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之旅]蓬萊米原鄉的巡禮-竹子湖之旅
(一) --﹥
作者:陳世一
◎竹子湖之美
和女兒搭乘台汽客運陽金公路線的車子,在竹子湖站下車。
竹子湖是一個座落在山谷中的小盆地,環繞在它周圍的山嶺有陽明山、七星山、小觀音山和大屯群峰之間。
在竹子湖派出所對面,有一個大觀景台,可以清晰地瞭望台北盆地淡水河及基隆河盤流交匯的美麗風光,尤其,傍晚時分在這裡看夕陽更是最佳的享受。
這裡是竹子湖山谷的上緣。若我們沿著陽金公路直走,左轉繞進巴拉卡公路不久後,更可以從路旁的觀景台完整地看到竹子湖梯田的秀麗容顏,配上小油坑的奔騰蒸氣,是一幅對比美妙的風景畫。
如果要遠眺竹子湖,則紗帽山頂是最接近的合適位置。
當我們從遠處、從旁邊窺探這個美麗的山谷時,谷中田野間的海芋在春風拂面時,也以伸展的佛焰苞迎接我們的光臨。
因此,竹子湖不僅可以遠眺,更是走入其間,體驗農村景緻和百花齊放的壯麗場景。當然,最好是用走的,以舒展的肢體去感覺竹子湖的空氣中飄蕩著的清新氣息,而緋紅艷麗的櫻花盛開、海芋田一片怒放的雪白花朵,則是視覺上的最佳饗宴。以前的當地人說:「草山風、竹子湖雨」,即說明了竹子湖在冬季東北季風來襲時的多雨特徵。
在陽明山區,每年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東北季風來襲時,乾冷的空氣在東北海域順道挾帶經過台灣東部海面的上昇暖流造成的豐沛水氣,遇到山嶺後水氣即會上升冷卻而降雨,所以造成陽明山區的雨量分布,隨山嶺東北方的迎風面先增後減的現象。
竹子湖年雨量超過5000公厘,比起鞍部4000多公厘,大屯山、陽明山的3000多公厘,士林還不到2000公厘的雨量都多。
我們隨即漫步進入這個陽明山區中最特殊的山谷,讓遠眺中的美麗梯田景觀攤開在眼前。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全球變遷]北極冰塊溶化規模達歷年最高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2-09
(ENS)-
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指出,今年格陵蘭冰原表面的冰塊溶化數量已超過歷年最高值。他們還發現到,2002年衛星資料中顯示,北極海面浮冰的分佈範圍已降到最低值,此一結果正是表明氣候變遷已開始改變北極的進一步證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9-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20901
◆[環境政策]歐盟環境首長就排放交易、基改作物與海事規範等議題展開討論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12-09
(ENS)- 來自歐盟15個會員國家的環境首長今天在布魯塞爾舉行今年度最後一次會議,本次會議同時也是丹麥輪值主席任內最後一次。兩大爭議性包裹法案將主導會議內容:即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法案以及基因改造作物追蹤標示法案。此外,化學品管制政策與海事安全規範亦列入議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9-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20902
◆[環境政策]美國聯邦法官裁定:國會總審計局無權調閱能源小組檔案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2-09
(ENS)- 美國國會調查部門「國會總審計局」(GAO)申請調閱副總統錢尼主持之能源特別小組相關檔案的請求,今天遭聯邦法官以缺乏法律依據為由駁回。針對這項裁決,GAO聲稱不論從任何法律角度來看,他們都有權調閱相關文件,因此目前正考慮提起上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9-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120903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2-13 --﹥
