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5.20








近期活動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山林野孩子」 山林求生技能的啟蒙班(5/31截止)
《災難與社會研究系列演講》莫拉克颱風災害重建治理中的天災與人禍—一個原住民抗爭的觀點
「濕地:鹽米之鄉的想像」系列講座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火山地質與溫泉「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研究成果大眾講座」第四場
為古蹟發聲現場系列講座 產業遺址的保存與再生的想像
台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初級班(5/21截止)
2012陽明山蝴蝶季系列大屯樂活賞蝶趣(5/26~6/24)

活動訊息託播


活動特區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青蛇談戀愛 雨傘節鬧洞房

作者:陸大銧

2012年4月21日下午朋友在鯉魚潭周邊用手機拍的,檔案很小,影像中是二隻無毒的青蛇在交配。

可是等到當天晚上我到現場看到時,已經變成這付模樣了,還在交配姿勢中的其中一隻青蛇的部份身軀已進入有毒的雨傘節腹中,而二條青蛇卻因陰莖仍在交合中,無法分身,個人猜測發生經過如下:雌雄蛇於交配前,雄蛇會先來一段求愛舞蹈,並用吻端或下巴觸碰雌蛇身體,然後用身體趴在雌蛇身上磨擦挑逗,當雌蛇同意交配時,雌蛇的的泄殖腔會開啟,方便雄蛇的半陰莖進入,但是當雨傘節攻擊雌青蛇,雌青蛇毒發身亡時,雄青蛇的陰莖仍插在雌青蛇的體內,雌青蛇卻因陰道收縮,無法放開雄青蛇。

而雨傘節吞到青蛇身體交配處,就無法繼續吞嚥,這樣的姿勢就持續僵持中。

雨傘節無法完全吞下已大部份進入腹中的雌青蛇的其他部份,活著的雄青蛇也無法逃離現場,最令人感傷的是:雄青蛇眼睜睜的看著身下恩愛的配偶,淪為天敵的大餐,自己無能為力,也無法逃生。

精采內文

 

讀〈過變態〉

作者:楊家旺

多數「擬蛹」,將度過了冬天,直到隔年六、七月才又再一次變態。而且「在最奇怪的變態之後,這個昆蟲又倒回到第二種形態了。」法伯稱這個階段為三齡幼蟲(也就是和二齡幼蟲的外觀幾乎相似的形態)。三齡幼蟲在大約一個月後就會化蛹。蛹具有成蟲外觀,等顏色慢慢變黑,完成了整個結構的變化後,「接近八月中,牠撕開裹著牠的雙層套子,戳穿條蜂蜂房的塞子,走入通道,到外面去尋找異性伴侶了。

法伯說:「這種在昆蟲傳統的變態之前,幼蟲多次改變形狀的演變方式,必定值得有一個特殊的名稱,我建議稱之為『過變態』。」我們來回顧並簡化一下這類芫菁的生活史:卵、一齡幼蟲、二齡幼蟲(和一齡長得完全不一樣)、擬蛹、三齡幼蟲、蛹、成蟲。兒子,是不是比一般我們所知的完全變態昆蟲的變態過程更複雜呢?這就是芫菁生活史的特異與迷人之處。

精采內文

 

蜂姨的母親節

作者:munch

蜂姨入庄,送蜜,頭家講,人客買轉去,轉來講蜜沙沙,不好喝!伊講不可能,打開一瓶,試味,果然沙沙。蜂姨將蜂蜜攏帶回,心情不歡喜。

學生擱來,吃飯時,看蜂姨滿地都是蜂蜜,問原因,蜂姨講情形,學生講帶一罐轉去學校,請老師研究。

過二天,學生介老師來,帶相片,足大ㄟ蜂蜜,老師講蜜內有沙,要去看蜂。蜂姨要老師、學生穿蜂衣,去看蜂巢,學生抓一隻蜂,放到放鏡前,老師看完,叫蜂姨看,講蜂腳上的花粉,摻有土粉。蜂姨看,一粒一粒土粉,摻在花粉裡,作蜜果然沙沙。

老師問,蜂去哪採蜜?蜂姨講,這附近的果園。老師學生走出去,附近果樹調查,發現樹上攏有沙層。老師問,以前甘有這樣?蜂姨講沒!學生插話,甘ㄟ是工地的沙塵,風吹來蓋果樹。蜂姨一聽沒說話,面無表情。

精采內文

 

【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失控:浪費所帶來的環境災害(三)

作者:特拉姆.史都華;譯者:李靜怡

即使個人消費者或國家決定停用以毀林方式種植的豆類飼料所餵養產出的肉品,並改以其他肉品商取代,這樣的消費行為仍然間接造成毀林。在部分國家選擇消費永續性肉品的同時,其他國家和消費者仍舊肆無忌憚地購買非永續性肉品。僅有透過國際性護林法案,或是提高護林對當地居民的經濟利益,才有可能真正保護森林。

在此同時,消費者該選擇少食用高能源消耗性的食品,例如肉類,最好的做法就是減少非必要性的食物浪費。要生長出全英國家庭食物浪費量以及全美國餐廳、消費者、零售業者的棄食,需要830萬公頃的農地,而這個面積是巴西去年毀林面積的7倍。糧食需求就是毀林開墾的動機與誘因。如果我們減少浪費,毀林需求將持續遞減。當然,毀林動機不一而足,我在後面章節將一一探討,但減少食物浪費必定舒緩毀林行為。浪費食物,就等同贊助森林、溼地、草原的摧毀。減少浪費,就是為阻止滅林盡一份心力。應該沒有人願意將瀕危花朵、魚、蝴蝶、小鳥、樹木、靈長類動物,甚至微小昆蟲如蜘蛛、微生物和昆蟲,抓離原生地,直直扔進垃圾桶裡,讓牠們變成無用的溫室氣體飄散到空中……

而這正是我們目前所做的。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