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政策]美國東北6州和環保人士質疑發電廠冷卻水規則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27
(ENS)-
美國東北的六個州和一環境團體聯盟週一(26日)分別提出法律訴訟,挑戰美國環保署一項有關管理現存發電廠抽取冷卻水的規定。二起訴訟的控方都指責這項規定太過寬鬆,無法達到《淨水法案》的要求—─儘可能減少發電廠因抽水而使魚類死亡的情形發生。
紐約州檢察長史匹瑟(Eliot
Spitzer)表示:「法律要求環保署頒布及執行法令來管理發電廠,以要求發電廠採用最好、最有效的法律來保護我國河川」,「再一次,環保署把發電廠的運轉需要看得比我們的環境還重要。這些違反淨水法案的規定,如未加以挑戰,將嚴重傷害水環境。」
這項法令目前預定於2004年9月7日生效。環保人士和各州檢察長都要求環保署在法庭審理此案前,先暫時予以擱置。
在該法令在2002年定案的第一階段規定中,原本要求每天從天然水體抽取1,000萬加崙以上水量的新設施,必須使用循環式的冷卻水系統──使用此類系統可減少約95%的魚類致死率。但到了7月9日出爐的第二階段規定中,則允許電廠使用「一次性」的抽水系統每天收取數十億加崙的水量,並要求被吸入冷卻水系統的水生物數量必須減少60%。
環保署估計,要實施第二階段的規定,電廠每年約須負擔4億美元的成本。環保署表示,若要更進一步要求減少被吸入的水生物數量,或是強制使用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對業者來說太過昂貴。
但康乃狄克州檢察長布魯門薩爾(Richard
Blumenthal)表示:「選擇水處理設備的關鍵考量應該是有效性,而不是成本。再一次,布希政府正在倒退,為了特定利益而犧牲自然資源。這樣的屈服不能被接受,也是不合法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10.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吳紀政、莫聞、游珮綺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701
◆[環境政策]柯林頓表示:共和黨未持續他的環境進程 --﹥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4-07-27
(ENS)-
「環境」是不會被遺忘的,35,0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士為週一(26日)的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聚集在旗艦中心。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此次大會揭開序幕,並在前晚對與會代表發表演說。他提醒大家,我們全都想要「一個乾淨的環境」。柯林頓表示,共和黨將為富人減稅看得比保護環境還重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游珮綺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702
◆[生態保育]美國加州虎紋蠑螈受到保護
農場主人贏得讓步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27
(ENS)- 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在2個郡內將加州虎紋蠑螈(tiger
salamander,或稱虎斑鯢)從「瀕危」降至「受威脅」物種等級,同時也將分佈於加州中部的虎紋蠑螈一起並列為受威脅等級。這項昨天宣布的調整,代表所有的蠑螈現在全都已被列為受威脅等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游珮綺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703
◆[生活環境]夏季大火焚燒葡萄牙和法國 --﹥
葡萄牙,里斯本,2004-07-27
(ENS)-
山林管理員昨天向記者表示,葡萄牙南部艾爾奎法(Alqueva)的大火延燒整個區域,使得3000公頃(11平方英里)的森林和灌木叢變為焦炭。溫度竄升到超過華氏100度,而強風更助長火勢。大約有500名的士兵受命撲滅大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4.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游珮綺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7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7-30 --﹥
-
[環境政策]蘇花高爭議
交通部鬆口。針對蘇花高速公路的環評爭議,交通部28日首度鬆口,承諾將921地震、72水災等天災造成的環境變遷納入考量,補充調查資料併入環境差異分析再送環保署審查。
(台北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高雄柴山
向西南位移。高雄市地政處採用先進的GPS全球衛星定位測量儀器持續監測柴山地區10個觀測定點,經過1年半的監測,證實柴山確有向西南側移動的現象,其中以山海莊左後方停車場一帶位移約11公分,較為嚴重,其餘9處尚稱穩定。地政處表示會持續監測,以掌握柴山地區的地層變動安全。
(高雄 民生報)
-
[生態保育]百位小天使
為生態保育盡心力。他們雖然年紀小,保育自然生態卻是不遺餘力!由全國精選出來的百位小天使,28日到台南縣白河鎮大集合,參加由統一企業主辦的「2004統一千禧之愛本物生活體驗營」,帶頭親近自然,為生態保育盡心盡力。
(台南 民生報)
-
[生態保育]壽山獼猴野放