-
[生態保育]搶救傷鳥
日盛金控捐百餘萬。日盛金控、台北巿野鳥學會11在台北巿建設局長黃榮峰見證下,於關渡自然中心舉行捐款受贈儀式。台北鳥會表示,該筆110萬元捐款主要將用於大台北24所小學鳥類救傷與生態保育的教育推廣。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黑面琵鷺暴斃應係細菌性中毒
目前61隻發病 49隻死亡。搶救黑面琵鷺工作12日有突破性進展,兩隻黑琵已能站立且自行進食活魚,存活機率大增,另外,病因檢驗工作也有重大突破,細菌分離檢驗發現黑琵胃內容物有厭氧桿菌,正進一步做生化鑑定中。至12日下午5時止,總共61隻黑琵發病,其中已有49隻死亡。
(台南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白冷圳隧道施工干擾蝙蝠。台北市動物園11日至台中縣和平鄉白冷圳調查蝙蝠數量和棲息地,發現白冷圳內的蝙蝠數量是全台排名前五名,而且是中部地區蝙蝠數量最多之處。調查人員建議白冷圳重建工程應避免干擾蝙蝠冬眠,以免失去難得的蝙蝠生態。
(台中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宜蘭黃金漁場污染嚴重。宜蘭縣環保局從89年起進行沿海污染調查發現,外海沈積物堆積,懸浮物遮蔽陽光,海草稀少,大量垃圾、破魚網覆蓋礁石,導致珊瑚白化,情況比預估嚴重得多。縣環保局呼籲加強保護,以免斷送近海生機。
(宜蘭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餐廳改用可清洗餐具
有補助。明年起,全台將有六萬多家餐廳、小吃店不得使用塑膠、保麗龍免洗餐具;但多數業者卻擬改用紙餐具因應,一樣不符環保要求。為鼓勵改用可重複使用餐具,環保署決補助餐廳購買餐具、洗碗機或外包清洗費,每家餐廳最高可獲四萬元補助。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廚餘養豬問題
行政院將展開跨部會協調。針對回收廚餘可否養豬問題,行政院將在近期內邀集農委會、環保署召開跨部會協調會,做成統一決策。農委會防檢局表示,我國明年即將申請成為口蹄疫非疫區,不宜貿然嘗試。台北市環保局則認為,若廚餘中含油鹽成分過高,直接製成堆肥使用將造成土地鹽化、酸化,影響土壤品質,因此才分兩類推動廚餘養豬和堆肥。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限用塑膠袋
塑膠公會將發動萬人抗議。環保署限用購物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已導致50多家塑膠袋和免洗餐具生產廠家關廠歇業,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後,決定本月17日發動萬人以上到立法院陳情、到環保署抗議。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長庚揚棄免洗餐具
省錢又環保。環保署11日邀請多家餐廳業者到林口長庚觀摩,學習長庚經驗。長庚醫院全面改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後發現,過去每月的免洗餐具、垃圾袋購買費加上垃圾處理費,達144萬餘元;但目前花在餐具、清洗、安全檢驗及垃圾處理的費用則降至88萬餘元,每月可節省55萬元。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雲林元長工業區火災
地方控告業者。雲林縣元長鄉工業區廢塑膠大火嚴重危害地方居民健康,受害居民12日上午按鈴控告承覽該批廢棄物遷移的創淨美與柏盛兩家業者涉公共危險,同時指控嘉義市環保局未盡管控責任,要求檢方調查。環保署長郝龍斌已南下進行深入瞭解。
(雲林 中國時報)
-
[土地及水文]活化鳳山溪
擬引進高屏溪水。鳳山溪因皮革廠排放廢水污染,加上上游未整治,沿線污水處理系統未建立,污染相當嚴重,水利署已補助數千萬元進行底泥清除。高雄縣長楊秋興11日表示,鳳山溪基本上屬排水設施,而非天然河川,水源較少,因此計畫從高屏溪引水,以活化溪流、改善水質。
