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2-31 --﹥
-
[生活環境]限用塑膠袋元旦起跑
郝龍斌:一場生活革命。第二階段限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措施元月1日推動,環保署長郝龍斌29日再度宣示執行此一政策的決心,他表示:「這是一場生活革命,可以完全改變台灣民眾對環境的態度」,6個月內無法讓這個政策順利執行、塑膠類垃圾沒有減少,他絕對為此一政策負責。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協和發電廠
煙囪冒黑煙。台電協和火力發電廠29日3號機的灰減容裝置故障,排放濃厚的黑煙,引起民眾的注意,電廠發現後立刻關閉。過去協和發電廠排煙汙染嚴重,經居民多年反映,台電更新設備後才有些許改善,但還是有空氣汙染情形。
(基隆 聯合報)
-
[生活環境]搶救菁華林苑音樂會
柔性呼籲。由於退輔會與花蓮林管處計畫增建新建物作為行政使用,將破壞菁華林苑整體歷史空間及景觀生態。青少年公益組織和社區民眾發起「溫情守護花蓮」音樂會反應訴求。菁華林苑興建於日據昭和時期,兼融日、洋風格,去年初提供作為公益活動使用。
(花蓮 聯合報)
-
[生活環境]450年老樹群集結
埔里楓香公園揭幕。埔里鎮450年歷史的蜈蚣社區楓香老樹群,最近經老樹關懷團隊、四庄工作站規劃師董俊仁及眾多居民參與下,積極進行公共環境改善計畫,完成「楓香公園」,28日舉行啟用式。
(南投埔里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基港污染監測系統運作。基隆港務局設置「基隆港區環境品質監測系統」全面監控港區污染情形,一經過發現立即勸導或開單。
(基隆 中國時報)
-
[生物科技]爭取基改生物專利權之路
很漫長。日前立法院一讀通過的專利法修正草案中,反對給予基因轉殖動植物專利的意見佔上風,因此決定維持不給基因轉殖動植物專利,使得長期呼籲政府開放基改生物專利的生技業界,大失所望。
(台北 工商時報)
-
[生態保育]黑面琵鷺折翼
可能長駐動物園。礁溪鄉塭底一帶的濕地,目前飛來7隻黑面琵鷺,其中1隻折翼失去飛行能力,宜蘭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人員29日將牠帶回療傷,因傷勢嚴重,轉送台北木柵動物園治療,研判傷癒後仍無法飛行野放,有可能成為全國第1隻收容在動物園的黑面琵鷺。
(宜蘭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皮草風
寢飾也愛用。皮草風從去年展露鋒頭延燒至今年的時尚和寢具界,包括國際名牌服飾到國內設計師作品或一般配件。家居寢飾方面皮草用品種類更多、皮草取材更豪華,業者訂單較去年加倍仍銷售一空。國內設計師受限價格多採兔毛、狐狸毛,國外品牌價格空間較大,不乏銀貂、雪貂、海狸等高級皮草。
(編按:此波流行
中,皮草來自於更多種類的動物,然而各國仍舊缺乏明確養殖法令以及皮草動物權的保護)
-
[土地及水文]大城年年下陷
恐成「海底城」。彰化縣大城鄉今年平均下陷速率15公分,是全台地層下陷最快,也是唯一持續下陷的地區。
(彰化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梨山地滑整治
大「工」告成。中部橫貫公路梨山地區地層滑動問題,經過8年大規模的整治終於告一段落,設立了8個檢測站,引進衛星定位即時系統和及時地域反射應軸電纜線,可以完全掌握地層滑動和地下水變化。
(台中和平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12-3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2-31 --﹥
-
[生活環境]中國地方病防治形勢嚴峻
重病區多集中在西部和貧困地區。中國是地方病流行嚴重的國家。目前在全國流行較為活躍的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大骨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和布氏桿菌病。據2000年統計,地方病的流行分佈廣泛,重病區多集中在西部地區、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各類病人達5100萬。
(編按:部分地方病病因為污染與飲用地下水)
-
[生活環境]電磁輻射超標
辦公呼籲「綠色電腦」。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佈電腦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產品抽樣合格率為72%,而所發現的最為顯著的品質問題就是電磁輻射超標。
(北京 市場報)
-
[生活環境]扔垃圾,要付費
上海將選出最合適方案,明年經法定程序後實施。 (上海
解放日報)
-
[生活環境]雲南加強九大高原湖泊執法力度
84個違規企業受罰。 (雲南 中國環境報)
-
[生態保育]淨化養海區水質
南澳建無公害海水養殖基地。廣東南澳縣近日在深澳鎮白沙灣4千畝的貝、澡類養殖區建立粵東第一個無公害海水養殖試驗基地。其旨在淨化養海區水質,改變海洋生物鏈,使海養產品原產地的衛生標準與國際接軌,以獲得國際市場品質認證體系的准許資格。
(汕頭 新華網)
-
[生態保育]中國生物多樣性資訊交換所正式運作。為全面落實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與相關資訊能力建設,國家生物多樣性資訊交換所從1998年開始試運行,現正式投入運行。
(上海 中國環境報)
-
[環境政策]依法強化草原管理。中國於1985年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近日新《草原法》的頒佈和實施,更能適應當前草原保護、建設和利用的需要,對改善草原生態環境,提高廣大農牧民生活水準,促進牧區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 人民日報)
-
[土地及水文]水資源利用整體上低於全中國水平
廣東部署加強水資源配置。 (廣東 人民日報)
-
[土地及水文]中國汾河治理成典範
聯合國將推廣其改善模式。 (山西 中國水利報)