3個月內行動。高雄市長謝長廷指示建設局對壽山內台灣獼猴進行總量管制,建設局長李文良28日表示,將在3個月內展開第一波獵猴行動,鎖定騷擾柴山部落果農、龍井部落住戶和壽山動物園的「慣犯」,以誘捕、吹箭、施打麻醉劑等方式捕抓。
(高雄 聯合報)
-
[生態保育]鱷龜入侵
新竹到屏東溪流都看得見。本月初雲林縣西螺鎮、新竹鄉湖口鄉都有民眾發現鱷龜行蹤,28日1名李姓漁民還在高屏溪接近入海處發現體型碩大的鱷龜。這種看來像石頭、又像鱷魚的烏龜,引起許多人好奇,專家則對它已入侵國內溪流憂心忡忡。
(新竹 民生報)
-
[生態保育]發現落巢幼鳥
先保溫餵養後送醫。春、夏季是野生動物繁衍季節,也是野生幼鳥落巢旺季,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鳥類急救站最近來了許多不速之客,多是落巢的鳥兒被拾起後送過來。特生中心籲民眾發現落巢幼鳥時,應以保溫及補充營養方式緊急處理,再送急救站或相關單位救助,以免幼鳥容易死亡。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電線被盜剪
水廠停擺 橫山千戶無水。新竹縣橫山鄉頭份林產業道路上的電線被人偷剪斷,造成2處簡易自來水廠無法正常運轉,近千戶住家無水可用,28日下午恢復供電後,用水問題始告解決。
(新竹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公園當樹灑葬地
大安區反彈。市府社會局推動「樹灑葬」政策,每區擬選定1處地點執行。目前規畫的地點,除河濱公園和公墓外,大安區可能自大安森林公園和福州山森林公園2擇1,中正區則選在中正紀念堂。不過,福州山森林公園和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居民,對此構想強力反彈,福州山公園附近民眾,甚至投書給市長的「市民信箱」抗議。社會局殯葬處課長蕭賢明表示,地點雖然大致選定,但還是會尊重居民意願。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大雷雨
淹大水 竹科滾濁流。新竹市28日下午1場大雷雨,造成光復路及新竹科學園區內都淹大水,許多車輛拋錨,車主叫苦連天。
新竹縣北埔、峨眉則因雷擊中電訊箱而停電,28日晚上已陸續恢復供電。 (新竹 聯合報)
-
[其他]大量廢機油
偷倒灌溉圳。頭份鎮尖豐公路旁的灌溉圳被傾倒大量廢機油,農民到田間巡水時發現報案,縣環保局水保課緊急布設攔油索,鎮公所清潔隊28日花了一整天才清理完畢,估計共抽掉約10公噸的含油汙水,所幸油汙未流入下游的中港溪。
(苗栗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4-07-3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7-30 --﹥
-
[生態保育]中國大熊貓數量上升到1500多隻。國家林業局最近1次普查顯示,中國大熊貓的數量達到1500多隻,增加了490多隻。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司司長卓榕生介紹說,國家林業局在最近的幾年間,對大熊貓及其他252種野生動物進行了1次全面普查。結果顯示,大熊貓的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1100多隻,上升到現在的1590多隻。不僅數量上升,大熊貓棲息地環境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活動面積在不斷擴大。卓榕生介紹,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是大熊貓數量得以上升的最主要因素。
(北京 人民日報)
-
[生態保育]中國最大非法收購出售珍貴野生動物獼猴案開審。來自安徽、廣東等地的10個人和北京1公司相互勾結,在2年時間裡,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瀕危國家2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3000餘隻。這起中國最大的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28日在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北京 北京晨報)
-
[生態保育]非法收購一級保護動物
1車羚羊角換12年徒刑。為收回欠款,河北某製藥廠竟將560餘根、價值人民幣400多萬元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高鼻羚羊角拿來抵賬。據悉,這是北京近年來最大的一起非法收購羚羊角案。日前,市一中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被告人孟祥利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劉濱被判有期徒刑6年;王志軍被判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並處罰金。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環境政策]吉林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工作將有法可依。吉林省正在制定輻射環境監督管理條例,這表示吉林省將加強輻射環境監督管理,防治輻射污染,保障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將有法可依。
(吉林 新華社)
-
[環境政策]深圳欲嘗試新法:誰丟舊電器誰出錢處理。現在可以當「破爛」賣掉的廢舊電器,不久將可能要掏錢才能扔出去。28日,深圳市有關部門向在深圳進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立法調研的全國人大調研組匯報時透露,深圳正在進行廢舊電子電器等處理設施的可行性論證,建議盡快進行相關政策,按照誰產生垃圾誰出錢處理的原則,廢舊電器不能再隨便丟棄,必須出錢請專門處理廠回收處理。
