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境]祕魯英商礦場爆發致命衝突 肇因水源問題 --﹥ 祕魯,皮烏拉,2005-08-09 (ENS)- 一家英國礦業公司位於祕魯的勘查基地7月28日發生動盪事件,有3,000名祕魯農民前往抗爭,抗議該公司開採銅礦可能污染他們賴以維生的水源,抗爭中至少1人死亡,40人受傷。這是祕魯爆發民眾抗議採礦公司的最新事件,這幾年來,祕魯多處農村社區一直設法要將採礦公司逐出利馬北方約1000公里的標拉區。 當天凌晨,天氣起大霧,農民們前往英商「蒙特利哥金屬礦業公司」(總部設於倫敦)分公司Minera Majaz公司的採礦基地,驚醒了駐衛的警員。大約300名祕魯國家警察持步槍和催淚彈驅逐這些農民,在森林小徑中追逐了幾個小時。 只有少數農民有獵槍,大部份只持有農具,但警方則配有自動化武器、手榴彈和催淚彈。農民宣稱有七名抗爭人士在衝突中死亡,當地教會和官員也證有七人死亡,但警方只承認有一人死亡。 多數抗爭農民來自標拉區和哈恩區(Jaen)的高地社區,他們擔心礦區會污染主要的含水土層──這是奎羅茲河(Quiroz)與布蘭科河(Blanco)的水源區,不僅提供村民和農作物的基本用水,同時也是維持此區森林生態和野生物棲息地的重要資源。 這項遭到抗爭的布蘭科河銅礦開發計畫,目前仍處於探勘階段,其環境影響評估調查也尚未完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5/2005-08-09-03.asp ◆[生物科技]歐盟許可基因轉植玉米用於動物飼料 --﹥ 祕魯,皮烏拉,2005-08-09 (ENS)- 歐盟執委會昨天核發一張為期10年的許可證(編號MON863)給孟山都公司(Monsanto),允許其進口備受爭議的基因轉植玉米以作為動物飼料之用,這些玉米經過孟山都公司的基因改造後更能夠抵抗玉米的蟲害。目前該決定尚未涵蓋人類食品與耕種範圍,但這即將在9月份進行投票表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5/2005-08-09-02.asp ◆[生態保育]英國野花草地正慢慢消失 --﹥ 英國,彼得堡,2005-08-09 (ENS)- 佈滿野花的夏季草地也許仍深植於英國人民的記憶深處,但是5日一份由政府出資所做的新調查指出,這些曾經擁有豐富野生生物的草地正處於危機當中,必須要有更大的保護措施來保護它們的未來。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5/2005-08-09-05.asp
環境資訊協會 范景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阮右檸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5/2005-08-09-09.asp ▲[深度報導]鳥居‧泥土‧啤酒 看見台日工作假期交流 --﹥ 作者:王漢鵬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活動當日,隨著集合時間漸漸地接近,奈良近鉄飛鳥駅的附近突然出現好多人,之前就聽說這次活動以歐吉桑、歐巴桑居多,心中還真是有點忐忑。參加同活動的日本友人佐佐木孝子小姐到現在還沒看到人影,不知會否來這邊先與我們會合,突然有位先生--小野山義之助靠過來詢問,拿著用日文拼音的人員名單,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出發,所幸遇到跟我們參加同活動的秋泉朋子小姐,既然她上車就跟著上車等待;終於在開車的最後一刻見到佐佐木小姐匆忙上車,她是趕上車鬆一口氣,而我是因為她來到而鬆一口氣,於是就此展開日本生態工作假期之旅。 