(高雄 中國時報)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12-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2-13 --﹥
-
[生態保育]賀蘭山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繁殖成災。由於沒有天敵,禁牧後植被恢復,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在優越的環境中迅速繁殖,岩羊數量達到1.1萬隻左右,增加10.45%,馬鹿的數量為1500頭左右,增加2.5%。由於野生動物數量升高,長期啃食的結果,已造成植物退化與草場沙化等問題。
(銀川 新華社)
-
[生態保育]南京漁民捕獲特大珍稀動物白鱘。南京市漁民11日在長江下關水域捕獲一條長3.3米、重量約130公斤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鱘」。白鱘身上有多處受傷,農業部已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可能將拖往武漢處理。
(南京 中新社)
-
[環境政策]中國將對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權限作出重大調整。國家環保總局指出,從明年起,中國將對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權限作出重大調整。重大污染項目的環保審批權力上收,而輕微污染項目的環保審批權力將下放;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
(北京 中新社)
-
[環境政策]中國將在3年內投資20億元完善環境監測網路。國家環保總局表示,中國將在3年內投資20億元建設和完善國家環境監測網路,主要措施包括:加強污染物排放總量監測、空氣質量監測網路建設、主要流域水質監測系統、近岸海域監測網能力、生態監測能力、以及監測資訊傳輸能力等等。
(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柳州投資29億元清潔能源控制污染。廣西柳州市環保局表示,市府將投資29億多元,開展清潔能源規劃行動。柳州是廣西工業重鎮,工業能源以煤炭利用為主,加上一些企業技術落後,導致城市空氣污染嚴重。本次行動將從能源結構調整、推廣清潔能源控制技術著手。
(柳州 新華社)
-
[環境政策]廣東省環保局開門
納諫聽投訴。廣東省環保局11日首次實行局長接待日制度,由環保局長面對市民,受理環保案件投訴。
(廣州 人民日報)
-
[生物科技]科學家完成世界第一張水稻基因組精細圖。中科院、科技部、國家計委、國家自然基金委12日在北京聯合宣佈,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第一張水稻基因組精細圖,同時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張農作物的基因圖。精細圖不僅包含了水稻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佈和定位,同時還包含育種用途的遺傳標記。
(北京 中新社)
-
[土地及水文]江蘇5年內將投資30億元大規模疏浚河道。從今冬開始,江蘇省將用5年時間,計畫投入30億元鉅資,全面展開全省縣級河道、鄉級骨幹河道疏浚工程,這是該省歷來規模最大的河道疏浚整治行動。
(南京 新華社)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12-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9 --﹥
-
[生物科技]疏失導致基因污染
ProdiGene生技公司遭罰鍰
-
[全球變遷]森林大火會增加大氣中的碳素含量
-
[全球變遷]科學家預測:氣候變遷效應將來得又快又猛烈
-
[生活環境]衛星可協助標定高度空氣污染區域
