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境]生化武器專家呼籲世人記取歷史教訓 --﹥ 記者 J.R. Pegg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06-10.asp ◆[環境政策]美洲自由貿易區正逐步成型 --﹥ 記者 Jonathan Cook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06-01.asp ◆[環境政策]美國共和黨贏得今年選舉 卻賠了環境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06-06.asp ◆[環境政策]美國選民對環保、動物保護表達支持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06-07.asp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05-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06-09.asp ▲[深度報導]《部落地圖》從在地出發!-巴拿馬Kuna Yala自治區的經驗 (上) --﹥ 作者:台邦.撒沙勒
民族議會-最高的行政組織 巴拿馬的Kuna Yala自治區,成立於1938年,位於美洲加勒比海沿岸,擁有365個珊瑚礁小島及49個不同的部落,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每一個部落有自己的酋長和獨特的習慣法來規範內部成員與外來遊客的行為,違法者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民族議會由49個部落的酋長所組成,是Kuna Yala最高的行政組織,負責掌管各項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事業。民族議會每四年選出三個大酋長負責綜理各項業務和對外發言,其所頒布的習慣法受到巴國政府的尊重和承認。當中,文化局是民族議會裡一個重要的部門,它的主要任務在於保存及維護當地的文化、聖地以及遺址等等。 推展永續性的旅遊事業 此外,為了避免觀光帶來的惡果,推展永續性的旅遊事業嘉惠當地居民,自1996年起民族議會成立了觀光委員會,並設立一些規範來管制旅遊活動。它的任務在於確保所制訂的管理規範可以有效地執行,以及監測和評估觀光活動對生態及當地社會造成的影響。另外,它也負責運用各項觀光的收益,推動當地的教育、文化、醫療和種種的社會福利措施。 Kuna Yala一帶可說是巴國觀光最盛行的地區,各式各樣的文化、生態、冒險、賞鳥及登山的活動吸引遊客絡繹不絕。根據巴拿馬政府觀光局的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01年,僅僅由遊艇帶來的觀光客就有59,000人,乘其他交通工具而來的則約75,000人,遊客平均一年超過10萬人,單單門票收益至少有75,000美元,還不包括手工藝、餐飲、住宿等其他收益。 自我保護的具體行動 根據Gilberto Alemancia的說法,80年代之前,觀光帶給社區極大的傷害,數以千計的遊艇經常入侵Kuna的傳統領域,外來非原住民的移墾及非法的淘金導致嚴重的熱帶雨林破壞和水源污染,其中Kuna Yala的西部邊界最為嚴重,不僅當地自然景觀遭受破壞,土壤腐蝕,絡繹交織的遊客更造成當地居民生活上的困擾。而一些外來資本開設的旅館更壟斷了大部分的利益,且毫不尊重原住民的文化習俗。因此,為了改善日趨惡化的觀光品質,當地區民開始展開自我保護的具體行動。 80年代,Kuna Yala的一個民間組織叫做Pemasky,在Nusagandi地區發起了一項保護原始雨林的行動。當地人從麥克阿瑟基金會及其他國際保育機構取得基金,並和一些美國大學合作展開當地瀕臨絕種動植物的調查。此外,當地人還規劃了特殊的森林步道提供生態旅遊、學術調查以及資源管理和監測之用,這些步道巧妙地設計通過當地一些重要的文化遺址和民俗植物分佈地帶,因而成為良好的戶外教學場地,不僅讓走過的人學習當地的民族生態學知識,更有機會體驗當地的文化和生活習俗。為了有效管制旅遊品質,上述所有的參觀活動都必須向當地部落申請獲准才能進入,一切活動且受到Kuna Yala民族議會制訂的法令約束,違法者受到懲罰。(2002-11-11) ▲[動物開麥拉-動物勉強學堂]怪人『川那部』 (下) --﹥ 作者:張東君