環境資訊協會 波特曼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12-31
▲[動物開麥拉-動物勉強學堂]非洲巫醫『麥可』
(上) --﹥
作者:張東君
我第一次碰到麥可,是在影印機的旁邊(這是動物學教室的社交場所)。也不管才初次碰面,我忍不住衝口而出:『請別見怪,可是你看起來好像巫醫喲!』
麥可初來日本時,就是在『嵐山』觀光區裡的一座猴子公園研究日本猴;進入京都大學之後,他就到嵐山拜訪久違的猴群,…四年前,他來到這裡時,只有一隻三歲大的母猴有玩石頭的習慣,其他的猴子對此完全不屑一顧,這就引發了麥可的興趣,開始研究猴子的『玩石』行為。
出處:【動物勉強學堂】,皇冠出版社 http://www.crown.com.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books/animal/aes/ae02123101.htm
●[活動]森林生態攝影巡迴展-屏東地區 --﹥
時 間:1月1日-2月18日
地 點: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2號)
主 辦: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協 辦:國立科學教育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
由農委會林務局與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聯合主辦的台灣森林生態影像展,是為表彰生態攝影者為台灣珍貴的自然景觀、動、植物資源留下真善美的記錄,並呈現對台灣自然生態保育所作的成績與努力。透過系列活動、出版品與影像觀摩展傳送出去,間接展示我生態保育之成果。培育更多的自然愛好者投入生態攝影的行列。激發全民參與生態保育、關心綠色台灣。
此巡迴展自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4月期間於北、中、南、東地區巡迴展覽進行『攝影展巡迴展』,展出內容為「森林顯影」攝影比賽暨「森林百景網路票選」得獎作品及生態攝影名家作品邀展,以呈現台灣森林生態的完整面貌。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activity/forest_image/focus4_01.htm
●[活動]『以愛之名─打造流浪動物的幸福』網路義賣會 --﹥
日 期:即日起至1月16日
地 點:網路
主 辦: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暨所屬流浪動物之家
聯 絡:戴小姐 02-29349144
在歲末溫馨祝福的氣氛裡,您是否願意停下腳步,關心一下飢寒交迫的流浪動物們呢?為了籌募經費,建設更優質的流浪動物之家,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和當舖拍賣場聯合舉辦了一場網路義賣會,模範導盲犬Cooper & Turk還特別出動客串活動代言「狗」,呼籲大家踴躍參與,一起為流浪動物送出您的愛心和關懷!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在於籌募流浪動物之家的運作經費,以建設兼具認養、教育功能的模範收容中心,目前這裡收容了近千隻的流浪狗加流浪貓,而且由於去年被迫從淡水拆遷至八里,龐大的搬遷、寄養和重建費用使得協會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因此我們希望能募集更多的資源,讓這些流浪動物接受更妥善的照顧,並且讓每隻狗狗都結紮、植入晶片、建立完整的犬籍口卡,以幫助牠們能再度地被好人家來收養,例如今年十月初舉辦的「狗來富、人來瘋」活動,便成功地讓15隻狗在短短三小時內找到新主人,重新享受家的溫暖。
詳情請參閱 http://www.downput.com.tw/cat/item_list.phtml?pic=1&user=apaofroc
●[講座]花叢生態探秘 --﹥
時 間:1月2日(四) 晚上7:30
地 點: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2巷25號
講 者:張永仁
費 用:非會員之民眾現場酌收100元
主 辦: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聯 絡:林柏昌 02-28814006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顯花植物利用開花結果,進而產生可以繁衍後代的種子。然而植物無法隨自由意志移動位子,有了生殖器官卻經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外力媒介,才能讓精子找到卵,進而結合受精。因此,探索花花世界中兩性結合的特殊機制,是野外花叢生態觀察的重頭戲。另一方面,花朵為了吸引各類小動物來媒介授粉,因而生產了可口的花蜜與花粉供給不同的「消費者」食用,最後,花叢間會有各類小動物來來往往、棲息覓食,形成一個趣味無窮的小型食物鏈社會。
●[遊行]核四公投,千里苦行
(苗栗通宵) --﹥
時 間:1月4日(六) 上午9:00-12:00
集 合:通宵火車站
主 辦:核四公投促進會 02-23657804
核四公投促進會公開宣佈,核四公投運動決定於2002年9月21日,往後每週六、日,為期一年,50星期的千里苦行的行動。期待透過再一次的千里苦行,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人民做主的基本權利。同時,我們要求政府早日舉辦核四公投,最遲於2004年總統選舉時同步舉辦。
詳情請參閱 http://green.csie.ntu.edu.tw/humeco/1Act/2003Jan04.html#1601
★[本會訊息]ENS新聞因聖誕假期暫停發刊 --﹥
美國的聖誕假期相當於台灣的農曆年假,ENS新聞記者自12月24日休假至明年的1月2日。相對的,本刊的ENS環境新聞摘譯,亦將自12月31日至明年的1月7日,暫停發刊。並於1月8日復刊。
這段期間,我們將提供國際環境新聞掃瞄的摘譯。
並祝福您2003年新年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