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蝴蝶花廊生態之美-大屯車道、清天宮、桶柑園、二子坪、大屯自然公園之旅 (二) --﹥ 作者:陳世一 ◎蝴蝶的生態
「地球生物的發展很有趣,約四億四千萬年前,陸生植物出現後,四億年前昆蟲就跟著出現,而八千萬年前顯花植物出現後,接著六千萬年前蝴蝶就出現了。有許多科學家相信,蝴蝶是蛾類演化而來的。」 「怎麼可能呢?蛾那麼醜,蝴蝶那麼漂亮。」女兒質疑。 「蛾怎麼會醜,我覺得漂亮得很呢!我建議妳下次好好觀察一下蛾,我覺得蛾就像是穿著晚禮服、在夜色中跳華爾滋的美麗舞姬,在昏暗中閃著誘人的光芒呢!」 「聽你這麼一說,我的看法都受到動搖了,牠們除了一個在白天活動,一個在晚上活動之外,還有什麼不同?」女兒說。 「蝴蝶的觸角是末端大的球棒狀,蛾的觸角種類比較多,有有絲狀、羽毛狀、櫛齒狀等;停下來休息時,蛾的翅膀是攤開的,蝴蝶則合在一起。不過,弄蝶例外,弄蝶休息時,翅膀也以某種角度攤開;蛾的身體有密毛,蝴蝶則大多沒有。」 「為什麼我們冬天很少看到蝴蝶呢?」 「每一種蝴蝶都有牠們一定的生活季節,少部份種類的蝴蝶一年四季都有,但大部份的蝴蝶都有牠們的季節性。台灣蝴蝶的發生跟天氣的熱度有很密切的關係,南部緯度較低,先熱,所以,三、四月就開始有許多蝴蝶出現了;中部則到五、六月才多起來;北部則要到六、七月才大量發生,可能和花期也有同步的關係。」 女兒搔搔頭,覺得有點困惑,繼續追問:「蝴蝶到底可以活多久?」 「不一定,有的還不到一個月,有的可以活超過一年。我指的生命期是指從卵、幼蟲、蛹、成蝶,一直到死亡為止。」 「那光是蝴蝶的生命呢?」 「活得最短的熱帶種只有幾天的壽命,最長的溫帶蝶種有活超過半年的。」 「可是,你不是說蝴蝶會到蝴蝶谷冬眠過冬嗎?」女兒不解。 「大部份的蝴蝶都是卵態過冬,所以,冬天蝴蝶很少的原因也在這裡。會到蝴蝶谷過冬的蝴蝶都有一定的種類。有的蝴蝶一年才發生一次,有的卻一、兩個月就完成一次生命週期。所以我們時常可看得到,有的則在特定季節才能看到,就是因為每種蝶類生命週期的不同,出現時間也不一樣。」 「剛剛你說的蝴蝶谷在什麼地方?」女兒問。 「冬天時,台灣的中、北部氣候較冷,很多蝴蝶就集結飛到南部深山避風的谷地中過冬,那山谷的樹上就都掛滿了蝴蝶,所以叫蝴蝶谷,還有依種類分紫蝶谷、黃蝶谷或各種蝴蝶混合的彩蝶谷等。最近,美濃那邊的黃蝶谷不是大大的出名嗎!」 「那我們什麼時候要去蝴蝶谷玩?」女兒問。 「那些蝴蝶谷都在深山中,哪裡找得到!我們還是不要去打擾牠們的冬眠比較好。」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環境政策]華盛頓公約准許非洲三國家販售庫存象牙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2-01.asp ◆[生態保育]UNESCO擴大「世界生物圈保留區網絡」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2-02.asp ◆[生活環境]美國文具大廠Staples公司將開始採用再生紙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2-06.asp ◆[其他]超強龍捲風席捲美國東南部 36人死亡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2-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陳明生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nov2002/2002-11-12-09.asp 作者:陳昭倫 (中研院動物所助理研究員) 珊瑚礁生態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之一。