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Earthdive成軍
號召公民科學家一同拯救世界海洋 --﹥
英國,劍橋,2004-07-29
(ENS)- 一項名為Earthdive的海底活動團隊正式成軍,目前正號召世界各地從事浮潛或潛水活動的人員加入,他們將運用資訊工具與最先進的技術來實踐其保護地球海洋的使命。這項計畫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透過其位於英國劍橋的「世界保育監測中心」(WCMC)所支持的。
Earthdive雖為一商業性組織,不過他們也希望能帶來正向的改變,在全球宣導有益於永續海洋環境的觀念,並透過財務上的協助,實際支持保護海洋的活動。所有會員所繳納的會費,有一半將直接投注於海洋保育計畫上。
Earthdive所召募的會員包括所有和浮潛或潛水技術相關的人員,也歡迎任何對海洋保育議題有興趣的人士加入。會員的任務是必須將他們在潛水時的發現紀錄下來,並登載於Earthdive的網站上:www.earthdive.com。他們所分享出來的資料,將成為關鍵指標生物的科學數據,並成為建構「全球潛水誌」(Global
Dive Log)的一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世界保育監測中心,過去25年來一直投注在生物多樣性的科學評估工作,而珊瑚礁保育則是其重點項目。該機構提供了一項獨特的地圖繪製服務系統,可讓潛水人員標定出精確的位置來紀錄他們的觀察,讓這些資料更容易和其他潛水人員或科學社群共享。
此外,有關瀕危物種非法交易的觀察所見也會被紀錄下來,結果會傳遞給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所共同運作野生動物貿易監察網絡TRAFFIC。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9-04.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901
◆[環境政策]厄瓜多法院裁定:加拉巴哥國家公園有權訂定漁獲限額 --﹥
厄瓜多,基多,2004-07-29
(ENS)-
厄瓜多最高法院最近推翻地方法院的判決,裁定漁民捕捉的海參數量必須採取限額管制。厄瓜多地方法院原本以不利漁民謀生、對漁民不公平為由,裁定加拉巴哥群島海域的海參捕捉限額無效,但此決議最近遭憲法法庭推翻。憲法法庭的裁定可謂保育人士的勝利,但對依靠捕捉海參謀生的漁民而言,不啻是一大打擊。海參這種日漸減少的海洋生物,在亞洲被視為珍饈,市場價值不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9-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902
◆[全球變遷]8個國家共同簽署協議
減少沼氣排放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29
(ENS)-
美國布希政府最近公布,他們已和其他7個國家共同簽署一項新協議,共同從事源自掩埋場、煤礦坑、石油與天然氣井的沼氣收集與排放減量工作,並將回收的沼氣用於發電。沼氣(甲烷)會導致全球暖化,也是京都議定書所規範管制的6種氣體之一。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9-1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903
◆[生物科技]美國聯邦科學小組呼籲對基改食品嚴加檢查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4-07-29
(ENS)-
美國聯邦政府一科學諮詢小組在昨天公佈的一份報告中建議,聯邦相關管理機關在核准基因改造食品上市之前,應更詳盡地檢驗其安全性。該小組指出:「雖然目前尚未有基因改造對人體造成不良作用的研究報告,但這項技術才剛起步而已,安全性方面的疑慮仍舊存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9-10.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40729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8-03 --﹥
-
[土地與水文]西部沿海
將禁抽地下水。七二水災造成西部沿海地區嚴重積水,凸顯地盤下陷問題惡化,行政院七二水災勘災小組初步決定,西部沿海地盤下陷地區未來將全面禁抽地下水,政府將輔導養殖業者轉為海水養殖,同時不排除逐步拆除現有海堤,以維持日後沿海土地的低度開發狀態。
(台北 聯合報)
-
[土地與水文]七二災後復建
追加57億預算。七二水災追加預算案,主要是大里溪第三期實施計畫,總經費為114.7億元,93年編列57億元,主要是用在土地徵收上,包括頭汴溪、草湖溪、旱溪的用地,明年底將可把中部淹水最嚴重的地方加以解決。
(台北 聯合報)
-
[土地與水文]海水箱網養殖
輔導方向。農委會漁業署長表示,不鼓勵養殖戶從事淡水養殖,新成立的養殖生產區都採取海水養殖;目前國內沿海養殖漁塭面積約5萬公頃,海水與淡水的比例為4.5比5.5,漁業署計畫將比例調整為6比4,以改善地層下陷。
(台北 聯合報)
-
[土地與水文]補注地下水
才能治本。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指出,七二水災勘災小組所提地層下陷解決方案是「治標不治本」,因中南部地表水不足,全球氣候變化加劇,降雨情況極端化,若不能增加地表水供應,就算養殖業全改用海水,超抽地下水的問題仍無法改善。建議若要限制地下水開發,唯一有效解決方式是提升地表水的運用比率,如多開發集水廊道,或興建水庫留住豐水期的地表水、補注地下水等。
