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7.12
本日焦點:

加州空氣機構首長上任 面臨空污和氣候變遷挑戰

妮歌絲擔任加州空氣資源局長(圖片來源:ENS)

摘譯自2007年7月9日ENS加州,沙加緬度報導;林盈秀編譯;莫聞審校

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任命環境律師與教育家妮歌絲(Mary Nichols)為加州空氣資源局(CARB)局長。她面臨的任務從對付國家最糟的空氣污染,到領導對抗氣候變遷的工作。

妮歌絲將負責加州2個氣候初步行動之展示。2006年全球溫室效應對策法,設立了在202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全州適用的目標。CARB有權採用一套釋放溫室氣體最高限制及規則、市場機制,和早期測量以達標準的行動。

此外,州長簽署的低碳燃料標準,由執行委員會訂立1月開始執行,要求2020年前減少10%的碳排放。CARB將監督完成初期測量行動。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走山的人

走進松蘿湖 聆聽十七歲少女的呢喃(下)

高芒草

文字:紫秋千;攝影:寂寞的飛鼠登山隊

十七歲的少女是青春永駐的,她是不會凋謝枯萎的,永遠都是翠綠的草毯,而這保養秘方,金髮蘚是其中之一,高山湖泊常見的苔蘚類植物,水珠瑩透在枝根上,就好像柔軟的海綿盤據在整個湖畔上。

沿著環湖步道走一圈,一會兒霧氣,一會兒朝陽,腳下的金髮蘚閃閃發亮,似是那少女難忘的羞澀容顏。

但如此美的畫面,就算拍完我所有的底片,所有的記憶卡,也無法把她的深邃、她的神秘、她的內涵給留下,望著時間一直流逝,我卻有種莫名心慌…

我們的島

台西蚵貝二三事

台西蚵貝壁畫

文字:林燕如;攝影:葉鎮中(公共電視記者)

長約3層樓高的台西蚵貝壁畫,據說是台灣最高最大的一幅蚵貝創作。從美國回來的許秀雲想要透過壁畫,來替偏遠地區的鄉民發聲,於是找來了藝術家蔡英傑,和台西國中的小朋友們一同發想,找出台西的代表元素,再利用台西鄉盛產的牡蠣殼以及文蛤殼來創作一幅屬於台西的風貌…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走山的人

我們的島

本會快訊

環境信託」專欄7月起全新推出,請勿錯過!
熱門內容
世界遺產面臨全球暖化危機
世界保育聯盟催生海洋保護區網絡 盼世界齊力牽成
熱門關鍵字
貓空纜車 千里步道
推薦評論
台西蚵貝二三事 (1)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召募行動義工 (2)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本日焦點 :加州空氣機構首長上任 面臨空污和氣候變遷挑戰 --﹥

摘譯自2007年7月9日ENS加州,沙加緬度報導;林盈秀編譯;莫聞審校

妮歌絲擔任加州空氣資源局長(圖片來源:ENS)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任命環境律師與教育家妮歌絲(Mary Nichols)為加州空氣資源局(CARB)局長。她面臨的任務從對付國家最糟的空氣污染,到領導對抗氣候變遷的工作。

妮歌絲接替6月剛被阿諾州長辭退的索亞博士(Dr. Robert Sawyer),索亞被革職的原因是在強制聖喬昆谷執行清淨空氣法案的最後期限上,和州長對起爭執,聖喬昆谷是加州農業地區的心臟地帶。

州長辦公室的助理指出, 6月14日委員會投票表決,延後對聖喬昆谷課徵空氣品質標準稅直到2024年之後,因此索亞的任命案被撤回。加州柏克萊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索亞說,聖喬昆谷的空氣案不是他被革職的真正因素。他認為原因是委員會獨立自主,和州長的方向不一致。

當宣布妮歌絲的任命案時,阿諾說索亞說明聖喬昆谷是爭議的原因。他表示:「當聖喬昆谷地區超過六分之一的居民被診斷出氣喘症狀,5個學生中有1個必須帶著人工呼吸器上學時,該是行動的時候了。空氣資源局必須引領加州走向清淨空氣之路,特別是有嚴重空氣品質問題的地區,像是聖喬昆谷、南海岸和加州港口周圍等。」他還表示:「當聖喬昆谷地區超過六分之一的居民被診斷出氣喘症狀,5個學生中有1個必須帶著人工呼吸器上學時,該是行動的時候了。空氣資源局必須引領加州走向清淨空氣之路,特別是有嚴重空氣品質問題的地區,像是聖喬昆谷、南海岸和加州港口周圍等。」

妮歌絲將負責加州2個氣候初步行動之展示。2006年全球溫室效應對策法,設立了在202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全州適用的目標。CARB有權採用一套釋放溫室氣體最高限制及規則、市場機制,和早期測量以達標準的行動。

此外,州長簽署的低碳燃料標準,由執行委員會訂立1月開始執行,要求2020年前減少10%的碳排放。CARB將監督完成初期測量行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台灣新聞  --﹥

