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01.16
本日焦點:

森林面積是保育生物的關鍵要素

亞馬遜森林破碎化影響鳥類生存(圖片來源:Amazon Image) 摘譯自2007年1月11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鄭佳宜、蘇家億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項由國際科學家團隊完成的研究指出,保育腹地廣闊的亞馬遜森林保育區,其重要性比我們先前所認知的更多。這項研究登於12日出刊的《科學》期刊中,強調保護亞馬遜免於破碎化的重要性。原本棲息在完整森林的物種,很多無法在破碎的小面積森林繼續生存;科學家希望探討的問題是:這些物種能否在未受侵擾森林所包圍的小面積土地上存活?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深度報導

中國出現曾令日人聞風喪膽的「痛痛病」!

作者:知日部屋屋主

今天的中國很像1960年代經濟高成長期的日本,忽略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及引起的龐大社會成本。今年年初中國湖南省因水利工程處理不當,導引大量含鎘的工業廢水流入湘江。湘江下流一帶(特別是湘潭市)人民出現類似痛痛病病徵。這是人禍,一錯再錯的結果。

讀者投書

生質柴油虎虎生風,官員媒體唬爛成風!

作者:邱志郁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關心環保的友人興奮地寄來一篇中國時報的報導(詳見文後附錄),也期待我解答其中的疑惑。該篇報導中,除了宣稱生產生質柴油的替代能源,是當今時勢所趨,更還指稱台北縣環保局希望利用溼地生產生質柴油。表面上講得虎虎生風,實地裡卻是唬爛成篇,讓人笑掉大牙。回收使用過的食用油經過煉製,是能夠轉成為生質柴油。基於環保和資源利用的觀點是值得鼓勵。但是台灣是否適宜大規模種植油料作物,提供生質柴油用,需要審慎評估。

編輯報報:

網路服務停機維修公告

 

作者:編輯室

為了讓2007電子報發送更順暢,本會電腦機房近期將分二階段進行整理,第一階段於本週五(1月19日)下午四時開始,期間各主機會暫時離線,特此公告,造成讀者不便還請見諒!

詳細停機時間如下:

  • 1月19日(五)16:00~21:00

  • 1月20日(六)14:00~19:00

  • 1月21日(日)14:00~19:00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深度報導

讀者投書

編輯報報

熱門內容
前瞻2007之國土願景:農地非農化 三農無以為繼
自然作家緣溪行 看淨土花蓮夢碎
熱門關鍵字
溼地 國土復育
推薦評論
驗水質中重金屬含量 (1)
2007世界現況:都市將反映全球未來 (1)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森林面積是保育生物的關鍵要素 --﹥

摘譯自2007年1月11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鄭佳宜、蘇家億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項由國際科學家團隊完成的研究指出,保育腹地廣闊的亞馬遜森林保育區,其重要性比我們先前所認知的更多。這項研究登於12日出刊的《科學》期刊中,強調保護亞馬遜免於破碎化的重要性。

巴西國家亞馬遜研究院長年執行一項大規模的森林破碎化研究,名為「森林破碎化之生物動態計劃」,這篇發表在《科學》期刊的報告,便是總結自此計劃中的鳥類調查。

從2000年5月到2006年8月,有15萬平方公里(57915平方英哩)的森林自巴西消失——面積比希臘還大。1970年至今,整個亞馬遜森林消失面積已超過4個希臘。每年,農業、牧業和伐木業合法或非法清除森林的動作,都使亞馬遜森林減少數千平方公里,並造成一塊塊小面積的破碎森林。

原本棲息在完整森林的物種,很多無法在破碎的小面積森林繼續生存;科學家希望探討的問題是:這些物種能否在未受侵擾森林所包圍的小面積土地上存活?

這個問題可以釐清森林面積和隔離性對物種的相對重要性,定然深深影響執行層面有關森林管理和劃分保護區的政策。科學家發現,面積是保育物種的關鍵因素,因為大面積森林裡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物種生存。

致力於整合環境研究的約翰漢斯三世中心(H. John Heinz III Center)院長羅芙喬伊(Lovejoy)表示:「森林裡看起來和諧一致的綠色,實際上是由色彩繽紛的馬賽克所組成。對每個物種來說,森林裡都有一個符合自己特殊需求的位置,那位置雖然不大,卻是在浩瀚森林中一個精細且無可取代的區位。」

這份史無前例的研究中,透過55種鳥類族群動態分析,深入探討保留區面積和隔離性對於物種形成群落和滅絕的影響性。結果顯示,某些鳥因為無法在新地點生存而絕跡,某些則是因為無法形成新群落而滅絕,而這兩種狀態很可能同時發生。因此作者認為,對鳥的生存而言,森林面積大小遠比森林完整性更為重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11-05.asp

台灣新聞  --﹥

海底攝影 用影像寫墾丁珊瑚日記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時報屏東報導
在恆春半島這片美麗海洋裡,有位看盡海底花園美景、守護墾丁海洋的潛水教練蔡永春,30年來始終如一,默默用影像記錄這片海底的變化。他就像是一位海底探險家。擁有國際潛水教練證的蔡永春,數十年來,用心觀察,不懂就翻書找資料,土法煉鋼,現在已經很有系統地將珊瑚資料建檔。

