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

工業鐵蹄下的人權

作者: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紅毛港3,000多戶居民漏夜排隊在高雄市府等領遷村補償金,以及中鋼董事長年度分紅達4,000多萬的新聞,這幾天並列在各大報的全國版上,然而很少人了解這二則似乎不相干的新聞背後,其實有個悲劇性的對比。

  中鋼公司位處的高雄市臨海工業區,其實就是導致紅毛港必須遷村的原因。這家國內第一大的國營公司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國排放量約15%,產生的廢棄物也是非常驚人,雖然中鋼努力撐出一個重視環保的假象,但日以繼夜排放巨額的污染仍是鋼鐵般的事實,不論是董事長、執行長等高階主管抑或員工,其高額的薪資或獎金除來自本身的努力外,仍是建築在廉價的環境成本與紅毛港、小港等居民的犧牲之上。

  紅毛港在臨海工業區和高雄港的發展下,被包圍成一座孤島,1968年一紙公文將紅毛港劃為臨海工業區範圍實施禁建,1975年政府擬定遷村計畫,然而,一晃就是30年,期間人口被迫外流,自然凋零,只留下走不了的和捨不得離鄉的人們。

  150萬的遷村補貼算什麼?原本以捕漁為主的產業、文化、歷史,濃濃的人地關係,誰能做到完全的拆遷重建?

  不可能。

  6,000多戶緊密相依的人家就這樣被犧牲了,這是戒嚴時代在國家暴力的壓迫和經建發展迷思中,被工業鐵蹄踐踏的人權。然而,至今這一幕幕悲劇仍舊繼續上演,中油硬是要在人口稠密的林園擴建三輕廠,大社的中國人纖也要擴建,五輕廠即使有遷廠承諾,仍不放棄遊說、分化地方,企圖繼續營運、更新,台塑大煉鋼廠、中油八輕在雲林準備設廠,又將製造一堆失去海岸、蚵田的漁民。

  1988年,前經濟部長李模在反五輕的場合中說,「經濟發展總得有人要犧牲,只是沒辦法每個人承擔相同的痛苦[註]。」這幾乎是所有經建開發派的底層思維,但紅毛港人、林園人、後勁人、台西、麥寮人可能要問,為什麼犧牲的是我們,不是別人。「人權立國」如果是玩真的,那麼先從工業難民的伸張正義著手。(2005-10-17)

[註]李模在後勁反五輕的一次場合中說:「經濟發展這是個過程,必須忍受這個過程當中有某些的痛苦,當然感受不能很平均,叫一千九百萬的人個個都來忍受同樣的痛苦,各人在不同的崗位上,忍受不同的痛苦。」

本文轉載自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電子報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