北市7月底再添5路段騎樓人行道禁停機車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台北市停車管理處11日表示,將於7月31日起,針對明水路 (北安路至大直橋下) 等五條路段,實施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措施,長度計5點31公里。

停管處說,新增實施路段將於現場設置「騎樓、人行道(停放區除外)禁止停車標誌牌」,並於7月三31日實施管制當天,加強取締騎樓及人行道停放區以外違規停車;亦會依「機車不得行駛人行道」規定取締騎乘行為者,因此請機車族於人行道配合以牽行方式至機慢車停放區停放,以免違規受罰。

 

中山女中人文資優生出書:「改變貓空 從人開始」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貓纜剛通車,6位中山女高第一屆人文與社會科學資優班學生,在老師邱永春指導下,歷經1年調查與口述歷史訪談方式出版了「改造貓空」一書,他們建議,「改變貓空,從人開始」。

參與研究的資優生沈容聞說,貓空土地的限制、違章建築多等問題,都有待政策鬆綁。另一位資優生何星瑩指出,鐵觀音自日據時代引進,至今歷久不衰,但在觀光茶園出現後,當地土雞城隨之而起,引發產業道路拓寬、環境改變,帶來車潮與人潮,影響了當地的自然面貌,之後,風災引發田寮橋、樟湖橋的斷裂長達半年,遊客銳減。

邱永春表示,文獻不足是貓空田野調查的困境,要了解貓空歷史需從記中找尋,他指出,貓空的產業特色與興衰分3階段,第1階段從日據時代貓空當地大家族張迺妙第一位引進鐵觀音製造出第一波的茶香,第2階段為民國76年,當時台北市長李登輝推動貓空觀光茶園,再造一波高潮,直到民國83年納莉風災造成當地嚴重災情,及實施周休2日又進入沒落期,今年的貓空纜車通車,是否能為貓空再造另一波產業高峰,值得觀察。

 

山坡地農業開發水土申報 台北市幫農民包了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台北市建設局11日表示,為振興農業發展,協助農民解決山坡地農業問題,將檢討現行北市山坡地農業使用水土保持政策。未來農民開挖整地,將不再需要自行委託技師,提送市府水土保持申報書;市府將統一委由由專業技師組成的水土保持服務團予以農民現場協助指導,費用也由市府負擔。

 

廢物利用 環保樂團打出名堂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自由時報南投報導

埔里鎮枇杷社區推動資源回收,社區每月除了有固定的收入,還成立一支另類的環保樂團,樂器全部都是資源回收品,居民利用不起眼的資源回收品,由王灝、陳福華等藝文界人士輔導,成立一支極具環保實驗精神且十分有趣的樂團,樂器包括廢鐵桶、油漆桶、餿水桶、鍋蓋、水管、安全帽、水缸、籬笆、洗衣板等,令人大開眼界。這些不起眼的「樂器」經過棍棒敲擊可以發出多種頻率、高低不同的聲音,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石秀彩領軍,每週一、四晚間在社區活動中心練習,她吹奏口琴,「滿山春色」、「燒肉粽」、「望春風」等台灣民謠,搭配環保樂器所敲奏出來的節奏,迴盪在活動中心四周。

 

花東兩縣 聯合稽查烏賊車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廣新聞花東報導

有鑑於柴油車是長途運輸交通工具,經常跨越縣市行駛,為了防範柴油車排放黑煙造成空氣污染,台東縣環保局特別結合花蓮環保局,在兩縣交界地區池上檢查哨同步實施聯合稽查柴油車污染的防治工作,避免車輛規避檢驗。

台東縣環保局也呼籲柴油車主,平時需多注意車輛維修與保養,並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才不會成為人人厭惡的烏賊車。

盜砂留深洞 6人涉公安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時報台中報導

警方日前發現,后里焚化爐後方的牛稠坑附近,出現3個大洞,每逢下雨則出現積水,水深達3公尺,居民掉下大洞,則容易溺斃,警方認為有溺水公安的危險性,立即展開調查。發現盜採砂石者為后里鄉建隆砂石場負責人鄭彥汶(30歲,后里人,無前科),從87年開始,向陳聯合每年以3萬元承租水利地,開始僱用挖土機、司機盜採砂石,共盜採1248立方米砂石,運到建隆砂石場提煉級配販售,獲利約40多萬元。

警方指出,盜採砂石業者挖土之後,並沒有回填,水利地上出現大大小小的坑洞,居民怨聲四起,也向警方檢舉,警方立即跟監埋伏蒐證,取出挖土機1台、大貨車3部,證據確鑿。

 

