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5.8
本日焦點:

只要行動 遏止氣候變遷非夢想

位於希臘的火力發電廠正散發大量溫室氣體(照片來源:Public Power Corp.)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2007年的第三份,也是最後一份報告在4日公布。各國在曼谷召開會議,逐條檢閱報告內容。這份報告將顯示,若對全球暖化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所要付出的代價必將高於立刻採取行動。世界保育基金會(WWF)認同此一結論,且發表了15項遏止氣候變遷方法的報告。WWF氣候行動之一是新的碳足跡信用卡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   欄

蜜蜂大量失蹤 該怪天氣嗎?

蜜蜂大量減少,對生態與農業造成影響。(圖片來源:AGR)
作者:彭啟明(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博士、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4月下旬許多媒體報導台灣的蜜蜂有大規模失蹤的現象,高達一千萬隻蜜蜂突然失蹤,在今年許多暖化報告相繼出爐下,據推測極有可能是「全球暖化」所造成,或是噴灑農藥的因素,似乎現今很多的異常現象都可以推給「暖化」。為了追查這樣的觀點,我也特別找到幾個真正的養蜂人,卻得到非常迥異的答案。

讀者投書

選舉高速公路又來了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

與選舉同步4年一輪的蘇花高爭議,相較於工期預估12年的未來,似乎缺少了理性、長遠的政策前瞻。蘇花高總建設經費預估為962億元,若反應未來物價指數,估達1,143億,再以北宜高追加比例50%計算,至實際完工可能達1,715億元。然而12年後,人口結構少子化、老齡化,整體人口將會遞減,與17年前環島高速公路路網構想的時空背景迴異,1千多億元的投資應該放在哪一個更迫切的部門,才是未來執政者應當深思熟慮的,更是全體東西部公民,應當要求的選票牛肉。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專欄

讀者投書

熱門內容
南極遊客增 地球最後淨土恐不保
勞工大學志工 揭開陽明山工作假期序幕
熱門關鍵字
禽流感 水患
推薦評論
一封關心國家公園砍樹的讀者來信 (6)
花蓮在地青年站出來 支持蘇花高替代方案 (3)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只要行動 遏止氣候變遷非夢想 --﹥

摘譯自2007年5月2日ENS泰國,曼谷報導;楊璧如、丁秋仁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2007年的第三份,也是最後一份報告在4日公布。各國在曼谷召開會議,逐條檢閱報告內容。這份報告將顯示,若對全球暖化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所要付出的代價必將高於立刻採取行動。世界保育基金會(WWF)認同此一結論,且發表了15項遏止氣候變遷方法的報告。

WWF全球氣候變遷計劃主持人福默爾(Hans Verolme)認為,「立刻採取行動來減緩氣候變遷,才能為民眾及企業帶來實質的益處與保障。」他說:「地球正在發燒,不過人們與世界保育基金會不懈地齊力改善地球的狀況;換言之,人類因為全球暖化已經付出太多慘痛的代價,唯有起身行動,才可避開未來災難的威脅。」

WWF氣候行動之一是新的碳足跡信用卡,由荷蘭最大的商業銀行Rabobank所發行,這張信用卡現在有110萬使用者。

銀行表示,經過特殊發展出的計算方法,將購買物的總CO2排放量轉換成金額,例如加油比買花排放更多的CO2。如此一來,銀行對於氣候計畫將有所貢獻,得以抗衡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效應。

「黃金標準」能源計畫,是由WWF在開發中國家發展的永續能源計畫品質標準,這張信用卡就是藉由這個計畫,來協助達成所有購買行為的碳補償。各個不同的夥伴機構所進行的活動,都經由外部認證機構認可。

在泰國,WWF為促使再生能源在泰國興起,其中一個合作計畫就是進行有關「非常小型能源製造商」的修正法案,以因應排放問題及燃煤發電廠產生的其他污染。

2006年泰國國家能源政策議會通過WWF贊助的修正案法案,通過私人的再生能源公司製造1到10兆瓦電力售給供電系統。這是泰國第一次允許電力供應權力釋出,以及允許小型的電力製造商成立,而其中不乏再生能源的佼佼者。

泰國再生能源專家蓬比博(Wanun Permpibul)說:「泰國對煤的開發計畫抗爭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尤其是南邦省居民對抗梅摩(Mae Moh)燃煤火力發電廠。發電廠對鄰近地區的衝擊,特別是污染及對公共衛生的危害特別顯著。非常小型能源製造商可增加能源供應,以及阻止新的燃煤火力發電廠興建,這將有助於限制氣候變化,以及保護公共健康和地方環境。」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台灣新聞  --﹥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通過 2030回歸2005排放基準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立法院7日初審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的減量目標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明訂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5年到2030年,每年的平均排放量,應回歸到2005年排放基準的2億5000公噸。

環保署在送立法院審的版本中也未明確訂出減量目標、時程,請各單位「自願減量」。立委王塗發、王榮璋主張要有明確減量目標、時程,全國才有一致的努力方向。該草案在多名立委堅持下通過減量目標。

為了促使工業、交通等部門及早提出減量方案,也通過在2015年時,各個應承擔減量的部門,應把減量目標核配給應減量的企業,並查核實質減量成果。未達到目標者將面臨最高100萬元的罰款,並要求限期改善。

