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纜通車首日故障 爆出市府公共政策問題
本報2007年7月5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貓空纜車昨(4)日正式通車,通車典禮上,台北市前市長馬英九與市長郝龍斌搭乘的首班纜車,在半空中突然停擺9分鐘,營運單位表示是因民眾在纜車內搖晃造成系統停擺,主婦聯盟今天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若要搭乘貓空纜車,須謹記「四不一沒有」,「不能亂動、不能心急、不能怕熱、不能埋怨」,以及「沒有安全保障」,並呼籲民眾,拒當貓纜的白老鼠,要求政府正視公共工程的品質。
水污染未改善 大統畜牧遭停養
北縣蝴蝶季 山水訪蝶蹤
首座國際旅館 澎湖兩年後見
三崁店糖廠 南縣緊急暫定古蹟
親近水鹿 小農夫體驗畜牧甘苦
開放登基隆嶼 僅限當地漁民
年底前研擬能源管理自治條例 騎樓白天開燈 面臨處罰
阿曼阿羚羊保護區從世界遺產上除名 22新遺產誕生
提早適應氣候變遷 歐洲視為優先議題
全球食品組織提高配方奶與蛋類產品安全標準
尼爾森全球調查:全球暖化引發民眾憂心倍增
食物過敏有解 英研究發現特定分子可抗過敏
生質燃料需求量大可能使窮國糧價高漲
氣候變暖 青藏高原劇烈變化 棕熊不冬眠
可再生能源有望加速發展 風能最值得關注
1.33%:去年單位GDP能耗降幅被修正
青海省投資6200多萬元恢復治理三江源礦山環境
本會徵求企劃專員
我們的島409集:澎湖速食旅遊
2007非營利組織青年人才培訓計畫
葡萄藤書屋 Sci-cafe 講題: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
我們的島:
澎湖速食旅遊
燕珍是一位都市上班族,在熱情的夏季,想要為自己安排一趟自由的旅程,她想到澎湖,一個有著白色沙灘,藍色海洋的浪漫島嶼。於是她拿起電話,展開夢想的追尋。沒有機票,燕珍去不成澎湖,倘佯海天的心願,成為遙遠的夢想。一票難求,成為夏季澎湖的旅遊夢魘,但是更大的問題,在於一票難求的背後,牽扯著旅遊市場的運作,影響澎湖的永續發展,讓這個群星般的島嶼,無盡漂浪在旅遊洪流之中。
傳統上,澎湖的旅遊市場,一直是台灣旅行社所掌握資源,在台灣招覽遊客,機票外加行程,再將一團團遊客送往澎湖...
讀者投書:
從河川NGO會議談起
連續兩年參加在台南的河川NGO會議,猶記2006年在舢筏協會的協助下,乘著「pai--a」遊二層行溪(即二仁溪,此為在地說法)的驚訝和無言。驚訝於溪水黑如墨汁,甚至因為污染物質年久月深而已成膏狀,實在難以稱呼她為溪水;無言於水泥都市叢林阻隔了人民的感受,許多家住台南縣市的學員們,對於這條溪慘遭這種對待,知之甚少。
因為這樣的沉重,讓我不願意再輕易接近二層行溪,所以今年2007河川NGO會議在二層行溪畔的開幕,我缺席了,不過,南部的伙伴們仍舊奮鬥不懈,當天再次揭發黑幕...