(深圳 新聞晨報)
-
[生活環境]北京市第3號消費警示:老人兒童慎飲功能飲料。今年市場上興起的各種功能飲料受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28日,市消協卻向社會發布今年第3號消費警示,提醒市民眼下不少功能飲料的宣傳有誇大、誤導嫌疑,消費者最好謹慎購買,並要注意查看產品說明。
(北京 新京報)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4-07-30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7-27 --﹥
-
[生態保育]環保署將面臨殺蟲劑對鮭魚造成衝擊的訴訟
-
[能源議題]煤炭工業就乾淨煤炭技術進行實驗
-
[能源議題]內達華大學將使用乙醇生產生化柴油
-
[全球變遷]「落磯山研究中心」與「芝加哥氣候交易市場」進行結合
-
[生活環境]墨西哥灣的「死亡區」未比去年縮減
-
[生活環境]國家植物園有助於清理乞沙比克灣
-
[生物科技]研究者發現光呼吸作用的益處
-
[其他]麥克阿瑟基金會提供基金 研發削減具威脅性武器的方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游珮綺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4-07-27
▲[我們的島]大武山上的暑假作業 --﹥
作者:張岱屏 (公共電視記者)
…研究者為了進行長時間的調查監測,往往需要長途跋涉,深入山林,克服艱困的地形,同時還要面對颱風、豪雨、下雪等不確定的氣候因素,野外研究因此面臨了極高的安全風險。
為了打破過去生態研究者獨自摸索的困境,今年7月,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舉辦了為期2週的「野外研究安全教育訓練課程」,這是台灣生態研究系所首次有系統地針對野外求生、野外安全等基本的知識及技能進行完整的課程訓練,為台灣新生代的生態研究者奠定野外安全訓練的基礎…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4/ou04073001.htm
●[課程]非營利組織與社會參與 --﹥
時 間:7-12月 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六
地 點:台南市勝利路85號
主 辦:洪雅書房、台南社區大學
聯 絡:洪雅書房 06-2748010
E-mail: hoanya@ms41.hinet.net
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聚會,共6次,就可以讓您學得非營利組織與社會參與的理念與實踐。課程內容包括「美式資本主義與美國大學的迷失」、「再見二仁溪」、「綠色能源與廚餘回收」、「不再模範的母親」、「消費者的消費還是資本家的消費」、「宗教與生活」。
●[課程]「台北盆地牽手走透透」-非假日綠人成長班 --﹥
時 間:2004年9月7日-2005年1月25日,每2週一次
地 點:陽明山、金山、東北角、烏來、三峽、內湖
主 辦:自然步道協會、中華農學會
聯 絡:自然步道協會 02-23638959
E-mail:
nature.trail@msa.hinet.net
選擇台北盆地交通方便又輕鬆好走的自然步道,透過資深綠人有計畫的引導,帶領大家親近自然、體驗自然,認識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動植物和人文歷史,並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進而珍惜自然環境,同時達到健康休閒的效果。
詳情請參閱
http://naturet.ngo.org.tw/naturet2/
●[活動]越夜越美麗-烏石鼻夜間觀察 --﹥
時 間:8月18日(三) 晚上6:00
地 點:宜蘭縣羅東鎮
集 合:羅東鎮農會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03-9612469
本活動不需事先報名,自行前往集合地點即可。夜間蛇類出沒頻繁,請穿著長褲、布鞋,雨鞋最佳,手電筒自備。活動當日遇惡劣天候,活動自動取消,不另行通知。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大武山上的暑假作業 --﹥
播出日期:8月2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8月3日(二) 中午12:00-13: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大武山上的暑假作業
在台灣,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能夠長期投入的人往往是基於一份堅持、一個夢想,希望能將台灣豐富的生態訊息傳遞給社會。但是,研究的成果難以得到掌聲,研究者發生山難意外需要動員搜救時,卻又常被誤解為耗費社會資源。當社會對於生態保育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時,走在山林第一線、長期以來累積生態資訊的研究人員,最基本的安全需求卻往往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大武山上野外研究安全的訓練,對於生態研究是一個新的起步,是新生代生態研究者的暑假作業,也是生態保育相關單位的新作業。
【人與自然】醫生農夫
穿上白袍,他是專業的眼科醫師,但是戴上斗笠,走入田間,他是務實的農夫。這樣的雙重身分讓許多人好奇,為什麼一位醫師會走入田間?
★[本會訊息]徵求「環境指標介紹」撰寫志工 --﹥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sharlin@e-info.org.tw,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