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北大西洋露脊鯨 100年後恐絕跡 --﹥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5-07-25(ENS)-一群資深海洋科學家研究發現,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死亡率若維持不變,那麼牠們在下一個百年內將面臨絕種危機。過去16個月以來,有8隻露脊鯨死亡,幾乎是過去25年來露脊鯨平均年死亡率的3倍,但科學家相信,在過去16個月內應該有更多的北大西洋露脊鯨已經死亡。 科學家在報告中說:「最近北大西洋露脊鯨的生育率逐漸增加,每年出生23隻,已經比過去五年還要多,但如此仍無法彌補其死亡率。如果不調整船舶和漁業的管理做法,這種鯨魚恐怕會在100年內絕跡。」科學家估計現存的北大西洋露脊鯨只有350隻不到,而且還以每年2%以上的速度減少當中。 北大西洋露脊鯨分布於北美洲東部(從加拿大沿海省份延伸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沿海地區,這裡的軍事、漁業與船運業活動相當興盛。 經過人類1000年的捕鯨史,北大西洋露脊鯨在20世紀初瀕臨滅絕;儘管國際上從1935年開始採取保護措施,但至今仍是世界上處境最危險的鯨魚之一。 雖然目前有針對船舶採取相關措施,包括強制回報船隻位置、大範圍空中調查、以及海事人員教育等等,期望能使船舶撞擊鯨魚的機率降到最小;不過,科學家指出,上述作為並未有效減少船舶撞擊致死事件。科學家呼籲規範出鯨魚巡游廊道,並在露脊鯨棲息範圍內調整船舶作業方式。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25-06.asp ◆[環境政策]拒絕給付數十億波灣戰爭補償金 聯合國遭譴責 --﹥ 美國,紐約,2005-07-25(ENS)-一群向聯合國委員會提交證據,並支持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提出索賠請求的美國科學家們警告,聯合國拒絕支付數十億賠償金,以補償1990-1991年波灣戰爭中健康受到影響的沙烏地阿拉伯人民,這樣的舉動對其他國家未來在戰爭中將自然資源和環境做為攻擊目標的做法,無法產生任何的勸阻作用。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25-01.asp ◆[生活環境]繼越南、泰國、柬埔寨 印尼出現人類感染禽流感死亡案例 --﹥ 印尼,雅加達,2005-07-25(ENS)-印尼衛生部21日表示,在7月12日死亡的印尼公務人員,是印尼第一個證實感染H5N1型禽流感的病例,年齡為38歲,而此名男子的兩個小女兒在這個月也在出現類似的病症後過世。直到目前為止,在越南、泰國、柬埔寨和印尼已累計有109人感染H5N1型這種惡性禽流感,55人因而死亡。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25-03.asp ◆[生活環境]亞洲猴廟觀光客應慎防病毒散播 --﹥ 美國,西雅圖,2005-07-25(ENS)-專門研究猴子散播病毒給人體的國際科學家小組警告,前往亞洲的旅客不要隨意撫摸和餵食在猴廟或其他觀光景點看到的猴子。餵食這些動物,或者甚至攜帶食物進入猴廟內,會大大提高遊客被猴子咬傷或抓傷的風險,進而導致傳染病的擴散。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25-05.asp ◆[全球變遷]日本風災加劇 保險公司認為與全球暖化有關 --﹥ 日本,東京,2005-07-25(ENS)-日本氣象廳表示,在太平洋形成的強烈颱風正朝日本東部前進,預計在25日或26日早上,日本東部的太平洋沿岸將會被颱風「班彥」的暴風圈包圍。去年日本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颱風季,但對於颱風次數和強度異常增強的現象,但氣象專家們仍儘量避免將之歸因於全球暖化。不過到了今年,必須為風災損害買單的保險公司,則提出兩者相關的說法。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25-02.asp