她不僅提供許多海洋生物休憩、生長、生殖的場所,更是人類經濟活動不可缺乏的一部份。台灣島有幸的座落在熱帶與亞熱帶海洋的交界而擁有許多的珊瑚礁。其中以南中國海的東沙島、南沙群島與墾丁海域的珊瑚礁最為完整與重要。因此,珊瑚礁生態系的好壞已儼然是台灣海洋環境的指標。然而,過去長期的不當利用與環境的變遷,使得台灣所擁有的珊瑚礁遭到嚴重的破壞。 內政部滅絕珊瑚礁的兩大破壞性決定 近年來,在學者和民間保育團體大力的教育之下,民眾才開始了解到珊瑚礁生態系對人類生活與未來的重要性,同時意識到珊瑚礁保育的急迫性。然而,內政部的兩項新的計畫,包括余政憲部長在東沙島宣佈將以一億新台幣在東沙島的珊瑚礁興建一座港口並開發東沙島觀光,以及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李養盛處長宣佈,將要把墾丁海域五個海域遊憩點以BOT方式交由民間經營水上摩托車、拖曳傘、香蕉船、拖曳輪胎等危害珊瑚礁的活動。 筆者以為內政部這種以國家機器大行破壞台灣珊瑚礁生態系的作法,不僅會因與世界珊瑚礁保育潮流開倒車而貽笑全世界,更會加速台灣珊瑚礁生態系的滅絕。 開發東沙島環礁 與國際決議背道而馳 首先,內政部宣佈要在東沙島建港並開發東沙島環礁一案,與今年三月在台北陽明山所舉行的「國際保育聯盟世界保護區委員會東亞區域第四屆會議」中所提出「草山宣言」-將東沙島建立為海洋保護區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 在宣言中,確認了東沙島珊瑚礁生態系的重要性,並提出七項訴求,其中與內政部有關的建議有五項,包括,1. 鑑請台灣政府當局包括內政部、農委會和高雄市政府等單位儘速將東沙島環礁建立為海洋保護區;2. 在保護區尚未確立以及珊瑚礁重建之前,展延觀光開發東沙島環礁的計畫;3. 鑑請漁政單位先行以漁業法或是野保法將東沙島環礁列入禁漁區;4. 鑑請海巡局加強東沙島的巡護;5. 投入大量研究人力與經費針對東沙島環礁從事長期珊瑚生態研究與監測。 年終將至,除第三與第四項訴求外,其他建議在今年並無任何進展。雖然,余部長訪視東沙島與建港的政策,可能是針對東協會議的結論所做出對南中國海主權宣示的動作。但是,除了建港這種破壞珊瑚礁的建議之外,應該還有其它更積極的作為才對。台灣在東南亞的政治圈已是被孤立的,對於珊瑚礁保育的工作根本無法期待如聯合國下的全球珊瑚礁監測網路(ICRAN)來協助。但是,如果台灣能以設立東沙島海洋保護區作為宣示的重點,不僅保護了東沙島環礁的珊瑚礁,同時對於環南中國海國家的宣示作用,更是具有加分的效應。試想如果台灣對於珊瑚礁研究與保育經營可以媲美澳洲對大堡礁相同的水準的話,我們不難想像鄰近國家將會主動與台灣學習珊瑚礁保育與經營,此外,並可以帶動區域的合作,畢竟珊瑚礁的永續生存牽動著南中國海各國未來的民生命脈。 墾丁國家公園經營”遊樂場” 的心態可議 另外,墾管處欲將南灣、大灣、小灣、白砂及帆船石五處海灣,以BOT方式交給民間業者經營水上活動。這樣的計畫對於墾丁海域已經遭受到嚴重破壞的珊瑚礁而言,更是一個無情的打擊。 墾丁國家公園雖貴為台灣唯一擁有珊瑚礁生態系的國家公園,但卻是以一種經營”遊樂場”的心態在對待台灣島上最為完整的珊瑚礁生態系,實在是既可笑又可惡!以這樣駝鳥心態經營國家公園,完全忽略永續珊瑚礁才是未來子孫的資源,這與前些日子,太魯閣國家公園在合歡山所發生的事件又有何差別? 