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6.29
本日焦點:

 動物保育從研究出發 兼顧傳統知識

野生動物保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

本報2007年6月29日台北訊,耿璐報導

「野生動物保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於28、29日於台大集思意會議中心舉辦,會中有超過50位生物學者與會發表其研究成果,除了科學性的生物研究外,保育的議題及相關探討也廣受與會者的重視,顯示台灣的研究學者也都積極投入參與環境保護相關領域。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穎在會中指出,許多生物學家的保育覺醒都是在研究中被啟發,因為在人類急速發展的社會中,研究中的物種及環境都在逐漸被破壞及消失中,因此,生物學家跟保育工作是息息相關的,研究的工作也跟著拉到保育生物學的領域。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五穀雜聊

可攻可守的合作社(上)

人畜合作展新機 :: 照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克魯

台灣在全球化潮流下,政府部門開始做「結構再調整」。許多產業,也因此朝向「公營企業民營化」發展;即使不少人也明白:民營化只是「財團化」的代名詞。另外,在農業方面,政府也多鼓勵農地釋出,農田休耕、廢耕、農業轉型等。也因此,農業怎麼看來,在經濟政策中,都不像是重點。

既然如此,那佔台灣農業人口中絕大多數的中、小農,又能怎麼辦?亂摸亂闖,自求多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使出渾身解數,在農業中找突破?把農地賣掉,尤其是賣給財團,自己轉行?

編者的話

系列推薦:「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你知道台灣有多少各自然生態保護區嗎?你對於阿里山的一葉蘭認識有多深呢?你知道台灣東部海岸下隱藏著怎樣的寶藏嗎?想一窺台灣自然生態驚奇之美的你,千萬別錯過了「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推薦系列」報導喔!

為了方便國內大眾能輕鬆的觀賞台灣豐富而多變化的生態,並重拾人們對於自然的重視與感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三年前即設置了一個自然影音網站--「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此網站集結了許多台灣自然生態影片,分別為台灣的自然保護區、台灣的野生動植物、台灣的山野以及台灣的保育現況等四大類。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五穀雜聊

編者的話

本會快訊

 
熱門內容
海洋動物植入電子標籤 生態調查更精確
蜥蜴變奏曲
熱門關鍵字
開發案 生態研究
推薦評論
台北赤蛙家園設保護區 民眾擔憂私有土地被限制開發 (4)
虐殺動物幫兇?15元髮夾是真的皮草 (3)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動物保育從研究出發 兼顧傳統知識--﹥

本報2007年6月29日台北訊,耿璐報導

「野生動物保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於28、29日於台大集思意會議中心舉辦,會中有超過50位生物學者與會發表其研究成果,除了科學性的生物研究外,保育的議題及相關探討也廣受與會者的重視,顯示台灣的研究學者也都積極投入參與環境保護相關領域。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穎在會中指出,許多生物學家的保育覺醒都是在研究中被啟發,因為在人類急速發展的社會中,研究中的物種及環境都在逐漸被破壞及消失中,因此,生物學家跟保育工作是息息相關的,研究的工作也跟著拉到保育生物學的領域。

野生動物保育的起點從基礎研究開始

要完成保育工作,基礎的野生動物研究是必備的資料,首先,如果不知道研究的目標,便無法進行資料的蒐集及分析,因此替物種分類及定名便成為最基礎的工作。

東海大學科學系副教授林良恭指出,台灣光是小型哺乳動物估計就可能超過80種;然而,許多小型哺乳動物不是尚未被命名,就是原來的分類有問題,但靠著近代的分子生物技術,許多新的小型哺乳類品種逐漸被發現或是確定其生物學上的新定位,有了清楚的分類脈絡,才能精確的了解問題並制定保育計畫。

此外,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員陳湘繁及屏科大黃美秀教授所執行的蝙蝠及台灣黑熊的野外調查,為台灣瀕臨絕種動物建立了第一手的生態資料庫,也都是未來保育物種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野生動物保育的終點在人與自然的合諧共存

除了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與會的多位學者也將重點放在人與自然的研究上。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與野生動物將會有更密集的接觸,因此將人排除的保育規劃終將與現實牴觸。

台大森林系助理教授盧道杰在演說中即強調,直接向在地民眾學習才能客觀的評估問題,並且實際的解決人與自然的衝突,而長期與自然共處的原住民在動物資源利用上面便有許多傳統智慧。關於這個部分,王穎及台東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教授劉炯錫分別在丹大布農族社區及達魯瑪克部落進行調查,除了想要了解原住民與自然的相處法則外,也希望透過保持原住民的狩獵傳統,來建立永續使用動物資源的模式;促使人與自然擁有一個合諧的共存空間。

在這次的研討會當中,議題涵蓋了兩生類與爬蟲類、淡水魚類與無脊椎動物、鳥類、哺乳動物、保育和復育;發起單位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其他主辦單位希望能藉由這樣的盛會,讓參與人員能了解台灣最新的野生動物學研究成果與動態,並且希望所有與會的教授、研究生、政府官員與保育團體代表能藉由這樣的機會提升台灣保育工作的品質。

 
台灣新聞  --﹥

青蛙研究者共聚一堂 探討青蛙的生態角色

本報2007年6月29日台北訊,陳品潔報導

野生動物保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青蛙使你聯想到什麼?腦中會不會出現「溼地」、「水生植物」、「水生昆蟲」、「蛇」、的身影呢?彼此間又有什麼的關係呢?長期關注蛙類生態的學者楊懿如曾說:「能夠在家中附近聽到蛙鳴是件值得高興的事,表示附近的生態環境還未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可知青蛙在生態系是很重要的生態指標。但如何重要?為何重要?生態關係為何?這其間的關係耐人尋味。在6月28、29日「野生動物保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台灣青蛙研究學者們齊聚在台大集思會議中心一起探討研究上的興味。

在這場來自18所大學與6個野生動物保育機構共51位學者共同參與的研討會上,研究者們提到,目前前世界有1/3的兩棲類是受到威脅的,許多相關研究指出兩棲類數量減少的原因可能和人為的因素有密切的關係。

