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9.20
本日焦點: 永續指標修訂當務之急:機關內化、民眾教育

王俊秀教授為永續指標研究團隊之一。

本報2007年9月20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2003年,陳水扁總統宣示為「永續發展元年」,今(2007)年,台灣推動永續發展已經邁入第5年,但台灣環境的現狀邁入永續了嗎?每年6月5日環境日,政府發佈台灣永續發展指標,透過包含現況、壓力、制度回應的42項指標,讓民眾瞭解我們的國家是否邁向永續。今年環境日,由行政院發佈之永續發展指標顯示,台灣環境、生態與社會壓力皆呈現悖離永續,而經濟壓力與制度回應則呈現邁向永續。然而學者感嘆,如此重要的指標發佈,卻沒有太多人關心。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無車日:

被淨空的道路 不是無車日的真正意涵

高雄微笑單車上路活動 :: 圖片來源: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

作者:林震洋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可是在台灣,一些政府單位卻另外選擇其他日期,舉辦屬於政府自己的無車日,而這往往模糊了無車日的焦點;這些活動成了政府花費人民納稅錢的機會,也失去了當初民間希望政府做出實際且長遠改變的意義,即在車輛數量限制與道路空間的設計上,建立友善自行車的都市空間這樣的最初意涵。

單車臨界運動

「臨界運動」是一種在國外成功過的運動方式,在高雄,「微笑單車」團體嘗試在台灣推廣這樣的運動,簡單地說,臨界運動的意義是:「『臨界量Critical Mass』乃特指為爭取單車路權而定期集會的單車上路活動,並慶祝單車文化,1992年於美國舊金山首次舉辦。概念來自於中國的單車族,為了通過馬路而在路邊等待數量夠多的單車集結,好壓迫汽機車讓路而安全通行。……臨界量的口號是:『我們不是阻礙交通,我們本身就是交通』」(註1)。

中秋節特輯

停止對吳剛的懲罰─談種樹  

我們應該種小樹,也要尊重老樹。圖片來源:貢寮鄉尖山腳街榕樹,吳志學攝

作者:詹雲翔

樹對於城市而言是個重要的景緻,它可能是東京表參道上的櫸樹,也可以是巴黎鐵塔兩旁的梧桐,當然它也會是仁愛路上綿延的大王椰子。

有著「老樹爸爸」稱號的廖守義,民國84年,省政府農林廳開始調查及統計各縣市的樹,長年生活在大台北地區,從小對樹有著特別情感的廖守義,認為各縣市能夠如此愛樹,保護及尊重老樹,台北市當然不能就這樣排除在外,因此開始了紀錄老樹、老樹導覽等工作。

走山的人

走向雪山主峰 尋找聖稜的意義(上)

文字/攝影:紫秋千

聖稜線 。圖片來源:紫秋千

詩人遺落的手稿

「三月的司介欄溪,已有涉渡的人
雪溶後柔軟的泥土 召來第一批遠方的登山客

浪子麻沁 該做嚮導了
該去磨亮他尺長的蕃刀了
該去挽盤他苧麻的繩索了
該聽見麻沁踏在石板上的勻稱的腳步聲了……」 ∼鄭愁予 雪山輯之二

凌晨四點天未亮,大夥決議夜攻,距離出發前還有五分鐘,我整理好小背包,走出山莊外觀看星象,那最耀眼的天狼星是否真能把思念傳遞給遠方的朋友,我想起鄭愁予的詩句,雪未下,亦無涉渡,卻真召來遠方的這批登山客。

我們的島:

   珊瑚黑白劫

蘭嶼的大香菇

文字:于立平;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2005年,第一次聽到綠島珊瑚生病的消息,一直擔心究竟是何種病菌惹的禍,今年聽到學術界證實這「不明病菌」是一種黑色的海綿,這種海綿以入侵者之姿,慢慢的覆蓋住珊瑚,占據牠們的地盤,更驚奇的是,這海綿身上竟然有大量的藍綠菌,藍綠菌如何寄生在海綿身上,控制牠的舉動?腦筋裡突然想到了電影《異形入侵》,在幻想的同時,也憂心台灣的海洋生態系,是否已進入了不平衡的世界。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無車日

中秋節特輯

走山的人

我們的島

熱門內容

「微笑單車、微笑走路」 每個人都可實踐無車日

「全球無車聯盟」第2屆街道設計徵件活動

熱門關鍵字

颱風

珊瑚礁

推薦評論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佔美國總能源供應量25% (1)

召募「青芽兒」雙月刊訂戶 (1)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永續指標修訂當務之急:機關內化、民眾教育  --﹥

本報2007年9月20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王俊秀教授為永續指標研究團隊之一。2003年,陳水扁總統宣示為「永續發展元年」,今(2007)年,台灣推動永續發展已經邁入第5年,但台灣環境的現狀邁入永續了嗎?每年6月5日環境日,政府發佈台灣永續發展指標,透過包含現況、壓力、制度回應的42項指標,讓民眾瞭解我們的國家是否邁向永續。今年環境日,由行政院發佈之永續發展指標顯示,台灣環境、生態與社會壓力皆呈現悖離永續,而經濟壓力與制度回應則呈現邁向永續。然而學者感嘆,如此重要的指標發佈,卻沒有太多人關心。

昨(19)日,在一場由行政院研考會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執行的永續發展指標系統檢討與修訂座談會,從指標系統是否反應國家永續發展出發,聽取民間團體、政府機關單位和學者的聲音,未來,研究團隊將進行5年來首次指標系統的修訂與調整。

與國際接軌 政府應積極取得資料

台灣永續發展指標每年發佈,卻一年比一年不受重視。2006年指標計算及發佈,僅支出例行公務人員人事費,及舉辦記者會,今(2007)年,更是連記者會都沒召開。立德管理學院校長施鴻志指出,目前指標的發佈由研考會裡的一個處室負責,從政府對這件事的預算編列即可看出,「連行政院都不重視」。他表示,政府希望指標系統與國際接軌,然而國際上目前在進行的相關數據統計,政府卻未加重視積極收集資料,例如綠色國民所得(GDNP),以及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等。

2004年於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ESI(環境永續指數),台灣與北韓排名相同,引起國內一陣緊張,施鴻志說,就是因為我們不能提供國際指標需要的資料,因此他建議,台灣永續發展指標在與國際接軌上,應與ESI產生連結。

針對目前指標系統的修訂,研究團隊提出了微調的架構,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方式、單位努力漁貨量、都會區主要河段中度以上污染長度比等的修改,而由於指標代表性、資料取得、和國際接軌等等考量,建議刪除檳榔種植面積、國際公約於國內的落實程度、每戶家庭電腦擁有率等。

部分重要的指標受研究團隊建議刪除,和與會人士的意見相左,例如「國際公約於國內的落實程度」,和「都會區主要河段中度以上污染長度比」。

台灣不能加入許多國際公約是事實,不過學者認為,台灣不能自主遵循國際公約,還談甚麼與國際接軌。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葉欣誠指出,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自1990年至今成長200%,政府部門經建會、環保署等也都反對設定減量目標,任由現況持續惡化,他建議應在制度回應面加入「對溫室氣體減量的政策反應」,否則制度回應面看不到政府面對此項議題的決心。

台灣無法加入國際公約,因此落實程度數據始終為零,不過,與會者表示,將此指標刪除更是無法與國際接軌的顯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建議,不能加入不代表不能承諾履行,此指標可以宣示履行國際公約來取代。

永續發展教育 培力民眾、敦促政府

各指標項目的修正和刪改引起座談會上的熱烈討論,然而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卻是政府部門機關的態度,以及民眾的不關心。

