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2.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破報
生命力新聞
台灣立報
環境報導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荒野保護協會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美濃愛鄉協進會
Ecotrust
地球憲章總部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崔媽媽基金會
黃金蝙蝠生態館

 
 

自然人文:在吐瓦魯 嚐到來自天堂的滋味

作者:吳郁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吐瓦魯淡水資源缺乏,小朋友洗澡就是直接跳到海裏解決(藍之青攝)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首描繪農村風光的兒歌,幾乎每個台灣小孩都會哼唱。這幅景象,對於珊瑚礁島嶼地形的吐瓦魯人民來說,卻是非常難以想像的畫面。

地理條件限制 用水全賴雨水

吐瓦魯國境內沒有河川溪流、瀑布溪澗,地下水僅有兩三處,無法供給民生用水,全國一萬多人的生活用水,全仰賴雨水。雖然吐瓦魯年平均雨量有 2300-3700公厘(*1),光看數據,不會覺得這是一個會缺水的國家,然若細看雨量的分佈、搭配該地的地理環境、年均溫交互參照之下,久居在此的人們都會深刻明白,雨水是吐瓦魯最為珍貴的天然資源,與海洋同等重要。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昆蟲的性愛情色

作者:楊家旺

【昆蟲的性愛情色】2003.06.14 攝於大同

這篇文章的標題,之所以會取名為〈昆蟲的性愛情色〉是因為3本書的緣故。這3本書都探討了昆蟲的性事,第一本是2003年7月出版的中譯本《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忠告》,由奧莉薇雅.賈德森(Olivia Judson)所撰寫,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性的演化生物學】;第二本是2000年2月出版的《蟲蟲的》,由張永仁攝影撰文,書的副標題是【六足王國性愛大觀】;第三本於2006年10月出版,由朱耀沂撰寫,書名《情色昆蟲記》,這本書也有個副標題,叫作【昆蟲世界的愛情兵法】。我取這3本書名的關鍵字:性、愛、情色,組成了這篇文章的標題,即〈昆蟲的性愛情色〉。

精采內文

 

自然書寫:想像力教室

作者:孟琬瑜 (文字工作者)

想像得出它們是誰嗎?無疑地,應是某種植物的種子。

你曾經這樣凝神注視過,組成微塵、如雪飄降的它們嗎?

從武陵下山後兩週,家裡的地板、茶几、餐桌上...,到處散落著這種扁梨形的細小種子;左右對稱、頂端有兩根短鬚、中央微微隆起,兩側較透明,似乎也帶著一點助飛的薄翼。

蹲在地上逐一撿拾,旋即知道是小咕嚕和小瑀魚把玩過那些從武陵路、從步道上,撿回的化香樹果實。下山後,球果在平地乾冷的晴日,鱗片展開、種子撒散,賜予我一個凝視端詳的機會。也慶幸自己的好奇心與獨到眼光,使我並未拿出掃帚直接掃進垃圾桶中。

精采內文

 

書齋:《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5:老驥負櫪,走出攝影版圖

作者:陳維滄

攝影,是為攝取(抓住)那一方世間之影!

第一次踏上攝影旅途,是1989年,去到中國西陲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大漠黃沙,縱橫天際,在晴空無風之下,沙形曲線萬千、優美婉約的靜臥。這個維吾爾語稱為「鳥也飛不過去」的中國最大沙漠,在四到七世紀時,曾讓西出陽關、到天竺取經的苦行僧眾備嘗艱辛,苦不堪言。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在吐瓦魯 嚐到來自天堂的滋味

作者:吳郁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吐瓦魯淡水資源缺乏,小朋友洗澡就是直接跳到海裏解決(藍之青攝)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首描繪農村風光的兒歌,幾乎每個台灣小孩都會哼唱。這幅景象,對於珊瑚礁島嶼地形的吐瓦魯人民來說,卻是非常難以想像的畫面。

地理條件限制 用水全賴雨水

吐瓦魯國境內沒有河川溪流、瀑布溪澗,地下水僅有兩三處,無法供給民生用水,全國一萬多人的生活用水,全仰賴雨水。雖然吐瓦魯年平均雨量有 2300-3700公厘(*1),光看數據,不會覺得這是一個會缺水的國家,然若細看雨量的分佈、搭配該地的地理環境、年均溫交互參照之下,久居在此的人們都會深刻明白,雨水是吐瓦魯最為珍貴的天然資源,與海洋同等重要。