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懿如在首輪報告中,直指兩棲類動物正面臨銳減的危機:1999年到2006年的《花蓮低海拔地區兩棲類棲地利用與群聚結構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蛙類對於棲地的偏好不同,在人工環境下,蛙類也是可以生存,但是人為干擾愈大的區域,蛙類的族群數量愈少。」此外,根據該研究,「兩棲類的族群數量(amount of population)與物種多樣性(divesity),距離樹林愈近的愈高」,因此,棲地保育是致力蛙類保育的重點工作。

不過,「過去20年,我們的研究腳步遠遠落後於蛙類的滅絕!」因此將成立調查志工隊,繼續為台灣蛙類普查努力。

青蛙對於生態食物鏈扮演如何的角色呢?研究者指出,許多人談到生態,以為保護物種就夠了,殊不知屋角石縫下的蟾蜍、蜈蚣,或長於枯樹上的苔蘚、菇菌等生態分解者重要性,這些分解者創造多樣化的生物生存條件,保全食物鏈上最基盤的小生物棲地(biotope)是重要的環境生物多樣性指標,唯有確保這些基層生態環境的健全,才能使高級的生物有豐富的食物基礎,才能促進生物多樣化環境的穩定。

目前成大生命科學系侯平君的《兩棲類在台灣南部熱帶森林系扮演的角色》研究中也強調,蛙類就是重要的生態性指標。他的實驗結果發現在107天內, 南仁山熱帶雨林可能會因為一隻兩棲類的存在,每公頃土地會得到4.8公克的磷(phosphate)的養分,在生態系上扮演的一個很重要的營養傳遞與轉化者的角色。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在《無尾兩生類是中海拔溪流生態系的基石種類》也提到,「青蛙是生態系上重要的關鍵物種」,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是在生態性有絕對重要性的物種。他指出,可能許多人會認為青蛙的數量多,比較不易滅絕,或者是比較不重要。但青蛙雖然數量大,更顯出身為基礎分解者的角色上的關鍵性。此外,研究還發現這些青蛙的繁殖與生長皆避開颱風季,究竟是演化上?還是運氣所致?還有一些有趣的問題像是高與低海拔同種、同樣體型的蟾蜍,蝌蚪的體型大小有很大的差異,為什麼?這就很值得後續研究。

台灣野生動物學相關研究的歷史約30年,這兩日研討會上的研究內容及成果,皆是許多學者費盡苦心、長期耕耘的成果,兩棲類對生態指標的重要性也在此獲得一致性的看法。未來,看到青蛙的你,是否也會為其周遭的豐富的生態會心一笑呢?

 

環境資訊志工蹲馬步 散播生物多樣性種子

本報2007年6月29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生物多樣性的推廣,需要多方領域的協助。」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方國運昨(28)日在「生物多young性」環境資訊推廣志工研習營結業式中說到。

由農委會林務局指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生物多young性」環境資訊推廣志工研習營於昨日結束,8週的課程中包括導讀生物多樣性、網路資料蒐集與判斷、採訪寫作技巧、透視中國環境、全球寰宇等。主辦單位常務理事許心欣在結訓典禮中期許參訓志工,往後從事新聞彙集、整理、編譯、專題規劃或撰稿等服務,都能藉由資訊的力量,帶動公民參與風氣,替社會大眾辦演主流媒體逐漸失守的「守門人」角色。

最後一堂課主辦單位請到非凡商業週刊尤子彥,對學員們在新聞彙編練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惑。尤子彥提到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普遍所面臨的問題是「資訊過多,觀點太弱」,資訊整理的角色易被取代,應嘗試從新鮮角度的觀點進行寫作,跳脫超然客觀的想像,才能讓議題更清楚呈現;他也提到,有個人風格的文章較吸引人閱讀,網站的特色要更鮮明呈現。

另一位拿到結業證書的學員江佳穎,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新台灣人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正修的「透視中國環境」。他在參加研習營之前,對於中國新聞並無太大的興趣,但他現在認為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不能不關心中國新聞,並且可以學習到新觀點。他也提到,從前排斥資訊爆炸,但參與課程後,他認為學習如何從眾多的資訊中,整理出清楚有條理的訊息,讓讀者從中獲益,是一項新的嘗試與挑戰。

共有20多人參與這次的生物多young性志工研習營,其中18名學員拿到結業證書,學員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學科背景,有傳播、農學、教育、理工等,未來將成為散播生物多樣性種子的生力軍。

 

中縣府獲經濟部指定為績優節能觀摩機關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央社報導

台中縣政府自92年經濟部節約能源評比中獲得唯一績優政府機關後,今年再度榮獲經濟部表揚為節能績優機關,並獲經濟部能源局指定為績優節能觀摩機關。

縣政府目前推行節約能源的具體措施包括:太陽能供電、實施空調節能監控系統、電熱飲水機加裝時間控制器、更替省電燈管及使用自然採光減低不必要燈具、桌上型電腦全面實施電能管理設定、公務車輛落實執行熄火停車、利用離峰時間抽水排水澆花和採用VOIP網路電話系統節費等,成效斐然。截至95年底,台中縣政府電費每年度相較節能措施實施前減少20%,減少支出250萬元。

 

金門水頭漁港滿佈油污 環保局:疑為商船艙底水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 東森新聞金門報導

金門小三通水頭漁港最近發生油污污染,港區水域不但都是油污,產生的惡臭讓附近居民更是受不了,甚至還影響到附近民眾的魚池,民眾懷疑是台電發電廠漏油,希望相關單位趕快處理。

環保局採證發現,水面上這些油屬於輕量柴油,有可能是商船航行所留下,並不會影響水源,但民眾擔心會危及到使用水和海洋資源,希望相關單位趕緊查出原因,早日讓民眾心安。

 

廢油成「生質柴油」 國小老師超神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TVBS報導

屏東有一名國小老師,他把回收來的回鍋油,拿來做成生質柴油,並且用自己的車子作測試,3年來,車子靠著回鍋油已經跑了3萬公里沒問題,有趣的是炸過食物的回鍋油,還會沿途飄散食物香!

