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花園》:讓荒蕪城市開滿希望之花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奇妙的花園》:讓荒蕪城市開滿希望之花

2016年01月03日
作者:童心園
《奇妙的花園》封面。圖片來源:小天下

從前從前,在一個荒蕪的城市裡,沒有任何綠色植物,人們多半躲在房裡,一切顯得沉悶而無趣。

然而,在這座城市裡,卻有一個特別的小男孩,喜歡在外頭到處探索,就算是下雨天也一樣。小男孩叫做李恩。在煙囪四處冒著黑煙的城市裡,李恩總是撐著他紅白相間的小傘、穿著紅色的小雨鞋,獨自在無人的角落散步。某一個早晨,他和平常一樣在廢鐵道下閒逛,無意間發現一道通往鐵軌的樓梯,開始了他奇妙的旅程……

美國繪本作家彼得.布朗(Peter Brown)的作品《奇妙的花園》,描述一個小男孩的雙眼和用心,如何在荒蕪城市裡的廢鐵道,開展出一片綠意盎然的世界。

許多年之後,整座城市成為花園

「他沒想到,這種地方竟然有野花和其他植物…這些植物快枯死了。它們需要園丁。李恩雖然沒有當過園丁,但是他認為自己可以幫忙。」一開始,李恩手忙腳亂地照顧這些植物,漸漸地,他就像一個真正的園丁,植物也覺得它們像是在真正的花園裡。

花園不停地長大,彷彿帶著好奇心一般,沿著鐵道,想走遍這座城市、到處看看。李恩和花園,一起探索了鐵道的每個角落。

李恩和他的花園一起度過了許多時光。冬天來了,整座城市被雪覆蓋。「他們在鐵道上的時光終於被冬天整個打斷了…自從李恩成為園丁以後,這是他第一次無法去看那些植物。」春天來時,花園裡的植物再度出發、開始「蔓」出鐵道的周圍,在城市裡各個角落,到處不停地冒出來。

「不過,最令人驚訝的是,一個接一個,冒出了很多新的園丁。」越來越多人走出戶外,在屋頂上、在院子裡照料著他們的植物…公園出現、池塘裡來了水鳥;窗戶前多了盆栽…「許多年之後,整座城市成了盛開的花園。」

這個故事看似平鋪直敘,但作者在畫面和文字上都做了用心的經營和舖排。讓小男生和花園交朋友;植物,也成為靈魂與意志的存在,透過微小溫暖的力量,隨著時間,對整座城市發生巨大的影響。

《奇妙的花園》內頁。圖片來源:小天下

《奇妙的花園》英文版書名為《The Curious Garden》,如果直接翻譯,應為「好奇的花園」,更貼近作者在書中想要傳達的意趣。看起來不會動的植物,就像人一樣,擁有意志、有好奇心、想要到處去看看。在李恩還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園丁的時候,它們也能夠耐心的等待。「這座花園對於老舊的、被遺忘的東西,特別好奇。」生動地描繪了植物的生命力。

這個故事,傳達了一份心念的影響力。小男孩李恩那份「雖然做得不好但願意去試」的意願,最終改變了整座城市的環境。

城市樣貌,由青年重新定義

故事的藍本,改編自紐約曼哈頓西邊高架公園(The High Line Park)誕生的歷程。這座帶狀的公園,全長超過2公里,由廢棄的鐵道重新規劃而成。這條在80年代廢除的貨運鐵道面臨拆除的命運,因為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兩位在當地的社區會議中相遇的青年而改變。他們共同創立了成立非營利組織「高架之友」(Friends of High Line),展開了一連串的保存運動。

Robert第一次走上廢棄鐵軌時,受上頭蔓生的野草吸引。當時,當地輿論大多主張拆除高架鐵路,以進行土地開發。但高架之友透過攝影專題報導、各種創意活動、研究計畫甚至法律訴訟,(在倡議過程中,高架之友還舉辦了設計競圖比賽,吸引了數百個團隊參加。)讓該案受到眾多輿論的關注,而市議會也漸漸轉向支持保留。

《奇妙的花園》作者運用這個真實案例,創造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在彼得.布朗的眼中,大自然總是積極地探索被人類所遺忘的角落,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努力生長。他在自序中寫道:「假如有一個城市決定完全跟大自然合作,會怎麼樣?那個城市要如何改變?」

對青年們而言,在價值多元、資訊爆炸的年代,不免感到徬徨。然而《奇妙的花園》告訴我們,只要抱著讓世界更好一點的心願,並真實地為此努力,這個世界一定會回報我們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