關於排放交易、排放是否付費、是否應保留15%額度給新設的排放源等,由於爭議太大,7日的討論並無共識。

 

探討永續發展策略 國際專家將來台交流

本報2007年5月8日台北訊
你知道嗎?永續發展定義提出至今已屆滿20年了!這20年來,國際潮流與演進,對於台灣永續發展策略與指標建構,會帶來什麼寶貴經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將於5月底邀請各國專家來台,召開「2007永續發展國際論壇」,目前正開放報名中。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首次將永續發展定義為「滿足當代的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發展之能力。」1992年聯合國於里約舉辦「地球高峰會」,將永續發展觀念推廣於世界各國。2007年適逢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定義20週年,也是里約高峰會提出21世紀議程15週年。去年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舉辦國家永續發展會議,擴大民眾參與永續發展事務,今年則以國際論壇方式,邀請國外永續會委員與成員來台,就國內外永續發展現況進行交流,並提供學習典範。

「2007永續發展國際論壇」訂於96年5月29-30日,假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辦理。與會專家包括日本、韓國、芬蘭等多國永續發展委員會成員,美國耶魯大學ESI(環境永續性指數)與EPI(環境績效指數)研究團隊人員,以及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代表等,針對國家永續發展策略、永續發展指標進行經驗交流。

主辦單位表示,屆時會場備有同步翻譯,報名人數限制於200人,有意瞭解國外永續發展現況者,歡迎盡速報名。報名請洽承辦單位「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議程與詳細報名方式見報名網頁

 

守護河川 南縣市各界齊宣示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為讓二仁溪與鹽水溪擺脫污名,台南縣市5月7日舉辦河川巡守座談,包含環保署的政府、學校與社區等各界聯合宣示,楬櫫四大願景,展現全力防治的決心,也凝聚了跨區採樣、通報的共識,遏止不肖廠商的偷排。

行政院環保署公布的去年50條中央列管河川監測數據,二仁溪與鹽水溪為嚴重污染比例的前2名,且較以往有更惡化的趨勢,引起譁然,因此縣政府昨天在南區服務中心舉辦這場巡守座談會。

包含台南縣市政府,還有村里長、河川巡守隊、社區環保志工,以及二仁溪和三爺溪沿線的崑山、嘉藥、長榮等大學師生踴躍參加,現場座無虛席,也不分男女老幼,共同簽署四大願景宣言。

 

綠蠵龜誤入漁網 花蓮區漁會野放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中國時報花蓮報導
一頭綠蠵龜7日上午誤入漁網,花蓮區漁會緊急找來賞鯨船載著綠蠵龜「野放」。總幹事王銘章擔心綠蠵龜游回港區內,特地駛至東堤堤岸外海野放。

這頭重約30公斤的綠蠵龜,昨天一早,在水璉外海5浬附近,闖入漁民的漁網。漁船靠岸後,漁民費了一番功夫,才讓綠蠵龜脫困。由於綠蠵龜是保育類動物,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獲悉後,立即協商賞鯨船出海野放。

李凱明指出,若在花蓮港區內野放,存活不高,因為港區內船隻多,要游出港區不易。特地載著綠蠵龜到花蓮港東堤堤外海域,讓牠重回大海的懷抱。

 

布袋蓮 入侵荷苞嶼水域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聯合報嘉義報導
嘉義縣朴子市崁後里荷苞嶼水域遭到布袋蓮入侵的情形愈來愈嚴重,昨天有陳姓市民向聯合報投訴,要求相關單位加強清理布袋蓮,否則雨季來臨時,布袋蓮會阻塞水流造成地方淹水;縣府水利局長陳殿寶昨天表示,將派員到場了解設法清理。

陳姓市民指出,前一陣子連日陰雨,荷苞嶼水位持續上升,導致位於崁後里永順橋附近的布袋蓮,往上游四周漂流,其中有部分布袋蓮隨水流漂到橋下,結果越積越多,加上布袋蓮繁殖迅速,才過了幾天就已蔓延一大片。

縣環保局長林榮和昨天說,清理大排水溝以免淹水是水利局權責,環保局將通知水利局設法處理;布袋蓮雖具有淨化水質功能,但是如果長得太多,反而會枯爛發臭,環保局也會加強派員清理,但如果有淹水之虞,就必須請縣府水利局評估,加速清理避免布袋蓮塞住排水口。

 

台電蓋變電所 台東陸安部落抗議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池上鄉大埔村陸安部落近百位居民5月7日上午8時頭綁白布條,以遊行抗議台電未辦公聽會,徵得地方同意,就在原住民傳統領域上興建變電所,要求台電立即停止運轉,否則封鎖道路,阻絕變電所對外交通,台電解釋,興建過程一切合法,會繼續與部落民眾溝通協調。

部落居民表示,池上變電所位於池上第一公墓旁,緊鄰陸安部落及福文村萬朝部落,台電興建前,鄉公所及當地居民全然不知;同時強調變電所土地,原為池上原住民傳統領域,依原住民基本法第廿一條,應事先徵詢與取得當地原住民同意,台電未作溝通,簡直是「老大心態」。

 

