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飛蝶入侵台北盆地 外來蝶種鳳眼方環蝶可能已定居台灣 --﹥ 本報訊
在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十三日,鳳眼方環蝶首次由中華蝴蝶保育學會義工陳光亮先生於基隆海洋大學進行蝴蝶調查時捕獲到第一筆紀錄,此後該蝶行蹤即受到中華蝴蝶保育學會的關注,發現紀錄也由原本的海門天險逐漸擴散至基隆海門天險、平溪…等地。今年六月七日更首次於仁愛路幸安國小被小朋友捕捉到,經鑑定後確定該蝶種已正式入侵台北盆地。據中華蝴蝶保育學會執行秘書林柏昌表示,八月下旬蝶會於富陽公園舉辦種子教師研戶外課程,在帶隊解說尾聲,其發現一隻低空飛行、色澤暗褐的蝴蝶隱入樹林底層,由於先前已有鳳眼方環蝶出沒台北盆地之採集記錄而更加謹慎,為求確定將其捕捉鑑定,證實其為鳳眼方環蝶,因此鳳眼方環蝶出沒於台北盆地又增添一筆新記錄。 現任蝶會常務理事,任教於師大生物系徐堉峰教授表示,鳳眼方環蝶原產於中國大陸華南地區、香港、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地,當年於基隆所記錄到的蝴蝶推測可能因燈光的誘引而躲入船艙內偷渡登台,由於其剛好適應台灣的氣候環境,幼蟲又以低海拔山區常見的多種竹子為食,再加上良好的飛行能力,讓牠在短短的四年間即已擴散族群入侵至台北盆地。徐堉峰表示鳳眼方環蝶自今年六月初第一筆記錄至今,短兩個月內陸陸續續也在台北動物園(木柵)、師大分部(公館)有記錄,如今加上富陽公園這筆新記錄,可以確定該蝶已確定入侵台北盆地,而且有沿著中央山脈向南擴張趨勢! 據觀察蝴蝶生態多年的中華蝴蝶保育學會理事長陳世揚表示,鳳眼方環蝶並無豔麗奪目的外觀,其酷似樹蔭蝶的樸素模樣如枯葉般有著良好的保護色,白天喜歡停棲於較陰暗的森林底層環境,晨昏時刻較活躍。成蝶並不訪花吸蜜,如多數蛇目蝶及環紋蝶般偏好吸食樹液及腐果。綜合以生態習性,若非刻意留意,鳳眼方環蝶行蹤實在稱得上隱密,不過由於其偏好晨昏活動的習性,住在市郊的民眾倒可以於黃昏時刻留意一下該蝶是否因燈光的吸引而拜訪家中! 針對外來物種入侵對於本土生態有何衝擊?徐堉峰表示,由於鳳眼方環蝶幼蟲僅以竹子為寄主植物,對於台灣原生自然生態衝擊較為有限,不過對於其擴散的方式及速度極感興趣,畢竟外來蝶種的入侵已非頭一遭,不過卻鮮少有機會能記錄牠們如何族群擴張的?耗費了多少時間?假若能藉此機會將鳳眼方環蝶的擴張模式持續追蹤、整理,假以時日若入侵一種會威脅台灣稀有瀕危植物的外來蝴蝶時,這些資料將有助於研擬因應對策之參考。因此中華蝴蝶保育學會也呼籲關心蝴蝶生態、從事蝴蝶生態田野調查之學者及民眾,多留意是否有該蝶種出沒,並將觀察或採集記錄之時間、地點、圖片或標本能提供給蝶會記錄進行長期的監控與追蹤,中華蝴蝶保育學會聯絡電話(02)28814006。 本新聞由中華蝴蝶保育學會提供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
環境資訊協會 陳明生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沈倖如 摘錄 ▲[南非地球高峰會]從Alexandra 到Sandton-台灣NGO的高峰會之路 (摘要) --﹥ 作者:侯志仁 (台灣環境行動網/美國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
約堡備忘錄 兩次高峰會之鏡 「公民社會全球論壇」(Civil Society Global Forum)會場,德國磐耳(Heinrich Boell)基金會舉辦的「磐耳論壇」(Boell Forum)人潮聚集,其所發表的「約堡備忘錄」(Joburg Memo)集結了16位各國著名學者、運動者與評論家,花了兩年多撰寫報告書,陳述里約高峰會十年後的回顧與對約堡高峰會的疑慮,試圖透過論述的澄清與建構來影響高峰會的議程與討論方向。 約堡備忘錄指出,十年來地球環境與發展問題每下愈況的主因之一,即是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主導全球發展與治理的機制,排擠了多項環境公約的影響力。從1992年的樂觀想像到2002年的嚴肅批判,「約堡備忘錄」反省了永續發展的論述與實踐,它也提供了台灣NGO參與國際事務一面借鏡。我們需要思考在這樣的全球化與全球治理脈絡下,台灣NGO在高峰會上的論點與立場是什麼?在強調民主參與機制與社區權力的新發展論述中,台灣在現有制度下所持續面對的發展與環境問題及經驗,即是台灣NGO可以對發展與保育論述做出貢獻的基礎。 各國NGO影子報告 系統呈現永續發展現況 磐耳論壇另一受矚目的系列發表會,則是各國NGO提出的「影子報告」(Shadow Report)。影子報告以NGO觀點出發,確實檢討各國自里約後十年在永續發展方面的進展,並藉此反駁官方報告中普遍過度正面與片面的陳述,影子報告的發表同時也是NGO群體實力的展現。 此次提出報告的國家有約旦、美國、南韓、哥斯大黎加等。各國影子報告均系統呈現了政治與社經背景下,各自遭遇的問題與經驗。