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政策]全球溴化甲烷禁令將可有條件暫緩實施 --﹥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2004-03-23 (ENS)- 在針對耗損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公約為期3天的會議中,將考慮有條件地對13個已開發國家給予豁免,使其能在2005年1月1日禁用期限開始之後,仍能在某些重要的用途上繼續使用溴化甲烷作為殺蟲劑。此產品能控制許多土壤的昆蟲、疾病、蝨子及雜草問題,以及儲存、船運、處理設備中的昆蟲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署長托佛(Klaus Toepfer)表示:「在公約越來越嚴謹的管制之下,給予有限度的豁免,將能確保在轉型至對臭氧層無害的解決方案之過程當中,不會使農民及其他溴化甲烷的使用者承受過多的經濟壓力。」蒙特婁公約即是於1987年在該組織的支持之下通過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23-02.asp ◆[環境政策]歐盟將出資協助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國家擁有乾淨飲水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3-23 (ENS)- 為了慶祝週一(22日)的世界水資源日,歐盟擬訂了一項特別的經濟援助機制,以協助生活在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國家的民眾能有乾淨的水資源及衛生環境可資利用。這項被稱為「水資源設施(Water Facility)」計畫的構想最早是由歐盟執委會主席普羅迪(Romano Prodi)於2003年所提出的。該計畫第一階段總額將達5億歐元(約相當於6億1600萬美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23-01.asp ◆[生活環境]環保聯盟企圖阻止美國陸軍當局燃燒多氯聯苯 --﹥ 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2004-03-23 (ENS)- 美國一個由67個團體所組成的聯盟,已正式地對貝吉爾(Badger)陸軍彈藥工廠將開放燃燒多氯聯苯一事提出反對。此一聯盟擔憂,此方案可能會使美國境內的軍事或民間設施日後亦能循例得到類似的豁免。在週一行文環保署的信件當中,此一聯盟對美國陸軍部試圖向聯邦法律尋求豁免,以實施燃燒一事表示反對。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23-04.asp ◆[生活環境]美國華府地區飲水經檢驗後發現鉛含量過高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3-23 (ENS)- 每天早晨在孩子們抵達學校之前,蓋瑟堡小學的教職員都必須打開全校所有水龍頭,讓水流出至少15分鐘。而在中午吃飯時間他們仍舊必須打開全校所有水龍頭,讓水流出15分鐘,到晚上也是如此。事實上,由於在飲水供給當中檢測出含有高濃度的鉛,因此在華盛頓特區的都會區當中的所有學校及多數家庭,都藉此舉來沖洗其供水管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23-03.asp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r2004/2004-03-23-09.asp 作者:瑞光 美麗的玉井綠色隧道,你曾經去過嗎? 以前,台南縣玉井鄉有很長很長的芒果樹綠色隧道──總長10公里多,樹木超過2100棵,樹齡平均超過50歲。在濃綠樹蔭下騎腳踏車、散步,真是一大享受。但是,在1996年,短短的一個星期內,所有芒果樹全被砍倒了,因為,路要拓寬。 老樹晚景淒涼 樹要長大所需要的漫長時間,再多錢也買不到。有人評估一棵50年的老樹,存在的價值每年超過20萬元。 如果我是地方首長,我一定會盡力保存這個珍貴的景觀,當作玉井鄉最大的資產,因為綠色隧道除了美麗外,還有其他價值:可以清潔空氣、消除噪音、提供生物棲息、涵養附近的泥土水源;也可以結合地方名產──芒果,推動休閒旅遊、自行車運動等,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繁榮。 玉井綠色隧道也有歷史價值──芒果樹最初是在日據時代種植,光復後首任鄉長發動鄉民補植成林。換做現在的說法,不就是所謂的「社區營造」嗎,這是值得在地人感到驕傲的鄉土歷史。 回想1994年時,地方政府發起護樹運動,在綠色隧道的每棵樹掛上號碼牌,路旁還立牌說明這段歷史淵源。為何,卻在1996年,那麼突然的砍掉所有的樹?倒地的樹幹上仍掛著護樹活動的號碼牌,實在是最大的諷刺! 50年的老芒果樹,最後的下場是賣給種香菇的,每公斤只值1元…… 心痛美景不再 寫下這個事件,是希望大家想一想,要紓解交通流量有很多方法,應該用心思考最適宜的方式,而不是簡單一句「拓寬路面」,就把2千多棵老樹砍伐殆盡,一下子就將未來可能的觀光發展斷送掉了,自此之後再也感受不到芒果之鄉的迷人風采。 當時有人認為,不過是廉價的芒果樹嘛!新開闢的台三線道路,路旁取而代之的是桃花心木,東邊那整排是種在高壓電線下。