這台小貨車外表看起來沒啥特別,路上跑起來平平穩穩,他的排氣管半點黑煙都沒有。這車用的不是一般汽油,而是國小老師利用回收油特調出來的生質柴油!屏縣同安國小老師謝誠文:「裡面是甲醇和氫氧化鈉,還有其他化學藥劑。」

把廢油加入甲醇、氫氧化鈉,再來個充分翻滾攪拌,沉澱靜置撈出上半部分的油,再加上清水精製,學名甲基醇的生質柴油就順利完成。謝誠文:「我使用這油3年了,跑的里程數大概3萬多公里,跑起來後面煙的味道,會有炸雞或者炸魚的味道。」

北市寵物最幸福 3成飼主每天花5小時互動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美國寵物食品協會與政治大學統計學系做了一份「台灣寵物健康城市」調查今天公布,發現台北市的寵物最幸福,在忙碌的生活中,3成飼主平均每天願花5小時以上與寵物互動。

政大統計系副教授鄭宇廷教授指出,由互動時間長短可以發現臺北地區的飼主將寵物視為家庭一份子,而中南部地區飼主對於寵物角色定位層次較低,多作為看門顧家的功能性寵物。調查也顯示,62.1%的飼主每天固定帶寵物外出散步或運動,即使在忙碌擁擠的臺北市,也有56.4%的飼主每天帶寵物散步。

 

高縣茄萣岐漏村民罹癌人數激增 村民怪罪基地台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廣新聞報導

茄萣鄉崎漏村的村民下午在議員和村長的陪同下,來到縣府的縣民時間,向縣長遞交陳情書,村民說,崎漏村的基地台設置已經超過10年,有將近30支發射天線集中在一棟大樓頂,他們擔心過量電磁波影響健康,於是組成自救會展開調查,並請環保聯盟前往監測。

自救會指出,不論新舊社區,最近5年,村裡罹患癌症以及因為癌政死亡的人數激增,在基地台200公尺內就有超過20位村民罹患癌症,其中包含兩位幼童。另外,環保聯盟在大樓前面的一家托兒所監測到電磁波的數值達1.7萬毫瓦,興達國小更高達11萬毫瓦,引起民眾恐慌,紛紛將孩子轉學,並要求業者拆除基地台。

 

開全國先河 台南市反怠速自治條例明年開罰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央社台南報導

台南市議會28日三讀通過台南市反怠速自治條例,明年1月1日開始施行。依新規定,汽機車停車等候超過3分鐘,必須熄火關閉引擎,違反者罰款新台幣500元至2,000元,成為全國第一個立法通過反怠速的縣市。

台南市反怠速自治條例規定,全面管制台南市公私立停車場或其他供機動車輛停放、接駁的轉運場所及全市道路機動車輛,若是停車等候讓引擎持續運轉超過3分鐘,就依法開罰,機車500元,小型車1,000元,大型車2,000元。

市府環保局表示,台南市推動反怠速,普獲全市各界認同,國中小學逾6萬名家長簽署支持,30萬以上市民也知道這項政策,且表示支持。

 

國光石化透露 進駐彰化大城海埔地設廠機率高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央社彰化報導

為爭取國光石化到彰化縣西南角的大城海埔地工業區設廠,民進黨籍立委林重謨特別邀請國光石化副總經理何新戴,與大城鄉鄉長許木棧等人面對面座談,何新戴透露,國光石化已花6,000萬元進行評估作業,也準備和縣府簽署承諾書,進駐西南角大城海埔地的機率很高。

林重謨說,國光石化如果能在大城海埔工業區設廠的話,將會提供至少3,500個工作機會。

國光石化副總經理何新戴則說,如果能在大城設廠的話,他們一定會採用比六輕還要進步的新製程,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而設廠計畫獲得彰化鄉親高達97%的民意支持,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

 

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 鄺麗貞:絕無徇私圖利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央社台東報導

台東縣政府和業者以BOT案開發的杉原海岸「美麗灣渡假村」,遭環保團體指控包庇業者。台東縣政府今天召開記者會澄清,縣長鄺麗貞強調,縣政府一切依法行政,絕無徇私圖利。

「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環保團體和立委賴幸媛多次指控台東縣政府包庇業者規避環評,且施工破壞環境,昨天更是大動作前往台東地檢署按鈴控告鄺麗貞和相關人員,引起地方關注。

鄺麗貞表示,台東縣政府一切依法行政,絕無徇私圖利。如果合併超過1公頃,就必須通過環評,否則縣政府不會讓業者動工。這個BOT案簽約50年,預估台東縣政府可收取經營權利金、土地租金、所得稅等超過5億2,000萬元。

 
國際新聞  --﹥

雙子星大樓後續處理不當 疑產生有毒物質

摘譯自2007年6月26日ENS美國,華府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1年9月16日,一位聯邦緊急救難管理局的人員在斷垣殘壁中搜尋生還者 :: 照片來源:FEMA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雙子星大樓遭恐怖攻擊事件,發生於美國前環保署長惠特曼(Christine Todd Whitman)任期內,國會小組已於25日針對環保署是否在進行後續清理工作時,使數以千計的民眾暴露於有毒塵埃中一事,對惠特曼展開調查。

根據美國西奈山醫學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2006年9月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歷經恐怖攻擊之後,在9500名工作於世貿大樓災變現場的應變人員當中,在工作期間或之後,有7成陸續出現新的或惡化的呼吸道症狀。

這場公聽會目的在於檢驗聯邦政府的行動是否違反了初期應變人員與當地居民、學生及工作者所擁有的「實質正當程序」的權益。

此次公聽會召集人國會議員內德勒(Jerrold Nadler)在開場致詞時表示,「聯邦政府本身是否作出不恰當的反應,故意對人民做出危害人身的舉動,並且因此危害到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真若如此,哪一位政府官員該為此負責呢?」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化武廢棄物跨州運輸 美軍同意暫停

摘譯自2007年6月26日ENS印第安那州,泰瑞豪特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位於紐波特處理場中的VX水解物盛放桶 :: 照片來源:U.S. Army 美軍同意暫停由印第安那州運送VX化武廢棄物至德州,以配合目前印第安那州泰瑞豪特(Terre Haute)聯邦法庭審理要求中止此項運輸的訴訟。

德州及印第安那州的公民團體與山巒協會(Sierra Club)及化武工作小組(Chemical Weapons Working Group)兩大組織聯合提出訴訟,向法庭申請暫時限制令,但首先要求美軍自行停止運送。

