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01.09
本日焦點:

工作假期發酵 志工參與霞喀羅步道整修 回饋山林

霞喀羅步道工作假期,志工參與步道整修。 本報2007年1月9日新竹訊(李育琴報導)

由林務局主辦的霞喀羅步道工作假期,號召了19名熱愛山林、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進駐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部落,進行3天2夜包含步道整修、環境清理以及部落文化巡禮的活動。「這些志工幫助了我們、也幫助他們自己,」承辦單位之一霞喀羅觀光休閒發展協會總幹事秋冠傑說明了此次舉辦工作假期的意義。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失去骨肉的大地(下)

荖濃溪美濃段(攝影:李疾)

作者:詹澈(農運詩人、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的規定引申,原則上土石採取是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然而,為了規避環評的要求,經濟部擬採取「容許使用」的巧妙手段來予以因應。問題是,作為農業使用的土地又如何能夠與土石採取相容使用呢?

讀者投書

推薦「芳苑、大城海岸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

作者:蔡嘉揚(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

由營建署市鄉規劃局主辦的「國家重要濕地」評選工作,在2006年12月31日截止,但在2007年1月10日之前都可以補件辦理,預計在2007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向全國、全世界宣告評選出來的「國家重要濕地」名錄。希望各位踴躍參與推薦台灣各地不同類型的濕地,不論在都市、荒野,在平原海岸、高山內陸,都需要發現並推動台灣濕地生態的保育和教育。

行動參與

我們不要喝毒水─「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

連署訴求:反對水庫邊設置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發起者:東山鄉環境保護自救會等42個團體

受到訴願及行政訴訟程序種種挫敗的衝擊,決定回歸社會運動路線,結合民間42個團體共同發起之"我們不要喝毒水-『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行動",將以台南民間團體為主力,分組進入校園社區進行連署及傳單發放工作,希望透過紮實的擴大宣傳與在地連結,啟動民間環境權覺醒的公民意識,進而形成由下而上的推動力,影響決策,並發揮影響力防止更多水源保護區任意解編,以加強水資源保護。

歡迎捐款贊助『搶救烏山頭水庫』行動,劃撥帳號:30998876 戶名: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請註明為「搶救烏山頭水庫經費」)。

編輯報報:

更正啟事

 

作者:編輯室

本報2007年1月8日環境新聞《非洲荒土孕育巴西盎然雨林》,文中提及「每年有總數約5億噸的非洲塵土降落在亞馬遜地區」,原翻譯有誤,正確應為「5千萬噸」。

特此更正,並請作者與讀者見諒。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讀者投書

行動參與

編輯報報

熱門內容
非洲荒土孕育巴西盎然雨林
前瞻2007 我們可有永續的未來?
熱門關鍵字
觀光 外來種
推薦評論
豬事大集 (2)
學者警訊:生質燃料作物有可能變成入侵種 (1)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工作假期發酵 志工參與霞喀羅步道整修 回饋山林 --﹥

本報2007年1月9日新竹訊(李育琴報導)

志工參與霞喀羅步道工作假期。源自歐洲有80多年歷史的工作假期自4年前帶入台灣後,開始發酵。上週六(6日),由林務局主辦的霞喀羅步道工作假期,號召了19名熱愛山林、來自各行各業的志工,進駐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部落,進行3天2夜包含步道整修、環境清理以及部落文化巡禮的活動。「這些志工幫助了我們、也幫助他們自己,」承辦單位之一霞喀羅觀光休閒發展協會總幹事秋冠傑說明了此次舉辦工作假期的意義。有別於一般旅遊行程,工作假期結合了志工服務與深度旅遊的內容,達到志工回饋、部落獲利的雙贏結果。

霞喀羅步道工作假期承辦單位清寰管理顧問公司自2003年起,執行林務局霞喀羅國家步道生態旅遊與社區部落發展營造計畫,於2004年2月進行霞喀羅國家步道發表會,正式對外宣布第一條國家步道開幕。霞喀羅步道自此吸引了成千遊客前往,「當時一週有3、4千人上山來走這一條步道,」中央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李瑞宗說。

5年前,李瑞宗開始規劃調查霞喀羅步道,為林務局提供霞喀羅的相關資料,並且開始進行古道的監測和文史記錄。霞喀羅步道不僅為愛山人提供優美的高山風情,原住民與日治時期的人文歷史,亦豐富了人們對這條步道的想像與好奇。這些前往霞喀羅步道的遊客,為鄰近的部落帶來觀光收益,山下的最大的轉運站清泉部落也因此發展出民宿、溫泉等休閒旅遊產業。然而,2004年8月的艾莉颱風,卻把這一切給帶走了。

艾莉颱風帶來的土石流造成五峰鄉數十戶遭掩埋,傷亡慘重,霞喀羅步道也多處崩坍,中斷情形自今仍未能修復。艾莉風災讓霞喀羅社區發展營造計畫自此轉變。災後觀光人潮不若以往,聯外道路和步道的修復成為最重要的工作項目。經過一年多的災後調查和復育,清寰開始將工作假期導入霞喀羅步道發展計畫中。

林務局對於這樣的作法,一開始即站在支持的立場,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林皓貞表示,工作假期是讓原來的使用者轉變為參與者,讓這些愛山愛步道的人士有機會以勞動付出的方式,回饋其平日享受的步道,更能融入步道與周邊社區的整體環境當中。

參與霞喀羅步道工作假期的志工,在活動結業典禮上分享各自在經過3天工作假期後的感受,紛紛表示收穫豐碩、真正體會了工作假期的意涵,對於志工發表的這些正向結果,林澔貞尤其感到驚喜,她表示,未來林務局將擴大舉辦工作假期的活動,不僅是霞喀羅步道,讓更多地方有機會以工作假期的方式推動志工參與回饋。

2004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首度辦理台灣地區的生態工作假期,招募國內外志工以工作結合度假的活動型態,對地方進行勞動服務,並且深度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在林務局等公部門的支持與地方社區團體的合作下,預期未來會有更多單位舉辦工作假期,這樣的度假型態隨著舉辦團體與認同參與者的增加,已經逐漸發酵、蔓延。

台灣新聞  --﹥

北市稽查年節食品開跑 大包裝產品需標示產地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稽查年節食品」自即日起至2月16日展開,將針對民眾最常採購年貨的商圈及賣場,加強查核蜜餞食品、即食豆製品、脫水非即食食品等往年不合格率高的食品類別,今年並將春捲皮、水餃皮等非即食麵製品,及大包裝產品的產地名稱標示也列入抽驗項目。
 

雪隧限行小客車 北市宜蘭設計程車共乘站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8日表示,考量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禁止大客車通行,僅能通行小型車輛,北市與宜蘭縣政府為服務旅客及發展觀光,經過多次會勘後決定共同設置「台北-宜蘭間計程車共乘招呼站」,共乘費率為每人新台幣300元。
 

環保團體立看板 反對興建彰工火力電廠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央社彰化報導
由多個環保團體組成的反彰工電廠聯盟,最近在鹿港鎮街頭設立大型的看板,以諷刺的漫畫表達反對彰工火力電廠立場,也歡迎來鹿港遊玩的觀光客在看板上簽名,一起支持反對台電在彰濱工業區興建彰工火力電廠。
 

風力發電北縣邁步 林口風力發電廠將成新地標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今日晚報台北報導
台北縣林口鄉沿海一帶將增加一個新地標,由台灣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的風力發電廠,是北縣第一座民營風力發電廠,這使得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預計設置七座風力發電機組,申請設置地點位於八里垃圾焚化廠及林口火力發電廠中間沿海地帶,平均每一座風力發電機所發的電量,可供約2千戶的住家使用。

