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族植物]南澳民族植物尋寶地圖─南澳村‧步道 農場 樹木園 --﹥ 作者:董景生、王光玉
位於南澳村朝陽社區南側的南澳朝陽國家步道,是條景觀豐富的健身步道,結合了海景與山景,可見多樣的原生植物、遠眺太平洋的壯闊美景,是林務局設立生態旅遊的示範區;蘇澳鎮朝陽里境內,由宜蘭縣政府經營輔導結合休閒、有機示範的南澳農場,都是觀察民族植物的景點。
這條森林步道結合了山與海的景色,4個觀景瞭望台可同時聆聽樹濤與海濤,乘著山風俯瞰太平洋與南澳漁港。再往上走是難得見到的大頭茶純林,尤其秋冬季節,大頭茶花落滿地最讓人留連。3、4月野生楊梅結果,可品嘗野生果。
南澳原生樹木園
※本文節錄自農委會林務局出版之《綠色葛蕾扇──南澳泰雅的民族植物》一書。 ※相關活動網址:「民族植物的創意發展與契機」座談會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是否立法管制溫室氣體 環保共識會議進入正式討論 --﹥ 本報訊
「立法只是諸多管理方式的一種!」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顧洋於開宗明義如此告訴會議成員。上午座談中他再三強調,重要的是溫室氣體的「管理」,並且要能達到效益。他以韓國為例,表示韓國雖未訂立溫室氣體減量法,卻已經實施許多基礎工作,包括落實溫室氣體基礎盤查、成功推動能源服務業、教育訓練扎實、輔導措施完備,且一直努力進行部會協調。即便台灣立法緩不濟急,但在法令生效之前,行政部會仍有許多基本事務應當去做。 針對溫室氣體,顧洋教授著重績效,不在乎是否應先訂立法律,同場座談的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蕭代基則強調,一定要有法令,光靠「自願性減量」而沒有法令的約束是沒有效的。擔任律師的林姓成員也認為,訴諸企業自主的法律沒有用,要造成企業壓力,惟有透過排山倒海的訴訟。而有了法律,公民或是環保團體提出訴訟才有依據。
艾琳達告訴成員,西方社會有錢人至少會因房地產價值而關心社區環境與污染,也迫使地方政府有效執行法律,但台灣人面對環境問題卻常選擇不發聲。林聖崇則舉例,西雅圖工業區不但提供免費巴士接送,還利用津貼讓企業鼓勵員工不要開車通勤,而台灣的竹科與竹南科技園區開發案,依然興建許多停車場,毫不考慮這些交通將排放的溫室氣體。他並提及台灣電價低廉,導致電弧爐廢鋼鐵冶煉廠有經濟誘因在台生存,因而造成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戴奧辛污染與環境毒害。電弧爐煉鋼業是台灣戴奧辛的主要排放源。 為瞭解產業界的態度,下午的議程邀請中國鋼鐵公司生產部高級專員劉國忠與台北大學教授張四立發表簡短報告,並與企業永續協會副理莫冬立、經濟部工業局副組長陳玲慧、台電工安環保處處長杜悅元,以及台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張添晉共同列席討論。
台電代表杜悅元則詳述台電現行的無碳能源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與推行節約能源兩大主軸,以及擴大天然氣使用。她稍後提及再生能源推行上所遭遇發電效率低落與高成本的問題,遭到共識會議李姓成員的質疑。中鋼專員劉國忠則解釋,這是傳統石化能源的外部污染成本未納入計算,而再生能源的經濟誘因無法被彰顯的緣故。 由於感覺產業界缺乏誠意,蔡姓共識成員對列席座談的專業者發出呼籲,知識份子影響力大卻自我侷限,民眾或許沒有知識,但能給予壓力。他並希望此次共識會議結論可以促成政府與社會有更積極的作為。 接受許多新觀念的衝擊之後,當共識會議成員進行共同討論之際,對於是否立法管制溫室氣體產生了不同意見,成員決定跳脫共識會議題目的侷限,先把應建議政府實行的措施一一列出,於往後會議中再找出共識點。其中劉姓成員依自身經驗,提出「住民自決權利」,希望共識結論能喚起民眾注重基本環境權,並要求住民能具備維護家鄉環境或抗拒污染產業進駐的權力。 ※進一步討論請到:環保共識論壇 ◆[國際新聞-永續發展]水母大軍包圍日本近海 --﹥ 黃毓婷 譯/克力士 審校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10月以來,日本沿岸的大型水母激增,部份地區甚至一下網就可以捕獲5到10隻,成為例年罕見的自然現象,海洋生物學者認為此與溫室效應和中國沿海濫漁濫捕的問題密切相關。 包圍日本近海的這批水母大軍叫「越前水母」(學名Stomolophus nomurai,英文名Nomura's jellyfish),推測是隨著黑潮往南迴流而來。