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7-05 (全文版)

 
  本日主題: 美國紐約市縮減資源回收規模
知性專題 蘭嶼飛魚季-飛魚的故鄉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丹麥啟動歐盟綠色議程 展現旺盛企圖心
[環境政策]美國紐約市縮減資源回收規模
[環境政策]祕魯林業法規引爆激烈抗爭
[土地及水文]墨西哥同意釋出里約格蘭河河水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7-0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0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01
專  欄 [黑潮觀點]勿讓生態觀光成為生態殺手
活動訊息 [活動] [研習營]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環境資訊電子報主編身體不適,肝功能指數超過正常值的20~30倍,已轉院至新竹住院觀察,近日電子報內容將以新聞性資料為主,請大家見諒!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蘭嶼飛魚季-飛魚的故鄉 --﹥

作者:楊碧月 (教師)

  蘭嶼,有飛魚的故鄉之稱。

  真的,飛魚在當地達悟人生活當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包括宗教,生活作息及社會組織,無一不受牠的影響。飛魚對達悟族人而言,是非常神聖的傳說。

  在古老的時候,達悟的祖先們在海邊找尋食物時,有人看到了兩條有翅膀的魚在海上跳躍,於是上前圍捕。雖然後來只抓到一隻,仍很高興地將魚帶回去和其他在海邊拾到的貝類,螃蟹一起混著煮食,結果族人卻開始生病長瘡,而被抓到的飛魚族群,也生了病;這時黑翅飛魚便託夢給族人長老,告訴他,請在煮飛魚的時候,不要將飛魚和其他的魚類,食物一起烹煮,才不會斷了飛魚的食源。也要用尊敬的心態來面對飛魚,以後才能擁有豐富的飛魚可吃……..。

  於是長老在第二天醒來,即以神聖的穿戴著禮服、穿丁字褲、戴銀帽、首飾和珠寶項鍊等,用最虔誠的心,在海邊面向大海,脫下銀帽,把帽子朝向大海,對著飛魚唸道:「我生命的泉源,飛魚神明,用銀帽,呼喚您的聖明,謹遵守您的指示和教誨。」

  這也是我們如今看到的招魚祭,過程非常地莊嚴神聖,一年的飛魚季節,於是從這裡開始進行,期待飛魚豐收。

  達悟族人,認為飛魚是天神所賜。所以他們以飛魚為軸線,將一年分成3個大季節,即是─飛魚將要有的時候(冬季)-飛魚季節(春季)-海上捕飛魚的季節結束(夏季)。

  3~6月是捕飛魚的季節,到了這期間,事前各社的船組人員會在船長家共宿、共食、準備夜間捕魚的火把,漁具和檢視漁船等籌備事項,並決定招魚祭的時間、塗雞血、吏聖石,進行招魚儀式。

  然後再將小竹筒──塗上雞血,掛在船上,祝小船在白天捕魚一樣能獲得豐富的魚穫。並在初夜殺豬祭天,集體夜漁,白天一起共宿共食一個月,再將之前所捕的魚共分,帶回家,爾後解散,各人就可以自由住在家裡,並繼續捕魚。

  在這過程中,達悟族男人非常辛勞的從事捕魚工作,而女人則會上山尋找一些螃蟹回來,招待丈夫(螃蟹節),並採收成熟的小米,準備收穫節展示。期間一家成成員,各司其職,除了大人以外,大一點的男孩,要幫忙找尋魚餌、打柴、協助母親收割小米和貯存的工作、也幫助養豬和水道灌溉疏通,並協助拖船等工作。年紀較小的就提水,跑差事,全家共同努力,分工合作。

  之後,還有舉行祈豐漁祭,飛魚畫食魚祭,此後2個月內的漁獲,各族人可將其製成魚乾,然後有飛魚貯藏祭的祝祭,將飛魚乾收藏起來;最後收芋頭,打掃屋內外,宰殺山羊,舉行飛魚漁終祭,整個飛魚季節即告結束。

  海上捕飛魚的季節結束之後,這時家中的男人便會利用這個時間進行房屋或漁船的修造,女人開墾地、種水芋。天氣涼爽些後,老人會製造陶器與陶偶。

  之後,約到了10月份,飛魚終食祭時,需將吃不完的飛魚,通通丟棄,否則再食用,便會招致疾病。

  達悟族人對這整個飛魚的捕撈和食用,生產和消費,這一連事的活動皆與祭祀有關,但也是一种對食品的保存期限和漁類的永續利用的觀念;等寒冷的各季過後,即是飛魚將要有的時候,這時家家又會開始準備漁具,迎接新的一年飛魚季節的來臨。(2002/7/5)

