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11-11 (全文版)

  本日主題: 表揚溼地保育達人 獎落中、日、澳、伊
知性專題 [民族植物]建材•五節芒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表揚溼地保育達人 獎落中、日、澳、伊
[生態保育]日本罔顧捕鯨禁令 IWC委員共同簽署抗議聲明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11-1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1-11
專  欄 [我們的島]以環境為名-德國再生能源之旅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活動] [講座] [課程] [徵求]
本會訊息 留言版新開張 歡迎讀者多加利用
徵求儲備主編採訪編輯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響應資源回收,單面可列印回收紙募集中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民族植物]建材•五節芒 --﹥

作者:董景生、王光玉

  舊部落的房子,屋頂常是用竹子和石頭層層相疊,以山黃麻、山漆等做橫樑支撐,外層覆以檜木的樹皮,再用鬼石櫟、短尾柯等壓覆。部落往山下遷移後,低海拔常見的白茅連柄曬乾,舖在房屋頂上,因葉柄短容易排得緊密,成了蓋屋頂的最佳替代品,亦有用甜根子草代替,但不如白茅排得緻密。

五節芒

滿山遍野的五節芒用途相當廣泛。(許嘉錦攝)泰雅名:bnciq
科名:禾本科
學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 ex K. Schum. & Lauterb.
別名:菅芒

  泰雅族就地取材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五節芒是運用最廣的植物。

  建築房屋木材不敷使用時,可用五節芒較粗的葉柄編織成屋牆,工寮的屋頂也可用五節芒來鋪蓋。

  隨處可見的五節芒,最方便獵人們上山時做為路標,在路口草叢抓一把五節芒打結,後來的獵人以打結的數目,判斷道夥伴的方向以及同行的人數,或用來表示此處的陷阱已巡視過不需重複前往,下山時則拆掉打結的芒草。

  捕獲的山豬,帶回村子宰殺時,採一把五節芒鋪在地上,可充當豬肉的襯墊。釣魚時,就地取材以五節芒的葉片連一小段葉柄,從魚兒的嘴穿過腮,串成一串就豐收回家了。

  巫師的祭儀裡,也少不了五節芒;民俗療法中,小孩子年齡到了還不會講話,哥哥取一段五節芒,用葉片粗澀的邊緣刮孩子的舌頭,據說孩子就會說話了。

  孩子們也喜歡玩五節芒,將葉片連著一段葉柄用力丟出,比賽誰的射程較遠,或是拿五節芒中空的花梗當煙斗,將乾躁的花絮揉碎塞入草桿中,躲在大人背後偷偷當香煙抽,味道相當辛辣。女孩則喜歡把花梗撕為四等分,折疊成碟狀玩家家酒裝零食請夥伴吃。

  五節芒的芒心可生食、炒食或煮湯,是味道鮮美的野菜。甚至不小心受了傷,採幾片葉子搗爛,敷在傷口上可以止血,功用不勝枚舉。

五節芒開花時別有一番秋意。(陳國瀚攝)

簡易工寮

  泰雅人早期的耕種方式屬於游耕,不在固定的土地上耕作,耕種數年便遷移以避免地力耗盡,因為經常遷移耕地,搭築耕種時所需的工寮,或是獵寮,木材的選擇就不需太嚴苛,九芎、茄苳、大頭茶、小葉桑、筆筒樹、山枇杷以及多種殼斗科植物,如三斗柯、小西氏石櫟、青剛櫟都可做為工寮的柱子;屋頂則覆以五節芒即可,無須使用紅檜樹皮、木材或白茅。

  搭蓋房屋則需使用較好的柱材,如烏心石、紅雞油、扁柏、樟樹、山漆……等。

[生態保育]表揚溼地保育達人 獎落中、日、澳、伊 --﹥

濕地保育卓越貢獻獎   烏干達,坎帕拉,2005-11-08 (ENS)-34年前,世界各國於伊朗拉姆薩簽定保育世界濕地的國際條約,也就是知名的拉姆薩溼地公約。今(8)日,共同簽定此條約之147個國家代表,於坎帕拉召開第9屆三年一次的會議,並頒獎表揚對濕地及水資源保育有卓越貢獻之團體及個人。

