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廢棄物政策環評確立評估項目 --﹥ 本報訊 環保署於昨日(6月29日)下午針對廢棄物處理政策影響評估舉行範疇界定會議,會中邀請環保、經濟、地理等領域之學者,環保團體與相關主管單位與會,此次會議大致確立了廢棄物政策環評中應評估之項目、內容與評估方法。
環保署希望透過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及廢棄物再利用等措施來達到「零廢棄」的目標,與會者大多肯定零廢棄方向,但對於如何才能達成?各界有不同意見。 唯一到場的環保團體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提出,應從產業界源頭減量做起,不要只有後端的思維,生產者應積極負擔減量責任。文魯彬同時表示,台灣必須思考是否有條件允許高污染的產業繼續生產,或是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計畫經理林群超副研究員回應指出,各國產業結構變化隨時都在發生,可能因政策、法律、市場或環境要求促成產業變化,例如綠色產業已蓬勃發展,而拆船業已經消失。政策環評程序可提供深入思考產業未來發展的機會,特別在經費與風險評估方面,先進國家已建立生命週期資料庫與風險機制,並將風險排序來作為政府環保經費分配之依據。 廢棄物再利用及其產業本是官方大力推倡方向,然而會中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饒河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沈弘文認為,廢棄物經過再利用或處理程序後仍可能對環境造成衝擊,何況多數廢棄物再利用的廠商並沒有完善的操作及污染防制措施,恐怕造成許多潛在性環境問題。工業局代表則提到彰化縣線西戴奧辛鴨蛋污染事件,因為事件地點鄰近台灣鋼聯公司,在事件爆發後即作出改進措施。台灣鋼聯公司是以鋼鐵集塵灰融製再生的後端程序,為鋼鐵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工業局認為,若不走資源回收的路,還有什麼路可以走?工業局同時樂見環保署建立機制,在未來評估廢棄物再利用時可有所依循。 環保署綜合計畫表示,在法令中,範疇界定會議雖非法定必要程序,但此次廢棄物處理政策環評仍召開了開放給民眾參與的範疇界定會議,可茲往後政府相關部會政策擬定之範例。 較可惜的是,或許是時間較緊迫且在非假日舉辦,只有一個民間團體參與。若對於廢棄物政策及其政策影響環評還有意見,執行單位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表示,可多利用廢棄物政策論壇網頁反應及交流意見,透過公開、透明的方式來討論、彙集各方意見,使廢棄物處理政策環評更臻完備。 【相關網站】 ◆[生物科技]挪威籌備興建種子庫 保存糧食作物基因多樣性 --﹥
挪威,奧斯陸,2005-06-27 (ENS)- 挪威政府23日宣佈,將利用該國先天冰寒的氣候條件,興建一座農業種子庫,以做為全球食物供應的安全網,其目的是要保護糧食資源,使其免受植物疾病、氣候變遷效應、戰爭和天然災害的侵害。挪威外交部表示,位於挪威內陸北方的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地理位置相當偏僻,是種子庫的預定興建地,這也將是全球獨一無二的一座種子庫。 他們表示:「斯瓦爾巴是一座可因應此需求的理想場所。由於永久凍土層的存在,即使電力供應系統失敗,種子經過長時間後仍能保有發芽的能力。」 該種子庫預計在2006年開放啟用,不過外交部並未指出明確的地點。該種子庫將為世界各地現存的糧食基因庫儲存備份,為世界的糧食供應提供一道額外的安全網。這個種子庫就像金融體系中的銀行一般運作,具有存/提之機制供委託國家運用,但設備所有權仍屬於挪威政府。 種子所保存的基因,可說是決定農作物特性的藍圖,基因差異越多樣化,可讓作物因應不同的氣候變遷環境而生長,也可為世界各地提供更多樣的糧食選擇。而像這樣生物多樣性的保存,等於是提供了一道對抗氣候變遷和植物病蟲害的安全保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5/2005-06-27-02.asp ◆[生物科技]歐盟環境部長允許5個國家繼續施行基改作物禁令 --﹥
