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羅家祺 往陽明公園的步道,一棵分枝細密的燈稱花灌木,在早春的寒風中綻放滿樹的小白花,花兒小巧且大都隱藏在綠葉中,還好此株生長在較高的土堤上,枝條懸空,在樹的下方可一窺全貌;只見綠色中錯落的點點白花,當有陽光穿透時,白色花朵輝映著光芒,展現特殊的風采。 燈稱花屬於冬青科植物,學名為:Ilex asprella。花期為2月至3月,小型離瓣花呈繖形花序,白色花朵有長花梗,著生於葉腋處,葉片互生因此花朵也是呈相互的展現。燈稱花生育環境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常見於次生林緣野徑旁。 ◆[生活環境]美國嚴陣以待 防備禽流感跨越太平洋 --﹥ 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2004-01-29 (ENS)- 在歷史上可說是頭一遭,美國的政府機關向醫師發布警告,要求對已在10個亞洲國家造成8人及上百萬雞隻死亡的禽流感進行嚴密的觀察。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的局長葛伯丁(Julie Gerberding)表示,該局已向全美醫師發布通知,要求「凡是呈現類似禽流感症狀之病患,對其旅遊歷程須特別加以注意。」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4/2004-01-29-03.asp ◆[生活環境]防禽流感 歐盟禁止從亞洲輸入寵物鳥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1-29 (ENS)- 禽流感橫掃亞洲,為全面排除禽流感病毒入侵的可能途徑,歐盟決定暫時禁止輸入寵物鳥,目前已被列入禁運之列的有鸚鵡、巴丹、雀科鳴鳥、長尾鸚鵡、鷹、隼等外來種熱帶鳥類。這項決定立即生效,被禁的來源國家包括柬埔寨、印尼、日本、寮國、巴基斯坦、中國(包含香港)、南韓、泰國以及越南,上述這些國家在過去一個月來均出現過H5N1型禽流感病毒病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4/2004-01-29-04.asp ◆[生態保育]研究顯示 獸醫常用藥物與亞洲兀鷹數量驟降有關 --﹥ 美國,愛達荷州,波伊西,2004-01-29 (ENS)- 根據一個國際性的科學家團隊表示,在獸醫領域中廣為使用的一種名為「待克菲那」(diclofenac)的藥物,與目前亞洲三種瀕危的兀鷹族群數量的急速下降有關。研究學者稱這項發現宛如「煤礦坑裡的金絲雀」一般,是一項環境危險因子的警訊。(編按:金絲雀對煤氣中的一氧化碳特別敏感,舊時煤礦工人會帶著一隻金絲雀一同下礦坑,礦工可根據金絲雀的狀況,判斷是否有瓦斯氣外洩。)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4/2004-01-29-10.asp ◆[環境政策]英國樞密院裁定:貝里斯一項規劃不當的水壩興建案得繼續進行 --﹥ 英國,倫敦,2004-01-30 (ENS)- 位於英國倫敦的司法機構在昨天做成的一項裁決,決定了中美洲國家貝里斯境內一處熱帶雨林谷地的命運,該地區棲息著瀕臨絕種的美洲豹、貘、緋紅金剛鸚鵡(scarlet macaw)等生物,而一項規劃中的水力發電水壩將淹沒這片谷地;為此,環保團體與部分企業主提起訴訟,希望阻擋此項計畫。英國樞密院最後裁決水壩興建計畫得以繼續進行,這是該院有史以來所裁決的第一起環保官司。(編按:貝里斯為大英國協會員,司法制度上以英國樞密院為終審法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4/2004-01-30-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yjlii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4/2004-01-29-09.asp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an2004/2004-01-30-09.asp ■[國際濕地日]整合分散各地的濕地 建構台灣濕地保育軸 --﹥ 作者:謝蕙蓮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台灣過去的濕地保育工作,大都投入在海岸濕地的保存上。尤其當政府以經濟發展為訴求,將海岸切割成大大小小的工業區,根據2002年環境資訊年鑑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全台至少超過55個工業區,密度之高,已可排名世界第一,台灣的海岸線可謂「柔腸寸斷」。 海岸濕地的保護運動 對照出淡水濕地的忽略 環保人士雖然不斷地強調濕地種種的價值和重要性,卻難以獲得官員及開發業者的認同。