老船漏油遭罰15萬 漁民陳情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台東區漁會膠筏「新滿福號」在海上作業時因油管老舊破裂、漏油1公升,遭環保局開罰15萬元,漁民不堪負擔,昨天上午向議長李錦慧陳情;李錦慧表示,開罰不合情理法,將協助漁民提出訴願。

漁民黃三雄昨天在台東區漁會理事長李忠海陪同下,前往議會陳情,黃三雄說,他去年10月17日在都蘭灣域作業,可能因油壓管老舊爆裂,漏油約1公升,立刻通報區漁會拖走,不過卻遭海洋巡防總局第15海巡隊直升機拍照、移送環保局開罰。

 

八色鳥涼亭 志工搭建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聯合報雲林報導
林內鄉湖本社區志工隊員多才多藝,最近在斗六市斗六公園興建一座八色鳥涼亭。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坤福說:「社區發展協會不一定要靠政府,很多事可以自己動手,一樣漂亮。」

87年成立的湖本社區發展協會志工隊,目前有16名隊員,平時在各行各業服務,遇有空暇,就在社區各處協助整理環境,更特別的是,社區裡許多損壞的設施,志工隊全都自行處理,完全不假外人。

6坪大的八色鳥涼亭,規劃1個月,施工半個月就完成,志工隊效率讓人刮目相看。發展協會總幹事何錦城、前任湖本村長廖健良說,志工隊服務的範圍不限於社區,應該向外擴大,才能有更多機會學習,服務更多人。

 

夾報質疑TDI廠 六輕:有誤導之嫌

摘錄自2007年5月8日聯合報雲林報導
台塑六輕廠區,最近接獲一張宣傳單,對六輕內TDI工廠多所質疑,六輕管理部指出,這張傳單內容錯誤,四處散布有誤導民眾之嫌,不排除對散發傳單者提出法律告訴。傳單中提及「印度波帕耳市曾在1984年發生TDI毒氣外洩事件」,但台塑六輕管理部昨天拿出資料嚴正駁斥,指當年印度發生毒氣外洩的物質是異氰酸甲酯(MIC),而非六輕內所生產的二異氰酸甲苯(TDI)。

六輕管理部表示,TDI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沸點為攝氏251度,不易氣化,一般使用於液體狀態,廣泛使用於泡棉、PU樹脂製造,國內相關業界使用TDI已超過30年,然而印度發生外洩的MIC,沸點為攝氏38度,與TDI是完全不同的物質。

署名發送傳單的施厝村長許建新、麥寮鄉民代表許留賓則指出,發送傳單用意是希望鄉民能正視此問題,希望六輕能將安全措施做得更好,否則萬一有個天災地變,影響範圍會很廣。

 
國際新聞  --﹥

澳洲原住民預告降雨 為乾旱地區帶來希望

摘譯自2007年5月4日外電報導;許念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澳洲正遭遇空前的乾旱威脅(圖片來源:EC)由於想尋找不同的方式來了解變遷中的氣候,澳洲氣象局首次正視涵蓋5個原住民居地的布朗巴克社區(Brambuk community)提出的氣候預測。來自南方維多利亞州布朗巴克社區的克拉克(Jeremy Clark)說:「鸚鵡到處飛行通常是雨將來的好徵兆。另外,從植物花草和樹叢開始有反應的行為來看,我相信雨就要來了。」原住民的氣候觀察者表示雨將要來臨,為澳洲部份被乾旱荼毒的區域帶來了希望。

澳洲氣象局過去幾年在其網頁(www.bom.gov.au)都有放入居住於北方熱帶原住民的連結網址,但這次卻是首度引用東南方布朗巴克人民對氣候的知識。

澳洲首相霍華德(John Howard)上個月表示澳洲面臨具「空前威脅」的乾旱,某些地區已經缺水超過10年。澳洲氣象局「本土氣象知識計畫」(Indigenous Weather Knowledge)納入原住民的哲學,認為所有自然現象是有關連性的,而動植物細微的變化可透露氣候現象。

布朗巴克社區覆蓋大部分的西維多利亞州,包含格藍皮恩斯(Grampians)山脈和國家公園。來自此地的克拉克表示,原住民一直以來都以不同角度察看氣候,他們解讀景觀而非日曆。他說:「這種方式仍被我們採用。例如除非我們等到合歡樹開始開花,動物開始移動和滿月到來,才會去捕獵鰻魚。這時我們就知道鰻魚順著遷徙路線前往海洋。」

參考資料:路透社報導
 

美國新立聯邦法嚴懲鬥雞和鬥狗行為

摘譯自2007年5月3日ENS美國,華府報導;許念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新立聯邦法嚴懲鬥雞和鬥狗行為布希總統3日簽下「禁鬥動物管制條例」(the Animal Fighting Prohibition Enforcement Act)。由於美國人道協會及其相關聯盟6年來持續地鼓吹的,才促成這項嶄新且強硬的法規制定,使得鬥動物的活動將遭到聯邦處罰。

美國人道協會主席兼總裁帕思爾(Wayne Pacelle)表示:「這項違反人道行為的條例通過,是一項里程碑,執法機構現在有依據,可瓦解全美廣大地下鬥狗和鬥雞的聯合組織。」

