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生態保育]50種面臨絕種危機的地中海植物 --﹥
鄭佳宜 編譯/蘇柏維 審校
孕育將近25,000種原生植物的西西里島、馬爾他島等地中海島嶼,不只是渡假聖地,也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重點區域之一。然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在11月會議中發表50種逐漸消失的地中海植物及因應策略(Top 50 Mediterranean
Island Plants)一書,協助各國政府保護當地珍貴的植物資源。
過去20、30年中,過度的農業活動、基礎建設、都市化和大量遊客是自然棲地的一場浩劫,而人口增加、氣候變遷和外來種植物也壓迫許多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這些原生地中海的開花植物和蕨類中,60%屬於特有種(未在其他區域出現的物種),常以少數個體集中生長,因此特別容易受環境變動(例如火災或人為建設)而絕種。
書中認為,當地保育(on-site
conservation)是優於栽種(cultivation)和再引入物種(reintroduction)的保育方法,在植物原生棲地設立保護區,更能有效保育完整的生態社群。但是作為指標的50種植物中,僅有半數已有妥善的棲地保護,對此,世界自然保育聯盟會持續關注並提出更進一步的保育方案。
【參考資料】
◆IUCN報導
◆[生態保育]內陸漁撈過度濫捕成隱憂 --﹥
美國,德州,大學城,2005-12-01(ENS)-根據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一份研究指出,人們從湖泊及河流中所捕撈的漁獲並非取之不盡,而其所帶來的工作及收入已今非昔比。人類對於物種一次又一次的過度開發,正嚴重的威脅到全球內陸水系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
德州農業實驗站魚類專家瓦恩米勒博士主導將發表在12月號《生物科學》的研究結果,他表示「內陸水系的過度捕魚是被忽略的一項危機。」他說人們太不注意這個問題。
瓦恩米勒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漁獲總數可能維持在相當高的數字,但是個別的魚類正在消失。當一種魚耗損完畢,漁夫們就把目標轉移到另一種魚上。他解釋:「儘管漁獲總數看來穩定,但是生物多樣性卻逐漸衰頹,直到整個系統崩潰。」
該團隊表示共同經營「重點漁獲」的水系區域需要地方人士和漁業專家一起計畫。
不過該團隊也體認到建立在漁業管理上的生態系統需要長時間來發展。雖然許多研究已經紀錄過度捕魚是全球漁業衰頹的主因,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還是放在海洋漁業上。瓦恩米勒表示因為缺少足夠的相關漁業資訊,所以內陸水系鮮少被提及。但他也表示內陸水系的魚類比起海洋魚類更受威脅。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dec2005/2005-12-01-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江昱均、蘇家億 譯,蔡麗伶 審校)
◆[生態保育]哥斯大黎加奧斯蒂歐娜孵出雙頭海龜 --﹥
哥斯大黎加,奧斯蒂歐娜,2005-12-01(ENS)-全世界僅有3處能親眼同時目睹成群雌海龜上岸產卵,其中一處位於哥斯大黎加太平洋岸名為奧斯蒂歐娜(Ostional)的漁村中,上週發現孵育出一隻雙頭欖蠵龜。這種中文名稱為「玳瑁」的海龜,如同其他種類的海龜一樣,都正面臨瀕絕種的命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05/2005-12-01-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蘇家億 譯,蔡麗伶 審校)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12-06 --﹥
-
[生活環境]高捷工地塌陷意外
緊急灌漿搶救。高雄捷運工程4日晚又傳工地塌陷意外,導致中正一路出現長30公尺、寬20公尺、深約5公尺的大洞,施工單位緊急灌漿搶救。幸好塌陷處兩旁是公園,未損及民房。(高雄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淨灘1天
撿千斤垃圾。600多名新竹地區學子與社區志工,4日到新竹市港南生態區與金城湖賞鳥區淨灘,1個上午撿拾上千公斤垃圾,與會人員呼籲「愛海,就記得把垃圾帶走!」(新竹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擅園藝
趙評幫里鄰美化。高雄市前金區各里正在推動「桂冠鄰里、活力家園」美化市容活動,有園藝造景專長的林投里里長趙評成為里長同仁爭相邀請到里內協助的對象,不少里鄰在他的協助已下完成美化工程,並發動里民認養。
(高雄 聯合報)
-
[土地水文]冷氣團發威
濁水溪口如沙塵暴。入冬以來最強的冷氣團4日來襲,濁水溪南岸出海口強風吹襲,有如颳起一陣沙塵暴,風沙蔽日,造成空氣品質不佳,台塑六輕工業區首當其衝,迎風面的防風林及圍牆幾乎快被沙淹沒,飽受風沙侵襲之苦。(雲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當博物館?
