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保育]各個政府重新權衡定義野生物貿易規則 --﹥ 瑞士,日內瓦,2004-09-08 (ENS)- 亞洲地區的紫杉,其樹皮和針葉常被用來製造抗癌藥品,但由於人類不永續的利用,目前正面臨威脅。因此,美國和中國聯合提議,將4個種類的紫杉木列入國際上議定的需要貿易許可的種類名單之上。 針對世界上被人類利用最嚴重的生物制定貿易管制規則的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將於10月2日至14日在泰國曼谷召開締約國大會,這166個締約國將討論包含上述議題在內的50個議案,並做成決議。 在這次的曼谷會議中,有關亞洲象牙、小鬚鯨、大白鯊、小葵花鳳頭鸚鵡、紫冠鸚鵡、5種亞洲龜、白犀牛、尼羅鱷以及美洲鱷等物種的貿易規定可能將加以修訂。另外,砍伐自東南亞珍貴拉敏木的林材,也可能將納入華盛頓公約的貿易許可管制。 華盛頓公約組織秘書長韋斯特克(Willem Wijnstekers)表示:「要挽救目前世界各地遭大規模破壞的海洋與森林,需要各國政府儘可能動員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來配合才行。」 現今,華盛頓公約規範的範圍包含約3萬種動植物物種。野生動植物與其衍生產品的貿易量極為可觀,估計其市場規模每年達數十億美元之譜。 華盛頓公約的運作,係基於三大類重要的物種名單。附錄一所列舉的物種名單,均是面臨絕種威脅的生物,禁止任何國際貿易。列名附錄二的物種,雖尚未面臨絕種危機,但必須加以嚴密的控制才不至於步入收威脅狀況,這類生物的貿易,必須有一套嚴格的許可制度加以規範。至於附錄三的物種,則是應部分已採取貿易規範之締約國所要求而列入,需要仰賴其他國家合作,以防止繼續遭到非法或不永續的利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8-02.asp ◆[生態保育]數百萬美國和日本人齊為沖繩儒艮請願 --﹥ 美國,加州,奧克蘭,2004-09-08 (ENS)- 美國將在日本沖繩縣的東部海岸建造一座直昇機場,除非環保人士能夠成功地封鎖有關這個空軍基地的計畫。一個由超過400個美國和國際環保團體組成的聯盟,其代表著超過1,000萬人民,在昨日上書並力促二國的領導者取消有關這個基地的計畫。環保人士表示,這個空軍基地將會破壞沖繩儒艮最後幾個為數不多的聚食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8-03.asp ◆[生物科技]歐洲首次將基因轉植種子列入多樣性目錄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9-08 (ENS)- 歐盟執委會今天批准了將17種基改種子列入歐盟共同農作物種類的多樣性目錄當中,這是第一次各式的基因轉植作物得以編入目錄。一但列入目錄當中,這些種類的種子就可以在歐盟境內販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8-04.asp ◆[生活環境]交通阻塞對美國駕駛人的影響越來越大 --﹥ 美國,德州,大學城,2004-09-08 (ENS)- 很多通勤者都不會意外地發現,美國的城市不僅因交通擁擠而深受其害,且每年的情況都更加惡化。因為交通堵塞,駕駛人每年必須浪費56億加崙的燃料油來維持引擎的運轉。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8-10.asp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南美大量栽植大豆危害森林 --﹥ 瑞士,日內瓦,2004-09-06 - 南美洲大量的大豆栽植已威脅廣大的森林及草原,其中包括全球物種多樣性極高的地區。世界自然基金(WWF)會指出,到了2020年,約有5,400萬公頃的野生動物自然棲地將會被開墾為穀物種植農地。 自從1970年南美種植大豆以來,出口飼料用大豆已成為部份未開發國家的經濟大宗。