城鄉局表示,風力發電的另一個特色,在於初期投資成本較高,但後續營運成本非常低,且不需要燃料的供給。另外,風力發電屬於分散型電力系統,可以個別與現有電力公司的不同系統連接,不一定需要建立特高壓輸電系統,減少民眾的疑慮,並能達到當地發電就地使用的目的,十分具有彈性。

 

鴻雁宜蘭壯圍過冬 警察保護忙巡邏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今日晚報宜蘭報導
目前正值候鳥過境的時節,宜蘭縣壯圍鄉今年有5隻珍貴的鴻雁前來過冬,讓當地居民驚喜不已,為了不驚動這些稀客,附近民眾不僅停止耕作,還請來警察在附近巡邏,保護這些珍貴鳥類的安全。

鴻雁是全世界體型第二大的雁科類,是家鵝的老祖先,體型僅次於天鵝非常稀有,今年有5隻鴻雁選擇到宜蘭的壯圍鄉過冬,牠們優雅一致的飛翔姿態,吸引大批愛鳥人士的圍觀。據了解,每年冬天都會在台灣發現鴻雁的蹤影,每年出現的地點都不同,今年入冬後首次在宜蘭的壯圍鄉新南村現身。

 

泰雅族女婿 入山再造部落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聯合報宜蘭報導
48歲的景觀設計師潘今晟,原本過著工作穩定、收入豐富的生活。但每每陪太太回宜蘭寒溪村部落娘家,見部落的族人早晚喝酒,荒廢土地,不工作,百思不得其解。多次問族人「為何不耕種?」族人回答,農作價格不好,賣不出去啦!於是決定決定與妻子攜手回寒溪開墾,帶領族人恢復傳統農作,自給自足,更找回文化傳承與自信。

潘今晟認為,要恢復泰雅族文化,就要先恢復傳統的耕種能力。完全不灑農藥的有機栽培,難免有病蟲害。潘今晟除了請教專家外,也建立「分食」的觀念,他說,人類要吃,大地萬物、昆蟲也要吃,損失一些農作,就算是「繳稅給大地」。潘今晟與族人一起打造出理想夢土,並命名「不老部落」。寒溪村的泰雅族人見面寒喧「Bulau Bulau」,意為「閒逛」,族人取Bulau的音,希望來到這裡的人都忘卻煩惱且不老。

 

黃眉柳鶯 現身馬太鞍溼地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時報花蓮報導
隨著北方氣候變冷,不少冬候鳥紛紛南遷到台灣避冬,其中罕見的冬候鳥「黃眉柳鶯」,被賞鳥人士發現在光復鄉馬太鞍溼地出沒,能夠近距離目擊到美麗、罕見的冬候鳥,賞鳥人士直稱太幸運了!

賞鳥民眾表示,黃眉柳鶯主要棲息在西伯利亞、蒙古北部、大陸東北、中亞細亞、西瑪拉雅山區等地低海拔山區,主食昆蟲、幼蟲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冬天則南遷到大陸華南地區、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緬甸等地區,甚至連歐洲都曾出現牠的蹤跡。在台灣,黃眉柳鶯則是屬於罕見的冬候鳥,能看到牠是福氣。

 

黑琵布娃娃 打動賞鳥客的心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聯合報台南報導
台南縣七股鄉十份村居民在台南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輔導下,遠赴南投縣中寮鄉學習手工布娃娃技巧後,返回家鄉創作出「黑琵布娃娃」等布偶,作品即日起在黑琵保育中心展出,未來還將研發不同造型玩偶販售,順勢推廣生態保育工作。

七股鄉十份村所在的曾文溪口是黑面琵鷺主棲地,目前正是黑琵賞鳥季,入冬以來遊客不歇。為了推廣保育觀念,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經由921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安排,邀請十份村36名村民前往南投縣中寮鄉八仙村仙鹿社區學習製作手工布娃娃,同時帶回學習成果。

 

罕見紅肩粉蝶 和美山飛舞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隨著寒流來襲,每年遷徙到台北縣新店市碧潭西岸和美山過冬的罕見紅肩粉蝶,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駐足觀賞。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今年首次將新店市和美山,納入大台北賞蝶路線。

新店市和美山自然生態豐富,包括各種台灣原生種植物賊仔樹、山刈葉、頷垂豆、細葉饅頭果、筆羅子都已快長成神木級大樹,另外烏鴉鳳蝶、大琉璃紋鳳蝶、黃蝶、台灣單帶蛺蝶、台灣雙尾燕蝶、流星蛺蝶等的族群穩定,稜線上、森林裡、山巒頂,彩蝶翩舞各有一片天。想要到新店市和美山賞蝶民眾,可搭乘捷運新店線至「新店站」下車,再轉乘綠6公車至「美之城」站下車,沿著和美山登山路標即可抵達。

 

關懷流浪動物 南科大愛心滿溢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時報台南報導
南台科大資傳系學生把理論付諸實務,連續2天在台南後火車站大遠百廣場,舉辦商品行銷義賣及流浪狗認養活動,所得捐給台南市關懷動物生命協會,充做寵物急難基金,籌畫此次活動的資傳系3年級學生,覺得很有成就感。

雖然碰上寒流,但義賣現場卻充滿愛心暖意,除了南台科大資傳系設置的11個攤位,義賣飾品、T恤、公仔、玩偶、寢具等物品,台南市動物防疫所也到場共襄盛舉,包括免費施打疫苗、健檢、流浪貓狗供認養,吸引人潮。

 
國際新聞  --﹥

歐盟動物新福利:運輸車更舒適 加裝衛星導航以利追蹤

摘譯自2007年1月4日ENS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鄭佳宜、蘇家億編譯;莫聞審校
動物運送過程常遭受不人道的對待(圖片來源:WSPA)歐盟一項攸關動物福利的法規5日起生效,往後人類運送動物時,不論該動物是食用或其他用途,都必須對動物付出更多關愛。執委會表示,這項規定是基於我們認可「動物為有情感的生物」而制訂。這項新規範可避免動物遭受不必要的痛苦或虐待,是對動物福利給予最低限度的法律規範,並賦予動物主人和管理人尊重此動物福利之基本義務。

新法規特別提高輸送過程硬體設備的標準,對於運送車輛和籠具都有更嚴格的規定。根據新規定,運送過程若超過8小時,車輛設備需更新且並須通過官方審核,以確保車上活動空間,包含溫度、溼度、通風等「微氣候」因子,以及灑水設施都更適合動物需求。

新法規針對年幼或初生動物另有特殊規範,而一週內臨盆的母獸則可能完全禁止輸送。駕駛和隨車看顧人員將強制接受訓練課程,自2008年起,必需取得相關執照才能看顧動物。

新法規也擴大適用範圍,規範對象除了運輸過程的作業人員外,更包括買賣者、駕駛、和每個運輸中繼站的職員。

歐盟執委會表示,按新規定,即日起凡用來長途運送(8小時以上)動物的新車輛,都必須裝設衛星導航系統,如此一來,無論在行進或休息,都能確保運送過程合乎法令規定。至於舊有車輛,則必須在2009年之前加裝導航設備。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04-05.asp

 