國際新聞  --﹥

肯亞國家森林巡守員逮捕非法獵戶和叢林肉販售商

摘譯自2007年7月9日ENS肯亞,奈洛比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奈洛比國家公園的斑馬(圖片來源:NASA)7名坦尚尼亞職業獵戶以及陪同的肯亞導遊,在肯亞西察沃國家公園周圍進行非法狩獵,因而遭到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巡守員逮捕。7日巡守員在塔韋塔柯藍茲市設下埋伏,並在逮捕行動中查獲槍支和彈藥,7名嫌犯目前已被拘留在佛依警局,等候起訴。

同一時間,3名販售野生肉的嫌犯以及司機,則是因為在奈洛比郊區從事非法野生肉交易和盜獵,被扣留在阿西河警局。

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調查人員發現,這些非法交易已持續約2個月,並以肯亞塔市場和市立市場等葷食地區為主要販售市場。

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資訊服務經理烏都托表示,這些販售商將野生肉冠上牛肉名義,以每公斤65肯亞先令的低廉價格在市場銷售。

野生物管理局官員目前擔憂,這樣的非法交易行為不只會消滅珍貴的野生動物,同時也會引發嚴重的人體健康危機。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活樂地球演唱會 點亮全球7大洲

摘譯自2007年7月9日ENS美國,紐約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前總統高爾在活樂地球的演唱會上(圖片來源:JeffPulver)全球上百萬人8日登入活樂地球網站,欣賞同時在7大洲舉辦的活樂地球演唱會,正視全球暖化威脅,同一時間也有上百萬觀眾在電視機前觀賞,以及在8個演唱會地點與上百名歌手共襄盛舉的百萬名現場民眾。

人類社會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威脅,包括海平面上升、暴風雨威力增強,以及乾旱洪水發生的機率提高。兩極冰帽正逐漸融化,而像北極熊這種仰賴冰原氣候的生物,也面臨生存困境。

科學證據已確認,目前的氣候變遷現象某部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所造成,特別是人類燃燒化石燃料,讓大氣中的二氣化碳濃度已達到42萬年來最高的程度。

為了對抗全球暖化,活樂地球藉由舞台表演和網路現場直播,鼓勵每個人落實活樂地球7大環保誓言,收看的民眾會被要求簽署這項誓言,並且開始從事任何可以讓地球「降溫」的行動。

部分演唱會收入將會撥給由高爾擔任主席的「氣候保護聯盟」,此外,高爾也將從「不願面對的真相」電影和書籍版稅所得撥款,100%贊助該聯盟的所有活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亞馬遜准建壩 環保大浩劫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美聯社巴西里約熱內盧報導

巴西政府環保署9日初步批准亞馬遜大壩計畫,開啟此一興建多重水壩的投標案作業大門。這項估計耗資100億至147億美元的計畫,旨在提供發電以防能源短缺,同時允許駁船航行4200公里,以達亞馬遜河位於秘魯與玻利維亞的上游支流。但環保人士批評這項計畫可能帶來環保浩劫。

亞馬遜河專家警告,這些水壩會讓亞馬遜最原始地區之一、佔地數百平方公里的地方水滿為患,摧毀大片熱帶雨林及野生動植物。亞馬遜河盆地涵蓋巴西六成國土,雖然政府說,當地的濫墾濫伐狀況,已是1991年以來最和緩,但專家認為,面積410萬平方公里的雨林,已有兩成因開發、伐木與耕種而摧毀。

巴西國立亞馬遜研究院的科學家已指出,被吉勞水壩淹到的地區,差不多可能是政府規劃的529平方公里的兩倍,而且會延伸至巴西領土以外的地區,引來鄰國玻利維亞的抗議。環保人士還表示,這些水壩將阻撓成魚定期溯河而上及魚苗往下游移動,可能導致不論在生態或經濟上都很重要的魚類絕種。其他可能的問題,包括瘧疾病媒蚊的增加,作物墾殖入侵雨林,以及金礦開採的汞進入河水,透過魚群流入亞馬遜居民的食物供應鏈。

 

義大利那不勒斯變垃圾城

摘錄自2007年7月10日聯合晚報報導

義大利南部風景如畫的濱海城市那不勒斯,陷入垃圾危機已經1個多月,美國駐羅馬大使館警告僑民,當地街頭堆積如山的垃圾和民眾私自燃燒垃圾產生的毒氣,可能危害健康。

那不勒斯所在的坎帕尼亞省,因為掩埋場已達容納上限,5月起垃圾無處去,只能堆在路邊,而天氣愈來愈熱,不但臭氣薰天,還滋生蒼蠅、老鼠等,甚至有學校因鼠患停課。許多居民受不了,動手焚燒垃圾,產生戴奧辛毒氣,情況雪上加霜。當地官員籌畫新建4座垃圾掩埋場已1年多,但由於部分居民反對在自己社區周圍設立垃圾場,加上經營非法垃圾處理事業的黑幫組織從中作梗,新垃圾場計畫只能一再延後。義大利國會正討論緊急議案,讓新垃圾場得以成立,並授予當地官員更大行政權力解決問題。

那不勒斯的垃圾危機,連歐洲聯盟也看不下去,6個月底以污染空氣、水體和土地可能危害健康理由,展開調查、懲罰行動。

 

