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2.0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11/30~12/30全民e公投,2007十大環境新聞票選開跑!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自然書訊:走出生態與文化的台灣
《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


作者: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在《浪遊之歌》書裡這麼說:「走路是將心理、生理與世界鎔鑄於一爐的狀態,彷彿三者終於有了對話的機會,亦彷彿三個音符突然合成和絃。走路使我們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與世界中,不致被身體與世界弄得疲於奔命。」

的確,在追求速度的現代,許多人都開始警覺到「慢下來」對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為健康,慢一點,才可以讓我們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精采內文

 
 
  攝影賞析:2007二水跑水祭

開跑了!

文字/攝影:munch

當時代要轉彎,水圳也要搞休閒,至少讓消沈的農村,多點熱鬧的人氣。

二水跑水祭,老水圳的新意象,有著孩子的笑聲,以及大人的期盼。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後反水庫時代――後續作為

社區教育

 


作者:黃至賢、邱柏瑩、郭艾玫、林家怡、鄭佩馨

號稱「博士之鄉」的美濃,從社會運動到社會教育,一直是在地知識分子努力思考的方向。十多年過去,當時年輕學子如今也開始進入社會,看見水庫議題到社區關懷的變化過程,這樣的運動經驗對他們的思考或社會參與開始有所影響,在群眾教育的規劃中例如旗美社大,仍會安排水資源課程,不斷提醒人們。而美濃人的新運動也轉為貼切當地最重要的「農業」議題,從近年來與高雄縣農村社區大學的合作發展過程可窺一二。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邶風.泉水〉

譯者:賈福相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出宿于泲,飲餞于禰。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飲餞于言。
載脂載舝,還車言邁。
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茲之永嘆。
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毖」音同「必」;「泲」音同「幾」;「禰」音同「迷」;「舝」音同「轄」;「遄」音同「傳」。

精采內文

 
 
  綠色影展:走過百年震災,再現蓬勃生機――九九峰自然保護區
九九峰壯麗奇秀的景觀,流傳著不少民間傳說,更加深它在民眾心中神祕的色彩

 


作者:蔡季勳;審校:楊嘉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研究員

九九尖峰橫跨台灣中部的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以及台中縣霧峰鄉、太平市境內,屬國有林班地埔里事業區第8-20林班範圍內,地形由礫岩為主的頭嵙山層,火炎山相岩層所構成的鋸齒山峰群,因地殼變動、劇烈的造山運動、快速侵蝕、堆積和風化作用,塑造了如火炎山的特殊地質地形景觀,峰峰相連如玉筍排空,形勢雄偉氣象萬千。台灣民間傳說,若山有百峰,則將出帝王,然而在第一百峰最後形成之際時,卻遭到風雨破壞,只有九十九座峰,因而得名九九峰。精采內文

 
 
  自然書訊:走出生態與文化的台灣
《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序
作者: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行走,可以是散步、漫遊、晃蕩的休閒,也可以是實用性的從一個方到另一個地方求生存的拓荒;當然,行走更可以是從養生健身到心靈禪修的方式,自古以來一直有沿街托缽,甚至用幾跪幾叩的苦行化身為暮鼓晨鐘來敲醒世人。

在《浪遊之歌》書裡這麼說:「走路是將心理、生理與世界鎔鑄於一爐的狀態,彷彿三者終於有了對話的機會,亦彷彿三個音符突然合成和絃。走路使我們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與世界中,不致被身體與世界弄得疲於奔命。」

的確,在追求速度的現代,許多人都開始警覺到「慢下來」對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為健康,慢一點,才可以讓我們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

可是,有很多朋友,可能去過紐約、巴黎、京都數十趟,卻沒到過南投埔里或是花蓮七星潭,許多學生每年寒暑假輪流到美國、英國、澳洲遊學,卻不認識城市邊的那座山,也沒涉過住家附近那條溪流。

多年來,對於大家總是在政治上那抽象的台灣上打轉,覺得很厭煩,好盼望每個人,不分男女老少與黨派,大家一起來認識台灣,拋開政治台灣,走出生態台灣、走出文化台灣。

有這樣想法的朋友很多,因此在黃武雄、小野、徐仁修三位老師登高一呼之下,千里步道運動這一年多在台灣已蔚為風潮,這些步道,或是鄉間小路,或是近郊自然步道,從城市到村莊,從這個縣到另個縣,將台灣孤立的鄉鎮連結起來。