-
[生活環境]汽車旅遊生態導覽計畫、盲人步道計畫獲土地管理局頒獎表揚
-
[環境政策]加州中河谷農民水污染法規豁免權
期效得予以延長
-
[生態保育]科羅拉多河上游水壩洩洪
應有助於重建下游河川生態
-
[生態保育]將加拿大山貓移至科羅拉多州重新安置計畫
未來將持續進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9-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12-09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12-09 --﹥
-
[生物科技]歐洲:協助管制、追蹤基因改造食品
歐盟建立實驗室網絡
-
[環境政策]土耳其/美國:連通巴庫與澤依罕的油管鋪設工程將進行環境監督
-
[生態保育]加拿大:加國政府擴大瀕危物種名單
-
[生態保育]英國:WWF與TRAFFIC公布野生物走私管道與輸入地點
-
[生活環境]澳洲:協助標定廢棄漁網位置
政府建立漁網通報資料庫系統
-
[生活環境]孟加拉:井水砷污染已透過灌溉渠道蔓延至稻米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2/2002-12-09-1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我們的島]小蟲戰略 --﹥
作者:林佳穎 (公共電視記者)
前一陣子在美國進口蘋果裡檢疫出蘋果蠹蟲的事件,在台灣引起一陣不小的旋風,一旦台灣的高經濟作物蘋果、梨子、桃子等,也遭到蘋果蠹蟲寄生,果農將損失慘重。
隨著國際間頻繁的農產品流通,植物病蟲也跟著四處散播。台灣的12個蘋果進口國裡,只有日本、跟南韓是非蘋果蠹蟲的疫區。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在國際列管的重要疫蟲黑名單裡,長年讓台灣果農損失嚴重的東方果實蠅,也是各國避之唯恐不及的頭號大敵。在台灣,幾乎每一種你知道的水果,都是東方果實蠅特別獎的得主,種類多達80幾種。
12月初我們來到員林的百果山上,看看果農許獻忠「拱手讓蠅」的楊桃園。許獻忠說,由於近年楊桃產量多價格低落,又有進口水果的衝擊,平均每斤楊桃12至13元成本,最後每斤卻只值7、8塊,果農是越做越賠。2公頃面積的楊桃園,如今約有9成放棄。
廢果園裡,不分黃熟青綠、地下樹上的澀楊桃、爛楊桃,全都是東方果實蠅幼蟲成長的搖籃。雌蠅在三個月的生命裡面,可產下200顆以上的卵,平均每次產四顆卵到一顆水果的話,至少就有50顆水果中獎。再加上台灣溫暖的氣候條件,一年可繁殖八到十個世代,威力超級強大。
全台灣每年400多億的水果產值,估計有3%至10%受到東方果實蠅的損壞。然而要面對東方果實蠅的長年侵害,是台灣果農不得以的宿命。根據農業試驗所研究員鄭允表示,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經鑑定出,東方果實蠅是台灣的本地種昆蟲。從民國50年代,果農已沿用國外研發出用甲基丁香油誘殺東方果實蠅雄蟲,以降低牠的族群密度,而這也是至今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對果農許獻忠來說,東方果實蠅只是眾多危害楊桃昆蟲裡的其中一種而已。為了徹底阻絕其他昆蟲跟果實的接觸,將楊桃一個一個的套上紙袋,是讓果蠅無法靠近的最後手段,對於更細微的蟲子或是病菌,還是只能依賴噴灑農藥來解決。農藥罐上標示著「劇毒」,適用範圍廣達十多種昆蟲。「每到噴藥的時候,心裡壓力就很大,如果可以不噴還是盡量不要,一定要按照指示計量」許獻忠這樣說。
1970年起,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始研究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生物性因子防治疫病害蟲,包括誘殺東方果實蠅這類的性費洛蒙誘殺法,或是害蟲天敵的防治等。天敵防治,是師法自然以蟲治蟲的概念。最終目的希望研發出量產的技術,能提供農民釋放田間。
「現在恢復到生物防治,看起來是人為,實際是希望用人為的力量加速回到自然界的平衡,目前還是需要農藥,但是少用或次數少一點,讓自然界受到的傷害比較少」應用動物系主任羅幹成這樣說。
