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焦點
: 剛果雨林砍伐嚴重 世界銀行難辭其咎 --﹥
摘譯自2007年10月4日外電;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台灣新聞
--﹥
台灣風雨無阻支援1006全球緬甸大串聯
打工族狂風暴雨 仍被要求上工 安全誰來負?
強颱瞬間強風 北市路樹倒滿地
撒網+圍欄 颱風天漁獲多
損失逾6成!彰化巨峰葡萄結果就落果
高市清潔隊員殉職 環保局批救援體系缺失
中寮香蕉園倒塌 損失2784萬
金門榮服處籲高齡榮民眷 儘早接種流感疫苗
國際新聞
--﹥
看守世界:生態旅遊有助印度整體環境與經濟發展
摘錄自2007年10月3日外電;楊璧如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全天候偵測地面臭氧 上網可知即時空氣品質
摘譯自2007年10月3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歐盟協助中小企業加入綠化行列
摘譯自2007年10月3日ENS美國,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印尼欲利用一天時間種樹7900萬棵
北極部分地區今夏最高溫度達22度
利奇馬颱風襲越南 17人喪生
美國科學家發明硬又薄新塑料 兼顧環保便宜
中國新聞
--﹥
美國之音聽眾:中國當局無端關閉愛滋網站
若爾蓋草原荒漠化 成為沙塵暴來源
高速路直穿保護區 雲南野生大象覓食涉險
抽菸趕時尚 大陸女菸民大增
改善空氣防堵車 北京地鐵大減價
柯羅莎登陸閩浙 百萬人大疏散
綠色學習課表
--﹥
國際鯨豚生態保育研討會
開始時間: 2007/10/09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10/11 - 5:00pm
荒野第三期環境守護培力工作坊
開始時間: 2007/10/09 - 7:00pm
結束時間: 2007/10/09 - 9:30pm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成立環保獎學金
開始時間: 2007/09/30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7/12/15 - 12:00am
千里步道雙十日,四天三夜南庄騎行遊
開始時間: 2007/10/10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10/13 - 12:00pm
主婦聯盟樂活家庭系列講座二
開始時間: 2007/10/13 - 2:00pm
結束時間: 2007/10/13 - 4:00pm
透視中國 :
投資房地産,還是節能環保? --﹥
作者:李泰格(駐北京的環境與科學記者)
B2P無車之旅:
環境養成習慣,習慣造就環境? --﹥
922國際單車日特稿II
作者:吳郁娟(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黃澄大地的綠色生機
中國,這名詞原本對我而言是既陌生又熟悉的,熟悉的是這隻從秋海棠蛻變成老母雞的歷史地理在國中、高中的教科書上被強迫要熟讀,陌生的是我讀了這麼多卻都未親眼、親身體驗過!
所以當初在規劃路線時,我們的中國路線其實是中國古都巡禮,雖然走絲路段會比走內蒙路線的參加者多騎約500公里,但我們覺得無妨,因為此線的人文地理一定會非常豐富!
而此近5000公里的絲綢古道之旅也沒讓我們失望,現在以前課本念到的洛陽、西安、酒泉、敦煌和烏魯木齊對我們而言一點也不陌生,因為我們用雙腳真實走過、用眼睛親自拍下每個城市不同樣貌,或者洛陽劉哥、西安的台商阿姨們、烏魯木齊的羊肉攤老闆、柳園的丁大娘,這些人都讓我們的旅程變的更加精采。
明年的北京奧運可以想見中國的國際能見度肯定會躍升一大截,可以預期的不光中國亮眼的金牌數目,整個北京市,甚至大中國地區都會成為國際上的焦點,當我們騎到距離北京超過四千公里遠的烏魯木齊市時,還可以見到「實行文明運動,迎接奧運盛事」的標語。
騎過一趟明顯感到河北、河南、陜西、甘肅到新疆這五個省份的人文、地理,甚至經濟發展項目都差異甚大。很多地區因應不同地理環境延伸出不同的環境規劃與工業發展:當我們騎過河北省,聳立在城市旁邊的工業煙囪吐出的煙霧讓我們加速通過;在河南省,當地人告訴我們河南是一直是文化重鎮,有些城市還禁止發展工業,只能發展觀光;而陜西省煤礦含量豐富,不加緊開挖實在太可惜;甘肅的無人區可以發展風力發電(讓我們騎的非常辛苦);最後經過的新疆過去是政策實行邊緣區,目前中國政府正積極開發中。
環境與習慣
若問這一趟中國給我們什麼感覺?
我想是中國正在蘊含一股巨大的能量,這股競爭力如果搭配上具有遠見的政府領導人,加以一黨獨大的政策頒布,還有中國人民黨國一家的深厚思想,我想,中國這片黃澄大地在未來會展現一股國際上無法忽視的綠色生機!
然而綠色生機未展現前,也可能隱含許多危機!
我們遇過,開著賓士車、穿著筆挺的先生下車跟我們閒聊後,上車後卻把空煙盒丟出車窗,揚長而去!或者我喝完飲料在店門前問老闆垃圾丟哪?他卻說:地上!地上!沒事的!還有一些觀光景點,表面規劃完善,轉角處卻是垃圾遍地!
當我看到這些省份或城市因應先天環境或政策發展所構建成的景觀,我常在想,究竟是這一地的環境影響這兒人的習慣,還是當地人的習慣造就了該地區的環境?環境養成習慣?或者是習慣造就環境?
如果是前者,那應該會是一幅和諧的圖畫。如果是後者呢?一個人的習慣造就一個景象,很多人的習慣會造就一個環境;那麼若是,我們改變一些習慣,讓生活環境變的更好呢?
一個人改變一個習慣會讓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好;很多人改變自己的習慣可以讓周遭環境變的更美好:例如: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近距離的路程走路或騎單車前往、若一定要開車則發揮汽車的最大效益與空間、垃圾回收、減少使用塑膠袋…諸如此類的小小生活習慣無形中都可以讓生活環境變的更好。
中國政府正在強力提倡文明運動,企圖讓中國人民居住的環境變更好。
我相信迷你又精巧的台灣島一定也可以經由我們改變一些生活習慣而讓環境變更好!我在邊境小城霍爾果斯,在中國的最後一晚,用一種信念式虔誠的相信著。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地球日網站
◎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