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3.2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破報
生命力新聞
台灣立報
環境報導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觀樹教育基金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紐西蘭綠黨
Salmon Nation
世界自然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蛙蛙世界學習網

 
 

自然人文:國王大潮 為吐瓦魯帶來暖化商機

作者:吳郁娟(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駐吐瓦魯環保志工)

一年一度的國王大潮,反為吐瓦魯帶來「暖化觀光財」(吳郁娟攝)

對吐瓦魯人來說,一年之中有幾個重要節日,例如聖誕節、獨立紀念日、各島慶典等等。最近幾年,多了一個搭上暖化議題而產生的日子,即一年之中的最高潮汐日,當地稱為「King Tide」,國王大潮。

國王大潮通常在一、二月份出現。當日漲潮時,島上低窪地方都會淹水,不同於台灣颱風造成的淹水,南太平洋島國的”淹水模式”是海水隨著潮汐上升而慢慢滲出地表,咕嚕咕嚕的水泡從地底冒出,水位慢慢上升到居民的家門前。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讀〈本能的無知〉

作者:楊家旺

【讀〈本能的無知〉】2009.06.20 攝於三義

親愛的法伯:

我特別喜歡您的第1冊第12章,這一章您探討的主題是「本能的無知」,我發現您的許多實驗設計,都是為了證明昆蟲是依本能行事,這些本能幾乎到了不知變通的地步。我認為本能的無知是您昆蟲研究裏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您在10冊的《昆蟲記》裏時常提出反駁演化論的觀點,您認為本能是先天賦予的,不可能是漸進演化而來的。時至今日,我認為您的本能論,仍是抨擊演化論最有利的觀點。因此,演化論若要更加完備地無法攻破,必須要正視您的本能論才行。不過,法伯,我必須告訴您,演化論作為詮釋生物的許多事件,非常有趣且具說服力,所以,我雖敬愛您,卻不得不告訴您,我也是演化論的忠實愛好者。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有望。櫻賞

作者:munch (文字工作者)

灣寶有望,心情大好。

更好是遇見正義委員,嚴審不當開發,讓丟案喬事就想過的官個個面如菜色。

春天櫻花開了!美麗瞬間。

應該緊緊把握這美麗的成果,確保大會駁回,並將人民護土的意志,灑落到所有悲傷地區。

下一次,一方駁回,八方來賀,就是要讓世間看見,土地可以種稻、植櫻,就是不該大筆一畫浮濫開發。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南投茶園單車行

作者:Michael Turton(長庚大學講師) 翻譯:張慧芬

又是一個很棒的週末,跟一群老夥伴們騎著單車到美麗的南投山區;這一次我們朝著溪頭地區的茶園前進。

星期五晚上,我們一行人從台中啟程騎到了集集。集集是一個知名的觀光旅遊區,每到週末便遊客如織,但是星期五的夜晚卻是萬分寂靜,一如台灣其他的小鎮。星期六早上,我們先騎到水里附近一條賞心悅目的小徑上,從山脊邊俯瞰河流。通常我是不會在吃早餐前便開始爬坡的路線,但是我願意為眼前的景色破例一次。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國王大潮 為吐瓦魯帶來暖化商機

作者:吳郁娟(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吐瓦魯環保志工)

一年一度的國王大潮,反為吐瓦魯帶來「暖化觀光財」(吳郁娟攝)

對吐瓦魯人來說,一年之中有幾個重要節日,例如聖誕節、獨立紀念日、各島慶典等等。最近幾年,多了一個搭上暖化議題而產生的日子,即一年之中的最高潮汐日,當地稱為「King Tide」,國王大潮。

國王大潮通常在一、二月份出現。當日漲潮時,島上低窪地方都會淹水,不同於台灣颱風造成的淹水,南太平洋島國的”淹水模式”是海水隨著潮汐上升而慢慢滲出地表,咕嚕咕嚕的水泡從地底冒出,水位慢慢上升到居民的家門前。

根據澳洲氣象局的預測,今年度(2011)的最大潮汐出現在2月18日下午5點5分,潮高3.24公尺。這個時刻,吐瓦魯的政經中心_僅1.6平方公里的Fogafale islet土地,將有三分之一被上升的海水覆蓋,聽起來是個蠻大的噱頭!