在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系的養蟲室裡,研究人員從自然界挑選捕食性或寄生性的天敵予以培育:利用肉食性昆蟲捕食目標害蟲:比如廣食性的肉食昆蟲基徵草蛉、錨紋瓢蟲捕食目標害蟲如蚜蟲、粉蝨;或是以東方蚜小蜂寄生銀葉粉蝨等。將來有企業願意生產,便可將這些技術推廣出去。
在嘉義縣竹崎鄉,今年57歲的張仁主14歲就開始種果樹,曾多次噴灑農藥而中毒,在民國80年改用自然農法經營果園已有11年。這11年來,完全不在果園裡噴灑農藥的結果是,讓他的果園變成昆蟲的天堂。
「在我的園裡,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很多,只是要找而已」張仁主依舊怡然自得。蜘蛛、草蛉、螳螂、椿象、刺毛蟲園裡都有。有的蟲子危害牠的果樹,但是有的會抓害蟲,張仁主看著草堆裡的大螳螂說「天敵要園子自己生出來的才適應,有時氣溫不適合,自己也會飛走,也會死掉的」。
張仁主在果園裡噴灑樟腦油、苦楝油跟胺機酸調製的驅蟲液,水霧夾著樟腦的味道在風中飄,張仁主說「我不用戴口罩,也不用穿雨衣,雖然驅蟲的效果比較短,但是沒有關係」在即使果園收成如此將比別的果農低兩成,他仍願意做下去。
●[讀者投書]登山步道生態浩劫 --﹥
作者:林宗弘 (山友;全國產業總工會宣傳部主任)
就在這兩個月,筆者及幾位山友,走訪了桃源谷及二格山等大台北地區近郊的健行步道。貢寮平溪一帶的桃源谷,擁有優美的草原景緻,過去常被無知民眾駕駛四輪驅動的越野車,輾得傷痕累累,為了敷設石磚步道,目前更遭受工程車狠狠地破壞,令登山民眾不勝唏噓。
在姥寮往二格山附近的登山口,有兩三處新舖設的健行步道,其中兩處用了光滑的磁磚與花崗石磚,在潮濕的北台灣,這些步道一但遇雨,不知會害死幾個倒楣的登山客,過路山友無不覺得膽戰心驚。至於目前各地整建中的石階步道,更成為登山隊的夢靨,令人望而生畏,爬而腿軟。
在去年的8100台灣起飛計劃中,行政院決定投入7.5億元來發展生態旅遊,規劃整建國家森林步道系統。配合今年的國際生態觀光年,行政院游院長更要求內政部、交通部、農委會就各地生態觀光旅遊據點,加強整理,以提升觀光旅遊之品質。孰料此一政策,在落實層面上,竟然與政策原意背離甚遠,旅遊步道的數量大增,卻嚴重破壞了生態品質。
過去台灣民眾追求經濟利益開發山坡地,已使得不少具備觀光潛力的山徑,遭受嚴重的破壞。以大台北地區的郊山為例,劍潭山一帶處處都是卡拉OK,假日走音響徹雲霄,四獸山與南港山系則是各種廟宇以神之名大肆開發,最糟的或許是花園新城背後的直潭山系,在幾年前對墓地與靈骨塔市場的炒作之中,山頂都被怪手削平,設立別墅級的墓地,卻供過於求,形成大批「空屋」奇觀。
在都會區四週的郊山地帶,卡拉OK、土雞城、寺廟與墳墓,已成為生態旅遊四大困擾;至於高山區域,平地資本入侵山地管制區所形成的觀光旅館區域,政府亦未能妥善管理。如今提倡生態旅遊,不去針對無政府狀態的私人商業開發此一病灶下手,僅靠步道系統整建政策,並不會提昇旅遊品質,更何況政府發包興建的這些步道,竟是破壞環境、對遊客亦不友善的水泥石階呢?
筆者較熟悉的大台北地區的步道系統,如四獸山、孝子山新設的入口,以及前述的二格山登山口,都是步道整建的惡例,這些步道為求堅固或便宜,多半採取水泥與花崗石材敷設石階,不僅破壞生態景觀,更對登山者的膝蓋帶來莫大的負擔。即使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亦有絹絲瀑布附近水泥步道的不良範例。
較好的例子,則為木製步道系統。步道採取懸空木架的設計,不影響地面植披,其次,使用木製材質雖然容易損毀,卻不會造成永久性的環境破壞,大不了也只是數年後重整而已。而大量使用廢棄枕木,不但與環境較為親近,成本不高,兼收木材回收利用的功效。
對登山者而言,與其走政府花大錢舖設的水泥石階,還不如去走濕滑未開發的山溝,畢竟石階步道多走幾次,就會對膝蓋與腳踝帶來傷害,像石碇筆架山,三峽五寮尖,烏來拔刀爾山等路線,雖然沒有舖設任何石階,卻同樣熱門,可見亂蓋步道還不如不蓋,憑著雙腿與手上的開山刀,登山客自然會走出自己的路。
筆者登山之時,經常想著何以政策荒謬至此?何以政府與廠商完全不顧使用民眾的感受?生態旅遊政策的推動者,是否從來都不參加登山健行呢?