美國第110屆國會開議 海洋保護法案提出

摘譯自ENS2007年1月4日華盛頓特區報導;蘇家億編譯;蔡麗伶審校美國會提出海洋保護法提案(圖片來源:NOAA)
美國第110屆國會於4日開議,而這也是過去12年來民主黨首次掌握了參、眾兩議院的多數席次。在4日眾議院的議程中,一項由兩黨共同提出的海洋保護法案被提出。該法案的內容將建立美國國家海洋政策,以及全美海岸、海洋、大湖區的使用及管理原則。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04-04.asp 

 

美、德攜手對抗氣候變遷問題

摘譯自ENS2007年1月4日華盛頓特區報導;蘇家億編譯;蔡麗伶審校
德國總理梅克爾應美國總統布希邀約拜訪華府,雙方在會晤過程中討論的議題著重在改善氣候變遷問題,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科技開發上。在德國同時擔任歐盟與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輪值國開始之際,兩國元首承諾將在這新的一年裡進行密切合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04-02.asp 

 

美國實行農業補貼政策引起爭議

摘錄自2007年01月06日美國之音華盛頓報導
美國作為世界農業大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農業補貼政策。2005年美國的農業補貼金額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和2001年相比增加了68%。美國的農業補貼正在讓美國的農場規模日益變大,農業產出大幅度增加,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弊端。

美國最新的「農業保障和農村投資法」在2002年通過,該法案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保證從2002年開始的以後10年年均法定補貼200億美元。農業補貼對促進美國農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華盛頓郵報的調查數據,2005年,美國政府對農民直接支付的現金補助高達25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農業的總收入也在2005年創下新高,根據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數據,2005年,美國農業的總產值達到738億美元。

政府的農業補貼,一向是美國國內頗有爭議的問題。支持的一方認為,力量渺小的農民們與老天與自然奮鬥,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援,成千上萬一年到頭辛苦勞作的農民,很可能達不到最終的收成目標,進而會威脅到美國的食品來源。但反對者則認為,美國政府這種巨額農業補貼,干擾了正常的貿易秩序,對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造成傷害,並且,這種補貼只是讓許多大農場受益,而小農場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好處。

 

美國科學委員會籲改良推廣非洲植物

摘錄自2007年01月05日美國之音華盛頓報導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向全世界的科學家發出呼籲,希望他們對非洲出產的18種植物推廣研究,同時設法加以改良。該委員會發表一份報告說,這些非洲土生的蔬菜在經過改良之後,足以使非洲的飢餓和貧窮的問題得到緩解。

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在幾百種非洲土生的植物當中挑選出18種最值得培植的作物。他們說,辣木屬和扁豆屬植物以及迪卡樹不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能夠在嚴酷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下生長。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報告以「遺失的非洲作物」為題,此次蔬菜為主要討論對象。在1996年,已發表一份專門討論穀類植物的報告,另外一份專門討論水果的報告不久也將發表。

美國國家科學院表示,過去在非洲很多村民種植像千日紅、豇豆和葫蘆屬之類的土生植物。千日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養份,但是科學家把它列為遺失的作物,因為它之後沒有被普遍種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居瑪指出,世界其他各地的科學家和政府決策者一般都對這些非洲的土生植物不感興趣,在非洲的殖民地統治者普遍從其他地方引進稻米、小麥、玉米和大豆。居瑪說,這些作物並不適合在非洲的許多地區生長。

 

俄羅斯學者認為人類活動並非全球氣候變暖主因

摘錄自2007年01月08日俄羅斯新聞網彼得堡報導
俄羅斯科學院普爾科沃天文台太空研究實驗室依據研究結果表示,人類活動並非導致地球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該實驗室主任哈比布拉阿卜杜薩馬多夫指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專家們發現的1999年至2005年間火星上總體氣候變暖現象也証實了這一結論。

研究者認為,火星和地球上的氣候同時變暖只能與太陽射線流長期增加有關,他們表示像20世紀發生的太陽光度增強這種現象,至少已有600年沒發生了。阿卜杜薩馬多夫表示,太陽光度在1990年代曾達到最強,現在正在逐漸減弱之中,但時值地球產生「溫室效應」,這就意味著,曾經獲得過太陽過多能量的地球現在正在逐漸釋放出這些能量。

這些學者們認為,這種效應還將持續6至8年,然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將感覺地球緩慢地重新變冷。

 

英國科學家擔憂 合成胚胎研究將面臨威脅

摘錄自2007年01月05日BBC中文網報導
英國政府在民眾反對聲音之下,建議把這合成胚胎研究列為非法。一群正在計劃透過混合人類和動物細胞尋找退化疾病治療方法的英國科學家,指責英國人類生殖及胚胎學管理局(HFEA)如果拒絕發給他們研究執照,就是向政府壓力低頭。

科學家最初提出製造人類和動物的混合胚胎,是希望以此解決缺乏人類卵子作研究用途的難題。但是,HFEA表示這種備受爭議的研究現在還沒有法律明文容許進行,因此該局尚在為是否發給執照而討論中。

這些英國科學家們製造出來的胚胎,將有超過99%屬人類,但包含少量動物組成,並促請民眾多些瞭解他們希望達到的目標。反對人士認為,這是干擾自然和不道德的研究。部分政府官員認為,因為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有需要更新1990年「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法」,而HFEA也曾就混合胚胎等議題諮詢民眾。

 

英國環保差 每人平均垃圾產量冠歐洲

摘錄自2007年01月07日BBC中文網報導
英國每戶平均每年丟棄0.5噸垃圾,超過歐盟任何其他成員國的紀錄,垃圾循環再用率也是歐洲最差的國家之一。英國人每天傾倒2700萬噸垃圾到垃圾堆填區,比其他歐盟國家的傾倒量多出700萬噸。據悉,英國一個109平方英里的巨大堆填區,將在2016年填滿。相對地,德國的人口比英國多25%,可是每年才丟棄1000萬噸垃圾到堆填區。

英格蘭和威爾士區政府協會(LGA)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允許區政府對丟棄較少垃圾的人減稅,同時對垃圾收集分開收取費用。協會還呼籲生產一次性用品(如尿片、電池)的廠家承擔一些處理這些物品的成本費用。

LGA環境委員會主席貝蒂森認為,廠家對其產品的循環負有所有責任,要納稅人來補貼廠家是不能接受的。貝蒂森指出,過去幾十年來,人們在丟垃圾時根本不會考慮後果,這種日子已經結束。

 
巴西東南部豪雨 土石流奪走50條人命
摘錄自2007年01月08日路透社里約熱內盧報導
巴西民防部門1月7日表示,由於近日豪雨不斷,該國東南部土石流死亡人數已飆升至50人,根據預報,本週仍將豪雨不斷。

該國民防部門表示,主要的傷亡來自4日與5日發生在里約熱內盧山區的土石流,陡峭山坡上結構脆弱的住家被大片土石掩,許多區域已經宣告進入緊急狀態。目前搜救工作持續進行中,死者總數已上升至50人左右,里約熱內盧省已有超過1.5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印尼再傳人感染禽流感病危 香港野鳥感染死亡
摘錄自2007年01月08日民視新聞網報導
亞洲各地傳出多起禽流感病例。香港1月7日證實,1月初在銅鑼灣發現的禽鳥,的確死於H5N1禽流感病毒;而印尼西部爪哇島一名14歲男孩也證實遭到感染命危。疫情頻傳,泰國竟發生史上最大宗禽流感疫苗走私案。