大潮淹水 成觀光景點

當氣候變遷開始從科學數據的爭論,變成聯合國談判桌上的議程之後,吐瓦魯每年的國王大潮日遂吸引越來越多人前往,一、二月甚至變成當年度的”觀光旺季”。

去年(2010)吐國觀光局首度舉辦”國王大潮節”(King Tide Festival),邀請國外媒體前來採訪。觀光局動員當地團體、駐守的國際組織舉辦了一系列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活動,連續四天的活動,非常熱鬧。King Tide當天,因南美洲智利發生芮氏規模7.0的地震,連帶南太平洋各島國皆被發佈海嘯警報。我與島民們拿著簡單行李往高處避難,其實我們的心情是非常輕鬆面對,我甚至有一種在台灣偷到”颱風假”的感覺。倒是國外媒體朋友拍個不停,他們也無懼於海嘯警報。或許對媒體來說,島民拿行李避難的畫面是宣稱氣候變遷威脅最強而有力的說帖。預測災難的警報卻反而把國王大潮節的活動推向最高潮,真是始料未及。

Nui島聚會所 水深及膝

今年觀光局因財政與人力資源縮減,國王大潮節取消,但仍然吸引一些媒體前來採訪。2月18日下午五點左右,來自美國的攝影師、法國、德國、挪威、日本大學生、觀光客,久居在此的澳洲人、台灣人通通聚集到Nui島的聚會所(吐語:maneapa)。此聚會所因為地勢較低、靠近海邊,加上鏡頭能捕捉到非常”廣角”的淹水景象,每年King Tide當日都聚集非常多人在此圍觀。

五點半左右,海水越淹越高,足以淹到成人的膝蓋高度。攝影師賣命按快門,錯過這次,再等明年;記者拿著麥克風有條理地描述現場情況。我看著這一幕,覺得台灣媒體沒派SNG車來真可惜,不然來個全球連線轉播,收視率應會不賴。

那當地人呢? 因為高潮汐,處處都有積水,小孩們開心在水窪內玩水;男人與女人一如往常地餵豬、捕魚、煮麵包果,他們的生活好像沒甚麼改變。高潮、低潮不過是海洋的所呈現出的眾多變化之一。

國王大潮 忽成暖化象徵

海平面上升一開始講究是科學的證據,當越來越多人傳頌之後,科學的證據加上人為口語的說明,往往讓科學數據顯得薄弱。例如,我們不時被提醒海平面上升,可能對南太平洋島國造成的災害與衝擊,而國王大潮就因此被放大檢視,即便它其實早已存在。

像澳洲氣象局與澳洲大學潮汐研究所共同合作的”南太平洋海平面與氣候監測計畫”(South Pacific Sea Level and Climate Monitoring Project) ,自1993年起在吐瓦魯設立潮汐監測數據,監測每日每秒的高低潮差,而後統計分析成日、月或年度的統整報告。查閱從1993年起的潮汐監測資料,其實吐瓦魯每年King Tide的潮汐高度呈現頗為規律的起伏。

當然我也聽過一些當地人說「海水上升比去年高」、「海平面上升越來越嚴重」、「小時候沙灘比較大,現在越變越小」等等說法。其實我很好奇的是,當吐瓦魯居民漸漸了解海平面上升與全球暖化足以提高他們國家的能見度後,他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是否會受影響?

KIing Tide年年都有,來吐國的觀光人潮卻越來越多,這些是否會左右當地居民看待原先他們習以為常的自然景象呢?這似乎是社會科學研究的範疇。然而,目前還未有針對吐瓦魯居民之於海平面上升的態度、描述的精確度做量化統計。氣候變遷已經從自然科學朝向不同學科的研究範圍,我們審視的角度也要更多元,避免陷於單一角度的思考。而潮水,仍舊是悠然灑脫的上升、下降啊。

註: South Pacific Sea Level and Climate Monitoring Project 網站,可下載南太平洋12個國家的潮汐數據。http://www.bom.gov.au/oceanography/projects/spslcmp/spslcmp.shtml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專欄作家:讀〈本能的無知〉

作者:楊家旺

【讀〈本能的無知〉】2009.06.20 攝於三義

親愛的法伯:

我特別喜歡您的第1冊第12章,這一章您探討的主題是「本能的無知」,我發現您的許多實驗設計,都是為了證明昆蟲是依本能行事,這些本能幾乎到了不知變通的地步。我認為本能的無知是您昆蟲研究裏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您在10冊的《昆蟲記》裏時常提出反駁演化論的觀點,您認為本能是先天賦予的,不可能是漸進演化而來的。時至今日,我認為您的本能論,仍是抨擊演化論最有利的觀點。因此,演化論若要更加完備地無法攻破,必須要正視您的本能論才行。不過,法伯,我必須告訴您,演化論作為詮釋生物的許多事件,非常有趣且具說服力,所以,我雖敬愛您,卻不得不告訴您,我也是演化論的忠實愛好者。

已有數不清的次數了,當我有機會分享我的昆蟲觀察經驗時,我都借用您這一章的實驗為例。我將您的實驗過程,簡化成幾行字,變成問題,讓台下的聽講者思考,甚至猜測結果。我向您借用的第一個實驗是:「飛蝗泥蜂以螽斯的觸角做為缰蠅,將獵物牠帶到回窩,先擺在洞口,接下來獨自走進窩裡,對蜂房的內部做一番短暫的視察。我利用短暫時刻抓起暫放洞口的獵物,把牠所有的觸鬚都剪掉。飛蝗泥蜂又出現了,牠在獵物的頭部上下、旁邊尋找,卻完全找不到可以抓住的東西。」我接下來會問台下的聽講者,接下來這隻狩獵蜂會怎麼做?祂總是拖著觸鬚,但此時觸鬚已被剪斷,祂的反應會如何?台下的觀眾熱烈時,往往會有各式各樣的答案,甚至富創意的各類回答。最後,我會公佈解答,即狩獵蜂雖然可以抓住產卵管或獵物的腳,但狩獵蜂最終卻是選擇放棄獵物。

我向您借用的第二個實驗是:「窩裏的食物已經儲存,卵已產好,膜翅目昆蟲正忙著把窩封住。我在牠工作過程中插手,把飛蝗泥蜂放在盒子裏,讓牠在一旁注視著。看我取走封門的材料,用鑷子把短翅螽斯從蜂房裡取出來。將飛蝗泥蜂放出來後,(此時我會問台下觀察,狩獵蜂會做什麼?聽講者的回答裏,常有「祂會朝法布爾飛撲過去,叮咬他。」當然,實際情形並非如此,您的實驗結果是:)牠發現門打開了,便走進去,在裡面待了一會兒,然後退出來又繼續被我打斷的工作,也就是繼續認真地堵住蜂房口。門再次堵好了,昆蟲撣撣身子,對完成的作品滿意地看一眼,最後飛走了。飛蝗泥蜂應該知道窩裡已經一無所有,因為牠剛剛進去過,甚至還待了相當長的時間;可是牠對搶劫一空的住所察看一番之後,卻仍把蜂房重新封起來,其細心工作的程度就好像任何異常的情況根本沒有發生一樣。」

我向您借用的第三個實驗簡述如后:飛蝗泥蜂在進洞口前,會先將獵物擺在洞口外,再單獨進窩裏巡視一番,如果趁泥蜂進到洞裏的時候將獵物放離洞口遠一點,泥蜂走出洞口後會將獵物再拖近洞口,然後又一次獨自進到洞穴裏巡視,若再趁機將獵物拖遠一點,泥蜂走出洞口後還是會重覆步驟,將獵物擺近洞口,再一次獨自進到洞裏巡視,我們幾乎可以無止盡地重覆這個步驟,直到我們的耐心輸給了飛蝗泥蜂。但是,若獵物擺在飛蝗泥蜂找不到的地方呢?飛蝗泥蜂會怎麼辦?這是我會問台下聽講者的問題。關於答案,您這麼寫道:「我利用牠下到井底的機會拿走牠的獵物,放在牠找不到的安全地方。飛蝗泥蜂又上來了,找了很長時間,當牠深信獵物真的已經丟失時,便又下到牠的窩裡去。飛蝗泥蜂開始封閉牠的窩,是永久性的封閉,牠同樣按照不變的規則把窩堵住以便把工程完成,儘管窩裡什麼也沒有。」

