加。

  長期超抽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等災害,雖然政府劃定地下水管制區禁止新設水井,但因抽用仍超過補注,故大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水位仍持續下降。這些地區的含水層,因上方有泥層阻止水流由上往下的補注,離側向的補注源又遠,因此抽水如同採礦,只出不進,地下水水壓就逐漸降低。(2005-06-24)

全台地下水管制區表

【參考文章】
 ■從缺水問題看台灣的水資源管理─水庫至上思維亟待檢討
 ■看不見的水?談地下水面臨的危機!

【相關網站】
 ■地下水觀測網

 ※本文摘錄自遠足文化《台灣的地下水》一書,欲購本書及相關延伸閱讀書籍,請見: 「台灣的地下水與相關延伸書籍

[我們的島]淪陷中的家園 --﹥

文字記者:張岱屏 (公共電視)
攝影記者:朱孝權 (公共電視)

  連續一週的豪雨,雲嘉地區一夕之間成了水鄉澤國,一期稻作還來不及收割,全部泡在水中央,望著浮在水面上的飽滿稻穗,老農欲哭無淚。多年來,沿海地區的居民早已習慣了洪水進出家園的日子,房子能墊高的就墊高,不能墊高的,就把值錢的家電用品搬到膠筏上,一家人泡在水中看電視、吃飯、睡覺。對於都市人來說,這是難以想像的奇觀,但是對於雲嘉沿海地區的居民來說,這是每天要面對的生活。

下箔仔寮居民淹水的家園,電視機在大水中載浮載沉。 當地居民回家都必須涉水而過。 

  對於居民來說,導致淹水最直接的原因是防洪排水設施的問題。在雲林口湖鄉,居民氣憤地指出,羊稠厝大排水防洪閘門6個有3個壞掉,居民像鄉公所反映,鄉公所說沒經費推給縣政府,一拖就拖了4、5個月,等到大水來時已經來不及。在嘉義圍潭,村長莊讚芬表示,為了阻擋高處的水流進村子,在省府時期便在村莊四周圍起一整圈防水堤防,但堤防做了,抽水站卻沒做,導致村內的積水完全無法排出。在口湖鄉下箔仔寮,海平面比內陸還要1、2公尺以上,全村的排水只倚靠一座抽水站,大水一來將抽水站淹沒,抽水機還來不及抽水就被淹壞了。實際走訪雲嘉沿海一帶,可以發現大區域的排水水位比內陸還要高,小排、中排的水根本流不進大排。許多村莊的排水設施,僅僅是倚靠1、2座抽水站或排水防洪閘門,一旦抽水站或排水閘門維護管理出問題,外圍的洪水便整個灌進村落。

羊稠厝大排閘門無法開啟。 羊稠厝大排閘門損壞,導致內水無法外流。

  水力署長陳伸賢表示,縣市政府所管轄的區域排水工程進度落後,至今完成率只有30%,加上維護管理不良,是逢雨必淹的主要原因。民國91年以前,中央政府每年以專款專用方式補助縣市政府進行區域排水的治理,民國91年以財政劃分方式改變,統籌分配款直接撥給縣市政府,而縣市政府並未把錢用在水患治理,而是花在看得到明顯成績的其他建設上。陳伸賢說,民國92年以後,中央政府每年只保留10億補助全台灣23個縣市的縣管區排,但是一個區排的系統要完成就要3、4億,每個縣市一年頂多分到5、6千萬,變成每年一小段一小段的做,以致整治效果無法發揮。面對區域排水工程進度落後,水利署今年3月提出8年8百億的治水計畫,依照淹水嚴重程度以及地方政府願意出錢進行土地徵收的意願作為先後依據,整治106條縣管區排。

  然而,沿海地區淹水由來已久,水利工程只是治標,根本的癥結在於產業政策與國土利用。為了支撐沿海的養殖漁業與農業,台灣每年超抽的地下水高達30多億公噸,相當於全國所有水庫容量的總和。而非法的水井估計在17萬口以上,不僅供給漁塭用水,農田的灌溉水源也倚靠地下水井。地下水是農漁民生存命脈,政府不敢依法管理、取締,地層下陷問題只有持續惡化。