證實遭H5N1病毒感染致死的斑文鳥,竟然出現在銅鑼灣熱鬧的購物區,香港當局立即沿街擦拭欄杆,加強消毒,更關閉飼養有禽鳥的公園,香港居民也提高警覺。從2003年至今,禽流感在全球已經造成261人染病,其中157人死亡,印尼更是所有國家中禽流感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印尼該名感染禽流感的14歲男童,成為當地第75起人類感染的案例,其中已有57人死亡,而這名男童病情也不樂觀。冬天一到,候鳥遷徙,亞洲各地的禽流感疫情拉起警報,各國皆呼籲民眾注意相關防疫措施。

 
中國新聞  --﹥

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冰川退縮 中印將蒙巨災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央社北京報導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說,喜馬拉雅冰川正在急速退縮,這將導致河流來水量急劇增加,同時會導致大範圍洪水爆發;但是,幾十年後這種現象將轉變為河流水位下降,也意味著中國西南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將因此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災難。
 

山東高唐縣農業廢棄物為寶 節約標準煤炭資源26.7萬噸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環境報山東報導
棉花秸稈用來發電、甜高粱秸稈生產燃料乙醇、小麥秸稈生產沼氣,在山東省高唐縣,傳統的農業廢棄物正變廢為寶,每年可以產出相當於27萬噸標煤的生物能源。

國能高唐生物發電廠是一個環保清潔能源生物發電項目,採用丹麥先進的生物能源發電技術,將燃料轉化為電能,不用煤不用水,將普通棉花秸稈分解成可燃氣體,冷卻清洗後,輸入到發電機中就可以發出電來,年發電量達165Gwh。

高唐縣是傳統的棉花生產大縣,以往棉花秸稈不是一燒了之,就是亂堆亂放,生物電廠建成後,每年僅棉稈就能消耗30萬噸。每年還可節約標準煤炭資源26.7萬噸,不僅減少了大氣環境污染,還可進一步改善村莊環境。同時,點火後每天可燃棉柴500噸,每年可為農民增收3,500多萬元。

 

衡水推廣農田灌溉 鹹淡混澆1年省出3個衡水湖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環境報河北報導
深井中的淡水與淺井的微鹼水按適當比例輸入管道用於農業灌溉,這種鹹淡混澆的灌溉方式全面推廣之後,河北省衡水市的農業灌溉用水每年可節約深層淡水約2.8億立方米,相當於省出近3個衡水湖。

衡水市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但9個縣、市、區均有微鹼水分佈。衡水市有關部門技術人員根據淺層微鹼水易開採、補給快的特點,研究探索出了鹹淡混澆與管道輸水一體化的模式,為農業灌溉用水「開源」。既節約淡水資源,還可使農民增收節支。據市水務局技術人員介紹,採用鹹淡混澆灌溉,可節省各類開支1/3。另外,鹹淡水混合後,水質中含礦物質,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能抑制棉花瘋長,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邯鄲啟動生態水網 將形成30多平方公里生態水面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環境報河北報導
河北省邯鄲市東部生態水網近日正式開閘放水,至此,邯鄲市東部平原生態水網建設已經按計劃高品質地完成了2006年工程建設任務,開始造福邯鄲人民。過去功能單一、常年乾涸的排洪河道成了灌溉、排洪兩用管道,將成為今後邯鄲人引以為榮的生態資源。

本次通水後,將形成生態水面3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6,000萬立方米,補充地下水2,500萬立方米,並為東部13個縣提供長距離、大範圍的灌溉和生態用水。據悉,為配合水網建設,邯鄲市還將同步實施相關林網、路網工程建設。到2008年底,初步形成東部平原水林生態體系。

 

甘肅大力興建集中供水工程 2007年計畫解決8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環境報甘肅報導
2006年,甘肅省興建了數千處集中供水工程,解決了8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2007年,甘肅省仍將農村人口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計畫再建設一批高標準、高品質的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解決8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因為乾旱少雨,甘肅省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一直十分突出。過去,甘肅主要是幫助1家1戶興建1、2口小水窖,在雨季收集雨水儲存起來,以供1年之用。但這種低水準的解決方式收集的雨水水質不好,遇大旱之年,部分群眾因收集不到雨水,吃水困難。如今甘肅在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時,更突出興建集中供水工程,整鄉、整縣推進,並打破地域界限,以求高標準、長效解決農民飲水安全問題。為了讓集中供水工程更好運行,還為已建成的5,000多處集中供水工程分類確定了管理模式,還在上千處工程水源地建立保護區加以保護,以確保所有集中供水工程水質均達到農村飲用水安全衛生標準。

 

多部門督查汀江流域水環境 龍岩全年無水污染事故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環境報福建報導
由福建省龍岩市監察、環保、國土、水利、規劃、畜牧水產等部門組成的汀江流域水環境整治督查組近日到永定縣督查。督查組深入部分工礦企業、鄉鎮垃圾填埋場、畜禽養殖場實地查看,對永定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為進一步提高汀江流域永定段水環境品質,2006年永定縣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堅持治理與防範並重,著重加強對養殖業、工業污染和礦山的整治,加強對水污染事故的防範。對重點污染企業污染治理、完善環保設施工作加強跟蹤落實,礦山整治則注重加強對礦產資源的開發保護,對重點礦區編制詳規,對無證非法小煤礦實施永久性關閉。

2006年以來,永定縣堅持對汀江流域位於省、市控斷面的3處水質進行定期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各斷面水質均符合地表水環境的Ⅲ類水標準。永定縣域內全年沒有發生一起水污染事故。

 

變良好生態為發展優勢 各方共同參與保護七彩雲南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環境報雲南報導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雲南最大的特色之一,也是雲南省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雲南將堅持生態立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雲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召開省長辦公會決定,雲南將實施「七彩雲南保護行動計畫」,通過突出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節能降耗等方面的工作,使雲南的「水更碧、山更青、天更藍、地更綠,資源得到更好保護,生物多樣性優勢更加突出」。

這一行動計畫包括:雲南將從源頭上遏制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行為的發生,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嚴格環境執法監督和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推進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加快迴圈經濟發展,促進全社會環境意識的增強。據悉,這一行動計畫將特別注重群眾和社會各方的參與。從2006年11月起至今,雲南省環保局已利用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為此次行動徵集了來自國內外的1,200多條口號、92個標徽、87首歌曲。

 

60億元挽救塔里木河 下游生態「脫水」病情已明顯改善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中國環境報新疆報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表示,2006年,中國投入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資金達9億元。至此,為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態已累計投入超過60億元。

塔里木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河。由於多年來無序開荒和無節制用水,塔里木河幹流水量日趨減少,下游河道斷流320公里,兩岸胡楊林大面積枯死,沙漠面積增加了10多萬畝。在過去的30年間,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庫姆塔格沙漠呈現對接之勢,原先被稱為「綠色走廊」的地區棄耕土地達10多萬畝,許多地方已不適宜人類居住,成為困擾新疆的第1大生態問題。

為此,中國決定投入107億元鉅資,改善塔里木河下游地區的生態。其中1項重要措施是根據開都河、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幹流來水情況,適時實施應急輸水。經過8次大規模的「輸液治療」,目前下游生態「脫水」的病情已有明顯改善,乾涸30年的台特瑪湖重現碧波萬頃景象,大片胡楊林重新煥發生機,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重返故園。

 

陝西2006年建成淤地壩1,100座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黃河報陝西報導
在2006年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淤地壩建設工作中,陝西省深化管理、強化措施,截至目前,共建成各類淤地壩1,100座,預計可形成總庫容1.33億立方米,攔泥庫容0.98億立方米,可淤地3,200公頃,為近年來淤地壩工程建設完成任務最多、成效最顯著的1年。