抵達住宿處,馬上有工作人員開始說明這次工作假期的施作簡報,似乎也說明了奈良盛傳的一些民間故事。看到這次另外兩位台灣參與者--黃春蘭以及她的祖父,而佐佐木小姐熱情招呼著我們大家,試圖告訴我們一些事情,不過現場英文、日文、中文夾雜,最後只好靠著大筆記本溝通,不過這些問題無法困擾黃爺爺,原來爺爺日文超級棒,根本分不出誰是來自台灣的歐吉桑,那麼就表示這次有人可以翻譯了,耶!果然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課程告一段落後,緊接著參觀明日香村的景點及施作預定地,雖然聽不懂她們在說什麼,看著大家都跳上小貨車及自用車,也就跟著跳上小貨車,車上擺滿了工具,但看大家都沒什麼怨言,加上語言不通也就忍住;大約經過10分鐘蜿蜒的車程,勉強還看得到飯店在遙遠那頭兒,接著步行山中的小徑約莫5分鐘,終於看到這次施作的場地,看樣子應該是要在這兒架立鳥居,感謝春蘭偷偷跟我解釋,不然一定完全搞不懂現場的狀況,這類似台灣大石公的感覺,邀請大家虔誠祭拜後,便在回住宿地點的路上,沿途導覽一些當地景點。 活動第二天,交代所有參加的夥伴盡量穿著長衣長褲,當然安全帽、麻布手套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依著工作分組,依序跟著隊長去完成所要負責的工作。首先是整理鳥居預定地附近的雜草,接著去設立泥巴路與溪底的約半層樓高的階梯,接著是此次最重要的鳥居工程;在工作中見識到日本人對於時間的觀念,雖然聽不懂他們的對話,但是幾名主要幹部總在休息的時刻聚集在一起,每一次的休息似乎都在討論接下來的事情,而身為外國人的我,總在工作之餘拿著相機不停地為此行拍攝,留下回憶。下午四點半結束作業,相信所有人都帶著滿身泥土及疲憊,慢慢走回住宿休息、盥洗,以及期待著晚餐後的「BEER-PARTY」;每個男士都需要攜帶啤酒進入「BEER-PARTY」,阿!乾啦!在還清醒的時候,跟坐在身邊的日本朋友聊天,以及分享許多名字該怎麼唸之類的小事情,雖然語言不通但喝酒是沒有隔閡的,在一杯杯的酒精下肚後,也不管能不能溝通,日文充斥的環境似乎也就不那麼困擾我了。 活動的第三天即將完成小路下的防土堤,活動似乎悄悄地來到尾聲,所有工作人員及參與者聚集在鳥居前,虔誠禱告並感謝神明保佑讓活動順利完成,接著便回到住宿地整理衣物準備告別;在依依不捨的情緒中,很多人都交換聯絡方式;夢耕社副會長中川幹朗在門口為我們親切送行,為這次活動劃下了句點。
【相關文章】
記者:郭志榮(公共電視)
一如台灣其它離島觀光,蘭嶼成為旅遊消費的熱門地點,大量的遊客到來,利益多數流入外地旅行社的手上,蘭嶼居民除了失去傳統的迎合觀光客賺點小利,不然就是面對遊客好奇的眼神不知所措。蘭嶼在觀光介紹裡不斷出現,但是卻少了自己的言語,島嶼像在觀光浪潮裡漂浪,失去未來的方向。
今年七月,一個生態解說營隊在蘭嶼中學校園展開,小龍和其他蘭嶼青年加入這個團隊之中,他們開始重新學習蘭嶼的文化事務,因為他們要把這些原本屬於自己的文化,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言語,帶領外來的遊客,一個觀看蘭嶼的方式。 課程裡,這群蘭嶼青年重溫自己的文化,在蘭嶼老年人的解說下,記憶中的蘭嶼不再是斷裂的世代差異,所有文化事務也不再是旅遊書上的景點簡介,他們在一個又一個有關先祖的傳說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開始明瞭玉女岩的命名,充斥外界對蘭嶼的錯誤詮釋,那塊岩石真正意思是祖先告誡父母不要爭吵讓家庭和樂,他們瞭解蘭嶼一年只有十個月份,其中充滿人與自然的和諧道理,他們不斷學習,體認蘭嶼在現代社會中的真實意義。 