千里步道不是活動,而是運動,是築夢的過程,是召喚,是重新認識自己土地的情懷。

運動,是由下而上的,是民眾身體力行與覺醒,大家一步一步,流著汗,用心感覺台灣的面貌,看見真正美麗的台灣,設法將這些美好給保護下來。

 

《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     《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

  • 作者:黃武雄、小野、阿寶、吳明益、李丁讚等13位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2日   
延伸閱讀
  • 《家離水邊那麼近》,吳明益,二魚文化,2007年5月
  • 《慢慢走》,王盛弘,二魚文化,2006年05月
  • 《當青蛙來敲門——新店溪左岸的濕地故事》,永和社區大學,左岸文化,2005年12月
  • 《北台灣漫遊——不知名山徑指南1、2》,劉克襄,玉山社,2005年2月1日
  • 《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李偉文,野人,2004年1月
  • 《女農討山誌: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記事》,阿寶,張老師文化,2004年2月
  •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雷貝嘉.索爾尼,麥田,2001年9月
  • 《練習曲》,陳懷恩,華納兄弟影業,2007年9月

Top

 
 
  攝影賞析:2007二水跑水祭

文字/攝影:munch

2007二水跑水祭

當時代要轉彎,水圳也要搞休閒,至少讓消沈的農村,多點熱鬧的人氣。

二水跑水祭,老水圳的新意象,有著孩子的笑聲,以及大人的期盼。

1719年建立的八堡圳

話說從頭!

老祖先不會沒事挖條水圳搞休閒,1719年建立的八堡圳,是早期大陸移民來台最早建立的水圳,在當時原住民平埔族採取輪耕農業之外,開啟灌溉農業的開端。一旦農地固定,能夠年年耕種,有著地權觀念,人們也想長久安居成家立業。

一條圳,維繫一個社會。

八堡圳橫越彰化平原

水圳,橫越彰化平原,以八堡為名,就是標明灌溉的區域,大概今天的彰化縣市範圍,都在水圳送水的區域內。

當然,早期不會是水泥壁面,是後來水利會為了防水側漏,才分段修築的圳貌。早期以石塊為底、夯土為壁,生物、植物伴圳而生,水圳的自然樣貌,應該美得迷人。

林先生廟

八堡圳建圳,由彰化平原開墾者施世榜發起,在沒有重機械的三百年前,建圳不是簡單工程,而是高深學問。歷史故事總是會有傳奇,林先生突然出現,教導居民如何當地取材,建造水圳,當濁水溪水自圳道而來,林先生又突然消失。

傳奇,總有神話意味,無論林先生是人是神,為了感念,建廟紀念。

跑水祭,問了當地耆老,個個講了笑,那有跑水比賽,全都是十多年前為了紀念水圳,辦出來的鄉村活動。

早期,水圳只有灌溉時節才引水入田,引水入圳前,會請各庄神明前往圳頭祭拜水神,順便沿水道出巡,驅趕不潔之物,守圳人也會在引水入圳前,巡視水道查看損壞,以免漏水破壞農田。

無論跑水構想源自為何,跑水祭成為新傳統,今年請來網路作家九把刀助陣,八堡圳可就多了一位現代林先生。

即然農業轉向休閒,草鞋也得還成運動鞋

即然農業轉向休閒,草鞋也得還成運動鞋。

孩子們下到水圳內

孩子們下到水圳內,平常那有機會下去玩,怕水深淹死,怕大水沖走,水圳像是另一個世界。

開跑了!

開跑了!跑水祭的孩童歡笑。

有人半跑半玩,有人全力衝刺

當然!有人半跑半玩,有人全力衝刺。

瞧,那個水印,證明跑得多用力。

童年有水圳的記憶,就算長大不務農,心裡也有一條長長故鄉的河

童年有水圳的記憶,就算長大不務農,心裡也有一條長長故鄉的河。

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快樂

跑水祭,孩子們的現代節慶,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快樂。

大人們,無不想在這個凝聚人氣的時刻,找些買賣,賺點外快

至於大人們,無不想在這個凝聚人氣的時刻,找些買賣,賺點外快。

林先生廟外的龍開口笑了!