「國家永續發展未受到尊重的原因,是因為環境教育不受國家重視,」葉欣誠說。有研究指出,在日本、美國100%的大學生知道「京都議定書」,然而台灣有25%大學生沒有聽過這項國際公約。他認為民眾對這些事情不瞭解不關心,因此也不會對政府施加壓力,很多政策就不會往前走。

葉欣誠認為應讓各級政府單位將永續發展內化在工作之中,他認為透過民眾的壓力,能促使行政部門做出回應,因此應將「永續發展教育」或「提升國民環境素養」的努力納入制度回應面,透過民眾的培力,加強其對永續發展的瞭解,敦促政府做出回應。

民間團體亦有多位代表積極關注指標的修訂,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賓指出,環境基本法遭到忽略,該法已公布3年,但政府部門對於資訊仍相當不公開。永續指標以及各部門提供之計算資料,都應該公開上網,供民眾瞭解。

方儉建議以將指標視為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稽核系統。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檢指出,應把永續指標視為一種管理系統,在取得資料、資料確認、和人員資格審查上,都應嚴格把關,不應讓行政機關玩數字遊戲。他表示,修改指標是最輕鬆的作法,然而應該做的事,是把永續指標作為立法院審核行政預算的稽核機制,並納入審計部審計的考量。

座談會主持人王俊秀最後總結指出,這樣的座談會是一個平台,藉此機會讓各界關心國家永續發展的人士與團體得以分享資訊,目前指標的發佈與修訂皆為進行中,各界有意見提供,都可提供研究團隊參考,也希望透過論述,讓指標的代表性和意義提升,今年行政院永續會開會期間,研究團隊將依環境基本法提案修訂指標,期望未來,永續發展指標能成為政策評估的重要機制。

台灣新聞  --﹥

竹筏港溪整治 魚塭補償定案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配合竹筏港溪的污染整治,市府18日與附近40公頃魚塭養殖業者達成協議,將比照27公頃污染魚塭每公頃補償8萬元,並自10月15日起停養1年。這項協議,也讓已經延宕了1年多的竹筏港溪除污計畫,近期可以順利展開。目前環保局正趕辦招標作業,希望在2008年雨季來臨前完成整治。

中石化自救會長林吉進表示,所謂「40公頃魚塭」即鹿耳社區505巷未受污染的魚塭,總面積約41公頃多。

根據環保局的規劃,竹筏港溪東段的底泥戴奧辛濃度,每公克高達10萬皮克,屬於嚴重污染區,該河段預計將挖除4米深,未來污染底泥將暫存於中石化廠區內,西段則採一般疏浚方式處理,東西段總長度約800公尺,總經費2100萬元。

環保局課長周妙旻表示,如果招標一切順利,預計10月即可動工,農曆年左右完工;至於除污部分,雖計畫挖除4米,但只要還有污染,便會加深至完全清除為止。

 

雲林查獲斃死牛屠宰場 近2萬公斤問題牛肉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廣新聞網雲林報導
台南雲林檢調19日聯手在雲林縣破獲一個大型「斃死牛」屠宰場,現場逮捕正在支解斃死牛的業者王文通以及一名工人.並在王文通家中的3個冷凍櫃中查獲近2萬公斤問題牛肉。檢調表示,這處以合法掩護非法的斃死牛屠宰場存在已經超過4年,問題牛肉則透過肉攤、肉商賣給餐飲業者以及一般消費者,另外也有一部份直接賣給外勞。

業者王文通辯稱,正在支解的斃死牛是難產即將死亡,因已超過肉品市場營業時間,才會動手宰殺,不過檢調認為這都是推託之詞.業者無意間也透露,他的確是以每斤60-70元,遠低於正常每斤170元至180元三倍的低價,賣牛肉給外勞。

初步瞭解,這些問題牛肉,大都流入雲嘉地區的消費市場以及餐飲店,全案正由檢調擴大偵辦中。

 

颱風過後水稻白葉枯病肆虐30公頃遭殃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廣新聞網綜合報導
彰化、南投、台中等縣市水稻歷經8月中旬聖帕颱風強風吹襲,稻葉出現明顯破損現象,部分鄉鎮水稻田已零星出現白葉枯病罹病徵狀,田間殘留多量的病原菌。而韋帕颱風來襲,挾帶的風雨,更有助於白葉枯病的蔓延。根據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調查,台中縣潭子鄉以及彰化縣田中、社頭,各有約10公頃的二期稻作罹病,廖君達研究員說,由於白葉枯病是細菌性,風雨過後,更容易蔓延。

白葉枯病,病斑常起源於葉緣,病菌由水孔侵入,在葉片邊緣形成波浪狀黃色條紋病斑,隨著葉脈往下蔓延;農民可以在田間稻株出現白葉枯病病徵初期,施用10%鏈四環黴素可濕性粉劑1千倍或10%克枯爛可濕性粉劑1千倍加展著劑施用,減少病菌傳播。

 

減碳抗暖 花蓮推廣中秋不烤肉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廣新聞網花蓮報導
中秋節快到了,你打算怎麼過呢?或許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說:烤肉賞月。花蓮縣環保局今年試辦「不讓嫦娥吸二手煙」活動,呼籲民眾為了地球減碳、抗暖化,減少烤肉機會。

環保局長戴文堅表示,如果以花蓮縣11萬6千多戶計算,只要有3成人口在中秋節烤肉,中秋節當天至少產生368公噸的二氧化碳。

戴文堅表示,利用傳統炭火烤肉,所產生的煤煙,對人體的不良影響,更比等量的香菸煙霧高12倍,因此在強調全球抗暖、減碳的運動當中,環保局在今年嘗試以呼籲民眾減少烤肉機會,並以「不要讓嫦娥吸二手煙」為口號。戴文堅也表示,為了解秋節烤肉對空氣品質影響,環保局也將在中秋節當天,選擇花蓮三大知名烤肉景點監測,以做為未來政策擬定參考。

 

公園綠地園道烤肉 中市府要開罰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廣新聞網台中報導
每到中秋,烤肉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不過,地點不對,小心挨罰。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宣布,公園、綠地、園道禁止烤肉,一旦查獲違規,將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建設局長王誕生說,公園環境優美,草地如茵,有易燃特性,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而且烤肉會留下垃圾,造成地面焦黑、破壞鋪面,也對空氣造成汙染,對公園綠地都是一大危害,也會破壞環境。過去公園、綠地與園道就禁止烤肉野炊,以往只有勸導,今年1月4號自治條例修正公布,開罰依法有據,中秋節前後將派員到各公園、綠地、園道巡邏,查處違規,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公園綠地園道都不能烤肉,烤肉民眾何去何從,台中市政府說,自家門前或社區中庭都可以,擔心中秋夜開罰,被民眾罵到臭頭,建設局有但書,如果在園道上的磚造鋪面烤肉,不影響草皮生長,也不威脅木造公設,市府勉強可以接受。

 

北市9/24-25 開放11處河濱公園供民眾烤肉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台北市水利處今年在9月24號、25號(下週一、二)中秋連續假期,開放台北市11處河濱公園供民眾烤肉,水利處表示,2006年台北市試辦28處河濱公園全部開放,不過今年礙於人力,只開放11處,請民眾配合到開放的地點烤肉。

台北市水利處2006年開放台北市28處河濱公園,供民眾中秋節烤肉,2天的時間,吸引數萬民眾,不過開放河濱烤肉,也留下不少垃圾,讓管理站相當頭痛,為了減少人力上的負擔,台北市水利處今年選定11處地點開放。

台北市水利處表示,民眾到河濱公園,請配合避免在草地上烤肉,而開放烤肉的河濱段,都會設置告示牌,至於烤完肉,也配合清理,避免留下垃圾。

 