環境資訊協會 范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純嬌 摘錄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7-25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5/2005-07-25-09.asp 作者:紫秋千 僅以這篇文章,向長期以來一直為反興建美濃水庫而努力的保育志工們致敬,包括美濃愛鄉協進會、八色鳥工作室、美濃後生會……等等,因為有您們對於黃蝶翠谷的保育,有您們無怨無悔的一直舉辦黃蝶祭活動,才能保有今日的好山好水。 鐘理和文學步道 笠山下,青翠的山巒層層疊起,客家小鎮的淳樸與優雅,走在鐘理和紀念館的文學步道上如沐春風,在歷史的時光隧道裡,傾聽著文學與心靈所譜成的詠嘆。 鐘理和,這位人稱台灣現代文學之父,一生執著於文學這條漫長的路,雕像的莊嚴與光采,靜靜的望著他腳下的美濃土地,這裡是他心愛的家鄉,也是定居寫作的淨土。 每次去黃蝶翠谷前,我總會先來這裡走走,在這裡可以沉思、可以冥想、可以感受文學與生命的深邃,從紀念館前的叉路往前走,就是黃蝶翠谷,底下的溪流名字就叫雙溪。 曾經滿山蝶舞 當年日本政府在這一帶廣植鐵刀木,作為槍托及鐵道枕木的樹材;卻無心插柳引來大量銀紋淡黃蝶產卵,因其幼蟲嗜食鐵刀木樹葉,在種種氣候與環境之條件配合下,曾經有超過5千萬隻以上的黃蝶族群,滿山滿谷飛舞。 大人、小孩們捲起褲管在清涼的溪水裡嬉戲著,涓涓細流,蟲鳴鳥叫,山谷裡的微風輕輕吹送,構成一幅親子同樂,夏日消暑的休閒去處,在配合旁邊的雙溪公園,實乃生態教育的最佳場所。 孰料1993年,經濟部水資會決定在美濃平原的東北端,建築一座大型水壩…… 然而這樣的初步決定,也悄悄的地方凝聚出一股反對的勢力,我們欣慰的是,一直以來有許多的保育團體,都很努力的在保衛這裡的好山好水,如果沒有他們,可能現在看到的黃蝶翠谷早已走入歷史,可能永遠、永遠都不會有滿天黃蝶飛舞的到來。 十年有成、美濃黃蝶祭 從1995年,在水庫壩址預定地舉辦了第一屆「黃蝶祭」以來,簡單的活動訴求,卻是一條相當艱辛的路,在地方保育團體,尤其是「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努力下,幾屆下來,成功地打響了「美濃黃蝶祭」的名聲。 每年的祭典都吸引相當多關心自然生態的朋友,從台灣各地湧入,以行動力挺這一年一次的地方盛會。 早在6月中旬,路過美濃時,街上就已經插滿黃蝶祭的旗子,飄揚的旗幟,好像是辦喜事的迎接外地遊客,展現出客家人的團結,一個地方,能有一種文化,這確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這個活動又不是以商業觀光為導向的。 黃蝶祭活動主辦的用意,就是透過對黃蝶英靈的愧歉,來省思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喚起人們重視這裡的生態景觀,同時反對興建美濃水庫,讓好山好水永續共存。 凝聚家鄉情感 而這樣的一個活動,也凝聚出美濃當地人對家鄉的情感,所以這幾年整個美濃鎮煥然一新,包括傳統菸樓的維護,自行車道規劃等等,當然也包括孕育出台灣客家音樂史上不可抹滅的樂團──「交工樂隊」。 今年邁入第十年,辦的比較盛大,再加上旁邊雙溪熱帶母樹林美濃米的活動,人潮比去年多好幾倍,而且舞台的裝飾也比往常多了紫色絲帶,更顯隆重。 祭典一如往常的儀式,斗大的對聯掛在舞台的兩旁,傳統客家八音的伴奏,拈香祭拜山神伯公、黃蝶伯公,朗讀祭蝶文,宣讀生態公約,然後向台下的雙溪獻上花果蜜,一連串的隆重儀式,氣氛莊嚴,除了是生態的保育外,也是一種尊重大自然生命的展現。 尤其是拋撒蜜源植物這一幕,大夥把鐵刀木的黃色小花往溪流中撒下,雖然沒有很壯觀,不過溪水中點點黃花,也就好像黃蝶滿山飛舞的模擬。 誠如愛鄉協進會的林理事長所說的,我們做的還不夠,愧歉黃蝶,所以不到一個半月,美濃淹了兩次水,面對山河變色的台灣,山谷裡漸漸見不到黃蝶飛舞,稀少渺渺,一種像是蝶去谷已空的惆悵。 十年心血,十年辛酸,十年有成,黃蝶的消逝,我們難咎其責;美濃黃蝶祭,十屆辦下來是成功的,但願這虔誠的悔意,後代子孫們真能有再看到那滿山翩翩蝶舞的一天。(2005-07-28) 【下期預告】:走上美濃靈山 眺望農村平原客家情 時 間:7月30日-31日(六、日) 桃園神社,台灣唯一僅存的神社遺址。它曾經是日本殖民統治者移植的神聖領域,也是台灣農民組合運動者催生的抗日忠烈祠。它承載歷史,同時也展現場所的力度。歷史的寶貴,乃在於它可以提供人們反思與再出發的機會,對於被殖民時期所留下的文化內容與物質痕跡,我們應該在尊重它的存在的同時,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理解,讓歷史還原真實。