智利受嚴寒侵襲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廣新聞報導

北半球近來不少地方受高溫侵襲,至於南半球的智利則是廣受嚴寒危害,智利中南部地區持續低溫,造成六人死亡,首都聖地亞哥能源供應緊張,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從7月8日開始,智利中南部地區受極地冷空氣影響,氣溫大幅度下降。9日位於中部聖地亞哥最低氣溫達攝氏零下3度,而南部隆基邁的最低氣溫達到攝氏零下16度。根據智利警方兩天的統計,智利中南部地區共有6人因氣溫過低死亡,其中2人因醉酒在露天過夜被凍死,還有一名64歲的老者因家中溫度過低被凍死。

這次極地寒流同時還影響到鄰國阿根廷,不但給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帶來了89年來的首場降雪,而且造成阿根廷能源消耗驟增,嚴重影響了它對智利的天然氣出口。

 

西班牙回收兩款含二甘醇的大陸製牙膏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廣新聞報導

歐洲委員會證實,西班牙已經決定要回收兩款在西班牙賣得很好,不過是由中國大陸製造的牙膏,這些牙膏同樣是含有危及人體的化學原料「二甘醇」。歐盟為了為防範危險商品,已經建立了一套跨國快速警示系統,西班牙政府這次就是透過歐盟的這套系統,宣佈回收在境內銷售的中國生產牙膏。

2007年五月,同樣含有二甘醇的中國製牙膏,也曾在多明尼加、巴拿馬及其它美洲國家市場出現,並且遭到回收。

 

中國新聞  --﹥

中國環境污染嚴重 成為清淨科技重大市場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央社紐約報導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統計,全球每年有30萬人因環境污染而死亡,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有20個在中國。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衝突,反而讓美國投資者在中國投注了2億多美元以解決污染,中國成為矽谷清淨科技(clean technology)輸出的重大市場。

矽谷聖荷西市的埃施朗,是一家專門作智慧型大樓設備的公司,其網站公佈一項去年和中國第三大鋼鐵廠的合作案:廣東韶鋼煉鐵場打算用埃施朗的產品,降低生產鋼鐵所需要的能源。埃施朗資深副總艾梭森在新聞稿中說,這個案子代表了創新,顯示中國正在避免能源短缺和減緩環境污染。現在不只是埃施朗公司,「聖荷西水星報」6月的專題報導中提到,多家矽谷公司在中國的環境污染中找到了新金山。包括清淨科技的產品和服務,像濾水系統、減少能源浪費的綠色建築科技,和轉換垃圾變成生物燃料的專利等,都進駐中國。

 

水葫蘆生長快速 村民出行困難漁民無魚可打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福建報導

水葫蘆瘋長使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武步村的300多戶村民1300多人出行困難,40多戶漁民無魚可打,600多畝良田面臨荒耕,水葫蘆的瘋長已嚴重影響到這個村莊的生産、生活。從閩江主航道到樟湖鎮武步村約4公里的庫灣水面長滿了水葫蘆,遠看如同一片草甸。

由於當年水口水電站建設,庫區內移民搬遷,武步村搬遷到這裏,這裏的村民一部分靠打魚爲生,一部分靠種植農作物爲生,現如今水葫蘆瘋長,過去劃小船到河對岸只需10多分鐘,現在一個小時也難以到達。水葫蘆瘋長,致使水體缺少氧氣和陽光,魚養不起來,網箱養魚場幾乎也報廢掉了。水葫蘆瘋長主要是庫區內水流緩慢,庫區周邊及上游畜禽養殖糞便和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水體,造成水體氨氮增加,特別適宜水葫蘆生長。要徹底根治水葫蘆成災的問題,需有一套科學手段,從化學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及機械打撈等措施多管齊下,才是最爲有效的辦法。

 

通北林區改吃農業飯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黑龍江報導

黑龍江省通北林業局職工,紛紛走下田間,幹起了莊稼活。他們把一些廢棄的荒地開墾成農田,隨著耕地的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森林被養護起來,森林蓄積量也逐年增加,人們不再單純靠木頭養活,呈現出林業人吃農業飯的局面。

據瞭解,通北林區目前已有39.8萬畝耕地。由於新近開墾的土地土壤特別肥沃,2006年,其中4萬畝耕地被歐盟有機産品認證組織確定爲有機食品原料生産基地。在發展農業過程中,通北林區注重科學種田,依託林區土地無公害的特徵,開發綠色種植,並逐步改善種植結構,開展水飛薊、雜糧等多元種植,還形成了有機農產品、綠色産品、無公害産品等多層次耕種格局,做大做強了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價高的特色農產品。現在通北林區職工不但不再大量砍樹,還有了養護森林的能力,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制得到落實,實現了以農哺林、以農養人的局面。

 