圍潭村臨時調度抽水機應急。 村民自家車都成了泡水車 佳里鎮附近的道路淹水,駕駛仍冒險涉水行駛。

  地層下陷的情形有多嚴重呢?根據水利署的資料,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時面積達1600多平方公里,目前仍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每年平均下陷3公分以上的速度持續下陷中。其中雲林縣下陷的面積最大,達520平方公里,彰化縣有370平方公里、嘉義縣270平方公里,在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平均每年下陷速度在10公分以上。也就是說,台灣西海岸的土地,正以相當於5個台北市的大小,一吋吋地淪陷中。

  面對8年8百億的治水工程,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指出,如果不能調整西南沿海產業結構,延緩地層下陷的趨勢,從根本面解決問題,再多的整治計畫與投資,3、5年後還是一樣沉沒海底。雖然政府在近日也提出以非工程的手段解決淹水問題─包括在雲林縣規劃300公頃的滯洪區,徵收台糖、台鹽等土地作為滯洪池,在地層下陷嚴重的聚落進行小規模遷村,然而初步規劃、配套措施等均尚未定案,能否落實尚在未定之天。

  地盤下陷、土壤鹽化,是台灣土地的沉疴;氣候變遷、降雨異常,防災工作更加困難,是台灣環境面臨的新挑戰。在新病與舊疾的交相逼迫之下,繼續以得過且過的舊思維、短視近利的政治結構來應付環境危機,恐怕只能眼看家園淪陷,年復一年繼續泡在水中度日吧!

[環保共識論壇]京都議定書起動!台灣,準備好了嗎? --﹥

作者:許資宜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京都議定書」自2005年2月16日生效至今,已四個多月。這段期間以來,與「京都議定書」有關的議題,除了議定書生效前一天,幾位學子在行政院門口裸身抗議,以吸引各界的關注外,在國內倉促擬定的「溫室氣體減量管制法草案」,以及日前於6月20、21日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更是政府、企業、學者、與環保團體面對後京都議定書時代時所關注、與著墨的焦點。

繼續觀望或及早因應?

  事實上,「京都議定書」的議題之所以被吵得沸沸揚揚,與其法規本身的特性有著極大的關係。第一,在法規地位上,它隸屬「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下,希望聯合國的會員國能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量,以負起減緩全球暖化的責任。第二,「京都議定書」採取「全球總量抑制,國家個別目標」策略,針對締約國所處的開發階段,有不同減量期程及義務。第三,縱使「京都議定書」 希望規範各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然而,其效力僅只限於批准施行的國家。因此,現階段實際被管制的國家只有38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僅佔全世界總量的25%。

  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名列全球第22名,佔世界各國排放量總量1%,石化、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業十分蓬勃,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又是許多跨國企業的代工廠商,雖然具備高排放強度之管制條件,但非聯合國會員國,被排除在管制名單之列,現階段我國並沒有減量的責任或義務。

  因此,產業界也多採觀望或抗拒的態度,且聲稱遽然實施減量措施,將導致經濟發展之重大衝擊;另一方面,環保團體則認為既身為世界公民一份子,加上自然環境的海島特性,無論就國際責任、保護自身居住環境、或維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言,應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措施,甚至應訂定強制性法令,限制高碳能源使用、徵收碳稅或總量管制等。

  台灣應如何取得各界的共識?如何因應京都議定書?一直是個火線話題,前不久制訂的「溫室氣體減量管制法草案」,更在學者、產業界、與環保團體間引起一陣熱烈討論,這中間反映出怎樣的思維與心態?值得我們細究。

是自願性協定或強制性立法?

  其實,自產業界到環保團體,大都贊成「立法」促進國內的溫室氣體之減量。雖然台灣尚不需進行減量義務,但面對如此國際趨勢,減量的限制終究要來臨。因此,國內法的制訂,是基於預警與預防的精神,從「法」的制訂與規範開始,讓產官學各部門皆有遵循依據,以利及早因應,避免未來可能的國際貿易制裁及成本的擴大。