  溼地獎經營獎項今年受獎者為伊朗吉蘭省環境部的巴魯奇(Sh.A. Mezami Baloochi)博士,以表揚他創建安扎利(Anzali)重要濕地保護區的貢獻。安扎利溼地共佔地15,000公頃,於1975年指定為拉姆薩公約保護下的「國際重要濕地」。

  另一位獲獎者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蔡述明,蔡述明研究長江流域,而且深入研究三峽水庫對環境的影響,其研究受到肯定。拉姆薩公約秘書處並表示,蔡述明在天災防治與評估方面的研究極具價值,特別是他研究長江中游森林開發對洪災與水資源之影響,更有特殊價值。

  蔡述明稱長江為「中國最重要的水資源,其流量約是中國總水量的35%。」他曾兩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任內努力將其科學研究成果推廣應用於濕地保育,並獲致實質成果。蔡述明一向捍衛的理念是:「濕地與人類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

  在教育類獎項方面,今年分別由日本的中村玲子(Reiko Nakamura)和澳洲「濕地中心」共同獲獎。

  中村玲子原是一名環境記者,1990年在日本成立民間機構「拉姆薩中心」,作為推廣濕地保育的基地;該機構發展蓬勃,目前業務範圍橫跨亞洲12個國家。

  中村玲子在募款推動長期性活動方面有諸多成功經驗,例如她推動「亞洲濕地週」、「亞洲濕地行動」、以及「亞洲濕地論壇」等,這些推廣計畫在亞洲各國的濕地保育工作之間,扮演了重要的橫向聯繫角色。中村玲子強調:「推動濕地保育是一項無比重要的任務,不論這些濕地是否被列入拉姆薩公約的保護名單。」

  另一個團體獲獎者是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省(New South Wales)獵人谷(Hunter Valley)的「濕地中心」,該中心率先發起「拉姆薩傳播、教育與公共意識」(CEPA)活動,以推動溼地重建與維護管理。他們第一個推動案例是「獵人海灣濕地」,之後持續擴展其成功經驗,並與澳洲各地之濕地中心相互串聯。

  藉由志工投入與夥伴團體合作,該濕地中心從從單一濕地的管理出發、成長,如今其觸角已延伸至全國的濕地教育,現擔任澳洲政府在拉姆薩濕地保育方面的顧問。

[生態保育]日本罔顧捕鯨禁令 IWC委員共同簽署抗議聲明 --﹥

日本不顧捕鯨禁令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2005-11-08 (ENS)-13個拉丁美洲及南半球國家與西班牙於今日(8日)共同簽署一份聲名,譴責日本以及其他補鯨國家以科學實驗之名進行捕鯨活動,忽視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所制定之禁止捕殺鯨魚規定。由國際捕鯨委員會的6位委員以及其他國家政府代表共同簽定此項聲明之際,日本6艘捕鯨船正行駛南半球的海域。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11-11   --﹥

