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9-25 (全文版)

 
  本日主題: 俄羅斯將著手處理後蘇聯時期留下的核廢難題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毛西番蓮的毛
環境新聞 [能源議題]俄羅斯將著手處理後蘇聯時期留下的核廢難題
[生態保育]南非外海失事船隻的外溢石油已被阻隔 聖露西亞公園無恙
[生態保育]越南環境惡化調查報告出爐
[環境政策]布希下令加速運輸計畫的環境審查效率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2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2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9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龜山水力發電所滄桑記事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永續發展之路>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礎:全球與台灣
活動訊息 [演講] [活動]
本會訊息 千呼萬喚始出來-線上捐款重新開跑了!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線上刷卡捐款

[植物簡介]毛西番蓮的毛 --﹥

作者:黎振東
攝影:黎振東

  西番蓮科家族,台灣常見的有三兄弟:百香果大哥、毛西番蓮老二、三角葉西番蓮小弟。老大在果園要人照顧,老三害羞藏身林下,老二性格豪爽愛曠野。

  南部的盛夏,曠野炙熱處,一定有奔放的二弟。

百香果 三角葉西番蓮

毛西番蓮小檔案

毛西番蓮的花(生態教育中心 提供)  西番蓮科,原產南美,在台灣中南部野外海濱常見,常攀附其他植物上或到處蔓爬覆蓋地表;全株皆生密毛;葉互生,3裂,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有捲鬚;花單生,由葉腋長出,花莖長,基部有3片絲狀裂片,花萼5片,與花瓣同長,另有紫色裂片狀的副花冠3排;雄蕊5枚;柱頭下垂;漿果,卵球形,成熟為橙色。(資料來源:《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大樹出版)

羽化成毛

毛西番蓮未熟果  毛西番蓮全株毛茸,走莖蔓生,每節一葉一鬚一花一芽苞二托葉。它每天走10公分,每天開一朵花。微曦顫開,午前閉閤。

  葉為片狀,撐傘為花蕾遮蔭,其他部份都化成 「毛」狀,以適應當空烈日。

  托葉網狀,一回羽狀分裂,既包裹嫩葉,又通風。

  花苞網狀,二回羽狀分裂,每個毛端掛著綠色黏珠。好像是上了電網的大門,保護花蕾。花開時電網打開,讓昆蟲來作媒;花開過電網關閉,保護幼子;果黃熟,電網再度打開,歡迎小鳥來啄食。

  花萼5片,花冠5片。

  副花冠3圈,毛狀。外兩圈長毛共兩百根,內圈短毛無數。

天籟接收器

  雄蕊5個,雌蕊柱頭三叉。5兄弟3姊妹,集合成八音符,是天籟之音的接收器。

  破曉時分,大地磁場的顫動,傳到八音符接收器。

  首先,3姊妹腰枝輕擺,引爆5兄弟的花藥,直轉橫,內轉外,打開花苞的天窗。跟著,觸動兩排長毛副花冠,如彈簧交相作用,推開花瓣,全在彈指間。含苞到盛開,一分鐘完成。

  有如5個儀隊標兵,圍成一圈操槍。一次一個,從背槍,舉槍,到掛槍,10秒完成。標兵操槍的同時,各團高砲、步兵,配合散開。五方眾,加預備動作,只要1分鐘。這一切,只盼早起的蜜蜂來作媒。植物動物,已難分界。只能說,愛情力量真偉大!

五個雄蕊標兵依序將花藥翻轉,每次一個花藥,每張間隔十秒鐘
(左到右,上到下) 

舞宴 

  5片雪白花瓣,拱托著歡欣的盛晏。

  副花冠共3層:內環短毛,淺紫,莊嚴有序,緊密排列。外2圈長毛,上白下紫,仿若鋪設透明紫氈的皇宮。中心大柱大紅斑,柱頂5個鮮黃雄蕊,煙火放射般倒懸。舞會開始,音響起,璇宮轉,黃色彩粉遍灑每位甘心代作傳媒的賓客。

  柱頂之上,雄蕊臂合托著明珠。明珠已受孕,上頂三柱香。原來花苞初開時,這朵會算計的時分秒三柱頭,已先收足了紅包,雌蕊受孕了再傳粉(註一)! (2002-07-17)