綠色學習課表
我們的島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本日焦點 :貓纜通車首日故障 爆出市府公共政策問題--﹥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顏美娟表示,從貓空纜車營運首日一連串停擺事件看來,貓空纜車營運連最基本的「系統安全及穩定」問題都無法過關,她認為台北市政府貿然地通車,質疑這是錯誤的政策。
錯誤的決策,不只通車時間過於急躁,貓空纜車在試乘期間,就發現纜車內有如烤爐,民眾直呼受不了。台灣綠黨祕書長潘翰聲說,北市府稱這是送給民眾的暑期禮物,根本是在大熱天送碳爐。他表示,貓空纜車的問題凸顯出北市府的政策始終缺乏全面的考量,把溫帶高山地區使用的纜車,複製到熱帶地區,號稱最環保的交通工具,現在卻因車廂內過熱考慮安裝冷氣,北市府所做的公共政策出了很大的問題。
潘翰聲認為馬英九只看到2008,為了選舉,在台北市長任內所做的許多公共政策都一一爆出問題,包括北投纜車弊案、東森小巨蛋弊案等,都是政治人物用人民辛苦的血汗錢,來累積自己的選舉籌碼。他呼籲民眾不要當政治人物的幫兇,拒搭貓空纜車。
去年揭發北投纜車弊案的北投反纜車聯盟總幹事張聿文表示,當初北市府跟北投民眾說:「如果你們不要纜車的話,我們就讓貓空蓋。」貓空纜車最初希望採用BOT,卻都發生流標,北市府才決定自己蓋,但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祕書長林子凌說,BOT發包不出去,顯示廠商不看好貓空纜車,市府硬著頭皮自掏腰包施工經營,未來的維修費用才是財政最大的黑洞。
張聿文也指出,當初北投纜車弊案行賄取得建照的廠商,北市府卻未與之解約,似乎想藉貓空纜車通車之際,讓北投纜車死灰復燃。另一方面,專家提出的地質環境隱憂,貓空商機帶來的大量開發,對木柵地區土石流機率大增的問題,讓人憂心,他認為台北市的纜車發展政策有必要好好檢討。
繼北投纜車弊案後,貓空纜車也出現中央與地方互推責任的情況。針對貓纜噪音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安寧的問題,環保署表示,營運單位無法有效改善噪音,因此將改善計畫退回北市府修正。但北市府仍執意於昨日通車,違背當初所做「不干擾山莊居民正常作息及要求承包商進行隔音設計」的承諾。然而環保署卻向媒體表示,除了退回計畫書,對於北市府的作法無由置喙。
負責審查貓空計畫案的營建署更表示,該案經都委會通過後,翻遍法令都找不到若地方政府未切實依照決議事項執行,可以撤銷全案的法源。蠻野心足律師林培杰說,中央不會無法可管,而是不想管。
木柵居民林慧貞痛批北市府不解決貓纜衍生的垃圾、污水、生態破壞以及噪音問題,是鼓勵民眾自私玩樂,不顧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和對生態的破壞,完全違背當前的「生態旅遊」概念。
貓空纜車的通車牽扯出公共政策、選舉利益、民眾權益、中央推責等等問題,民眾在搶搭嘗鮮之前,可得好好三思。
但環保局也強調,因有大量豬隻在場飼養,如果驟然停止其飼養作業,恐波及員工生計及豬隻生命或影響毛豬價格,因此將豬隻出清期限訂在裁處書,經行政救濟程序確定後翌日起180天內,停養範圍為目前飼有6萬餘頭的長治場,飼養4萬餘頭的鹽埔場則不在此次停養範圍。
摘錄自2007年7月4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今年的主題蝶種為「青帶鳳蝶」,牠的翅表為黑色,在前後翅外橫線處有藍色斑紋排成帶狀,雄蝶的後翅反折部分有黃灰色長毛,雌蝶則無。農業局長吳建興表示,青帶鳳蝶的幼蟲攝食樟科植物,成蟲的飛行迅速,喜歡拈花惹草,常可在池邊、溪畔發現牠們聚集,分布在北部的中、低海拔地區,北縣郊區常可見青帶鳳蝶身影。7日首場野外賞蝶活動在新莊青年公園登場。
三項BOT案都是觀光旅館,一是漁翁島飯店,另兩座都位於第三碼頭,第一期投資金額近10億元,並已向行政院離島建設基金申請25億元的融資需求。一般預料,達步施公司是相準澎湖未來發展博奕事業的龐大商機。