  • [環境政策]菸槍末日!KTV網咖餐廳全禁菸。國內禁菸場所全面擴大!立法院9日初審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未來歌劇院、電影院、KTV、網咖、餐廳與旅館等娛樂消費場所將全面禁菸。禁菸範圍也擴及私人職場,3人以上的工作場所都納入禁菸範圍,室內公共場所幾乎全面禁菸,違反規定者可處2千元以上 、1萬元以下罰鍰。(台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違章鴿舍勒令改善 違者拆除。禽流感陰影罩頂,加上許多市民反映住家附近有人養鴿,擔心健康問題,台北市府將施鐵腕整頓違建鴿舍。市府建管處將從12月16日展開全面清查,如鴿舍未改善將依違建予以查報,明年1月起分區拆除。(台北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草屯焚化爐戴奧辛逾標準 開罰。草屯鎮小型焚化爐啟用2年多來,附近居民常抱怨灰燼造成空氣汙染,經縣環保局日前檢測排放空氣品質,發現戴奧辛含量超過標準0.5奈克,達到0.9奈克。環保局決定依法開罰,並要求營運廠商限期改善。(南投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木造設施防腐 CCA致癌 充斥公園學校。健康的公園遊憩設施竟隱藏高致癌風險!包括大安森林公園、華中河濱公園、學校等地方的木造設施都塗有「鉻化砷酸銅」(CCA)內含有無機砷,就是俗稱的砒霜。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總工程司表示,目前無法立即更換含有CCA的木製品,可以用護木漆多加防護,讓CCA藥劑不要暴露在外,減少幼兒接觸致癌物質的機會。(台北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整治奏效 南崁溪水噹噹。桃園縣境主要河川南崁溪,因長度短、流量小,河川自淨能力較差,加上流域內生活汙水及事業廢水量大,增添南崁溪汙染整治工作推動的困難度。2000年整治前,南崁溪水質嚴重汙染河段高達92%,在縣府團隊努力下,目前已降至31%,溪畔生態綠地並已出現休憩人群。(桃園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台南網仔寮沙洲 現50公尺缺口。七股鄉網仔寮沙洲,長期遭海水侵蝕嚴重流失,出現50公尺寬缺口,原有天然防波堤功能逐漸消失。縣府質疑與今年入夏3次大淹水有關,9日會同第6河川局會勘,要求明年6月底完成補救。(台南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1-11   --﹥

  • [生活環境]上海市家禽養殖場添設防鳥網 嚴防野鳥接觸家禽。上海已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郊區所有的家禽養殖場加強防野鳥的措施,添設防鳥網,不要讓野鳥與家禽進行接觸。農村的家禽散養戶也要一律改爲圈養,減少家禽與野鳥接觸的機會,以此阻斷遷徙的候鳥或野鳥通過家禽傳播禽流感的途徑。(上海 新聞晨報)

  • [環境政策]環保總局網站將公佈「推進公衆參與環境影響評價辦法」徵求意見。爲了鼓勵公衆參與環保,環保總局即日起到12月7日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對《推進公衆參與環境影響評價辦法》的意見。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說,《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兩年來的情況顯示,目前我國公衆參與環境影響評價,集中表現在資訊公開不充分、不及時,公衆參與範圍不全面、參與物件的代表性不強、缺乏必要的資訊反饋等幾個方面。(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中國黃土高原區將叫響「彭陽經驗」。寧夏代表團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於在黃土高原類型區推廣「彭陽經驗」的建議》,得到了全國人大的高度重視,被作爲全國10項內容中的重點建議之一,在全國人大及國家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援下,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爲主要內容的「彭陽經驗」正在進一步完善,並欲在全國黃土高原類型區推廣。(寧夏 寧夏日報)

  • [生態保育]政府出資1.8億元封育3000萬畝青山。浙江省副省長茅臨生10日於杭州召開的首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上表示,2005年浙江省財政和各地財政共安排1.8億元生態補償資金,在3000萬畝重點生態公益林界定區內,全面落實封育管護措施。(浙江 新華社)

  • [全球變遷]誰讓青藏高原哭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說,全球氣候變暖使中國冰川面積近40年減少了7%,目前冰川年融水徑流量相當於一條黃河。冰川退縮,短期內使河流水量明顯增加,一旦大部分冰川消亡,其下游河流就會逐漸乾涸,最終導致氣候乾燥、陸地荒漠化等生態災難的來臨。(中國 瞭望新聞周刊)

  • [土地水文]陝西建四大「綠海」改善生態。陝西省計劃以天然林保護爲基礎,繼續採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飛播造林等方式,培育和擴大森林資源,增加和恢復林草植被,形成陝南、關中、渭北和陝北四大綠色海洋覆蓋陝西的全新生態局面,以改善陝西先天上水土流失和天然草場退化、嚴重沙化,以及礦山生態地質環境問題誘發的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陝西 新華網)