此地的雨季,集中在每年10月至隔年二月左右,這4-5個月的雨量占全年度雨量的一半至2/3。年平均溫度為28度,最高年均溫31度、最低年均溫 25 度,下完雨,雨過天晴,豔陽猛烈照射之下,水分蒸發極快,加以珊瑚礁地形的土壤難以留住水分,因此若雨季更集中、乾季時間拉長,則水資源缺乏對吐瓦魯的威脅,並不亞於暖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甚至還要直接、衝擊更大。

對沒有河川源頭、水庫的人民來說,儲水方式便相顯重要。因而島上的居住環境延伸出一個有趣景象:家家戶戶旁都有2至3個的蓄水量1000加侖的大水桶,由歐盟援助。由鋁合金鐵板所架設成的斜斜屋頂就是集水板,雨水順著屋簷留下,落入架設在屋頂邊緣的排水槽,而後順著水管流入儲水桶,再經用抽水馬達,把水抽入細水管導入家戶內。然後,打開水龍頭,雨水流洩而出變成平日燒飯洗衣的民生用水。從水分子從雨水到轉用成民生用水,一氣呵成,幾乎未製造任何碳足跡。

反聖嬰年 家家儲水筒見底

然而,今年吐國雨季的降雨量,推測受反聖嬰現象影響,降雨量大減。去年10底至今年1月底,僅下了幾場十隻手指頭以內的雨,且鮮少降下長時間的大雨。許多家戶的儲水桶早已見底。居民只得仰賴日本政府在1999年興建的海水淡化廠。價格是500加侖/13.5澳幣(約一千公升台幣166元*2),雖不貴,但是買水有排名順位,家戶用水排第一順位,餐廳或商業用水排最後。

體驗缺水的辛苦後,隨之而來是對天降甘霖的喜悅,我這個外國人現在遇到下雨時,會開心的拿出鍋碗出去接水,甚至跑到水中淋雨洗頭。一滴滴雨水從天而下,再喝入口中時,我體驗到天堂的滋味,滿懷感激。

淡水資源缺乏 省水成習慣

因為了解島上水源僅靠雨水,吐國人民從小時候就習慣性的節約用水,只是他們節約用水的方式,在有潔癖的朋友眼中可能代表「不衛生」,或是容易「有洗不淨」。例如: 食用過的鍋碗瓢盆僅用兩盆水沖洗,一盆沖掉殘渣後用洗潔精擦洗,然後另一盆清水把洗潔精洗掉,其實只是把碗盤過水把泡沫洗掉罷了,油漬能不能完全洗清就睜一隻眼閉隻眼吧。又例如: 一勺水,加上幾滴清潔劑變成了「洗手盆」;餐宴後,每個人會輪流把手伸進水裡搓揉幾下,通常10個人洗過之後,水已經變成黑的,而第11個人仍是不假思索的洗下去...。

在台灣,我們洗碗盤時習慣用把水龍頭打開用活水,嘩啦嘩啦地把碗盤洗完的方式,在當地人眼中是極度浪費水的(我到當地人家用餐時,曾被糾正過)。餐宴過後,基於禮貌,我還是得把手伸進不知多少人搓揉過的水盆中洗手。在這裡生活,時不時得思考省水與公共衛生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平衡。

入海而浴 大雨更痛快

島上的沐浴習慣也很有趣。小孩們先跳到海裡玩水兼洗澡,上岸後僅用兩三瓢淡水把身上鹽份洗掉,即完成所謂的「洗澡」。下大雨時,小孩們跑到雨中淋個痛快,打水仗之外還互相刷背。雨停了,身體也洗乾淨了。這些用水方式是一代代傳下來的習慣。

內陸國家的人民可能終其一生無法看見海洋;海島國家的人民也許終其一生無法親臨河川。台灣人民很幸運,我們有山、有海、有河川,可以親見奧萬大瀑布、可到福隆衝浪、可到蘭陽溪口賞鳥。而吐瓦魯人民最渴望的水資源,僅是雨水罷了。我們怎能不珍惜水龍頭流出的滴滴水分子呢?