由30多個團體組成的守護三崁店聯盟欣喜若狂,並隨即透過網路爭相告知這個好消息。聯盟還希望審議委員早點到來,把這個區域從暫定古蹟變成指定古蹟。真理大學講師、「蛙類達人」莊孟憲表示,三崁店發現的諸羅樹蛙,不僅是1995年諸羅樹蛙被發現後,曾文溪以南首度發現的紀錄,還是在同一個次生演替過程中數量最大的一群,非常具有保育價值。
鎮農會表示,頭份鎮目前有4個養鹿產銷班,生產鹿茸等高價位產品,品質向有口碑,養鹿雖然獲利不錯,但因鹿群圈養照顧不易,因此農民也須付出相當多的心力與成本,風險也大。安排小朋友參訪鹿舍,是希望增進小朋友對養鹿人家的了解,並激發他們了解農業、參與農業的興趣。
基隆嶼海域是基隆漁民重要漁場,基隆嶼劃入風景區管理,依規定,禁止採捕行為,登島作業必須申請,天天出海作業的漁民,視基隆嶼如自家門口,過門而無法停靠,難免引起漁民抱怨。 基市政府3日通過漁民依法可登島,允許漁民在基隆嶼低潮線50公尺海域作業,但僅限基隆市籍漁船漁民。
在2日結束的基督城會議上,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阿拉伯大羚羊保護區除名,是因為阿曼決定縮減保護區的面積達90%,此舉違反大會操作的原則。
委員會視其為摧毀Wusta地區極富全世界價值的遺產,這裡在1994年經由皇家命令設立,也在同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之一。
1996年阿拉伯大羚羊的族群數還有450隻,但是由於盜獵和棲地減少,大羚羊的數目減少至65隻,僅剩下4對配偶,使得族群生育力不穩定。
在大規模檢示阿曼政府之後,委員會認為單方面的減少保護區的面積、及計劃繼續碳化氫的探測,將摧毀此遺產的價值及完整性。此保護區還居住著一些瀕臨絕種的物種,包括阿拉伯瞪羚和波班鴇。
委員會在基督城的會議上同時增設22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名單。新的名單包括16個文化、5個自然、及1個綜合文化與自然的遺產。
獨立的諮詢組織國際保育聯盟(IUCN),推薦5個新遺產及1個延期增設的地點,被寫進會議的本文中,委員會也全部採納。新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位於非洲、亞洲及歐洲。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歐盟執行部門歐盟執委會所公佈的綠皮書,提出許多選項,協助民眾採取行動面對氣候條件的變化,進而學習適應全球的暖化現象。
此份綠皮書的主要目的,是要引發歐洲民眾針對適應氣候變化進行辯論,而3日在布魯塞爾召開、由執委會主持的權益關係者會議,將開啟這項辯論的序幕。
歐盟的目標是將全球暖化的程度,限制在不超過前工業時代氣溫2度以上,因為一旦超過這個限制門檻,氣候變化無法逆轉的風險,以及慘重的全球變遷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及早針對氣候變遷採取應對行動,將帶來顯著的經濟利益,並透過預估潛在性損失,避免社會機制崩潰,將生態系統、人類健康、財富和公共建設所可能面臨的威脅降至最低。適應氣候變遷同時也能創造新的經濟機會,例如創新產品與服務的新市場。
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主要的工作為改善食物品質、保護消費者健康、確保公平交易行為,以及協調國際間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所採納的食品標準。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於1963年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目前已有來自超過全球160個國家參與。
針對配方奶粉以及特殊醫療用途配方奶所修正的標準,主要是以母奶成份的最新科學研究結果為依據。 近來配方奶中含有崎氏腸桿菌已引起國際間的關注,此類細菌可能在消費者購買時就已存在於奶粉之中,或是在調配過程中附著到奶粉中。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AC尼爾森在星馬地區的主管李奇蒙說:「近來接連公布關於環境議題的報告,已增加亞太地區消費者對於全球暖化的認識,整個亞太地區對這個問題的憂心程度已經昇高,主要是在日本、香港與台灣。」