為了切實加強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解決農民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局面,陝西省堅持以淤地壩建設為重點,科學規劃、嚴格審查程式、層層把關,先後組織完成了14條小流域壩系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立項批復和500多座淤地壩初步設計的審查審批任務,及2006年15條壩系實施方案編制上報工作,為該省淤地壩工程順利實施和爭取國家資金奠定了基礎。亦已形成高產穩產基本農田80多萬畝,為該省黃土高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和保障。

 

洞庭湖水位回升 城陵磯小幅漲水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紅網湖南報導
連日陰雨使湖南省部分水系以及洞庭湖水位回升,不過水文專家表示,小強度的降雨並不會改變湖南省各主要江河的枯水狀況。

進入1月份以來,由於連日陰雨,湖南省洞庭湖城陵磯、沅水常德站以及湘江湘潭等站水位都有所上漲。省水文局有關人士表示,湘資沅澧4水和洞庭湖現都處於低枯水位季節,水位的變化非常細微,而且各主要水文控制站點的水位均高於歷史同期最低,因此目前仍屬於正常水位。

 

平山濕地研究填補2項國內空白

摘錄自2007年1月8日河北日報河北報導
日前,平山縣科技局《平山縣濕地資源調查與保護研究》專案,通過省專家組鑒定。此專案填補了中國黑鸛、大鴇這2種珍稀瀕危鳥類相關生態學研究的空白,研究成果達到中國同類研究的領先水準。

作為省會飲用水源地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後備水源地,平山縣境內濕地總面積達283.6平方公里,分為2大類11種,約占全國36種濕地類型的1/3,開展濕地資源調查與保護的研究意義重大。2003年以來,平山縣科技局利用3年時間,詳細調查了平山濕地的類型、面積和分佈狀況,分析了平山濕地的資源價值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濕地保護的建議。通過這次調查,該縣第1次全面瞭解了境內濕地與鳥類資源現狀。其中,首次發現並記載鴛鴦在平山濕地繁殖。同時,還發現國家1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

 
綠色學習課表  --﹥

緣溪行-我在花蓮溪流的步行經驗

2007/01/11 - 7:30pm
2007/01/11 - 9:30pm
地點: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
主講: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主辦: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電話:02-29303193
活動說明:

去年,吳老師到台北講了一場文學與生物多樣性︰自然導向文學中的多樣性表現與思惟的講座,你可能來不及參與。今年,吳老師再度來到台北,要講他在花蓮溪流步行的經驗以及分享。這次,你就別再錯過了!
 

吳明益,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畢,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創作散文獎、金石堂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等。出版有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散文集《迷蝶志》、《蝶道》,論文《以書寫解放─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編有《台灣自然寫作選》。
 

註: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位於台北市興隆路一段113號地下教室,可於捷運萬隆站2號出口左轉,看到全家便利商店之後再左轉,直走到底。

詳情請見:http://www.sow.org.tw/

 

墾丁國家公園「探訪阿郎壹古道」活動

2007/01/20 - 7:00am
2007/01/20 - 4:00pm
主辦: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對象:年滿14歲的一般社會大眾皆可報名,活動名額36名
費用:200元
電話:(08)886-1321#258 許小姐
報名:即日起至1月17日止,事先以電話向本處解說教育課報名

「阿郎壹」古道又名「琅嶠卑南」古道,於清光緒初年,清廷為軍事目的與方便行旅之需所開闢。在南迴公路開通前,古道為昔日原住民打獵、部份平埔族人四處流散時,心酸遷徙東部之要道。目前該古道起自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止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

牡丹鄉位在屏東縣東南方,是縣境內八個原住民鄉之一。而旭海部落排灣名「macalje」,東面濱臨太平洋。這裡有美麗沙灘,碧綠大草原,碳酸溫泉等。旭海最早為斯卡羅社的潘阿別,於日治時期之後從滿州帶族人來此定居而成村。(斯卡羅族原為卑南族知本社支系,經過長時間與排灣族通婚同化,人類學家已將其歸納於排灣族)。現在村裏人口約有400人,居民有排灣族、恆春阿美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是一個典型的多族群並存融合的村落。

阿朗壹古道是清朝時,西部住民繞過恆春移民東部的古道,如今只剩殘餘路基。古道從旭海-南田段全長12公里,是目前全台環島公路唯一未開闢的道路,政府正計畫打通。道路沿途景色優美、生態豐富,是目前台灣唯一未遭破壞的海岸林。平日幾無人煙過往的古道,被保育團體譽為椰子蟹唯一故鄉。期望透過古道的探訪激發民眾對自然環境的關懷,並找尋台灣生命力。

詳情請見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7劉還月的輕旅行─苗栗後龍的化石秘境行

2007/01/20 - 7:00am
2007/01/20 - 6:00pm
主辦:劉還月的避秦山
對象:受限於小巴士座位的數量,只接受23位朋友報名
費用:每人1300元 (遊覽車資、白沙屯海味鄉土午餐、講師費、平安保險費等)
電話:0958-020-220/0963-453-653 劉還月
報名:只接受電子郵件報名,請將報名表 Email to:liu.hy653@msa.hinet.net,預訂名額後以電話確認

2007劉還月的輕旅行【冬的傳說】
尋訪穿越海枯石爛的前世傳說─ 苗栗後龍的化石秘境旅行

也許,大多數的人都已經習慣用「海枯石爛」,來做為的定信守生生世世的承諾!

你有沒有可能想過:在這蒼茫的人世中,蒼海桑田,景換人非,早已成為常態,有一天,我們卻能跟一隻幾萬年前的扇貝相逢,和幾十萬年前的海螺相遇呢?

許多年前,第一次,我親手摸到一粒如寶盒般的化石,心裡想的只是,這是我們在幾世前的約定呢?不管這個約定是多少年前的事,我相信,必然已以經超越過人世間,所有的海誓山盟,不是嗎?

不必探問那裡有桃花源?

在劉還月的避秦山裡,也許會讓你懂得旅行,
驚逢智慧,愛上歷史,並且與風和景對話!
 
詳情請見 劉還月的避秦山

 

96年冬令營系列活動-探訪香草精靈的天堂

2007/01/29 - 8:00am
2007/01/29 - 6:00pm
地點:台北車站.台中新社.農委會種苗改良場石岡.地震紀念公園
主講:邱慶耀 老師。(中華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資深解說員) 種苗改良場解說員。
主辦:中華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活動費用:1000元(會員) 1100元(非會員)。
    (活動費用包含保險、車資、講師費、餐盒、 紀念品等費用)。
報名:額滿為止。
電話:(02)2362-7388中華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E-mail: tnature@ms48.hinet.net
活動說明:活動主要的活動地點是位在台中縣新社鄉的種苗改良場,認識種子及培育過程、種苗改良場環境介紹、香草植物介紹、地震公園介紹。
 

詳情請見 網址: http://tane.ngo.tw

 

與農共生迎新年~南投中寮魅力農村體驗暨野百合也有春天復育行動

2006/12/31 - 7:30am
2007/01/31 - 7:30pm
集合: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門(捷運中正紀念堂站5號出口上來中山南路)
報名:12月27日截止,每人2,250元(小孩以10歲以上較為適宜)
聯絡人:陳建志
電話:0917279100
E-mail: robinchen6075@gmail.com

活動說明:
溪底遙的故事~一位朋友(元才 )的推薦
小非等人是在921之後帶著理想進中寮,從辦社區學堂,培養居民作木工,為了推動有機農業,成為有機農業的刊物主編――綠主張月刊;現在又與當地合作經營溪底遙學習農園開始種起柳丁及生產柳丁醋來,那是一連串精彩的故事。我認為我們想要為台灣的生態做出更大的貢獻的話,沒能力去推動,至少從扶持有機或生態農業做起。歡迎大家一起來南投農村認識一群認真可愛的農友