(台北 聯合報)
-
[土地與水文]破壞水土
北市催繳罰款。為了貫徹取締破壞山坡地水土保持行為的執法決心,台北市建設局將展開破壞水土保持者的罰款催繳行動,一開始採用電話催收或登門拜訪等柔性勸導,如果受罰者經濟能力不許可,還可分期付款,若仍拒不繳納者,就移送強制執行,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或拍賣不動產。
(台北 聯合報)
-
[土地與水文]國親抬出民意
催建蘇花高。國親兩黨團昨天在立法院齊聲要求興建蘇花高速公路。國民黨立院黨團指出,花蓮地方民意支持興建蘇花高速公路,行政院應尊重民意,「不要讓花蓮人的期待再度落空」。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垃圾場綠美化
環署有條件金援。環保署最近補助龍潭鄉公所1100萬元,進行店子湖垃圾場綠美化工程,但環保署要求留下灰渣場用地,並機動充作焚化爐歲修期間全縣垃圾臨時處理場,地方人士期期以為不可,將表明希望留住補助但拒絕灰渣場與臨時掩埋場。
(龍潭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4-08-0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8-03 --﹥
-
[生活環境]中國逾7成固定資產和4成人口受到洪水嚴重威脅。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目前,全國70%以上的固定資產、40%的人口、1/3的耕地、數百座城市及大量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和工礦企業分佈在主要江河中下游地區,受到洪水的嚴重威脅。
(中國 中新網)
-
[生活環境]重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足10%。2003年度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管理和綜合整治年度報告顯示,部分環保重點城市由於環保投資明顯不足,基礎設施相當薄弱,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較低,其中西南重鎮重慶尤為突出,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率不足10%。
(中國 新華社)
-
[生活環境]長春地下商場煤氣泄漏
萬人大疏散。2004年8月1日13時30分地點:長春市朝陽區歐亞商都一處地下商場事件:地下商場煤氣管道發生大面積泄漏,空氣中煤氣濃度已接近爆炸臨界點,一旦有明火或電火後果將不堪設想,百餘名民警緊急疏散商場內的萬餘名顧客和業主。
(中國 中國網)
-
[土地及水文]中國海洋環境保護問題嚴峻。中國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在海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初步遏制了海洋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但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能力不足,海洋傾廢與養殖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中國 中國網)
-
[土地及水文]黃河三角洲鹽鹼地上出現“開荒熱
”。今年以來,由於糧價上漲和國家種糧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大批農民來到黃河三角洲廣闊的鹽鹼地上開荒種糧,使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出現了“開荒熱”。
(中國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內蒙古大興安嶺雷擊火已全部撲滅。內蒙古自治區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指出,大興安嶺林區吉文林業局施業區內發生的2起雷擊火於7月31日被徹底撲滅。
(中國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南京5大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根據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和市衛生監督所長期科學的監測顯示,全市各水廠水源地水質常年達到國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達標率為100%;自來水水質達到安全供水標準,水質一直處於良好狀態;在江蘇省的歷次排名中,南京的飲用水源水質最好。
(中國 現代快報)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4-08-0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7-29 --﹥
-
[生活環境]護水運動人士完成歷史性壯舉 游完哈德遜河全程
-
[生活環境]德州一男子釣魚涉水時遭細菌感染 雙腿截肢
-
[生活環境]新檢測技術出爐 可用於檢測人體的化學品暴露值
-
[環境政策]法官下令哥倫比亞河與蛇河水壩不得減少洩洪量
以利巡游鮭魚返回大海
-
[環境政策]法官裁定:野生動物管理局必須為聖安德魯海灘鼠(St.