我向您借用的第四個實驗是:「黃翅飛蝗泥蜂的每個蜂房裡的蟋蟀數目通常是4隻;不過也常放了3隻,甚至有時只有2隻。在我看來,4這個數目是正常的。我在餵養從窩裡取出來的小幼蟲時發現,牠們第一次吃獵物時,會一路把我一隻隻餵的食物吃完,直到第4隻為止,不管是原來只準備2、3隻獵物,還是準備4隻的蜂房都是如此,超過第4隻,牠們就什麼也不吃了,或者頂多碰一碰第5份口糧而已。」那麼,為什麼有些蜂房是3隻或2隻,而不滿4隻呢?這是我會問台下聽講者的問題。您書裏的回答是:「並不是給幼蟲吃的獵物有什麼不同,只可能是由於獵物在路上不見了。從斜坡滾下來的蟋蟀常變成螞蟻和蒼蠅的食物;飛蝗泥蜂遇到這些蟋蟀是不會要的,否則牠自己就要把敵人引入窩裡來了。昆蟲進行計算時,指引牠的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天啟,這促使牠以一定的次數去尋找獵物。當牠完成出征數,工作便結束了,蜂房便封閉起來,不管蜂房裡是否已經完全備好糧食。」

在這一章的最後一段,您為本能的無知下了精彩結論:「在業已指明的道路上,昆蟲的本能是無所不知的;而超出這條道路,牠便什麼也不會了。視其在正常條件或是在偶然條件下行事而定,昆蟲的表現可能會充滿傑出的本領,但也可能不合邏輯、蠢得驚人,而這兩者都是牠的天賦。」

2009年6月20日,在三義交流道出口的車亭休息站停車場,我看見了許多紅腳細腰蜂(Sphex sp.)在忙碌。蹲下身子,耐心等候,一會兒之後,便會飛來一隻紅腳細腰蜂,六足抓著已被麻醉的螽斯。接著,螽斯被置於洞外,細腰蜂獨自進到洞裏巡視,從洞裏出來後,牠會咬著螽斯的觸鬚(法伯,我有一股衝動,想剪掉螽斯的觸鬚,看看您的實驗是否應驗),然後將螽斯拖進洞裏。

讀〈本能的無知〉2

這一區域有非常多的洞穴,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一隻紅腳細腰蜂抓著已被麻醉的螽斯回來。由此,更可明瞭,紅腳細腰蜂尋找螽斯的能力是非常高明,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優秀的昆蟲觀察家。

知道了這一區域有許多紅腳細腰蜂與被麻醉的螽斯及洞穴後,我心中盤算著,一定還要找時間,持續且長期地觀察祂們。但我沒想到,幾個月後,這些泥土地竟被磚石所覆蓋。工程的目的為何?我並不清楚,只覺得極端失落。我心裏想,會不會是一些遊客也發現了這些蜂,因為害怕,便建請相關單位將泥土地密封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些紅腳細腰蜂便有些無辜了,畢竟,這種獨居的狩獵蜂是不會螫人的,祂們是非常溫和的蜂類,祂們的螫針只針對祂們的獵物,並不會攻擊人類,除非人類將祂們抓在手上。法伯,您說是吧!因為我在您的書裏看過您刻意將這些蜂抓起來,然後讓祂們螫刺您,但結果是有些根本連痛感都沒有的。

如果這些泥土地不被覆蓋,那麼,這裏將成為一處非常好的昆蟲觀察區域。就如同許多都市公園或校園,如果願意讓泥土地呼吸空氣,而不要覆以水泥,那麼,我相信這些泥土地將帶來許多微小生物,或許是忙碌的螞蟻,或許是雨後的蚯蚓,或許是嘹亮的蟬鳴,或許是狩獵蜂與螽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絕對能提供孩童或學生一些觀察之後的啟發。當然,天曉得這些啟發將帶領孩子到什麼樣的境地。但我相信,有一天孩子長大了,若成了麵包師傅,麵包的造形創意裏將有他曾經投入自然觀察的影子;若成了摩拖車修理師傅,這些自然觀察經驗也將滲入他的工作哲學;若是成了建築師、設計師、作家、理髮師......,無論什麼行業都會將這些經驗帶入他的工作裏;即使與工作無關的生活情境裏,我相信,成年後的他,如果踏入自然野徑,我相信某一部份的靈魂將被喚醒,那是來自童年自然觀察的深處記憶,將使得他的感官變得特別敏銳而且興奮。法伯,我相信您會同意我的說法才是。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

Top

 



 
 

自然人文:有望。櫻賞

作者:munch (文字工作者)

灣寶有望,心情大好。

更好是遇見正義委員,嚴審不當開發,讓丟案喬事就想過的官,個個面如菜色。

春天櫻花開了!美麗瞬間。

應該緊緊把握這美麗的成果,確保大會駁回,並將人民護土的意志,灑落到所有悲傷地區。

下一次,一方駁回,八方來賀,就是要讓世間看見,土地可以種稻、植櫻,就是不該大筆一畫浮濫開發。

賞櫻吧!很多人都哭了!淚了!

