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策劃:環境資訊電子報 編輯室 感謝各位的支持,蘭嶼飛魚季的知性專題已刊載完畢。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來自澎湖的鷗鳥季。 位於台灣海峽中央的澎湖群島,是由火山熔岩(玄武岩)所組成的島縣,含括了大約64個大大小小島嶼。 澎湖群島的面積雖小,但是其所擁有的—複雜多變的海岸地形、秀麗的玄武岩地質、潔淨沙灘、以及蔚藍海水等,使其有別於台灣本島的景觀特色。 澎湖群島不僅是一串絢爛奪目的耀眼珍珠,它更是地處東亞候鳥遷移路線的中繼站。每當候鳥遷移季節來臨時,以夏候鳥的燕鷗鳥群最為壯觀與最具特色的澎湖,便成了台灣賞鳥者夏季賞燕鷗的最佳地點。 為了讓讀者能一睹澎湖鷗鳥的風采,我們將在下週一展開「澎湖鷗鳥季」的專題介紹,敬請拭目以待。 ◆[土地及水文]美國德州洪災襲捲人民居家性命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08-06.asp ◆[生活環境]人類過度消耗地球資源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09-03.asp ◆[生活環境]蛙類問題的雙重根源:殺蟲劑與寄生蟲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2002-07-09 (ENS)- 有關蛙類等兩棲動物畸形發育的矛盾證據,美國賓州的科學家似乎有了解答。他們的研究發現,導致如此極端畸形的原因,是寄生蟲感染加上暴露殺蟲劑所共同造成,而非其中任一問題單獨所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09-06.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09-09.asp 作者:廖鴻基 海岸行腳,我們走到得其黎海岸。 「得其黎」為太魯閣族語,意思為漁產甚多之地。得其黎海岸日據時代改名為立霧,光復後又改名為崇德。改朝換代地名幾番更替,字義卻是離海越來越遠。 海岸是海陸交接的界面,無論侵蝕或堆積,海岸是海陸千萬年來協調出的平衡。海灘上擱淺的堆積物見證我們如何對待這塊土地和海洋。 走一段海岸,我們沿著濤聲走,我們傾聽陸地和海洋以不同的語調訴說著長久以來海陸的交織故事。 得其黎海岸位於太魯閣峽谷口立霧溪北側,河口圓形的沖積扇三角洲突出海岸,得其黎海岸以海灣地勢北接清水斷崖,銜接溪口南側迤邐的七星潭海灣,兩個弧長海灣在台灣地圖上形成顯眼的「m」字雙海灣海岸。立霧溪源起標高3440公尺的合歡連峰東麓,豐沛的溪水崇山峻嶺間奔流五十八公里出海,河床比降十八分之一,溪水攜帶砂石鑿山削壁孜孜不息,水蝕激烈。出谷的立霧溪溪水仍然乾清,溪水為河口海域帶來大量的淡水及有機質,河口成為魚苗繁衍的海域,這些魚苗又吸引了掠食性魚類近岸徘徊。海灣裡,不少座定置魚網近岸設置,說明了得其黎名副其實的漁豐之地。 立霧溪河口也是砂金產地,遠自十六、七世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後來的荷蘭人、清朝漢人都曾經於得其黎海岸登陸採金。採金或探勘礦脈的故事長久以來綿續不絕,只是,金砂礦源至今仍謎一樣的不被確知。哆囉滿,花蓮古地名,指稱的就是立霧溪河口的砂金。 得其黎海岸沒多少腹地,狹隘的海岸段丘緊接著就是挺峻的山壁,霧下山448公尺、立霧山1274公尺、清水山2470公尺,梯級似的群山如一道海洋屏風聳立在得其黎海岸,多少年了,這山脈頂風望海和近岸湍湍而過的黑潮默默對看。 台灣被稱為大山大海美麗之島,走一段得其黎海岸,一次感受台灣山海的磅礡氣勢。 