天津建立減排工作檔案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天津報導

天津市環保局污染減排推動組在全市部署建立污染源二氧化硫減排檔案工作,並要求各區(縣)政府要切實落實減排的領導責任,保證減排目標的實現。全市各區(縣)積極採取新辦法督促排汙企業落實減排工作,爲確保完成二氧化硫總量削減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和平區專門對減排責任單位燃煤鍋爐實施脫硫技術改造給予財政補貼;開發區管委會決定對區域內熱源企業實施脫硫工程項目每年給予資金補貼。南開區對轄區內大型供熱單位推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紅橋區對減排企業實行逐個突破。河西區對全區10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下達了《限期改正通知書》;北辰區推動10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改燃並網。漢沽區從推行清潔生産和迴圈經濟的角度推動企業實施污染減排。寶坻區對大型燃煤鍋爐實施脫硫技術改造。靜海縣加強對污染減排企業的監管。

 

天津提高鐵路沿線綠化率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天津報導

天津整頓治理鐵路沿線環境工程目前已近尾聲,涉及8個主要市區的鐵路客運線和鐵路專用線周圍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完成綠化總量320萬平方米,其中鐵路客運線綠化面積230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綠化面積90萬平方米。

歷史上,天津鐵路沿線周圍垃圾成堆,污水橫流,對鐵路運行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爲此,天津市政府從2004年開展整頓治理鐵路沿線環境工程,工程分爲兩期:一期是中心城區74.46公里鐵路客運線,二期是鐵路專用線50.29公里沿線兩側32米內實施拆遷綠化。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資近14.4億元,累計完成拆遷面積8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320萬平方米,完成整修建築127幢、169萬平方米,修建道路9條,建設鐵路防護欄27公里。鐵路沿線的綜合整治,提高了鐵路運輸和沿線道路運行能力,使沿線居民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爲綠色通道工程實施奠定了基礎。

每年削減2.1% 塘沽積極落實減排指標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天津報導

塘沽區政府與全區43個重點排汙單位簽訂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以實現到2010年區域主要水污染物化學耗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0%的目標。

據瞭解,塘沽區積極推動各項削減任務的落實,並把「十一五」國家削減約束性指標作爲全區今後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格按照規定要求企業主動上報與責任書對應的整改計劃並按期落實總量削減治理專案。在推動這項工作中,區環保局積極爲企業提供技術咨詢並深入企業一線爲企業做技術指導和服務,同時按照相關文件規定,爲重點治理專案提供專項補助資金,解決企業在治理改造和落實削減任務中遇到的資金困難。同時,根據全區每年2.1%的削減任務,塘沽區環保局提前部署,做到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有督察。

 

徵集保護生物多樣性活動方案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北京報導

爲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吸引公衆廣泛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環保總局、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近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局、團委、教育廳(教委)、教育部各直屬高等院校聯合發出了《關於徵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益活動方案的通知》 徵集活動的參與者既可以是學校、社團、民間組織等單位集體,也可以是個人。

參與徵集的活動設計,應寓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於其中,以提升公衆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爲核心,以時代性、參與性、創造性爲特色,同時也要符合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活動方案要完整、詳細,有特色、可操作性強,鼓勵在傳統專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本次活動方案徵集截止日期爲2007年8月30日,評選結果將在國家環保總局、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的網站上公佈。

 

四川省青白江設立環境警示教育日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四川報導

四川省成都市有關部門獲悉,爲深刻汲取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慘痛教訓,成都市青白江區委、區政府近日做出決定,將每年的3月2日設立爲「青白江區環境警示教育日」,以增強全區公衆的環境意識。

2004年2月18日至3月2日,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工業廢水排入沱江幹流水域,並因此釀成特大水污染事故,給位於下游地區的簡陽、內江和資陽等城市的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爲深刻汲取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慘痛教訓,對全區各排汙單位和環保工作者長期進行環境警示教育,要求全區各部門、各鄉鎮、企事業單位引以爲戒,做到警鐘長鳴,並切實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治理環境污染,徹底杜絕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再度發生。

 

河南省委書記強調 環保應是經濟社會發展主角

 

摘錄自2007年7月11日中國環境報河南報導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日前在聽取河南省環保工作彙報時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從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重視環保工作。不管什麽樣的企業,不管誰的企業,凡違反環保法律法規都要嚴肅處理,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徐光春強調,要切實抓好環保關鍵環節。一要下決心調整産業結構,促進能耗小、污染少的産業的發展,促進第三産業的發展,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二要下決心淘汰落後生産工藝,繼續整治小磚窯、小水泥、小煤礦,真正把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下來,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降下來,把能耗降下來;三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違反環境標準的,不管什麽樣的企業,不管誰的企業,都要嚴肅處理;四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深入研究和調整政策,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促進企業下決心加大治理力度;五要解決好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的問題。隨著一些企業往農村轉移,污染也被帶向農村,要想辦法解決好這個問題。

 