活動內容: 
溪底遙學習農園採果(介紹安全栽培的柳丁
與農共生座談~消費可以改變世界
新年新希望~ 野百合也有春天
中寮植物編織
昆蟲物語vs植物道理~

延伸閱讀 廖學堂-死與新生:從三重苦中復活的新果農
          溪底遙學習農園

 

守護台灣生態系列講座 - 生命聚寶盆 生物多樣性

2007/01/13 - 2:00pm
2007/01/13 - 4:00pm
主辦:國立台灣博物館、國際珍古德教育保育協會
贊助:林公熊徵學田基金會
主講:趙榮台 (林業試驗所副所長)
講題:生命聚寶盆 -生物多樣性
地點:國立台灣博物館三樓視聽教室(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二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費用:皆免費入場,但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對象:一般民眾
電話:(02)2358-3058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

民間相傳,聚寶盆為一種神奇寶物,不但可以生財,丟進聚寶盆裡的東西也會不斷擴增。而地球正是個聚寶盆,生命可以繁衍,就像丟進聚寶盆裡的東西,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需仰賴各種生物資源,所以生物資源需保持多樣性,我們的環境才能生生不息!

講座宣傳連結 http://www.goodall.org.tw/news/ntm_edm.htm

 

深入後山部落~鎮西堡‧神木群

2007/01/13 - 8:00am
2007/01/14 - 4:46pm
集合地點:五二三登山會(台北市赤峰街民生西路口)捷運淡水線雙連站1號出口左轉第二條巷子
主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承辦: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聯絡人:523登山會
電話:02-25557523
傳真:02-25582292
電子郵件:523@523.org.tw

活動說明: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雪山山脈雪白山西南稜線上,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傳說中,一個名為"司馬庫斯"的泰雅族祖先,帶領族人從南投攀越大霸尖山到此定居,部落因此而命名。此地因有大小溪流通過,且台地地形陽光充足,又有來自宜蘭東海岸的霧氣,氣候條件適合紅檜生長,超過一千年以上樹齡約有二十餘棵。
大部分遊客未曾知道的神木群上方,還有成片的扁柏巨木群,千百年來屹立在隱密的山區,默默的守護著泰雅的家園及山下所有的生靈。我們將走訪這個泰雅族人的故鄉,神秘的部落,瞭解泰雅族人的文化及部落歷史;帶著一棵虔敬的心親近千年神木群,感受森林之壯闊及美麗。

詳情請見http://www.523.org.tw/

 

梅嶺風景區賞梅健行淨山活動

2007/01/13 - 9:00am
2007/01/13 - 12:00pm
集合地點:梅嶺風景區二層坪停車場
主辦: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梅嶺風景區發展協進會
報名:即日起至96年1月10日止,下載報名表
參加對象:全國民眾,個人、團體均可
聯絡人:顏子鈞先生
電話:(06)5751931
傳真:(06)5751932 

1、活動當日於主要生態區域及登山步道旁實施人工除草及垃圾清除,除了還原自然環境外亦可登山健身。
2、透過登山淨山活動提醒遊客及當地居民隨時重視環境生態保護 ,增加對於環境保護之認同感、使環保
工作更加落實。
3、1月份是梅嶺梅花盛開季節,在活動當日除整理環境外,並可欣賞梅嶺風光。

詳情請見 http://www.sctc.idv.tw/meiling/news.htm

 

專欄:失去骨肉的大地(下) --﹥

作者:詹澈(農運詩人、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之二:「農田變礦場」的惡果將從台糖的「官田」開始

本是種植芒果和香蕉、
種植水稻和蔬菜的土地
已被挖陷成十層樓深的大峽谷
積水污綠成毒龍潭
傷口累累起浮數百公里
稜線迤邐彷彿沙漠、
彷彿廢井的礦坑
這祖先血汗耕耘的良田
已是貪婪挖掘的礦場

蘇貞昌、蘇嘉全,為什麼不主持公道?

既然「目前國內砂石供應正常,價格穩定」,砂石存量也夠,為什麼經濟部還要不斷地開放採砂,從坡地到平地,先是「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砂石審查作業要點」,繼之是「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草案)」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草案)」,難道,只是「為穩定長期砂石供應」,就可以罔顧農地的生理、生機和生態,視台灣的農地為礦區,說挖就挖。

我更加疑惑的是,出身屏東縣、擔任過兩任縣長的農委會主委蘇嘉全,他會不瞭解這些行政法令對自己的故鄉農地所帶來的傷害嗎?尤其是以最高農業行政首長之尊,除了搞農業生科園區、搞「漂鳥計畫」、搞休閒農業外,對這些供養他飛黃騰達的農地與農民,難道連一點出來主持公道的心意、勇氣、作為都沒有嗎?同樣出身屏東縣縣長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視若無睹嗎?

憂心忡忡的徐世榮教授

8月16日,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徐世榮教授在《中國時報》發難了。他指出,面對著砂石業者的壓力,及創造經濟成長的狹隘思維,經濟部在2006年制訂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取得坡地的土石採取同意權之後,如今正進一步的由礦業司緊鑼密鼓的研擬「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試圖劃設數千公頃的「平地土石試辦區」,再逕行採取「容許使用」的方式開放申請採取土石,這表示非都市土地中的農牧用地都將成為可能的土石採取區。

皮之不存,毛將附焉?

受農地的招牌(攝影:閒人)徐世榮教授憂心忡忡地說,台灣農牧用地共約80萬7千餘公頃,其中編定為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就佔約45萬1千多公頃,而這些土地皆有可能成為「平地土石試辦區」,其中,又以經濟部所能掌控的台糖土地將是首當其衝的開挖標的。他並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的規定引申,原則上土石採取是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然而,為了規避環評的要求,經濟部擬採取「容許使用」的巧妙手段來予以因應。問題是,作為農業使用的土地又如何能夠與土石採取相容使用呢?當表土及深達10至15公尺的砂石皆被挖走了之後,農作物又將如何來附著呢?這正是所謂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因此,所稱的「容許使用」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障眼法,二者之間根本是無法相容的!

至此,我心裡開始擔心,這2個草案一旦通過,「農田變礦場」的惡果將從台糖的「官田」開始,一直蔓延到其他散佈在千千百百條台灣溪河邊的溪浦地,因為他們和台糖的人工湖用地一樣,都蘊藏豐富的砂石。

之三:土地公自己也有難在身啊!

尋覓著昔日食物的白鷺鷥
飛過落日斜照的河堤
一天數百輛次的砂石大卡車
滾滾灰塵滾過村莊的小路
沾落在雜貨店門口和老人臉龐
灰濛濛的路與天空
灰濛濛的無奈和蒼涼

落難的土地婆(攝影:李疾)這些由經濟部關起門來、說挖就挖的條例一旦通行,勢將引發民間「私田」的比照。它將造成什麼樣的景況呢?徐世榮教授推斷,台灣的農地將因此面臨一大浩劫,「許多的優良農田或將因為經濟部的決策而成為砂石開採之後的大峽谷、毒龍潭。而同樣讓人恐怖驚心的是,在有害廢棄物的回填之下,它們或將成為有毒農作物的生產場所,其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對全民的健康帶來極為嚴重的威脅。再者,有毒物質滲透入土壤、地下水層及自然環境之後,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往往不是我們所能預測及想像的。」

徐教授說的「大峽谷」就在河堤附近。於是,黃大哥和洪老師帶領我們往荖濃溪畔的溪埔地一探究竟。

途經溪邊的村莊時,大卡車風塵滾滾,路邊的土地公廟前也被一大座砂石丘堵住,我向土地公合掌默禱,卻想不出能求些什麼?因為,土地公自己也有難在身啊!