*英制1加侖等於4.546公升。
*氣象資料來自吐瓦魯氣象局。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專欄作家:昆蟲的性愛情色

作者:楊家旺

【昆蟲的性愛情色】2003.06.14 攝於大同

這篇文章的標題,之所以會取名為〈昆蟲的性愛情色〉是因為3本書的緣故。這3本書都探討了昆蟲的性事,第一本是2003年7月出版的中譯本《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忠告》,由奧莉薇雅.賈德森(Olivia Judson)所撰寫,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性的演化生物學】;第二本是2000年2月出版的《蟲蟲的》,由張永仁攝影撰文,書的副標題是【六足王國性愛大觀】;第三本於2006年10月出版,由朱耀沂撰寫,書名《情色昆蟲記》,這本書也有個副標題,叫作【昆蟲世界的愛情兵法】。我取這3本書名的關鍵字:性、愛、情色,組成了這篇文章的標題,即〈昆蟲的性愛情色〉。

《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是一本既輕鬆有趣又嚴謹的書,可惜這本書在台灣出版後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這本書不是探討昆蟲的性,而是廣泛探討各種生物的性。作者奧莉薇雅.賈德森(Olivia Judson)是著名演化生物學家漢彌爾頓(W. D. Hamilton)的學生。而漢彌爾頓和達爾文及愛德華.威爾森(E. O. Wilson)又有一些生命歷程的交集,我曾簡述於〈漢彌爾頓.蝴蝶.達爾文〉這篇文章。為何我說這本書輕鬆有趣呢?因為作者採用了一種書信問答的方式來撰文。寫信的是各種生物(顯然是擬人法),而這些生物的信都是寫給一位叫塔提安娜博士的。我舉第一封信為例,是一隻竹節蟲寫的:

親愛的塔提安娜博士,

我叫崔姬,是竹節蟲。我寫這封信的時候,正在做愛,真是難為情,但是我的伴侶已經和我做了10個星期了。我真是煩透了,但他一點兒也沒有洩氣的意思。他說,那是因為他愛我愛得發瘋,但我想他真的瘋了。我該怎樣讓他停下來?

印度.性事厭煩者 啟

接著,是塔提安娜博士的回信,用以闡釋那些嚴謹的性生物學或是性演化學,但是以非常輕鬆的筆調。由於她的回信很長,我只以第一段分享給讀者:

竹節蟲居然名列全球最熱衷做愛的生物榜,有誰想得到?十個星期!我知道妳可受夠了。崔姬,妳的懷疑對了一半。妳的情郎是瘋了,讓他發瘋的不是愛,而是吃醋。他不斷纏著妳做愛,別的雄性就沒有機會接近妳。幸好他的身體長度只有妳的一半,所以騎在你背上你應該不會覺得太重。

《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之所以沒受到太多關注的可能原因,我有一個猜測,此猜測是根據我逛書店的一個發現。有一回,我逛書店時,發現《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的書被封膜。我知道封膜的書通常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有些書讀者會熱門翻閱卻不購買,影響書籍的外觀美,另一是不適宜 18歲以下的孩子閱讀。而《Dr. Tatiana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顯然屬於後者,但這個原因讓我有些哭笑不得。我承認書裏的用詞常常很直接,比如說金普特雌猴寫給塔提安娜博士的信有這樣一句:「他的陰莖怎麼會布滿了巨大的尖刺呢?」,又比如說女王蜂寫的信有:「我的愛人都把那話兒留在我體內,然後就死了。這樣算正常嗎?」還有雄獅寫的信:「我的婆娘肯定是個花癡。每次她發情了,至少每半小時就要做一回......您能不能建議一些『壯陽』藥給我,拜託?」但這些敘述畢竟是生物性交的實際情形,算是研究或了解生物的性所需具備的基本知識,不知道對18歲以下的孩子會造成什麼不良影響?竟還需要將這本書封膜?

我也很喜歡這本書前言的第一段,作者藉由塔提安娜博士這一角色寫道:「我出道以來,遇到過許多問題。許多問題簡直匪夷所思,超出人類的想像力。但是,最普通的問題卻俗得很,那就是:我為何會成為性學專家?答案很簡單,因為我覺悟到,生命中沒比性(有性生殖)更重要、更有趣,或更教人覺得棘手的事了。」