  但是,法律內容要如何訂定?何時制定?則一直是爭論重點。首先,台灣是否應該要緊跟京都議定書規定,將1990年訂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基準年;還是考量台灣的經濟發展狀況,自行以2000年做為基準年,自上回全國能源會議以來,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其次,產業界一般認為,基於現階段連溫室氣體減量的衡量依據、相關討論、研究……等資訊尚且不足情況下,所制定的法律難以周延。因此,即使現階段要立法,應要求廠商「自願減量」而非「強制減量」,但這樣的看法也讓學者認為有其不可行之處。畢竟,「自願」與「強制」是相對的,前者是後者的權宜或緩衝,簽訂「協定」而非「立法」,但從過去經驗看來,「自願性」策略或措施,在台灣並無法達到具體而有效的結果。

環保費用應納入企業成本

  不論環保團體、企業界或學界,皆不斷地向政府詢問溫室氣體減量的期程表,與各階段目標。因為溫室氣體減量將牽涉一國的能源結構,連帶影響國家整體產業結構,及經濟狀況,需要長遠而完善的計畫,而不能貿然地將政策轉彎。

  產業界認為,短、中、長期三階段的目標是必要的。在短期之內,我們必須填補過去的空白,創造更多交流平台,促成知識擴散,鼓勵產業界施行自發性減量、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使瞭解自己所處的位階,並明白應負的責任。進一步在中、長程的計畫中,因應國內法令或國際情勢,實際配合減量運動。經濟學者認為,政府可以從三階段政策改革著手,首先,應刪除不合理的補貼或優惠,其中以投資抵免為最優先;接著,可進行碳稅徵收,再施行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

  減少對產業的補貼,乃為了建立企業競爭的公平立足點。另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以碳稅徵收將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並促耗碳能源的減少使用。此外,如何減少產品生產所釋出的污染源,也是投資者應考量的成本之一。事實上,台灣產業結構正面臨一個惡性循環:由於高耗能與高污染性的產業能夠享有優惠,在降低成本又增加利潤的情況下,它們能擴大投資,並再一次得到投資抵免,如此情況,連帶其股票也水漲船高,進而刺激企業擴建。如此一來,高耗能、高污染業的規模日漸擴大,一再背離我國的能源政策走向而促成溫室氣體的倍數成長。因此,唯有將環保成本納入營運成本中,才能使產業正視能源耗用與環境污染等問題,並藉由政策的重新擬定來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思維的調整,行動的覺醒

  課徵碳稅的建議,站在經濟學或環境保護的立場,只是思維的調整。取之於環境,用之於環境,是設計碳稅的基本論調。這些價格,理所當然地應該反應於產品價格上,以抑制消費者不必要的浪費,並合理反映環境外部成本。而部分環保團體更進一步提出碳稅全民化、環境福利化的訴求。根據綠色陣線與看守台灣等環保團體擬定的《黑潮議定書》主張:京都議定書中所提及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制度,不應該成為公司財團之間私相授受的金錢遊戲,而應擴及全民,也就是讓二氧化碳排放的配額平均分給每個國民,讓其來決定配額的使用與交易。如此不僅可藉由排放者付費的手段,來達到二氧化碳的減量;更可藉由排放交易的制度,讓耗用資源者所付出的經濟代價,轉而照顧處於弱勢階層的資源節約者。簡言之,碳稅或未來其他環境稅的徵收,應被用於公共財的投資上,並以此稅收收入,減少其他方面的稅收,這樣的好處是,人民不會增加額外的負擔,且能改善高耗能的消費行為,而這也是一直深受期待的綠色稅制改革與雙重紅利。

  事實上,思維改革不僅於此。就更現實的國際市場而言,也以企業責任為領導角色,吹起了一陣綠色風潮。在外國,企業的溫室氣體減量狀況,已變成投資人考量投資風險的依據之一,這將影響外資在台的投資意願。隨著公司投資多元化、跨國化的趨勢,台灣的資本也會在38個締約國中進行投資,勢必面臨被管制的問題。甚至連台灣的跨國集團,也已被全球的供應商要求提報溫室氣體風險與溫室氣體排放量。

  面對一波波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台灣,準備好了嗎?

