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科技]尚比亞將接受美國提供的基因轉殖糧食援助 --﹥
尚比亞,路沙卡,2002-07-29 (ENS)- 根據尚比亞當地的慈善信託組織「非洲生技信託組織」(Biotechnology Trust of Africa)表示,預料尚比亞將從美國進口基因改造玉米以餵飽國內230萬民饑民。就在兩個月之前,同樣為飢荒所苦的辛巴威才拒絕了美國提供的一萬公噸基因改造玉米;不過,尚比亞並不會跟進這項做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9-01.asp ◆[環境政策]美國州政府環保機關面臨預算削減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29 (ENS)- 「美國環境委員會」(ECOS)發表新研究指出,全美各州的環保機關面臨了連續第二年的預算削減。接受該委員會調查的州中,有75%的州表示,它們在污染防制以及淨化空氣與水質方面的計畫經費有所減少。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9-06.asp ◆[其他]美國加州大火造成3人死亡 本季死亡人數達14人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9-04.asp
環境資訊協會 悅容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9-09.asp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9-19.asp 作者:蔡紹斌 依據個人多年來在平地第一線推動全民造林的觀察與心得是: 一、政府所推動獎勵的造林年限是20年,20年後的造林成果將何去何從,沒有人知道,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沒有目標、提不出方向的造林政策!20年後,誰管呢?誰在就誰管吧! 二、許多位在山區的土地為了符合造林的規定,在造林前,需將原有生長良好的林木全數砍伐,重新種植小苗,以領取全民造林造林獎勵金,這雖然有違全民造林的本意與精神,但卻是合於規定的做法,也就是說如果直接補助現有生長管理良好的林木,雖然更為符合全民造林的本意與精神,但那卻是不合規定的做法! 三、對於所謂的原生樹種及「適地適種」的問題,其實我們要先探究的是政府推動造林的目的,是要種更多的經濟樹種、水土保持或是原生樹種?還是只是想推出一個可以向上級及民眾交代的說法與活動? 曾經在正式的、一年一度全縣的全民造林研討會中質疑並建議重新檢討修正造林的種植密度,也以機關的名義建議許多的做法,但總是被存參了事;基本上在平地與在山區推動造林工作,根本就是兩回事,山區的我比較不清楚,平地的部份,許多是老農的年紀大了,又找不到接班人,所以才會很無奈的放棄稻作,選擇較為省工省事的造林;但年輕人造林有新的想法,想省工,所以會想到使用機械,這時造林規定的密度就成了將來管理工作的阻礙了。 再者從造林推動手冊當中,從不見地方縣市政府針對造林樹種提出自己的「適地適種」分析,也沒有如銀行對有錢者提供的理財服務建議,來提供民眾一些可以兼顧經濟或提升生活環境品質的造林模式,政府如此一廂情願的推廣方式,誰會、誰敢貿然的就加入造林的行業呢? 四、再者有創意、追求生活品質的人造林,會想到利用造林營造一個休閒農莊或別墅的情境,在台中縣清水鎮就有造林戶成功的將造林地轉型成為一個小型的植物園,並開放供人參觀;另有造林戶在一開始就利用造林檢測成活率 30% 的彈性空間,在林地裡規劃小水池、水溝及小木屋,成功的營造出隱身於田野的小別墅;相信像這樣多風貌且較符合現代人追求的生活情境造林,應該還有很多,但這過程卻總不見主管機關適時適當的協助與鼓勵。 所以在平地推動全民造林的同時,政府應提供民眾更多造林方式的可能性,例如種個3、5年後可以提供做為綠美化用的,或是20年後可以砍來當木材賣的經濟利用方式,其可行性為何?如果規定上說不能賣,也要告訴民眾不賣造林標的物的「利基」何在,而不能老是以道德勸說或創造一些如「以森相許」的海報字來做為推動政策的訴求? 作者:王緒昂 因為在行進的過程中無法精準的掌握方向與速度,浪人的旅行往往會踏在充滿意外驚喜的道路上,與我們週而復始的現實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趣味。因此,這樣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給務實的人帶來不安,但是對於厭倦煩瑣例行事務的人們來說,尋常人視作不切實際的流浪生活卻可能會是件浪漫的事,給予人唯美而天真的感受。 我雖然也時常有著四處遊蕩的想望,但卻沒能拋開日常生活的枷鎖去盡情遊走,只能偶爾將旅遊的行程作最鬆散的安排,任由腳步自由發展來淺嚐流浪的愜意。然而,4月初的一通電話將我快速的拉向外海,我拋開一切直奔睽別許久的美麗海島--蘭嶼,在小島上過了6天的流浪生活。 期待與記憶重逢 蘭嶼,雖然有綠島為鄰而不致孤懸太平洋中,但若將島上繽紛生命所構成的特殊生物相與其他地方相比,獨特性卻使她突出於諸多島嶼而顯得孤單。因此,當七年前新蘭嶼輪航向著綠意盎然的島嶼時,她樸實的面貌便深深的吸引著我們,而在我初次踏上這東南邊的小島後,也便思索著要將蘭嶼列入我每年的固定旅程。