這個問題已引發決策者關切,7日當天全球129國更將舉辦「活力地球」(Live Earth)環保活動,包含大約7000個項目。這些活動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籌畫推廣,目的是為了喚起社會大眾關切氣候變遷的危險,活動中包括8場大型演唱會。
該小組的負責人尼柯勒提博士說:「我們已找出這失落的分子,通常這種分子可以控制免疫反應。」該報說,專家發現,被養成對花生過敏的老鼠,體內會缺乏介白素-12(Interleukin-12),這樣的發現顯示此種分子通常能阻止出現食物過敏。狀況嚴重時,過敏者會出現致命反應,如過敏性休克。
在這份最新研究中,尼柯勒提博士比對過敏老鼠與抗過敏老鼠腸道與脾臟內的樹突狀細胞,發現過敏老鼠腸道內的樹突狀細胞已不再製造介白素-12。該報引述尼柯勒提說:「我們已找出攸關免疫系統調節的分子,也是首次明顯呈現出治療過敏的目標。」
糧農組織說:「不斷增加使用穀類作物、糖、榨油用種子以及蔬菜油,以滿足迅速擴大的生質燃料工業的需求,是未來驅使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之一。」並在報告中表示,從現在到2016年之間,美國將需要大量的玉米,歐洲聯盟需要大量的小麥和油菜籽,巴西需要大量的糖,以生產乙醇和生質柴油。
報告中說,儘管生質燃料原料價格上揚將使此類農產品的生產者受益,「對於使用同樣原料充當動物飼料的生產者,卻意味較高的成本和較低的收入」。
儘管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未來幾年的整體通貨膨脹預料仍將維持溫和,開發中國家糧食價格的通貨膨脹卻面臨增加。這項與日俱增的壓力可歸因於日益增加的需求,隨著收入增加而改變的飲食習慣,以及糧食作物的另類使用─主要是做為生質燃料的原料。
但是這份報告也警告,這項預測可能隨著新的生產技術、生質燃料價格的改變、或是原油和原料價格出現意外的改變而修正。
中國新聞 --﹥
除水電外,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在未來5年和15年內的年均復合增長速度將分別達到29%和22%。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上,中國政府採取了政策法規規範、財政補貼支持和發展規劃引導等一系列手段。例如,在政策法規上,2006年至今,中國制定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發展中長期規劃》、《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實行辦法》、《可再生能源產業指導目錄》、《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方面的配套法規規範。「十一五」期間,在政府的支持下,可再生能源在中國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結合中國單位GDP能耗降低和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標,明年中國經濟普查將以能源數據普查為主,調查全社會用能情況。當前國務院新成立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對國家統計局也提出要求,要對全部耗能單位元和污染源進行調查,實施全國和地區單位GDP能耗指標季度核算制度。正在修訂中的《節能法》主要對消費領域的能源數據統計作出闡述,而《能源法》將從更廣泛的角度(如能源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保障能源統計。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於日前審議《節能法》修訂草案,以便更好地指導節能、減排和提高能效工作。