[我們的島]以環境為名-德國再生能源之旅 --﹥

採訪:林佳穎 (公共電視記者)
攝影:陳錦彪 (公共電視記者)

  德國第二大城「漢堡」,是世界上少見在市中心有一個湖泊的美麗城市。在眾多大型的觀光柴油船當中,有一艘太陽能船,名叫阿爾斯特之光(Alstersonne)。它是由世界頂尖的太陽光電設計公司Kopf所設計,是全漢堡最先進的一艘遊艇。

   阿爾斯特湖可以說是漢堡人心中的珍珠,因此只允許大型觀光船,警察巡邏艇,以及風帆、獨木舟、龍舟等運動船在湖上航行。嚴格的管制措施,維護了阿爾斯特湖的寧靜氣氛,也保護潔淨的環境不被油汙、廢氣所污染。

   阿爾斯特之光以電動螺旋推進器無聲無息地前進,充飽電力可以行駛12小時以上,持續120到140公里,在蓄電池的輔助之下,時速最快可以達到15公里。當阿爾斯特之光結束行程,光電池製造的多餘電力,透過電網連結,還可以輸送到漢堡的市電電網中。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德國就是世界工業強國之一。1970年代全球能源危機爆發,沒有油礦的德國深受警惕,於是積極地推動再生能源政策。1986年車諾比爾核爆事件,更讓德國對核能發展踩了煞車,也再一次確立發展再生能源的正確性,於是再生能源產業逐漸在德國立下基礎。

自轉式太陽光電機組  1996年成立的Solon公司,現在是歐洲最大的光電機組製造商之一,目前有著全世界最先進的光電機組。位在溫帶地區的德國,日照量只有亞熱帶台灣的三分之一。先天條件的嚴苛限制,反而讓他們更處心積慮地提升太陽光能的利用效率。一般底座固定式的光電機組,最大發電效率約是裝置容量的20%,而Solon研發成功的自轉式光電機組,會隨著最大日照方向,在水平跟垂直兩個向度轉動,讓發電效率整整增加一倍,達到40%。每一座可以產生6.5到9.3千瓦的電力,大約是台灣二到三戶人家的用電量。提升發電效率的關鍵秘訣,就在於光電、電機、電子系統,突破性的跨領域技術整合。

  德國30年來持續發展再生能源,如今不只光電科技領先全球,同步發展的風電科技,一樣也有了傲人的成就。在德國北邊Aurich的一個農場上,風力發電機製造商Enercon架設了35支風力機。每一支的發電量可達到1.5MW,可以滿足當地1200戶住家的用電需求。光這一個風場有52.5MW的發電量,就可以提供四萬多戶住家使用。

德國北部AURICH風力發電場   設置這個風場的Enercon公司,是德國頂尖的風力機製造商。1984年Enercon正式成立,當時製造的第一台風力渦輪機E-15,發電量只有55KW。有著頂尖的工程師及技術人才,以及堅持研發的信念,Enercon幾乎每兩年就有新機型上市。十年後研發成功的風力機E-66,發電量已是第一代機型E-15的30倍。

   對德國來說,研發再生能源不只是尋找石化燃料的替代品,建構德國能源自主的基礎工業,更是新一波綠色能源產業的契機。2005年德國的電力供應來源中,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超過11%,每年出口的再生能源設備銷售額高達100億歐元,相當於4,000億台幣。德國再生能源市場已發展成穩固的工業。德國目前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市場,全世界第二大的光電市場,以及歐洲最大的光熱利用市場。至於生質能跟氫能也有領先地位。再生能源已是德國最強的出口工業之一,超過150,000人在這個產業工作。

   再生能源在德國還有一項重要的發展領域是在熱能利用的部分。因為在德國,最冷月平均溫度只有兩三度左右,就算零下十幾度也是司空見慣。因此對抗冰凍的低溫,建構區域性的熱水供應系統,確保民生用水跟暖氣使用,一直是德國重要的建設議題。但是燒光瓦斯以取得熱水跟暖氣,也不是辦法。

