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1.12.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2011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12/15截止)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拒絕違憲的官方版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

「原住民族自治法」雖以原住民權益及民族自尊為主軸,實則也關係著佔台灣2/3土地面積的山林生態。過去因為「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歷經十餘次的修法,逐步開放漢人農民向山地開墾,近年則是財團與政府合謀的各種大型BOT建案,不斷對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侵門踏戶,甚至連山地平地人的權益也一併通吃,讓原民權益與土地正義淪喪於政客與財團手上,從花蓮到台東一百公里海岸就有十幾個大型開發BOT案,縱谷線上還有許多溫泉區的大大小小BOT,整個東部都在開發的風暴中。

繼續閱讀

 德班會議觀察 | 台灣該從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學到的五堂課
作者:趙家緯(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綠盟能源與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的功能,是在於檢視現行政策不足之處,並提出相對應的改善策略。但倘若相關部會仍以對待永續發展指標的態度,未能將指標衡量結果,回饋至 政策設計,則將使台灣的氣候政策,陷入迷航之中。而從當前的CCPI的設計原則以及台灣的評分結果,本文提出五點建議:1. 減量責任的再思考、 2. 核電無助減碳、3. 氣候政策不可忽略NGO的支持、4. 掌握綠色復甦契機、5. 多邊會議中的氣候議題。

繼續閱讀

德班會議觀察 | 謊言與碳排
作者: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所博士生)

過去兩個星期每天大量與頻繁地蒐集和討論各種有關COP17會議的資訊,過程中令人產生絕望與希望的複雜混同情緒。絕望,是無奈於美國、加拿大這樣的北方工業國家始終沒有拿出誠意與責任心做出必要承諾,為全球抗暖盡一分心力,反而一心競逐眼前短期政治或經濟利益。希望,是欣慰於世人對於地球環境瀕危的關心程度逐漸增加,每年年底聯合國的氣候峰會上越來越多熱血青年在積極地宣導與倡議,希望各國派駐會場的決策者能改變僵化的思考與冷漠的態度。轉眼間,此次德班會 議就要進入尾聲,談判桌上各國還處於立場僵峙。世人究竟應該抱持希望還是絕望?或是有其它的視角可以來思考這一個紛亂與爭議交錯的氣候談判?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 德班氣候會議觀察
小島與非洲國家 疾呼氣候正義
首周談判結束 京都議定書前途未卜
站在第1線 高市簽署「德班氣候變遷調適章程」
德班氣候大會出現微妙突破
挽救氣候基金 青年鼓吹羅賓漢稅
青年議會 公平、自由、行動
誰佔領了德班?
護森林抗暖化 有何不對?
媒體為什麼不談氣候變遷?
台灣官方參與南非德班會議 拓展國際環保交流



新聞回顧 | 關於河伯的一些疼痛

河川整治納入底泥品質管理 環署鎖定11河川調查
稽查大漢溪污染 立體偵蒐
吸附重金屬 濕地菜吃不得
乾旱! 多瑙河下游水位下降 數十貨輪擱淺
台61線爐渣污染會勘 民眾仍捕魚
花10億清13萬噸 二仁溪擺脫「電子垃圾堤岸」
土石流潛勢溪流 增為109條
湄公河水壩 寮國執意興建




本週精彩專文

伴熊成長(一)(二)(三)(四)
布農生活信託
誰吃光了榕樹葉?
袁瑛 南方周末綠色新聞生力軍
生態足跡與碳足跡是什麼?
讓虐待動物的影視作品歇菜
百年國家折騰百歲人瑞—台北港老阿祖夢想一個家
譴責不當開挖八卦山土石破壞灰面鵟鷹棲地!
柿子有選票,鳥呢?
虱目魚和石斑魚的省思





本週焦點新聞

首座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6日開園
樂生邊坡地錨荷重持續增加 捷運局保證安全無虞?
沒有土地的自治法 原住民不接受
北極年終報告書:北極地區持續趨暖、轉綠
濟州島軍港開發強勢展開 爆破工程引村民恐慌
土地徵收條例修法破功 12日農民重回凱道
護阿塱壹古道 環團倡議發展特色旅遊
海洋學者鄭明修 籲朝野努力推廣海洋保護區
環團提環境能源政策意見書 要與總統候選人對話
桃園煉油廠遷觀音? 萬人連署堅決反對
保護觀音海岸千年藻礁 學者倡設地質公園
圍網漁業侵沿海 花蓮漁源枯竭
藝文界串連 反對砸30億蓋太魯閣劇場
開發無人島旅遊 姑婆嶼、東西吉島、東西嶼坪列入
舟山新區萬噸級油碼頭 環保部叫停




拒絕違憲的官方版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

作者:林瑞珠(本報特約記者)

馬英九為了兌現之前拋出的總統競選支票,即將在12月14日立法院這個會期結束之前,將《土地徵收條例》、《住宅法》在內的「土地五法」,以及「原住民族自治法」等等,想要在這幾天中闖關,也不管推出的法案是否為民間接受,反正就是想要「先求有」來矇選票,以求連任。