青海省礦產資源豐富,全省礦產資源儲量佔全國保有儲量潛在價值的19.2%。但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脆弱的環境造成了破壞,特別是2002年前以三江源腹地為主的砂金開採,使得孕育了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的這一地區生態破壞較為嚴重。為保護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青海省國土資源廳於2004年開始實施針對三江源地區的礦坑治理工作,經過推沙填坑,回填表土、栽種林草、封育圍欄等工程,項目區的礦區土地生態功能逐漸恢復,使三江源地區及祁連山的8707畝礦山地質環境得到了有效治理。經檢查驗收,項目區人工播種的披鹼草長勢良好。
民用建築節能條例公開徵求意見
草案明確,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民用建築節能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民用建築節能的監督管理工作。政府引導金融機構對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以及民用建築節能示範工程等項目提供支援。國家對民用建築節能項目實行稅收優惠,積極推進供熱體制改革,完善供熱價格形成機制,鼓勵發展集中供熱,逐步實行按照用熱量收費制度。
國家環保總局對4水體「流域限批」 呼喚綠色GDP
十多年來,我國斥鉅資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但收效甚微。而這一令流域所轄各省區尷尬的現實與一些地方政府和領導片面追求GDP增長不無關系。要真正打破流域治理的瓶頸,推行綠色GDP勢在必行。推行綠色GDP才能避免流域環境成本轉嫁。長期以來,我國形成的無償或廉價的環境使用制度,導致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成本被「外部化」,環境的真實成本被湮沒。流域一些地方政府和領導為追求經濟增長不顧流域環境現狀和承載能力,盲目上項目鋪攤子,爭奪資源、粗放發展,留下沉重的資源環境包袱,卻要下游地區為其埋單。這種外部性難以通過市場機制進行矯正,必須借助於綠色GDP這樣強有力的約束機制來加以干預和糾正。
夏季空調不低於26度冬季不高於20度 擬被立法
除特殊用途外,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於26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高於20攝氏度。同時,草案規定,國家機關辦公建築應當安裝、使用節能設備,建築的公共走廊、樓梯等部位,應當安裝、使用節能燈具和電氣控制裝置。
綠色學習課表 --﹥
◎需求條件:
1. 對專案企畫與活動執行有興趣,有經驗者尤佳。 2. 具基礎文書行政能力,懂網頁設計者佳。 3. 善於溝通表達、公關及文稿能力佳。 4. 喜好自然體驗與相關活動,可發揮創意融入教育活動者更佳。 5. 大專程度以上,願意學習團隊合作、朝向專業經理人才發展者佳。 6. 待遇:依個人面議及工作能力調整;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我們的網址:http://e-info.org.tw/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地圖:http://e-info.org.tw/history/eia/teiaWDadd.gif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封面故事】澎湖速食旅遊
在傳統速食旅遊外,開創澎湖另一種旅遊模式,成為許多關心澎湖發展人士的堅持。在碼頭邊,一船遊客準備前往東嶼坪浮潛,那裡的海底景觀很壯觀,成為遊客的旅遊秘境。但是生態旅遊業者,有著更宏偉的心願,讓荒涼的離島,重現一點生機。
