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12-04 (全文版)

 
奇文快遞 [自然書寫]八天七夜 走出台灣之美
視聽嚮宴 [攝影賞析]野鳥食趣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莊子—無以人滅天 (上)
寓教於樂 [開懷篇]海峽隧道
[開懷篇]觸電
本會訊息 年度重大環境新聞票選開跑,投票就有機會中獎!
留言版新開張 歡迎讀者多加利用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自然書寫]八天七夜 走出台灣之美 --﹥

作者:楊國禎
攝影:蔡秀菊

  以鎮壓布農原住民為主要目的的八通關越嶺道,可說是耗費鉅資、不計代價於1918至1921興建完工,貫穿以大水窟為分界的中央地帶,連接西部濁水溪上游的陳有蘭溪與高屏溪主流荖濃溪的上游,和東部花蓮溪上游的拉庫拉庫溪流域。

  隨著原住民的遷移與政權的轉移,這段道路東段與沿線廣大的山林腹地,得以回歸大自然。經過了60多年被遺忘的歲月,原住民部落與駐在所多掩藏在森林中,留下平台、堆砌的石頭邊坡、玻璃瓶、少數的建築殘餘、植栽,以及沿途記錄著部分血淚的戰死紀念碑等,黑熊、水鹿、長鬃山羊、山羌、野豬…各類野生動物得以不受侵擾。

杜鵑營地上的水鹿遺骸 八通關草原

  1985年玉山國家公園成立,涵蓋了濁水溪上游、高屏溪上游和拉庫拉庫溪流域,阻擋了新中橫道路向東延展,避免了貫穿玉山山塊與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可能性,迫使新中橫(台十八線)與台廿一線兩條道路在塔塔加地區連通後相互取代。

  玉山國家公園20年周年慶時,人行的八通關越嶺道在沿線吊橋全部更新下再度貫通,沿途每隔10-15公里設置新式山屋,走一趟約需八天七夜,可以說,越嶺道貫通使得台灣人民得以以雙腳與背包重新親身體驗:山崖與岩生植被,從低海拔闊葉樹林,穿越中海拔雲霧帶高聳的針闊葉混生林,到達高海拔的針葉樹林以及寬闊的草地與灌木叢;在多變的天候中,體認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與開車可以直接通過的南橫關山地區、新中橫的塔塔加地區形成強烈對比,是回歸大自然的路徑。

多美麗駐在所的石砌駁崁 八通關越嶺道與清古道在大水窟附近交叉 中央金礦至大水窟途中的棧橋

  八通關越嶺道貫通的此刻,期許玉山國家公園以寬廣、深入的生態調查研究為基礎,以便在解說教育、觀光休憩、工務建設、企劃等業務上,能遵循保育的目標,提供國人更深入了解台灣、更能「走出寶島之美」的契機。尤其南安與東埔兩地具有指標性的意義,連帶著塔塔加與南橫兩個地區,將成為玉管處與國人共同經營國家公園的展示點。

[攝影賞析]野鳥食趣 --﹥

攝影:邱盧素蘭
文字:邱銘源

哇!
上天太眷顧我了
這顆天下掉下來的禮物
神補接住 那我就不客氣了
嗚嗚…
我犯了天底下
每一隻鳥都會犯的錯誤!
圓滾滾的山桐子
真的不適合尖嘴鳥哪!
煮熟的鴨子飛了……

[專欄作家]莊子—無以人滅天 (上) --﹥

作者:賈福相

  莊子秋水篇不到3000字,說了7個寓言故事,第1到第6都可連貫,層層細細的抽絲剝繭,解釋「萬物齊一」的自然觀,唯有第7個故事好像完全獨立,也流傳最廣,我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聽過了,這故事是莊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在濠水橋上的一段哲學性對話,全文只有104個字:

  莊子:「那些鯈魚在水中從從容容的游來游去,真是快樂極了。」
  惠子:「你莊先生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你惠先生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這就是了,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道魚了。」

  故事應該到此結束,因為對話的邏輯性到此緊緊相扣,莊子卻有點強詞奪理,又說:「我們再從頭說起吧,當你問我第一句話的時候,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了,不然何必有此一問,我是在濠水橋上才知道的呀!」如果惠子講同一個故事,他會把最後一句刪掉。

  過年節的時候,7、8個朋友聚在一起飲酒賞雪,天南地北亂蓋,我的朋友,大衛,一個小工廠的老闆,能言善道,大談龍蝦的烹飪術:「把一鍋海水煮得滾沸,再放進去一隻活生生的龍蝦,煮20分鐘,龍蝦顏色變得赤紅即可取出,剝掉外殼,把肉放到熔化的奶油中泡一下,直接用手拿起來吃……」大衛一邊講一邊作出嘖嘖的讚美聲,每個人都在流口水,唯有阿玲,一個細細瘦瘦的中年女人,一個中學的音樂老師,聽得臉色發自,她小聲的問:「龍蝦被活活煮死,會不會痛?」大衛立刻回答:「龍蝦沒有神經,不會痛。」

  在座有位牙醫,知道龍蝦有神經,卻提議請我這位海洋生物教授來解釋,特別是阿玲,用祈求的眼光望著我。「龍蝦神經和荷爾蒙系統都非常發達,大的龍蝦可重達50磅(等於一個6歲的孩子),可以活到50、60歲,牠們的眼睛在柄端可以自由轉動,牠們的鼻子在長長的兩對觸鬚上,耳朵在頭內,牠們可以用五對長腿在海底爬行,也可以用四對短腿在水中游泳,一對鉗狀腿用來防衛和攻擊,大部份時候藏在安全的洞中,但有時候也結隊遠行,要活下去,就要找食物吃,可以吃水藻,也可以吃肉,要傳宗接代就要找配偶,如此就必須有非常複雜的行為來處理這一切需求,至於被煮死時會不會痛,科學到今天還不能解答,只能算一個哲學問題了,因為痛的定義在人的行為中也不清楚,譬如說痛會使人哭,但有人快樂的時候也會哭,痛會使人大聲呻吟,有人在性高潮的時候,也會大聲呻吟。」在座朋友們笑了一陣,藉機會我就請了一遍莊子和惠子在濠水橋上的故事,結論:「對於妳,阿玲,龍蝦自然會痛:對於大衛,龍蝦自然不會痛。我是一個科學家,我知道龍蝦會有感覺,是否是我們所謂的痛就不能肯定了。」

[開懷篇]海峽隧道 --﹥

  英法兩國打算打通隔離英法兩國的海底,建立一條海底隧道。於是兩國各派一名工程師開會決定工程如何進行。

  英國工程師提議說:「其實這個工程很簡單,你們從法國那邊挖過來,我們從英國這邊挖過去,在中途會合,工程就結束了。」

  法國工程師問說:「要是中途沒有遇上呢?」

  英國工程師說:「嗯,那更好,我們就有兩條隧道了。」

[開懷篇]觸電 --﹥

  一天,一位病人去醫院看病,他的手斷了。

  醫師:「你的手是怎麼受傷的呢?」

  病人:「今天走在路上,走著走著,鞋裏有石頭跑進去了,覺得很難過,非得把石頭弄出來,恰好旁邊有一個線桿,我把手撐在電線桿上,腳不停的抖著,希望把石頭抖出來,過了不久,後面有一個人恰巧看到,以為我觸電了,找了一根木棒,朝我的手打下去。」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