張永仁《蟲蟲的愛》一書,收錄了一張張各種昆蟲交配的照片。他在自序裏寫到自己編導昆蟲生態觀察的公視節目時,意外得到一個外號,叫做「昆蟲A片大導演」。讀者在這本書裏可見到張永仁在野外觀察時所拍攝到的各種昆蟲交配畫面,藉由這些圖文,相信有助於大家對昆蟲交配習性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我發現,同一類昆蟲往往有固定的交配姿勢。我舉如下四類昆蟲為例:第一類是金花蟲,祂們交配的姿勢為「抱背式」;第二類是椿象,祂們交配的姿勢為「一字形」;第三類是蟬,祂們交配的姿勢為「V字形」;第四類是蜻蜓,祂們交配的姿勢為「心形」。換言之,無論您見到的是哪一種金花蟲,祂們的交配姿勢皆為「抱背式」,鮮少有例外;同理,椿象、蟬、蜻蜓也是如此。

【昆蟲的性愛情色】2

而朱耀沂的《情色昆蟲記》,算是他台大教授退休後一連串的昆蟲書裏比較後期的作品。朱耀沂的退休,對昆蟲觀察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他一本接一本的昆蟲書寫,提供給昆蟲觀察者非常豐富的昆蟲知識。這些知識提供了昆蟲觀察者日後在野外觀察時重要的參考依據。《情色昆蟲記》沒有照片,但有一些很不錯的手繪插圖,讓文字的敘述有了更具象的參照。

朱耀沂在此書結束的【後記】裏,第一句話這麼寫道:「不知各位看完昆蟲A片的文字版後有什麼感想?」看完這句話,我突然意識到,那麼張永仁的《蟲蟲的愛》就是昆蟲A片的圖像版囉!進一步再想,也許哪一天,台灣會有人拍出昆蟲A片的影像版,我相信這將會是一部令人期待的紀錄片。

朱耀沂在《情色昆蟲記》裏探討了昆蟲兩性的各種面向,他的博學,就像作者簡介裏提到的,學生總敬稱他為「昆蟲博物館」。退休後的朱耀沂,完成的昆蟲著作已超過10本,字數則突破一百萬,對昆蟲觀察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當然,這也意謂著朱耀沂對台灣的昆蟲觀察家來說,肯定有著重要且不會被遺忘的地位。

Top

 



 
 

自然書寫:想像力教室

作者:孟琬瑜 (文字工作者)

想像得出它們是誰嗎?無疑地,應是某種植物的種子。

你曾經這樣凝神注視過,組成微塵、如雪飄降的它們嗎?

從武陵下山後兩週,家裡的地板、茶几、餐桌上...,到處散落著這種扁梨形的細小種子;左右對稱、頂端有兩根短鬚、中央微微隆起,兩側較透明,似乎也帶著一點助飛的薄翼。

蹲在地上逐一撿拾,旋即知道是小咕嚕和小瑀魚把玩過那些從武陵路、從步道上,撿回的化香樹果實。下山後,球果在平地乾冷的晴日,鱗片展開、種子撒散,賜予我一個凝視端詳的機會。也慶幸自己的好奇心與獨到眼光,使我並未拿出掃帚直接掃進垃圾桶中。

我總覺得這種子的形狀看來十分眼熟,於是翻閱了《種子的信仰》。果然在書中有一張白樺種子的手繪圖,乍看之下狀似一隻伸長觸角、展翅的迷你小蝴蝶。

化香樹的種子外型與它,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於是翻閱著其他書本找到化香樹,胡桃科。不知道與樺樹科的白樺有著甚麼關聯?

也許真的並不存在甚麼關聯,只是經過長時間的自然淘選與一些偶發的意外,篩落了許多試驗個體,留下這些有助於繁衍子嗣的種子。樺樹也走著屬於自己的那一條路,它們並未彼此承襲。

亨利.梭羅曾經這樣描述著樺樹種子:

「這些種子...體型嬌小、淡褐色,兩側長著一對寬寬的透明翅膀,正前方挺立兩根像是昆蟲觸角般的花柱,模樣很像小小的棕色蝴蝶」。

而化香樹跟樺樹一樣,生著一串串葇荑花序,所以化香樹種子頂端的那兩根短鬚,應該也是花柱了?

