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09-14 (全文版)

 

  本日主題: 美國面臨恐怖攻擊後的嚴重後果

知性專題

[知性之旅]太麻里忘憂花季(二) 金針山巡禮

環境新聞

美國面臨恐怖攻擊後的嚴重後果
各國領袖譴責恐怖份子並一致表達對美的支持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4

專  欄

[黑潮觀點]奇萊鼻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感謝宜蘭

本會訊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知性之旅]太麻里忘憂花季(二) 金針山巡禮 --﹥

太麻里的金針花香飄過
熱情的陽光籠罩著這不凡的「日昇之鄉」
太麻里金針山忘憂花知性之旅邀您一遊

  金針山因盛產金針而得名,每屆金針盛產季節則滿山黃澄澄的金針花,由於加工 成品呈金黃色,形狀呈針狀,故以其色澤、形狀、用途,取名為〝金針花〞又名〝黃花菜〞。

  金針菜與金針花之區別顧明思義金針菜是供蔬菜食用,而金針花是供花卉觀賞用,兩者僅是功能不同而已。台東縣主要產地是太麻里鄉的金針山,花蕾採收期在8∼10月為主要生產季節。

  目前台東縣栽培面積約有3800公頃,主要分布在台東市卑南地區太麻里東河鄉一帶。由於採集約經營利用整枝修剪技術配合肥培管理的改良,產期可調節為一年兩收每年7月起至隔年3月都有鮮美的果實供應市場,是台東縣的最重要經濟果樹之一。 

  金針花還可以美美的入菜,當地業者開出的風味野宴菜單包括了:涼拌萱草香、黃金滿地、忘憂白斬雞、金針山茶豬腳、萱草雞湯、忘憂絲情、勿(魰)忘萱羹、萱草甜不辣等﹔供遊客賞花之餘,還能經驗不一樣的忘憂草。 

美國面臨恐怖攻擊後的嚴重後果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9-12 (ENS)- 經過徹夜搜尋,至少有九位生還者從倒塌的紐約世貿大樓瓦礫堆中被救出。然而,華盛頓特區和紐約的官員今天表示,美國在歷經了昨天大規模的恐怖攻擊之後,想要再尋獲更多生還者的希望是渺茫的。

各國領袖譴責恐怖份子並一致表達對美的支持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9-12 (ENS)- 對抗這次的恐怖暴行,世界各國領袖紛紛表達哀悼之意並提供相關援助。他們對於星期二在紐約、華盛頓和賓州造成數千美國人民死亡的恐怖攻擊,感到震驚以及悲傷。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4 --﹥

  • 高汙染業轉型為資源化工業 水泥列為首波 (台灣 經濟日報)

  • 北市土石流處理專案報告列出16危險溪流 25日前排定整治順序 (北市 聯合報)

  • 縣府聯查小組 嚴加稽查水庫水源區內工廠是否有污染水質的行為 (苗栗 聯合報)

  • 屏東有毒木瓜已全數銷毀 安全標簽的木瓜安心食用 (屏東 東森新聞報)

  • 營建廢土再生磚 不宜做車道建材 (羅東 聯合報)

  • 台14線人止關明隧道 採生態工法 (仁愛 聯合報)

  • 農委會查獲保育動物雲豹 擇期野放或送至動物園 (中縣 東森新聞網)

  • 保育團體支援七股東魚塭劃為黑面琵鷺覓食區 (台南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4 --﹥

  • 專家呼籲在研發電動車輛技術 大力提倡城市公車中採用電動車輛以降低空氣污染 (中國 長江日報)

  • 浙江省頒佈「綠色飯店」地方標準:以廢物處理、水資源保護和能源管理為核心 (浙江 浙江在線)

  • 非法開採礦山 年底全面取締 (中國 中央電視台)

  • 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擴建:改造通往保護區的公路,興建海龜孵化室、傷病海龜拯救室、標本展廳等 (廣州 新華社)

  • 增加和保護北京水資源 調整用水結構與控制污染源是當務之急 (北京 中國水利報)

  • 管理不嚴和利益誘因導致礦產管理乏力 激怒國土資源部長 (北京 中國新聞社)

