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植物簡介]

苦楝

苦楝花  古時候的人認為蛟龍怕楝樹的葉子,當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時,楚人擔心龍帶蝦兵蟹將吃掉所有的食物。因此,將包有楝葉的食物投河給屈原食用。吳均(467-520)的《續齊諧記》中的一段文字,把這傳說給記載了下來:「屈原五月日投汩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綵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不知是否因此觸怒龍顏,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以前的人也會佩插楝葉,用以避邪。

苦楝樹形  楝 Melia azedarach L.,分布於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和台灣本島,又稱苦楝、苦苓、金鈴子、森樹等。其拉丁屬名melia是古希臘語,原是指白蠟樹;種名azedarach則為阿拉伯語「楝樹」的意思。China tree或china berry則是英語系國家對楝樹的通稱。

  苦楝在台東的卑南族人稱之為gamut,為具有香氣之意。祭師們為喪家除穢時,會手持苦楝花並用手指劃過鼻頭,祈求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好運。阿美族人和排灣族人都稱之為vangas,阿美族人以每年花開為春天到來的指標,當其結果的季節,可以開始用魚藤毒魚。其葉舖襯香蕉做後熟處理會很香;葉煮湯洗搓身體可以防止皮膚凍裂、治皮膚病,取嫩葉摩擦女孩臉部皮膚會變得白嫩。 

  在講求生態防治及自然農藥的今天,苦楝素(kumujian)成了生物高效殺蟲劑,可防治100多種昆蟲及數種葉蚤和線蟲,如玉米螟、根瘤線蟲、斑潛蠅、粉介殼蟲、薊馬等等。除此之外,《本草備要》也載明了金鈴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入肝經;功用:濕熱、治疝氣、殺蟲、舒緩肝經、利小便….」。從科學的觀點來看,研究民族植物學的功能,或許有助於鄉土文學、人類醫學或農業化學的發展,這未嘗不是可喜可賀之事。 

本文改編自【塔山自然實驗室http://tnl.org.tw/


苦楝

Melia azedarach L.

作者:陳建志
攝影:陳建志

  三星真是好地方,門前有李也有桃,窗外更有滿園梨,雖然梨已成果不需傘,縱使「門前桃李都飛盡」,但「又見春光到楝花」(元•朱希晦)。

  自小寒至穀雨,共四月,五天為一候,計分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風信應之;是以「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為首,楝花為終。」台灣氣候畢竟不等同於大陸,雖然歲時依然有序,但物候終究有別。此時楝樹花正盛,其實早放的楝樹早已在三月之初就已展葉吐華。蟄伏於冬的楝樹,體態雖蒼勁,但黑褐一樹無一葉,則狀似如槁。縱然如此,一旦春光降臨,則滿樹嫩綠兼併吐華,其色其景之輕柔淡雅,不禁教人如醉癡迷;宋人張蘊的<詠楝花>正可描繪此景:「綠樹菲菲紫白香,猶堪纏黍予沉湘。江南四月無風信,青草前頭蝶思狂」。風和日麗楝花開,當真是人戀蝶也狂。「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王安石),奈何清明時節雨紛紛,平添黯然也凄美。

  苦楝,楝科(Meliaceae)家族,落葉性大喬木,樹形傘狀,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其花,形特而色殊,宋•梅堯臣有詩詠花「紫絲暈粉綴鮮花,綠羅布葉攢飛霞 」。多見於全台平野沙丘地,一身傲骨不求庇蔭,是為「青草前頭」先鋒樹。分布於日本、中國、印度。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