蔡永春說,隨著恆春觀光事業蓬勃發展,帶來的遊憩活動破壞,再加上非法漁業摧毀,海底世界一天不如一天;而影響珊瑚礁生態最嚴重的就是泥沙和垃圾,陸上泥沙和垃圾被大雨沖刷進入海域,覆蓋珊瑚礁,使它窒息死亡。蔡永春感慨,人類開發的速度,永遠快於珊瑚復原的速度,這也是生態圈最悲情的宿命。他不禁要向大眾疾呼,務必建立保育觀念,一同守住這片美麗海洋。

 

書報雜誌 量多可比照大型廢棄物回收方式處理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環保局第五科科長蘇芳慧指出,目前資源回收物以紙類所佔比重最多,雖然平時環保局例行性就會清運書報、雜誌等平面回收物。但許多民眾家中長期堆積學生的參考書或雜誌,一旦清出來後,數量多到難以自行清運。也因此日前有民眾反映,希望環保局可以比照大型廢棄物回收處理方式,協助民眾清運。

因此,環保局決定,民眾家中若有書報雜誌等大量回收物,以繩索綑好後,若數量大到約一台小貨車之多,可請各區隊比照大型廢棄物回收清運方式處理,民眾只要致電區隊,約好時間、地點後,自行將書報、雜誌放至定點,區隊會在約定時間前往清運。民眾可電洽環保專線02-27206301詢問各區隊電話。

 

生質能源 原生甘藷翻紅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聯合報桃園報導
農委會農糧署推廣大豆、向日葵作為生質能源作物後,今年也要在桃園縣農田推廣種甘藷。甘藷可產製生質酒精,摻配在汽油中,就可替代部分汽油;不過原生種的甘藷母株缺貨,一期作只能先培植種苗,二期作再全面推廣。桃園縣農業發展局長陳麗玲表示,市面上食用甘藷,不符生質能源要求,而原生種甘藷,塊莖長得粗大,才能提煉出能源。

農糧署北區分署、桃園縣政府農業發展局最近向農民推廣將休耕農田轉作能源作物。農糧署官員表示,台灣所需石化能源98%以上仰賴進口,但全球油源有限、油價高漲,顧及環保,種植能源作物產製生質能源,成為重點政策,全台每年有22萬公頃休耕農田,適合發展生質能源產業。

 

高鐵噪音違反環評承諾 環署:各縣市可逕自開罰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苗栗縣環境保護局15日對台灣高速鐵路開出第一張的噪音罰單,重罰最高新台幣150萬元罰鍰。對此,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表示,現行的噪音管制法雖對交通噪音沒有罰則,但如果高鐵違反當初環評的噪音承諾值,沿線各縣市政府仍可以逕自據以開罰,而高鐵也應該具體提出改善的計畫。
 

汽車第四期排放標準 明年上路 車廠提早生產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汽油車第四期排放標準明年一月起實施,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5日表示,為鼓勵車廠提早生產及進口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已修正相關審驗合格證明核發辦法,提早一年讓車廠及代理商可以進行認證申請。目前國產車廠台灣本田與國瑞汽車以及進口車商戴姆勒克萊斯勒都已經率先響應。
 

稀客小天鵝 出現龍鑾潭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墾丁龍鑾潭14日出現1隻小天鵝。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蔡乙榮說,這隻天鵝可能來自日本的北海道或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墾管處成立23年來,紀錄中天鵝才造訪3次,算是稀客。

台灣常有天鵝造訪的紀錄,以宜蘭縣最多,高雄市去年底曾出現1隻,很少飛到墾丁。蔡乙榮說:「墾管處成立以來,第1次出現天鵝是民國83年,當時是1隻母鵝帶3隻幼鵝,只留1天即離去,第2次是4年前,只來1隻,也是住1天即飛離。」

 

票選國鳥 雲縣長為台灣藍鵲拉票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今日晚報雲林報導
為突顯台灣獨有特色與台灣生態保育的驕傲,由台灣永續生態協會發起的「票選國鳥」活動,正如火如荼展開中,主辦單位特別在台灣15種特有種中,選出鳥友公認外型最為亮麗而且最有特色的台灣藍鵲、帝雉、藍腹鷴及黃山雀等4種鳥類做為候選鳥。

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4種候選鳥中,雲林縣鳥--台灣藍鵲名列其中,它有非常強的家族性,對於環境要求高,而且又是低海拔地區常見的鳥類,如果以台灣藍鵲做為國鳥,不僅能傳達台灣人重家庭觀念的特性,也能喚起民眾一起打造乾淨無污染的環境。票選國鳥即日起到3月底在台灣國際觀鳥協會網站,開放所有民眾線上票選,票選結果會在明年4月於立法院提案,正式立案為台灣的國鳥。

 