綠色學習課表  --﹥

千里步道第二十次智庫沙龍討論會

開始時間: 2007/07/13 - 6:00pm

結束時間: 2007/07/13 - 9:30pm

主辦單位: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地點:永和社區大學(永和市永利路71號,福和國中707教室)

交通方式:搭捷運到公館站水源市場出口,轉乘311、 208公車,過福和橋第二站福和國中下車

議程

6:30-7:00 簡餐.相互認識與意見交流

7:00-7:05 開場:議題說明與籌畫中心工作進度報告

(周聖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

7:05-7 :50 「倫敦到高雄要多遠?多久?」-

實現單車的各種可能-播放「登山車精典影片:Roam」/峇里島模式/播放「單車文藝復興」相關影片/微笑單車(高雄)與臨界量(世界)

(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負責人周盟桂先生)

7:50-9 :20 『推動台灣成為對單車友善的國度-新時代的交通政策』討論與意見交流

9:20-9:30 小結(周聖心)

根據公路法第二條第七項,「車輛」的定義為「有動力之交通工具」,使自行車長期以來無法成為正式之車輛,加上台灣的道路設計以汽車使用為本位思考,造成自行車路權長期被漠視與忽略。今年四月,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已將公路法部份條文修正完成,並在立法院完成連署,希望能在下個會期排入議程進行審議。配合法案的推動,籌畫中心更與十多個民間團體於4 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共同發起了「422單車上路爭路權」千人大遊行活動,目的即是呼籲政府提出完善之自行車交通政策與法規,使自行車成為正式之交通工具,並規劃出腳踏車道 (注1),還給自行車應有的路權。

民間的呼聲開始得到政府重視,交通部運研所將於三個月內完成自行車管理法規的修訂與自行車路網計畫,向行政院提出報告。籌畫中心訂於七月中旬協同王拓、賴幸媛、田秋菫三位立委與公共工程委員會代表拜會交通部,針對汽機車輛總量管制、促進大眾運輸系統方案、自行車現行相關法令、道路工程設計…等交通運輸政策提出全面的建議,期望能促使交通部早日擬定出以自行車與大眾運輸為主軸的綠色交通政策。為此,我們特地舉辦一場智庫沙龍討論會,希望能擴大討論,匯集更多民間團體的意見。

千里步道第二十次智庫沙龍討論會,我們很高興能邀請到長鬃山羊俱樂部負責人周盟桂先生,分享他們長期推動高雄成為單車優先友善城市的經驗。此外,還邀請到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何麗卿秘書長與綠黨單車支部徐文彥總幹事擔任與談人,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如公共工程委員會李孟諺副處長、行政院體委會代表、交通部運研所代表等相關單位一同與會回應。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交通政策?需要我們一起來集思廣益!!

註1-依據内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修文草案(07/04/26) -腳踏車道係指腳踏車專用或腳踏車與行人共用之車道或道路。

※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 http://www.fserow.com/) 簡介:

成立宗旨寫著:「本俱樂部成立於2000年2月29,為愛好單車活動、志於生態保育、推廣健康優質運動的同好所組成,非營利性質。固定推出單車活動,及提供單車相關訊息。 一開始專注在開發登山車的趣味及潛在路線,每到假日幾乎都在挑戰自我的越野能力。同時,極端認同單車「健康」、「樂趣」、「環保」三個面向,實驗單車的各種可能,單車活動中導入生態認識、文史體驗、舊聚落巡禮、節能、DIY...。成員大多力行樂活主張,假日騎單車玩,平日騎單車工作。

聯絡人:黃詩芳(02)2923-6464*21 / 0928236112

相關網站: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網站

德國2007年推動自行車研討會網站

活動免費!! 請事先報名以準備您的餐點,並請攜帶個人杯子。

 

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培訓進階課程

時間: 2007/08/09 - 7:30am

結束時間: 2007/08/10 - 5:30pm

指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台北市政府建設局
協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執行: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
講師: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代主任)、黃生教授(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金恆鑣所長(林業試驗所)、方國運組長(林務局保育組)..等
地點:陽明書屋(台北市陽明山中興路12號)
費用:免費
人數:36人
報名:一律採電子郵件報名:wu4177@7stareco.org.tw

 
本次活動係承接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培訓(初階),
對於已經了解生物多樣性意義及重要性之教師及社區志工等,
進行更進一步自行設計推廣本土生物多樣性的教案,
另外,在推廣過程中難免遭遇許多的甘苦,
特別邀請各領域實際推廣生物多樣性之前輩經驗分享。

子教師培訓進階課程
 

愛旅行瘋建築--台南市社區大學建築好好玩攝影展,邀您同遊

時間: 2007/07/02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7/07/15 - 12:00am

地點:誠品書店-台南站前店(FOCUS百貨13樓)
主辦:台南市社區大學
協辦:誠品書店

活動說明:

會愛上建築是因為喜歡旅行,

建築不只是最佳旅伴,也成為我們旅行的最佳主角

從建築旅人到建築玩人,我們看建築、看藝術、看光影、看生活;