墾管處更自豪的以為這樣BOT 措施將為墾丁帶入超過 10萬的人潮,四億新台幣的商機。以目前墾丁每年超過500萬的觀光人潮,墾丁的珊瑚礁都無法承受的情況下,更多的人潮商機,只會加速墾丁珊瑚礁的滅絕! 如果游院長知道,保留一個良好珊瑚礁生態系的產值將超過一千億新台幣時,難道他不應該為了墾管處這樣迂腐的決定再發一次飆嗎? 請停止以國家機器進行珊瑚礁生態系的破壞 筆者要呼籲政府正視珊瑚礁保育與永續經營珊瑚礁的世界潮流,尤其是東南亞國家與南中國海的珊瑚礁。同時,停止以國家機器進行珊瑚礁生態系的破壞,尤其是停止一切在東沙島、南沙群島以及墾丁珊瑚礁的開發。將珊瑚礁生態系的保護回歸到海洋保護區的議題,以更積極的態度投入生態研究、管理與永續經營等工作上。如果珊瑚礁從台灣的周圍消失,那將是對以”海洋國家”自居的台灣,一個最大的諷刺。(2002-11-18) ●[活動]Tim Flannery-《失落的自然》作者來臺簽名會 --﹥ 時 間:11月20日(三) 下午2:30 Tim Flannery生於1956年,被《泰晤士報》譽為澳洲最有影響力的演化生物學家。十餘本著作中,曾以《Tree-Kangaroos: A Curious Natural History》獲得澳洲新南威爾斯皇家動物學會所頒的「Whitley Medal」,另外還曾得到澳洲哺乳動物學會的「The Ellis Troughton Memorial Award」,以及專門頒給年輕科學家以研究澳洲本土科學為題的「The Edgeworth David Medal」。目前身任南澳洲博物館館長,並在澳洲的阿得雷德大學兼任教授職務,同時也是澳洲著名的科普作家。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pecies.com.tw/TimFannery.htm ●[演講]生態保育專題講座-昆蟲在環境教育的利用 --﹥ 時 間:11月21日(四) 晚上7:30 教育部在規劃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方案中,設計環境教育為一主題。如何融入學校教學及環境生態教學規劃上,應以校園為本位,打造一個學生得以親近的自然學習環境。保留空地,讓小草自由生長,讓植物自然演替,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本次演講,將就<昆蟲>及<環境教育>二方面進行探討。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act.html 時 間:11月28-29日 將以兩天的時間就下列五項主題進行研討、觀摩與交流:1.全國溼地保育現況-建立全國溼地生態保育相關團體簡介資料提供各界使用。2.濕地管理案例-邀請學者專家發表專題演講及濕地管理成功案例觀摩。3.濕地教學活動觀摩-現場展示濕地生態保育教學活動單及教案參選作品亦提供與會者參採並提供各團體非營利使用。4.全國濕地保育會議-作出具體可行之推動方案。5.濕地環境營造-提供學校將來在建置人工生態池、生態走廊時一些正確的觀念及方法。
播出時間:11月18日(一) 晚間 10:00-11:00 首播 【我們的島】鳥人共和國 有一群人他們不愛看牢籠裡的鳥,寧願帶著望遠鏡,追逐野鳥的蹤跡,這是有關於愛鳥人為鳥爭取棲地的故事。 【人與自然】克復濕地 溼地保育的觀念尚未成熟,珍貴溼地-宜蘭雙連埤的存留與否至今仍是未知數。 【看守台灣】焚化之島 由115個團體連署,招開「拒絕讓錯誤的焚化爐政策繼續毒害下一代」的記者會,要求立法院刪除環保署明年度37億元的焚化爐預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