林園紅樹林 生態資源荒廢20年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東森新聞高雄報導
高雄縣林園鄉12號生態公園預定地雖然擁有百年歷史的紅樹林生態,媲美高屏溪紅樹林保育生態公園的生態資源,但歷經20年以上時間卻遲遲未能開發,任其曠廢至今。林園鄉公所強調由於牽涉土地徵收、舊有墓地遷移、養殖戶用地規劃、對外聯絡道路等棘手問題,只好空有生態公園之名。

擁有5.4多公頃的「12號生態公園」預定地,區內有百年樹齡以上的海茄苳紅樹林生態,自然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根據中芸國小生態組調查發現,公園預定地內有植物21科38種、鳥類10科25種、魚類13科17 種、生物昆蟲23科、蝦蟹類以角眼沙蟹、勝利黎明蟹數量最多。

 
國際新聞  --﹥

泰國漁民發現嚴重瀕絕紅樹林水龜

摘譯自2007年1月11日ENS泰國,曼谷報導;莫聞、蘇家億編譯;蔡麗伶審校
紅樹林水龜(圖片來源:Asian Turtle Conservation Network)一種稀有的紅樹林水龜,已有20年間從未在野外發現,如今在泰國東部被漁民所捕獲。世界自然基金會泰國分部科學家表示,這隻水龜非常幸運沒有被人拿來食用,或賣給野生動物商人。

這隻烏龜是在是在泰國空敦(Klong Tum)上源區被發現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現正在該區規劃一項保護計畫,同時持續該會對稀有動物的研究。該會海洋海岸保育成員提帕亞旺(Songpol Tippayawong)指出:「在泰國發現人們認為已絕跡的生物,是一件大事!這代表這個地區的自然棲地仍充滿生命,應該加以保育。」

紅樹林水龜是亞洲體型最大的淡水龜之一,其特徵是朝上翹起的嘴部與僅有四爪的足部──其他烏龜的腳掌有五爪。牠們依賴紅樹林等岸邊植物的豆莢與蝦蟹為食,分佈範圍包括綿延自孟加拉、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的亞達曼海岸河口區與溪流,印尼蘇門達臘、以及南中國海在泰國、柬埔寨與越南的海岸邊也都有分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11-03.asp 

 

分析家:設立魚子醬配額無助於提升鱘魚數量

摘譯自2007年1月11日ENS哈薩克,阿拉木圖報導;蘇家億編譯;蔡麗伶審校
魚子醬(圖片來源: Cardullos)哈薩克的分析師與生態學者表示,對裏海魚子醬進行限量管制並無成效,且亦無助於恢復裏海鱘魚的漁量。

現在全世界市場上90%以上的鱘魚魚子醬來自裏海這個內陸湖,哈薩克則是裏海週邊國家之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11-02.asp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7-01-11

摘譯自2007年1月11日ENS報導;蘇家億編譯;蔡麗伶審校
  • 麥克食品子公司因汙染內布拉斯加州河流判罰100萬
  • 紐澤西頒佈托兒中心環境法令
  • 氣候變遷衝擊華盛頓州經濟
  • 水牛城大雪危機復電有功 第一能源公司獲頒緊急救援獎
  • 無視去年高死亡率 佛州對海牛保育層級降低
  • 追緝殺馬元兇 亞歷桑那州提供獎金11,000美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7/2007-01-11-09.asp  

 

日本提供20億美元 協助亞洲國家節約能源

摘錄自2007年01月15日中央社菲律賓宿霧報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日本將提供20億美元協助亞洲國家發展節約能源科技,以減少亞洲地區對石油的依賴。

安倍晉三與亞洲各國領袖舉行一天的高峰會時,宣布日本提供的援助方案。亞洲國家領袖召開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討論如何改善能源安全,並期望以其他能源取代昂貴的石油,這些替代性能源包括核子能源以及生化燃料。

在節約能源科技方面,日本居領先地位。自從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由於日本的石油幾乎完全從中東地區進口,因此日本就積極發展節約能源技術以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日本官員表示,節約能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自從石油危機爆發後,過去30年來,日本的石油消耗量大約減少了30%。但在發展使用替代能源方面,日本並未取得重大進展。

安倍晉三在東亞國家領袖高峰會中,宣布這項援助方案。東南亞國家協會十個會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與越南,以及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南韓與紐西蘭的領袖,參加在宿霧召開的會議,進行能源節約與區域安全議題的討論。

 

印度洋科摩羅卡薩拉火山噴發 民眾嚴陣以待

摘錄自2007年01月14日路透社莫洛尼報導
印度洋科摩羅(Comoros)群島居民與官員1月13日稱,群島上的火山卡薩拉山(Mount Karthala)開始噴發氣體並出現地震。該群島上的最大島嶼已經發布紅色警報以因應可能的撤離行動。

卡薩拉山標高2,36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卡薩拉山雖佔據大科摩羅島主要面積,但過去的噴發很少造成重大災害。在過去2世紀中,這座火山平均每11年爆發一次,最近一次大規模噴發是在2005年4月,數以千計民眾因恐懼有毒氣體以及岩漿而撤離。卡薩拉火山觀測中心表示,火山自1月13日傍晚起開始噴發,當地居民感受到2地震,震動也使得建築物搖晃。

