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1-01-11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擱置聯邦調查案件
環保局起波瀾
■[植物簡介]野桐
Mallotus japonicus Muell. >>>
作者:陳建志
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植物,對於一個樹木種類能指認10種以上的人而言,我想絕大部分的人都應該認識它。想當年在大學時代,也早早就能在生活周遭中指認出野桐來。它是低海拔常見的先鋒植物...有著大大圓圓的葉形且尖頭而圓基的葉片。要從葉形來辨認它,倒是不難;然而想起多年前的學生時代,第一次上山...眼見懸掛枝頭上,幾許經受風寒而尚未落盡的黃葉,雖然十分眼熟,但終究遲遲不敢鑑定。是野桐?怎會變黃而落葉?...
傘狀結構的樹形,葉片集生在傘面枝端,顯示其為陽性植物的特性。嫩葉紅色乃因具有紅色腺毛,但容易脫落,故葉片稍老則轉為綠色。雌雄異株,花小無瓣,雄蕊多數,花絲細長,雌花花柱三裂,蒴果滿布軟刺。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plant/Mallotus-japonicus/
Mallotus-japonicus.htm
◆擱置聯邦調查案件
環保局起波瀾 >>>
記者
Brian Hansen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1-08 (ENS)-
負責調查對美國環保局不滿意見的聯邦民怨調查官,已暫停訪察他手邊20多起不當處理的危險廢棄物清理計畫。他聲稱環保局高層官員有意妨礙他的工作。而環保局高層官員則否認這項說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08-15.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10801
◆海軍演習危及候鳥
遭起訴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1-08 (ENS)-
由地球正義法律防禦基金會代表生物多樣性中心出庭,企圖終止美國海軍長期在太平洋上的Farallon
de Medinilla島進行軍事演習,而對他們提出告訴。這項控訴指稱軍方違反了國際候鳥保護法案。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08-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10802
◆能源部長提名人試圖廢除能源部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1-08
(ENS)-
落選的密西根參議員史班賽亞伯拉罕,在即將就任的布希內閣裡被提名擔任能源部長一職。本次提名使得亞伯拉罕很有可能領導一個政府部門;在他任參議員期間曾企圖廢除這個單位。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08-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10803
◆輻射性軍火仍散佈在科索沃各地 >>>
科索沃,普利斯汀納,2001-01-08
(ENS)- 距離聯合國研究小組公布貧化鈾砲彈在科索沃地區造成的影響,只剩下兩個月的時間。但是這樣等待只是徒增猜疑,因為科索沃戰爭期間所使用的貧化鈾砲彈,正在傷害聯合國和平部隊,同時也持續污染地下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08-1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10804
◆在艾拉荷採取暴力行動的伐木工不會入獄服刑 >>>
記者
Neville Judd 報導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斯絓密許,2001-01-08
(ENS)- 上週由一位加拿大法官傳下命令,因在1999年參與環保人士營區的暴力攻擊行動而被判有罪的五位伐木工人,將不會進監獄服刑。環保團體指出這些刑罰是寬鬆的,尤其在和一位年72歲的反伐木人士貝蒂可拉其可相較之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08-10.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10805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1-11 >>>
- 環保局修正版 開發範圍、成本縮減1/3-可對外租用土地
獎勵民間投資興建大型廢棄物的分類回收 (台北
中時電子報)
- 寶特瓶創意賽
即起收件-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關心重點延伸至綠色消費
(台北 聯合新聞網)
- 資源回收場
怎成了洗砂場-僻遠郊外的河川區,有的已不堪聞問,希望政府能務實改善
(樹林 聯合新聞網)
- 竹科有無汙染客雅溪
看法兩極-加強園區汙染源頭管及興建生活汙水處理廠需多管齊下
(新竹 聯合新聞網)
- 消波塊礙眼
大池人爭取綠化-構思將目前堆放消波塊地區
加以覆土植栽綠化 (澎湖 中時電子報)
- 永和市資源回收率 全縣第一
-各區每週至少兩天收資源垃圾
永和市清潔工作具指標性意義 (永和 聯合新聞網)
- 17家汙水管制工廠 11家不合格 首度普查
部分廠區的處理後汙水抽取海放速度、容量不足在雨季時,被迫排入後勁溪「紓困」
(高雄 聯合新聞網)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01-1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1-11 >>>