Andrew beach mouse)劃設重要棲地
-
[環境政策]國家公園警長不會在聽證會有結果前復職
-
[環境政策]環保署舉辦「公眾參與聯邦法規制定過程」論壇
-
[其他]林產品公司博伊西加斯凱德(Boise
Cascade)分割出新的子公司Office Max 專門從事辦公用品業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jul2004/2004-07-29-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4-07-29
▲[環境小百科]有機農業:對生態環境比較有利的農業 --﹥
百科博士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係指一種比較不污染環境、較兼顧生態平衡,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安全之農產品的生產方式與根本思維上的反省。有機農業的名稱與定義,隨各國與其法律規定而有所不同,諸如:生態農業、低投入農業、生物農業、動態農業、自然農法、再生農業、替代農業、永續農業等。
早在1924年,德國人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便提出農作物有機栽培法,但與當時世界追求農業工業化與商品化的趨勢不符。直至1970年代,由於能源危機發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農業生產力也出現衰退的情況(因地力過度耗損以及土壤環境遭到農藥、化肥污染等因素所致),世界各國才逐漸重視有機農業。再加上農業工業化後的農藥、環境賀爾蒙污染危及人類健康,以及開發中國家農產品生產過剩,使得農村人口外移衍生社會問題等,都迫使各國政府重新檢視其農業政策。
百科教室
有機農業在台灣亦受到政府或民間的推廣。1986年農委會邀請台灣大學與中興大學的專家學者來評估其可行性。1990年民間團體結合日本MOA(Mokich
Okada
Association)國際本部,成立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推動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的耕作方式來維護自然生態。另外在1993與1997年分別有「社團法人中華永續農業協會」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成立,皆以推動有機農業為宗旨。
雖然至今尚無法源依據,不過農委會從1999年開始陸續公告實施「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2003年停止適用)、「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導要點」等行政法規,作為管理及輔導有機農民生產的依據,包括:農耕的環境條件、雜草控制、肥培管理、病蟲害防治、調製與包裝,以及適用的技術、資材等。
一般而言,有機農業強調:1、降低環境污染,如利用忌避植物、天敵、微生物製劑等取代農藥;2、將稻殼、家禽畜排泄物等農畜廢棄物充分發酵後,轉化為有機質肥料,再施於田間,同時達於健康有機以及資源再生利用;3、建立輪耕制度,放棄大量施灑化學肥料,而採取與豆科植物輪作、間作或輪作綠肥,以改善土壤理化結構,並減少發生病蟲害的機率;4、生物鏈的自然機制,常常停用農藥、化肥一段時間後,天敵會自然出現,同時因為土壤環境變得更健康了,作物因此變得更為健壯,自然也提高了抗病力。
在有機農業的推廣中,有機農業認證(Organic
certification)常是成敗與否的關鍵,目前歐美日都已建立良好的制度,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藉由具公信力的標章來確認產品是否符合有機農業標準。台灣則由農委會輔導民間機構來認證有機農產品,包括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
【參考資料】
▲加強市售有機農產品管理與檢驗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