之四:「以鄰為壑」,真是莫此為甚啊!

他們挖出我們的骨肉換取錢財
他們的錢坑是我們的陷阱
在血脈裡填塞垃圾
在皮膚上種植荊棘
我們的子女
溺在陷阱的水裡掙扎呼救
甚而死亡

前毒龍潭、後大峽谷(攝影:李疾)白鷺鷥在不遠處的田埔成群飛降。黃大哥指著白鷺鷥飛降之處說:「就在那裡!」

穿越比人還高的芒草,10、20甲寬的「大峽谷」悚然映在眼前,深達10層樓的谷底像一座大湖,「莫非這就是早期的人工湖?」同行的阿隆反諷地說。

我們在「大峽谷」周遭繞了一大圈,褲管插滿了「赤查某(鬼針草)」的針草籽。就在「大峽谷」上方,我們發現了一座農舍,因為鄰田深挖的結果,竟裸露出大半的地基,看來真是令人觸目驚心,「以鄰為壑」,真是莫此為甚啊!

以下瞞上、力圖掩飾

相隔不到50米,一座規模較小的峽谷赫然深陷,谷底滿是廢棄物,「想不到這裡也有毒龍潭!」阿隆說。踩在倒廢土入口的上方,洪大哥說:「前經濟部長何美玥還來這裡視察過,聽說當時,河川局就把這些看得見的垃圾清乾淨,讓它看起來沒那麼嚴重。」在這裡,我們眼睜睜地看到超過10個以上的大小「峽谷」和「毒龍潭」,到底是什麼樣的貪婪之心,居然讓業者如此蠻橫地在農地上「掏腸挖肚」?而負責河川管理的官員們卻還想以下瞞上、力圖掩飾。更加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出身南部農村、位居要津的行政首長們,當年在民主的街頭上「為台灣、為鄉土」衝鋒陷陣的誓言和良知,又都到哪兒去了?

之五:賣地挖砂,變成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

受困的土地
流淌著受傷的河川
受困的農民
被迫出賣受傷的土地
在堆滿垃圾荒塘邊哀號
看著被載走的骨肉與錢財
站在良田已是陷阱的路邊
我們還想:
把陷阱恢復成良田
把垃圾製造成肥料
我們還想恢復綠意的生機

回程時,我們特地來到附近的一家媽祖廟上香。黃大哥說,這個村子的農民是比較不反對採砂的,他無奈地說:「作農賺不到錢,生活過不下去,賣地挖砂,變成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但問題是,賣地之後,錢用完了,要怎麼討生活?

從地方上的鄉村教師、知識份子到學院的地政教授,他們的良知深深地啟發、鞭策著我們。「不能放棄啊!」我心裡想著,這些農地一旦被賣去挖砂,原來覆蓋其上的田土可就找不回來了,到時候想種什麼也種不成啊,那可真的就是「萬劫不復」了。

眼前,是一遍遍失去骨肉的大地

讓他種下(攝影:李疾)告別了洪老師和黃大哥,我和阿隆從里港大橋往屏東市區走,又經過橋邊和環河道路的那幾座巨大的砂石場和砂石丘。

望著來來回回的砂石車,我終於明白,利之所趨的力量是如此地龐大,它在台灣的山河、田園滾動,沛然莫禦;它在人心深處得意穿梭,來往自如。但,我們能對它在自己的鄉土所造成的創傷視而不見嗎?

我們看到了,眼前就是一遍遍失去骨肉的大地。我們得想辦法也讓大家都看得到…

 
讀者投書: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推薦「芳苑、大城海岸濕地」為「國家重要濕地」 --﹥
作者:蔡嘉揚(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
由營建署市鄉規劃局主辦的「國家重要濕地」評選工作,在2006年12月31日截止,但在2007年1月10日之前都可以補件辦理,預計在2007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向全國、全世界宣告評選出來的「國家重要濕地」名錄。希望各位踴躍參與推薦台灣各地不同類型的濕地,不論在都市、荒野,在平原海岸、高山內陸,都需要發現並推動台灣濕地生態的保育和教育。推薦表格如附件。雖然「國家重要濕地」並沒有實質法律加以保護管理,但是仍可以促進大家對濕地生態的瞭解,形成對於濕地保護工作的共識和力量。

為什麼要推薦芳苑大城海岸濕地?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推薦「芳苑、大城海岸濕地」,參與國家重要濕地評選工作,「芳苑大城海岸濕地」是全彰化、全台灣最後一片原始的泥質潮間灘地(Intertidal Mudflat),也是一片最容易被忽視被遺忘的海岸濕地。彰化縣政府2003年翁金珠縣長提出在濁水溪口北岸興建大城工業區芻議,抽砂填海填掉3700公頃潮間灘地,與濁水溪口的麥寮六輕工業區相望,希望台塑企業能夠進駐彰化大城工業區。為什麼要開發大城工業區?美其名是要解決地層下陷的問題,又能解決大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這實在是非荒謬的想法。解決地層下陷的方法根本不是在地層下陷區再抽砂填海開發工業區,社會經濟發展更不是只有開發工業區一途,對於彰化縣政府這種思維覺得非常荒謬、不可思議。2005年底卓伯源縣長上台之後,更是積極大力推動大城工業區的開發,上任不到一個月,和縣政府一級主管及地方數度拜訪台塑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積極促銷大城工業區

如果大城工業區真的開發了,台灣母親之河濁水溪口南、北兩岸都是高污染、重工業石化和煉鋼廠,如此景象將情何以堪?

芳苑、大城海岸生態的重要性

從純粹的生態角度而言,大城、芳苑海岸泥質灘地是台灣無可替代、最後一塊大型泥質灘地,許多珍貴的生態資源如方形馬珂蛤可能是全台僅有在大城灘地,彰化特產的鹿港美食螻蛄蝦剩下大城一帶密度最高,國際鳥類紅皮書瀕危黑嘴鷗度冬的數量在芳苑大城可達200-300隻,整個彰化海岸度冬期間可達600隻,數量是全台灣之冠,佔世界族群量的1/7。其他珍稀鳥類還有白鸛黦鷸,以及芳苑可能取代彰濱工業區最大一群的大杓鷸。這些變化一再顯示北彰化海岸逐漸受到各種開發壓力,迫使鳥類往南彰化海岸灘地活動覓食,而彰化特殊的海岸生態環境有其特有的生態物種,一旦破壞是台灣其他海岸無可取代的。

芳苑、大城海岸的保護策略

如果無法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迫使彰化縣政府停止開發大城工業區,內政部區域計畫法第二次通盤檢討,配合未來的海岸法,將芳苑大城海岸列入彰雲嘉海岸保護區的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是最嚴格的保護區,要達到行政院永續會「天然海岸線的比例不再下降」的政策目標,我們很期盼將芳苑大城海岸鎖起來,不准進行任何的大型開發計畫。如果區域計畫法二次通盤檢討會議在12月28日通過本次的版本,只要大城工業區開發計畫案子送到經建會或是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核,馬上就被退件,根本連環境影響評估都不必做了。