美軍已於上星期的電話會議中有條件同意暫停運輸。聽證會預定於7月16日召開,未來3週內雙方必須針對此案向法院提交書面報告。

引發爭議的有毒廢物是VX水解物(VX hydrolysate,簡稱VXH)。美軍於印州新港(Newport)化學庫銷毀VX神經毒氣時,將VX與氫氧化鈉及水混合,便會產生含VXH的腐蝕性廢水。

劇毒的VX只要一滴便可瞬間致死,聯合國禁止化學武器公約(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已禁止其使用或持有,並要求所有國家於期限內予以銷毀。

於2003年6月完工的印州新港化學庫是美國境內8座儲存化學物質的軍事設施之一,為銷毀其中儲存的1千公噸VX毒氣而建造,以遵守禁止化武公約。

美軍於2007年4月與達和環保服務公司(Veolia Environmental Services)簽下4900萬美元的合約,將腐蝕性廢水送至德州阿瑟港(Port Arthur)的工廠進行最終處理。美軍表示,將中和VX過程產生的廢水運送至達和公司做最終處理,就能計入美國銷毀化武的總量,以符合公約的要求。

公民團體曾向印州環境管理部與警方、印州及德州的聯邦與州政府官員要求能停止運輸,但均未獲理會,因此決定於5月8日提告。

化武工作小組主席威廉斯(Williams)表示,此次對簿公堂在所難免,因為美軍早先試圖將同批廢棄物送往俄亥俄州與紐澤西州,「當地市民不斷希望由第三方對整個流程進行採樣分析檢查,但都被忽略或拒絕。因此公民唯有尋法律途徑,以盡力保護家園免受VXH運輸與銷毀所影響。」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加拉巴哥群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

摘譯自2007年6月26日ENS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觀光客圍觀兩隻陸龜 :: 照片來源:IGTOA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World Heritage Committee)於26日宣布,具有重要自然價值的群島—厄瓜多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正面臨外來物種入侵、觀光與移民人數成長的危機。

世界遺產委員會已將加拉巴哥群島與塞內加爾的尼奧科洛科巴(Niokolo-Koba)國家公園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世界遺產名單」(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中,希望藉以整合對於保護上述場址的支持。

世界遺產委員會於紐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Christchurch)召開會議,重新審視世界遺產名單內830處場址的狀況,並特別針對瀕危世界遺產名單中的31處進行討論,而關於此31處場址的審查在本次會期開始前就已著手進行。

被稱為獨特生態博物館、並呈現演化過程的加拉巴哥群島,於1978年就已名列世界遺產名單中。距南美洲大陸約1千公里(約6百英哩)的太平洋海面上,加拉巴哥群島的19座島嶼以及其周邊的海洋保育地,每年增加上千名造訪的遊客。

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過去15年來搭乘郵輪來到此地的觀光人數日平均成長150%,而此漸增的趨勢刺激了移民人口、島與島之間運輸往來、與外來物種傳入的增加。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紐約停電 多線地鐵停駛 50萬人受波及

摘錄自2007年6月27日中央社紐約報導

連續兩天攝氏33度以上高溫,讓紐約市又停電了!27日停電區域位於曼哈頓上東城及西布朗士區,波及約50萬居民,除造成部分路段交通嚴重阻塞外,大都會博物館及多線地鐵運作也受到影響,電力公司與員警忙著指揮交通及搶修電力系統。

初估約50萬民眾受到影響,同時波及4、 5、 6、D、 E 及V等多線地鐵,大都會博物館一度疏散參觀民眾,許多辦公大樓也暫停辦公。由於停電事件發生在紐約市連續兩天高溫之後,紐約媒體已經開始質疑電力公司能否確保今夏供電無慮,電力不會吃緊。

 

東南歐高溫難耐 野生動植物及農作物亦遭殃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路透社雅典報導

 

襲捲東南歐部分區域的熱浪至少已經造成35人死亡,並危及野生動植物及農作物。從希臘環礁湖中的蟾蜍、到整個地區的穀物都受到影響,義大利的水果則正提前數周成熟。希臘出現110年來最炎熱的天氣,迄今已有8人喪生。該國連續5天高溫不降,最高氣溫達到46攝氏度,到27日仍沒有降溫的跡象。

義大利南部在經歷近兩個世紀以來最熱的春天後,2007年的葡萄及其它蔬果收獲季節料將較8月初的正常時間提前多達一個月。農人協會Coldiretti表示,熱浪「簡直在燒炙」西西里島上的檸檬樹,西瓜、胡椒、小胡瓜、蜜桃、西紅柿(蕃茄)等果疏也面臨威脅。

 

聯合國:2008年半數人口居住在都市

摘錄自2007年6月27日中央社溫哥華報導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2008年將是歷史上,全球首次有半數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各國政府對於隨之而來的各項挑戰應預先因應,否則就可能就如同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市,「有如天堂般」的大環境中,卻存在著一塊疾病、毒品蔓延的窮困地段。

聯合國人口基金2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人口明年將達33億,其中有半數居住在城市,未來20年內,這一數字還會倍數成長,並可能造成更多社會及環境問題。

雖然這份報告把焦點放在低開發國家的大小城市,但也以全球5個城市為例,標舉出它們各自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溫哥華亦在其中。溫市中心東區一帶2平方公里大、約1萬人口的地段上,不僅住屋破敗,脫衣舞酒吧和不法當鋪林立,毒品和淫業活動猖獗,C型肝炎和愛滋病感染率更高得驚人。

這份報告也因此呼籲各國應針對住屋、就業、市政管理和環境衛生等層面,儘量採取因應行動,以免未來1、20年內,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地區時措手不及。

 

聯合國:沙漠化將奪走數千萬人家園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BBC中文網報導

聯合國最新報告警告說,日益嚴重的沙漠化問題可能會造成全球高達5000萬人無家可歸。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使荒漠化成為當代「最大的環境挑戰」。

這項有來自25個國家的200名專家參與的沙漠化研究報告警告說,撒哈拉以南地區和中亞尤其面臨嚴重威脅。對土地的過度開發和不可持續灌溉導致問題惡化,氣候變化也是土壤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報告建議採用旱地植林等新型農業措施改善環境,以減少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避免沙漠蔓延。報告作者阿迪爾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向旱地居民提供其他的生存方式,例如開發生態旅遊或太陽能,減輕當地自然環境的壓力,而不是提倡傳統的建立在灌溉、牛耕上的種植方法。」 