這項法律將嚴格懲處跨州和進口動物的打鬥活動,及禁止鬥雞相關器具的跨州交易。各種違反該聯邦法的行為,可能被判3年有期徒刑和高達25萬美元的罰鍰。

華盛頓民主黨和參議院立法主要成員坎特維兒(Maria Cantwell)表示:「鬥動物的表演衍生出不只是邪惡的虐畜罪,還有毒品販賣、非法賭博、公眾貪腐,甚至謀殺行為。」

超過500個團體已經為此法背書,包括所有大型人道組織、美國獸醫協會、國家雞隻委員會、國家警長協會,及分布50州超過400個地方法治單位。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報導

 

FAO讚揚 有機農業饑荒救星

摘錄自2007年5月6日美聯社羅馬報導
有機食物向來被視為一大利基市場和僅限富裕消費者的奢侈品,但研究人員5日在聯合國「有機農業與食物安全」會議上指出,大規模轉移改採有機農業,有助於打擊全球饑荒與改善環境。

當人類放棄使用化學肥料與殺蟲劑的傳統工業化農業,而改採有機農業時,農作物產量起初會減少多達5成;儘管減產會隨著時間撫平以及有機農業會帶來其他好處,然而減產量之大,卻使得有機農業運動的討論始終著重於非主流的有礙打擊饑荒之上。不過,丹麥研究發現,即使歐洲與北美食物出口區的5成農地在2020年以前改採有機農業,也不會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食物安全構成嚴重負面影響。

該研究發現,有機農業導致整體食物產量下降,每一種農作物的總量會比先前預估來得更少,以及導致全球食物價格上揚,但這一切都藉由土地因有機農業獲得改善與其他好處而獲得舒緩。

丹麥「有機食物與農耕研究中心」資深科學家哈爾伯格,在聯合國的「有機農業與食物安全」會議上說,有機農業能減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對進口食物的需求,是故該區若能改採有機農業,有助於改善飢荒。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副執行長穆勒則認為,在考慮到氣候變遷首當其衝的目標往往是窮人與弱者。

 

越南家禽場再度爆發禽流感

摘錄自2007年5月6日路透社河內報導
越南政府6日表示,中部一座養鴨場發現禽流感疫情,是該國一個多月以來首次爆發禽流感。越南農業部動物衛生局的報告指出,5月1日的檢驗結果顯示,是H5N1禽流感病毒造成義安(Nghe An)省養鴨場的160隻小鴨死亡,而這些只有40天大的小鴨尚未接受禽流感疫苗注射。該報告稱,該養鴨場至4日又有90隻鴨子死亡,使防疫工作人員不得不宰殺剩下的360隻家禽。
 

全球暖化 開曼群島珊瑚礁面臨走向死亡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路透社開曼群島報導
開曼群島位於加勒比海西部,擁有豐富的珊瑚礁資源,被譽為世界十大潛水聖地之一。科學家表示,由於人們沒有重視環境的巨大變化,這裡的珊瑚礁在過去10年內已經消失了一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警告說,全世界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避免氣溫升高。否則海平面將持續上升,淹沒一些島嶼和海岸線,並摧毀對溫度最為敏感的珊瑚礁。

IPCC在發布的報告中說,將氣溫增長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3.6華氏度)以內只需要花費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總和的0.12%。 對於依賴旅遊業生存的開曼群島來說,能夠保住珊瑚礁,這樣的花費並不高。全球變暖會使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珊瑚出現白化及白化症。白化會使正常的彩色珊瑚變成白色,而白化症則會殺死珊瑚。

 

德國環保令下 船棄重油用柴油

摘錄自2007年5月5日大紀元報導
德國將在10年內大力推廣柴油取代重油作船隻燃料, 減輕對海洋的污染。德國交通部長蒂芬澤在不來梅的歐盟海洋會議上說,2007年8月起,整個北海區域將成為硫排放保護區,駛經區域的船隻須改用清潔燃料或特殊過濾設備,才能將硫排放量降低到規定標準。在船隻燃料中重油須被取代,原因是它可能會排放硫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對環境造成污染。研究顯示船隻排放的廢氣,在歐洲空氣污染中所佔比例越來越高,尤其對沿海地區環境造成巨大影響。
 

日捐1億美元 進行節能研究

摘錄自2007年5月4日法新社報導
亞洲開發銀行(ADB)4日起於日本東京召開第40屆年會,日本財務相尾身幸次6日表示,日本政府有意提供約1億美元設立新基金,推動亞太區域內的環保節能對策,今後5年內也將針對「環境」、「投資」等領域,提供約20億美元貸款。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的青年運動團隊「太陽世代」成員,5日也在會場中身著日本和服,手持扇子,呼籲採用清淨能源,表達反對燃煤發電的訴求。
 

南極海底大陸 破冰船新發現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聯合晚報報導
南極東部近海深處最近發現一個面積約為德法兩國總和的迷你新大陸。科學家認為這個迷你大陸還只是一個失去的大陸地殼的頂端,此處原與印度相連,是1億2000萬年前印度與南極大陸分離後,一次猛烈的地底火山爆發後形成的。

這個名為「克革倫高原」的迷你大陸,是在德國的全球最強力破冰船「極地之星」進行為期19個月的科學探勘時發現的,這趟考察已結束,「極地之星」 (Polarstern)5日返抵母港德國不來麥港。