註一:
蜜蜂飛來,多先駐足柱頭傳粉(送上紅包),再爬到下方採蜜,接受雄蕊的洗禮。

[能源議題]俄羅斯將著手處理後蘇聯時期留下的核廢難題 --﹥

記者 Sergei Blagov 報導

  俄羅斯,莫斯科,2002-09-19 (ENS)- 俄羅斯當局已作出保證,將建立新的儲存設施以處置國內棘手的核廢料問題以及自海外進口的核廢料。週二(9/17),俄羅斯官方新聞社RIA引述核能部長亞歷山大‧羅姆瑟耶夫的談話表示,俄國已開始興建一座容量達33,000公噸的新核廢儲存場。

[生態保育]南非外海失事船隻的外溢石油已被阻隔 聖露西亞公園無恙 --﹥

  南非,理查灣,2002-09-19 (ENS)- 南非夸祖魯納塔耳省的公園員工已在聖露西亞河口強化一道天然屏障,以阻止擱淺貨輪外溢的石油污染大聖露西亞溼地公園。保育人士指出,最近這起石油外溢事件是個警訊,提醒世界各國政府與貨運公司改進船隻保養標準與船員素質。

[生態保育]越南環境惡化調查報告出爐 --﹥

  越南,河內,2002-09-19 (ENS)- 世界銀行在昨天發表新的調查報告:「2002年越南環境監測報告」;當中指出,過去50年來,越南的原始森林覆蓋面積從佔國土的43%縮減為29%,耕地嚴重不足,而棲地喪失也導致瀕臨絕種的物種數增加。

[環境政策]布希下令加速運輸計畫的環境審查效率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9-19 (ENS)- 美國布希總統昨天下達一道行政命令,可望將加快全美各主要運輸計畫的環境審查步伐。這項命令遭環保團體譴責,他們認為布希政府此舉名為加速行政效率,實則欲藉此逐漸削減聯邦的環保職責。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25 --﹥

  • [環境政策]交通工具違反空污法 罰款標準將大幅提高。交通工具違反空污法的裁罰標準已有3年未修訂,環保署此次因應空污法新修正案的通過,決定全面檢討裁罰標準,預計年底前可定案「開罰」。汽機車、大型客貨車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的罰款標準將大幅調高。 (台北 民生報)

  • [生態保育]瀕臨絕種八色鳥誤闖彰化。列名亞洲鳥類保育紅皮書瀕臨絕種鳥類的八色鳥,在台灣地區鮮為少見,日前卻誤闖彰化市一家幼稚園,經鳥會人員鑑定定後,交由南投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帶回照顧。 (彰化 中華日報)

  • [生態保育]中秋過後候鳥南遷 鷹斑鷸數量最多。東北季風吹起,又是候鳥南遷的季節,桃園海邊在中秋節過後鳥況逐漸升溫,其中尤以鷹班鷸的數量最多,幾乎只要在濕地裏都能見到牠們的影蹤。 (大園 東森新聞報)

  • [土地及水文]曾文水庫蓄水量只剩三成明年南部可能缺水。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台中縣警局將專案徹查山地各類違法情事。為有效全面檢肅可能隱身或滋生於山地的不法案件,台中縣警察局自23起至28日連續5天,將專案徹底清查山地各類違法情事。 (台中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嘉義地區田菁園發生蟲害農業局指係常見現象。嘉南平原的農民,由於受到加入WTO等因素影響,紛紛配合政府推廣綠肥輪作。農田休耕期間輪種的田菁綠肥,最近遭大批俗稱「吊絲蟲」的蟲子為害,大批吊絲蟲啃噬田菁綠肥,造成田菁枯萎死亡,部份蟲子甚至侵入附近民宅。嘉義縣政府農業局表示,這是農田休耕常見的現象,農民不必太恐慌。 (嘉義 中央社)

  • [生活環境]珍貴棲蘭檜木林 世界遺產潛力點。為了將台灣美景推上國際,文建會花了兩年時間,評選出國內十一個世界遺產的潛力點,在這次評選的名單中,自然遺產就佔了四個地方。其中棲蘭檜木林,完整記載了地球生命演進的記錄;還有在六百萬年前,造山運動所形成的花蓮太魯閣峽谷,看在專家眼中、都是台灣最有機會列入世界遺產的景點。 (台北 公共電視)