她的特殊性無可取代,雖然環顧四周的蒼翠植被、潔淨海水,你都可能在綠島或其他島嶼尋得,但與海洋密切結合的達悟文化卻是她所擁有的珍貴資產。而只要你在公路沿途與人點頭示意,身著傳統服飾的達悟人總回報以最燦爛的微笑,友善的人際互動使我有彷彿置身天堂的錯覺。 期待的心情在飛機自豐年機場起飛後不斷的堆積,內心正有如浪花翻白的海面般只能任由激動的情緒不斷翻攪,畢竟在這麼多年後,那個當初以達悟文化與盛產蝴蝶蘭的小島而著名的海島是否一如往昔呢?所有的想像均在飛機著地後方告停歇,而一切問題也終於在步出蘭嶼機場後逐一獲得解答。 7年前來到蘭嶼時,於路上恣意行走的豬隻是最讓我著迷的景象之一,在島上諸多的改變中,蘭嶼迷你豬可能是唯一不變的事物。牠們是牲畜,提供魚類以外的動物性蛋白質給達悟人;牠們聰明而乖巧,又彷彿是寵物般出入達悟人居所,成為蘭嶼島上最特殊的景致。上一回來到島上,我曾經因為看到體型壯碩的白豬出現在野銀而擔心,害怕因雜交而使得牠們的外在特質消失。當畜產單位因重視這個品系而在臺東進行「保種」工作時,不知是否達悟人也感受到蘭嶼豬的珍貴,現在於蘭嶼島上幾乎純然看到黑色的豬隻,似乎暫緩了蘭嶼豬因雜交而消失的危機。 逐漸模糊的島嶼印象 機車快速的由漁人部落向東南走,我沿途不斷尋找著七年前的回憶,呈現在熟悉的地名標示牌旁邊是略為陌生的景象。在無法與外在環境對抗的情況下,蘭嶼終究是改變了!環島公路旁大量興築中的房舍即將取代原本低矮的建築,而野銀部落地下屋旁也開始矗立著不太搭調的透天厝,嘗試以此經營民宿來取代原本耕種、捕獵的生活型態。這樣的街景讓人誤以為置身綠島,甚至有時會想到墾丁街區,七年前的島嶼印象已逐漸模糊。 我已無法從穿著區分出來往行人的文化背景,丁字褲從街頭消失讓我無能從人們身軀上看到足以代表這小島的事物,而這樣的現象似乎也象徵著島上正漸漸凋零的傳統,被達悟人屏棄的服飾將僅留存在我的記憶中。除此之外,在與漢人頻繁通婚的過程中,蘭嶼人的面容也逐漸改變,只是達悟人改變的卻不僅是外表,在與人擦肩而過時的點頭致意已成為我過度的禮節時,島嶼上好像便已經失去了我1995年到來時的所能給予的那份溫馨。 在島上的第3天,我終於看到了被怪手摧殘的八代灣。雖然在輿論的壓力下工程暫時告停,但模具卻仍然在岸邊虎視眈眈的等待著,而被機具深深掘出的溝也清楚的將灘地劃分為二,彷彿要阻礙蘭嶼人走向海洋般,這樣的景象讓我想到我所居住的城市--花蓮,甚至想到臺灣海岸線普遍的命運。(待續)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徵求]環境資訊電子報徵求環境新聞掃描志工 --﹥ 時 間:7月31日-8月15日 來吧,我們需要你! 你嗜新聞嗎?你關心環境嗎?你的眼睛總是不自主落在環境新聞上嗎?你的耳朵聽見環境議題總是特別尖嗎?你想做些什麼又不知道從哪裡閞始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徵求環境資訊電子報環境新聞掃瞄志工,性別年齡不拘,無經驗可,最重要的是一顆熱忱的心! *工作內容: *需具備的能力條件: ※每週作業一次,一次1-2小時,可在家進行網路環境新聞搜尋及稿件上傳。 ●[座談會]台灣地球低峰會:永續發展台灣大審 --﹥ 時 間:8月3日(六) 早上10:00 背景:台灣部份NGO們為參與南非地球高峰會(civic society forum 為低峰會)而組成了 TANGO 策略聯盟,在島內也陸續由各NGO舉辦了八場的「台灣環境十年系列論壇」,展開各項議題的對話與建言。在此基礎上,NGO必需共同完成一件事,才不會成為「南非旅遊團」,那就是具體評量1992以來台灣永續發展的情況,回歸 NGO 由草根而起,監督政府,守望環境的精神,因此提議台灣地球低峰會,邀請NGO們來參與永續發展台灣大審。 辦法:以政府提出的「台灣21世紀議程」為對象,共有22章,每章各有不等的項目,每項目有五分 (五分最好;0分最差)。各NGO獨立打分數,表現差的項目(0, 1, 2分)加上評語,再彙整化為100分尺度,具體給分。加上討論後之評語構成的「審判書」與八場「台灣環境十年系列論壇」為基礎的建言。成為英文文件(2-3頁)。另可放入「民間指標」與政府單位評分。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arthsummit.org.tw/
播出時間:8月3日(六) 上午8:00-8:30 首播 洗衣清潔劑可說是家庭必備用品,但您知道嗎?目前市面上的洗潔用品,大多數卻含有螢光劑及磷等化學成分,導致排放出的汙水,不僅對環境生態有嚴重的影響,更是危害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許多消費者會誤以為能將衣服洗得愈白,泡沬愈多的洗衣清潔劑,才代表品質愈好,其實不然,讓衣服看起來潔白的「螢光劑」成分,對人體可能致癌及引起皮膚病變,而讓泡沬變多的「磷」元素,則會造成河川、湖泊優養化的問題,使得環境生態倍受威脅。 隨著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廠商們也紛紛開始研發符合環保原則的洗潔用品,成效如何?今天的節目將帶您一起來鑑定!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