盧森堡,2005-06-27 (ENS)- 5個歐洲國家的環境部長堅決反對基因改造作物,這5位環境部長近日拒絕了歐洲執委會所提出的一項包裹提議,該項提議的內容是希望取消原先歐盟各國對於基因轉殖玉米和油菜籽所頒布的禁令。這是歐盟環境部長理事會首次透過條件多數決,反對執委會所提出的基改生物體議案。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5/2005-06-27-03.asp ◆[生態保育]美國科羅拉多州鈽制動器製造廠 變身野生物保護區 --﹥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2005-06-27 (ENS)- 曾經一度引發1萬人抗議遊行的洛磯平原核武工廠,正慢慢轉型為野生物保育區。針對距離丹佛西北部16英里的這個工廠遺址,儘管當地的輻射污染清理工作尚未完成,美國漁類暨野生物管理局仍在22日公佈「綜合保育計劃」的最終版本。此份計劃是美國漁類暨野生物管理局針對該廠址所提出的15 年管理提案,將在保育區設立後開始執行,而保育區預計將在2006年到2008年之間設立完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5/2005-06-27-01.asp ◆[全球變遷]破壞臭氧之殺蟲劑 多數國家仍緊握不放 --﹥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2005-06-27 (ENS)- 植物病理學家與美國農業研究中心共同表示,用來取代殺蟲劑-同時也是臭氧耗減劑-的替代品,目前已經在佛羅里達州的農產地區進行效能評估。溴化甲烷替代品的研發工作現在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其原因在於,今年1月1日是工業國家逐步淘汰殺蟲劑的最後期限,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無法如期完成此項目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5/2005-06-27-04.asp
環境資訊協會 秀萍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純嬌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n2005/2005-06-27-09.asp 作者:紫秋千
霧裡看花 離開天巒池後,我們起身往武法奈尾山走去。因為濃霧的關係,前方的帶頭大哥似乎迷失方向,以致於在稜線中走走停停地摸索著,不過領隊一直強調著,只要走15分鐘就可以攻頂,所以大夥都抱著輕鬆的心情。 武法奈尾山,標高2986公尺,有著一顆二等三角點,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界線,因為鄰近天巒池,故一般登山隊伍都會排進行程裡,變成最佳的配角,天氣好的時候,這裡的展望可以觀看整個雪山、大小劍山系,還有北二段群峰、西合歡、華崗、福壽山農場等等,不過今天這一切都只能憑揣摩了。 攻頂的路,大多是由低矮的玉山箭竹所構成的,草坡兩旁偶有冷杉襯托,最後還有一小段的碎石陡坡,果真15分鐘後,走到三角點,山頂寬闊平緩,當然也是白茫茫的一片。 部份同行的山友,行前在池畔休息時還一直嚷著說,又不是百岳,不想要多爬這趟路,懷疑著領隊所說的,近3千公尺級的高山,只要輕鬆的15分鐘。 我想,登山者對於任何一座山,如果有機緣順利攀登,只要體力許可,都應該嘗試看看;即使只是尋常小山,依然有她的魅力所在,況且這深山裡的中級山,也不是有機會常來的。 又愛又恨箭竹林
無心插柳 路程中,我們巧遇神木群,四五株鐵杉的胸徑,都有入選神木級的資格,昂首聳立於黑森林中,我們從各個方向取景,仍然無法攝入全景,而樹根上的靈芝,也讓我們見識到中海拔的潮濕。 聽說,這條新登山路線是多年前的前輩山友,在登北峰後,因為濃霧走錯方向誤打誤撞探勘出來的,而當時救他一命的就是快出箭竹林時所聽到的水管聲,這條管子是山下的果園為引水而建的。 領隊邊走邊述說著當時前輩有如沙漠甘泉般的喜悅,而我則是感受到另外一層喜悅,包括走了兩個多小時不見天日的箭竹林後,穿出登山口,前方的雲海飄邈,還有眼前的這一大片果園。 驚艷果園 紅白相間的蘋果花海,純潔白透的水梨花朵,漫步在果園底下,飄來陣陣的清香,老農夫辛勤的呵護著,這嬌柔又脆弱的花朵,連我們拍照也要小心經過,這一幕確實讓人印象深刻。 最後是一段產業道路,令腳步更加地輕盈,對於走天巒池這條路線的登山客,除紅毛杜鵑外,還有中橫梨山地區盛開綻放的果園,如果拜訪時序剛好是秋末採收期的話,那溫帶水果的甜美,勢必更加難忘。 這一趟行程,縱使天氣始終未曾放晴過,但大夥對於這意外的果園美景,直嘆著不虛此行。 【下期預告】:走過南迴女仍山 南島花開艷陽天 時 間:7月2日(六) 9:00-11:00 十八尖山、佔地五十三公頃、標高130公尺,在本地亞熱帶島嶼型氣候的孕育下,成就了人造林與天然林的混合景觀,在這裡隨四季變化出現不同的花草樹木,昆蟲與鳥類、林相優美多樣,是不 可多得的自然生態教室,目前已成為市民重要遊憩地不論是早起的銀髮族、日入斗金的大老闆、工廠園區的上班族、莘莘學子、或是家庭主婦,歡迎您和我們一起浸浴在分多精中與森林裏的陰離子精靈共舞。 