【看守台灣】莎卡蘭溪砂石劫
幾乎每個莎卡蘭人都說,自從祖先發下誓願保護莎卡蘭溪後,莎卡蘭溪就成為所有族人的母親之河。過去原漢衝突或部落間的征戰,幾乎也都因為莎卡蘭溪的水權與獵場範圍而起。
但是,此次疏濬工程變相成為開採砂石,卻讓莎卡蘭人顯得特別手足無措,因為沒有專業協助,族人無法了解疏濬與開採的差別,缺乏被尊重與溝通,族人更不可能在第一時間表示集體共識。莎卡蘭人、河川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人與自然】24小時自然任務
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人更深入參與自然環境呢?去年年底,資深自然解說志工梁貴梅自美國引進【Bioblitz】進入台灣,透過專家學者協助,以遊戲、解說、調查三階段的方式,帶領民眾走進山林,擺脫走馬看花的限制,重新認識自然生態裡的繽紛世界。這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嘗試,但卻是一般民眾學習保護自然的一大步。
節目內容詳見、訂閱電子報: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活動說明:以培養結盟NPO之青年工作者及青年執行團隊之執行技巧及帶領能力為重點,培力內容分為「基本共通課程」與「體驗學習課程」兩部分,提供青年工作者及青年團隊執行「青年行動計畫」所需之相關知識及領導力訓練。並舉辦各種NPO論壇,增進區域NPO間的交流對話。
(1)基本共通課程 提供青年工作者及青年團隊各項執行技巧及相關知識內容,包含「青年公共參與理念與實踐」、「團隊組成與動力」、「方案企畫與研擬」、「青年工作、社區工作經驗分享」、「國內青(少)年現況與青年政策分析」等相關課程。 (2)體驗學習課程 透過「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的方式,讓參與的青年團隊「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因此,系列課程除了基本內容描述(lecture)外,亦設計團體體驗活動,經由探索體驗帶領學員熟悉課程知識內容,並建立參與學員的社區帶領技巧及社區領導力,以塑造共識,達成團隊目標。另外,安排分組與集體討論之機會,讓每個學員可以在參與過程中,進行對話、思辨。
詳情請見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培訓計畫簡介文件
探索動物園工作坊
活動說明: 動物園是動物的「快樂天堂」?動物園裡的動物是否真如你兒時的記憶般,無憂無慮且不愁吃住?!你可曾想過,若你是動物園裡的展示動物,你必須一輩子被關在籠舍中,白天忍受遊客對你的指指點點及各種騷擾,夜晚則被趕到狹小陰暗的獸籠中。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是住在夜行館的動物,則可能永遠喪失見到陽光及享受自然風的權益。 你是否有興趣想要了解動物園的真相,透過你的參與及力量去改善動物福利,並認識跟你一樣喜愛動物的朋友們。本活動提供免費的課程內容和餐點,參加完整兩天活動的朋友們,還可以獲得三樣珍貴的禮物!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詳情請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http://www.east.org.tw/01/link4-1.htm
我們的島:澎湖速食旅遊--﹥
夏季能到澎湖的人,總是幸運萬分。因為打開網頁查看,飛往澎湖的幾家航空公司,機位早就被預訂一空,尤其上午的航班,更是班班客滿。如果以為機位被別人捷足先登,那可大錯特錯,因為瞭解內情的人都知道,機位早就被旅行社預定一空,一般人在夏季,想要到澎湖自由旅行,根本是一票難求。旅行社高度壟斷機票,管控澎湖旅遊的入口,大多數遊客,必須搭配旅行社安排的旅遊行程,才能買到機票來到澎湖。