  • [能源議題]焚燒粗糠可發電 二氧化碳也減量。國內稻殼年產量四十萬噸,有四分之三的稻殼集中型在中大型碾米廠處理,許多廢棄稻殼任意焚燒造成環境污染;如果能將這些稻殼拿來發電,除可以節約能源,還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政府相關單位目前正與國內大型碾米廠接觸,就推動稻殼發電系統進行評估。 (台北 民生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25 --﹥

  • [環境政策]政府採取強硬措施節約用水。中國建設部23日發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標準,自10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這是當局首度採取強硬措施,嚴格規範中國大陸民眾加強節約用水。 (外電 中央社)

  • [環境政策]盜挖販賣現象嚴重 遼寧將禁採化石資源。遼寧省國土資源廳負責人日前表示,遼寧省將在一段時期內禁止任何單位申請審批開採和挖掘。遼寧是中國化石資源大省,目前,全省共發現鳥化石17屬22種,超過世界其他地方的總和。 (瀋陽 新華網)

  • [生物科技]複製耐鹽基因可使鹽鹼地成為綠洲。山東師大的科學家最近從一種鹽生植物中複製出耐鹽關鍵基因,導入多種植物體內實驗,結果發現耐鹽基因形成分解鈉離子毒的機制。這項發現,可望使地球陸地1/4面積的鹽鹼地成為「綠洲」。 (香港 大公報)

  • [生態保育]北方沙塵暴發源地新疆艾比湖生態環境好轉。艾比湖今年水域面積恢復創下40年之最,而近日的實地考察更發現,20年前就已消失的的鹽生樺樹已再度出現。艾比湖曾是新疆第一大鹹水湖,過去50年由於大規模墾荒造成湖面急劇縮減,乾涸的湖底成了沙塵暴的沙源。 (烏魯木齊 中新社)

  • [生態保育]長江生態難改善 白鰭豚將實行遷地保護。 (上海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青海開發空中水資源 為黃河增雨60多億立方米。青海省氣象局近日表示,該部門連續5年在黃河上游地區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明顯改善了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並增加了黃河逕流量。 (西寧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廣東批准445億珠江整治方案。廣東省環保局已擬定珠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計畫中除包含161項污水處理項目和31項重點整治項目,並對全省175家水污染嚴重工業企業提出限期改善標準。 (廣州 人民網)

  • [生活環境]寧波自美國引進中國首輛環保緊急監測車,可迅速鑑別污染物質。 (寧波 浙江日報)

  • [生活環境]上海街頭小販公然兜售禁藥毒鼠強,工商部門緊急出動取締。 (上海 世界日報)

  • [其他]人類學家黃萬波發現,在史前時期大熊貓曾被三峽古人當作主要食物。 (外電 中央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9 --﹥

  • [生活環境]化學品管制措施仍不足以防範意外事故

  • [生活環境]燃煤研究獎助金得主名單出爐

  • [生活環境]空氣污染研究獲肯定 教授獲獎表揚

  • [環境政策]空軍基地得豁免於廢棄物排放回報規定

  • [環境政策]對抗外來海洋生物入侵 國會提因應法案

  • [生態保育]夏威夷政府二度核准設立座頭鯨禁漁區

  • [生物科技]飯店與食品雜貨商聯合抵制基因改造魚

  • [其他]150年來颶風資料可上網查詢

[環境關懷事件]龜山水力發電所滄桑記事 --﹥

作者:夏聖禮

  藉著新店地區地名調查工作之便,在土生土長於龜山的漢順兄(也是荒野協會的成員)熱忱的引領解說下,更加瞭解了龜山這3、40年的發展故事,尤其是龜山水力發電所。

  之前2、3個月裡,即著手探究台灣第一座水力電廠─龜山發電所(1905年7月竣工,8月在台北的大稻埕、艋舺、城內送電)廢棄後的資料,畢竟此發電所目前存留下來的廠房建築仍保有良好的外觀,至今屋頂牆垣上仍保有台灣總督府及電紋的標誌,相當珍貴的歷史遺跡。由於此發電所在1943年撤廢後,賣給了台電的員工,在幾經轉手,現在純為私人產業,將近60年來任由荒蕪凋敗,十分令人心疼。

與地主的對話

  在漢順的打聽之下,找著了地主。我也試著和自稱可全權處理產權的呂先生通了個電話,表達此發電所可否將其妥加維護,進而規劃再加以利用的想法,並可爭取政府的資源與協助,劃定為古蹟予以永久存護。呂先生對於發電所的未來顯得不太關心,事實上應該是有著相當多的無力與無奈,原因是此電廠的地無法單獨、個別地來審視,來處理。