漁光島開發 盼納入博弈觀光區評估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漁光島開發案困難重重,牽涉防風林解編與80多戶違建戶安置問題等,雖然市府已花了230萬元委外完成可行性評估與先期規劃案,但是無法針對土地取得提解決方案,市長許添財認為漁光島發展遠景,急不得也不能拖,相關單位也應納進博弈觀光區做為評估重點。

許添財建議相關單位加緊腳步,克服土地取得難題,他並預測中央研擬開放博弈觀光區,2008年總統大選前還不會有定案地點,漁光島具有優勢條件環境,南市應積極規劃萬事俱備的提案,以利爭取。

配合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漁光大橋預定2008年5月完工與安平港舊港口打通後,未來漁光里形成「市內離島」的特殊地理條件,市府著手「漁光島灘岸旅遊開發計劃」,委外完成的先期規劃案,希望引進民間投資規模50億元以上。

 
國際新聞  --﹥

科學家海底研究珊瑚礁消長 民眾線上看得見

摘譯自2007年9月17日外電報導;林盈秀編譯;蔡麗伶審校
國家海洋保護區計畫,圖片來源:NOAA全世界唯一的固定在海底工作的研究室,17日起將進行為期9天的任務,這些研究人員就像住在魚缸裡一樣。透過網際網路連線,任何人都可以收看研究人員在水面下60英尺工作與生活的情形。

6名海底觀察員將研究珊瑚礁的改變,他們在位於大西洋底,距離佛州凱斯國家海洋保護區(Keys 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東南方約9英里處的「寶瓶座珊瑚礁底」(Aquarius Reef Base)工作、睡覺與吃飯。這是首次學生以及其他人可以即時觀看,在這座21年的研究室周圍的水中真實生活。

研究員將觀察海綿生物學與珊瑚礁,這些繁殖力旺盛的海洋棲地,全球的這些海洋棲地正因疾病、上升的海洋溫度、及人為因素如污染和過渡捕魚,而受到威脅。

寶瓶座是一個黃色、長43英尺直徑9英尺的管狀物,約為學校巴士的大小。它能讓研究員每天潛水9小時再回到休憩地,不必像標準水肺潛水裝備需要浮出水面及減壓。

潛水者將使用從寶瓶座拉出的纜線系統,造訪他們過去研究的樣區,判定是否有長期的改變發生。

美國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海洋保護區計畫科學專員吉丁斯(Steve Gittings)指出:「我們看到了戲劇化的改變,逐漸發生在全球的珊瑚礁上,這和所有居住在海底的各種構成物都有關係。」

其中一種是海綿,它們將水吸入體內以過濾食物粒子,並且製造一種肥料——可溶性氮。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研究員馬汀(Chris Martens)表示,寶瓶座團隊將調查珊瑚礁組成的改變和海綿處理有機物之間的任何聯結,解開是否海綿在供給綠色植物養分的過程中,與珊瑚產生競爭。

馬汀還說:「珊瑚從在海洋中完全的優勢逐漸變少,經歷了重大改變,我們要問的問題是:『海綿在過程中是幫手或是兇手?』」

 

 

波蘭鱈魚捕撈業者 抗議歐盟當局限捕禁令

摘譯自2007年1月22日外電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波蘭漁民17日在其船隻上進行抗議活動,要求歐盟取消東波羅的海捕撈鱈魚的禁令。歐盟執委會下令波蘭停止在該區域中以拖網方式捕撈鱈魚,並指出波蘭謊報漁獲量,其捕撈數量已超過歐盟所規定的配額。而17日是新一季鱈魚捕撈的第1天。波蘭北部的漁民認為歐盟的禁令剝奪了他們的生計,要求歐盟取消該項禁令或是支付補償津貼。

這項爭論只是波蘭和歐盟之間所產生的磨擦之一,例如波蘭要求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對於興建一條穿越自然保護區的道路,與歐盟的主張分歧。

波蘭政府通報給歐盟當局的鱈魚捕獲量,和歐盟觀察員所提供的數據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執委會表示,根據統計數據,波蘭已用完2007年在波羅的海的鱈魚捕獲量配額。

科學家長久以來就指出,東波羅的海的鱈魚已因過度捕撈而可能瀕臨絕種,並提出制訂徹底的捕撈禁令建議。

 

參考資料: 路透社報導
 

農民長期曝露在殺蟲劑環境 易罹患氣喘

摘譯自2007年9月17日外電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曝露在幾種普遍使用的殺蟲劑下,會提高罹患氣喘的風險。一份針對近2萬名農民進行調查的研究得出此項結論,而此份研究也在16日斯德哥爾摩召開的歐洲呼吸醫學學會年會發表。

研究中所調查的19704名農民中,127人患有自我回報(醫師診斷)過敏性氣喘,314名患有非過敏性氣喘。

大體上可能引發氣喘的殺蟲劑約有16種,其中12種會引發過敏性氣喘,另外4種則是非過敏性氣喘。蠅毒磷、EPTC除草劑、林丹、巴拉松、飛佈達和2,4.5三氯酚丙酸多屬於前者,而二氯雙苯三氯乙烷、農藥馬拉松和福瑞松則屬較易引起非過敏性氣喘。

 

歐盟禁捕藍鰭金槍魚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BBC中文網報導
歐盟委員會禁止年底以前在東大西洋和地中海捕撈生存受威脅的藍鰭金槍魚。在歐盟完成了2007年的捕撈配額後,歐盟實行此舉旨在遏止過度捕撈以及魚資源減少的趨勢。一名歐盟官員說,該禁令會進一步防止少報捕撈量,以及不均分配配額。

歐盟的這項捕撈禁令影響到塞浦路斯,希臘,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已經停止了2007年度的捕撈。近年來藍鰭金槍魚在大西洋東部和地中海的數量急劇減少,主要是因為過度捕撈。

環保組織自然基金會收集的數字表明,法國是主要的過度捕撈國家。歐盟表示,成員國已經完成了2007年的16779.5噸的捕撈量。

在禁令發佈時,仍沒有完成自己捕撈配額的國家可以根據歐盟法律將來尋求補償。超過自己配額捕撈的國家會受到歐盟和國際的有關條例的處罰。

 

美含糖飲料「禁駐」校園 已漸見成效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央社美國報導
為了解決美國青少年肥胖問題,美國主要飲料業者在各方壓力下,推動含糖、高熱量飲料逐步退出校園的3年計劃,漸見成效,飲料比過去減少了4成1的熱量。

美國飲料協會指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等飲料界龍頭業者,在2006年5月達到共識,擬以3年的時間逐步將高熱量、含糖飲料退出校園,也就是希望在2009年時讓這類飲料全面「禁駐」校園。據稱,協議實施1年以來,送到全美12萬5000所學校,販賣給5400萬名學生的飲料,比2004年已減少41%的熱量;其中像可樂、七喜之類的高熱量碳酸飲料,則減少了45%。

在此同時,沒有熱量的瓶裝水則比2004年時增加23%。這三家公司表示,他們已經完成協議中35%的目標。調查指出,從2006年到07年學年度,美國高中生每週飲用的高熱量飲料為5.9盎司,遠低於2004年時的12.5盎司。

另外一份2004年的研究則稱,美國高中生平均每週喝下的含糖飲料為23盎司,大約等於250卡路里的熱量。統計顯示,06年到07年的學年度,美國飲料公司販賣到高中的高熱量碳酸飲料,約佔全部飲料的32.1%,將近3億1000萬瓶罐裝汽水。這項3大公司高熱量飲料逐步退出校園的協議,是在美國心臟協會、威廉克林頓基金會等健康機構組成的「為更健康的下一代聯盟」施加壓力下達到的承諾。

 