反大城工業區不是反發展

那麼彰化縣政府還要繼續浪費投入數千萬,進行可行性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嗎?還要繼續欺騙大城鄉民,說大城工業區可以促進地方發展嗎?我們支持大城鄉的發展與進步,但是工業區不是唯一的選項,大城芳苑一帶有許多重要的農漁產業,政府應該是積極發展輔導地方提昇農漁產的精緻化和生態旅遊,符合彰化海岸核心的根本價值。而不是一再以只有少部份人和財團可得利的重工業、高污染的煉鋼石化業的開發,來欺騙社會大眾可以促進地方發展、促進經濟繁榮。

希望我們這次以芳苑、大城海岸參加「國家重要濕地」的評選,讓「芳苑、大城海岸濕地」得到國家級重要濕地的肯定,讓社會大眾多加珍惜濕地生態資源,並使大城芳苑地區民眾以海岸重要濕地為榮,來發展和濕地生態共存共榮的產業,俾使海岸生態資源能夠和地方一起永續發展。

 
行動參與: 我們不要喝毒水─「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 --﹥
連署訴求:反對水庫邊設置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發起者:東山鄉環境保護自救會等42個團體
烏山頭水庫集水區已通過設置永揚及南盛隆兩座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呼籲所有喝烏山頭水庫水源及關心民眾,立即加入「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行動!

當官員民代失職且涉嫌官商勾結破壞水資源,民眾不該再沉默!

經濟部於民國90年2月不當解編急水溪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加上台南縣政府嚴重失職,於開發單位不實環評資料提供下,於90年9月草率通過永揚及南盛隆兩座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案環評審查。二掩埋場鄰近烏山頭水庫集水區,總掩埋面積超過27公頃,日掩埋超過一千噸之事業廢棄物或有毒廢棄物,毒性極大,包括有害廢棄物中間處理後物質,如汞、鉛、鎘、鉻、砷、銀、硒、銅及化合物、戴奧辛、農藥、苯等,此些物質即將滲漏至鄰近之烏山頭水庫集水區,嚴重危害烏山頭水庫,並危及大台南及嘉義地區之用水及地下水安全。

為阻止永揚及南盛隆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興建污染烏山頭水庫,環保團體發起反對水庫邊設置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拒喝毒水「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要求政府立即撤銷永揚及南盛隆二開發案,也呼籲愛護環境並飲用烏山頭水庫水源民眾強力動員,支持「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行動。

永揚及南盛隆二掩埋場案污染烏山頭水庫鐵證:

一、開發單位涉嫌偽造文書誤導環評通過
永揚及南盛隆場址原屬急水溪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90年水利署不當解編,加上開發單位多處涉嫌偽造文書、誤導環評通過,目前永揚垃圾場已興建完成,事業廢棄物即將入場,烏山頭水庫水源已岌岌可危。

二、所掩埋廢棄物對烏山頭水庫危害極大
永揚及南盛隆二場址預定掩埋事業廢棄物包括污泥、爐灰、底渣、煤屑、廢塵灰、廢觸媒、廢金屬、重油灰、動物殘渣等涵蓋層面廣泛,而南盛隆場址也要掩埋有害廢棄物中間處理後物質,毒性極大,包含汞、鉛、鎘、鉻、砷、銀、硒、銅及化合物、戴奧辛、農藥、苯等,對烏山頭水庫及附近環境危害極大。

三、掩埋場址區域地下水豐沛,掩埋廢棄物後果堪慮
根據航照圖,永揚及南盛隆場址皆存在天然溼地。比對本區歷年航空照片,顯示本區附近存在天然水池濕地,永揚及南盛隆場址上各有約一公頃之湖泊,又根據當地耆老表示該區湖水終年不涸,研判地下泉水豐沛湧出成湖,根本不適合做廢棄物掩埋場。另外,永揚及南盛隆場址地下水豐沛,經2005年4-5月台南地檢署要求永揚場址重新鑽探,經四、五十天之偵測,證實場址區域地下約1、2公尺就有地下水,一旦掩埋事業廢棄物,污水極易滲漏至地下並污染烏山頭水庫水源。

四、地質資料顯示場址區域地下水流向烏山頭水庫
根據中研院及中油等單位地質圖資料,顯示永揚及南盛隆場址鄰近烏山頭水庫集水區及烏山頭向斜,地層由北往南傾斜,可確定地下水乃由北往南或東南方向之烏山頭水庫流動,或流往烏山頭向斜再往南流向烏山頭水庫。又根據中油探採事業處地質資料,永揚及南盛隆場址皆位於牛稠仔斷層上,經查核氣象局微震紀錄,該區地震極頻繁應屬活斷層,而且永揚場址上之斷層位置已多處崩塌,不透水布早已破裂,故永揚及南盛隆場址區域掩埋廢棄物後,污水將沿斷層滲漏到烏山頭水庫,或經由烏山頭向斜流入烏山頭水庫集水區,污染烏山頭水庫。

五、開發單位未辦說明會即違法動工
依據環評法第7條第3項及施行細則第22條規定,開發單位於動工前應舉辦說明會。但依台南縣政府所認定核可之永揚說明會是92年10月,但又根據台南縣府公文(府農保字第0920003786號文),永揚單位已於92年1月25日動工,證明開發單位未辦理開發說明會已違法動工。

六、烏山頭水庫已岌岌可危,政府不應卸責
烏山頭水庫集水區一旦污染,除大台南、嘉義地區民生用水將汙染,嘉南平原土地、農產及地下水也將汙染遭殃,為免生存環境及水資源遭到破壞,政府單位包括環保署及台南縣政府等皆不應卸責,應立即撤銷永揚及南盛隆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開發案。

「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行動

受到訴願及行政訴訟程序種種挫敗的衝擊,決定回歸社會運動路線,結合民間42個團體共同發起之"我們不要喝毒水-『搶救烏山頭水庫』連署行動",將以台南民間團體為主力,分組進入校園社區進行連署及傳單發放工作,希望透過紮實的擴大宣傳與在地連結,啟動民間環境權覺醒的公民意識,進而形成由下而上的推動力,影響決策,並發揮影響力防止更多水源保護區任意解編,以加強水資源保護。

發起單位:東山鄉環境保護自救會、東山鄉龜重溪護溪協會、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台南縣環境保護聯盟、台南市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綠黨、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淡水社區大學、澎湖生態保育聯盟、台中市社區婦女成長協會、台灣永續聯盟、帝雉鄉野工作室、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自然人環保文教義工社區工作室、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富強教會、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台南縣野鳥學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台南市紅樹林護協會、台南市身心靈健康推廣協會、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天主教聖功修女會、自然讀書會、洪雅書房、嘉義市旅外文化觀察團、綠色陣線協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台南分會、高雄市綠色協會、中洲教會、台南市野鳥學會、看守台灣協會、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北市社區生活環境關懷協會、台南縣生態保育學會

歡迎捐款贊助『搶救烏山頭水庫』行動,劃撥帳號:30998876 戶名: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請註明為「搶救烏山頭水庫經費」)。


搶救烏山頭水庫戶外教學服務

東山鄉環境保護自救會與東山鄉龜重溪護溪協會培訓當地志工,規劃提供戶外教學課程,導覽解說服務為免費,但為籌措搶救烏山頭水庫經費,敬請各界踴躍捐款贊助。

課程內容:

  1. 認識斷層及廢棄物場址崩塌情形
  2. 認識烏山頭向斜
  3. 認識天然溼地
  4. 認識水庫集水區生態

服務專線:(06)3363763 傳真:(06)3363841
E-mail:mailto:teputnbr@ms13.hinet.net

請連結「搶救烏山頭水庫」網路連署。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 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