 

美將加強檢查中國進口海產殘留物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BBC中文網報導

美國聯邦衛生官員28日說,美方將扣留從中國進口的養殖場飼養的包括鯰魚和蝦在內的5種海產品,以確保這些產品沒有任何有害殘留物。負責食品保護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助理局長艾奇遜表示,從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對部分進口的中國海產品取樣抽檢後,美國發現進口的海產品中不斷有抗生素超標污染問題。

但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說,在中國進口海產品中發現的藥物殘留物含量很低,大多數處於或接近可檢測到的最低含量水平。

美國發現的藥物殘留物包括硝基夫喃、孔雀石綠和喹諾酮類抗生素,而美國規定這些抗生素不能在海產養殖中使用,中國水產養殖業也禁止使用硝基夫喃和孔雀石綠。 

 

中國新聞  --﹥

中國北部乾旱 黑龍江2千萬畝農田乾涸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南澇北旱,黑龍江2007年以來旱象日益嚴重,已有近2,000畝農田受旱,滴水全無,當地民眾苦不堪言。

新華網報道,進入6月以來,由於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導致黑龍江省旱情迅速發展。截至目前,已有1980萬畝農田遭受旱災,雖然各地積極採取措施抗旱,但由於近期無明顯降水,旱災仍將持續加重,夏旱形勢嚴峻。

報導表示,6月上、中旬,黑龍江省降水異常偏少,特別是大慶、哈爾濱和綏化西部、齊齊哈爾部分縣降雨不足10公釐,比歷年同期偏少3成至9成;南部地區同期降水量不足常年的1/4。

 

廣東2007年缺電 將超500萬千瓦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時晚報台北報導

廣東2007年缺電情況嚴重,預計3個月內用電缺口將超過500萬千瓦。當局呼籲各機構與市民節約使用空調,並將強制執行空調不低於攝氏26度規定。

據「澳門日報」報導,廣東省政府官員透露今年廣東缺電基本已成定局。統計指出,4月廣東省用電量增加13.2%,其中以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增長幅度最大,達30.5%,遠超過工業、服務業等用電增幅。

截至5月底,廣東用電負荷9次創新高,最高達3900多萬千瓦,比2006年同期增加24.82%。

 

中國關閉180家不合格食品工廠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時晚報台北報導

「華爾街日報」發自香港的報導指出,中國政府表示已關閉了180家被發現在食品中摻入工業用化學劑及添加物的工廠。

報導指出,中國製造的污染食品引起國際上關切,迫使中國政府正視食品安全問題。負責食品管理及檢查的機構表示,多數因污染食品問題被關閉的工廠都是員工只有10以下的小型無執照的工廠。

2006年12月到2007年5月間,食品安全管理及檢查單位發現了2萬3千樁違規案件,所涉及的金額高達2億人民幣。

 

世行貸款改善中國西部農村供水和環境衛生

摘錄自2007年6月27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近日批准向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貸款,用於幫助中國西部地區改善農村供水和環境衛生,英國國際發展部也為該項目提供贈款2500萬美元。

這一名為「西部省區農村供水、環境衛生和健康促進」的專案總投資額為7536萬美元,除世界銀行貸款和英國國際發展部贈款外,陝西省和四川省還將配套2536萬美元。

 

江西遭受嚴重風雹雷電災害 因災死亡40人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新華社江西報導

23日開始的強雷電、強降水天氣,導致江西遭受嚴重風雹雷電災害,因災死亡人數已達40人。

江西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介紹,根據最新統計,6月23日至26日,江西全省有51個縣144個雨量站降雨量超過50毫米,其中,18個縣23個站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因遭受嚴重的風雹、雷電災害,上饒、南昌、景德鎮等市受災嚴重。據初步統計,江西全省有31個縣、202個鄉鎮受災,倒塌房屋 1960間。

27日江西強雷電天氣還在持續。江西省雷電監測預警與防護技術中心27日發佈雷電黃色預警信號,江西南昌、宜春、吉安、新餘、九江、贛州的部分地區發生強雷電。

「垃圾換鮮花」 昆明試點再生資源回收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新華社昆明報導

昆明市26日發起一場被人們稱為「垃圾換鮮花」的行動,市民可將能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帶到專業回收網點換取鮮花,也可以換取日用品或現金。

昆明市商務局流通秩序處處長希麗敏介紹,該局26日驗收了昆明首批21個再生資源社區示範回收網點。這些網點由一家專事再生資源回收的公司按「統一規劃、統一標誌、統一服裝、統一管理」標準建成。此後,昆明市民可以拿家中廢紙、飲料瓶、舊電視等可回收的廢舊物資,到這21個網點換取鮮花,或換取大米、洗衣粉和卷紙等日常生活用品,還可以換取現金。

希麗敏介紹,昆明2006年被商務部列為首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到明年,昆明將在90%以上社區設立規範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使90%以上再生資源進入指定市場進行規範交易和集中處理。
據估算,昆明主城區居民每天產生2600噸左右生活垃圾,其中30%至40%可回收利用。

 

中國6處世界遺產 維謢不力被警告

 

摘錄自2007年6月28日中時晚報台北報導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雲南省「三江並流」附近因興建水壩可能破壞環境,遭到世界遺產委員會警告。而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麗江古城以及布達拉宮等中國5處世界遺產,也因維護不力被要求整改,違者將遭除名。

上海「東方早報」報導,中國在怒江建大壩、水力發電等設施,導致「三江並流」保護工作遭到世界遺產專家質疑。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包括「三江並流」,中國已有6處世界自然遺產被亮「黃牌」,主要問題有三:一是一些地方缺乏經驗,例如麗江古城盲目將原住的納西族遷出,導致世界遺產的真實性消失;二是過分追逐商業利益;三是一些保護、修復工程需與國際接軌,但故宮、頤和園、天壇大修工程卻招致非議。

童明康說,針對北京3處遺產,國際古蹟修復委員會專家已與中國專家達成「北京文件」,只要依照文件執行,北京3處遺產就有望摘掉「黃牌」。而麗江古城、布達拉宮的修復工作,將採用擴大保護區、推出整體保護規劃等辦法整治。