焚化廠命運難卜。這次「三合一」選舉,多位候選人仍然以已經完工的雲林縣焚化廠,作為選舉文宣的訴求;包括林內鄉長候選人邱世文、縣議員候選人李麗觀、縣長候選人蘇治芬都多次重申絕不讓焚化廠運轉,甚至還有人說,要以生命阻擋焚化廠運轉。選舉期間,縣議員候選人陳河山曾在文宣與公辦政見會上,強烈質疑蘇治芬的反焚化爐立場,蘇治芬明確表示,她的立場一直沒變,就是反對焚化廠、停用焚化廠,將來焚化廠停用之後,要拿來作為「環保產業博物館」。(雲林
聯合報)
-
[能源議題]天然瓦斯從元旦起
由基本度改收基本費。天然瓦斯計價方式將由基本度改收基本費,經濟部能源局局長葉惠青4日表示,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基本度數,每戶每月改收基本費60元,並同步調整各縣市的瓦斯費率。(台灣
民生報)
環境資訊協會 顏瓊玉 摘錄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2-06 --﹥
-
[公害污染]松花江污染團前鋒位於依蘭縣依蘭鎮。中國國家環保總局5日上午通報,目前松花江污染帶前鋒位於依蘭縣依蘭鎮,尾部位於木蘭縣擺渡鎮,高濃度污染團位於通河斷面與達連河斷面一帶,污染帶全長約130公里。(北京
中國環境報)
-
[公害污染]山東環保局對上勝利油田
考慮徵收9億元天價排污費。繼6000多萬元的環評罰款後,山東東營市環保局官員表示,還將考慮對勝利油田徵收可能高達9億元之鉅額油泥排污費。(山東
第一財經日報)
-
[生態保育]紫莖澤蘭蔓延長江流域
威脅原有生物群落。長江流域是中國極其重要的植物資源庫和物種基因庫,然而,三峽庫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正遭受著紫莖澤蘭等諸多外來入侵生物的威脅和破壞。據初步統計,三峽庫區外來入侵生物多達50餘種,如不及時有效地防治,任其擴散蔓延,將給三峽庫區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貴州
新華網)
-
[生活環境]288億公頓污水威脅長江水質
沿江城市供水難安全。長江水利委員會最新發布的《長江流域水資源公報》和《維護健康長江報告》顯示,長江水質總體尚可,但已呈現惡化之勢,加強水質保護刻不容緩。(中國
新華網)
-
[生活環境]食客數千
數百「黑蟹舫」污染長蕩湖。在常州金壇美麗的長蕩湖中央,竟然有數百條供人吃喝的船隻,日日夜夜有小艇將岸上日均數千的食客拉到湖心大啖螃蟹,由此產生的各種污水直接排入湖中,這些設在湖中心的「船飯店」根本沒有營業執照,也未經當地工商、環保部門批准。(江蘇
現代快報)
-
[生活環境]瀋陽市懸賞50萬打擊竊水行為。瀋陽是中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日缺水40萬公頓,但竊水者使全市每年有上千萬公頓水流失,1日,瀋陽市自來水總公司負責人透露,今後3至5年,為嚴厲打擊竊水單位和個人,該公司將每年拿出50萬元作為獎勵基金,對於提供竊水線索的舉報人,予以重賞。(遼寧
瀋陽日報)
-
[土地水文]黃河內蒙古河段今年(2005)首度封河。受冷空氣影響,黃河內蒙古段2日開始全線降溫,最低溫度降至零下20度以下,使內蒙古包頭市土右旗五犋牛河段于4日6時首先封河,封河長度約4千公尺。目前,黃河內蒙古段已全線流冰,如果持續低溫,預計黃河內蒙古段將自下而上封河速度進一步加快。(內蒙古
中國水利網)
環境資訊協會 劉小書 摘錄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12-01 --﹥
-
[公害污染]維吉尼亞擱淺駁船外洩上千加侖瀝青 汙染詹姆士河
-
[公害污染]颶風莉塔遺害 德州駁船撞上沉沒水底平台造成燃油外洩
-