全球原住民語言迅速消失 澳洲北部為頭號「熱點」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路透社華盛頓報導
因眾多原住民語言不斷消失而大驚失色的語言專家們指出,全球有5個上述問題最嚴重的「熱點」地區,其中尤以澳洲北部和南美中部地區為甚。這些語言學家參加了旨在記錄和復興正被遺忘的原住民語言「不朽的聲音」(Enduring Voices)計劃。

該計劃的聯合主管、賓州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的哈里森(David Harrison)表示,全世界有6992種被認可的獨特語言。他說,常常伴隨著最後一名會說該語言的老者去世,平均每2周就會有一種語言消失。這項由《國家地理》雜誌贊助的研究指出,澳洲北部包括昆士蘭、北方領地、西澳大利亞州在內的地區,原住民語言面臨最嚴重威脅。語言學家稱,澳洲原住民當中保留著某些最瀕危語言,該地區總共有153種。

南美洲中部包括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巴西和玻利維亞在內的地區,則在「熱點」名單中排名居次,當地的原住民語言被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或其它原住民語言所取代。語言學家稱,玻利維亞的語言種類是歐洲各國語種總和的兩倍,不過許多較小的語種正在被西語或其它語言所淹沒。

該名單中排名第3和第5的是北美部分地區,包括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卑詩省)及美國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在內地區,以及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德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地區。西伯利亞東部則是排名第4的「熱點」。

 

洛杉磯2005年交通阻塞全美之冠 駕駛一年多花72小時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路透社紐約報導

18 日公佈的調查,洛杉磯都會區2005年的交通阻塞居全美之冠,駕駛人一年平均多出72小時花在尖峰時刻車陣中。根據這項由德州運輸學會(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所做的調查,舊金山-奧克蘭、華盛頓特區-維吉尼亞-馬里蘭與亞特蘭大都會區並列交通阻塞最嚴重區的第二名。

研究顯示,在這三個地區,駕駛人平均在尖峰時間多花60個小時。而所謂尖峰時間,是指早上6-9點,以及下午4-7點。不過在美國其他地區的駕駛也沒多幸運。這項研究報告(http://mobility.tamu.edu)發現,2005年在所有437個大、中、小都會中心,交通阻塞都變本加厲。

報告作者之一、副研究員許藍克與研究工程師羅馬克思寫道:「什麼導致阻塞?簡言之,就是『你』。摩哈未沙漠多數地區都不阻塞。」德州運輸學會為德州農工大學大學站系統的一個部門。過去20年間,都會區交通量已增加105%,但道路容量卻僅增加了45%。

 
中國新聞  --﹥

15萬家禽撲殺 消毒範圍擴大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香港文匯報珠三角報導
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廣東相關管理單位決定即日起啟動禽流感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目前,廣東檢驗檢疫局已恢復供港澳活禽註冊場禽流感疫情「零報告」制度。按照有關規定,各分支檢驗檢疫機構要高度關注轄區內活禽註冊場及其周邊地區的疫情動態,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報告。

此外,巡查人員也較之前增多,對來往車輛加強消毒的同時,也要求進出村子的村民洗手消毒。除了疫區進行消毒,疫區也建立了3間哨點醫院,協助上級醫療部門進行檢測與治療。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當地已對疫點半徑3公里範圍內的9條村共153,320隻家禽實施全部撲殺,並作無害化處理,其中撲殺鴨134,384隻、雞18,786隻、鴿150隻。

對於暫停當地雞隻輸港,相關單位也表示,廣州已經全力做好免疫消毒措施,香港什麼時候需要,廣州就什麼時候可以輸送家禽往港。

 

奧組委請各國運動員放心 08空氣質量有保障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北京日報綜合報導
在日本出席華商大會的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王偉日前表示,請全世界運動員放心,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能為運動員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

王偉說,1998年北京的藍天天數約100天,經過近10年的治理,2006年北京藍天天數已經達到241天,空氣質量連續8年得到改善,治理效果明顯。

北京主要將從4個方面進行大氣污染的治理:一是在能源使用上,以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取代煤炭;二是整治汽車尾氣,將要採取歐洲三型標準替代二型標準;三是整治揚塵。這些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國際奧委會經考察認為,北京的空氣質量有了很大改善。

為了確保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北京市在今年8月17日至20日進行了環境與交通的綜合測試,要求汽車分別按單雙號上路。這4天中,每天道路上減少130萬輛汽車,這無論是對空氣質量的改善,還是對道路交通的順暢,都有明顯的效果。

 

港空氣污染指數連續居高不下 19、20日可回復正常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北京青年報香港報導
香港空氣質量持續欠佳,最高污染指數達到135,屬於甚高水平。特區政府環保署表示直到19日、20日才可能回復正常。

16日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被一片霧氣所籠罩,即使近岸的景物也看不清楚。香港天文臺解釋說,華南沿海一帶受一股微弱高壓脊影響,在為香港帶來晴朗天氣的同時,也令氣壓梯度減弱,風勢變弱,以致空氣中微粒擴散力不足。

針對香港空氣質量持續欠佳的情況,特區政府環保局局長強調,政府會繼續要求電廠減排,並研究強制停車熄火,與內地有關部門共同努力改善香港環境。

 

南水北調 沿線古蹟野蠻破壞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國時報綜合報導
「南水北調」工程比三峽工程還浩大,既要築壩蓄水,還要拓寬河道,因此對文物造成的浩劫比三峽工程大。大陸考古及文物保護界指出,中線工程施工期間,文物搶救不到1/3。另外東線工程的「京杭大運河」沿線的無數歷史遺址也遭嚴重破壞。

中線工程中,最珍貴的文物為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武當山「遇真宮」道教景觀,如果不加高或遷移他處,有500多年歷史的宮殿屆時將被淹沒。至今水利部尚未決定如何保護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另外丹江口四周古墓數以萬計,其價值遠超三峽庫區。但由於規畫、經費等原因,目前庫區文物保護工作完成不到任務量的 1/3。

在東線工程方面,幹渠將有一部分需要利用京杭運河的古河道。在拓寬河道時,無數遺址及古建築遭到破壞、拆除。東線工程開始不久,已經有多處遺址遭到破壞。在拓寬河道時古建築已遭到野蠻拆除。

 

東北虎毀田吃牛 吉林省發放補償金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中央社吉林報導
中國吉林省野生動物損害補償金日前發放,首批因東北虎等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侵害造成經濟損失的38戶農民,補償合計近人民幣10萬元。

這次補償的範圍有被東北虎獵殺的44頭黃牛,1匹馬,1頭豬;被狼或豹獵殺的11隻羊。居民也認為:「村民大都靠養牛來增加收入,老虎捕食家畜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很難承受的。」

吉林省林業廳副廳長表示,這種補償也是保護野生動物工作的重要部分。透過這個補償,將能進一步教育社會各界民眾關懷支持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強颱韋帕浙江蒼南登陸 百萬人大撤離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大紀元北京報導

中度颱風韋帕將是近10年來影響上海最嚴重的颱風,上海當局展開大規模撤離行動,預估轉移20萬人。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北京時間19日2時30分,今年第13號強台風「韋帕」(WIPHA)的中心在浙江溫州蒼南縣霞關鎮登陸。

浙江省數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其中溫州轉移近60萬人,台州轉移近40萬人,颱風登陸的蒼南轉移12萬居民,人數多於去年給蒼南馬站鎮造成嚴重災害的台風桑美時轉移的人數。浙江近4萬艘船隻也已避風回港。

據瞭解,「韋帕」於16日8時在菲律賓東北部洋面上生成,16日20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17日2時加強為台風,17日18時加強為強颱風,18日5時加強為超強颱風,在短短45小時內中心最大風力完成了連跳八級的過程,發展速度之快成為其一大特點。

 