廣島大學的上真一教授表示,這個罕見的現象是許多問題輻湊的結果。中國揚子江流域是越前水母的來源之一,近年隨著周邊地帶的開發使河口附近的的海水優養化,浮游生物增多,再加上中國沿海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減少了與水母爭食的魚類,造成水母繁衍過剩。同時,入冬的海水在溫室效應下水溫上升,加速水母在幼蟲期的細胞分裂,也因此有數量增多的趨勢。上真一教授並指出這個異常現象很可能在未來成為常態,呼籲海域周邊各國一起合作復育海洋資源,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生態保育]鳥類專家反對藉由捕捉野鳥控制禽流感疫情 --﹥
在歐洲的候鳥遷徙路線上,最近爆發了數起高傳染性H5N1型禽流感疫情,包括多瑙河三角洲在內,在秋季候鳥遷移時節,這裡聚集了大量的水鳥。不過,國際鳥盟表示,目前仍沒有具體證據證明候鳥是協助禽流感在國家或區域間傳遞的元兇──雖說目前還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本週已經證實H5N1病毒株在羅馬尼亞和希臘出現,同時在馬其頓傳出有疑似病例。也是在本週,西伯利亞的另外2個村莊也證實有禽流感,另外還有19個村落在傳出疑似病例後,目前仍在觀察中。俄羅斯農業部長於17日表示,受到感染的2個村莊位在西西伯利亞的庫爾干州,而在觀察中的村落則為在新西伯利亞和阿爾泰州。 國際鳥盟今天聲明指出,根據H5N1病毒在東南亞地區內和地區外的傳遞情形,顯示和受感染家禽的移動有關,而傳遞的路徑和野鳥移動的時間和方向並不一致。 國際鳥盟「強烈反對」任何以撲殺野鳥作疫情控制手段的提議,特別是考量到實際作用、效果和保育問題。該組織警告:「任何類似的嘗試可能會讓病毒傳布更廣,若從撲殺行動中倖存的鳥類分散到新地區,健康的鳥類恐怕將承受更大的壓力,更容易受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也都表示,藉由撲殺來控制野鳥的禽流感問題是不可行的,而且也不應該做此嘗試。 國際鳥盟表示,禽流感在東南亞各國間的傳遞,以及家禽之間的傳遞,均顯示和家禽、家禽產品的移動有關,像是在中國、哈薩克與俄羅斯南部,幾個疫情爆發點均位於主要道路或鐵路路線上。他們說,亞洲區域內的禽流感疫傳遞路徑,與候鳥遷徙路線並不相同,尤其數起疫情爆發時間在夏季,並非鳥類換羽與遠行的季節。 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19日警告,在羅馬尼亞及土耳其證實爆發禽流感之後,禽流感傳遞到中東與非中國家的風險將升高。糧農組織首席獸醫官員多曼尼齊(Joseph Domenech)指出:「繼俄羅斯、哈薩克與蒙古國之後,羅馬尼亞與土耳其也發現禽流感病毒,表示本機構最近提出禽流感將隨候鳥遷徙傳佈到東南亞以外地區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 多曼尼齊說:「野鳥似乎是傳遞禽流感的主要宿主之一,不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持,才能完全瞭解野鳥在禽流感擴散中扮演的角色。」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20-02.asp ◆[全球變遷]符合京都議定書排放標準 宏都拉斯先到位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20-01.asp ◆[土地水文]強震過後 巴基斯坦山區出現死亡潮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20-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顏瓊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劉小書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oct2005/2005-10-19-09.asp 作者: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原因何在?工廠是24小時運作,我們的稽查人員卻是每日上班八小時,因此工廠利用清晨、夜晚、假日,甚至大雨一來便偷排毒氣、廢水,受害者苦不堪言,投訴無門,待稽查人員上門,污染者瞬間又變成環保模範生;至於環保局委託顧問公司設計運作的電腦自動連線系統,廠商要謊報、虛報更易如反掌,全憑「良心」,但偏偏資本家只有錢多,良心則早已束之高閣。