不來麥「韋格納極地研究所」地球物理學家郭爾指出,科學家已在南極大陸東部與克革倫高原間的斷裂帶進行地震與地磁調查,科學家得以首度目睹及於南極大陸的克革倫高原南部火山沉積物的演替 (suc-cession),這些沉積物多半底下有大陸地殼,「我們發現印度與南極大陸之間,必定存在一塊大小超乎想像的大陸地殼碎片」。

 
中國新聞  --﹥

專家策論:沙漠生態治理需要多學科參與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經濟日報綜合報導
經濟日報記者是隨著劍南春尋找中國沙塵暴之源科考隊從四川出發,經川西若爾蓋草原、青海澤庫、貴南等地,抵達甘肅巴丹吉林沙漠地區的。在考察過程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們有一個共識,這就是:沙漠生態恢復與治理需要多學科的參與。

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梁玉祥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每一個區域的生態問題都是由多種因素長時間作用的結果,如果單純地從某一科技手段或科技項目的推廣上來實現沙漠生態恢復和治理是很難達到目的的。比如我們研發一種新的保水固沙材料,它能適合內蒙古的沙漠,但未必適合新疆的沙漠,因為每個地區的氣候類型不同,土壤酸鹼成分不同。即使把水保住把沙固住,還要研究植物的適應性,穩定性問題,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地區習慣飼養的動物的種類以及經濟作物的種類,在治沙的同時要保障人們的生活不受到影響,保障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等,這既包含了水、土壤、氣候氣象、動物植物等自然學科,也包含了社會經濟學的考量。

 

水利部:今年中央水利建設投資規模達296億多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近日從水利部獲悉,2007年中央水利建設投資規模達296.52億元,這些資金將安排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五個領域:加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快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等工程建設力度、抓緊研究制訂水庫移民配套政策、加強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用於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繼續加強長江上中游、黃河上中游等重點流域和地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

其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已落實中央投資64億元,用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解決農村3200萬人飲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血吸蟲病區及微生物病害等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水質問題,以及局部地區的嚴重缺水問題。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中央水利建設投資安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投資結構調整較大,重點保證了農村飲水安全、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加大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投資,而其他江河治理項目投資明顯減少。

 

福建擬推出涉台文物保護利用法規條款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據福建省文物局消息,在經過2年對涉及台灣文物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福建省文物局將提請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在「福建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時,增加涉台文物保護利用條款,以規範涉台文物保護管理工作。
 

澳門東亞運體育館附近出現嚴重地陷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耗資超過12億9300萬澳門元興建的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東南面周邊地基出現大面積沉降,可能影響今年10月舉行的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
 

中國環保總局:工業園區內企業集中排污得到一定遏制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新華社北京報導
透過開展集中整頓,工業園區內企業集中排污問題得到一定遏制。去年全國各地共檢查各類工業園區1,981個,檢查園區企業29,890家,查處環境違法企業4,162家,重點整治了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的3,149家企業。

據瞭解,江西省92個工業園區已有68個開展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安徽省對全省89個工業園區的4,000多家企業進行了專項整治,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由檢查前的40%提高到77.3%,「三同時」執行率由20%提高到69.7%,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達成率也穩步提高。

廣西梧州市加強工業園區環保管理,入園44家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執行率均為100%。天津市環保、安全監管部門相互配合,深入開展小化工專項整治,對北辰區西堤頭等7個重點區域進行綜合治理,使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雲南省對公路沿線環境違法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檢查,查處違法企業177家,並對國、省道和旅遊道路沿線實施環保準入制度。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將建節能環保體系

摘錄自2007年5月7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面臨的生態要求日益迫切。今年,中國將研究提出電子資訊產品能源消耗標準、污染控制重點目錄及分類的框架體系。據資訊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負責人表示,今年8月,歐盟用能產品標準的生態化設計EuPs指令將正式生效,對電子資訊產品等用能產品的設計、製造、運輸、使用、回收等提出了生態化的標準要求,這一新指令將對全球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產生革命性影響。

對此,中國要研究提出應對措施及中國電子資訊產品標準的生態化要求,制定節能降耗的行業標準,將節能環保的管理措施貫穿於電子資訊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同時,中國還將深入推進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工作,研究制訂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目錄及相關的分類、注釋體系,加強污染控制標準實施的監督檢查,開展廢舊電子資訊產品回收利用示範工程的試點,研究頒布《電子資訊產品環保使用期限通則》和無鉛焊料的行業標準。

 
綠色學習課表  --﹥

2007永續發展國際論壇

2007/05/29 - 9:00am
2007/05/30 - 12:00pm
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承辦: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報名:以傳真、電子郵件、或線上報名方式完成報名(報名表下載線上報名系統)
電話:(02)23753013 #176 傳真:(02)23753011
E-mail: 謝秀玲galan@ier.org.tw; 謝雯凱 winkai.air@gmail.com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將永續發展定義為「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之發展。」1992年聯合國於里約舉辦之環境與發展會議,將永續發展的觀念推廣於世界各國。2007年適逢此報告提出20週年,也是里約高峰會議提出21世紀議程15週年。去年台灣舉辦國家永續發展會議,擴大民眾參與永續發展事務,今年則以國際論壇方式,邀請國外永續會委員與成員來台,就國內外永續發展狀況進行交流,並提供學習典範。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將於96年5月29-30日於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辦理「2007永續發展國際論壇」,研討會將邀請韓國、日本、芬蘭等各國永續會人員針對國家永續發展策略、永續發展指標進行討論。會場中有同步翻譯,報名人數限制於200人,有意了解國外永續發展現況者,請盡速報名。