危機成契機,台灣再定位

  溫室氣體減量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如何透過能源產業技術的提升,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以擺脫95%能源仰賴進口之失衡結構,更是台灣急切努力的目標。

  配合溫室氣體減量的趨勢,是危機,也是轉機。政府得藉此思考,過去以石油化學燃料為主的「汽車本位」交通網絡是否得當?也可藉此鼓勵綠色產業,創造另一波產業熱潮;或整體性地修正城鄉差距與都市計畫;並藉由法條的增修,讓不合時宜的耗能或污染產業逐步淘汰。就產業界而言,可以藉此更瞭解自己的位階與優勢,以綠色創新取代傳統耗能產業,並促成科技、服務、營運型態的轉型。當然,就個人而言,這更是個喚起大家關注永續與環境議題的好機會。

[研討會]中部地區自然與人文互動研討會 --﹥

  時 間:7月6日(三)
  地 點:靜宜大學任垣樓 國際會議廳
  主 辦: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協 辦: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台中縣文化局、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台灣生態學會
  聯 絡:04-26328001#17001、04-26336966
      E-mail: pu20600@pu.edu.tw

[營隊]綠拇指暑期兒童營 --﹥

  時 間:7月5-7日;7月12-14日;7月19-21日;7月26-28日
  地 點:陽明山國家公園
      (台北市陽明山竹子湖路1-20號)
  主 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02-28616341#800、801

  「綠拇指傳奇」又來了!今年的活動雖仍以約瑟夫柯內爾所倡導的體驗自然遊戲為主。此外,由專業解說員所引導的夜間昆蟲觀察、星象解說以及步道植物認識。希望藉由活動的進行,讓小朋友從遊戲中去認識大自然的美好,並學習和大自然相處之道,在快樂的情緒中由衷地愛上大自然,成為一輩子永不背棄的好朋友,為一生的心靈滋潤,也為大自然的永續發展奠定最初的基石。

[營隊]生態體驗與工作假期培訓營 --﹥

  時 間:7月23日-31日
  地 點:台北縣貢寮鄉
  主 辦:世界宗教青年聯盟
  報 名:7月22日截止
  聯 絡:蔡佩芳 02-82316118803
      E-mail: mwr5@ms53.hinet.net

  如果你/妳尋找一種以生態為本,而非以人類為中心的宇宙觀;追求一種人類與自然相依存、權利與責任均衡分擔的生活方式;相信每個人內在的覺醒是帶動一切美好改變的能量來源;讓我們一起以禪修來深入自性,以紀錄片來探索有情,以雙手來親近生態社區敢於相信。敢於作夢。敢於行動。敢於愛。

[營隊]蓮花寺棲地保護義工訓練營 --﹥

  時 間:8月20日-21日(六-日) 
  地 點:荒野新竹分會與竹北蓮花寺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313號1樓)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贊 助:統一超商7-ELEVEN綠色基金
  報 名:8月15日截止 本活動不提供住宿
  聯 絡:03-5340942 傳真:03-5153536   
      E-mail: sowhc@sow.org.tw  

  蓮花寺溼地有豐富的溼地生態,以及台灣原生的食蟲植物長葉毛膏菜、小毛氈苔、寬葉毛氈苔和長距挖耳草,是觀察台灣多樣性物種的優良地點。但是近年來由於周邊土地的開發、上方水源減少、外來物種的侵入,對於僅能生存在此的物種造成極大的威脅。新竹分會自1996年成立以來,積極對此地的食蟲植物與溼地植物進行計劃性的復育,更進一步與行政院農委會合作,招募義工架設步道,減少因人為踐踏傷及這些不起眼的瀕危植物。同時舉辦「棲地保護訓練營」課程,提倡義工與社區共同發揮自主精神,參與生態保育工作,讓台灣更多的民眾認識溼地植物,進而改善受到開發、輕度污染或閒置的土地,維持台灣溼地植物的多樣性。

[營隊]「綠色星球SOS!」兒童環境科學與能源體驗營  --﹥

  台北梯次:7月20-22日 
       國立台灣博物館(臺北市襄陽路2號)
  台中梯次:7月27-29日
       靜宜大學
  對 象:全國各地升國小六、國一對DIY體驗及科學有興趣的小朋友
  主 辦: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台灣綠色陣線協會
  協 辦:國立台灣博物館、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台灣綠色學校伙伴網路計畫
  聯 絡:江慧儀  02-27073338 或 0932136758
  注 意:活動不提供住宿