 

印度海產專家要求政府解除海馬出口禁令

摘錄自2007年01月15日中央社新德里報導
印度坦米爾那都省的海產專家要求政府解除已2年的出口禁令,准許出口具有醫藥價值的海產生物,尤其是唯有中國人懂得製藥的海馬和俗稱海龍的楊枝魚等,以協助地方居民增加收入,重振地方經濟發展。

經過印度海產專家在印度東南部曼納灣(Gulf of Mannar)的細心培育和養殖,海馬和楊枝魚已不再是瀕臨絕種的生物。據報導,印度養殖海馬和楊枝魚的工作,是由與台灣大仁科技大學有學術交流關係的安納瑪萊大學(Annamalai University)海洋生物高級研究所主持。

印度政府是在2年前,以瀕臨絕種為由,禁止出口庫達海馬、三斑海馬等海馬類生物以及楊枝魚。據報導,印度具有高度藥用價值的這些海洋生物,在印度的收購價格每公斤約2400盧比(約55美元),以往主要出口到中國。印度沒有利用這些特有海洋材料製造藥材的知識,只有傳統的中國製藥方法,才知道如何利用海馬和楊枝魚製藥,因此印度本身並不製造藥材。

 

冰風暴橫掃美國中西部 6人死亡 20多萬戶斷電

摘錄自2007年01月14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一起冰風暴橫美國中西部,至少造成6人死亡,20多萬戶斷電,多處機場及高速公路交通為之癱瘓。這起夾雜雨雪、冰雹的冬季風雪讓美國中西部、從德州到伊利諾,覆蓋上一層白雪。低溫嚴寒的氣候這回也沒放過向來陽光普照的加州,加州北部產值相當於台幣327億的柳橙、柑橘全都在低溫中凍得慘兮兮。在美國西部加州,也受到來自北極的冷氣團籠罩,氣溫驟降,使得農作物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備受威脅。洛杉磯只有攝氏五度,聖塔巴巴拉降到攝氏零下一度,加州農業部採取緊急措施,以保護農作「柑橘」免遭寒害。

在中西部,冰雪使得路樹、電線桿倒塌,橫臥鐵軌,迫使火車停駛,連接聖路易市及坎薩斯市的鐵路運輸中斷,許多地區沒有電力供應,紅十字會設立的救濟站擠滿了災民。密蘇里州長布朗特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動員國民兵救援。

 

越南禽流感疫情嚴重 7省爆疫情

摘錄自2007年01月15日新華社河內報導
越南又有2省出現禽流感疫情,疫情演變複雜。據報導,越南南部朔莊省美秀縣美香鄉近幾日有66隻鴨子先後病死,該省獸醫部門表示,疫點的全部134隻鴨子的樣本經H5N1型禽流感病毒檢驗結果呈陽性。當地獸醫部門立即撲殺疫點的全部鴨子,以防疫情蔓延。另外,南部茶榮省求蓋縣三義鄉的880隻病死鴨的禽流感病毒檢驗結果也呈陽性。

越南農業和農村發展部獸醫局表示,從2006年12月初越南南部再次出現禽流感疫情至今,已有金甌、薄寮、後江、永隆、堅江、茶榮和朔莊7個省出現疫情,這些省中19個縣的39個鄉出現疫情尚未超過21天。

為防控疫情,越南各地繼續開展為家禽補種疫苗的工作。被接種疫苗的家禽總數目前已近200萬隻。

 

日本關西核電站發生微量放射物質洩漏事故

摘錄自2007年01月15日新華網東京報導
日本關西電力公司1月15日表示,該公司所屬福井縣大飯郡高濱核電站1月14日下午發生含微量放射物質的水洩漏事故,洩漏的水濺到現場的4名作業人員身上,但未對他們的健康和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關西電力公司發布的新聞公報指出,14日下午工作人員對高濱核電站的1號反應爐進行了定期檢查。當檢查工作臨近結束時,發生了水洩漏事故,洩漏的水濺到現場4名合作公司的作業人員身上。漏水量約為370升,推測洩漏的放射能量約為690萬貝克。但是,對這4名作業人員的檢查顯示,他們的身體未受影響。此外,洩漏的水被排水口的托盤接住並回收到廢液處理裝置中,未洩漏到外部,因此,周圍環境也沒有受到影響。

 
中國新聞  --﹥

實施強制清潔生產不打折扣 內蒙古圈定污染超標企業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環境報內蒙古報導
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委員會傳來消息,依據國家《清潔生產促進法》,為引導企業加快實施清潔生產,內蒙古將對65家污染物排放超標的企業,進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對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標準或者總量控制標準的企業,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依法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監督實施清潔生產方案。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經委、環保等部門在全區範圍內組織開展創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環境友好企業的活動,到2010年,內蒙古計畫圈定60家具有代表性的自治區級清潔生產試點企業,推廣60項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培訓500名清潔生產審核員,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職工60%以上接受清潔生產的教育。