詳情請見 http://www.ier.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08 

2007 永續發展國際論壇議程表

日期

時間

議程

主持人或演講者

5/29

(週二)

9:00-10:00

1.     開幕致詞

2.     聯合國永續發展推動現況與策略

Mr. Filimone Kau
10:00-10:20

中場休息

 
10:20-12:10 議題1: 國家永續發展策略

(1)台灣永續發展推動架構及策略

(2)韓國永續發展推動架構及策略

(3)日本永續發展推動架構及策略

主持人:余範英委員

葉俊榮教授

Dr. Moonkyu Kang

Ms. Miwako Kurosaka

12:10-14:00

午餐

 
14:00-15:10 議程1: 國家永續發展策略 (續)

(4)芬蘭永續發展推動架構及策略

(5)瑞典永續發展推動架構及策略

主持人:蘇慧貞委員

Ms Tuire Nikulainen

邀請中

15:10-15:30

中場休息

 
15:30-16:40 議程1: 國家永續發展策略 (續)

(6)菲律賓永續發展推動架構及策略

 (7)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角色與策略

主持人:蘇慧貞委員

Mr. Nicanor Perlas

Mr. Howard Klee

16:40-17:00

綜合討論

 

5/30

(週三)

09:00-09:40 議程2: 國際合作

 台灣永續發展國際合作

主持人:於幼華教授

外交部

09:40-10:00

中場休息

 
10:00-11:40 議程3: 永續發展指標           

(1)台灣永續發展指標

(2)芬蘭永續發展指標

(3) ESI/EPI永續發展指標

主持人:於幼華教授

駱尚廉教授

Ms Tuire Nikulainen

Dr. Christine Kim

11:40-12:00

綜合討論

 
 

《正視暖化衝擊 重拾環境之美》論壇

2007/05/27 - 1:00pm
2007/05/27 - 5:00pm
地點:土地改革紀念館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1號10樓)
主講:中華投資環境策進會 秘書長 嚴傳凱先生
            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總經理 陳俊吉先生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理事長 文魯彬先生
主辦:嘉鼎資本管理集團
協辦:中華投資環境策進會
報名:新台幣100元/人
聯絡人:魏小姐
電話:(02)2570-0658轉220

活動說明:
生態與投資環境,正面臨各種有形、無形的「暖化」問題!
主婦聯盟、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嘉鼎資本管理集團…,各方社會責任人士齊聚論壇,為上述問題,提出完整的全方位對策。與您一同正視暖化衝擊,為重拾環境之美,共盡一分心力!

反 蘇花高興建案說明會

2007/05/15 - 7:00pm
2007/05/15 - 9:30pm
地點:100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07號2樓
主講:環盟秘書長何宗勳
主辦: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聯絡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電話:02-2364-8587
E-mail:tepu.org@msa.hinet.net

活動說明:

當樂生保存運動在各界發燒,反蘇花高興建案也隨著日前總統陳水扁參加 2007全國NGOs環境會議的一席談話而再次引爆。相信學生們捍衛樂生的努 力大家皆有目共睹,而今蘇花高爭議再起,我們希望能夠延續、擴大這一 股豐沛的青年力量,將議題引進校園,推動青年公共參與。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預計舉辦一場反 蘇花高興建案說明會,誠摯邀請各個校系的學生踴躍出席,共同商討未來 如何在校園內進行動員與串連。

詳情請見:http://www.tepu.org.tw

 

512台灣在WHO齊步走

2007/05/12 - 6:00am
2007/05/12 - 12:00pm
地點:高雄場-澄清湖大門牌樓;台北場-市政府市民廣場、中正紀念堂
主辦: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台灣護理協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
協辦:中華馬拉松協會
報名:06:00am開始報名 07:00am正式起走 08:00報名截止
電話:(02)8753-6205

活動說明:

無論妳是Who?只要妳與我們一樣在乎,歡迎就近加入我們健走的行列!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加油!讓我們熱情相約,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加油。讓大家都看到:台灣在WHO,你在乎,我在乎!

詳情請見

WHO + Taiwan

 

《看守台灣論壇》第一場 -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

2007/05/15 - 7:00pm
2007/05/15 - 8:30pm
主辦:看守台灣協會、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
講師:鄭益明(看守台灣協會常務理事)
地點:看守大地講堂 (台北市文山區汀州路4段105巷10號1樓,萬隆站下車步行十分鐘)
費用:免費
人數:30人
報名:(02)2935-7651 執行秘書吳慧瑜
E-mail:twwatch@ms31.hinet.net


第一場《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

中國和印度經濟變化的速度令人窒息

中國近十年經濟平均年成長率達到亮麗的9.5%
 
德國德意志銀行推斷,印度在未來15年將取代中國

她們如何發展?又如何影響世界新秩序?她們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本論壇讓你瞭望這兩大巨人的未來!