傳統上,澎湖的旅遊市場,一直是台灣旅行社所掌握資源,在台灣招覽遊客,機票外加行程,在將一團團遊客送往澎湖。為了因應遊覽團的遊客,澎湖旅遊市場,也從過去的馬公本島繞一圈,增加到南海離島一日遊、北海離島半日遊,但是都不脫離繞圈式走馬看花的模式。
在南海行程中,桶盤嶼、望安、一路玩到七美,一路搭船顛波海上,很多時間在船上度過,很少時間在島嶼滯留。遊客踏上綠觿龜的故鄉望安島,通常的行程只有網峖口沙灘、中社古厝群,天台山,或是外加的綠觿龜生態館,四個景點玩遍望安,更不用談一水之隔的將軍嶼。這樣的旅遊現象,在七美成為一種奇觀。從高處望向七美原野,在夏季時刻總是可以看見機車狂馳,就像奔騰在西部大草原,為了趕到夢中的願景之地。七美的願景之地,就是聞名的七美石滬,一車車遊客前來,拍照、觀看,在留不到半小時的駐足中,看過了,也該走人,於是七美也算玩過。
趕行程的速食旅遊,影響澎湖的旅遊品質,更讓澎湖落入一個不勻衡的發展中。在七美的小小村落,每到夏日旅遊旺季,總是很多遊客呼馳而過,沒有人在這個村落停留,村落裡做不到遊客生意,遮是阿婆都知道的事。阿婆為了賺錢,到村落旁的觀光景點設攤賣涼水,更多的村民也在這裡賺錢,但是對於看看就走的遊客,一下午沒賣多少東西。漁獲稀少,觀光利益不多,幾十年的不均衡發展,讓澎湖觀光利益並未普及鄉間,於是人口外流、房屋倒塌,在澎湖出了馬公,幾乎就是另外一個世界。
居民遠走他鄉,但是財團卻未遺忘澎湖的價值,澎湖始終成為財團的海上樂園,居民的悲情家園。在吉貝美麗的沙尾,成為財團企業競爭之地,但是財團打造的樂園,並不代表利益分享居民,這個道理從一條路就看的出來。原本到吉貝玩,到碼頭登島後,必須經過經過吉貝村落,才會到沙灘的樂園,但是新的碼頭、新的道路,讓遊客不再經過村落,直接前往沙灘,直接離開島嶼,堅守島嶼數百年的村落,就像無顏的遊魂,不被遊客關注。大樂園的旅遊形態,結合遊覽團的旅遊模式,一車車載進來,吃喝睡全包,一車車載出去,完全和周邊社區不相干。
在隘門,村民集體維護一片沙灘,並且組成公司經營沙灘,希望為村子創造利益。如果遊客不來,社區發展在澎湖,成為一種痴夢,失去遊客,再多的人文歷史,再多的生態保育,都磨不過現實的煎熬,澎湖人一出生,雙親就告知,要離開這座島。
離開島,有如澎湖人的宿命,但是也有人為了澎湖之美,跨海而來,甚至頃盡家產落地生根。澎湖傳統旅遊,讓利益高度集中化,壓縮澎湖發展,但是也有人想在困境之中,走出一條道路。近年澎湖興起民宿風,一棟棟優美民宿,在荒涼的村落旁建立,每位主人都有自己的澎湖夢,也許他是澎湖歸鄉子女,也許他是愛上澎湖之人,開民宿成為一個起步。澎湖民宿,成為澎湖旅遊新模式,在散佈澎湖各鄉間的情形下,成為各個社區的遊客入口,在不用趕行程下,以渡假之姿,享受澎湖的悠閒安寧。但是,民宿依賴自由行的散客,再美的建築,也必須遊客能買到機票到達澎湖,一旦遊客進不來,夢想只會原地踏步。
在傳統速食旅遊外,開創澎湖另一種旅遊模式,成為許多關心澎湖發展人士的堅持。在碼頭邊,一船遊客準備前往東嶼坪浮潛,那裡的海底景觀很壯觀,成為遊客的旅遊秘境。但是生態旅遊業者,有著更宏偉的心願,讓荒涼的離島,重現一點生機。阿婆從馬公趕回島上,為浮潛遊客準備中餐,一頓飯煮下來,錢賺得不多,卻讓這個三級離島,開始有生意可做,它的意義非凡。在澎湖,本島鄉間景況凋零,許多三級離島在交通不便下,更是形如廢村,長期孤零,一旦遊客前來,全島都很高興。為離島帶來生機,成為生態與人文旅遊的新思考,認識澎湖,不該是少數知名景點,更包括澎湖諸多的美麗與哀愁。
但是生態旅遊並非全然無慮,在一處名為「天堂」的潮間帶,呈現一種危機。早期被視為荒野地,成為廢棄垃圾傾倒處,至今還是有人亂倒。但是在壯觀地質景觀,優美生態樣貌被發現後,讓「天堂」名氣大噪,卻形成新的生態破壞。生態旅遊能將澎湖帶往極樂天堂,但是一旦不慎,破壞遠比傳統旅遊為大,因為遊覽團的遊客只會到景點,不會到這裡,只有生態旅遊業者,才會安排「天堂」潮間帶的行程。讓「天堂」像天堂,成為永續觀光的努力目標,耶是澎湖開創生態旅遊的指標。
澎湖在發展,當期待中國觀光客來澎湖旅遊,複製傳統旅遊團模式,在富者更富,貧者更貧之下,對澎湖永續發展未必是件好事。當一班班飛機帶來遊客,也許在生態與人文旅遊中,讓更多自由型散客,散佈在澎湖各地,觀光利益擴散,引發澎湖民間動力,才是澎湖整體發展的遠景。