「這麩皮般的樺樹種子既小又輕,在沒有風的時候不經幾番旋轉周折是不會落地的。一旦起風,就會像塵埃般御著風,一轉眼就不見了...」「這些輕如塵埃的種子,甚至更重一點的種子,都會被吹到最高的山丘上。也多虧了風,植物在秋季和春季才得以傳播」。

梭羅形容種子是「穀粒」,「提供鳥兒源源不絕的新鮮食物」,「又似塵土般遍播各地」。

種子是組成塵埃的主要成員之一。

上一次像這樣凝視著種子,是從雪見回來後兩週。咕嚕和瑀魚在細雨封鎖的二本松,像索食幼雛伸長手,爭相請求W叔叔幫忙採摘枝頭青綠的赤楊果實。握於掌心、藏於口袋。雨停之後,小手緊握過的果實帶著一點餘溫,一股腦兒全塞進我口袋,並且迅速被遺忘。在山下的溫暖中逐漸轉為棕褐色,表皮開裂,極微小、帶著一點薄翼的種子也在兩週間散開。我掏著口袋,感覺細碎的種子彼此磨擦,發出微小的、竊竊私語的交談。

我想種子沒有土壤,是連一點機會都沒有的。於是將種子仔細收集起來,全灑在花盆和飼養甲蟲的腐植土壤。我並不確定離開了中海拔森林的家,在平地的溫濕度條件下,它們還有可能從深沉的休眠中,啟動萌芽的機制嗎?我想像著自己是無意間攜帶種子,為它們開拓新領域的散播者。只不知道,它們在土壤中耐心等待適當時機,要經過多久?經過怎樣劇烈或意外的環境變化,才能夠等到一個適當的天時地利?

我的想像力「授課教師」,常是這些隨機相遇的植物種子與果實,也時常是我們家那一雙頑皮逗趣、對生活充滿想像與創造力的小兄妹;「課堂」時而在山徑上、躲藏在落葉的掩護下,時而在庭院的地面與牆角、在散步途中,也不意地出現在生活中的任何可能的角落。

他們引領我,瞬間墜入一個奇妙的思路的迴廊,操練著我,關於生命的凝視及想像。

這段時日,在廚房切切洗洗的時候,就連發了新芽的紅蘿蔔與馬鈴薯都捨不得丟棄...,用清水供養著的,新芽也以極緩慢的速度成長抽長,回應我。

阿德說,這樣嚴寒的冬天畢竟季節不對,就算發芽了,埋進土裡,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我卻悄悄呵護著那一芽一芽的盼望,耐心等待它們展開細碎的綠葉。對我來說,那都是初初成形的生命力啊!

節氣大雪後,回暖的日子,新芽似乎加倍努力地開枝展葉,它們靜立在流理台上,安靜地注視著我流轉的身影。然而,接踵而來冬至的冷空氣,卻讓新葉在一日間凍傷,並逐漸萎凋了。

Top

 

書齋:《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5:老驥負櫪,走出攝影版圖

作者:陳維滄

攝影,是為攝取(抓住)那一方世間之影!

第一次踏上攝影旅途,是1989年,去到中國西陲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大漠黃沙,縱橫天際,在晴空無風之下,沙形曲線萬千、優美婉約的靜臥。這個維吾爾語稱為「鳥也飛不過去」的中國最大沙漠,在四到七世紀時,曾讓西出陽關、到天竺取經的苦行僧眾備嘗艱辛,苦不堪言。

年年復行行,我就像老驥負櫪一般,肩上掛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行行復覓覓,攝取穹蒼之下的自然景致和文化、生態的風貌-。美國的黃石公園、大峽谷;加拿大的楓葉、瀑布;中南美印加文明遺址;南非的動物世界;愛琴海荷馬史詩的眾神國度;歐洲捷、奧文藝復興的古典風華;印度的宗教藝術石窟;柬埔寨吳哥窟;中國大陸敦煌的莫高窟、九寨溝、雲南、桂林;日本北海道的阡陌花田.....等。

爾後是縱身三極的極地之旅:搭乘破冰船拍攝南極的企鵝、冰山和海鳥;在北極圈白日守候北極熊,夜晚枯等北極光;在中極踏上了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祕境。

行過三極、五大洲,更真實的體會是:寰宇無疆界。無論是在沙漠、在極地冰原、在汪洋大海之上,四界無邊,唯與天接,人,真真實實就是天地間一芥子。世間民族、文化、國土的邊疆界域,在千古大自然中,原是渾沌一宇,唯一不二的本然。

 

※本書已節錄刊載結束,尚有許多精采內文及照片等著您去翻閱、欣賞。

※本文轉載自《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那些極境敎我的事-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書的小檔案】

書名: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作者:陳維滄 先生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8/26
定價:300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    ‧副刊責任編輯、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