版權歸屬環境資訊協會(王惟芬 彙編,朱惟君 審校)
●[讀者投書]環保團體對各政黨國土保安與環境政策之建言 --﹥
提出者: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非核台灣聯盟、草山文史生態聯盟、荒野保護協會
72敏督利水災重創台灣,除台八線中橫及支線新中橫嚴重受損,南橫及各山區路段也災情慘重。環保團體於7月23日拜會國、親及民進黨等黨部,請各政黨以敏督利、賀伯、納莉及桃芝等颱風災難為殷鑑,避免不當交通建設與超限開發,生態敏感地區的道路建設應從嚴認定,而可能造成重大環境與水資源破壞、造成土石流的交通建設務必停止,請各政黨支持停建蘇花高。環保團體並提出國土保安與環境政策之建言:
壹、 防範土石流災難,落實國土保安政策
-
為保障大甲溪流域居民安全,中橫谷關到德基路段全面封路封山休養生息,流域內所有水力電廠停止復建,逐步廢廠廢壩並全面檢討山地水庫之開發計畫。
-
違法超限使用的國有土地停止租約,強制收回。
-
廢止山坡地放領政策並著手相關配套措施。
-
不應補償濫用、墾殖等違法行為者。
-
邊坡地不該擾動,尊重自然復育機制,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邊坡工程。
-
根據水利法(本法第78條、施行細則第142條),72水災沖刷過之自然河道,應限期公告為行水區,不容再度縮減,並中止河道內河濱公園與人工溼地之開闢。
-
落實2000年陳水扁總統政見,行政院應由自身做起,下令退輔會退出山林,特別是退出梨山、福壽山、武陵等農場及棲蘭林區,已放領之土地應於3年內徵收,土地交回國家進行自然復育。
-
不得增闢中高海拔之產業道路,舊有道路重新檢討,危害國土保安者應予封閉。
-
利用公有地(如台糖土地)成立「有機農業專業區」,輔導災區民眾遷村經營。
-
重新檢討目前推動之國土計畫法,應同步研議關鍵性之配套法案,並依法先進行立法轉換衝擊研究(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貳、蘇花高將破壞國土保安,請支持停建蘇花高
環保團體要求各政黨支持停建蘇花高,主要因其將會破壞國土保安,原因包括:
-
破壞山體結構,因開洞築橋工程鉅大。
-
可能流失重要的水資源。
-
破壞許多河川行水區及水污染管制區。
-
尚未嚴謹進行地表地質調查。
蘇花高全長約86公里,計有隧道11座、總長40公里,橋梁21座、總長37公里,隧道與橋梁約占全線90%,將嚴重破壞山體結構。而水資源是目前台灣經濟發展面臨之重要問題,審視施工中的北宜高速公路雪山坪林隧道(1997年12月,該隧道西行線發生嚴重湧水,伴隨著抽坍,以每秒750公升湧水)、北迴鐵路新永春隧道(施工7年來,每分鐘80公噸巨量湧水),都出現大量湧水問題,所以蘇花高未嚴謹探勘、貿然施工,可能嚴重流失重要的水資源。
另外,依據2000年製作之蘇花高環境影響說明書內容,預定路線不但經過眾多河川行水區及水污染管制區,而且穿越宜蘭縣南澳碧侯及花蓮縣和中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並接近多條斷層,且施工期間之堆置挖方量為1170萬立方公尺,堆置廠設於新城溪右岸、南澳南溪南岸及漢本堤新生地,依其工序推估,堆置期長達數年,其土方可能造成河流淤積、阻礙魚類迴流。
目前蘇花高尚未進行嚴謹的地表地質調查,包括蘇花高隧道大多與斷層相交,斷層破碎帶可能造成岩塊落盤以及大量滲水或湧水擠壓問題。國工局對於許多經過斷層剪裂帶路段的對策,都是視現場狀況設置擋土結構物或加強活動斷層之防治,尚未嚴謹進行地表地質調查,也未進行隧道沿線地質探勘調查、埋設水位觀測井及水壓計,也未進行地球物理探測(井測或地電阻影響剖面探測等),根本不清楚地下水位及地層透水性。
參、環保團體的環境政策建議
一、調整政府組織及行政區域
-
成立環境資源部。
-
「非核家園推動委員會」法制化。
-
「永續發展委員會」法制化。
-
成立「能源署」,統整能源政策及管理。
-
「原子能委員會」改制為「原子能管制委員會」。
-
配合生態、社會條件調整行政區域。
二、推動環境法案立法
-
「環境權」入憲,落實「環境正義」以及「預警原則」。
-
制定「資訊公開法」。
-
制定「非核家園推動法」。
-
修正「電業法」,落實電力事業自由化及公共化。
-