年輕的時候,他是到近處的臺灣、東南亞,現在則遠至非洲的坦干伊克湖去進行魚類調查。他的專長是魚類的棲地及領域,是從香魚的研究起家的。 四十多年前,當他還是學生的時候,經常在京都各條有香魚的河川中抓香魚,在香魚的鰭上縫上各種不同顏色的『旗子』做標識,然後再觀察這些香魚的活動,結果他發現當香魚的食物與個體數目達到均衡時,香魚就會設下領域範圍,將侵入領域的魚一一趕走,以便確保自己的食物;但是當香魚的數量太多,花在驅趕侵入者的時間多到讓自己沒時間吃東西時,香魚就會長不大。於是在魚群中就會有採取不同策略的魚存在,一種有領域,一種不設領域;另外,也會有依季節的不同而改變領域行為的個體出現。 他的這個研究結果不只讓他在短短的三年內就拿到了學位,而且也讓釣魚者十分尊崇他。現在,釣香魚的人之所以都會以活香魚當誘餌,就是基於川那部的調查結果。 觀察完京都的香魚後,為了進行比較,川那部也到臺灣研究台灣的香魚,還抓了許多標本回來,所以他半開玩笑地對我說:『臺灣的香魚絕種,我得負很大的責任。』照我看來,這句話大概不是玩笑,而是真話。 因為從前研究魚類的食性時還不進步,都是把魚捉回來殺了看胃內含物,為了要得到有效的樣品數,他們每回總是抓好多魚泡起來。 不過,日新月異的科學研究也造福了動物,如今要看胃內含物已經不必殺害牠們,只要灌水把魚的胃內含物沖出來看就好了。 現在到非洲的湖中看魚,他照樣把他設定範圍中的一塊塊大小石頭都描在地圖上,然後再對一隻隻的魚做記錄。他換魚種,不太換研究題目,許多人批評道:『日本還有那麼多種魚沒人研究,你不看本土魚,總是到外國去幹什麼?』 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因為『日本的魚總是會有人研究的,但是非洲的魚有可能在還沒被研究或是發現前就滅絕了。』 其實,另外一個原因是:『比起日本半吊子的熱氣,還不如到熱帶去熱個過癮,才能在把頭泡到水裡時體會到水的恩賜!』 所以,即使他已到了坐六望七的年紀,還是天天穿著和服在世界各地出沒。 【文章連載】▲怪人『川那部』
(上) (下) 作者:謝和霖 (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 最近120個民間團體共同連署,建請立法院刪除焚化爐相關預算,並要求環保署立即停建焚化爐,檢討垃圾政策,改採以垃圾源頭減量、分類、資源回收為優先的零垃圾政策。當然,在環保署成功的教育下,不免有許多人擔憂沒有焚化爐,垃圾怎麼辦? 落伍的垃圾處理法-掩埋、焚化及海拋 我也回想起在大學時代,一位老師說到廢棄物有三種處理方法:就是把它埋起來、把它燒掉、或是把它拋到海裡。那時後我就隱隱覺得不妥,而多年以後的今天,這三種方法:掩埋、焚化或海拋都已經被證實為對環境有害、落伍的方法。 這三種方法,是人們讓垃圾消失不見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但卻不是最好的方法。尤其在今天人口暴增至60億、工業技術快速進展,地球對我們人類而言,已不是如古老社會中那種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並可藏污納垢、無限包容的浩瀚;反之,我們現在所面對是一個資源有限、且無能力化解人類刻意或非刻意所製造出來的大量毒性物質的地球。因此,我們必須以新的態度來面對我們可能產生或已產生的垃圾。 各有所歸 零垃圾 如果,您仔細看您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您會發現其中每一樣都是還有用途,可回收的。即使是塑膠,也是有它的回收方法。只要我們從自己開始,就把垃圾分類,廚餘歸廚餘、塑膠歸塑膠、金屬歸金屬、玻璃歸玻璃,那幾乎是沒有什麼垃圾了。 同時,為了避免增加回收的困擾,我們更需盡量去使用材質單純的東西,同時避免使用生命週期短暫的免洗餐具(不論是塑膠或紙製)或產品。這種免洗餐具,除了浪費地球資源外,其上的食物殘渣,不但增加回收困擾,也是垃圾發臭的主因。我國免洗餐具使用過度,除讓消費者消費品質低落外,也增加大量的環境問題。消費者應該起而聯合抵制。 另外,我們也應減少使用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如PVC(聚氯乙烯)。