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8-21 (全文版)

 
視聽嚮宴 [攝影賞析]東西海岸印象之旅 ()
奇文快遞 [自然書訊]台灣島巡禮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樹和人生的情趣(上)
寓教於樂 [開懷篇]父債子還
編輯報報 雨•雜感
本會訊息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本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 急募質優的電腦來替換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攝影賞析]東西海岸印象之旅 () --﹥

資料提供:高遠文化

撒下希望

  天剛亮,勤奮的討海人,就到海邊來撒網,不知道他是真的來捕魚,還是來鍛鍊身體。

黃金沙灘

  三、四年前,走過這座橋,有一整片漂亮的黃金沙灘。時過境遷,突堤效應改變了海流,帶走了海砂。雖然年年搖滾盛會沒有停過,但這裡的沙灘,卻不曾減緩流失的速度。

精雕細琢

  千萬年的風吹浪擊,再堅硬的頑石也只能懾服於自然的耐性與力量,雕刻成形。

上妝

  船是漁民最重要的資產,將漁船打點漂亮,出海抓魚也顯得更有精神。

(2005-08-21)

【相關文章】
東西海洋印象(一) (二) (三) (四)

圖文轉載自高遠文化《東西海洋印象》筆記書,目前該書已售罄,有興趣的讀者,請寫信至book@e-info.org.tw,註名聯絡人姓名、電話、E-mail與需求冊數,我們將於累計滿500本後商請高遠文化再版並針對訂戶進行個別通知。

書籍規格:尺寸為15x17cm;紙張:封面(進口250P高級美術紙) 內頁(80P全木道林);共280頁、143幅照片

價格策略:募集500本以上,每本售價250元;募集1000本以上,每本售價199元;10本以上團購可免郵資並享9 折優惠。

[自然書訊]台灣島巡禮 --﹥

引介:企鵝

  《台灣島巡禮》「我們永遠是好奇的,我們永遠要調查自己視線佇足之處,角角落落裡都要嗅個不停......」

  ∼切.格瓦拉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註1)

  在16世紀時葡萄牙人航行經過台灣島時,看到那時的台灣,發出了讚美的聲音,於是一直到現在我們都知道自己住在福爾摩沙,一個美麗之島。

  我們聽到了別人對自己家的讚美,於是就這麼關起門來反覆那句讚美,或許是不願,可能是無法,直到最近幾年台灣的海上活動嘗開始慢慢起步,對於海洋的關心,也不再止於「惡水」而已。

  黑潮基金會進行了一趟繞台灣島的海上之旅,他們拜訪了許多港口,也造訪了許多地方。他們這趟的探查之旅給予了我以另一個角度來看視那些我曾經去過的地方。由於工作之便,我的足跡散布在台灣的海岸線,我是以著由陸地朝向海洋的方向,推敲著水鳥喜愛的棲地,而他們由海洋看往陸地,以著人文的角度來推敲這些港口,那些溼地。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桃園濱海時,那裡給予了我一種十分安靜的感覺。在新屋溪出海口處,跨越木麻黃防風林,那裡有一大片的藻礁地形,而因為工業汙染的關係,原本在大潭的村子整個被迫遷村,劃設成一個特定工業區。我看著一個廢棄的村子叢生著林投,慢慢變成了一個工業區的整個過程。也由於人煙稀少的關係,那裡擁有了一片極漂亮也乾淨的海灘,散滿了貝殼,而不見人的腳印。

  他們是這麼形容那片海灘的,「大片乾淨的海灘只有三、四隻的鷸科鳥在跳動,幾乎難見如螃蟹等潮間帶動物..」,是的,那片海灘的確是少有生物活動,但可能只是因為底質差異的關係,在相隔不遠的溪口與大園便是水鳥的樂園。

  我就這麼地隨著書中的腳步,對照著我們彼此對於海岸的感覺。我與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習慣以著陸地的角度來看待海洋,以著島內的角度來看待陸地。如果能夠換一個方向來欣賞台灣,那應該更能了解台灣這島的美麗與珍貴。

  切.格瓦拉在年輕時進行了一趟南美洲摩托車之旅,那趟旅行讓切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南美洲,也促成了後來的切.格瓦拉。黑潮藉著這趟旅行讓我們有重新再次檢視台灣的機會,讓我們想像一下出生於十六世紀的那句讚歎聲,究竟是看到台灣的那一面?是擁有美麗海岸山脈的東岸嗎,抑是在那時仍然有梅花鹿跳躍的西岸?