[環境政策]丹麥啟動歐盟綠色議程 展現旺盛企圖心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7-01 (ENS)- 丹麥今天接掌6個月輪替一次的歐盟輪值主席,並開始實施一項長期性、雄心勃勃的環境政策議程,作為其任期內對歐盟商業活動的指導政策。此議程的主要目標為:確保歐盟部長在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上達成協議,並制定出基因改造食品的追蹤與標示規範、環境責任法草案、以及歐盟化學品管理的新政策。

[環境政策]美國紐約市縮減資源回收規模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2-07-01 (ENS)- 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市,即日起將停止回收住家玻璃與塑膠廢棄物。市長邁可‧布倫伯格已宣布終止這項虧錢的回收計畫,他表示,911恐怖攻擊導致人員傷亡與龐大開支,紐約市再也負擔不起這項計畫。

[環境政策]祕魯林業法規引爆激烈抗爭 --﹥

記者 Mary Powers 報導

  祕魯,利馬,2002-07-01 (ENS)- 由於祕魯林業新法對熱帶雨林伐木許可的核准制度有所修改,導致一支小型伐木團體採取激烈抗爭。環保團體表示,這支小型團體代表著龐大的伐木利益,利之所在,使繁茂的亞馬遜雨林遭遇數十年來的掠奪。

[土地及水文]墨西哥同意釋出里約格蘭河河水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01 (ENS)- 里約格蘭河稀少的河水即將流入美墨邊界河段,讓德州農民鬆了一口氣。上週五(6/28)美墨政府達成協議,墨西哥同意分配9萬畝呎的國際儲水給美國作為應急之用。(編按:畝呎為水量單位, 一英畝地上水深一英呎之水量即為一畝呎, 也就是43,560立方英呎)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7-05 --﹥

  • [環境政策]加油站汙染地下水,環署興訟求償百萬。針對桃園士香加油站汙染地下水事件,環保署將求償100萬元,由於士香加油站表示不願支付,環保署將進行訴訟,這是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成立以來國內第一件求償官司 (桃園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核電廠引海水,犧牲魚群,金山漁民向台電求償。金山附近海域漁民4日到核一場抗議,漁民表示,核能發電廠運作過程中,必須引進海水來降低反應爐溫度,同時大量的魚群也跟著吸入核電廠中,造成的漁量損失每天最多可達4萬斤,台電應負責賠償 (台北 東森新聞)

  • [生活環境]農地污染,速揪全民公敵。彰化縣農地遭重金屬污染面積達184公頃,居全國污染之冠,彰化籍立委、縣議員及社團4日發動連署陳情,要求環保單位說明農地污染的始末,並要求監察院調查嚴懲失職官員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崑山科大提報告指全台養豬廢水污染量已大減。崑山科技大學4日在全國畜牧污染防治研討會中提出報告表示,台灣地區飼養200頭以上養豬戶中,完成廢水處理設施達92.98%,全台養豬廢水污染量已大幅減少 (台南縣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北市環保局在颱風夜查獲2起亂傾倒廢棄物。雷馬遜颱風風雨交加,北市環保局稽查人員仍照常取締,2日晚間分別在士林與內湖產業道路發現亂倒廢棄物的車輛,已開單告發並執行扣車 (台北 東森新聞)

  • [生活環境]開雙B偷倒垃圾 攝影機拍個正著。台中市環保局最近利用「偷拍」來解決亂丟垃圾的問題,成果豐碩,其中還拍到有民眾開雙B,後車廂裝的卻全部是垃圾 (台中 民視)

  • [能源議題]台電計劃在竹縣設14部風力發電機。台電5日拜會新竹縣長鄭永金時表示,台電計劃在全台設200部風力發電機,其中14部位於新竹縣,行政院已原則同意在92年度編列第一批60部風力機經費。有關噪音問題,台電副總經理陳貴明表示,目前14部設置位置幾乎都在海邊,離住屋300公尺時音量僅40多分貝,比一般家庭冷氣機聲音還小 (新竹 中央社)