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此一歷史建物的未來面貌,它將不僅僅是單一的文化資產保存,亦或是桃園的地方文史記錄,更有機會成為全台灣回溯與反省被殖民歷史的再現之地。9月9日、10日另有共識研討會。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6545 ●[講座]北歐環境面面觀─文化與保存篇 --﹥ 時 間:8月1日(一) 19:00-21:00 北歐對古文物保存觀念與手法-斯德哥爾摩歷史博物館與北方生活博物館、城市區域保存-哥本哈根舊海軍營區介紹、未刻意保存的產業共生小鎮-丹麥卡倫堡、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集團的工業區更新。 詳情請參閱 http://e-info.org.tw/column/northeurope/2005/no05062002.htm ●[講座]從生態工業園區的全球發展看台灣企業、政府與民間的危機與契機 --﹥ 時 間:8月5日(五) 早上10:00─12:00 從向自然生態系學習的方式,找到食物網與共生的觀念,似乎可以將此概念應用於製造生產的體系,並視產業體系成員之間為一種有生態關係,以副產品交換網絡等食物網概念以減少廢棄物外溢的創新理念。生態工業園區(eco-industrial park)的概念在北歐與西歐起步早但未被世界周知,直到美國政府由聯邦政府推動,才廣為人知,並隨著中國經濟熱而逐漸將焦點轉向亞洲。生態工業園區與產業共生、在台灣實施的現狀如何,未來又有什麼可發展性,都值得探討。... 詳情請參閱 http://e-info.org.tw/column/northeurope/2005/no05062002.htm ●[講座]生態保育專題講座-海濱植物介紹 --﹥ 時 間:8月4日(四)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 ●[講座]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專題演講-台灣的敏感地理地質 --﹥ 時 間:7月30日(六) 10: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wan.org.tw/ ●[研討會]基因轉殖動物生物科技紮根教育研習營 --﹥ 時 間:8月3日-4日 第一天演講,第二天實習,主題有基因改造原料產製食品的風險、基因轉植技術實習與操作等。 詳情請參閱 基因轉殖動物生物科技紮根教育研習營 ●[營隊]2005生態工作假期 --﹥ 時 間:8月13日-16日 今年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拜耳公司第二次舉辦國際性生態工作假期活動,邀請國內外志工一同親手打造濕地。本次主題為「植物種源保存計畫」,將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轄範圍內的雍來廢礦場進行施作,建置一塊人工濕地,未來將成為當地的生態教育園地。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cowh.org.tw ●[節目預告]觀點360度- 現代牛肉大揭密 --﹥ 播出日期:7月29日(五) 晚上10:00 「現代牛肉大揭密」紀錄片是由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在2001年製作,影片從1993年的四位小孩吃了「Jack in Box」連鎖漢堡店受感染的牛肉漢堡,因此喪命,導致全美衛生單位及新聞媒體開始,檢討美國牛肉的整個飼養、屠宰、運送到消費者的手中的過程,到2003年美國檢測出牛隻受到狂牛病毒的感染,這個對牛肉為主食的美國,該如何說服其它進口美國牛肉的消費國家安心呢?即使沒有狂牛症的問題,從養殖、生產、肉品檢疫到工業化宰殺過程裡,還是有許多問題產生,身為美國牛肉主要輸入國的台灣消費者,以及其它進口美國牛肉的國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節目網站 http://www.pts.org.tw/~web01/360/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