 

千人污染訴訟案告結:石油公司付受害者48萬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環境報陝西報導
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經過30餘次調解,當庭執行一起涉及1,139名村民切身利益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使影響2個村村民正常生活8年多的水污染問題得到解決。

1998年5月,西安市長安區石油公司清洗位於長安區鳴犢鎮的一座油庫的油罐。位於這個油庫下游的村民家中水井出現了異味,無法飲用,嚴重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1998年12月,陝西省衛生防疫站檢測這2個村的井水發現「有明顯汽油味」。2004年2月,陝西省工程勘察研究院對井水取樣化驗發現,水中石油類物質及硝酸鹽類物質超標,不符合飲用水標準。

2006年1月29日,張雷村、橋頭村1,046名村民將石油公司起訴到西安市中院,要求石油公司賠償治理污染和精神撫慰費用203.97萬元。2006年9月15日,西安市中院下達了民事調解書。同月,石油公司支付了用於解決村民淨化水及飲用水設施的48萬元。雙方8年多的矛盾得到化解,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得到解決。

 

浙江強化環保雙重管理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環境報浙江報導
浙江省11個設區市的環保局長近日到省環保局述職述廉,接受省環保局全體幹部和直屬單位負責人的年度測評。這在浙江省環保系統尚屬首次,也是省環保局黨組加強全系統雙重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

近年來,浙江省環保工作取得長足進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省環保局黨組研究分析後認為,系統內上下級之間在各自的指導思想、工作重點、行政行為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要使全系統擰成一股繩,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乃至消除這種差異。

為此,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浙江省環保局黨組採取了3項措施。一是開展同設區市環保局黨組的思想交流;二是11個設區市的環保局長到省環保局述職述廉;三是省環保局黨組積極主動向各地幹部提出建議。對工作業績突出的環保局領導幹部,積極推薦予以重用;對工作業績平平的環保局領導幹部,採取多種形式向當地黨委、政府提出相關意見。這一系列措施有效調動了各級環保系統領導班子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了幹實事、出業績的良好氛圍。

 

湖南3市落實洞庭湖區第1階段任務 234家超標排汙紙廠將關停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環境報湖南報導
1月4日~8日,湖南省環保局組成檢查組,分赴岳陽、常德、益陽3市,現場檢查洞庭湖區第1階段責令停產的8家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停產落實情況。檢查結果顯示,3市造紙企業第1階段關停任務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於2007年3月31日前對234家超標排汙造紙企業實施關停整治。

根據湖南省政府去年出臺的《洞庭湖造紙企業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岳陽、益陽、常德3市的101家造紙企業中,有8家化學制漿造紙企業將被首批關停。3市政府均高度重視,對此做了周密部署,相關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據現場檢查情況,責令停產的8家化學制漿造紙企業目前均已做到全面停產或化學制漿生產線停運。

 

廣東鐵腕執法 全年罰款總額近1.3億元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環境報廣東報導
廣東省環保局表示,2006年廣東省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全省環境違法案件處罰金額大幅增加,預計全年總額近1.3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2006年,廣東省進一步加大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力度,全省共檢查排汙企業13萬多家,查處違法案件6,100多宗,罰款金額1.13億元,預計全年達1.3億元。環保專項行動持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執法力度之大,均為歷年來之最。在高額罰款的同時,廣東還加強對違法排汙企業追繳排汙費,增加了企業違法排汙成本,給了違法排汙企業極大的震懾。深圳、中山、廣州等市環保局還實施違法排汙企業登報懺悔、群眾有獎舉報等,營造了環境執法的「高壓」氛圍。 針對有的地方環境執法力度不夠大,違法案件罰款講人情、打折扣、就低不就高等情況,廣東省環保局局長李清在全省監督執法工作會議上,對5個市進行了大會點名批評,大大促進了各地違法案件處罰工作。

 

成都強化執法加強環境監察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環境報四川報導
2006年,成都市環境監察部門圍繞大氣和水環境整治中心工作,不斷強化對市控重點工業污染源的巡查監管,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成都市環境監察部門長期堅持每日巡查制度,在成華轄區3家熱電廠設立駐廠監督員,嚴格環境監管。針對全市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工業園區、建設專案中的環境違法問題和限期治理專案進展情況等開展環保專項檢查。目前,已完成了對全市706家環境違法企業的立案調查,處罰金額554.94萬元。此外,成都市環境監察支隊還就檢查發現的其他屬地環境違法行為,向相關區(市)縣環保局下達了《環境監察通知書》57件。

 

工藝落後且污染嚴重 山西焦炭困頓不少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中國環境報山西報導
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表示,雖然近年來山西省焦炭行業的清理整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問題,制約了山西省焦炭產業的發展。

