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政策]美國東北6州和環保人士質疑發電廠冷卻水規則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27 (ENS)- 美國東北的六個州和一環境團體聯盟週一(26日)分別提出法律訴訟,挑戰美國環保署一項有關管理現存發電廠抽取冷卻水的規定。二起訴訟的控方都指責這項規定太過寬鬆,無法達到《淨水法案》的要求—─儘可能減少發電廠因抽水而使魚類死亡的情形發生。 紐約州檢察長史匹瑟(Eliot Spitzer)表示:「法律要求環保署頒布及執行法令來管理發電廠,以要求發電廠採用最好、最有效的法律來保護我國河川」,「再一次,環保署把發電廠的運轉需要看得比我們的環境還重要。這些違反淨水法案的規定,如未加以挑戰,將嚴重傷害水環境。」 這項法令目前預定於2004年9月7日生效。環保人士和各州檢察長都要求環保署在法庭審理此案前,先暫時予以擱置。 在該法令在2002年定案的第一階段規定中,原本要求每天從天然水體抽取1,000萬加崙以上水量的新設施,必須使用循環式的冷卻水系統──使用此類系統可減少約95%的魚類致死率。但到了7月9日出爐的第二階段規定中,則允許電廠使用「一次性」的抽水系統每天收取數十億加崙的水量,並要求被吸入冷卻水系統的水生物數量必須減少60%。 環保署估計,要實施第二階段的規定,電廠每年約須負擔4億美元的成本。環保署表示,若要更進一步要求減少被吸入的水生物數量,或是強制使用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對業者來說太過昂貴。 但康乃狄克州檢察長布魯門薩爾(Richard Blumenthal)表示:「選擇水處理設備的關鍵考量應該是有效性,而不是成本。再一次,布希政府正在倒退,為了特定利益而犧牲自然資源。這樣的屈服不能被接受,也是不合法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10.asp ◆[環境政策]柯林頓表示:共和黨未持續他的環境進程 --﹥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4-07-27 (ENS)- 「環境」是不會被遺忘的,35,0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士為週一(26日)的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聚集在旗艦中心。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此次大會揭開序幕,並在前晚對與會代表發表演說。他提醒大家,我們全都想要「一個乾淨的環境」。柯林頓表示,共和黨將為富人減稅看得比保護環境還重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1.asp ◆[生態保育]美國加州虎紋蠑螈受到保護 農場主人贏得讓步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27 (ENS)- 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在2個郡內將加州虎紋蠑螈(tiger salamander,或稱虎斑鯢)從「瀕危」降至「受威脅」物種等級,同時也將分佈於加州中部的虎紋蠑螈一起並列為受威脅等級。這項昨天宣布的調整,代表所有的蠑螈現在全都已被列為受威脅等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2.asp ◆[生活環境]夏季大火焚燒葡萄牙和法國 --﹥ 葡萄牙,里斯本,2004-07-27 (ENS)- 山林管理員昨天向記者表示,葡萄牙南部艾爾奎法(Alqueva)的大火延燒整個區域,使得3000公頃(11平方英里)的森林和灌木叢變為焦炭。溫度竄升到超過華氏100度,而強風更助長火勢。大約有500名的士兵受命撲滅大火。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4.asp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7-09.asp 作者:張岱屏 (公共電視記者) 面對洶湧而來的河水,要怎樣穩住步伐,不被溪水沖走?在野外被毒蛇或蜜蜂叮咬,該如何應變?遇到斷崖或崩壁,要怎樣運用手中有限的繩索,通過危險的地形? 這些疑問,對於不是經常在野外生活的大多數人來說,或許感受不到它們的迫切性,但是對於經年累月在杳無人煙的野外環境從事動植物調查的研究者來說,卻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野外研究工作危機重重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表示,20多年前,當他踏入野生動物研究的領域時,多半只在烏來、溪頭、福山這些比較容易進入的區域做調查,但是近年來,台灣的生態研究逐漸走向更深入、更專門的領域,例如水鹿、黑熊、山羊、台灣雲豹等大型動物,通常生存在人為干擾較少的偏遠山區,而研究者為了進行長時間的調查監測,往往需要長途跋涉,深入山林,克服艱困的地形,同時還要面對颱風、豪雨、下雪等不確定的氣候因素,野外研究因此面臨了極高的安全風險。 