林先生廟外的龍開口笑了!三百年前為灌溉建圳,三百年後為觀光跑圳,一切變化,應該都在林先生的捏指一算中。

如果能,讓八堡圳恢復原貌,應該會比現今水泥的乏味樣貌,更加呈現生態的美感。

二水,一直有著傳統的鄉村氣息,美麗的平原景觀,值得一走。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寫于2007/11/25

Top

 
 
  自然人文:後反水庫時代――後續作為
美濃鄉親你好嗎?反水庫運動幾多年 三之三
作者:黃至賢、邱柏瑩、郭艾玫、林家怡、鄭佩馨

鍾永豐(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總幹事,現嘉義文化局長):「因為厥個美濃反水庫介運動,使得大家開始反省水庫對弱勢族群同生態造成介危害,所以厥還係一個進步介運動介開始。」∼摘錄自〈水庫係築得屎嘛吃得〉歌詞內容

2000 年,扁政府宣布美濃水庫暫停興建,化解了家園存亡危機。然而議題會因為時效性就消失不見嗎?當初全鎮總動員的運動經驗與力量,是否曾試著透過教育或其他宣導方式,持續傳承給下一代?美濃愛鄉協進會由反水庫而起,透過議題運作的過程與社區結合,人與土地的情感因此成為強大的基礎聯繫與動力。

這群回鄉的知識青年,轟轟烈烈展開反水庫運動之初,除了利用各自學術專長進行資料蒐集與對外聯繫,在累積足夠的學理基礎與運動力量後。他們開始沈思運動的意義與長期教育的重要性。

龍肚國小教師黃鴻松曾說:「如果老師自己都不能實踐愛鄉愛土,如何能教育或者期待我們的下一代能愛這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呢?」曾在旗美高中任教的宋廷棟老師總結那段歷程說道:「這場運動對我而言有兩個意義,一是宣揚反水庫及生態保育概念,二則是更重要的,經由不斷地與鄉親接觸、討論,我才真正地回到美濃。」於是龍肚國小不止帶學生一步一腳印遠足,更讓他們下田種稻,《穀子穀子》紀錄片裡呈現徹底實踐的鄉土教育。

號稱「博士之鄉」的美濃,從社會運動到社會教育,一直是在地知識分子努力思考的方向。十多年過去,當時年輕學子如今也開始進入社會,看見水庫議題到社區關懷的變化過程,這樣的運動經驗對他們的思考或社會參與開始有所影響,在群眾教育的規劃中例如旗美社大,仍會安排水資源課程,不斷提醒人們。而美濃人的新運動也轉為貼切當地最重要的「農業」議題,從近年來與高雄縣農村社區大學的合作發展過程可窺一二。

由美濃看湖山

美濃水庫宣佈暫停興建的同一年,湖山水庫的環評在行政院通過,開啟了另一群人民不知何時才能擺脫的夢魘。

湖山水庫與美濃相似,同樣在被認為粗糙環評、未徵詢地方民意、為因應工業區供水而必須犧牲人民家園與破壞生態敏感區等原因,被反對興建。諸多學者與民間團體認為,有了美濃經驗,政府的水資源利用政策似乎未見改善,仍是定於大量供給而非「是否真有需求」的角度去思考,並執意進行迅速有可見「效果」的實體工程,以顯政績。

以人為本位思考的用水需求,還有所謂台灣山高水急,要建水庫將河水儲存起來的種種理由,使得目前台灣西部的主要河川流域都被箍上了水壩,原本自由流淌的河川差不多都變成了水庫搭起來的台階,原本充滿生機的河流被水壩腰斬、豐富的自然流域生態系被囚禁,只剩下一個個矗立在山谷中堆滿淤泥的大水槽、一段段乾涸的下游流域和逐漸退縮的海岸線。這就是人類短視近利,用吸乾榨盡的方式所創造的死亡之河。犧牲自然健康的河流換來的六大水庫四大人工湖會是為未來子孫和自然環境著想的後工業時代之水利工程嗎?(資料來源:鍾怡婷)

水資源使用的思考在有識之士倡議下,已累積出一定的聲音與思考方向。近兩年來反湖山人士舉辦幽情谷(湖山水庫預定地)生態調查與導覽,還邀來陳昇、黑手拿卡西、林生祥高唱「反ㄅㄚˋ權」等活動,希望吸引更多大眾目光注意。不同的是,在眾多學者團體與政府砲火交鋒時刻,雖有雲林為名的團體在前線疾呼,但反湖山水庫運動目前仍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或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期待更多當地社區力量的呈現,能繼續轉化為更多的運動能源。