  • [能源議題]天然氣海底管線發現漏氣及生鏽嚴重,中油擬求償。投資額278億元的國內首座液化天然氣海底輸送管線工程,在延宕近兩年後近期將進行驗收。不過,中油3日透露,管線在送氣後已發現安全閥附近有漏氣現象,且管內生鏽情況嚴重,中油已扣下韓國現代公司尾款及履約保證金,並要求改善 (台北 工商時報)

  • [生態保育]四隻抹香鯨擱淺,救難人員野放。4隻侏儒抹香鯨4日上午被人發現集體擱淺在彰化外海,幸好沒有嚴重外傷。救難人員徒手將牠們運回海邊後,以漁船載送野放大海 (彰化 中央社)

  • [生態保育]金線蛙,大坡池附近現蹤。台灣農村俗稱「青葉仔」的「金線蛙」,台東地區已有四、五年沒有發現,大南國小校長吳精通日前在池上鄉大坡池附近山上發現金線蛙蛙蹤,採集2對帶回復育。吳精通3日表示,近年來受農藥藥害及民間濫捕影響,金線蛙已有絕種之虞 (台東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良性雷馬遜,送雨不入門。第五號颱風雷馬遜,過門不入,卻帶來豐沛的雨量,為北部地區的旱象紓解,帶來極大功效,算是近年來少見的「良性颱風」 (台北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05 --﹥

  • [生活環境]川投電冶黃磷廠泥磷池垮塌 發生污染事故。2日淩晨3點,地處攀枝花市的四川川投電冶有限公司黃磷廠因泥磷池垮塌,造成密封水流出,同時泥磷在空氣中自燃,產生大量煙塵排入大氣,污染了近30千米河谷兩岸的環境空氣。此次事故造成搶險民工1人窒息死亡,5人輕度燒傷 (四川 四川日報)

  • [生活環境]VOC限額寬泛不利健康 塗料標準有問題。《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內牆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1日起正式強制執行,但來自上海的某品牌漆日前在北京表示質疑,塗料的國家標準對於VOC含量的最高限額太過寬泛,不利於消費者的健康,也不利於塗料行業的長遠發展 (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廣東環保部門將實施新規監管醫療垃圾。廣東省對於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回收處理系統出現漏洞,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將醫療垃圾重新處理包裝成為「醫療用品」。環保局日前表示已草擬完成《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對醫療垃圾的回收管理作出了一系列較詳細的可操作性規定 (廣東 人民網)

  • [環境政策]國家環保檢查組抵廣東 環保工作受肯定。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制污染反彈檢查組,3日抵達廣東開始為期5天的檢查工作 (廣東 南方日報)

  • [生態保育]寧夏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治理沙化。寧夏回族自治區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並舉治理沙化,1998以來,全區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千餘平方公里,綜合治理小流域229條,在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遏制沙化及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方面取得了成效 (銀川 人民網)

  • [全球變遷]環流異常是造成中國今年氣候異常的直接原因。國家氣象中心氣候診斷預測室日前專門就氣候異常的成因召開診斷會議,與會專家認為,暖冬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類活動造成溫室氣體增加並導致全球變暖;此外,冬季風明顯偏弱和西北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明顯增強,是這個冬季我國異常溫暖的主要原因 (北京 上海環境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01 --﹥

  • [生活環境]空氣污染與肺功能降低有關

  • [生活環境]消防員縱火導致亞利桑那州大火

  • [生活環境]骯髒的塑膠品可變為燃料塊

  • [生活環境]應付緊急情況 有毒殺蟲劑使用申請獲准

  • [能源議題]乾淨燃料獲460萬美元補助

  • [土地及水文]超級基金污染場址整治經費用盡

  • [其他]受傷鯨魚撞船 捕鯨人落海身亡

[黑潮觀點]勿讓生態觀光成為生態殺手 --﹥

作者:張瑋琦

  觀光事業是由多樣的元素所組合而成的,從遊客離開家門之後的交通、餐飲、遊憩設施、住宿等等,都包羅在觀光事業的範圍。觀光活動也包含多重目的,除了休閒娛樂、舒緩身心外,人們也為了拓展自我的生命經驗、與人接觸、增進對異文化或生態自然的了解……等等知性上的目的,親身參與異地文化或進入異地自然環境中從事體驗、交流與學習。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的旅遊型態,大多停留在感官滿足的層次,因此高速的交通工具、刺激的遊樂園區、新奇的遊賞項目、豪華的住宿設施,甚至珍奇的美食,都成為感官之旅必要的條件。