- 水土流失已成為我國頭號環境問題 保護母親河刻不容緩
(中國 中國青年報)
- 我國第一本綠色圖書公開亮相-首次完全採用再生紙印刷的圖書
(中國 中國青年報)
- 石漠化(石質荒漠化)擋住生存路-水土流失引發石漠化
導致更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水源涵養能力的極度降低 (貴州
中國青年報)
- 黑龍江省將啟動實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工程 (哈爾濱
新華社)
- 廣東出現特大潮汐-咸潮上溯在所難免
水環境淨化壓力加大 (廣州 人民日報)
- 中國1億畝優質耕地被1億畝劣質耕地替代-城市化的拓展減少優質耕地
經濟利益的驅動劣質耕地增加 (中國 中國青年報)
- 養蝦嘗到環保甜頭-海南儋州“環保養殖”觀念進農家 (海南儋州
海南日報)
- 羅布泊中心地帶咸水泉邊發現世界性珍稀動物-野駱駝可能達數百只
(新疆 北京青年報)
- 今年黃河三件事:防洪 供水 防斷流 (山東 大眾日報)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01-1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1-08 >>>
- 藉法律訴訟案要求確實執行海灣地區清淨空氣法案
- 全國氣候出現紀破錄的低溫
- 環保局為降低污水溢流的問題提出階段性計劃
- 清淨空氣訴求群眾集結汽車展場外
- 金屬業面臨新排放限制
- 堅持食用健康的魚
- 短尾信天翁監測計劃準備中
- 美國網站將特別報導國際美洲豹研究過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08-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01-08
■[生活環保]你還在使用免洗筷子嗎? >>>
每至用餐時間,街頭巷尾的餐飲店內就滿佈著外食的人潮,不論是店內使用或便當外帶,總是會用到餐具,在店內用餐除了有碗或餐盤外,還有使用後即被丟棄的「免洗筷子」。在外出時使用也許有時是較難避免的,然而現在不少家庭內為了便利性也普遍使用著,相當驚人的用量就因此產生。
然而免洗筷子夠衛生嗎?夠安全嗎?一定有些朋友被筷子的細枝所刺過。而衛生的問題呢?讓我們來看看免洗筷子是如何產生的。不論免洗筷子是以木材或竹材來製造,台灣本地的材料早已不夠使用了。每年都要大量自東南亞進口,以下是一個典型的流程:
衛生筷製造簡介
東南亞國家砍下的竹材
|
工廠加工成竹筷
|
經硫磺燻白或雙氧水漂白(並非消毒)
|
烘乾、加工成免洗筷子
|
裝箱或裸露的置在船艙底運至台灣
(蟑螂、老鼠、病菌滋生)
|
加工包裝(毫無消毒)
|
販售
而且大量的竹材是來自東南亞熱帶雨林,使用免洗筷子間接也破壞了雨林生態。親愛的朋友,「請養成隨身攜帶筷子的習慣」,千萬別嫌麻煩﹔否則一時的方便,可能造成您健康的危害及地球環境的破壞,讓我們就從生活中簡單的習慣養成做起吧!
本文摘自環保生活資訊網http://gaia.org.tw/life/index.htm
■[環境關懷事件]由國外環保激進人士看森林經營與自然保育(上) >>>
作家:吳俊賢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系兼任副教授)
棲蘭山檜木林應繼續交由林業機構經營
走在國家公園的美麗森林裏,可以體驗台灣山林之美與大自然之秀麗,不禁讓人讚嘆國家公園真好。我國之國家公園係仿傚美國,而美國國家公園係隸屬聯邦主管土地之內政部下之國家公園署(National Park Service),其設置之歷史背景與我國之國家公園迥然不同。國家公園之概念最早始自美國藝術家George Catlin於1832年去Dakotas旅行時,其擔心美國的西向擴張會對印地安文明、野生動物、及荒野造成衝擊,主張應由政府某種保護政策來加以保留...
國家公園如此美好,民之所欲,照理應獲得全民的支持與擁護。然而,我國之國家公園內的森林資源、自然美景,本是林業單位多年保育與管理的成果,早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前就已經存在。現在我國之國家公園共有6處,總面積約322.8公頃,約占臺灣面積9%,其面積比率相當大,而其土地範圍95%位在林業機關管轄之國有林地內,且為長期受嚴密保護之林區...但因國家公園之管理機關缺乏營林、保林、林業試驗等適當林業專才與經驗,故每當發生森林火災、病蟲害、盜伐、濫墾等林政管理問題時,仍要仰賴林業單位辦理...
國家公園如此亮麗,一般人都被國家公園的美麗「國家」包裝所迷惑,以為國家公園就是保育的保證班,而忽略了林業機構所經營的國有林(National Forest)其實應該叫做「國家森林」,與國家公園相比並不遜色。筆者以林業專家之立場,堅決主張棲蘭山檜木林應繼續交由林業機構經營,不必、不宜、也不應成立國家公園...保護自然生態的最佳途徑之一,為劃設各類保護區並加強經營管理,使物種得在自然的狀況下生存、繁衍。台灣地區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設之保護區,除國家公園外,尚包括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國有林自然保護區等四種類型...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11101.htm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高雄飲水問題 1.12 >>>
高屏溪是高雄縣市民生用水的唯一河川水源,環保署也決定要改善水質,現在我們來看看高屏溪的現況如何,又政府將如何改善他的水質。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自然寫作家王家祥 1.13 >>>
- 播出時間:1月13日(六)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