最重要的,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這都是我們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只要每個人家裡都是零垃圾狀態,那麼我們社會離零垃圾的目標也不遠了。剩下的就看政府對推動各類資源的回收設施(不是焚化爐)的處理容量,以及對毒性物質的有效管制、還有對清潔生產的推動等方面的努力了。 沒有焚化爐,我們仍可以用對環境友善,但可能稍微繁瑣的零垃圾政策來使得各式物質各有所歸;但一個資源耗竭、毒物滿布的地球,我們人類又能怎麼辦? 還給孩子乾淨的空氣 焚化爐的兩大缺失:環境污染與耗費資源,不是環保人士嘴上說說的而已。想想看,我們每天不經意的丟棄行為,造成許多人生活上的不適與健康受損,我們還能心安嗎?而且透過食物鏈,焚化爐所產生的毒性物質更會回來傷害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要做這種害人害己的事情呢?那些被短期利益蒙蔽而堅持繼續興建焚化爐的技術官僚、廠商與決策者,您們這種骯髒錢能賺得下去嗎? 如果,您也不想處在這樣一個社會,如果您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盡情地在野外玩耍,不用擔心空氣中的毒性物質與飛灰破壞他的免疫系統與造成氣喘;那請您拿起電話,打給任何一位立法委員,告訴他們要讓環保署立即停建所有焚化爐,並邀請您的親朋好友一起來做這件事。這不但是個讓全民參與決策機制的機會,也是一個讓充滿亂象的立法院回歸議事的機會,更是一個塑造社會共識,一起改善社會,讓全民生活品質提昇的機會!請好好把握,大家一起努力。(2002-11-7) 備註:立法委員的通訊錄,請到看守台灣網站首頁下載(http://www.taiwanwatch.org.tw/)。 ●[遊行]核四公投,千里苦行 (台北松山信義) --﹥ 時 間:11月16日(六) 上午9:00-下午4:30 核四公投促進會公開宣佈,核四公投運動決定於2002年9月21日,往後每週六、日,為期一年,50星期的千里苦行的行動。期待透過再一次的千里苦行,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人民做主的基本權利。同時,我們要求政府早日舉辦核四公投,最遲於2004年總統選舉時同步舉辦。 詳情請參閱 ftp://140.112.72.75/humeco/1Act/2002Nov16.html#20021116 ●[演講]生態保育專題講座-恆春半島自然記事 --﹥ 日 期:11月14日 (四) 晚上7:30 因緣際會下軍旅生涯的後半段隨部隊移防至屏東,也就有機會利用休假日至恆春半島進行自然觀察與拍攝記錄工作。就如定期過境的灰面鷲一般,退伍至今每年我總會在十月分造訪恆春半島,除與鷹有約外,還吹吹溫暖的海風、欣賞碧海與藍天,也至社頂公園觀察、拍攝北台灣無法見到的蝴蝶與小動物。本次將與大家分享自己所觀察記錄到的趣事與異事。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act.html ●[演講]東元科技獎暨「科技與人文創新論壇」 --﹥ 日 期:11月27 日(三) 下午1:30-5:30 「東元科技獎」今年已邁入第九屆了,是促進科技人文生活的調適及喚起社會提升科技人文創新的風氣,獎勵對科技與人文發展有特殊貢獻的傑出人才,每年頒發獎金共計新台幣參佰萬元,以推動建設前瞻且具人文關懷的進步社會。未來更希望結合得獎人在科技研究方面之經驗,為科技人才培育及創意科學教育提供專業之學習方案。 本次座談會由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郭董事長瑞嵩先生主持,並請科技與人文方面的學者專家,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主講「台灣的科技創新能量與國際競爭力」,工研院副院長楊日昌先生講「科技創新的趨勢與我國產業發展的成功關鍵」,前國科會主委黃鎮台先生講「21世紀科技與人文的省思」,分別以科技與人文創新思維為題演講,歡迎踴躍參與。 詳情請參閱 http://www.tecofund.org.tw ★[本會訊息]感謝參與網路釣魚活動及道歉啟事 --﹥ 因統計程式的瑕疵,導致問卷無法真實呈現您的寶貴意見,因此將重新進行調查,得獎名單將延至11月14日(四)公布,造成不便之處,懇請見諒。期待您持續的支持與建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