山西焦炭新增產能的過快增長,不僅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且會導致行業整體效益降低,企業互相壓價,進而形成惡性競爭。雖然山西焦炭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近90%,但分到的出口配額只有總配額的50%左右,部分焦炭企業出口要增加額外的成本。同時由於山西的焦化行業集中度不夠,以民間投資為主,在國際市場上不能一致對外,失去了國際市場的定價權。此外,山西焦炭生產企業中2/3為中小型獨立焦化企業,大部分分佈在煤炭產區,遠離產品用戶,排放的煤氣也難以回收利用。焦炭副產品浪費、污染問題仍然難以根本解決。多年來,山西省巨大的焦化煤氣資源一直在白白消耗,同時又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陝西省劃定西安地下水禁採範圍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三秦都市報陝西報導
日前經陝西省政府常務會審定通過的《陝西省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採區劃定及保護方案》已正式開始實施。根據嚴重超採區的超採程度等指標,方案劃定的嚴重超採區308.87平方公里,進一步劃定為禁採區和限採區共8處。其中禁採區2處,限採區6處。

據瞭解,方案要求,對於劃定的西安市城區禁採區和滻、灞河間紡織城禁採區,要結合城市給水工程建設,強制、有序、有計劃地封停各類水源井,到2010年,禁採區內的各類水源井全部封停,年壓縮地下水開採量13,262萬立方米;禁採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專案,禁止取用地下水。

 

北京120億改善環境迎奧運 城鄉結合部成重點

摘錄自2007年1月15日光明日報北京報導
北京市奧組委表示,北京市、區兩級政府2007年將投入約120億元用於環境改善,著重重點大街、重點地區、奧運場館周邊、奧運路線兩側的環境建設工作,突出城鄉結合部的環境整治。

據瞭解,2006年北京市順利完成環境治理任務,共整治城中村55個,提前完成了450萬平方米的拆違任務。為改變過去「各區各自為政,環境整治缺乏整體性」的狀況,制定了《北京市重點大街重點地區環境建設概念規劃方案》,建立統一的整治綱要。此外,還專門制定了《北京市胡同環境整治指導意見》,保護北京傳統文化。2007年是奧運會工程籌備的決戰之年,北京市將完成22個城中村的綜合整治,開展城鄉結合部環境重點整治以及環衛秩序、旅遊秩序等專項治理,整治的同時,將保持歷史風貌,不做大的修改。

 
綠色學習課表  --﹥

做中玩,玩中學:認識工作假期

2007/01/18 - 7:30pm
2007/01/18 - 9:30pm
地點: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會館(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二巷27號3樓之10)
主講:夏道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
主辦: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電話:02-2881-4006

活動說明:
「工作」與「假期」兩件事怎麼能並存!?現代人重視工作,也重視假期,想擁有一個快樂學習、開心服務的有意義假期,那麼一定要來「工作假期」。三年來,在台灣台東、陽明山、花蓮陸續舉辦的生態工作假期,號召國內志工協助當地建置具污水處理功能的生態池、種源保存的生態教育園區、及傳承傳統技法,修復歷史建築。同時,也遠至日本及蘇格蘭取經,參與其活動,並將經驗帶回來分享。本講座將與您分享參與經驗,以及一窺國內外的工作假期內容。

詳情請見 http://www.butterfly.org.tw
 

再生能源研討會

2007/02/01 - 9:00am
2007/02/01 - 5:00pm
地點:台北市台大醫院國際會憶中心401室
主持:經濟部部長陳瑞隆、行政院政務委員何美玥、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蕭萬長
主辦: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宏仁企業集團、中華民國亞太新經濟學會
與談貴賓:巴西國會議員Mr. Luis Piauhylino de Mello Monteiro、英國Dr. Chris Toumazou、美國學者專家、經濟部政務次長施顏祥、宏仁企業集團總裁王文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雲鵬
電話:(02)2308-7436

活動說明:
座談會主題 :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研討--巴西能、我們能不能?

探討國外經驗給台灣的啟示;台灣目前休耕農地種植能源作物的推廣與前景;台灣預計在2010年全面供應E3;生產面、原材料、油品供應、汽車製造及修理業者如何因應以及台灣再生能源政策目標及面臨的挑戰。

詳情參見http://www.dyu.edu.tw/~retc2007/

 

守護台灣生態系列講座 - 飛羽精靈 鳥

2007/01/21 - 2:00pm
2007/01/21 - 4:00pm
主辦:國立台灣博物館、國際珍古德教育保育協會
贊助:林公熊徵學田基金會
主講:丁宗蘇 (台灣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講題:飛羽精靈- 鳥
地點:國立台灣博物館三樓視聽教室(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二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費用:皆免費入場,但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對象:一般民眾
電話:(02)2358-3058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

有時您會與這些空中飛行者錯身而過,覺得,耶? 好熟悉的身影,卻不曾對牠們有真正的認識。我們誠心的邀請愛鳥或想要多了解台灣野鳥生態的您,一同來認識台灣「鳥樂園」的豐富與奧秘。

講座宣傳連結 http://www.goodall.org.tw/news/ntm_edm.htm

 

橫行濕地兒童冬令營

2007/02/08 - 8:00am
2007/02/08 - 5:30pm
主辦:台北鳥會
地點:挖仔尾自然保護區&十三行博物館
活動時間:第一梯次2007年2月6日(二)、第二梯次 2007年2月8日(四)
對象:小學3-6年級每梯次30名
費用:會員900元、非會員1000元
報到/解散地點:8AM/17:30PM 台北鳥會會館