[生活環境]為期10年 蘇必略湖清理工程完成
-
[生活環境]要求禽流感防護計畫 工會代表家禽業工人發聲
-
[生態保育]越野車破壞國家公園 保育團體提告
-
[環境政策]參議院通過青年保育團擴大法案 提升成員保育行動參與
-
[全球變遷]保育人士週末包圍白宮 抗議布希對氣候變遷不作為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05/2005-12-01-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蘇家億 譯,蔡麗伶 審校)
▲[生物多樣性-外來種]台灣常見入侵生物簡介(脊椎動物) --﹥
資料提供:農委會防檢局
生物名稱 |
緬甸小鼠 |
 |
入侵時期 |
1999年5月首度發現 |
國外分布 |
原產地為印尼的小巽他群島,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赤道兩側緯度30度以內的太平洋各島嶼 |
國內分布 |
花蓮吉安鄉木瓜溪北岸區域 |
危害嚴重性 |
造成生態威脅或影響,危害水稻等農作物 |
防治方法 |
滅鼠餌劑誘殺:0.005%伏滅鼠餌劑及0.005%可滅鼠餌劑 |
生物名稱 |
白尾巴哥Acridotheres javanicus |
 |
入侵時期 |
白尾巴哥為普遍籠養鳥種,其逸出於野外的時間應與台灣人民開始飼養的時間相距不遠,然而,因缺乏明確記錄或文獻記載,其入侵時間已不可考。另,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於1994年開始推動外來鳥種調查時,數量已相當普遍,故其入侵時間應遠早於1994年 |
國外分布 |
原分布於爪哇、巴里島,但已被引入新加坡、蘇門達臘及波多黎各等地。白尾巴哥可能於1924年引入新加坡,而於2000年其數量已高達168,000隻 |
國內分布 |
目前已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巴哥,普遍分布低海拔農耕地及都市環境,並隨著人類開發腳步入侵海拔較高的地區 |
危害嚴重性 |
1.回顧國外文獻,巴哥類入侵種對生態影響包括巢位、食物的競爭及疾病的傳播等。此外,因其群聚的特性,亦於其出現的都會地區造成環境衛生及噪音的問題。
2.白尾巴哥對台灣生態環境的影響,目前仍無明確數據以供評估。推測其可能影響為與台灣巴哥 (A. cristatellus)
在棲地利用、食物及巢位的競爭;其是否會對其他利用洞穴築巢的鳥種產生排擠,以及對其他鳥種或生物在覓食及疾病方面有負面影響,都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
防治方法 |
1.由於白尾巴哥的族群量已相當普遍,只能局部性控制其族群量增長。
2.如欲有效控制族群量增長,需要針對限制巴哥繁衍及生存的因子加強研究,其中可以巢位、夜棲地、食物來源及疾病等為重點,並就研究結果採最經濟有效的限制因子加以控制。
3.此外,避免籠養鳥再逸入野外,亦是防治白尾巴哥的重點之一,且為防治所有潛在入侵種的共同通則。其可行重點包括宗教放生行為的限制、鳥類販售市場的管理及民眾觀念的教育等。 |
生物名稱 |
輝椋鳥Aplonis panayensis |
|
入侵時期 |
1993年或更早 |
國外分布 |
主要在印尼群島,西到緬甸、阿薩姆、印尼南部,東到菲律賓。居住環境為森林、農耕地和城鎮 |
國內分布 |
但已經常出現在數個都會地區,如高雄、嘉義及台北市。高雄市單一地點曾記錄400隻 |
危害嚴重性 |
未造成明顯危害。而其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與白尾巴哥類似,包括巢位、食物的競爭、疾病的傳播及環境衛生與噪音的問題 |