我們的環境保護就是這樣幹的!於是河川照樣排放著彩色水,空氣照樣污濁,遍地毒物。經濟部門、資本家只管經濟成長,不管環境成本、社會公平正義,環保機關的管控永遠趕不及毒物生產速度,誰都知道這樣幹不僅禍及當代,更禍延子孫,今日所賺之錢財完全無法彌補環境、人命健康之損失,但所有的人都選擇沈默、放任,甚至歌頌賺黑心錢的資本家。 以上所陳各工業區之污染事證,現時仍持續發生,籲請環保機關徹查了解,研擬有效管控措施,更期待國人覺醒,要求朝野政黨停止政治惡鬥,救救腳下這片弱勢的土地和人民。 ※本文轉載自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 ▲[生物多樣性-外來種]飄洋過海到台灣 世界動物日與外來種 --﹥ 作者:余欣怡(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光輝的10月,正當我們鑼鼓喧天的慶祝雙十國慶的大好日子。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每年10月4日同時也是「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各個國家的保育團體紛紛舉辦各種活動來提倡「動物倫理」,鼓吹尊重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首先,受人們疼愛的寵物,貢獻良多的經濟動物,牠們的處境在普遍受到重視後已有改善,但是那些飄洋過海到台灣,被非法走私的外來種的動物呢?牠們的動物權又在哪裡呢? 依照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所擬定的「處理走私動物及其產品作業」之規定,一旦查獲來自疫區或是檢疫出有任何可能危害台灣現有的生物的走私動物,一律銷燬。在防疫的充分理由下,沒有罪的動物們通通都被判了有「死刑」,難道真的沒有其他的方法嗎? 樹獺事件 2004年12月2日,中正機場海關查獲5隻罕見的樹懶,從南美洲的蓋亞那千里迢迢報關進口,報關行謊稱樹懶是高雄壽山動物園進口,但被查獲後貨主卻不願意出面領取。本來這批無辜的動物將面臨檢疫不通過被銷燬的命運,但因為受到國際保育團體廣泛的矚目,並通過檢疫,移交台北市立動物園收容逃過一死,現在在夜行館中展示。但是,僅有這些稀有的、可愛的才會受到青睞,那其他的動物呢? 鸚鵡事件 2004年11月,海關查獲一名印籍男子違法攜帶28八隻印尼當地保育類的鸚鵡來台,農委會防檢局人員在採樣檢體後,並沒有等檢疫報告完成,便立即將這批一、二級保育類的珍稀鳥類全面撲殺。雖然這批鳥類來自禽流感疫區,經由檢體確認卻已排除感染禽流感;但是這批瀕臨絕種鳥類已灰飛煙滅。在部分保護動物團體的質疑聲中,防疫局的官員以「避免民眾」恐慌與「杜絕走私」為理由,不願意先僅採取隔離的措施。 禽流感增加了撲殺的正當性? 最近由於禽流感的風聲鶴唳,8月底海巡署的「晴空專案」查獲了漁船走私的中國九官鳥、畫眉鳥、紅嘴相思鳥等4500餘隻,全數運到高雄小港機場的動物隔離場,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高雄分局採樣檢體後,未等檢體報告出爐,隔天就在雲林縣銷毀、化解這批禽鳥。動檢局想要滴水不漏的為台灣的動物疾病安全把關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必要採取立即的銷毀作業而不先隔離觀察是否有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再行恰當的處理措施。 這些來自疫區的走私動物,是一隻隻活生生的生命,不是保育類動物的產製品,也不是非銷毀不可的毒品,甚至常常是原產地中將要消失的珍貴動物。難道我們的防治檢疫或是遏止走私只能靠「撲殺」這一種方式嗎?從保育的觀點著手,珍貴稀有的動物是不是有可能在經過檢疫後,與原產地的保育組織聯繫遣回,讓這些不幸的動物有機會回到牠們的家園,彌補殘忍的人類的所作所為。 外來種何辜? 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與擁有慾,獵人們在野外裝設陷阱、籠具等各種方法捕捉野生動物。根據統計在每一隻成功被展售的動物背後,在捕抓與運送的過程中,都有其他九隻以上的同伴們犧牲。捕抓的時候,如果是紅毛猩猩等靈長類動物會為了保護幼兒而死亡,而被捕抓到的幼兒是否能熬過運送期間的嚴酷環境又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如果九死一生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後,被賣到陌生且僅有好奇心卻無知的民眾手中,終身被關在狹小的籠子中,用不適當的方式餵養,最後生病死去; 如果被海關查獲了,就是走入焚化爐的命運。