12月5日星期一早上,一群由原住民及民間人權團體所組成的「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以及環境律師詹順貴、法政學者,一起在立法院本會期最後一週之始召開記者會,為防止馬政府以執政黨立法院多數席次,強行通過架空原住民族權利,涉及違憲違法的「官方版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表明該法案一旦通過,一定會行使抵抗權,不但要全力推動馬政府下台,也要不負把關責任的原住民立委下台,還要向國內外司法機關提告,並依據《憲法》、《原住民族基本法》及《兩公約施行法》來自主推動真正的原住民族自治,捍衛原住民族權利。

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然而,執政當局卻企圖推動不依意願、不平等、不自主的假自治,完全背離兩公約的自決權要求。

與會的原住民代表均認為政府對於此案一再違反憲法、原住民族基本法,以及已納入國家法律規範的聯合國人權公約,以矮化原住民的不平等架構,並透過立法強制施行,反噬原住民族發展及建立民族平等夥伴關係的基礎。除了剝奪原住民族實質自治地位與自治權外,亦否定了「原住民族基本法」中所賦予的原住民族權利,摧毀其法律位階,讓原住民族不得翻身。

以上是記者會新聞稿及與會人員發言的大致內容,筆者另有一些延伸的想法如下:

「原住民族自治法」雖以原住民權益及民族自尊為主軸,實則也關係著佔台灣2/3土地面積的山林生態。過去因為「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歷經十餘次的修法,逐步開放漢人農民向山地開墾,近年則是財團與政府合謀的各種大型BOT建案,不斷對原住民的傳統領域侵門踏戶,甚至連山地平地人的權益也一併通吃,讓原民權益與土地正義淪喪於政客與財團手上,從花蓮到台東一百公里海岸就有十幾個大型開發BOT案,縱谷線上還有許多溫泉區的大大小小BOT,整個東部都在開發的風暴中。例如馬政府的「愛台十二項建設」,令林務局強行在阿美族的傳統領域開發「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遊樂區」,不勝枚舉,主管山林生態的林務局實在有違守護山林之責。

與會的原住民代表均認為,原住民族活躍於台灣山林數千年,台灣山林生生不息,反倒在政權勢力進入之後,數十年間快速崩壞,與其如此,實在應該將山林交還給原住民保管。

我認同這個說法,但原住民賣保留地的問題由來已久,自治的夢想要完成,土地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即使實施原住民自治,那在此之前以借貸、抵押形式完成的土地買賣,落入了漢人之手,這種契約關係是受民法保護的,想要實質回歸原住民實有困難,未來自治,如何停止這類土地上已成事實的濫墾濫伐濫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我針對這個問題提問,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秘書長歐蜜偉浪牧師於會後表示,他以前也覺得這是個大問題,但現在認為需以政策來解決,合宜的自治法通過,將有助於解決這類問題,並促進原漢和諧。

我很懷疑有誰願意放下既得利益。

官方版的原住民族自治法只是虛晃一招,如果通過,還與現有的地方自治「空間合一」,真的是世界僅有的一大創舉,虛偽的可以。但是,我不認為國、民兩黨有誰樂見原住民真的自治,因為屆時林務局就要退出山林,政府必需讓出台灣山林的大利益,尤其是BOT的利益,那些利益及破壞山林生態的程度,比過去平權會以及受其鼓動的山上平地農民的超限利用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想當然爾,誰願意吐出口中的肥羊?

那怎麼辦呢?別無他法,一定要鬥爭。

由於我在會中提問如前所述的保留地買賣問題,想知道與會人士有什麼解套的方法,會後有一位教授私下對我說:「沒有大媒體撐腰,還是不要碰原住民的土地問題,後面有黑道啊!」

我感激教授的提醒,只是,現在的媒體都與財團緊緊擁抱,敢真的報料嗎?至於政府,山也BOT,海也BOT,連城市的每一吋土地都想著BOT,台北有蛋、台中有塔,還有如火如荼掠奪民眾居住正義的都市更新以及農地徵收,那一個不是打著虛假的公共利益的「道德正確」來與財團共謀利益的招數?難怪永春都更案的受害者彭龍三要說,政府才是最需要提防的黑道。

人民需要害怕這種黑道嗎?

今年站出來參選平地原住民立委的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講了一段很感人的話,大意是說:「原住民自治是要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現在原住民都跟著漢人過中秋節、端午節,卻不能在七月的時候放假過自己的年,而且到山上砍木頭違法,打獵也是違法,我們只是想要過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而已,所以我們要自治。」

是的,我們只是想要過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而已,原住民也好,漢人也好,這只不過是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而已,何懼政府、財團擁抱出來的大黑道!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將於12月14日上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新夥伴關係再出發」總統候選人簽署活動,屆時14個原住民族的代表都將全數出席,正式發表對總統候選人的要求與約定,這個新夥伴關係的六大約定包括:

  • 夥伴巴萊─肯認「2002年新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
  • 尊嚴巴萊─肯認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 和解巴萊─總統代表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
  • 土地巴萊─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
  • 自治巴萊─修訂「原住民族自治法」
  • 永續巴萊─以尊嚴機會取代恩給補助及福利殖民的政策思維。

且看當天誰會到場、誰趕簽約,正好也可以對這三位候選人作一番檢視,看看他們是把原住民當台灣原來的主人看待,還是像馬英九那樣,只是把原住民當人看罷了。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