※ 1. 現場可借閱《2006世界現況》,如欲購買者,七折優惠     2. 全程參與者,本會特贈閱《看守台灣》雜誌一年
詳情請見 http://www.taiwanwatch.org.tw/

 

【誠品講堂】流動的年代 改變中的全球城市

2007/05/15 - 7:30pm
2007/06/01 - 9:30pm
主辦: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誠品講堂
地點:誠品敦南講堂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 B2視聽室)
日期:2007年5月15日~6月15日,週二、週五 7:30-9:30pm 
費用:8堂優惠價2,400元;單講350元
報名:誠品敦南店1F服務台/信義店B2 服務台(每日11:00am-8:00pm),恕不接受電話報名
電話:(02)2775-5977#885 劉先生


本課程主策劃/黃麗玲

在二十一世紀的開端,全球化的影響力持續地對世界各主要城市帶來新的挑戰,考驗著生活於其中的市民,能否在快速變動的局勢中提出獨一無二的都市發展議程。而市民們集體回應的智慧,除了仰賴文化的底蘊,貼近真實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藉由對全球其他城市的關照,相互借鏡與學習,進而激發更為創新的想像與策略。

當城市行銷成為許多決策者的中心思維,其成功與否事實上取決於市民的認同,以及相關政策和生活方式的關聯程度。本系列課程試圖勾勒的全球城市群像,並非美好理想的願景,而希望以微觀的視角探觸真實而多樣的城市面貌。在各項議題中,我們將介紹世界其他城市的創意策略,並回顧檢視台北城市的發展定位,邀請聽眾一起剖析這個距離你我最近的全球城市。


講堂講題:

05/15(二) 我城地誌,異地敘事 ——都市文化地景的多重文本/康旻杰
05/22(二) 如果班雅明看見台北 ——全球競爭中的城市消費空間/邱詠婷
05/29(二) 勇於面對真相的永續城市/喻肇青
06/01(五) 全球網絡(網路)中的「人民的空間」/黃麗玲
06/05(二) 城市生活家的都市設計新主張/黃瑞茂
06/08(五) 北迴歸線上的世界城市 ——想像一個島國城市/劉可強
06/12(二) 建築好萊塢?全球城市的虛擬與真實/夏鑄九
06/15(五) 全球化的城市群像/喻肇青、夏鑄九、黃瑞茂、李永萍

優惠辦法:大專院校學生、政府部門員工、台北縣市社區規劃師、青年社區規劃師學員,憑學生證/員工證/結業證明,報名可享八折優惠。

獨家贈品:報名整門課之學員可於第五堂課獲得由荒野保護協會發行的「台北市綠色生活地圖摺頁」一份。
詳情請見 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文化多樣性與永續發展:「台灣-歐洲的對話」國際研討會

2007/05/26 - 8:30am
2007/05/26 - 5:50pm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圖資大樓11樓國際會議廳 (高雄市蓮海路70號)
主辦:利氏學社 Ricci Institute
協辦:外交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文建會(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高雄市政府(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聯絡人:鄭小姐
電話:07-3422101 轉 756
E-mail: ccdi.tw@msa.hinet.net

活動說明:

永續發展是全世界、亞洲以及台灣非走不可的路。群體的發展不能只滿足今日的需求,同時仍須顧及後代子孫的需要,並在經濟生產、生活水準與生態體系三方面尋求平衡點。

回顧過去,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及「民主奇蹟」,並贏得世界的注目與國際輿論的肯定。繼經濟奇蹟、民主奇蹟之後,台灣是否能夠締造「第三波奇蹟」,成為「永續發展」的亞洲典範呢?

「文化多樣性與永續發展-歐洲與台灣的對話」國際研討會有來自歐洲的訪客將與台灣貴賓交流,屆時歡迎您的蒞臨與參與。透過研討會的思想激盪與獎項的頒發,我們呈現了台灣對人類的多元發展與環境永續經營的貢獻。

詳情請見

高雄國際研討會連結

 
專   欄: 蜜蜂大量失蹤 該怪天氣嗎?--﹥
作者:彭啟明(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博士、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4月下旬許多媒體報導台灣的蜜蜂有大規模失蹤的現象,高達一千萬隻蜜蜂突然失蹤,在今年許多暖化報告相繼出爐下,據推測極有可能是「全球暖化」所造成,或是噴灑農藥的因素,似乎現今很多的異常現象都可以推給「暖化」。

為了追查這樣的觀點,我也特別找到幾個真正的養蜂人,卻得到非常迥異的答案。首先,是否是氣候因素所造成?筆者特別找了今年的氣象資料比對,今年1~4月,台灣的平均氣溫僅略高於平均值,並沒有太過異常特殊的現象,雨量也未明顯偏多或偏少,僅降雨日略少,暖化的確有,但也未達到真正造成異常的現象。甚至因為今年天氣較為穩定,花開的比較茂盛,也沒有大規模被雨勢打壞的跡象,雨勢不多,反而蜂蜜所採的品質較高,純度會更高一些。