 

綠色學習課表  --﹥

山徑童畫師創意繪本種子研習營

開始時間: 2007/07/21 - 9:00am

結束時間: 2007/07/21 - 5:00pm

活動對象:邀請教師、學術單位之研究人員、學校社團故事志工爸媽參加培訓
培訓時間:於北、南兩區分別舉辦創意手繪本研習製作課程,培訓種子師資
      第一場:96年7月21日於高雄市樂群國小舉辦
      第二場:96年8月4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
報名方式:網路http://trail.e-info.org.tw/或傳真02-2302-0101報名。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活動費用:研習費用1000元(包含餐費、材料費、保險費等),報名時另繳保證金500元,全程參與者將退保證金500元。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洽詢電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廣部02-2302-1122

在多元的學習教育環境中,把教室延伸到大自然裡,透過手繪本的素材與想像,豐富老師的環境教學,引領孩子學習尊重生態環境。本種子研習營為「全國步道系統系列推廣活動」的第一波,在研習之後,種子老師可參加創意繪本比賽及創意新詩比賽,並鼓勵小學生參與「山徑小精靈」-親子創意繪本比賽活動。

詳情請見http://trail.e-info.org.tw/ 

 

升級體驗偏鄉東石─社區營造生態體驗營

始時間: 2007/07/10 - 7:20am

結束時間: 2007/07/12 - 5:00pm

地點:嘉義縣(東石鄉船仔頭、鰲鼓濕地、外傘頂洲)
集合/解散地點 :船仔頭休閒藝術村

主辦: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承辦: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

報名: 詳見活動頁說明
1.報名後將由主辦單位另行通知,請於收到通知後二週內繳付活動費用,完成所有報名程序。
2.繳費帳戶請參考「遊學台灣」網站﹙http://youthtravel.tw/tour﹚各主辦單位所提供之各活動報名資訊後,辦理匯款作業。
3.繳款後,請連同繳款收據影本,傳真或寄回各主辦單位,以便辦理後續事宜。
4.未滿18歲採網路報名者,請另行下載「家長同意書」連同繳款收據影本,一併寄回主辦單位。

聯絡人:謝素貞
電話:05-3702667、0915-112912
E-mail:ship.lead@msa.hinet.net

活動說明:

嘉義縣東石鄉位處台灣西南沿海偏遠鄉下,其未經開發蘊藏大自然無限生態資源,計畫透過暑假三日遊深度體驗營隊舉辦,帶領青年學子深度體驗東石好所在。

1. 達人導覽-- 邀請嘉義縣鳥會、船仔頭文教基金會、東石鄉資深解說員擔任導覽解說工作。
2. 觀光旅遊-- 東石鄉位處『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處』重點鄉鎮
3. 體能探索-- 牛車、單車、船筏、龍舟、漫遊等強健體魄活動。
4. 公共討論-- 社區營造、地層下陷、生態保育、農漁村轉型、流失沙洲屏障不保等。
5. DIY體驗-- 休閒體驗划龍舟、都市農夫體驗、鹹蛋DIY、剝蚵烤蚵、漁民生活體驗、在地素材創意工藝體驗。
6. 國建參訪-- 參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處』東石鄉各項軟硬體建設。
 

詳情請見 遊學台灣活動網頁
 

我們的島:相遇在林道

間: 2007/06/29 - 9:00pm

結束時間:2007/06/29 - 10:00pm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相遇在林道

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工作,你是不是也在期待,走進一片林子裡,看看能遇見什麼……
一段遷徙的距離。
一個蛻變的等待。
一個貢獻自己微弱光芒的機會。
走進 台東利嘉林道。  

【看守台灣】蜥蜴變奏曲

走進嘉義三界埔的村子裡,只要稍一定晴就可以發現沙氏變色蜥的身影,尤其是那因為警戒而張起的橘紅色喉囊,就算在遠處,也能清楚地分辨。在2000年入侵嘉義的沙氏變色蜥,原產地在古巴。如果不是今天交通這樣頻繁,遠在太平洋另一側的沙氏變色蜥,很難透過游泳的方式橫越到台灣這座島嶼,因此不管是有意或無意,人類行為要負很大的責任。

【人與自然】消失的戰地記憶

一群曾在金門服役的老兵,在退役之後的數十年,再度重返金門,想要重溫離島服役的青春記憶,以及找尋金門特有的戰地風光;但是,在金門遠離砲火、走向觀光年代之後,前線戰地成為歷史名詞,無人的軍事陣地變成廢墟,前線金門的歷史慢慢模糊,讓金門失去最珍貴的資產,失根地走向未來。

 節目內容詳見、訂閱電子報: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理想、行動、實踐──新公民國會監督研習營

時間: 2007/07/20 - 8:30am

結束時2007/07/23 - 5:00pm

地點:台北縣貢寮鄉福隆YMCA活動中心、立法院(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三號)
主講:
蕭新煌(前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所長)
顧忠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何宗勳(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副執行長)
黃秀端(澄社理事長)
林國明(台大社會系教授)
陳建甫(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所長)
張琦凰(台灣21世紀議程協會理事)
李信仁(網路作家)

報名人數:四十人。
報名費用:本營隊報名費用為新台幣一千五百元整,其中五百元為行政規費,一千元為保證金。如學員全程參與本次營隊活動,之後並參與本聯盟國會監督實習(每次四小時,時間大部分為早上約8:30-12:30) 達三次者,可全額退還保證金。

報名方式:報名表連結
1.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為止。
2.請利用e-mail報名,並於報名後兩天來電確認。錄取與否,本聯盟保持審核權。
3.請通過郵政劃撥繳交費用,並將收據註明姓名以傳真(02-23641694)回傳)始完成報名。
          郵政劃撥 戶名:社團法人社會立法運動聯盟(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帳號:19271289
4.報到通知書將於七月十七日上網,請自行上網下載。

注意事項:由於本營隊要求學員未來必須投入監督國會事務,如無意願、無法參與監督國會者,請勿報名。

電話:02-23671571
傳真:02-23641694
E-mail:twcw@mail2000.com.tw

活動說明:

緣起

監督國會在其他民主先進國家,已經有相當時間的發展經驗。監督國會不但補代議政治之不足,更是落實國民主權。鑑於目前國會立法效能不彰、無法反映民意要求,考量年底立委選舉將採單一選區新制,立委的言行、問政更需要被監督。

今年初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中華民國殘障聯盟、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等四十餘個非政府組織聯盟與團體所推動成立「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啟動監督國會工作,希望透過監督國會的努力及全民的力量,驅逐不適任的國會議員,讓國會成為符合「文明、陽光、透明、公益、效能」原則的場所。

由於監督國會工作需要民間社會的全力參與,目前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準備舉辦監督國會培訓營,希望能夠透過培訓課程,培養具公民意識的新世代公民,擴大青年學子的公共參與行動、提昇大專青年視野,為提昇台灣國會問政品質與公民素養立下新里程碑。

預期目標

我們希望透過國會監督研習營的課程與行動,除了讓參與的大專院校學生對於立法院之功能與機能有初步了解,同時培養學生公民意識與公共參與意願。

本次營隊進行方式除了以上課方式外,並將配合國會實習,讓參與學員有初步實習的機會;本營隊並且希望參與學員於營隊課程後能夠繼續投入國會監督行動,並且將監督國會的理念對外傳達,讓台灣未來的青年能夠成為具行動力的現代公民。


詳情請見 活動網站

 

2007年「社區營造人才培訓成果發表會」

2007/07/07 - 1:30pm

結束時間: 2007/07/07 - 6:00pm

地點:文化大學大新館4F數位演講廳

發表人員:
1.主辦單位代表 
    好鄰居文教基金會 賴東明董事長
    社區營造學會 陳錦煌理事 洪德仁常務理事

2.參與古川町見學之旅的9位社區營造工作者及專業人士

與會貴賓:
現任文建會主委 翁金珠
前文建會主委 陳其南
文化總會秘書長 陳郁秀
2007總統文化獎 玉山獎得主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主辦:好鄰居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辦:7-ELEVEN

報名:線上報名
如無法線上報名可採取傳真報名,請將表格填妥傳真至02-23216487
即日起招收200名,額滿為止(尚未額滿)
費用:免費報名參加

聯絡人:02-23956771轉231 吳小姐
E-mail:cesroc@seed.net.tw

活動說明:

由好鄰居文教基金會及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共同企劃的「2007年社區文化產業人才培訓計畫」,於四月赴日完成六天的見學之旅。在過程中,參觀日本古川町及世界遺產合掌村,也參與古川町四百年歷史的傳統祭典-醒人大鼓活動,台灣的社區營造夥伴與日方代表進行深入訪談及意見交流,帶回許多心得與想法,透過座談會的舉辦,將相關經驗分享與來自各方領域關心社區營造的民眾,以及參與各地社區營造的夥伴,期望藉以提昇台灣社區營造人才之能力,並提供對此議題有興趣之社會大眾作深度認識之機會,藉此與社會大眾互動。

詳情請見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穀雜聊:可攻可守的合作社(上)--﹥

作者:克魯

台灣在全球化潮流下,政府部門開始做「結構再調整」。許多產業,也因此朝向「公營企業民營化」發展;即使不少人也明白:民營化只是「財團化」的代名詞。另外,在農業方面,政府也多鼓勵農地釋出,農田休耕、廢耕、農業轉型等。也因此,農業怎麼看來,在經濟政策中,都不像是重點。

既然如此,那佔台灣農業人口中絕大多數的中、小農,又能怎麼辦?亂摸亂闖,自求多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使出渾身解數,在農業中找突破?把農地賣掉,尤其是賣給財團,自己轉行?

但不論怎麼做,這多半屬於個人「單打獨鬥」的招數。既然農業過去是、將來也應是我們社會的根本,既然有許多工作是「隔行如隔山」,既然農村中仍有許多人捨不得或無法棄農,那我們的農友是否有可能摸索出另種組織型式?來集體為農業開創出新的天地,大家相互協助,有福共享。畢竟,團結才有力量。

在這兒,我們來看看國外一些合作社的歷史與經驗,或有助農業再提昇、而非沉淪的可能。

在參加合作社的男男女女手中,都握著有形塑自身命運的工具。─────Murray D. Lincoln

合作社運動的精神

蘆筍加工廠 :: 照片來源:中央社有人或會說:合作社我們台灣也有,這沒什麼特別的。另方面,依內政部2000年統計,我國合作事業,可分農業、工業、保險、信用與佔大多數的消費類合作社(場)。總數共達5,342社(場),社員有:5,647,267人。

只是,我有時在想:在這「蓬勃」的合作社發展中,我們可否更「精益求精」、「更上層樓」,來帶它發揮更多作用,讓它可攻可守;來造福更多農友,開創永續的農業?讓我們先回到合作社的原點吧。

「合作社」,一般是指某種特定的組織方式,它是為那些享有其資源的人所擁有,且為這群人的福利而運作的。社員以其資助、參與決策,以及分享因組織運作得來的盈餘而支撐著合作社。合作社是依自助、自重、民主、平等、公正與團結的精神而成立。

合作社因此在三方面與其他商業、政治等組織有所不同:

1合作社中的社員是地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
2合作社鼓勵社員相互合作,一起解決大家共通的問題。
3合作員不純以謀利為目標,而是為社員的需要提供良好的物品與服務。

有人會說:世界各地人類,在採集、狩獵時代,以及在農耕時期不就已在分工合作了嗎?人們無法個別的來築屋、耕種 / 收成、護糧、擁有工具等。大家得依家族、部落、村落方式,相互幫忙。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莫過於他們對生活環境的不同看法。那些想開創歷史、來改變事物進程的人,會比那些只被動的等待改變結果的人,更具優勢。」

西班牙「孟德拉貢合作社」創辦者阿里茲曼地神父(Father Jose Maria Arizmendiarrieta)