防治方法 |
1.由於輝椋鳥普遍程度仍不及白尾巴哥,且在某些地點有群集繁殖及歇息的特性,或可直接獵捕,以控制其族群量。
2.其餘重點同白尾巴哥防治辦法,包括加強研究、避免籠養鳥再逸入野外及提昇人民對外來種議題的認識等。 |
生物名稱 |
沙氏變色蜥Anolis sagrei(Dumeril
& Bibron, 1837) |
 |
入侵時期 |
2000年9月 |
國外分布 |
巴哈馬、古巴、牙買加 |
國內分布 |
嘉義縣中埔鄉和水上鄉交界處的「三界埔」苗埔一帶 |
危害嚴重性 |
目前沒有對國內造成經濟上之危害,生態方面之危害則有待進一步研究了解。本種領域性強,且有捕食台灣原生種蜥蜴幼蜥的觀察記錄。本物種也成功入侵墨西哥海岸及美國佛羅里達州,並造成部分當地原生物種族群消失 |
防治方法 |
目前無有效防治方法 |
生物名稱 |
多線南蜥 |
 |
入侵時期 |
1992由日籍學者大田(Ota)教授及中山大學張學文教授、劉國強先生於高雄澄清湖及美濃鎮的中正湖首度發現 |
國外分布 |
主要分布於印度、越南、菲律賓、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大陸的海南島及福建省南部沿海平地等亦有分布 |
國內分布 |
枋寮以北至台南縣仁德鄉之間的平地鄉鎮市,近來更有學者於七股沿海防風林內發現大量族群入侵,而在墾丁、斗六等地區亦有零星發現紀錄 |
危害嚴重性 |
可能是造成南部平地地區之石龍子及草蜥等共域物種數量稀少的原因,有掠食本土種的現象,如果入侵範圍繼續擴大,將可能使得本土種蜥蜴滅絕 |
防治方法 |
尚無積極有效之防治方法,倘以人為捕捉方式移除,所費不貲,且效果不彰。而消極的防治方法,僅能加強進出口檢疫及杜絕走私。 |
生物名稱 |
亞洲錦蛙 Kaloula
pulcha pulcha |
 |
入侵時期 |
1998年間在高雄鳳山地區所發現的物種,屬於無尾目狹口蛙科。由於牠具有長時間潛藏在土裡或落葉層中的能力,再加上發現地點的特殊,有可能是隨著進口的貨櫃或土壤而流浪到台灣 |
國外分布 |
大陸華南、香港 |
國內分布 |
目前只有在高雄鳳山地區發現,其海拔約10公尺。白天躲藏在土洞或落葉層底下,夜間則四處活動,因為牠的前腳具有吸盤,所以可在粗糙的人工溝渠中爬上爬下,甚至有報導牠有爬樹的習性 |
危害嚴重性 |
目前仍未發現其危害 |
防治方法 |
監控中。 |
生物名稱 |
琵琶鼠魚 Pterygoplichthys sp. |
 |
入侵時期 |
約於1980年初期水族業者引進為觀賞魚,之後因人為棄養而廣泛分布於中南部河川、農田灌溉渠道和湖泊等 |
國外分布 |
中南美洲,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河主流及支流,也可在靜水湖泊之棲地存活,屬於初級性淡水魚種 |
國內分布 |
目前全省各河川皆有可能分布,例如:冬山河、淡水河、大漢溪、頭前溪、濁水溪、高屏溪、阿公店溪、二仁溪及農田灌溉渠道等 |
危害嚴重性 |
1.藻食性和以底位附著性卵粒繁殖之原生魚種及底棲性之無脊椎生物可能受到較直接之負面影響。
2.可能會透過食物鏈影響其他的生物群體。
3.可能對本土淡水魚類產生排擠效應。 |
防治方法 |
在中、下游琵琶鼠魚已建立穩定族群之水域,在每年4月至9月時,以誘籠和垂釣的方式對其進行捕捉 |
生物名稱 |
魚虎Channa micropeltes |
 |
入侵時期 |
引進的觀賞魚,1995年曾文水庫即有發現 |
國外分布 |
東南亞 |
國內分布 |
南部曾文、烏山頭水庫 |
危害嚴重性 |
掠食性強,可能威脅本土淡水魚類多樣性,並已造成曾文水庫漁業資源損失 |
防治方法 |
移除 |
※本文出自農委會防檢局《外來種資料庫建置與維護專案》