  發電所基地約有120坪,但所有權人所擁有的地權還包括旁邊的坡地以及上邊新烏路邊的土地,整個來說是420坪,呂先生說這塊地還在法院打官司。可能是所有權人多吧!他並不願明說,只說我們要租、要借都不談,只有整個買下來才有談的空間,我試著瞭解這整塊420坪的土地要花費多少錢才可以將其買下來,呂先生開價2,000萬。我又試著從列定古蹟的角度來了解對於補償地主或可採取容積移轉的方法來跟他聊聊,呂先生倒是清楚地告訴我,這裡的地多屬水源保護區,一坪約200元,靠近新烏路邊的地一坪有12,000元,他說按公告地價再按徵收補償的比例來換算,能拿到多少錢?再說,容積移轉成的話,他又能換到那些地方的土地?說著說著很是激動,他對這些發展的可能性都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去瞭解,似乎沒有答案。我想他主張乾脆賣斷的原因即在此,怎麼算,地主的權益都無法保障!當我表達希望能進一步跟他見面聊聊,看看資料,以便瞭解全貌,探索真相,呂先生卻認為無此必要而回絕。

  我知道這個問題相當複雜,這裡面有著相當多的故事,台灣第一座水力電廠仍然孤零零地躺在南勢溪邊(新店溪的上游雙溪口處)將近100年了,它沒被怪手剷掉,也沒遭人刻意破壞,是人們淡忘它了嗎?還是認為它是座值得珍惜的古蹟?地方上的人將它視為共同的歷史記憶?或是地主賴此待價而沽?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還是產權有糾紛,不能處理?

乏人問津的「龜山水力發電所」

  我不瞭解的是一座深有電力發展意義價值的電廠,台灣電力公司何以棄之不顧?一座在新店開發過程中深具文史價值的水力設施,經濟部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委員會、台北縣政府乃至新店市公所的業務主管官員們何以視而不見?就因為它已是私人產業,無從管起?還是它位於水源區,無法著力?還是它的存在涉及地方與財團利益的糾葛,無從化結?地方文化資產的維護與保存,在現今強調在地特色發揚的趨勢裡,何以常常無法取得相對重視的位子,而易於成為犧牲品?它之所以存留在這塊土地之上,必有其意義。

  龜山,一個新店地區途經烏來的小村落,早年清領時期劉銘傳因招撫屈尺番在此屯兵,日治早期此處仍被稱為番地,就因為有著豐厚的自然資源-水力及森林(產木材),以及茶業的興盛(文山茶廠產紅茶)帶來地方繁榮生機,日治時期日商三井合名會社在此的開發與貢獻也值得提上一筆。

  無論如何,在我們缺水缺電的時候,在我們僅僅關心著翡翠水庫的水及桂山電廠(新龜山電廠,1941年運轉)、小粗坑發電廠(台灣第二座水力發電廠,1909年運轉)等的發電外,更該仔細且主動關懷龜山發電所的未來,在南勢溪畔的廢棄攔水壩間、在粟子園的路底、在舊的上龜山橋(1950年)的橋墩旁、以至沿著新烏路邊的菜刀崙山的山腳下,都流動著發動電力生命之水,它們衝向龜山發電所的水車,它們帶動了發電機,它們將電力輸送到遠在20多公里外的台北城內……

  二百多年前郭錫塯利用新店溪的溪水,將水圳開通送水至台北盆地,繁華了台北;二百多年後的80年代起,新店溪的上游北勢溪將水聚集成為翡翠水庫,每天供應大台北地區3分之2人口飲用水……。如此思維,百年前的電力不也是如此運作著?

  在此特殊的歷史時空裡,我們又該用何種眼光,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全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的存在事實?