拍空間、拍自然、拍土地、拍感動

憑著ㄧ股熱情,我們想告訴大家,究竟我們如何發現了 建築好好玩

詳情請見 台南市社區大學
 

我的科普寫作經驗講座


    2.報


 

 

山的人: 走進松蘿湖 聆聽十七歲少女的呢喃(下)--﹥

文字:紫秋千;攝影:寂寞的飛鼠登山隊

山中的夜晚山中野趣

炊飯時,正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弄出ㄧ道道的山中好菜,看是要麻油雞、羊肉爐、燒酒鴨,我每每喜歡往山裡去,ㄧ半的原因也是這種大夥共享一頓豐盛晚餐的團隊凝聚感。

這次上山除了我們和一隊台北來的年輕山友外,還有一隊來自德國的朋友也留宿於此,隊友說我熱情,敢去跟外國人打招呼,敢跟別隊邀約一起分享用餐。

相逢自是有緣,登山不就是如此,我本就有南部港都人的熱情,只是迫於現實社會的冷漠,必須得低調行事。

於是廣闊的山谷裡,只見五頂帳篷,人少才好,連拍起照來都特別順手。

滿綠地毯的金髮蘚

綠地毯的苔蘚類植物十七歲的少女是青春永駐的,她是不會凋謝枯萎的,永遠都是翠綠的草毯,而這保養秘方,金髮蘚是其中之ㄧ,高山湖泊常見的苔蘚類植物,水珠瑩透在枝根上,就好像柔軟的海綿盤據在整個湖畔上。

沿著環湖步道走一圈,一會兒霧氣,一會兒朝陽,腳下的金髮蘚閃閃發亮,似是那少女難忘的羞澀容顏。

但如此美的畫面,就算拍完我所有的底片,所有的記憶卡,也無法把她的深邃、她的神秘、她的內涵給留下,望著時間一直流逝,我卻有種莫名心慌。

因為終究要離開、要道別,相遇ㄧ夜即要面對分離,如此遙遠的宜蘭深山,下次再訪卻又不知是在多少年以後。

松蘿湖,海拔約1250m,位處南勢溪上游,是一四週山巒所包圍的沼澤凹地,行政區域上隸屬於台北縣的烏來鄉,但因現況最多人走的登山口位於宜蘭大同鄉的玉蘭村,故列於宜蘭名勝。

高芒草

她是台灣水面變化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介於雪山山脈的拳頭母山與上濁水山的梵梵斷層,水位會自動調升,所以終年未曾乾枯。

 

水生植物的天堂

泰雅族人稱松蘿湖為syanoh,意指附近生長了很多檜木,syanoh音指檜木,松蘿湖因此得名。

我這環湖走下來,發現很多未曾見過的特有植物,除了湖泊常見的金髮蘚、狹葉泥炭蘚,這些像吸水海綿的植物外。

像小葉箭葉蓼、針藺、燈心草、小榖精草、戟葉蓼、七星斑曩果薹、錢浦、柳葉諾、如意草、高芒草....等水生植物都有。

而其實我們昨天走來,蕨類植物也很多樣豐富,好像走在遠古世紀的原始森林裡,這是中級山和其他的最大不同點。

如S型的松蘿湖    湖面的苔蘚類    生根卷柏

下山途中,因為隊友們聊天聊開了,感覺行進速度也很快,我們在第一營地的水龍頭煮起了午餐。

在山裡有這樣一個設施感到很特別,不止可煮杯熱茶消渴,也洗清旅人們臉上的疲憊,後來下山查資料才知是山下的本覺寺體貼山友而設的。

而押後的我在途中遇到ㄧ群大學登山社的山友後,想起徐如林文章寫到陷入保密不公開的內心掙扎與矛盾,忽然有點回到現實文明的感覺,畢竟十七歲少女之湖也是屬於大家的。

第一營地的水龍頭    下山的路    松蘿湖登山口

當初在北部求學唸書時,學校裡的登山社也曾辦過松蘿湖,當時想參加卻又遲疑未決,也許冥冥之中機緣未到,這個夢幻之湖的願望實現,就是要留待以後當自己登山經歷成長茁壯時,率隊親臨吧。

只是沒想到這一等,竟是在12年之後。

延伸閱讀

湖畔平坦翠綠的草地附著露水,遠看一片銀白。我兄弟倆踏著它環湖繞行,春天的青草踩在腳下,有如地毯般的柔軟,清新的空氣使我不得不貪婪地大大深呼吸幾口…
摘自 賴子手札<松羅湖行記


雖然大家都說,以後不會再來了,就連我自己也這樣抱怨過;但算算,這已經是第三次來松羅湖了。充滿夢幻且變化多端-這不正是松羅湖的本色嗎?難怪會被稱作「17歲少女之湖」…
摘自 藍鵲飛翔日誌 <第三次挑戰松羅湖

下篇預告】走過嘉義四天王山 時間彷彿在水社寮靜止了

 