當來訪的遊客,帶著好奇的心情踏上島嶼,小龍和這群充滿自信的蘭嶼年輕人,開始帶領他們認識蘭嶼,那是有別美麗景點的佇足拍照,不同陌生文化的神秘觀奇,而是用著朋友的心胸,招待朋友瞭解蘭嶼男人的海、女人的田,以及蘭嶼許許多多事物,讓蘭嶼不再神秘,因為尊重在無盡的驚嘆中油然生起。 改變在發生!但卻是在遊客身上,一旦蘭嶼子民掌握外界注視蘭嶼的方式,改變的不再是蘭嶼迎合遊客、迎合現代,而是外界因為瞭解更加珍惜這座美麗島嶼。 蘭嶼,另一種注視,不再是外界的觀看,以及欲加的改變,而是蘭嶼子民愛護鄉土的眼光。 作者:陳文福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博士) 台大陳拱北教授調查發現,當地(台南縣安定鄉復榮村)居民飲用深水井(30─100公尺深)的井水,容易得烏腳病,若飲用淺井(3─5公尺)則否。而且又發現,深井水含砷量較高(大於0.35mg/l),推測烏腳病的起因應是飲水中含砷所致。一旦飲用含砷的井水,皮膚會出現黑斑,並發生皮膚癌,繼續喝井水十年後,居民就會得到烏腳病。 後續研究發現,砷會引起全身動脈硬化,1985年,陳建仁教授發現砷也會引發內臟癌症,例如肺癌、腎臟癌、膀胱癌等。陳教授又於1995年,提出砷也會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壓。因為砷的致毒機制有別於其他重金屬,例如有機汞是累積在神經系統,而鎘則累積在骨頭與腎臟,但無機砷進入人體,大約兩小時後就遍布全身,廣布在身體的各個器官。 1999年的調查顯示,砷濃度的高區有三處:一、原先急水溪的區域,往北擴大至東石地區,二、曾文溪南岸的西區縮小,但東區向東移,形成了第三高濃度區——善化及新市一帶。 嘉南地下水中為何含有高濃度的砷?目前尚無定論。研究者普遍同意,含高砷的含水層具有以下特性:一、泥層較厚,地下水循環不良的含水層;二、含水層呈現還原狀態,例如嘉南地區含水層已出現甲烷氣;三、水中溶解有機碳及氨態氮較高;四、抽水較多的含水層。 回顧嘉南地區的地下水水位,第2含水層(60─140公尺深)在善化、新市地區形成沉降錐,此水位低區的範圍和砷濃度高區非常吻合。善化地區的第2含水層,豐華站1976年水位尚在海面上3公尺,當時砷濃度還低於0.5 mg/l,1999年善化二號井設立後,水位已降至海面下30公尺深,砷濃度已大於0.6mg/l。推測因為砂層含水層的水被抽用過多,引起泥層中的水向砂層補充,而泥層中的水砷濃度較高。 地下水中含砷的問題,已引起全球的重視。根據聯合國2002年的統計,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智利、阿根廷等20餘國,超過五千萬人,環境中存在砷的毒害。先進國家如美國也不能免於砷中毒的恐懼,估計全美國有35%的自來水源是地下水,大約有十分之一是大於0.01mg/l。
【相關網站】 【相關文章】 ※本文圖文資料摘錄自遠足文化《台灣的地下水》一書,欲購本書及相關延伸閱讀書籍,請見: 「台灣的地下水與相關延伸書籍」 。 播出日期:8月15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謹向各位讀者及關心環境的伙伴們致歉! 此外,由於本會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至今仍多使用二手電腦,以致於在搶修過程中,遇到許多新零件與舊機型難以相容的狀況,增加搶修的難度。因此,希望能藉這個機會,跟各位關心環境的伙伴勸募購置新款伺服器的經費,預計將更換三部,外加週邊設備約需12萬元,如有P4等級約一年半內之二手電腦,亦歡迎捐贈。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