  20年前,德國人把腦筋動到地下,開始鑽研利用地熱的可能性。在德國東北邊Neustadt-Glewe,傾眾人之力設立的一座地熱供應站,讓德國20年來的夢想趨於實現。

地熱廠Neustadt-Glewe   這座主要由當地市政府與能源公司集資興建完成的地熱廠,除了在冬天用水尖峰時段必須加開瓦斯補足水溫之外,絕大多數時間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燃料。每年消耗的能源只有原本的十分之一,減少了6,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個跨時代的科技結晶,徹底顛覆了幾千年來「燒水」取暖的基本概念。

   向地底取熱的概念是這樣的:從地下兩千多公尺的含水層抽取熱水到地表,利用熱交換器把地熱的能量轉換到自來水管中,吸收地熱後的溫水就輸送到住宅跟工廠,再將變冷的地下水加壓打回地底,以免地層下陷。

   這個地熱廠,光是設廠及管路設備就耗資1,800萬馬克,差不多是3億台幣的高價,卻只供應一千多戶住家的暖氣及熱水,平均成本是一般成本的兩倍。然而地方政府及當地的能源公司仍然願意補貼價差,持續投下大筆資金以維持地熱廠的運作。

   促使德國再生能源研發義無反顧的關鍵因素,是德國政府在2000年頒布的EEG再生能源法案。法案保障收購國內所有再生能源發電量,並且制定不同的獎勵費率,加速民間投資再生能源產業。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德國不願意像以前一樣依賴進口能源。第二,德國社會的整體環保意識的支持,第三則是京都議定書的國際責任。

   據德國估計,其境內的地熱潛能,是目前全國所需能量的600倍。德國政府除了繼續發展所費不貲的地熱熱能,還要鎖定目標發展地熱發電,預計未來全國60%的供電比率都能來自地熱發電。就這樣,最新的地熱發電設備,就加設在原先Neustadt-Glewe地熱廠旁邊。

  話說回來地熱到底要怎樣用來發電?這一切都拜科技進步之賜。

熱交換器(將地熱轉換到自來水)   德國科學家找到一種在攝氏30度就可以沸騰的有機液體,再一次的利用熱交換器把地熱熱能轉換到有機液體中,沸騰的蒸氣氣流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發電完剩餘大量的地熱,還可以繼續供給社區使用。

  2003年底開始運轉的這組地熱發電設備,發電量只有230 KW,只能供給500戶住家使用。然而對德國人來說,投資小型的先驅計畫,是為往後更大型的計畫做暖身運動。就在明年2006年,一座20倍發電量的地熱發電廠,也就是將近400萬瓦的地熱發電廠,即將正式運作。

   現在德國另一項重要的再生能源是--氫燃料電池。氫氣發電是當代最具潛力的一種再生能源。氫燃料電池能把氫氣跟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電力。發電過程唯一的廢棄物是--純水。

漢堡氫氣公車   氫氣公車運行計畫是由歐盟發起的潔淨都市交通計畫,在歐洲九大城市分別執行。漢堡的氫氣公車計畫HH2,由漢堡政府(HHA)、能源公司(HEW)、英國石油(BP)、克來斯勒等國際企業,共同出資合作研發。漢堡現在有三輛氫氣公車,每天在市中心行駛。採用電動引擎的氫氣公車沒有噪音、沒有廢氣,比柴油車更安靜更舒適。

  然而漢堡有一個更具前瞻性的規劃是利用風力發電產生的電力,電解水產生氫氣,提供氫氣公車使用。如此一來,漢堡的運輸系統將來再也不需要任何的石化燃料。

氫氣公車只排放水蒸氣,是最乾淨的運輸工具   從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地熱熱能利用、地熱發電到氫氣公車,對德國來說,再生能源不只是取代石化燃料。藉由能源改革,德國逐漸擺脫工業革命以來,石化燃料及石化動力機械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發展出跨時代的綠色能源產業。長遠來看,也讓德國擁有自主能源,脫離國際石油爭奪戰的威脅。

