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題-缺水不缺水誰之過] 缺水怎一個休耕了得 作者:黃文淵 (新竹農權會總幹事;荒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 長期以來以地方包圍中央,終於讓民進黨如願執政。搞農運鬥爭國民黨終於使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贏得農業縣市選票奪得江山。然而執政後的民進黨,不但絲毫沒有給農民帶來新的生機。反藉著WTO與今春的乾旱,企圖一舉消滅台灣農業。 台灣農民為台灣工商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回頭過來、掌握政治的工商業者為了擴展利益,反而壓制農民。譬如農村經濟若蓬勃發展,工商業者就不易取得低價勞力與土地資源。有限的水資源,依法應為農業使用優先,如今缺水政府卻無視國法優先犧牲農民。再者、工商業界欲以進口貨爭食農產市場…等等不勝枚舉。以上問題、致使農民與農業主管部門,都成了台灣的弱勢團體。這也是台灣農業的根本問題,清析可見。過去執政者為本土財團打壓農民,當今政府、更為跨國財團、一舉消滅台灣農業。 但我們要問?台灣究竟需不需要保存農業?假如不需要,那麼政府應該對農民,做一個萬全的補救措施,並清楚的告訴農民,好讓農民有個另謀出路的心裡準備。假如保留是有必要的,那麼請問休耕政策,是有利農業的發展或是不利的呢?為了因應缺水而強迫農民休耕,姑且不論政府違法,將水資源優先發配工商業者使用之事實﹔這根本就是藉機消滅農業的一慣伎倆罷了。 固然缺水是一個事實,國人應共體時艱,讓水資源發揮最有效的作用。但我們檢討過為何會缺水的問題嗎?休耕將使土地更形乾旱,地下水位劇降,溫室效應劇增…等。以目前政府執行休耕政策,還要求農地必需除草,農民為了土地不至荒廢,紛紛在農地上灑除草劑,加速生態惡化。假如休耕是個不得已的臨時因應對策,何不藉此做為土地再生利用的一個機會。好好規劃一個轉種乾旱農作或是綠肥的政策,重新發展一種新的有機的農產,有助土地永續、自然生態平衡。對國人健康有益,更有實力對抗跨國財團的基因、化學農產品。 總之、缺水不能拿來當做消滅台灣農業的契機。我們更應藉此好好檢討,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以筆者長年對頭前溪水文的記錄顯示,頭前溪沿岸二十年來因超採砂石,致河床降低十八米深,水位也下降十八米。而且、現在的地下水含石灰質量較從前劇增。過去、雪山山脈下雨需隔天才流到海口,現在、只需兩三小時就河水暴漲。過去、暴雨之後一週至一月、河水尚未消退,現在則隔天即已恢復常態。此景均歸因,整治野溪與濫墾、原始林消失等所賜。猶記1963年葛樂禮颱風後,頭前溪居民、乘筏渡溪達兩月之久,納利颱風次日、天仍未亮溪水已退。假如,這些記憶,無法喚住我們的良知,老天又能如何滿足我們? 看著龜裂的寶山水庫,乾枯的頭前溪,老農隆隆怨嘆聲在耳際揮之不去。再看看正大興土木中,慘不忍睹的寶二水庫,真無言以對。水源都枯了、建水庫有用嗎?我的腦海裡、頓時浮現著,當年與民進黨人一起上街吶喊,「農亡國亡」的口號響澈總統府的天空。只是、不知今日的民進黨人,是否依然記得?農業若垮了民進黨在中南部的選票,還能佔有優勢嗎?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pecial/mwater/2002/sp-mw02031402.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