  想像一下吧,或許沒有定論。或許福爾摩沙這名字早就遺留在上個世紀,帶不回來。 (2005-08-21)

註1:《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梁永安、傅凌、白裕承譯,大塊文化,1997年11月出版。

《台灣島巡禮》小檔案

  • 書 名:台灣島巡禮

  • 作 者:廖鴻基等

  • 出版社:聯合文學

  • 出版時間:2005年5月

 

[專欄作家]樹和人生的情趣(上) --﹥

作者:賈福相

  夜十點半,有風有雨,天空隱得遠遠的,窗外是濃濃的深灰,十月的香港,秋已近了。

  我穿好鞋子,找了把雨傘,問妻子要不要陪我出門,我告訴她要去校園東隅,看一棵樹。她抱怨我發神經,為甚麼走一里路看一棵樹,深更半夜,淋了兩會感冒的,但她還是陪我去了。

  這是棵「大葉合歡」。許多有羽狀複葉的豆科植物,入夜,葉子就合攏起來,我不知道這棵大葉合歡會不會如此,不證明一下,會睡不好覺。

  葉子真是密密的合併著,每根葉柄有八對複葉,每一對都緊緊地抱在一起,面對著面,把背讓給風和雨,在蒼黃的路燈下,這棵樹變了形,變了色。

大葉合歡又叫長舌婦樹

  大葉合歡又叫長舌婦樹,我問妻子是否知道這個怪名字的來源,她說可能是因為葉子像舌頭,又那麼多。猜得雖然不對,也很有道理。原來大葉合歡是一種落葉樹,入冬,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幹,和一串串乾了的扁豆,快一尺長,扁豆無橫隔,空空的腹囊中,有七八棵自由流動的豆子,風吹過,豆于互相撞擊,發出怪怪的響聲,似人語,似風鈴,有講不完的話,一點點風,就會吵個不停。

  妻子說這個名字一點也不好,很多男人的舌頭比女人更長。

  中國南方的風俗,結婚時送一對杯子叫「合歡杯」,洞房花燭夜,新娘新郎,把臂飲酒,叫「合歡酒」,因為先有了這種風俗,葉子擁抱的樹才叫合歡樹呢,還是先有了合歡樹,洞房花燭,男女擁抱,杯子叫合歡杯,酒才叫合歡酒呢?

  我在香港科大教一年級的「多樣性生物學」,今年有96個學生。我擔心他們只學到一些近代的生物理論,只學到一點點生物化學或遺傳工程,而忽略了生物就是自然,一草一木、一朵花、一隻靖蜒,都是生物,生物學就是研究生物的生活,由小至大,都要知道些,科學不分新舊,只要是好,只要是真,就值得學。很多學生怕記生物的名字,也有人認為分類學只是屬於博物館,我們只要「現代生物」。這是一種錯覺,生物的名字,是單字,不認字,怎麼可以讀?怎麼可以寫?不會讀不會寫,真是枉談詩詞,枉談「相如賦」,是非常不科學的。

  我在校園裡,指定了31種樹,要求每個學生課餘作業,都要學會用滋洛爾(Thrower)的香港樹木檢索表,至少記得20種樹,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學名及滋氏表上的用詞都要記。

樹多采多姿有各種風貌

  樹多采多姿,有各種風貌,今天開花,明天結果,今天有新芽,明天有落葉,樹上有寄生植物、寄生蟲,有蝶、有鳥,樹不會跑掉,站在那裡,靜靜等候,大風大雨地不失約,世界各地千秋萬歲都有樹,認識一些樹,真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

  若干年前,我去義大利開會,在一個濱海的小城,住的旅館和講演廳有一段距離,一次步行去講演,途中看到一個老婦人蹲在街旁找東西,我也蹲下來,她笑一笑,指了一下地上的松子,剝去殼,放在嘴裡,我也撿了一顆,剝去殼放在嘴裡,其香無比,我對她笑一笑走開了。仰頭一看,才知道走在一排松樹下,樹冠傘狀,樹幹曲中有區、蠟黃色的樹皮,亭亭而立,我想起在一本書上曾看到過這種樹,叫「傘松」,又叫「羅馬松」。那天下午,在街頭,一個朋友指了指那一排松,告訴我這種傘松,一千年前傳到英國,在英國叫羅馬松,我當時有種滿足的會心微笑。

  還有一次在加州一位朋友家看到了一棵棗樹,在台中朋友家看到了一棵香樁,這兩種樹在我家鄉很普通,十萬里外,幾十年後,再相遇-各種似曾相識的溫暖。高適的「天下何人不識君」有了種新的境界。

