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8.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苦勞網
台灣立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部落客報到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推薦瀏覽
觀樹教育基金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關渡自然公園
台灣大百科
GreenMap System Home
Ecotrust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千里步道

 
 

自然人文:劉克襄:林克孝的找路

作者: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從南澳山區看出去,董景森攝林克孝的不幸意外,無法簡單地只視為一位名人的不測。更難以只是一個喜愛登山的金融高階主管,因為不慎失足,罹難山區。

有三個重要的意義,隨著他的離去,或許值得大家省思。一,在高度競爭激烈的金融界裡,很少有這樣單純質樸的人物。二、弱勢的南澳泰雅族,失去了重要的外界依靠。三,他充分地展現了一個探險人物,追尋生命價值的意義。

台灣工商企業和財團投身公益的並不少,對偏遠弱勢族群的照顧,也常持續不斷。但多半是物質的注入,較少投入自己的休閒生活。他是一個特例,不僅將個己的精力全部放進去,甚至帶著妻小,在例假日時,融進這個被登山界稱為失落一角的地方,學習跟當地人一起生活。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讀徐仁修的〈千面怪客毛毛蟲〉

作者:楊家旺

1997年3月號的《大地地理雜誌》,刊載了一篇徐仁修的文章,篇名〈千面怪客毛毛蟲〉。對於還未實際接觸昆蟲,還未開始觀察昆蟲的我來說,這些小生物帶給我的震撼是極為強烈的,我對這篇文章留下了印象的深刻。〈千面怪客毛毛蟲〉後來收錄於徐仁修的《動物記事》一書。我從架上抽出《動物記事》重溫徐仁修所拍攝的毛毛蟲照片與撰寫的文字。

關於篇名的「千面」二字,徐仁修在一張照片的文字說明這麼寫道:「燈蛾毛蟲把蛻下的頭殼留在頭上,如此經過四次蛻皮,成了五頭相疊的怪獸,與神話上的『千面』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我相信篇名的「千面」二字不只指向這隻「五頭怪蟲」,同時也指涉台灣數百蝶類與數千蛾類幼蟲所構成的千種面貌。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他們還是努力地活著-矮仙丹花

作者:Lock (文字工作者)

屏東老家附近有一棵三層樓高的棋盤腳,打從五六月開始,每次回去時,便去探望探望它,看看花解解對墾丁的想念。不拍也無妨,事實上是樹長得太高,如果要拍恐怕得搭梯才行。墾丁天主堂裡也有一棵,在幾年前的颱風後攔腰折斷,以往我們也是溜到二樓去狂拍,墾丁街上的警察局裡也有一棵,花開得甚美,不過夜市形成後,來往人潮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注意到它。

精采內文

 

享綠生活:迎接綠建築3.0-從嘉創中心談起

作者:楊雅雲(台達電子基金會專案經理)

圖/嘉創中心試驗工廠四面均設置大面積植生外牆,兼具美化與外遮陽效果,建築中庭空間並闢為綠地。

「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裡的 Information,而不是Technology。」-- 彼得ㆍ杜拉克

七月中,我跟著清大的訪問團參觀經濟部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該棟建築由工研院執行興建,不但是嘉義市首座獲得鑽石級綠建築侯選證書,也是少數符合七項評估指標,並取得智慧建築標章候選證書的雙認證研發大樓。很多事情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工研院這個永遠自詡走在時代前端的產業技術研發單位,竟連蓋個研發中心也要搶先走在國內其他蓋綠建築的業主之前,這讓我聯想到網際網路的發展。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