修正「公民投票法」,移除對人民權利行使之限制。
-
制定「溫室效應防制法」,管制溫室氣體排放量。
-
檢討稅制,增加徵收環境和資源使用稅,確實反映環境成本,降低一般薪資的所得稅。
-
全面檢討環評制度(包含政策環評、技術環評、風險評估),落實民眾參與和整合評估。
-
推動立法禁伐天然林。
-
全面檢討有關噪音管制之各種法規。
-
嚴格界定並加以檢討各種目前所謂之生態工法及其適用情形。
三、落實國家永續發展政策
(一)經濟的可持續性
-
面對加入WTO以及全球化競爭,國內的生態環保標準,必須至少維持與先進國家同等。對於較特殊或脆弱的生態環境,則需考量更高的標準。
-
全面規劃推動「生態化工業園區」,朝向廢棄物零產出的目標。
-
推動事業及政府政策永續性評估。
-
推動「綠色科技」和「綠色消費」,朝向低耗能、低污染之生產和消費的目標。
-
每年公布「綠色國民所得帳」(Green GNP)以及「永續發展指標」。
-
「人類生態學」(Human Ecology)列入國民教育課程,並推廣至大專院校通識課程和成人教育(社會和社區教育)。
(二)能源利用
-
加強節約能源教育與宣導,鼓勵節約能源技術之研究與發展。由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和公立學校率先做起,積極落實節約能源措施,於2008年前節能10%以上。
-
2004年底前完成「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制定,提供優惠措施,積極推動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地熱等再生能源之發展。於2010年,再生能源佔總發電容量比例達10%以上,佔總能源供應量比例達5%以上。
-
停建核四廠。
-
加強核一、核二和核三廠的安全管制,強化民間監督,每年舉辦無預警的區域性核子事故應變演習。
-
低放射強度核廢料及用過之燃料棒的貯存設施設置計畫,應公開化、透明化,並由社區居民參與決定。
(三)水資源
-
水資源的開發,應配合各地區的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採取多元技術,分散設置。
-
地區污水的處理,應採取「分散多元」的方式。同時,污水的處理宜採用自然生物處理的方法,處理過的污水應再利用。
-
公園綠地生態化,增加自然補充地下水源的管道。
-
恢復自然河川生態,拒絕任何假借生態之名而行工程之實的政策或施業。
-
全面檢討水資源開發政策,合理利用地下水,規劃地下水庫,審慎評估平地水庫設置位址適當性。撤銷規劃中的湖山水庫、吉洋人工湖、大甲溪八寶圳攔河堰等重大水資源案。將水庫建設列為最後選擇。
-
水價應充分反映環境與社會成本。
(四)垃圾處理
-
調整「焚化為主」的政策,改採「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的政策,朝向建立「循環型社會」和「零廢棄」的目標。全面實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包括廚餘資源回收、建立「資源回收再利用」系統、鼓勵多元再利用技術、暢通再生產品銷售管道、促進物質循環利用、減少焚化和掩埋量。於2008年,資源回收再利用率達50%以上。
-
設置「資源化工業園區」,停止於園區外單獨興建垃圾焚化爐。
-
推動區域垃圾於「資源化工業園區」聯合處理。
-
未分類及可再利用的一般廢棄物與事業廢棄物,嚴禁進入一般垃圾焚化爐。
(五)生活機能與交通運輸
-
提昇各個地區的生活機能,降低跨區域的交通運輸需求量。
-
規劃生活圈區域內的交通運輸,朝向大眾化,以減少私人汽機車的擁有量。
-
都市規劃生態化,以行人步道及自行車專用道優先,建立安全的交通網路。增加綠地及行道樹,減少硬板地的舖設。
-
重新擬定蘇花高的替代方案。
-
限制橫貫東西及穿越生態敏感地區之公路建設或復建,如921地震時嚴重受損的中橫谷關德基段之復建必須嚴加評估。
(六)生態保育
-
依據維護原住民權益的原則,設立「馬告國家公園」。
-
山坡地及其他生態敏感區使用者課徵保育捐,做為保育經費來源。
-
設立海洋保護區,積極復育珊瑚礁及其他海洋資源。
-
設立「八色鳥保護區」,積極保育。
-
善用台鹽土地,進行海岸濕地復育工作。
-
停止核發海岸地區開發許可,保留天然海岸線。