[節目預告]以環境為名-德國再生能源之旅 --﹥

播出日期:11月14日(一) 22:00-23:00首播
     11月16日(三) 10:00-11: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以環境為名-德國再生能源之旅

  德國第二大城「漢堡」,是世界上少見在市中心有一個湖泊的美麗城市。在眾多大型的觀光柴油船當中,有一艘太陽能船,名叫阿爾斯特之光(Alstersonne)。它是由世界頂尖的太陽光電設計公司Kopf所設計,是全漢堡最先進的一艘遊艇。阿爾斯特湖可以說是漢堡人心中的珍珠,因此只允許大型觀光船,警察巡邏艇以及風帆、獨木舟、龍舟等的運動船在湖上航行。嚴格的管制措施,維護了阿爾斯特湖的寧靜氣氛,也保護潔淨的環境不被油汙、廢氣所污染。

【人與自然】綠房子

  「綠建築」是指在建築物從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劃與設計施工、甚至到拆除的過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以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台大的韓選棠教授是「台大綠房子」的創始人,邀請了一百多家有意願推廣綠建築的建材及建築相關廠商,大家拿出自己最符合綠建築的最新產品,一同打造出「台大綠房子」。

[活動]草山水草曼波舞 --﹥

  時 間:11月20日(日)、12月4日(日)
  報到時間地點:活動當日 7:30~8:00 士林捷運站2號出口
  活動地點:陽明山國家公園 雍來園區及二子坪園區
  對 象:關心環境的志工
  名 額:每梯次 40 人 (A、B 二組,一組 20 人)
  費 用:600元(美金20元),含交通、活動與保險
  報 名:網路報名或傳真報名表格,填妥後email或傳真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活動]山林音樂遊:羅山林道 --﹥

  時 間:11月27日 (日)
  主 辦:五二三登山會
  集合時間:7:45
  集合地點:赤峰街民生西路口(近捷運雙連站1號出口)
  費 用:會員650元,非會員750元(不含午餐)
  電 話:02-25557523
  傳 真:02-25582292
  E-mail:523@523.org.tw

  本次活動音樂欣賞部分,安排的是巴洛克時期前段 – 巴哈之小提琴協奏曲,這三首小提琴協奏曲(BWV1041.1042.1043)內容雖稍微簡約,卻已具備巴洛克時期唯美華麗的特質,也兼備文藝復興後期的莊嚴正式,其中雙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更是完美表現二把小提琴的纏綿對唱,像極了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和鳴…,對照巴洛克特殊的時代背景,無怪乎樂迷們稱之為-----天堂的佳餚。

[講座]2005年台北賞鳥國際博覽會─環境與水座談會 --﹥

  時 間:11月12日(六)9:30-16:50
  地 點: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
      (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
  主 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電 話:02-2325-9190
  傳 真:02-2755-4209

  2005年博覽會的活動主題為「水水關渡」,在於介紹相關水資源各方面的議題,水與生活、濕地與水、珍惜水資源的活動,水資源座談會的規畫也是基於上述概念,邀請相關水資源方面領域的專家、學者,前來探討、與談,並以此議題論述做為博覽會大會主題展出的內容之一。

  研討主題
  議題一:濕地營造與水的互動。議題二:濕地營造與水污染整治。

[講座]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統─邁向企業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商機 --﹥

  時 間:11月22日(二) 14:00∼17:40
  地 點:國賓飯店二樓國際廳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04號)
  主 辦:行政院永續會、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工商協進會、台北市政府
  主 講:Björn Stigson(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執行長)、李遠哲、何壽川、黃茂雄、葉俊榮、張國龍、施顏祥
  聯 絡:許彩雲小姐
  電 話:02-2705-8859
  傳 真:02-2706-0788