內蒙爆發史上最大沙塵暴

 

摘錄自2007年9月19日東森新聞綜合報導

電影中常見的恐怖天災鏡頭,通常是靠電腦特效打造,但是在大陸內蒙古卻真實上演了一場號稱史上最大的沙塵暴,讓當地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從白天變成黑夜。

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沙塵暴,堪稱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蒙古與甘素交界的阿拉善地區,造成當地農牧及生態損失慘重。沙塵暴來勢洶洶,滿天飛舞的滾滾黃沙就像滔天巨浪形成一堵高牆,放眼望去看不到盡頭,不僅廣闊草原被吞噬,連民宅也跟著遭殃,民眾嚇得紛紛逃離,不敢在街上多待一秒。

根據統計1993年以來,阿拉善地區共發生過23次沙塵暴,成為陸最大的沙塵源頭,主要是因為當地草原面積逐年遞減,生物減少湖泊乾涸,沙漠化越來越嚴重,釀成沙塵暴天氣,並波及全球氣候,相關單位已經著手改善,希望將天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綠色學習課表  --﹥

讓我們一起成為抗暖化的種籽

2007/09/27 - 7:00pm
2007/09/27 - 9:30pm
地點: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辦公室(台北市中正區汀洲路三段107號2樓,舊三總對面)
主講:何宗勳
主辦: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報名:9月25日截止
聯絡人:吳鴻駿
電話:(02)2364-8587
E-mail: tepu.org@msa.hinet.net

本培訓計畫是針對有基本環境保護概念之青年,並有志更進一步學習、探討環境問題、政策與草根人民之間的關係。課程內容介紹社會議題分析方法、組織工作操作實務,並以「抗暖化」為主題,進行案例操作,引導學員規劃行動方案並親自參與執行。培訓課程結合理論學習、案例實習、工作坊學習和會議學習,並與專業學術顧問進行互動,以強化議題之知識理論基礎,讓學員熟悉環境公共事務的整體操作流程,使完成此培訓課程的學員能成為專業的環保尖兵。

詳情請見:http://www.wretch.cc/blog/tepu&article_id=9933966

 

2007 希望 夢想嘉年華 邀請您同來狂歡!

2007/10/20 - 1:00pm
2007/10/20 - 8:30pm
地點:見活動網站
指導單位:台北市政府
主辦:汐止夢想基金會、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內湖社區大學
協辦:國立師範大學

組隊報名:9月20日截止
組隊報名方式:下載報名表填寫後 傳真或e-mail報名
珍古德協會 傳真:( 02 ) 2391-5677e-mail:hopeparade@gmail.com
夢想基金會 傳真:( 02 ) 2695-4171e-mail:dream.m93@msa.hinet.net

聯絡方式:
珍古德協會聯絡人:王宜文 (02)2358-3058 
夢想基金會聯絡人:李瑋娟 (02)2695-9393
協會電話:02-2358-3058 宜文手機: 0910-017-535
希望夢想嘉年華活動專用信箱: hopeparade@gmail.com

活動說明:

這是一場以 《 希望 》為題的狂歡街頭派對,不論生命萬物、人群社會、炫麗的各種文化,都將在這場盛宴中,去除彼此的隔閡、緊密相連,展現希望而快樂的生活新面貌!
這也是一場以藝術裝點的繽紛嘉年華,藉著藝術家之手,引領我們進入五大洲的不同面貌,請您與我們一起狂放拍打節奏、舞動熱情的音符、窺見美麗的世界 ...

◎報到:1:00pm(幸安國小)

◎遊行:3:00pm~5:00pm ( 路線:幸安國小→仁愛路三段→凱達格蘭大道)

◎嘉年華晚會:6:30pm~8:30pm ( 地點:凱達格蘭大道)

還有外國藝術家親自指導的藝術工作坊,也歡迎您捐贈布料 、紙箱、牛皮紙 、油漆等材料喔 ...

詳情請見 2007希望夢想嘉年華活動網站

十五份遺址專題講座

2007/09/05 - 12:00am
2007/11/28 - 12:00am
地點:文山社區大學景美校本部(景美國中內) 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
主講:多位知名學者合開「十五份遺址專題講座」,歡迎選修或單堂旁聽!
主辦:文山社區大學
收 費:1,000元。(單堂旁聽1堂150元)

聯絡人:文山社大 吳奕慧
電話:(02)2930-2627 (週一至週五 14:00-22:00)

活動說明:

(文山新石器時代史 )

考古遺址的發現很不容易,但文山社區大學學員鄭景隆,卻在九年文山社大的薰陶下,發現了台灣石器時代的十五份遺址。本課程針對十五份遺址發掘、出土器物及其重要性,邀請專家學者及政府相關部門成員,組合成系列性的學術探討主題,讓大家一起來探討十五份遺址,以及與之相關的遺址、器物。

課程大綱(主題與內容簡介): (每週三7:00-9:40 中場休息10-20分鐘)

9 月 5 日第一週 -台北十五份遺址的發現及重要性 鄭景隆先生 文山社區大學 
9 月12日第二週 -園山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鄭建文博士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9 月19日第三週 -南科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朱正宜博士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南科文化遺址發掘隊長
9 月26日第四週 -營埔巴圖的發現與相關研究 劉克竑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0月 3 日第五週 -台灣考古研究的意義 陳有貝教授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10月10日第六週 -國定假日休課
10月17日第七週 -臺南縣下營鄉武安宮的巴圖 李坤修博士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10月24日第八週 -遺址發現與維護的官方措施 文化局官員
10月31日第九週 -公民週
11月 7 日第十週 -文化遺址的保護-以巴黎聖母院為例 楊雪梅女士國立故宮博物院前研究員
11月14日第十一週 -地質科學在考古及藝術史的工作 劉瑩三教授 花蓮教育大學學務長
11月21日第十二週 -植物園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郭素秋博士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中研院史語所
11月28日第十三週 -十五份遺址與巴圖的相關研究 周述蓉博士候選人 文山社區大學、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

詳情請見 文山社區大學

 

景美溪鴨鴨衝浪比賽

2007/09/25 - 9:30am
2007/09/25 - 12:00pm
集合地點:萬壽橋下
活動地點:萬壽橋至木新八號水門
主辦:臺北市立動物園、財團法人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協辦:東南科技大學、自然步道協會、文山社區大學

中秋節不只是賞月烤肉吃月餅而已。歡迎到景美溪畔參加活動、看黃色小鴨游動、在景美溪畔走動,和景美溪的小叭呱一起護溪!

參加活動的民眾不限年齡,每位皆可在萬壽橋下現場報名時,獲得一隻黃色的小玩具鴨及一份附有記錄表及景美溪地圖的「景美ㄒㄧ遊記 - 護溪小叭呱活動卡」。

在報到處的萬壽橋下空地並將設置攤位,讓參加者自己用試紙測景美溪上下游的水質、並有東南技術學院的師生講解一般的水質監測原理及方法,並和過去各年的資料作比較,看看景美溪在一年過後是否有了改善。

當活動開始的放鴨令下,全員同時把寫好個人資料的小鴨放入溪中,再隨著水中的小鴨前往終點。在大約1公里的路程中,會有文山社區大學及自然步道協會的解說員沿途講解;而藉由鴨子的流動與停滯,也可觀察景美溪的水文、把當天觀察到的生物等記錄在活動卡上。

前5名抵達終點的鴨鴨主人可以獲得一份景美溪大富翁(內含一條80公分見方的布巾、四個手機吊飾棋子、機會與命運紙牌各一疊、小布袋一個)地圖布巾、第6名至第50名『景美溪地圖布巾』一條、第51名至100名可獲得一本『護溪小叭呱鴨鴨造型日記』、第101名至第150名可獲得『護溪叭呱筆記』一本、第151名以後贈送『生物多樣性-生命百匯』一本。