例如目前台南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前來觀賞黑面琵鷺的七股濕地,將近10年前即被工業局劃設為濱南工業園區。經過生態保育聯盟…等眾多民間團體的努力,甚至動員國際社會的力量,一再的抗議、杯葛、遊說、施壓、監督環評…等,歷經將近10年的努力,直到開發業者之一的東帝士財團財務出現問題後,再加上現任縣長蘇煥智的支持,才勉強保存下來。台灣目前各地僅存的海岸濕地,幾乎都可看到環保人士所投注的青春和血汗。 相較於海岸濕地的保存工作,淡水濕地的保護就顯的不足。主要是因為淡水濕地的面積多比較小,例如埤、塘、水池或水田…等,除了自然的湖泊外,多半是人工所開挖的。相對於保護「自然」濕地,也暗示了對「人工」濕地保存的忽略。 小型、分散且容易親近的淡水濕地 成為濕地保育工作的新焦點 過去保育工作,多強調大型保護區、集中式的管理而且排除不必要的「人為活動」。但是小型、分散式且在地照護的保育觀念正逐漸興起,例如2003年9月在南非德班剛結束,每10年舉辦一次的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即以「跨界利益」為主題。來自全球三千多位的保育專家,在會議上共同討論著如何促進分散式的在地保育,並與集中且由政府所主導的保護區共同合作,企圖將自然保育的工作,從少數的專家學者,進而落實到民眾生活中的一部份。 此時,面積小但民眾容易親近的人工濕地,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例如荒野保護協會、濕地保護聯盟…等民間團體,都相繼投入淡水型的人工濕地的保育工作。 透過既有水路串連分散各地的濕地 建構完整的濕地保育軸 但是,就生態學的原理,我們知道大面積的保護區所能容納的生物多樣性,是小面積的保護區所無法取代的。尤其對於野生動物而言,他們所需要的活動範圍遠超過大部份的植物,而且需要有足夠的族群數量,才能減少因為近親交配所產生的問題。因此,在發展分散式的小型保護區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思考這個問題。透過「生物廊道」將各個小型的保護區串連起來,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先前所提出的問題,但可有效的改善野生動植物遷移及族群繁衍的問題。 分散的溼地,可以透過「水」來串聯,對於水生生物而言,水路就是他們的道路。由於大部份現有的埤、塘、水田…等小型的濕地,都已連結在河川、水圳、排水溝、排水系統…等各式的水路之中,早已存有完整的「生物廊道」,這也是台灣「溼地保育軸」的雛型和基礎。剩下來的工作主要是如何維護這些水路,以及水質的問題,避免難以處理的污水反而順著水路擴散到各地。此外,如果能進一步妥善的運用因應道路安全需要所設計的截水、排水系統,以及沿著公路所設置的滯洪池或窪地…等,即可額外建構出兼俱防洪、排水效果,而且足以淨化水質並提供野生物棲息的溼地。 加入WTO後的農漁業轉型 更突顯濕地保育軸計劃的迫切和重要 濕地保育軸的計劃,在台灣成為WTO的一員之後,可說是更為重要。尤其是伴隨經濟發展而荒廢的鹽田與水田,如果任其廢耕,或是以農舍、民宿…等種種名義改建,所引發的將不只是農業與就業的問題,還會危及淡水濕地,以及珍貴的地下水脈。因此,濕地保育軸的計劃,除了工程、農業、環保等單位的參與外,更重要的是在地居民的支持。以中研院的生態池為例,當地社區居民的參與,已從最初的解說員志工,提升到具有管理能力、可以處理強勢外來物種的專業志工,並有機會發展出新的產業。 但是,對於廣大的農漁民而言,國家及社會有必要提供相當程度的誘因,才能有效的促進其轉型。或是改以自然農法來提昇產品的品質並兼顧生態的需求,或是轉型成以自然保育為主的小型保護區,都是值得從政策面著手的工作。再者,環境信託機制的建立,可強化自然資產保存的工作,亦值得民間保育組織和政府單位多方運用,至於相關法案如海岸法的立法,其重要性自不在話下。對於台灣海岸溼地的維護與保育,未來還有許多的路要走,所幸,我們已見到曙光。(2004-01-27) 【相關連結】 ●[講座]寵物甲蟲的過去與未來 --﹥ 時 間:2月5日(四) 晚上7:30 近年來寵物甲蟲風靡了全世界,尤其是鄰近的日本不僅飼養甲蟲,也開發出各式各樣的甲蟲飼育用品,日本政府更大規模的開放許多鍬形蟲及兜蟲合法輸入日本,也引發出許多的問題。最近台灣也掀起了這股甲蟲熱,寵物甲蟲在台灣的現況及未來的管理,都值得大家去關心。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act.html ●[活動]週日賞蝶推廣活動—象山 --﹥ 時 間:2月8日(日) 上午7:30 秉持推廣蝴蝶生態保育、回饋山林及社會、服務民眾宗旨,挑選交通便捷之台北盆地市郊,週週定期免費帶領民眾認識蝴蝶世界奧秘、體驗彩蝶之美,適合賞蝶入門階段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