●[活動]馬那邦山健行賞楓 --﹥
時 間:12月10日(六) 7:00起
地 點:苗栗縣大湖鄉東興村馬那邦山第一停車場及第二停車場
主 辦:馬那邦山觀光產業協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電 話:0933-571588
E-mail:cloud@work.idv.tw
馬那邦山標高1406公尺;有國家一等三角點,為國人所喜愛登山郊遊山岳之一,風景優美、山勢雄偉,滿山的楓樹是國內著名國家森林步道賞楓景點。馬那邦山區原始森林叢生,林相濃密,而且天然景觀奇特,西側緩坡,三面環山、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終年雲霧迷繞,日照充足,平均海拔500-1000公尺種植草莓、
柑桔、桃、李、甜柿等四季蔬果及玫瑰花等。
詳情請參閱
www.malapan.org.tw
●[活動]Aloha!來自夏威夷的南島兄弟特展 --﹥
時 間:12月10日-31日 9:00~16:00
地 點: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第四特展室
(台東縣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
主 辦: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電 話:089-381166#525 展示教育組張至善
票 價:80元
本特展與以典藏太平洋南島語族民族學標本豐富而聞名的比夏博物館(Bishop
Museum)合辦,將藉由與夏威夷原住民生活、神話和傳說等相關的生活用品、工藝品、圖像和影片等,以生動有趣的展示手法說明夏威夷文化的特色和發展。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p.gov.tw/
●[講座]大溪鎮文化資產講座:歷史建築保存維護、再利用 --﹥
時 間:12月11日(六) 15:30~17:30
地 點:大溪藝文之家
(桃園縣大溪鎮興和里普濟路21-3號)
主 講:林一宏(台科大建築系)
主 辦: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承 辦: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志願服務隊
●[講座]博物館自然生態與文化保存 --﹥
時 間:12月29日(四) 19:30~20:30
地 點:誠品書店台南站前高空書店 閱讀書區
(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66號13樓)
主 講:黃建龍(鹽光文教基金會企畫總監)
主 辦:富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電 話:06-2113533
●[研討會]入侵種植物學術研討暨相關展示活動 --﹥
時 間:12月7日(三) 9:30-16:30
地 點:自然科學博物館國際會議廳藍廳
主 辦:自然科學博物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中華民國雜草學會
電 話:04-2322-6940
延續本館94年6月推出的「植物駭客--入侵種植物特展」之相關活動,除講座、學術研討會外,藍廳外廊有海報展示以及攝影展,歡迎一般民眾來參觀。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cindex-3-1.php?MUID=360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