大家都愛澎湖,一群海上的明珠。燕珍還在努力打電話,因為澎湖是個不能放棄的夢。 【影音閱讀】公視影音中心──我們的島
讀者投書:從河川NGO會議談起--﹥
我也是幾乎沉重到說不出話來,努力抑制心中那股情緒,不讓它潰堤,尤其聽見掌舵者指著河中沙洲的廢電路板,戲謔地說這就是經濟成長的「果實」,而以前光靠這條溪的水產養活了多少人家,現在,不肖廠商耗用屬於全民的環境成本,作免錢生意─燒電纜或高污染的電鍍酸洗業,積累了個人財富,卻毀壞了曾孕育眾人的生命之河,心裡更是有悽愴之感。
因為這樣的沉重,讓我不願意再輕易接近二層行溪,所以今年2007河川NGO會議在二層行溪畔的開幕,我缺席了,不過,南部的伙伴們仍舊奮鬥不懈,當天再次揭發黑幕,在溪畔的仁德鄉大甲村河南段,不肖人士以魚塭當掩護,把廢棄物太空包當土方填土,連日大雨後,內容物外洩出來,魚塭旁原種植多棵生命力堅韌的苦楝樹也枯死,夥伴們還說,現場瀰漫濃厚的化學藥劑氣味,唉,真可說是一遍死寂。(據在場人次研判太空包內容物疑似重金屬的爐渣含鉛、銅、鎘)
2007年2月,南部的環保伙伴們,高興地與台南地檢署共同簽署合約,一起宣示打擊環境犯罪,此次會議也安排陳檢察官來分享「戰果」,原本大家都很期待這個模式可以應用到別的地方;但是,陳檢私下表示,這是局部性、地方性的,全賴台南地檢署幾個檢察官有環境意識,至於要形成制度面的後盾、民眾檢舉都要能成案,還需很長時間。但另一方面,我想必須面對的是,光靠義工的力量(設備及精力),並不足以舉發隨時可能偷排廢水的廠商,況且義工還得隻身面對業者,甚至是黑道的壓力。
2天會議系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環境運動新發展─公民訴訟與環評發展」,不過,我關注的倒不是破折號以下的這兩個副標,而是聽完根政兄的報告,感覺到「環境調查」的重要,環保團體若沒有依區域分工,而各自有環境調查紀錄,當一個開發案出來再去做環境調查,往往已經太慢,簡單講,就是沒有子彈可以打;而這又讓我想到大家每每喜歡提及的美濃反水庫這個案例,基本上愛鄉協進會是在地人的組織,所以有自己特殊的土地人文觀察而形成的反抗知識和組織;眾多台北或是都會的環保團體,某種程度而言,與土地、群眾較有距離,因此除非地方的自救會發出需要外援的信號,否則往往有難以切入之感。
對照近來討論得沸沸揚揚的治水預算監督,當環保團體缺少對某個特定區域的環境調查時,我們就很難接近那個點;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例,當我們跟原住民,無論是地域、社會網絡都有斷裂及距離時,面對集水區保護、限建的問題,無怪會被分化為供水和集水兩個社群;也因此當環保團體要力阻這個以治水之名,包藏各種不適當工程遂行政治目的的大怪獸時,卻變成與原住民對立,而不是躲在後面的技術官僚、民意代表及平地人包商。
所以,我們到底有多少準備和實力?當然,大家看到1410治水預算這個案子都很急,但是聽完根政兄的報告,內心自忖,十萬火急的,恐怕還有很多,比如即將興建的更多的火力發電廠等,相較之下,與其急著出拳,重整腳步或許更為重要。
蠻野心足協會的文魯彬先生的一席話倒是讓人深思,「我們好像是在教顧問公司寫好的環評報告,以免被挑出毛病」;根政兄也提到,「因為環評而被擋下的案子很少,事實上,眾所矚目的美濃水庫,環評雖然過了,但依舊被擋下了」,這當中警醒的,我想除了平日應做環境調查備妥子彈外,似乎揭示了,有厚實的組織力才是真正決勝關鍵的奧妙。
環顧整個台灣的環境問題,僅僅是與河川、水資源相關的議題已讓我們有「國在,山河破」之感,面對開發主義各種形式的挑戰,重整自己的步伐,好好地搞組織及基礎調查,似乎才是一條或許慢,但相對穩健的道路。
本文轉載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部落格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陳誼芩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補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