龜山水力發電所何去何從

  在台北有著華山藝文特區,在台北縣的新店市是不是也可有個龜山藝文特區?我如此想著,想了好多年,現在光想呀想似乎沒啥用!只有努力的去探究,去發掘問題真相,去紀錄這段當下的歷史發展,以行動提出呼籲,以行動來爭取,以在地紀錄的思考去操作……。 (2002-08-23)

[南非地球高峰會]<永續發展之路>建立永續發展的基礎:全球與台灣 --﹥

作者:鄭先祐 (文化大學生物系教授)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廣大的且完全的參與面,是永續發展成功的關鍵。」這是聯合國籌辦這次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登場的「全球高峰會」所公告的原則。然而,我國的代表卻受政治外力的干預而被排除,或是被無理的納入其他國家之中。雖然我國有30多位民間團體代表組成的「台灣非政府組織行動聯盟」(簡稱為TANGO)主動參與,以及台灣環保聯盟台南分會應邀發表保護七股潟湖及黑面琵鷺的成果,但這些都被要求掛入中國或是其他國家的名義。同時,我們也有多位中央級的官員加入,但都無法參與國家級的會議。如此的政治運作,已經讓以「永續發展」為主題的「全球高峰會」蒙上陰影。

  「全球高峰會」,全名為「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WSSD),是1992年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的高峰會的延伸,故又稱「里約十年的高峰會」。全球總計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和四萬多名各方面的代表,包括:國家和政府的首長、國家代表團、以及非政府組織(NGOs)、商業界和其他各類團體的代表,參與高峰會。為期10天的會期中,將回顧過去10年世界各國政府各自邁入永續發展的成果,並檢討落差的原因,同時更期待透過全球聯盟的力量,共同研擬具體的全球行動,對抗各種困難與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對於糧食、水、居住、衛生、能源、健康等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壓力下,我們要如何改善人民的生活和保育自然資源。

  這是人類共同為謀求減輕地球負擔,又能改善生活的重大事件。明顯的,這是充滿著衝突,矛盾與困難的會議。籌備這次高峰會的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從去年的四月至高峰會正式召開之前,特別為高峰會召開過四次的預備會議(PrepComs),對團體和代表,以及討論的議題,可能達到的公約條款…等等,做事前的協商。

  然而,對「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的執行計劃內容,各國間歧見仍深,特別是如何分擔拯救地球,以及改善窮國人民的生活貧困之責任。其中,對解救貧窮的目標,歐盟認為責無旁貸,美國則是拒絕背書。譬如對管制廢氣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美國政府仍是拒絕簽署。因為布希總統說,如果簽了,美國將會損失4,000億美元和490萬個的工作機會。

  全球人類,是生命的共同體。縮短貧富差距,以及保護地球環境是文明永續發展的基礎。同樣的,我們期望台灣的永續發展,就必要提昇社會福利,以及落實生態環保。雖然來自經濟利益的角逐力量,非常的強大,但倘若是持續滋養經濟利益,將會耗損永續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不僅是無法持續,且終究是會崩潰。

  荒謬的是,就在「全球高峰會」登場的前夕,我國府院召開的「大溪會議」或是「經發會」的週年檢討會議,仍只是高喊「拼經濟」,其主體內容仍然是財經,或是兩岸問題和朝野政治角力,以及各種開發建設,欠缺「全球高峰會」永續發展的內涵!於改善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行政院的永續發展委員會似乎沒有什麼功能?社會福利與生態環保,不僅是未能成為主軸,甚至幾乎是完全的被忽略!

生態主張者:Ayo 網站

[演講]矮牽牛花期延後基因轉殖 --﹥

  時 間:9月27日(五) 下午2:00
  地 點: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推廣課二樓會議室
      (屏東市民生路農事巷一號)
  講 者:黃麗春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主 辦: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活動]明池賞蕨二日遊 --﹥

  時 間:10月19-20日(六、日)
  地 點:林務局明池森林遊樂區
  費 用:非會員3600元、會員及家眷3300元
  名 額:30名,額滿為止
  主 辦: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02-23638959

  明池森林遊樂區,屬於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霧林帶,終年煙嵐繚繞,景色迷濛妙曼,尤其高山湖泊—「明池」,點綴在重巒疊谷間更顯得清澄明淨,因此贏得「北橫之珠」的美譽。

  氤氳霧氣中,欣賞葉子只有一層細胞,細緻剔透、我見猶憐的膜蕨科;觀察霧林帶指標蕨類—腳部菱形又長著小瘤的瘤足蕨家族;長相特殊、羽片向下彎曲的彎柄假複葉耳蕨讓您大開眼界;而縮羽金星蕨、魚鱗蕨、稀子蕨等中海拔的蕨類也列隊相迎,款款深情邀約您的青睞。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