「合作社」的源起

荷著鋤頭的台灣作家楊逵 :: 照片來源:中時資料中心不過依西方目前正式的講法,這些都是「非正式」的合作關係;「現代合作社」的起源,是在英國,在1844年。

英國當時正處工業革命之際,許多農民在農村活不下去,只得脫農,進城做勞工。當大多產業勞工都活在低薪、高工時、工作條件惡劣的狀況時,一些如歐文(Robert Owen)、傅立葉(Chrles Furier)等人所提倡革命性的合作想法廣為流行,許多人也紛紛組織起合作方式,或求自保、或想開創出新天地。只是這些都沒持續下來或轉型了。反而是在蘭開夏郡「洛奇代爾鎮」(Rochdale)一間棉紗廠中28位織工,所組的「洛奇代爾公平先鋒社」(The Rochdale Equitable Pioneers Society)成了合作社歷史的起點。在每戶儲存了一定經費後,他們於12月21日共同投資開了家小型的合作商店,為自己成員及其他人提供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避免受那公司設立的商店、或獨家壟斷的店家所剝削。

開幕當晚,店中只有幾樣貨品:麵粉、糖、牛油、燕麥,加上蠟燭。在方開始既缺貨、房租又貴的情況下,這些「先鋒們」也擔心能否維持下去。但還好的是小店位處市中心最熱鬧街上,它不僅維持下來,而且在三個月內由每週開兩晚,到每週開五整天。

這據言,就是合作社運動的濫觴,而且這些「先鋒們」在飽受店家欺凌後,所提出的七項「合作社原則」:社籍對所有人開放,一社員一票,有限的資本收益,按社員交易額比例分配盈利,現金購銷,重視教育培訓,以及在宗教、政治上保持中立等。這種採用民主方式來集體經營,在當時簡直是創舉。但往後,也成為整個合作社運動的基本精神。

有人或許會問:難道「合作社」就這麼一路順暢的走下來?其實倒也未必。當時,在不同階級、各種政黨、諸多社會勢力相互爭鬥下,「合作社」方式未必是「主流」。它至少可以是弱勢者共同搭建的「庇護所」。但在諸多散佈各處、起起伏伏的「庇護所」中,一些民主、經濟生存、人間互助、陪力的精神與制度,倒也發揮一定的作用;尤其在整個歐美日益資本主義化的潮流中。

「國際合作社日」

做家庭代工的婦女 :: 照片來源:乃慈攝也因此,在諸多合作社紛紛冒出之際,一些未必是所有合作社代表也於1895年於英國倫敦相聚,成立「國際合作社聯盟」(ICA);致力推動合作社之間的合作與資訊流通,訂定制式的合作社精神……

「國際合作社聯盟」未必是唯一的有關合作社的國際性組織,在社會主義國度(尤其是在東西冷戰時期),也曾出現許多另種合作的方式,如:生產隊、人民公社,及國際性合作團體,但「合盟」卻是存活且持續發展最久的一個。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合盟」,堅持「和平、民主與政治中立」三原則。它也與其他合作團體推動「聯合國」於1994年大會中決議:自1995年起每年七月份第一個星期六為「國際合作社日」;決議中也呼籲各國政府及眾多國際性機構「在制定全國發展策略時,仔細考量合作對解決經濟、社會、環境等問題可能的貢獻。」

到目前已有各種合作社在運作與起起伏伏:農業、勞工、消費者、住屋、信貸、漁民、社福、能源、旅遊……等。據初步估計,全世界約有七億六千萬合作社社員,各種合作社也為社員及地方居民帶出約一億個工作機會。至於社員佔總人口的比例:在非洲肯亞是20﹪,南美洲阿根廷有29﹪,北歐挪威佔33﹪。美/加則有40﹪。

至於合作社及合作社運動未來怎樣?沒人敢斷言。我們在以下,先察看幾個合作社具體運作、發展的例子;當然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孟得拉貢合作社」,則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待續)

 

「國際合作社聯盟」(ICA)的合作社精神(1995年成立百週年時訂定)

1 自願入社、開放國籍:合作社是個自願性組織。不論性別、族群、宗教、社會 地位及政治傾向,只要有人願享用它提供的資源,而且接受做為社員的責任,皆可入會。

2 社員民主式經營:合作社是個民主的組織,完全由社員來經營。社員應積極參與社內的方針制定與確定決策。社員應依「一人一票」的原則。被選為社員代表的人應對社員負責。

3 定部分的資金,應為合作社員共同的財產。成員通常只收取有限的酬勞,而把多餘的經費轉用到如下方向:可經由設立儲備基金來促進合作社的發展;依社員交易額的比例,提供相對的利潤;支持社員認可的活動等。

4 自主與自立:合作社是由社員所主導的、自主又自助的團體。即使與其他組織----包括政府部門----做協定、或由外界來增資,它也應確保那由社員民主經營的方式,維持本身的自主。

5 教育、培訓與資訊:合作社會為社員、社員代表、經理及雇員提供教育及培訓,這樣他們可對自身的合作社發揮更多的心力。合作社也會讓一般民眾,特別是年青人與意見領袖,了解合作的性質及有益之處。

6 合作社之間的合作:各合作社透過與地方性、全國性、區域性、國際性結構相互合作,來強化合作社運動。

7 關心社區:合作社致力於在地社區的永續發展。其方針由社員認可。

 

編者的話:系列推薦「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你知道台灣有多少各自然生態保護區嗎?你對於阿里山的一葉蘭認識有多深呢?你知道台灣東部海岸下隱藏著怎樣的寶藏嗎?想一窺台灣自然生態驚奇之美的你,千萬別錯過了「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推薦系列」報導喔!

為了方便國內大眾能輕鬆的觀賞台灣豐富而多變化的生態,並重拾人們對於自然的重視與感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三年前即設置了一個自然影音網站--「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此網站集結了許多台灣自然生態影片,分別為台灣的自然保護區、台灣的野生動植物、台灣的山野以及台灣的保育現況等四大類。

今年「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從眾多的影片中精選「奧萬大的春天-青背山雀生命之歌」、「夜空舞者蝙蝠」等12部自然影片,推薦給民眾台灣珍貴的自然資源畫面。從這12部影片裡,大家可以欣賞到台灣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與人文之美,認識台灣獨特的野生動植物,並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即使是平凡無奇的景象,只要肯用心體會與觀察,都可發現其微妙動人之處。就讓我們隨著鏡頭,重新認識台灣豐饒的物產及美麗的山林,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真善美。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editor.teia@gmail.com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智邦生活館協助本報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