更多的動物,在主人的好奇心或是商業的利益消失後被棄養了。這些棄兒們要去適應完全不同的環境,十之八九是死亡,剩下的倖存者若是能適應環境繁衍後代的話,又背負著「外來種」罪名而引起大規模的撲殺。早年的福壽螺、吳郭魚、八哥鳥…都是代表。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 若要能夠確實解決這些外來種與走私引起的疾病問題,除了海關的加強查緝外,更重要的是要能遏止動機。農委會相關單位應全面查緝寵物店等販售單位,查扣未經核准非法進口的寵物買賣交易,及追溯貨源。只要有高額的利益存在,殺頭的生意一定沒完沒了,僅靠撲殺查獲的少數無辜生命則是無濟於事的。因此,應教育台灣的民眾,飼養非法來源的寵物對自身潛在的危機和對環境的傷害,期待能夠停止買賣,也停止無止盡的殺戮。 ※本文出自農委會防檢局《外來種資料庫建置與維護專案》
時 間:10月29日(六) 要求台中市政府應立即將「惠來遺址」列入文化資產保護,讓後代子孫得以了解台中珍貴史前文物。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amboo.hc.edu.tw/~hehe/hl/20051029.htm ●[活動]沈美華油畫展「創世紀-生命的探索」系列 --﹥
時 間: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 畫展展出的全是各式各樣的動物:包括飛羚、斑馬、猴、象、鹿等。沈美華希望透過畫中動物的形體,表達對生命的禮讚。此次近20幅油畫展出,以「動物畫」生態保育的原始概念,做為本次展覽的創作主體。除透過作品傳達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觀念外,另喚起人類文明對自然環境衝擊的省思,從中體認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 詳情請參閱 http://www.zoo.gov.tw/web1_content.asp?xid=631
時 間:10月29日(六),8:00~12:00 詳情請參閱 http://w2.feitsui.gov.tw/activity/act_water.php ●[活動]「一人一筷、健康愉快」 --﹥
時 間:10月1日~2006年4月30日 只要您自備筷子,到以下餐廳用餐,就可以得到折扣或加菜的優惠喔!老闆可能很忙,結帳時,請微笑提醒老闆您有自備筷子用餐 也請各位朋友口頭表達感謝老闆支持這個活動。同時歡迎鼓勵您認識的店家加入此活動。 隨時有新增店家,請上網查詢:http://www.vegeworld.com.tw/Love_theEarth/ ●[研討會]2005國際海洋文化研討會 --﹥
時 間:10月27、28日(四、五) 詳情請見 http://www.nkmu.edu.tw/campus/gec/ ●[徵人]「成功營區綠色環境學習營地」徵召溼地管理員 --﹥
時 間:10月29、10月30日、11月5日、11月6日,共4天 在「綠色環境學習營地」的人工溼地裡,隨處可見許多的青蛙、蜻蜓,運氣好時,也可看到翠鳥、夜鷺等鳥類站在枝頭上,專心的注視著水裡的魚群們,傍晚時分,更會有成雙成對的黑枕藍鶲在池邊點水洗澡。 這樣看似豐富熱鬧的生態環境,其實也十分需要投注「人力」來維護,顧名思義,「人工溼地」就是需要許多「人工」來協助維護管理的「溼地」。因此,彰化縣政府教育局與觀樹教育基金會繼九月初的「大家一起來做工-利用營地內廢棄木料及風倒木來做指標系統」後,這此選擇了「人工溼地」為主題,結合社區居民共同來「運作」這個人工溼地。為期四天的課程涵蓋「解讀人工溼地運作秘密」、「追查社區水源何去何從」之外,還可以學習到「水質監測」與「生態調查」的方法,並且由水生生物專家們帶領學員實際動手疏伐溼地內的水生植物(如水蠟燭),以及去除外來種(小花蔓澤蘭)等,替「人工溼地」營造一個更舒適的環境。全程參與課程活動者,將可獲得「人工溼地管理員」的認證,以協助未來「綠色環境學習營地」人工溼地的維護與管理。 對此活動有興趣者,可至城市偵察網查詢詳細內容。 本刊10月24日台灣新聞掃描第一則「水質優養化 嘉南大圳變色。」。不慎將「優養化」誤植為「優氧化」,特此更正。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2005/10/1024/051024.htm#TAIWAN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工作內容為: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