  藉由高峰論壇的舉行,就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的議題,提供國際級企業領袖與我國產官學研領袖進行交流的機會,促進我國企業領袖對相關議題全球趨勢之掌握,逐步把能源/氣候變遷與生態系的永續管理,整合納入企業經營的管理策略中,以達成提昇我國產業界綠色生產力之具體目標。同時,此高峰論壇的舉行,也可敦促政府積極開創對於企業永續發展更為友善的投資環境。

[課程]2005海洋生態暨科技教育種籽教師研習 --﹥

  時 間:11月26-27日(南區)
  執 行:綠色陣線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
  協 辦:台南社區大學
  對 象:國小至高中教師、以及有興趣之民眾。
  費 用:免費
  報名期限:南區11月11日(五)
  聯 絡:綠色陣線協會
  電 話:02-2708-0961 /
  傳 真:02-2708-0962 或 02-2707-3369
  E-mail:gffront@gmail.com

  2005年為台灣海洋年,教育部委託了關心海洋環境與教育的民間團體,共同為全國教師們悉心籌備了『2005海洋生態暨科技教育種籽教師研習』。內容以「海洋生活三部曲」為出發點,包括「我從海上來」:從黑潮洋流對台灣的影響來探討海洋生物多樣性、古今的漁業、海洋文化的多元風采。「異形入侵」:思考人類生活與發展需求所需面臨的選擇與結果:例如,固體廢棄物、化學污染、海岸工業化、私有化與人工化的問題及其優缺點。「尋找新樂園」:以向海洋智慧學習的觀點出發,討論善用適切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來達到永續發展的可能性、探索海洋科技的發展與未來新方向等課程。

[課程]古蹟達人的第一步 --﹥

  時 間:11/17
  地 點:台北市
  費 用:100
  主 辦: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聯 絡:馬祕書
  電 話:23661011
  傳 真:23649863
  地 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00號4樓之1
  E-mail:tnature@ms48.hinet.net

  在現代社會由於資訊媒體的發達,讓我們能不費吹灰之力地接觸全世界。相信每個人對世界都充滿了好奇,然而放眼天下,您是否卻忽略了緊鄰身邊的、充滿歷史氣息,並和自己有著密切關係的美麗古蹟呢?也許您曾遊歷許多名勝,但它們在您的印象中是否深刻,或僅只於照片上的「到此一遊」呢?此次我們將安排於2小時課程內,為您安排一個「從新開始、從心開始」的機會──如何感受到古蹟的『欣賞之美』!

[徵人]淡水社區大學誠徵「企畫專員」 --﹥

  地 點:台北縣淡水社區大學
      (251台北縣淡水鎮鼻頭街22號)
  聯 絡:許小姐
  電 話:02-26227590
  E-mail:university@tamsui.org.tw

  淡水社區大學誠徵「企劃專員」一名,(12月開始上班)

徵求儲備主編採訪編輯  --﹥

●儲備主編

  1.三至五年資歷的編輯採訪經驗,熟悉寫潤校稿之所有編輯流程。
  2.有溝通能力,能把一句話翻譯成四五六七年級生都能聽懂的話語;有信心帶領剛入門的同事一起準時完成工作。
  3.對非營利組織管理及生態保育領域有認識或願意投入時間研究,能多面向拆解、分析社會議題,甚至批判。
  4.歡迎正在尋找生命價值之三十歲以上少壯派人士轉職加入。

●徵採訪編輯

  我們正在徵求編輯同事。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我們期待新夥伴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對環境與人之間、與物種之間、與政治經濟之間、與公共政策之間

  千絲萬縷的關係,有著一探究竟、抽絲剝繭的企圖心。我們期待新夥伴看書抓重點、逛鼓溝找資料,具備快、狠、準的基本實力,但又不滿足於只是人云亦云,要有強烈文字表現慾,且決心把自己訓練成針砭時事、引領輿論潮流的觀點達人。

工作內容為:
  1.企劃:專欄、專題、特別報導
  2.執編:下標、排版、標注、查證、邀稿…
  3.採訪、撰稿:追蹤重大議題、事件、專文
  4.執行專案
  5.讀者回應及其他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以上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