挖仔尾自然保留區屬於紅樹林濕地生態的自然環境,每一天透過望遠鏡都可以觀察易見的彈塗魚、招潮蟹、和尚蟹,以及大白鷺、小環頸等。參加挖仔尾古聚落巡禮、參觀十三行博物館,可以探察先人的足跡,使自然與人文融合一起,讓小朋友更加珍惜與愛護這片土地。

詳情請見 2007橫行濕地兒童冬令營

 

生命週期評估與管理研討會

2007/01/31 - 9:00am
2007/01/31 - 4:00pm
主辦: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協辦:台灣環保技術交流協會
地點: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103演講廳(106台北市大安區舟山路71號)
報名:即日起至1月24日中午止,名額為80人
費用:免費
電話:(02)3366-4402 彭文君
E-Mail:robin2@tpts4.seed.net.tw

生命週期管理制度(Life Cycle Management,LCM),在永續發展思想之推動下崛起,其藉由系統性整合各種環境管理方法,因應環境及資源壓力,進行策略規劃,並建立綜合性之資訊與技術平台,落實於各類經濟活動,促進環境與資源的永續發展。

生命週期評估方法已成為工業生態學上之核心概念,隨之而生的技術有:生命週期設計(LCD)、生命週期工程(LCE)、生命週期成本(LCC)、環境化設計(DfE),拆解再化設計(DfD),再循環化設計(DfR)以及綠色生產與消費等。

「生命週期評估與管理」研討會期許彙集環境規劃與管理領域上的重要資訊,落實政府、學術團體與事業機構的合作並與國際發展接軌。誠摯歡迎各界先進與會並進行研究交流。

詳情請見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洪雅書房講座-虱目魚的滋味

2007/01/17 - 7:30pm
2007/01/17 - 9:00pm
地點:洪雅書房-義市長榮街116號 (忠孝路與長榮街交叉口,路口有一間護理之家,其後面第二間)
主講:呂美親老師 - 虱目魚的滋味
主辦:洪雅書房
報名:1月17日星期三19:30截止
聯絡人:余國信
電話:05-2776540
E-mail: hoanya@ms41.hinet.net
活動說明:一場台灣文學精的演講~您千萬不要錯過
詳情請見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bichhin/archives/2617875.html#comments
 

杜白醫師《動物生死書》新書發表會

2007/01/19 - 7:30pm
2007/01/19 - 9:00pm
地點:誠品書店信義店 3樓 Forum(台北市松高路11號)
作者:杜白(中心動物醫院院長、國內最知名的「寵物教主」)
主辦:心靈工坊文化公司
電話 02-2341-8680
mail :service@psygarden.com.tw

活動說明:

二十多年來陪伴許多動物和飼主走過生死大關, 書寫《動物生死書》,即希望透過同伴動物這些小眾生的助力, 讓人們穿越生老病死苦的迷障,開啟智慧,藉著善緣成長,為彼此的生命加分。

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特別邀請國內知名的動物醫生杜白 ,舉行兩場免費入場的新書發表會,歡迎所有愛書、愛動物的朋友踴躍參加,分享杜白醫師與動物心靈交會的故事。
 

詳情請見http://www.psygarden.com.tw

 

非游離輻射溝通宣導說明會

2007/01/16 - 9:00am
2007/01/22 - 3:00pm
主辦: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承辦: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對象:學者專家、電力、電信業者、高中以下學校教師、社區代表
名額:每場預估名額為100人
費用:全程免費
電話:(02)2375-3013#121、176 吳春滿/謝秀玲
傳真:(02)2375-3011
E-mail:galan@ier.org.tw

近來高壓電塔的爭議事件層出不窮,電信業者與民眾間的抗爭持續不斷。為了充實民眾相關資訊,並消弭因恐慌所帶來的對立與爭執,特舉辦此說明會,以對民眾的健康及安全加強保護。

會議時間及地點:

南區1/16(二) 南區報名
地點 -臺南縣環境保護局1樓第一會議室 (臺南縣新營市長榮路二段78號)

北區1/17(三) 北區報名
地點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3樓會議室(台北市中華路一段41號)

東區1/19(五) 東區報名
地點 -花蓮縣勞工育樂中心大禮堂(花蓮縣花蓮市富安路199號)

中區1/22(一) 中區報名
地點 -台中市政府2樓中山廳(台中市西區民權路99號)


詳情請見 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深度報導:中國出現曾令日人聞風喪膽的「痛痛病」! --﹥

作者:知日部屋屋主
日文「痛い」(itai)就是痛楚的形容詞。日本昔日(特別是戰後初期經濟高增長期)追求經濟發展,忽略環境生態,造成各種「公害病」叢生,其中以水俁病及イタイイタイ病(此譯為「痛痛病」)為害最大。想不到現在中國湖南省湘江一帶開始出現極類似日本痛痛病的病例,令人心痛及氣憤。