詳情請見 http://tzf.ngo.org.tw/node/226

 

[自然生命印象]攝影、短片徵選

2007/07/02 - 12:00am
2007/09/30 - 12:00am
指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報名:9月30日截止
聯絡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推廣組
電話:02-23021122
收件地址:請於信封封面註明「自然生命印象集」,以掛號郵寄至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國小、國中組 成人組
徵稿主題:自然生命印象
徵稿形式:4張為限之連拍作品
參加對象:國中、小學生 

獎勵辦法:

國中小各入選5名 每人贈送國語日報1年份、國中小各佳作4名 每人贈送國語日報3個月及小作家一本。 另依網路票選累積總分,各選出一名「票選人氣獎」作品,頒與獎品。

徵稿主題:自然生命印象
徵稿形式:3~5分鐘影片
參加對象:一般社會大眾

獎勵辦法:

第一名1萬2000元、第二名8000元、第三名5000元、佳作四名各2000元,另依網路票選累積總分,選出一名「票選人氣獎」作品,頒與獎品。

詳情請見 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像頻道網站

 

「玉山容顏攝影比賽作品展」特展活動

 

2007/07/10 - 9:30am

2007/09/30 - 5:30pm
地點:水里遊客中心玉山藝廊特展區
主辦: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聯絡人:陳副處長隆陞
電話:049-2348203

活動說明:冀望藉由參賽者之心靈感受展現山水的磅薄大氣,瀲艷 沉穩與其內孕育的人文脈絡,更期望廣納之佳作作品能豐美、滌淨大眾的心靈,展露玉山聖潔之容顏。本次特展展期訂於96年7月10日 起至96年9月30日止為期3個月,展出內容以玉山國家公園內自然人文生態景觀資源及設施、活動等攝影題材25幅作品,竭誠敬邀社 會大眾、學校團體及關切玉山的朋友們能撥冗參與這場文化饗宴。

詳情請見
http://www.ysnp.gov.tw/

 
無車日:被淨空的道路 不是無車日的真正意涵 --﹥

作者:林震洋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可是在台灣,一些政府單位卻另外選擇其他日期,舉辦屬於政府自己的無車日,而這往往模糊了無車日的焦點;這些活動成了政府花費人民納稅錢的機會,也失去了當初民間希望政府做出實際且長遠改變的意義,即在車輛數量限制與道路空間的設計上,建立友善自行車的都市空間這樣的最初意涵。

單車臨界運動

「臨界運動」是一種在國外成功過的運動方式,在高雄,「微笑單車」團體嘗試在台灣推廣這樣的運動,簡單地說,臨界運動的意義是:「『臨界量Critical Mass』乃特指為爭取單車路權而定期集會的單車上路活動,並慶祝單車文化,1992年於美國舊金山首次舉辦。概念來自於中國的單車族,為了通過馬路而在路邊等待數量夠多的單車集結,好壓迫汽機車讓路而安全通行。……臨界量的口號是:『我們不是阻礙交通,我們本身就是交通』」(註1)。

「微笑單車」團體並提出臨界運動的10點原則,如:

* 臨界量沒有領袖或主導者,沒有組織,約個時間、地點就可以進行,並不存在特定興辦臨界量的機構。
* 如果沒有宣達理念與需求、與其他族群及地方政府對話,臨界量不會改變任何事。
* 臨界量必須持續週期性舉行,最好有固定的日期(如每月第一個星期五晚上)與集合地點。
* 不要事先申請許可。因為騎車上路是每個人的權力,不需要經過特許。
* 可以事先規劃路線,也可以跟著領騎者隨意進行。
* 基本上以市中心路線為主。

無車日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

無車日進行交通管制觀察台灣近年的單車運動,除了世界無車日的主要詮釋權被政府所掌握,並主辦各種活動,訴求讓單車騎士感受到無車的都市街道,然而這樣的活動將單車抽離了日常生活,試圖另行創造一種節慶氣氛,這種刻意營造出來的閒暇氣氛,恰好是與日常生活中騎乘單車的舒適、便捷與閒暇相互違背;也使得單車一直還未能成為生活中便利的交通工具,一般人僅將單車視之為休閒活動,而無車日則只是一種政治宣傳工具。

而民間所舉辦過的幾次單車上路活動,吸引了部份媒體的目光,但是相較於「臨界量沒有主導者,持續週期性的進行」這兩個特點,目前也還沒能真正以臨界運動的精神造成影響。畢竟,不論是經過政府規劃路線之後的交通管制,或者是申請集會遊行法之後的路權保障,被淨空的道路上,已經失去了單車騎士與汽機車駕駛之間互動的機會。

如同六月中「解嚴20年,台灣環境未解嚴」的呼籲,單車環境同樣也層層受限於汽車及其背後的文化霸權;於是,自發地邀約身邊的鄰居、同事、朋友、網友,在各地小規模地,舉行臨界運動,才更能讓各級政府感受到:「我們需要對自行車友善的道路規劃」這樣的心願與壓力。例如在每個月的某一天,以319鄉鎮為單位,在各鄉鎮區公所前集合,順著車道方向繞行「散步」、「散車」;或者一同騎上橋樑,佔據狹窄的機慢車道;每個人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結束離開,進行一種沒有召集人的集會遊行。

而究竟是要在哪一天,哪個時間點,哪個地點與範圍來進行,就得由你/我們自己來約定了。

註1臨界量及其精神與作法

參考資料:街道收復運動
 
 
中秋節特輯停止對吳剛的懲罰─談種樹  --﹥

作者:詹雲翔

台北的秋天,也許看不到火紅的楓葉,不過還是有欒樹的一樹金黃點綴台北的街頭,中秋之後,還會有紅楬色的欒樹果實登場。 時序進入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太陽其實還是很毒辣,只是從樹的不同風貌,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秋天真的來了。

樹對於城市而言是個重要的景緻,它可能是東京表參道上的櫸樹,也可以是巴黎鐵塔兩旁的梧桐,當然它也會是仁愛路上綿延的大王椰子。

有著「老樹爸爸」稱號的廖守義,民國84年,省政府農林廳開始調查及統計各縣市的樹,長年生活在大台北地區,從小對樹有著特別情感的廖守義,認為各縣市能夠如此愛樹,保護及尊重老樹,台北市當然不能就這樣排除在外,因此開始了紀錄老樹、老樹導覽等工作。

「老樹爸爸」廖守義「每棵樹都有它的故事」,一直致力於照顧以及紀錄老樹的廖守義是這麼說的,他舉例說前一陣子才幫它慶生的那棵在貓空救千宮門口的老榕樹,就是一棵有著150多歲的老樹。不僅僅是這棵老榕樹,在台北還有許許多多,也許是校園內的,古道旁的樹,甚至有樹齡比校齡長的樹有很多故事可以去發挖和紀錄。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在環境上以及文化上都是。也因此廖守義不斷強調,老樹是需要保護和尊重的;保護的方法可以是不時去注意周遭樹木是否有病蟲害的問題,或者是在天災(如颱風)來臨時撥出一點關心給周圍的樹木們;如果發現身旁的樹因為病蟲害或天然災害遭到損傷,立即通知相關單位處理;而尊重的老樹方法可以是定期為老樹慶生,了解並持續把老樹的故事流傳給下一代。

從愛樹以及關懷樹這個立足點,廖守義在1995年起開始推展老樹導覽,更逐漸開始推廣到社區導覽、鄉土導覽、文化導覽、遊學導覽、觀光導覽,並進而開始培訓城市導覽員,為未來的城市灑下更多的關心樹以及愛樹的種子。