  在這種追求感官滿足的旅遊風氣下,觀光的意義往往被簡化成「花錢獵奇」。以出海賞鯨豚為例:許多遊客行前孜孜詢問的是看不看得到珍稀的大鯨;出海後若沒遇到海豚「飆船」或沒見到大群海豚撲騰翻跳的壯觀場面,就覺得這一趟錢白花了。一趟原本立意甚佳的「生態之旅」,都有可能被扭曲、簡化為「出海看(海豚)秀」的「感官之旅」。甚至聽過遊客抱怨說:「你們花蓮的賞鯨根本是騙人的嘛!又暈船又沒半隻海豚!」至於有沒有感受到海洋,有沒有體驗到出海的暢快,遊客完全不在意,他們在意的是「花錢」就要「買到」。

  台灣的「花錢獵奇」觀光文化舉世聞名,這種純粹消費觀光資源的觀光文化,起源於70年代經濟起飛後台灣人的暴發戶心態。70年代,台灣開始盛行出國觀光,國民旅遊也漸走下坡。台灣觀光團在國外「花錢如流水」似的觀光採購行為,影響到當地的小販都會說上幾句台語;中國開放觀光後,台灣觀光團照樣潑錢到對岸,以顯示自己「錢多得花不完」的優越感,乃至「贏得」了「呆胞」的嘲諷名聲。在採購消費的地方,台灣觀光客往往意氣風發,比賽誰花錢最多;然而到了自然或文化勝蹟前,台灣觀光客往往以一句:「我們水準沒那麼高,不會欣賞!」掩蓋自卑又自大的心結。而團體旅遊號稱便宜又大碗的觀光型態,助長了台灣人暴發戶式的野蠻行徑,也讓觀光成為生態與文化的殺手。

  近年來,透過本土關懷運動與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推動,另類觀光(Alternative tourism)開始在國內興起。一些有心反省的人士,結合國內豐富的在地文化及台灣獨特的自然環境,再配上富有在地情感的解說,開闢出屬於小眾文化的另類觀光,而生態觀光就是其中一種型態。花蓮的海上賞鯨豚之旅,也被視為花蓮生態觀光的代表。生態觀光強調的是小而精緻、以質取勝與永續經營的觀光。

  在生態觀光的過程中,導遊的地位被提升了,導遊不再是供人使喚的「服務生」,他是具有專業知識的「解說員」,以柔性不教條的方式,引領遊客體驗生態及地方文化的奧妙之處。生態觀光也為遊客開啟了「學習之旅」的契機,讓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不但獲得身體的放鬆,也豐富了自我的心靈。從地方發展的角度而言,生態觀光使得在地的文化得以傳承、在地的農畜產業得以延續、自然環境受到保護,呈現出大地富足的面貌。這的確是一個理想的觀光型態,然而這個理想需要更多在地人的共識來支持與實現。唯有在地人真正體認到觀光事業與生態保健唇齒相依,並放棄「趁機撈一筆觀光財」的心態,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品質與永續經營的事業。

  自從花蓮將立縣目標定位為「觀光立縣」之後,眾人莫不額首稱善,而我卻感到憂心,因為我認為,真正永續經營的觀光所要朝向的,是一個「宜住且宜遊」的地方營造,它所要營造的是在地生活的魅力,以及在地居民愛鄉愛土的榮耀感的提升。而一個無法照顧到當地住民的品質、「不宜住」的地方,是不可能成為吸引觀光客的「宜遊」之地的。然而,當花蓮地方政府把觀光發展的重心放在促建高速公路、拓寬縣內道路等硬體工程,而非致力於提升當地住民的生活品質;當產官學界致力於開發地方資源使之成為可被觀光的資源,而忽略了住民共識的營造才是永續觀光的基礎,我們可以預見,這樣的觀光發展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生態的殺手。

  一個地方的立縣宣言,不只代表了這個地方的發展方向,也代表了這個地方(通常是地方執政者)所選擇的價值觀。從「產業東移」到「觀光立縣」,我們可以發現,追求經濟面的成長一直是花蓮縣政府所難以突破的課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成了花蓮執政者決定花蓮發展走向時,重要的價值觀,而「觀光立縣」也被賦予了「重振地方經濟」的期待。