  親愛的小朋友:在學校老師不斷地在強調「節約能源」,究竟,「能源」是什麼呢?如何把你豐富的早餐轉變成電力?你知道動物的便便和垃圾怎麼變成可貴的能源ㄇ?現代能源過度消耗的問題跟氣候變遷有什麼關係?當氣候變化極大,你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活又會有什麼改變呢?什麼又是「潔淨能源」呢?這個營隊,我們將以有趣味的表演活動、腦力激盪、DIY的科學實驗、能源體驗之旅等方式,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地球發揮「原力」!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淪陷中的家園 --﹥

  播出日期:6月27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6月29日(三) 上午10:00-11: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淪陷中的家園

  連續一週的豪雨,雲嘉地區一夕之間成了水鄉澤國,一期稻作還來不及收割,全部泡在水中央,望著浮在水面上的飽滿稻穗,老農欲哭無淚。多年來,沿海地區的居民早已習慣了洪水進出家園的日子,房子能墊高的就墊高,不能墊高的,就把值錢的家電用品搬到膠筏上,一家人泡在水中看電視、吃飯、睡覺。對於都市人來說,這是難以想像的奇觀,但是對於雲嘉沿海地區的居民來說,這是每天要面對的生活。

【看守台灣】鴨蛋啟示錄

  在一片砲聲隆隆的公聽會中,線西鄉民群情激憤,要求台灣鋼聯立刻停工,在線西鄉爆發出戴奧辛鴨蛋之後,台灣鋼聯被指稱是這事件的元兇,台灣鋼聯煙囪戴奧辛檢測,最高是282ng/Nm3,是一般垃圾焚化爐的管制標準是的2820倍。

[節目預告]第十屆美濃黃蝶祭農村生態影展-歡喜碰碰狸 --﹥

  時 間:6月26日(日) 下午2:30
  地 點:高雄市教師會
      (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09號5樓)
  出品國:日本
  片 長:119分
  導 演:高
  聯 絡:07-2155660

  在東京多摩丘陵森林,住著一群天真可愛的狸子,由於人類擴張新市鎮,使牠們的居住地瀕臨消失!對此產生空前危機感的狸子,於是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振興祖先流傳下來的變身術,讓自己變成人類以及各種妖怪的樣子,來阻止開發工程的進行﹔為捍衛家園,開朗客觀的狸子,會發動一場擊退人類的戰爭嗎?

[編輯報報]了解地下水 「台灣的地下水」專欄起跑 --﹥

  地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台灣面臨的異常天氣頻率越來越高,兩三年來每年夏季的新聞總是被水災與旱災霸佔,台灣民眾停水、淹水、搶水,排隊領水似乎如宿命循環一次次上演。台灣水資源本來就不足,氣候變遷使得問題更雪上加霜,似乎地下水成為台灣的救命水,連水利署都開始把腦筋動到地下水,規劃高屏大湖來吸納地下水資源,卻已造成地方爭議。而政府無心管制地下水濫用,導致沿海低漥地區地層下陷,是淹水災害長久未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讓讀者了解地下水的重要,本報與遠足文化將合作,即日起於每周五刊登《台灣的地下水》一書選文,《台灣的地下水》是台大地質系博士陳文福奔走全台各地長期積累的研究成果集結而成,內容詳實精練,值得讀者細讀。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願意接受職前訓練(居住大台北地區者親至辦公室,其他地區人士以網路教學;訓練內容含新聞收集、編輯與送入資料庫流程,約3小時)
  4.每週志願服務的時間為1次,花費1小時(時間可協調),願意長時間配合(最少3個月)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全職編輯  --﹥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聯絡方式:請逕寄簡歷至: service@e-info.org.tw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B)英翻中志工:翻譯國際外來種資料訊息與文章,每篇約兩千字
(C)中翻英志工:翻譯台灣在地外來種資料訊息,登錄外來種資料庫網站,篇幅不定,但不會太長。
(D)採訪編輯志工:對外來種相關知識有興趣之編輯志工,能編輯或撰寫相關訊息者。
(E)其他配合:如,對外來種資料庫資訊蒐集及建置有興趣者;或是能出外採訪進行活動或主題專訪等..。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