「我們應該種小樹,也要尊重老樹」廖守義也說:「每個人的一生應該至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一棵樹」。身為「老樹爸爸」的他,也會關心老樹的前身,也就是小樹的培養。

廖守義提到「預約小森林」的概念:「每個人的一生至少應該種上一棵樹,如果沒有土地種樹,我們還是可以用盆栽的方式種小樹,等到有地可種樹的時候再移植到土地上就可以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盆栽不但可以培育樹的新生命,更可以美化室內的環境,是種小樹的好方式,而且可以種的樹種類繁多,以秋季而言,欒樹、青楓、苦楝等都很適合。

傳說中,吳剛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日復一日,吳剛每砍下一刀,桂樹會神奇的自動癒合,所以吳剛的工作始終無法達成,必須不斷的砍下去。只不過在21世紀的現在,哪來的隨砍隨合的桂樹呢!所以中秋節到了,不如一起來愛樹及種樹,我們可以走一趟敦化北路感受欒樹黃花的美麗,或者走到木柵路上去觀賞美人樹樹頭綻放的紅色小花;當然,我們更可以試著在家裡種上一盆小樹,讓即將來臨的冬天還能保有一小片綠意。

 
走山的人: 走向雪山主峰 尋找聖稜的意義(上) --﹥
文字/攝影:紫秋千

 詩人遺落的手稿

「三月的司介欄溪,已有涉渡的人
雪溶後柔軟的泥土 召來第一批遠方的登山客

浪子麻沁 該做嚮導了
該去磨亮他尺長的蕃刀了
該去挽盤他苧麻的繩索了
該聽見麻沁踏在石板上的勻稱的腳步聲了……」 ∼鄭愁予 雪山輯之二

凌晨四點天未亮,大夥決議夜攻,距離出發前還有五分鐘,我整理好小背包,走出山莊外觀看星象,那最耀眼的天狼星是否真能把思念傳遞給遠方的朋友,我想起鄭愁予的詩句,雪未下,亦無涉渡,卻真召來遠方的這批登山客。

1960年代上雪山走的是從環山部落的志佳陽線,當時得涉渡越過危險的司介欄溪,更遠之前的日據時代,則取道北邊的七家灣溪,這些舊山徑雖讓登山客們攀登雪山更加耗時費力,但走在其中,隨地拾起詩人遺落的稿句,想必旅程顯得優雅許多。

三六九日出。圖片來源:紫秋千登山口。圖片來源:紫秋千

而如今漸趨大眾化的武陵農場路線,假日申請住宿三六九山屋,卻是一床位難求,近年更因電視劇「聖稜的星光」取景,讓雪山成為熱門的登山路線。

初秋的九月,虎杖已染紅合歡公路,一行人巔簸地來到武陵登山口,檢查哨前整裝分配公糧後,天空也下起綿綿細雨,幾乎每次登山總跟雨有緣,但心境一轉,卻是涼涼的秋意。

回頭望農場,金針花、墨西哥鼠尾草,正開滿這世外桃源,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油然而生,踏在松針鋪上的地毯,僅2K的露宿地「七卡山莊」已不遠矣。

雨夜七卡

七卡山莊。圖片來源:紫秋千七卡,昔日為泰雅族人的獵場,現今搖身一變為設備完善之山莊,其內部的規模,大抵是目前我住過的山屋最大的,也難怪坊間有些登山隊,因排不到三六九,而直接再此過夜後輕裝攻主峰。。

夜裡,細雨仍舊不停的下,睡在木板屋上聽著雨聲,頗有另番意境,只是想起隊友說的山莊傳說,在這鬼月裡,心裡倒有點毛毛。

這一夜輾轉難眠,總是想起一些山下的事,或許山莊的設備太過豪華,尚未讓我拋開文明的枷鎖吧。

對看南湖大山。圖片來源:紫秋千白花香青。圖片來源:紫秋千哭坡。圖片來源:紫秋千

沿著步道,南湖大山雄峙在遠方,而白花香青,一路綴滿了步道兩旁,這季節正是野花大開,尤其這樸素優雅的玉山抱莖籟蕭,自七卡後處處可見,我低頭拾起這伴隨的詩意,回身沉浸在赤楊與二葉松下的暖陽,這就是高山漫步的旅情吧。

這條雪東線的第一段大陡坡,就是山友俗稱的「哭坡」,而過這後就正式進入海拔三千的高山氣候,低氣壓與氧氣的稀薄,容易讓人感到疲累,但走到哭的境界倒還未必,台灣高山路線比這還硬斗難纏的比比皆是。

東峰迷霧

鐵杉路。圖片來源:紫秋千不到十點,便飄起濃霧,不知不覺已上至山頂,只是回頭望觀景台,難免要應景的哭兩句,同時樹種也在此顯著改變,不再是松針的地毯,裸露的石塊與矮箭竹走來,慢慢進入高山的植被。

我倒覺過哭坡後進入的那段鐵杉林裡,才是真正的哭坡,在東峰前無止盡的陡上,也許是雨水打在臉龐,也許是陰暗的蒼鬱壟罩著前方路徑,上至東峰已無展望,只剩那梅花草列隊在旁微笑。

圖九:雪山東峰。圖片來源:紫秋千東峰,標高3201,柔軟的山丘,柔軟的草原地形,雖是平易近人的橫陳在前,但也是百岳一枚,遇上一隊僅單攻至此的北部山友,幫忙拍了幾張團體照,我想之於每座山,如都以崇敬相待,那麼即便只是旅程的配角,其收穫也頗豐富。

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每一個登山客的內心,行至東峰,午後的一場雷陣雨讓氣候起了大轉變,但高山野花的繁開盛景,卻溫暖了我的腳程,望著主峰被濃霧給遮住,前方似乎有個聲音呼喚著我……

「哪兒去了那浪子麻沁!
面對著文明的登山人
全個部落都搖起頭顱

全個部落都搖起頭顱
無人識得攀頂雪峰的獨徑
除非浪子麻沁 ……………………………
是否 春來流過森林的溪水日日夜夜
溶雪也溶了他
他那 他那著人議論的靈魂」

往三六九的路。圖片來源:紫秋千玉山飛蓬。圖片來源:紫秋千

是詩人寫下的浪漫引導我走向雪山,是30年代鹿野忠雄的圈谷調查,加深我的登頂決心,是那條關於泰雅傳說的聖稜線,讓我起身尋找雪山之於我的意義。

或者還是電視劇「聖稜的星光」裡,每個人都不斷被檢視、被考驗....,尋找再出發的勇氣!

 

下篇預告 
 走向雪山主峰 尋找聖稜的意義(下)
 
我們的島:珊瑚黑白劫 --﹥

文字:于立平;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2005年,第一次聽到綠島珊瑚生病的消息,一直擔心究竟是何種病菌惹的禍,今年聽到學術界證實這「不明病菌」是一種黑色的海綿,這種海綿以入侵者之姿,慢慢的覆蓋住珊瑚,占據牠們的地盤,更驚奇的是,這海綿身上竟然有大量的藍綠菌,藍綠菌如何寄生在海綿身上,控制牠的舉動?腦筋裡突然想到了電影《異形入侵》,在幻想的同時,也憂心台灣的海洋生態系,是否已進入了不平衡的世界。

「嗨!大家好,我住在台灣的海洋裡,已經1,200多年了,我可能是世界上最老的珊瑚吧!很多朋友喜歡來海裡看我,大家把我取名為大香菇,說能夠活到我這個歲數,實在不容易啊!因為我成長很慢,每一年只長1公分,其實我們珊瑚家族,可說是世界上最長命的動物,如果居住環境不錯,我們可以一直活下來,而且年紀愈大,愈不容易死亡哦!唉!可惜的是這幾年我的同伴們,紛紛染上了各種奇奇怪怪的疾病……」

