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不缺水誰之過2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缺水不缺水誰之過2

2002年03月25日
編輯室彙編

昨日下了一天的雨,是否真能稍稍澆熄大家心中關於缺水的焦急還未可知?但是,缺水的背後所突顯的水權分配的正義性,以及政府對於水資源的經營管理,是否存在永續利用與環境觀點的視野,則值得大家藉此一窺究竟。



「缺水時農業理所當然退讓?」一文,清大社會所的彭桂枝提出了,為何農民的水讓給園區使用,卻被視為這麼「理所當然」的質疑﹔同時,也點出每生產一片八吋晶圓,將附帶製造四‧一公斤的有害廢料,這同時也是頭前溪、客雅溪下游、新竹沿海污染問題加劇的原因。



科學背景出身的陳永森,不僅同時也提出了正義性的質問﹔在「社會公平性何在?」及「永續發展極需整體性的水資源經營管理決策」二篇文稿中,除了分析臺灣長期以來水資源的經營管理,皆是以需求為導向,根本缺乏永續經營觀念﹔包括高耗水的工業發展政策與土地資源過度開發必須整體檢討,大量的工業與都市民生用水增加以及集水區土地開發破壞水源涵養機能,都使水的問題雪上加霜。並且,更積極地,他也提出了政府應當如何就整體策略加以思考與調整的建議。



因為缺水所衍生的人造雨,鄭先祐老師則提醒大家,所謂的人造雨,其實只能改變自然雨量的分布﹔於地面燃燒碘化銀,或於高空灑食鹽水,不僅無法增加雨量,還將會造成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