詳情請參閱 http://sowhc.ngo.org.tw/ ●[活動]探訪竹東圳─竹東圳自然人文生態體驗行 --﹥ 時 間:8月27日(六) 台灣經濟大動脈-竹東圳,全長21公里有餘,於民國15年動工興建,早期僅為灌溉用途,後因新竹與竹東地區用水日漸缺乏,又因新竹科學園區之成立,每日須要大量用水,故有寶山水庫之建立,而竹東圳即是寶山水庫引水之主要管道。探訪竹東圳之旅,將從竹東圳的源頭出發,沿著蜿蜒的圳路體驗先人在水利工程上的智慧,同時享受田野的風光,並認識這條銜接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的動脈。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 ●[講座]空氣污染控制新技術推廣講習會 --﹥ 時 間:7月20日(三) 開發與應用高效率、低成本之空氣污染控制技術一直是國內業者努力的目標,經濟部工業局希望藉由本講習會之舉辦,讓產業界對國內外空氣污染防制處理新技術之發展資訊、未來應用範疇及經濟效益能有深入之瞭解機會,並促進產業界有效提昇空氣污染控制技術能力,且達成彼此經驗交流之目的。 詳情請參閱 http://proj.moeaidb.gov.tw/eta/events/e940720.htm 時 間:8月2日-5日(二-五) 後人譽予「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的鍾理和先生,他的文學傳達出人性生命的智慧、描寫當時客家農村、具備社會意識,與潛藏在台灣殖民社會中的矛盾情愁。九O年代初期,其餘族與文化界人士為感念追思作家前輩鍾理和,集結民間力量共同舉辦了笠山文學營,幾年來不只針對鍾理和文學與台灣文學的探討,更藉由其文學中的多面向來討論與關懷農民和疫病相關等議題;今年的文學營我們將以生態文學為主軸,一同來探討人與土地的關係,喚醒人們尊重自然,保育自然與人文生態的決心。 詳情請參閱 http://myweb.hinet.net/home18/liho-chung/index.html ●[營隊]第四屆夏潮報導文藝營 --﹥ 時 間:8月20日-23日 報導文學(影像紀錄)作為一種實踐活動,除了在文學的領域中被賦予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在較大社會的場域裡所可能扮演的角色——走進生活的現場,走進事件的現場。報導文學的基本精神,就在於貼近生活、貼近人民、貼近社會的真實。我們認為,報導文學的提倡和引介,將可以為台灣社會注入新的精神,為台灣文學打開一條走向文化覺悟,走向社會變革運動的道路… 詳情請參閱 http://www.xiachao.org.tw ●[徵求]台灣民間的想像:兩岸的未來 徵求參與者 --﹥ 時 間:7月30日(六)、7月31日(日)、8月6日(六)共計三天 兩岸關係不應只是換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及口號,也不應只是學術性的紙上談兵,兩岸關係更需反應出台灣民間的聲音!因此,我們決定尋找一個契機,讓台灣民間能針對兩岸關係這個高度敏感的議題,邀集各種不同聲音的一般人民,共聚一堂,來討論分享自己的兩岸關係看法,也進一步在差異中尋求對兩岸關係最大共識,建構共同願景的可能。這是一個從差異中尋求交集的實驗性活動,經由會前資料閱讀、會中參與者真誠的溝通與互動,提出有關兩岸關係的共同願景與行動方案,嘗試從純民間的角度,把我們台灣人想要的兩岸關係願景呈現出來。 詳情請參閱 www.peace.org.tw 時 間:7月6日-8月24日 每週三 令人期待的大洋洲廳終於要開展了,我們為能協助觀眾在參觀展示之餘建構出人、自然與文化緊密相連的大洋洲視界(The Oceanic Vision),特於暑假期間每週三舉辦電影節活動。本活動將播映八部與大洋洲島嶼部族文化有關的影片,部分場次並邀請對民族誌電影相當有專研的人類學家,給予導言、講評與討論。我們也鼓勵有心拓展孩子多元文化全球視野的學校老師或家長,可運用本館每週三早上九點至十點免費入館時段,規劃一個大洋洲主題活動,全班或全家一同來看展覽、看影片與大師對談。如能在影片與大師的引導下誘發出師生或親子間延伸的對談與討論,那將是一個令人回味的暑假活動。本活動凡有講員參與講評的場次均可上網預約,僅入館參加該次活動者,可於活動開始前十分鐘至生命科學廳大門口集合,本館將有專人接待免費入館。 詳情請參閱 http://enroll.nmns.edu.tw/uweb/oceania/index.htm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