(七)國土保安
-
全面保護原始林,檢討錯誤的造林政策。
-
制定保安林總量管制政策,防止保安林面積縮減。
-
嚴格限制河砂及陸砂開採,公共工程率先降低混凝土使用量。
-
土石流高危險地區全面遷村。土石流整治工程須考慮地質及生態特性。
-
嚴格限制農業上山。
-
發展生態化有機農業,補貼小農,限制大面積、機械化耕作方式。
-
避免於河川地一窩蜂興建親水公園或運動休憩園區,變相與河爭地。
-
凍結或減緩各種重大建設及開發,全面加以檢討。
(八)國際環保
-
積極參與國際環保事務。
-
禁止公害及有毒物質的輸出。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活動]十八尖山趴趴走 --﹥
時 間:8月7日(六) 上午9:00-11:00
地 點:新竹縣十八尖山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03-5340942
E-mail: sowhc@sow.org.tw
十八尖山,佔地53公頃,標高130公尺,在亞熱帶島嶼型氣候孕育之下,成就了人造林與天然林的混合景觀,隨四季變化出現不同的花草樹木,林相優美多樣,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態教室,歡迎您和我們一起浸浴在森林的芬多精之中。
詳情請參閱
http://sowhc.ngo.org.tw/html/article/eighteen.html
●[活動]琅嶠尋根-恆春歷史之旅 --﹥
時 間:8月8日(日) 上午8:30
地 點:恆春
主 辦: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08-8861321轉250
為了引領民眾了解百餘年來恆春半島的發展歷史,認識「歷史事件」與「史蹟」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也體驗自然環境與人文發展的互動,本活動將帶領大家走訪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了解瓊麻工業的興衰過程)、恆春縣城4城門(認識牡丹社事件、縣城歷史及縣城構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tnp.gov.tw/news/index.asp?STYLE=&PAGE=1#98
●[活動]加九寮、直潭步道自然觀察 --﹥
時 間:8月21日(六)
地 點:台北縣烏來、新店
主 辦:玄妙和尚文化基金會
協 辦: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聯 絡: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02-23661011
E-mail: tnature@ms48.hinet.net
加九寮、直潭步道是台北近郊少數著名的林蔭步道,相當適合從事戶外自然體驗。透過劉玉成老師、陳定欽老師生動的解說帶領,整個活動精采可期,歡迎有興趣的伙伴踴躍報名。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share.org.tw/2_Active/Txt.asp?ID=2451
●[講座]自然系列講座-自然嘻遊記(秋季篇) --﹥
時 間:8月12日(四) 晚上7:10-9:00
地 點: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台北市羅斯福路3段100號4樓之1)
主 辦: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02-23661011
E-mail: tnature@ms48.hinet.net
從小嚮往大自然的你,該如何踏出接近自然的第一步?長大後熱愛大自然的你,該如何訴說親近自然的每一刻?藉由劉浩智先生的分享,請跟隨著我們的腳步,一步一步嘻遊自然。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eat.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