我們 的: 台西蚵貝二三事--﹥

文字:林燕如(公共電視記者);攝影:葉鎮中(公共電視記者)

台西蚵貝壁畫長約3層樓高的台西蚵貝壁畫,據說是台灣最高最大的一幅蚵貝創作。從美國回來的許秀雲想要透過壁畫,來替偏遠地區的鄉民發聲,於是找來了藝術家蔡英傑,和台西國中的小朋友們一同發想,找出台西的代表元素,再利用台西鄉盛產的牡蠣殼以及文蛤殼來創作一幅屬於台西的風貌。

說起台灣的小吃,腦海裡總是離不開蚵仔煎跟蚵仔麵線;但是你知道嗎,全台灣的蚵仔苗有2/3都是來自雲林縣台西鄉,這裡所養殖的蚵仔還有文蛤,是供應全台灣漁產的重要來源之一。

蔡英傑老師走進台西鄉,你可以看到在沿海的鄉鎮都有這樣的景觀,在道路兩旁,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廢棄蚵殼,伴隨著漫天飛舞的蒼蠅,讓人不免擔心這背後所引發的環境問題,尤其是炎炎夏日更會有惡臭味道的產生。

或許你會問這些廢棄的蚵殼為什麼就這樣放置在路旁,這是漁民循環利用蚵殼的一種方式,因為蚵苗需要有附著物才能著生在上面,因此廢棄的蚵殼就被拿來重複使用。在蚵殼的其他運用上,很早之前就被大量使用在雞鴨所吃的飼料裡面,碾碎的蚵殼粉,是家禽補充鈣質的最佳來源﹔除此之外,蚵殼還被利用做成涼亭,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景風貌等等。

台西藝術協會也利用蚵貝殼,設計各式的青蛙造型,讓遊客可以自行DIY創作,除了解決廢棄貝殼的問題,也能促進觀光產業的發展。即使如此,廢棄的蚵殼數量還是相當可觀,於是許多人仍然持續的替蚵殼找尋新的出路,像是成功大學的黃煌煇教授,就正在研究未來是否能夠以蚵殼來取代水泥消波塊,一併解決兩者的問題。

道路兩旁,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廢棄蚵殼          廢棄的蚵殼循環利用於養殖          台西藝術協會利用蚵貝殼,設計各式的青蛙造型

剛從舊金山回到台灣的許秀雲,則認為壁畫不僅僅是藝術創作而已,還可以是一種社區媒介,透過壁畫來凝聚當地居民的共識,不同於其他的管道,壁畫所呈現的是一種寧靜的訴求,而為了更能呈現在地的精神,許秀雲找來曾經在嘉義東石農會做過大型蚵畫的蔡英傑老師協助,使用當地的素材來製作台西壁畫。

在與當地居民的討論之後,幾個重要的元素慢慢浮現出來,像是台西鄉引以為傲的養殖漁業,以及漁民賴以維生的竹筏、辛勤的採蚵婦女、和居民糾葛不休的六輕,都被放入了壁畫之中。

隨著近海養殖協會的丁宗銘大哥,來到一處暴斃文蛤遭到丟棄的現場,從慘白的文蛤殼可以看出來已經遭到棄置很久了,文蛤的成長期很長,需要10個月到1年才能夠收成,對於水質又十分敏感,如果水質不好,很有可能一年的心血就付之一炬,因此不難想像丟棄這些暴斃文蛤的漁民心中的無奈與辛酸。

近海養殖協會的丁宗銘          文蛤的成長期很長,對於水質又十分敏感          黃昏到來,蚵貝壁畫浴滿金黃色的光輝

養殖漁業的風險讓台西從事漁業的人口數逐年下降,丁宗銘認為在環境的改變之下,台西漁民必須重新思考養殖漁業的未來經營方式。社區的永續發展,是現在許多偏遠鄉鎮所要面對到的難題,地方產業如果沒落,地方的發展也就無法繼續下去,而產生人口外移的情況,因此為了社區的永續,他們必須要找出不同的道路。

黃昏到來,蚵貝壁畫浴滿金黃色的光輝,許多圖案漸漸清楚的顯現出來,台西的未來該怎樣去走,這一群人正在努力的為台西勾勒出一個未來藍圖。

採訪側記

討海人看著大海的眼神既溫柔又嚴肅討海的人臉上總是有種堅毅的神色,看著大海的眼神既溫柔又嚴肅,對於海洋這塊餵養他們的母親,抱持著親近又崇敬的態度,或許是習慣看著汪洋的關係,總他們的眼神總是看得很遠。六輕在台西已經有十幾年了,台西人也習慣了六輕的存在,雖然這樣的習慣有點無奈,但是他們總是以堅毅的態度來面對,在抗爭之外,也替自己的家鄉找尋另一股重新出發的力量,希望透過藝術創作或是觀光產業,來提醒大家台西的存在,並努力的突破,我想這個就是討海人的精神吧!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