世間有什麼比看見相同心靈更美之事。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自然人文:南投茶園單車行

作者:Michael Turton(長庚大學講師) 翻譯:張慧芬

又是一個很棒的週末,跟一群老夥伴們騎著單車到美麗的南投山區;這一次我們朝著溪頭地區的茶園前進。

星期五晚上,我們一行人從台中啟程騎到了集集。集集是一個知名的觀光旅遊區,每到週末便遊客如織,但是星期五的夜晚卻是萬分寂靜,一如台灣其他的小鎮。星期六早上,我們先騎到水里附近一條賞心悅目的小徑上,從山脊邊俯瞰河流。通常我是不會在吃早餐前便開始爬坡的路線,但是我願意為眼前的景色破例一次。

我們從集集的名山路出發,然後轉進水里的民權路。沿途有幾個地點可以盡瞰美景,下面這張照片便是回頭朝西邊集集的方向照的。

當我們騎到了水里,等著其他夥伴現身的那段時間,我們做了所有這個小鎮裡可以做的「酷事」,例如:在7-11歇歇腿,或者到當地的網咖玩電腦遊戲。早上的市場則是人山人海。

我們從縣道131線騎出水里,一路上都有砂石車、垃圾跟河流相伴。

在南投的低海拔地區,到處種滿了檳榔樹。

我們一行人在路邊休息,接下來的爬坡則較為平穩緩和。

山區的景緻一如往常的美麗。

慢慢的,我們終於遠離了種植檳榔的荒地,開始進入靠近溪頭山脊的茶園。

午餐時,我們在一個小湖邊停下來用餐,我們享用了烤鱒魚,也參觀了921的紀念浴室。

接下來一路下坡來到了縣道151線。因為縣道151線是進入溪頭觀光區的主要道路,所以我們決定避開所有的車子。從那裡,我們穿過了峽谷,騎到另一條較不擁擠,但是卻比較陡峭的道路。當然,景色也較為美麗。

夜幕悄悄降臨,在我們克服了1000公尺艱難的爬坡後,終於來到今晚住宿的地方。ㄧ整天奮力騎車下來,晚餐便顯得特別美味好吃,飯後的愉快閒談,更讓人覺得不虛此行。

誠如你所見,在2001年桃芝颱風過後,這一間是此區僅存的幾棟建築物之一。

隔天一早,我們吃了一頓非常傳統的台式早餐,你知道的,就是用小酒杯裝著咖啡的那種。

今日目標:先挑戰12個彎路,再來個1600公尺的美妙爬坡…

標示牌上警告大家要小心自行車…跟小精靈?!

當我們抵達溪頭時,小鎮上已經十分熱鬧。我們在便利商店前休息,喝了杯咖啡,順便吃些零食跟小點心。

終於開始爬坡了。雖然漫長,但是坡度平穩。

給路邊正在進食的毛毛蟲來張特寫。

濃霧迅速的飄來,到了11點左右便完全壟罩了路面。

路面在穿過茶園時開始變得陡峭,而霧氣也漸漸散開,顯現出前方誘人的美景。

這條陡峭、彎曲且白霧瀰漫的上坡路,是鍛鍊括約肌最好的機會。舖著不均勻的混凝土路面斷斷續續的,有時候我們必須騎經只有塵土與石礫的道路。為了控制煞車,我的手指已經在連續的顛簸後隱隱作痛。如果你一個不小心,左邊就有一個懸崖在等著你,我不推薦大家騎這條驚險的下坡路,除非你有夠粗的自行車輪胎,以及高額完善的壽險。

經過9公里殘酷的考驗後,我們終於來到平坦的柏油路。

終於,我們來到了竹山。伙伴們在這裡各奔東西,我則跟另一個朋友返程騎回台中。

這是一趟精采的單車之旅!希望下一趟的旅程中能有你同行。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The View from Taiwan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葉人豪    ‧副刊責任編輯、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