沿著得其黎海灣往北看去,台灣八大天然奇景之一的清水斷崖以森嚴滄桑之姿坐鎮在灘前。斷崖舊稱「石克士」,太魯閣族語,為草生於石滑不留足之意。昔日太魯閣族人行經斷崖時必高呼「石克、石克」,互相警戒提醒。 走過蘇花公路嗎?山道一路蜿蜒崎嶇,行經清水斷崖山壁斑駁海崖千仞垂落絕險形勢車速不得不緩,直到得其黎海岸才算出山,才能鬆口氣,也才能鬆弛戒慎之心。 清水斷崖從北邊來,立霧溪自西邊來,都是山裡奔騰奔馳一路崢嶸倥傯直奔得其黎海岸,等在這裡的是一段沉靜的海岸,這裡有湧湧如夢的海洋。 回頭看山蒼鬱,轉頭望海心底迴波,險阨絕險已然過去,得其黎海岸以出谷的心情,和緩平展成一泓安靜的礫石長灣。(本文原刊載於2002.6.15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時 間:7月13日(六) 下午2:30-4:00 你想知道為什麼位於北台灣重要濕地的關渡自然公園內,能常看見大卷尾(烏秋)、灰頭鷦鶯、褐頭鷦鶯、紅冠水雞等留鳥嗎?想知道為什麼關渡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吸引小白鷺、蒼鷺、小水鴨、花嘴鴨、白眉鴨、琵嘴鴨、磯鷸、鷹斑鷸等如此多的候鳥來此停棲? 透過精采的鳥類幻燈片,將為民眾介紹關渡常見的各種可愛的鳥兒生態及有趣的覓食行為。 ●[活動]2002繽紛海洋巡迴攝影展 --﹥
時 間:7月2-19日 過去的三年中,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夥伴們總是帶著最簡單的裝備,到全省各地去進行直接面對社會大眾的海洋講座,試圖將我們在海上生活的美麗記憶與社會大眾分享。但是,對於喜愛自然的朋友,若非直接投身大洋、擁抱生命,恐怕無法了解海洋之豐美。因此,對於許多忙碌於工作的人們,親近大海便成為一種奢望。然而,透過圖像的欣賞,即使無緣親身經歷航行的過程,卻也能見識到海洋的旺盛生命力,稍微滿足對大洋的想望。希望社會大眾由欣賞繽紛的海洋生命為起點,進而更關心我們的海洋環境。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uroshio.org.tw/html/2002photo.htm
播出時間:7月13日(六) 上午8:00~8:30 首播 一個月,前台中大里一帶,發現有重金屬汙染的稻田,經政府公告斷然銷毀了所有的稻子。目前全台灣15個縣市當中,有253公頃的農地,確認為重金屬含量過高。這些農地上所種植的作物,當然全部都得耕除銷毀,為了防止受污染的稻米流入市面,這是一個不得不採取的斷然措施。 自從鎘米事件以來,農地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問題,逐漸浮出檯面。原本一般大眾陌生的重金屬元素-鎘、鎳、銅、鉛…,開始入侵我們的生活。 被污染的稻米,是否會帶著它們所吸收的重金屬,一起送上我們的餐桌呢?相信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就實地走訪受台中大里地區,帶大家看看我們的農地發生了什麼問題。 播出日期:7月14日(日) 早上11:00-12:00 首播 清新秀麗的花型,以及濃郁的花香,一直是台灣原生百合帶給人們的普遍印象。旺盛的生命力,也使得台灣百合被賦予了諸多象徵的意義。 台灣擁有四種原生百合,分別為台灣百合、鐵砲百合、豔紅鹿子百合、細葉卷丹。儘管細葉卷丹目前已成為記錄種,然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不論是本土、創新或傳承,仍不斷地努力延續台灣野百合的精神。 且看台灣百合如何在風中奮力生長,展現屬於她的耀眼光彩。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