  但是,看看花蓮的「觀光宣言」:「花蓮縣觀光推展委員會的成立……將引領花蓮觀光產業突破現有經營瓶頸,邁向具備多元、特色、全國、國際化的優質廉價觀光新願景。」(更生日報,91.2.1)顯示出花蓮強調著「優質、廉價」這種「俗又大碗」、「薄利多銷」的價值觀。而為了「薄利多銷」,我們將走向出賣文化、出賣自然、出賣純樸真誠的「沒有什麼不能賣」的觀光發展模式。

  試問,高喊「觀光立縣」的我們是否認真思考過,我們要的是那一種觀光?掠奪式、消費式的觀光?還是永續經營的觀光?我們不希望花東的生態之旅淪為標榜出海看秀的「感官之旅」,也不願為觀光出賣我們的生活品質。但如果花蓮人的層次還停留在「我們花蓮還有那些資源可以挖出來換取觀光收入」這樣的思考上,那麼,觀光立縣恐怕會成為花蓮生態與觀光產業的終結者。

[活動]自然觀察可以在家DIY‧關渡的夏夜星空大探索 --﹥

  地 點:關渡自然公園 (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
  主 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聯絡人:謝玉珍 電話: 02-28587417

本周休二日的關渡自然公園邀您來聽講座、做壓花卡片

活動項目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居家觀察DIY 7月6日 (六)
14:30~16:00

如何建立居家花園?在花園中可做何觀察?我在自家花園中享受?趙夫強將告訴你。 

免費參加

壓花卡片DIY 7月7日(日)
14:30~16:00

初夏的花朵可作為壓花卡片的好素材,寄給好友或留作紀念兩相宜!

每份材料費$100元,現場報名。

與大自然有約
關渡的夏夜
星空生態講座
7月07日(日)
7月21日(日)
14:30~16:00

夏夜的星空特別燦爛!由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許長生將帶你認識夏日的天鷹座、天鵝座等星座,聽一段動人的牛郎與織女浪漫故事。 

免費參加

濕地探險家
Wetland Explorer
生態營  
8月06日(二)
8月20日(二)
(一日行程)

認識濕地生態、研究及保育、實際體驗活動、溼地生物辨識、保護區實地植物調查行動等,完成後將頒發結業證書。

每人$1,000元,預約報名。

[研習營]森林生態攝影研習營 --﹥

  時 間:7月20-21日(六-日)
  地 點: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桃園縣復興鄉)
  費 用:兩天一夜$1,800元
  主 辦: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聯絡人:顏惠珠  電話: 02-25772152
       E-mail: csnp@ms24.hinet.net

  森林孕育著許多的生物,隨著四季的更迭、氣候的轉變,隨時隨地變化著多樣的自然景致和生命樂章,透過細心的觀察,將自然之美紀錄下來,不但能獲得創作的喜悅,增進對自然的尊敬與保護之心,還能藉由影像傳播的方式,達到環境教育和自然保育的目的。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觀霧鳥語花香 --﹥

  播出時間:7月6日(六) 上午8:00~8:30 首播
              下午2:30~3:00 重播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觀霧地處海拔高度約二千公尺,位於新竹和苗栗交界的山區,屬於雪霸國家公園的範圍,以雲霧繚繞美景著稱,有許多保育類動植物,生態豐富,今天節目中介紹的有以下幾種:

  茶腹,台灣唯一科的鳥,牠的腳爪非常有力,人家說牠會特異功能,可以從樹上倒著走,就像小老鼠一樣。還有一種鳥會貯存食物,叫做紅胸啄花,牠會去吃桑寄生的果子,然後把那個種子吞下去,又隨著便便拉出來,之後便便黏在樹上,然後樹苗就發芽又長出來了….,這些都是觀霧裏的鳥兒,在賞鳥人的望遠鏡下,一覽無遺。

  "冰淇淋!冰淇淋!"這可不是路邊的小販在叫賣著,而是公藪鳥的叫聲。"吐米酒!吐米酒"是冠羽畫眉想和你做朋友的叫聲,所謂聽音辨鳥,從各種聲音就可以知道是什麼鳥,這可是認識鳥很好的一種方式。

  來到觀霧,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種的鳥更可以聽見悅耳的鳥叫聲,今天節目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牠們吧!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