  • 整頓屠宰場 限經營者在規定日期內重新選址設場 (昌都 西藏日報)

[黑潮觀點]奇萊鼻 --﹥

作者:廖鴻基

  緣花蓮港北邊海岸徒步北行,石礦場過了不久即可望見一座斑斑蒼蒼的鼻岬,鼻岬上站立著一座隱約可見的燈塔。鼻岬標高四十八公尺,有人稱它「四八高地」,舊名為「米崙鼻」、「美崙鼻」,討海人稱它「標尾」,正式名稱為「奇萊鼻」。

  鼻岬為陸地突露海域的岬角,數百萬年來屹立承風受浪不息,不歇的衝突、不歇的雕鏤,鼻岬氣勢因而蒼勁、孤絕,鼻岬是海洋與陸地長久衝突下來終於協調的平衡景觀。

  花蓮海域海床陡降深邃,奇萊鼻氣勢延伸入海,鼻岬下海域為北花蓮難得一見的淺礁海床。珊瑚礁魚類、九孔、龍蝦等魚類資源曾經為不少花蓮漁家的生計場所。

  十六年前,我初初下海航行至奇萊鼻下海域垂釣,記得釣組的鉛錘才落海觸底,立刻手上就麻顫顫從漁繩傳來魚隻上鉤的訊息;記得和漁民朋友來此潛水獵魚,一下子工夫,花枝、章魚及花采斑斕的珊瑚礁魚一網袋被捕上來。

  聽老一輩花蓮人說,過去陸路交通不甚發達的年代,海上交通是花蓮與北台灣聯繫的藍色走道,那時,行船過了宜蘭東澳鼻遠遠便可望見奇萊鼻。大海裡航行視野茫茫邈邈,一個穩定的岸上地標總能適時溫暖海上遊子的心。船隻航近奇萊鼻後,但見黑色岬壁上蔓生著叢叢墨綠草海桐及台灣野百合。春天草長花開,野百合花朵迎著和暖海風崖壁上紛紛綻放。白色花朵,黑色崖壁,花海點點如懸掛在黑幕上的繁燦星點。「花蓮」這個地名的由來傳說不少,其中最美麗、最浪漫的說法,來自奇萊鼻崖壁上花花相連燦開的百合花。

  奇萊鼻曾經是花蓮耀眼的海上地標。

  自從奇萊鼻岬上設了垃圾掩埋場,那個年代談不上「掩埋」,垃圾是一車車的傾倒及堆置在鼻岬上頭。積年累月,垃圾填高了鼻岬高度,垃圾山遮去了燈塔視野,垃圾不間斷的從崖壁崩塌入海。不止垃圾,建築廢材、石礦廢料直接從崖壁邊傾覆下坡。奇萊鼻整個被蓋住了,黑色的崖壁不見了,百合花不見了,鼻岬的蒼勁不見了,垃圾塵土滾滾入海。

  大約十年前,再次到奇萊鼻下潛水,海床上泥濘覆蓋了礁石,垃圾惡花惡草般點綴一片荒涼死寂的海床。

  這波陸地與海洋的衝突,或說是人類與海洋的衝突,千百年以後還不見得能夠化解。更大的遺憾是,大多數花蓮人並不曉得我們曾經有過一座美麗的鼻岬。

  繞過鼻岬北端為深邃的七星潭海灣,鼻岬南邊往花蓮港方向也是深水海域,因此,鼻岬下海域經常波濤洶湧。海底地形與洋流的關係,奇萊鼻扮演著海上捕手的角色,海上漂流物經常在鼻岬下海灘擱淺。我喜歡帶朋友走這一段海岸,儘管鼻岬已經流膿生瘡不再賞心悅目,海灘如五花垃圾場要什麼有什麼,但是,我總想讓朋友們感受我們無知的野蠻。

  奇萊鼻是一個指標海岸,我們丟了多少垃圾在大海裡,我們對海洋造的多少孽,奇萊鼻海岸一一檢視我們的惡行。

  奇萊鼻燈塔仍然屹立在鼻岬上,在垃圾與廢土的夾縫裡殘喘餘生。燈塔站在那裡六十多年了,它見證了這一切、感慨這一切。(本文原刊載於2001.9.8聯合報/聯合副刊)

[讀者投書]感 謝 宜 蘭 --﹥

作者:蔡紹斌 

  近年來,先是由前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先生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重要性並加以有計畫的推動與執行,接著是教育單位提出「鄉土教育」及「終身學習」的觀念與做法在各級學校及社會中加以落實;幾年下來,各地結合尋根之旅、地方特色及藝文季活動模式而設計舉辦各式各樣所謂的「節」,只是在這些活動過後,一切就又都歸於原點,像「船過水無痕」似的,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般,一切再度沈寂!