究其根本,生態旅遊步道系統的整建困境,首先來自於政府採購法發包過程的盲點,也就是小承包商一但以最低標得標,必然以便宜的材料與熟悉的工法來達成政府機關的要求,搞出一條條水泥石階;其次,則是無論施工者或發包者,均未能有意識地將生態要求與登山社團的需要,納入考量,遑論施工過程中對景觀本身的破壞了!面對慘遭土木工程器械蹂躪的桃源谷,竟然是為了生態旅遊政策,而犧牲掉觀光價值,真令人不勝唏噓。
後記:在12月3日中國時報刊出敝人拙作「登山步道生態浩劫」之後,除了山友關切之外,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先生,在經建會中指示該會計畫組的林旭佳先生,立即來電詢問各地登山步道的資訊,期待能夠立即督導各級施工單位改進。經建會方面表示,他們同意設計「軟質」步道來替代石階,我想,這件事情上,我們山友是有共識的,只是政府能不能說到做到,以及基層執行面的問題。
雖然覺得經建會應該指派另外一個行政或研究單位去蒐集資料,但我個人認為,這正是一個改變登山步道生態的大好機會,而且就我能力所及,也僅限於北部少數步道的改進。
因此,在此懇請各位登山友社的兄弟姊妹及關心環境的朋友們,一同發起一個蒐集步道資料的活動。
我們要求全國登山步道的整理,以親近環境與可回收、對登山者傷害較小的材質來施工,否則乾脆不要建設。我們所反對的是1、硬質的石階,特別是水泥材質的山路,並且希望以廢枕木等軟性、環保材質代替之。2、政府推動觀光景點整理,例如包商鋪設登山步道施工時,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行為。
請各位見義勇為。希望各位蒐集的資訊包括下列幾項:
-
不良步道系統的地點,大約長度與材質等。
-
不良施工破壞觀光景點生態資源的地點與狀況描述。
-
現場照片,以數位化的電子檔案為佳。
收集到上述資料後,可以寄給小弟來集中整理,也可以直接寄到經建會給他們建議。
與林宗弘聯絡: tctu@ms48.hinet.net
或 zoo42@hotmail.com ,或貼到MSN社群「 週週爬郊山」皆可,聯絡電話: 0918907877,傳真:02-23659390,地址:台北市南昌路2段168號2樓。
如果諸位山友的社團已經有現成資料,可以逕行寄到經建會林旭佳先生:
hclin@sun.cepb.gov.tw ,電話:02-23165496,傳真:02-23700371。
要改變台灣山林步道的環境,您愛護台灣的腳印,一定可以發揮監督政府的作用!請各位將這個資訊轉寄出去,並協助收集資料!
附註:這個活動是義務性質,因此,我無法給予各位任何經費,個人為此一活動的付出也是義工,唯一的好處,或許是登山時膝蓋少受一點苦,為未來的愛山人留下一個好環境而已。
●[活動]虎山賞蝶 --﹥
時 間:12月15日(日) 早上7:30
集 合:國立台灣博物館正門廣場銅牛前
(台北市館前路228紀念公園)
主 辦: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Email: butrfly@venus.seed.net.tw
秉持推廣蝴蝶生態保育、回饋山林及社會、服務民眾宗旨,挑選交通便捷之台北盆地市郊,週週定期免費帶領民眾認識蝴蝶世界奧秘、體驗彩蝶之美,適合賞蝶入門階段者!活動為推廣蝴蝶生態保育之義務導覽活動,免費且無須事先報名!集合後由解說員帶領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當日賞蝶地點,請自備雙筒望遠鏡及圖鑑、筆記本、遮陽帽、雨具、車資及餐點飲水,活動約於中午原地解散。
●[徵求]關渡自然公園-國、高中職學生公共服務熱烈招募中 --﹥
主 辦: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
(台北市北投區112關渡路55號)
聯 絡:02-28587417
配合台北市國、高中職學生公共服務課程,以支援關渡自然公園在保育、教育、研究、遊憩工作之進行;並協助關渡自然公園執行教育推廣與遊客服務之工作。關渡自然公園現正進行國、高中職學生公共服務招募,歡迎對自然生態及服務大眾有興趣的國中或高中、高職的同學們踴躍報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wbst.org.tw/news/moreinfo.asp?serialno=0206150003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廢紙回收 --﹥
播出時間:12月14日(六) 上午8:00-8:30 首播
下午2:30-3:00 重播
12月15日(日) 凌晨1:00-1:30 重播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紙,在我們的生活裡應用得相當廣泛,但是您知道嗎?台灣每天數量驚人的紙品消耗,它的代價是森林的大幅砍伐,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紙資源的回收,是我們不容忽視的課題。
台灣每天都有上千名的拾荒業者在街頭收集廢紙,全省慈濟二萬多名的環保志工,也積極投入資源回收的行列,到去年為止,台灣的廢紙回收量已經接近8300萬公斤,相當於保護125萬棵樹齡20年以上的大樹。
廢紙回收再利用是一種愛物、惜福的表現,本週節目將帶您了解台灣目前廢紙回收的方式,而回收後的廢紙又是如何透過巧思,賦予新生命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