  樹也是好的科學研究對象,那棵「大葉合歡」為甚麼會把葉子合併起來?西山的落日對它講了些甚麼!它有沒有肌肉和骨骼!如果沒有感光的眼睛、神經、骨骼和肌肉,怎麼會合起來?又怎麼會伸開?這種伸伸合合有甚麼好處?如果沒有好處,為甚麼會規規矩矩的作一輩子而樂此不疲?其他的樹為甚麼不這樣做?如此等等的問題,有些孩子氣,但都需要科學證明的,何況,孩于式的好奇常常是科學研究的動機。世界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實驗,都來自「大膽」的假設,大膽可不是亂吹大氣,是由仔細觀察而來的,沒有一個科學家,不是一個好的觀察家。「仰觀俯察」一直是科學家的第一步。

  我的「樹」題目,就是要學生們小心觀察,認真觀察,作紀錄、作報告、牢記於心。告訴他們,期末一定要把紀錄本繳交給我,紀錄本上的勾畫和草稿,像樹的年輪,也自會透露學生們學習的一些消息。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樹,最高的生物是樹,最古老的生物,4,600年了,也是樹,30年就可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讌賓客,眼看他樓塌了」,4,600年是30年的153倍,150年剛剛是香港作了殖民地的年齡。

  4,600歲的年輪裡,鎖住了多少歷史?儲藏了多少智慧?比中國《詩經》老了1,000歲。

惆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

  「惆帳彩雲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依相思樹,總是別時情,那時分明語,判得最長夜,數盡厭厭雨。」這是納蘭容若的《生查子》,寫一個幽怨自苦的女人,有太多的相思和纏綿,這首詞並不太動人,也不是容若先生最好的詞,但他把合歡和相思兩樹的名字用得很靈巧。其實,這兩種樹生在亞熱帶和熱帶。兵馬勞碌的納蘭先生住在北京,而又常住關外,很可能從末見到這種樹,他卻自然的把樹名用在詞中,成了佳句。詩人真是敏感。

  相思樹終年常青,原產地是台灣,也是香港最普通的樹了。長得快,但長不高,可以生在貧乏的土壤,可以拒蟲害,喜歡一簇簇的擠在一起,特別是山坡上,一座光禿禿的山,不幾年就全綠了,防風、防雨。

  初夏花開,許多小花結成絨絨的黃球,成千成萬,耀眼明亮,不看是不行的,要避也避不開。喻麗清在柏克萊初見相思花,為了篇《靉靉黃雲相思海》,嚮往著台中東海大學校園的相思樹。是的,大度山上相思樹,要忘也忘不了。

  三十多年前,我在東海作助教,26歲,仍少年。相思樹下相思夢,再歸來,人已老,山仍在,樹仍在,夢在遠山之外。

  我突然懂了稼軒的長嘆:「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閑愁閑恨一翻新。」(待續)

 (2005-08-21)

[開懷篇]父債子還 --﹥

  一天,老虎與烏龜打架,後來烏龜打贏後跳入湖中,老虎不甘心,在湖邊守候許久,結果湖裡竄出一條蛇,老虎一腳踩住,得意的說:

  「不要以為你脫了背心,我就認不出你!」

  蛇被老虎毒打了一頓之後,心很不甘,一直找機會想要報仇。終於有一天,牠看到一隻貓,就狠狠地咬了貓一口,並說:

  「別以為你裝可愛,我就認不出你!」

  貓被咬了之後覺得實在很無辜,正想找人出氣時,一出門就發現一隻蚯蚓在門外扭來扭去,貓狠狠的踢了牠一腳,大剌剌地說:

  「父債子還!去死吧∼」

[編輯報報]雨•雜感 --﹥

值日生:小編甲

  今夏雨水傾瀉不已,打落原本瀾漫的群花盛宴,生活少了萬紫千紅,總覺少了幾分愜意。曾聞人言,幸虧颱風、暴雨的定期沖刷,稍能洗去台灣長年積累的毒物、污水,讓河川土地得以殘喘生息,仔細想想又未嘗不是如此呢?然而台南安順鹼廠遺留的世紀之毒,即便萬能天公伯也莫可奈何;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唯有仰賴島上的人們共同督促權責單位,拿出決心長期整治計畫,才能一點一滴還給萬物安全的家!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 急募質優的電腦來替換  --﹥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謹向各位讀者及關心環境的伙伴們致歉!

  此外,由於本會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至今仍多使用二手電腦,以致於在搶修過程中,遇到許多新零件與舊機型難以相容的狀況,增加搶修的難度。因此,希望能藉這個機會,跟各位關心環境的伙伴勸募購置新款伺服器的經費,預計將更換三部,外加週邊設備約需12萬元,如有P4等級約一年半內之二手電腦,亦歡迎捐贈。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徵求志工  --﹥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