  這樣的情形一再重演,我們也都知道問題出在活動特色無法受到民眾的認同,使得活動主題每年都在變,因而無法形成如「鹽水蜂炮」或「平溪放天燈」等能吸引人的傳統節慶;當然每位政治人物都想要自創品牌而不再接續前人的努力,造成大部分的活動總是在短短一兩年內就夭折,再加上主事者好大喜功,總是想要把活動辦大、辦熱鬧的心態與行事作風,也是活動無法持續辦下去的主要原因,因為活動一大,不但所需的經費要多,更要動員許多原本不相干的人或單位來壯場面,這種仿照「選舉造勢」只求人潮眾多的活動表象,忘了活動是我們藉以打動人心、釋放情感、凝聚共識的初衷,更是活動無法成功,特色無法形塑的主因,所以在此我們試著以短短六年時間就打響全省知名度的宜蘭「國際童玩節」為例,希望提供給主事者一些成功設計、經營活動的經驗模式。

  宜蘭冬山河的「國際童玩節」創辦於民國八十五年,至今雖只舉辦過五屆,開辦第一年還虧了一千多萬,但在第二年就賺了回來,第三年因巧遇腸病毒流行而停辦,導致所有的投資血本無歸,第四年只好請廠商共體時艱,說好有門票收入之後再來請款,結果這一年賺了八百多萬,這樣的成果慢慢的促成童玩節以活動養活動的經營模式,去年更是賺了五千多萬元;其所吸引的人潮從第一年的十九萬人次,到今年突破八十萬人次,五屆的童玩節共累計超過兩百萬的參觀人次,除了為主辦單位帶來可觀的收益之外,並為宜蘭帶來超過二十億元的產值,創下台灣唯一會賺錢且能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的公辦大型活動。

  在政治人物至今仍迷信並一直期待創新活動參加人次記錄、打破活動規模的迷思中,我們也要藉此提醒童玩節主辦的宜蘭縣政府,應該要針對如何繼續創新童玩節的活動內容,提升其經營品質,加強其帶動周邊鄉鎮產業的功能,而不只是著眼在如何繼續突破參觀人次,甚至著手規劃新場地以擴大童玩節的活動規模,否則又將走入活動一昧求大後的死胡同了。

  回想八十六年,我們由中橫穿越中央山脈,冬山河的童玩節原本只是我們計畫中順道一遊的點,天祥麗晶及花東縱谷才是我們的重點,不料一進冬山河的「驚奇隧道」,情勢立即有了大轉變,隧道中令人防不勝防的驚奇水柱,讓人驚嘆宜蘭人竟能將水玩得這麼出神入化且有趣,加上環境一直都維持得蠻乾淨的,玩水後的簡易更衣及沖洗設備完善,讓我當下就許了個「只要童玩節還繼續辦下去,我就每年造訪宜蘭」,那一年我帶著四個字回到台中「感謝宜蘭」! 

  第二年讓我不停跌倒、站不起來卻又捨不得爬出去的大水床是我們的最愛,今年據說代表著HINET的高空繩網橋,讓素有懼高症的我以屁股坐出了第一步,這就是特色!但今年的水質就沒有前兩年的好,池底也開始出現會滑人的青苔,所以在創新參觀人次的迷思中,我們誠懇的建議縣政府要為明年的童玩節引進「遊憩承載量」的觀念,讓我們不但能繼續懷抱「感謝宜蘭」的心情再遊童玩節,更希望宜蘭的童玩節能為社區工作及公辦活動創造出一個屬於台灣的活動經營模式。(2001.9.3)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