追尋大香菇的故事,我們來到台東富崗漁港,準備搭船前往綠島,雖然夏天已近尾聲,但是想要造訪海洋的遊客,仍是絡繹不絕,在喧鬧的人群中,有一群年輕的學生,手拿著標語,站在碼頭邊,賣力的向搭船的遊客傳遞愛護綠島的做法。

耳邊旋繞著叮嚀的聲音,眼前一片碧海藍天,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群年輕學子,聲嘶力竭的為綠島吶喊?一下船就可以找到答案。如果懷抱著浪漫的心情,想來這裡享受海島的悠閒與寧靜,那麼可能先要面對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機車陣。即使如此,綠島每年還是吸引三、四十萬遊客造訪,因為這座島嶼的海洋,總是散發著難以抵擋的光芒。

不過就在2005年12月,海洋生態學者進行珊瑚礁總體檢時,首度在綠島的柴口浮潛區,發現珊瑚生病了。生病的珊瑚表面有一半呈現黑色,剛開始學術界推測可能是受到不明黴菌或細菌的感染,直到2007年,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陳昭倫博士的研究團隊,經過採樣切片研究,才確認這黑色的物體是一種海綿,從顯微鏡下觀察,發現這種海綿的身上,還有大量的藍綠菌。

蘭嶼碼頭勸說愛護環境的學生們          遭黑色海綿覆蓋的珊瑚          海洋生態學者進行珊瑚礁總體檢

藍綠菌海綿會覆蓋住珊瑚,讓珊瑚走入死亡,在綠島的柴口、公館、中寮、石朗、大白沙、柚子湖等處,都發現黑色海綿入侵,而且族群有日益擴張的趨勢,尤其公館地區,從水深1-16公尺的地方,將近20種珊瑚都逃不過牠們的魔掌。

陳昭倫老師查閱文獻資料,發現這種珊瑚疾病,在日本琉球群島以及關島曾經紀錄過,日本亦稱之為「黑病」,可能跟海岸開發與人為汙染有關,而且一旦遭受海綿入侵,可能會持續30年以上,整個生態系因此變貌。

為了找出病因,結合化學、微生物、生態學等領域的專家,共同組成「調查小組」準備緝兇,初步研判人為的汙水排放,可能是致病的因子之一。研究海洋化學的孟培傑老師進行水質檢測,發現綠島的公館、柴口、石朗海域中的氨氮含量偏高,就是人類的排泄物含量偏高,而這樣的環境最適合藍綠菌生存。巧合的是,公館、柴口、石朗正是綠島「黑病」最嚴重的區域。兇手是否就是廢汙水,仍待進一步研究確認,不過由於綠島並沒有設置任何汙水處理場,學者建議政府應該正視汙水排放的問題。

屋漏偏逢連夜雨,綠島的黑色危機還沒有解除,屏東恆春半島的海洋,卻籠罩在一片慘白的氛圍之下。

穿梭在海洋裡,白色的珊瑚如枯骨般隨處可見。白化是珊瑚生病的警訊,在正常狀況下,珊瑚有著繽紛亮麗的色彩,這些色彩其實是住在珊瑚細胞裡的共生藻所提供的。從顯微鏡下觀察,這圓圓的、黃褐色的細胞就是共生藻,別小看了牠們,珊瑚80%以上的能量,都是靠著共生藻行光合作用而來。一般適合珊瑚生長的水溫是18-28℃之間,如果水溫超過30℃並持續2天以上,珊瑚的共生藻就會慢慢消失、產生白化現象,如果溫度條件沒有改善,珊瑚就會死亡。

墾丁海域白化的珊瑚          墾丁海域裡,白色的珊瑚如枯骨般隨處可見          台灣海域的珊瑚礁,是一片白色世界

今年6月,潛水教練蔡永春在核三廠出水口附近海域,發現珊瑚白化的情況比往年要嚴重許多,由於這片海灣,剛好位於核三廠出水口的右側,每天核三廠排出大量冷卻用的廢熱水,加上今年的海水溫度比以往高上2-3℃,7月還曾出現32-34℃的高溫,珊瑚就像是泡熱水澡一樣,有70%以上的珊瑚白化,到了9月,20-30%的珊瑚已經死亡。

根據研究團隊的監測資料顯示,北從後灣,南到香蕉灣,幾乎整個墾丁國家公園沿岸,都發生了珊瑚白化的現象,離島澎湖、小琉球、東沙、綠島等海域,也觀察到相同的情形,當陳老師把台灣珊瑚白化的訊息往國際傳遞,才驚覺台灣與日本的琉球群島,是目前已知全球珊瑚白化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這樣的場景曾經發生過,回想起1998年,是千年來最溫暖的一年,也是海洋最寂靜的一年,當時全世界至少有35個國家、55個地區發生珊瑚白化,台灣海域的珊瑚礁更是一片白色世界;10年過去了,有些地區的生態仍沒有恢復、有些地區的生態系從此改變,研究人員憂心歷史又將重演。

如今白色的珊瑚,就像重症的病人,拖著虛弱的身軀,靜靜等待一絲奇蹟,只要老天垂憐,氣溫不再持續升高;只要等到冬天到來,天氣變冷,生病的珊瑚,就有機會恢復健康,不過人們的消費方式,卻讓珊瑚的病情雪上加霜。這一步又一步的踩踏,等於是給垂死的病人,最後致命的一擊;然而,珊瑚要承受的,還不止於此。

珊瑚黑與白的生死劫難          珊瑚的共生藻          海洋生態學者進行珊瑚礁總體檢2

滿地的垃圾充斥著珊瑚礁區,廢棄的漁網纏繞住珊瑚礁,阻礙珊瑚的成長,讓珊瑚無法呼吸,也讓無辜的魚類中網喪命。陳昭倫老師定期來到墾丁國家公園,診斷珊瑚的病情,發現有些病人還染上了黑帶病,身上的組織會逐漸潰爛,最後死亡。

對待病人,本來就該小心呵護、給予最好的照顧,讓牠們有機會恢復元氣。休養是最好的良藥,但是墾丁國家公園的珊瑚,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今年5月,在核三廠出水口的附近海域,剛剛進行一場產卵的盛事,如今珊瑚就得面對死亡的危機,短短的幾個月,珊瑚的生老病死接二連三在海洋裡上演。在這一場黑與白的生死劫難中,海洋的老朋友――綠島的大香菇,是否能躲得過呢?

10年後,你還會重遊綠島嗎?10年後,你還會想來墾丁嗎?10年後的海洋,將會是什麼模樣?

「嗨!大家好,我住在台灣的海洋裡,已經1,200多年了,我可能是世界上最老的珊瑚吧!很多朋友喜歡來海裡看我,把我取名為大香菇,說真的能活到我這個歲數,實在不容易啊!我們來約定一下吧!10年後,甚至20年後,記得喔!一定要再來海裡看我……」

滿地的垃圾充斥著珊瑚礁區          廢棄的漁網纏繞住珊瑚礁          現在的海洋環境,實在惡化到讓珊瑚生存不易了

採訪側記

拍攝綠島珊瑚的黑病,墾丁的珊瑚也進入白化的高峰,跟著海洋生態學者多潛一個地點,又會發現珊瑚得了另一種疾病,才驚覺台灣的珊瑚真是體弱多病,現在的海洋環境,實在惡化到讓珊瑚生存不易了!想起多年前製作《戀戀珊瑚礁》時,跑遍各離島,看到珊瑚的悲多於喜,其中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綠島的大香菇,想著牠已經在綠島住了1,200年了,這次牠是否可以逃過劫難?很想問一聲:「嗨!大香菇,你還好嗎?」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環保署(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