痛痛病是重金屬鎘(做電池及半導體的金屬)汚染水源引起的疾病。患者腎臟受損,全骨骨質軟化而易於多處骨折,全身劇痛無比,呼天搶地叫:「イタイイタイ」,所以稱為「痛痛病」,至今仍無法醫冶。此病可追溯至德川時代(1603-1868),因開礦汚染環境造成。近代(大正及昭和)大規模在富山縣爆發。三井金屬(三井系公司)開礦將重金屬鎘汚染水源,人們吃了含鎘的農作物相繼生病。法庭於1971年判三井金屬向五百多人賠償14億円。

今天的中國很像1960年代經濟高成長期的日本,忽略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及引起的龐大社會成本。今年年初中國湖南省因水利工程處理不當,導引大量含鎘的工業廢水流入湘江。湘江下流一帶(特別是湘潭市)人民出現類似痛痛病病徵。這是人禍,一錯再錯的結果。一錯在水利工程出錯,二錯是出事後湖南省環保局竟說湘潭市水質「全面達標」可飲用(湘潭市環保局卻檢出該市自來水鎘含量超標兩百倍!)。湘潭市人民繼續飲用毒水,開始有人出現類似「痛痛病」的病徵。此等庸官草菅人命,令人想起不久前的松花江汚染事件。若犯錯者不用負責,這是什麼樣的世界?

更多圖片與資料請參照: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276


 痛痛病小字典:

痛痛病(日文:イタイイタイ病),又稱疼痛病、骨痛病,首例是發生在1950年日本富山縣的鎘中毒事件。痛痛病是由於富山縣的採礦活動而導致的鎘中毒。鎘中毒導致骨骼軟化(骨質疏鬆症)及腎功能衰竭。病名是因為患者由於關節和脊骨極度痛楚而發出的叫喊聲(日文:「痛い、痛い」)而得名。

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7%9B%E7%97%9B%E7%97%85&variant=zh-tw

 
讀者投書: 生質柴油虎虎生風,官員媒體唬爛成風! --﹥
作者:邱志郁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關心環保的友人興奮地寄來一篇中國時報的報導(詳見文後附錄),也期待我解答其中的疑惑。該篇報導中,除了宣稱生產生質柴油的替代能源,是當今時勢所趨,更還指稱台北縣環保局希望利用溼地生產生質柴油。表面上講得虎虎生風,實地裡卻是唬爛成篇,讓人笑掉大牙。回收使用過的食用油經過煉製,是能夠轉成為生質柴油。基於環保和資源利用的觀點是值得鼓勵。但是台灣是否適宜大規模種植油料作物,提供生質柴油用,需要審慎評估。

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在農機具的操作上,或是化學肥料的製造過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農地中所能生產的生質能量,根本上還不敷所投入的成本。無論種植油料作物煉製柴油,或是利用糧食釀造酒精當作替代能源,不僅無助於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反而間接助長溫室效應。目前雖有巴西等國家利用蔗糖所生產的酒精加入汽油當作替代燃料,主要是大規模種植得以降低生產費用,再則是仰賴政策性補貼。但是若純粹以能量的利用效能,或是二氧化碳的淨排放量等等生態的觀點加以評估,對於地球而言絕對是負債。

另一項過去被忽略的項目,是農業操作所造成農耕地土壤有機物的枯竭作用。耕犁翻鬆土壤,會促進微生物消耗原本蘊藏在土壤中的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也就是說,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實際上是加速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以現代農業的栽培技術,並沒有樂觀的理由憑藉種植作物解決溫室效應的危機。

至於有關利用溼地種植作物,生產生質柴油事項,更是令人觸目驚心。要在溼地種植向日葵、大豆等不耐水淹的作物,真是要考倒天下的農藝技師。若報導屬實,不知要花費多少公帑進行此等荒唐的實驗,更不知要糟蹋多少可貴的自然環境。

行政官員專業素養不足、信口開河,搭配媒體浮誇不實、不求甚解的草率心態,堪稱是當今台灣病態、亂象的縮影。

本文部分內容曾載於2007年1月9日自由時報的〈溼地搞柴油 唬爛〉: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an/9/today-o9.htm


附錄

生質柴油 漸受重用
2007年1月5日,中國時報,唐榮麗北縣報導

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燃油(煤)造成溫室氣體又持續危害環境,尋求替代能源成當務之急。除民間業者準備在北縣設風力發電廠,生質柴油的使用也愈來愈普及。

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只來自發電廠,其他使用燃油、燃煤的工廠及交通工具也是汙染源。環保署因此積極推廣生質柴油,以北縣為例,九十五年共使用90公秉,主要混合在部分垃圾車、客運、重型機具油料中,九十六年將增為160公秉。

環保局表示,生質柴油可以將用過的食用油轉脂化,成為生質柴油,未來將直接加入柴油中販售。縣府期待打造人工溼地同時,在溼地種植向日葵、大豆等植物,一方面分解水中雜質,另可將葵花子、大豆榨的油製成生質柴油使用,可謂一舉多得。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 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