面對地形、氣候等種種嚴苛的挑戰,生態研究者往往靠自己一步步地摸索,從各種經驗中吸取教訓。長期研究台灣黑熊的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黃美秀表示,自己就有多次發生意外的經驗。同所的教師,也幾乎都有在進行調查時多次發生意外的記錄,包括被落石擊中而墜崖、遭毒蜂叮螫、遭遇颱風失聯、在水域中遭鋼片嚴重割傷,或是在林道發生車禍等等。有些意外所付出的代價是難以挽回的,往往造成研究者的失蹤與傷亡。林林總總的意外事件,突顯出生態研究者野外安全訓練上的不足,也突顯出國內的軟硬體設施無法提供研究者安全的研究條件。 為生態研究者奠定野外安全訓練基礎 為了打破過去生態研究者獨自摸索的困境,今年7月,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舉辦了為期2週的「野外研究安全教育訓練課程」,這是台灣生態研究系所首次有系統地針對野外求生、野外安全等基本的知識及技能進行完整的課程訓練,為台灣新生代的生態研究者奠定野外安全訓練的基礎。這套課程由屏科大野保系的老師與台灣登山界資深教練歐陽台生共同合作規劃,課程內容涵蓋了困難地形的通過、溪流橫渡技術、爬樹技術、野外傷害的預防及處理、山難求救、獨處訓練等等。 對於許多學員來說,獨處訓練是一個難忘的經驗:1個人在黑夜的深山裡,手邊只有1個大型的塑膠袋可以禦寒。這考驗學員在黑暗之中如何克服恐懼、與山林相處,未來當1個人在山林中落單時,才能夠安然自處。 在台灣,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能夠長期投入的人往往是基於一份堅持、一個夢想,希望能將台灣豐富的生態訊息傳遞給社會。但是,研究的成果難以得到掌聲,研究者發生山難意外需要動員搜救時,卻又常被誤解為耗費社會資源。當社會對於生態保育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時,走在山林第一線、長期以來累積生態資訊的研究人員,最基本的安全需求卻往往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大武山上野外研究安全的訓練,對於生態研究是一個新的起步,是新生代生態研究者的暑假作業,也是生態保育相關單位的新作業。 ●[課程]非營利組織與社會參與 --﹥ 時 間:7-12月 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六 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聚會,共6次,就可以讓您學得非營利組織與社會參與的理念與實踐。課程內容包括「美式資本主義與美國大學的迷失」、「再見二仁溪」、「綠色能源與廚餘回收」、「不再模範的母親」、「消費者的消費還是資本家的消費」、「宗教與生活」。 ●[課程]「台北盆地牽手走透透」-非假日綠人成長班 --﹥ 時 間:2004年9月7日-2005年1月25日,每2週一次 選擇台北盆地交通方便又輕鬆好走的自然步道,透過資深綠人有計畫的引導,帶領大家親近自然、體驗自然,認識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動植物和人文歷史,並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進而珍惜自然環境,同時達到健康休閒的效果。 詳情請參閱 http://naturet.ngo.org.tw/naturet2/ ●[活動]越夜越美麗-烏石鼻夜間觀察 --﹥ 時 間:8月18日(三) 晚上6:00 本活動不需事先報名,自行前往集合地點即可。夜間蛇類出沒頻繁,請穿著長褲、布鞋,雨鞋最佳,手電筒自備。活動當日遇惡劣天候,活動自動取消,不另行通知。 播出日期:8月2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大武山上的暑假作業 在台灣,野生動物的調查研究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能夠長期投入的人往往是基於一份堅持、一個夢想,希望能將台灣豐富的生態訊息傳遞給社會。但是,研究的成果難以得到掌聲,研究者發生山難意外需要動員搜救時,卻又常被誤解為耗費社會資源。當社會對於生態保育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時,走在山林第一線、長期以來累積生態資訊的研究人員,最基本的安全需求卻往往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大武山上野外研究安全的訓練,對於生態研究是一個新的起步,是新生代生態研究者的暑假作業,也是生態保育相關單位的新作業。 【人與自然】醫生農夫 穿上白袍,他是專業的眼科醫師,但是戴上斗笠,走入田間,他是務實的農夫。這樣的雙重身分讓許多人好奇,為什麼一位醫師會走入田間? ★[本會訊息]徵求「環境指標介紹」撰寫志工 --﹥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sharlin@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