是否為農藥所造成?則略有不同看法,蜂農習慣於龍眼或其他作物開花時讓蜜蜂開採,這時候農民也未開始噴灑農藥,是否會造成蜜蜂因沾惹到其他農作物之噴灑,則有待懷疑,過去也甚少出現這樣現象。據多數蜂農推測與經驗,極有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所造成蜜蜂大規模的死亡,例如美國發現的神經病毒,造成大規模蜂群的死亡。另外過去也有推測是否是電磁波,經過有基地台附近的蜂農比較,也並沒有明顯差異,另外就是沙塵暴的干擾,的確會對蜜蜂的嗅覺產生很大衝擊,但今年度中南部沙塵天氣並未如往年頻繁,發生機會也不高。至於媒體報導的因為天氣偏暖,蜜蜂晚上也工作,造成過勞死,這也很難由科學判斷,蜜蜂不像蝴蝶,可以去做標記,找出蜜蜂的特性。

雖然從這次蜜蜂大量死亡,很難由氣候異常的角度來找出原因,但隨著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變遷,例如溫度上升,冬天不冷,夏天越熱的個別劇烈的天災機會將增多,此外極端暴雨或強烈颱風的機率也升高,對未來許多生態上的衝擊將更為劇烈,一夕之間很有可能被大規模的毀壞或滅絕,過去許多種類生態上的滅絕,和氣候脫離不了關係。畢竟動植物在整個生態系中屬於弱勢族群,其雖然有自我調整的能力,但遇上極端的條件下時,很有可能立即面臨崩解。例如禽流感等疫情,雖未明顯得知原因,但許多科學家也推測氣候異常改變候鳥體內與生存的條件,才造成新型病毒的產生。

在台灣,許多特有的生態現象,習俗或諺語上常是氣象變化前的徵候,例如蚯蚓的活動、燕子高飛或低飛、蛇或爬蟲類昆蟲的活動,有些是和地震有所關聯,也有些是短期天氣變動所帶來的自我適應調節,這些都是短期的氣象變動,當然是天氣所造成,不見得有立即上的災害。但面臨全球暖化時,我們不該只侷限於自我的防災,而是要對我們在地球上其他的夥伴多一點關心與照顧,在動植物食物鏈的過程中,若某一環節產生缺口,即有可能造成生態上的重擊,也可能反噬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這次的美國及台灣發生大規模蜜蜂失蹤事件,即造成全球蜂蜜的價格上漲,可能影響許多作物未來的產量,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今年四月紫斑蝶遷移,台灣也罕見的真正力行封道來保護,雖然當日天氣不大合適,也造成效果有限,但也真正邁入一大步,全球暖化對我們人類或許只是冷氣開強一點,但對於動植物及生態來說,可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也是人類面臨潛在的重要威脅。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讀者投書 : 選舉高速公路又來了--﹥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
甫落幕的全國NGO環境會議上,最受矚目的就是陳水扁總統的致詞,竟然在環保團體面前倡言應當興建蘇花高。如果場景拉回到前幾年陳總統的大會致詞,雖然也是口惠而實不至,但至少行禮如儀。如果再把場景拉到2003年5月花蓮縣長補選,當時的陳總統於選舉場合宣示「一定要興建蘇花高」,結果是民進黨候選人游盈隆落選,對蘇花高態度有所保留的謝深山當選。

地球日環境會議前後,民進黨四大天王兩次黨內初選辯論,也都提到了蘇花高,全國NGO環境會議前,三位行政院長爭相推卸蘇花高興建責任,都聲稱是自己阻擋蘇花高有功;總統致詞定調之後,卻又變成環評若通過,蘇花高當然要建。顯示蘇花建與不建,僅僅是政治考量,其中沒有理性政策的公民討論空間。

因此2003年提出,在2007年再度重新炒熱,相隔4年不是偶然,正與台灣總統大選的律動吻合。2003年花蓮縣長補選,以及今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都被視為隔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蘇花高自1990年交通部「交通全盤改善計畫」環島高速公路構想,至1994年開始實質規劃,2000年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陸續出現在2002年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3年11月的「5年5千億、新十大建設」,然而12月游院長自行宣布暫緩,並成立「國道五號衝擊因應小組」,期間環境差異分析專案小組五次會議都沒有通過。

2005年12月行政院長謝長廷在專家研議下,改提替代方案「21世紀東台灣領航計畫」,2006年行政院長蘇貞昌任內,環保署完成「北東交通政策環評」,同樣傾向替代方案與花蓮經濟發展的方向評估,2007年再度重提環境影響評估差異分析,就在環評委員審議的過程中,頻頻有政治力介入專業的爭議,而陳水扁總統在沒有連任壓力之下,更直接宣示要興建蘇花高,雖然在會議致詞中加入「如果通過環評」的但書,但是在環評會議尚未召開前即公開做此宣示,實際上是要影響環評結果。

與選舉同步4年一輪的蘇花高爭議,相較於工期預估12年的未來,似乎缺少了理性、長遠的政策前瞻。蘇花高總建設經費預估為962億元,若反應未來物價指數,估達1,143億,再以北宜高追加比例50%計算,至實際完工可能達1,715億元。然而12年後,人口結構少子化、老齡化,整體人口將會遞減,與17年前環島高速公路路網構想的時空背景迴異,1千多億元的投資應該放在哪一個更迫切的部門,才是未來執政者應當深思熟慮的,更是全體東西部公民,應當要求的選票牛肉。


※本文原刊載於2007.4.29台灣立報言論版─看守台灣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 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