相對於此次台灣NGO的文宣品-「台灣生態護照」,影子報告的提出更能有效與完整地呈現一個國家現有在發展與環境議題上的處境,以及民間社團的力量與主體性。 南韓NGO實力則不止於影子報告的呈現。一個團體在會場展示觸目照片控訴美軍在南韓造成民眾傷亡,另一個團體則以連署布條和響亮口號,反對政府在濕地進行海埔新生地計畫,此外,南韓NGO更積極參與正式會場內的協商過程,對官方代表進行遊說與施壓不得支持美國對氣候變遷公約的立場。 菲律賓由律師、科學家與學生組成的團體「環境法律協助中心」(ELAC),則專門協助弱勢團體,ELAC在Palawan等地成功協助當地漁民成立合作社,共同經營當地的漁業資源,抵擋財團勢力。 各國行動啟示台灣NGO之路 相信這次出席高峰會的台灣NGO成員心中都有一連串疑問-在重重的限制下,台灣NGO參與高峰會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可達成的目標是什麼?除了「台灣走出去」的宣示性作用與形式上的串聯外,我們究竟能獲得什麼?貢獻什麼? 這次台灣NGO在聽證會中共有四個案例的報告,分別是貢寮的反核四運動、七股的反濱南運動、美濃反水庫運動,與針對RCA工廠污染的控訴行動,這四個案例的報告,尤其反濱南運動的成果,均獲得與會者的迴響。在地行動其實是台灣NGO最能展現其經驗的場域,透過與各國團體的經驗交流,它不僅是NGO社會實踐的基礎,更是銜接在地與全球的環節。 從「約堡備忘錄」、影子報告、南韓團體的行動、ELAC與台灣NGO在聽證會上表現的啟示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NGO未來在參與國際事務與類似會議上需要努力的方向。在論述的層次上,台灣作為一個所謂的新工業化與民主化國家,有足夠經驗提出南北對抗論述下被忽略的觀點,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借鏡,也藉以反省工業化國家腳步下的發展模式。在監督公部門的層次上,影子報告是有效的工具,並能藉以凝聚各團體零散的力量。在實踐的層次,NGO平日的工作就是實踐的場域,有了在地的行動,才能有交流與串聯的基礎。最後,此次南韓40多個NGO結盟的模式、在會場內外積極的行動,以及事前的充分準備,是台灣NGO深深值得學習的對象。從Alexandra 到Sandton之路,我們這次走完了,但有了這些反省與行動,我們會走得更為踏實。 原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91201A.htm ●[演講]合歡山自然風情、合歡山野花巡禮 --﹥ 時 間:9月12日(四) 晚上7:30 合歡山地區地處中央山脈主脊,位於花蓮、台中及南投三縣交界處。 8月3日至5日蝶會舉辦「合歡山蝶舞花香之旅」活動,帶領學員探訪高山獨特之自然生態與野花世界,本次講座分兩段進行,第一時段安排學員之攝影作品分享,回顧3天2夜精彩片段,透過不同的攝影者畫面呈現與感動,每個人所觀察到的自然物都不一樣;因工作因素,林柏昌伙伴有幸在短短的1年左右拜訪合歡山6、7次,第二階段,他將藉由幻燈片分享在合歡山所記錄到的自然記事...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act.html ●[課程]主婦聯盟台中工作室第九屆綠人(自然生態解說員)培訓 --﹥ 時 間:9月20日-11月15日 主婦聯盟下設之綠人小組自然生態解說員,自成立至今,以屆滿8個年頭,細數一路走來的日子裡,所培育出的自然生態解說員,一直是伴隨主婦聯盟歷經宣導與落實生活環保的最大推手。在過去的8個年頭裡,經由綠人培育課程,在社區各個角落裡深耕推廣自然環境生態解說的環境種子,已不知凡幾。 在現今快速消費與多變的生活型態下,生存環境業已因過度開發而幾乎消失殆盡,如何透過環境種子的教育與播灑,開啟更多懂得思考自身環境的靈魂,繼而善待我們生存的環境,將是主婦聯盟綠人小組以及所有關心台灣土地的志士,所彈精竭慮思考的課題。 職是之故,我們期待透過自然生態解說員暨志工培訓計劃的實施,引發更多願意一起牽手為環境努力的種子,在願意充實自己更願意服務人群的前提下,擴大社區服務參與的可能。 詳情請參閱 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recreation/bulletin/act087.htm ●[研討會]91年度中日技術合作計畫—生物多樣性研討會 --﹥ 時 間:9月19日(四) 早上9:00-下午4:00 第二場次(屏東) ※午餐素食者,請預先告知。 播出時間:9月14日(六) 上午8:00-8:30 首播 鱟(音ㄏㄡˋ),是一種外型獨特且相當古老的生物,由於近年來受到海岸的過度開發及人為汙染,數量已逐漸減少。兩年前,金門地區成立「鱟」生態保育區,為鱟的保育史劃下重要的里程碑。 金門發展觀光旅遊後,潮間帶遭受到人為的干擾及破壞,使得鱟的族群大量減少,甚至有滅絕的危機,因此中央研究院動物所的陳章波教授及他的研究小組成立了保育團隊,積極推動鱟的復育工作。 節目中,我們將告訴您他們是如何推動復育,更期望能給關心生態保育的朋友作為參考。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