如果當時是另闢替代道路,保留原來的綠色隧道給後代子孫,該有多好! 同樣的事情在台灣各地繼續上演,美景不斷消失,衷心盼望這樣的錯誤不要再發生,請大家為了自己也為了子孫,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作者:王晴玲 (公共電視記者) 在我們生活的週遭,可以看見各式各樣不同的樹木。每棵樹木有它不同的歷史與生命軌跡,樹木群集形成的森林更是大自然最珍貴的寶藏。過去人類總是以站在地上的角度去看樹,你是否曾想過,換個角度,去看看樹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爬上幾十公尺高的大樹頂,對於人類來說是極大的挑戰,不只因為必須克服高度的恐懼,更因為上樹的技術限制。不論是徒手上樹,或是搭架子、使用爬樹釘,基本上都還是有高度的限制與安全上的疑慮,但是台灣目前有人引進了國際攀樹協會的攀樹方法,讓人與樹的距離更加接近。 爬樹新妙法 年齡50多歲,看起來卻相當年輕的蘇俊郎,是台灣第一位到美國去學爬樹的人。 當初蘇俊郎偶然在雜誌上看到,一棵大樹屹立在兩座山中間,而樹上居然掛著一個爬樹的人,這樣的景象讓他大為訝異與感動,於是花費上百萬到美國去學爬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訓練,終於成為國際攀樹協會的認證教練,並在去年把這套技術引進台灣來。 這套攀樹的方法,是透過專門設計的繩索及攀樹裝備,在繩子的一推一拉間上樹。而我們在樹下看,看到人就靠著這麼一根繩子,吊在幾十公尺的半空中,實在是心驚膽跳。不過這一套爬樹技術,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相當安全。 樹是好老師 這套攀樹技術不只讓一般人有機會上樹,對於與樹木、森林、昆蟲、鳥類相關的學術研究人員來說,也是一大契機,在國外已經運用在巴拿馬雨林調查等研究計劃,國內學術界對於這套技術也相當期待,因為他們終於有機會擺脫過去望樹興嘆的遺憾。台灣大學森林系關秉宗副教授說,過去樹冠層在森林的研究領域中,可說是最後未知的黑洞,因為沒有人上得去;但透過這套攀樹技術,現在終於可以揭開神秘面紗,對於研究大有幫助。 攀樹技術引進台灣以來,得到愈來愈多認同,但人能夠上樹只是多了一種更靠近樹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擁抱大樹、親近自然的觀念。而當人更加親近樹木,就能發現大樹身上蘊含了無限的智慧。 敞開心胸面對大自然,在大樹的懷抱中體會謙卑的偉大,大樹就是最好的導師。只要你用心傾聽大樹的智慧,就能受益無窮。 ●[活動]台北市野鳥學會週日例行活動 --﹥ 時 間:3月28日(日) 上午7:00 本活動不須事先報名,免費參加,由學會義務解說員帶隊,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前往,近程活動約在午後返抵市區,遠程則約於黃昏歸返。請自備七至十倍望遠鏡、水壺、簡餐、交通費、賞鳥衣帽。當日如遇颱風或豪雨,則活動自動取消。 詳情請參閱 http://www.wbst.org.tw/ 時 間:3月28日(日) 上午10:00-11:30、下午2:00-3:30 春季是許多植物開花的季節,一般大眾亦有「煙花三月」繁花似錦的印象,因此在3月舉辦以「花」為主題的活動,冀使社會大眾在植物園中欣賞「花」之美的同時,能夠進一步親近植物、認識植物在環境中擔任的角色,從而關心生活週遭的環境。 詳情請參閱 http://enroll.nmns.edu.tw/uweb/b_activity/march.htm
播出日期:3月29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我們的島】大樹的秘密 在我們生活的週遭,可以看見各式各樣不同的樹木。每棵樹木有它不同的歷史與生命軌跡,樹木群集形成的森林更是大自然最珍貴的寶藏。過去人類總是以站在地上的角度去看樹,你是否曾想過,換個角度,去看看樹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看守台灣】買回舊部落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在阿美語中意謂著「白螃蟹很多」的地方,它位於馬太鞍溪與花蓮溪沖積而成的富庶平原上,人口有5千人,號稱為全國最大的阿美族部落。 本會徵求「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須具備網路相關經驗外,也須對「外來種」有一定之認識,歡迎對此議題有興趣者,一同來加入報馬仔的行列。 本工作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網路交易管道(網站及留言版)蒐集為主,略分為鳥類、哺乳類、兩棲爬蟲類、魚類等4種,完成日期為3月31日。第二階段以網路交易觀察為主,將針對第一階段所蒐集的管道進行定時調查,完成日期為10月10日。有興趣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填寫後寄至 ing@e-info.org.tw(主旨: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謝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i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