訪談成員

本篇為2006環境新聞志工研習營成果作業

Top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邶風.泉水〉
譯者:賈福相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出宿于泲,飲餞于禰。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飲餞于言。
載脂載舝,還車言邁。
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茲之永嘆。
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毖」音同「必」;「泲」音同「幾」;「禰」音同「迷」;「舝」音同「轄」;「遄」音同「傳」。。

 

泉水

泉水溪流入淇河,遠離了故鄉衛國。
鄉愁每天加多,思念我的同宗姊妹們,
曾常與她們嬉樂。

曾在泲城住夜,曾在禰城餞別,
女孩子出嫁,遠離父母和兄弟,
辭別了諸姑和大姊。

也曾在干城住宿,也曾在言城餞別,
車軸快些加油,調轉馬頭,
趕回衛國,會有問題嗎?

懷念泉水溪,久久嘆息,
相思須城和曹城,恨悠悠,
只好駕車出遊,解除心中愁。

Spring Water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Spring water flows into the River Qi.
I left my homeland Wei; I miss it every day.
I remember all my cousins, sweet; I talked with them frequently.

We lodged one night at Ji, and toasted farewell at Ni.
When a girl marries, she parts with her parents and brothers;
She says goodbye to her aunts and elder sisters.

We lodged as well at Gan and toasted again at Yan.
I have greased my wagon axle and the wheel pins.
I want to hurry back to Wei – is this wrong?

I am homesick for spring water; I sigh long and deep.
I miss Xu and Cao; their memory swells my sorrow.
I want to ride away on my wagon; I want to forget this misery.

Top

 
 
  綠色影展:走過百年震災,再現蓬勃生機――九九峰自然保護區
作者:蔡季勳;審校:楊嘉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研究員)

九九尖峰橫跨台灣中部的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以及台中縣霧峰鄉、太平市境內,屬國有林班地埔里事業區第8-20林班範圍內,地形由礫岩為主的頭嵙山層,火炎山相岩層所構成的鋸齒山峰群,因地殼變動、劇烈的造山運動、快速侵蝕、堆積和風化作用,塑造了如火炎山的特殊地質地形景觀,峰峰相連如玉筍排空,形勢雄偉氣象萬千。台灣民間傳說,若山有百峰,則將出帝王,然而在第一百峰最後形成之際時,卻遭到風雨破壞,只有九十九座峰,因而得名九九峰。

1999年的921大地震,造成九九峰青山綠衣消失,成為「禿頭山」,棲地劇烈改變,形成地形地質上極為特殊的景觀。2000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此地為自然保留區,成為921之後第一個以地震崩塌斷崖地景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見證記錄著天然變化的演替過程,也透過法律效力,讓保護區休養生息,維護大自然生態物種與地景的多樣性。

保育種八色鳥曾在九九峰自然保育區內留下繁殖記錄除了特殊的地形景觀,九九峰棲地內的生態物種亦極為豐富,根據2002年底在九九峰自然保護區所進行的物種調查與監測記錄,保護區內有植物343種,哺乳動物19種,鳥類56種,兩棲類14種,爬蟲類23種,昆蟲727種,以及蜘蛛247種,甚至在中高海拔原始森林才有的台灣山羊、黃頸蝠,以及保育類動物八色鳥等珍貴動物,都曾在自然保留區內發現踪跡,足見其生物相之豐富。

921地震後,曾有學者建議比照國外的做法,以人工噴漿、灑灌方式,把草籽、肥料混合拌勻後,從空中噴灑;但因當地土壤膠結不強,地質脆弱,只要下大雨,地表就會沖刷剝落,人工植被亦會隨之流失,加上在此同時,峭壁上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正迅速地回復,於是最後改採自然恢復方式,保護區內崩積土上隨風吹灑的植物種子,幾年下來已逐漸長成5-6公尺的小樹。這些大自然撒種的植物,生長情況良好,幾乎都是台灣原生種植物,包括二葉松、五葉松、山黃麻、山鹽青以及台灣蘆竹等,都生長得極為茂盛,綠意生機證明了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已重新在九九峰自然保護區裡生根成長巨變過後,人們生活慢慢回歸正常,大自然的景觀與生態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也得以休養恢復。九九峰自然保護區的存在,讓人們永遠記取這段百年大震的歷史記憶,也向大自然學習謙卑敬畏的共存方式。

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觀賞「燄峰朝霞-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影片國語版英文版日語版台語版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