隨著中國及歐洲對於飼養家禽家畜飼料持續增加的需求,南美大豆主要生產國如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等國的生產量是10年前的兩倍。但是,大豆的栽植也帶來了土壤侵蝕、河川泥沙淤積、使用殺蟲劑等毒性化學物質等問題。同時為了運輸穀物而開發的產業道路也破壞了自然生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在現有農地上設法提高單位面積的生產量,及以大豆牧草輪作,將可減少新林地的需求及開發。世界自然基金會將於2005年3月召開會議,會集相關單位研商如何減少珍貴自然資源被開發及破壞。 版權歸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楊璧如 編譯,蔡季勳 審校)
環境資訊協會 康惠雯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毅心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08-09.asp ▲[自然與倫理]一生的探索與堅持── 李奧波《沙郡年記》寫作過程介紹(一) --﹥ 作者:陳慈美 (生態關懷者協會) 「這本書的文章是在處理土地倫理與土地美學的問題。──這些文章是我一生漫長的旅程中,探索如何能夠與土地和諧共處的結果。途中,我因為多年來各種保育工作的努力卻無法阻止土地被濫用的事實一再湧現,因而時常感到憂傷、忿怒、困惑與混淆。書中的文章便是發生在旅程中的事件之記錄。」 --李奧波(1947.7.31.未出版之《沙郡年記》原始序文) 李奧波的經典作品"A Sand County Almanac",在台灣雖然因為有過兩個譯本(1987年的《砂地郡曆誌》及1998年的《沙郡年記》)而曾經被廣為宣傳,但是,我們尚未看到對於這本書寫作過程的介紹。事實上李奧波為了出版這本書,曾經歷過一段漫長曲折的心路歷程。任何人若想認真地研究這本書,一定先要了解李奧波是如何寫成這些文章、如何修改或篩選放入文集的每一篇,以及整本書所呈現的觀念是如何演變,這樣,我們或許才能夠比較了解為什麼這本書會被稱為「自然保育的聖經」。這位集科學家、田野工作者、詩人、哲學家等身分於一身的保育先驅,長期在大自然中生活、工作,並與當時美國社會文化脈絡互動之下,經過一生的探索、憂慮、忿怒、喜悅、與堅持,終於讓我們能夠擁有一本成為生態關懷者靈感泉源的經典之作。 一、寫作的邀請 1941年11月26日亞飛諾普(Alfred A. Knopf)出版社的編輯史特勞斯(Harold Strauss)寫一封信給李奧波,告訴他出版社想找一個人來寫「一本屬於個人單獨在田野探奇記錄的書,……要以溫馨、具感召力、和生動的筆法來書寫,……是給業餘者看的,……作者可以將自己對生態和保育的觀點融入真實的田野經驗架構裡。」這封邀請函,引發李奧波很認真的思考應該怎樣來寫這些自然小品(nature essays),以及要如何使這些作品能夠很一致地連貫起來。 從1941年底,一直到1948年4月全書作了最後的定稿為止,前後6、7年的時間裡,我們可以透過他與出版商和幾位朋友之間來往的書信、論文的草稿、以及收藏於威斯康辛大學邁迪生校區的文獻檔案等,看到《沙郡年記》全書內容演變的脈絡,以及李奧波自己對這本書的想法。在這些資料裡,我們看到爭議的焦點在於:自然作品(a nature book)應該包含什麼樣的內容?自然觀察與生態講解,二者之間要如何作出適當的配合? 二、自然描述與保育哲學之間 其實,在1941年之前,李奧波早已經常在各種不同的期刊上發表專業性或哲學性的論文。例如:書中最常被引用的《土地倫理》一文,早在1933年便以《保育倫理》為篇名發表過,而 《保育美學」一文則發表於1938年。假如我們了解到,在接受亞飛諾普出版社邀稿之前,李奧波所寫的文章都是像上述兩篇一樣,要不是非常專業性,就是哲學意味極濃的公然說教,闡明生態原則,那麼,我們就比較能夠明白,何以會有1941-1947年間出版社與他之間對於該書內容的爭議。 李奧波在1930年代所寫的文章裡面,也有少數是以敘述性的詞句來書寫(如1937年所寫的《沼澤輓歌》),但內容仍是涵蓋了生態及保育的哲學觀念,不過,對李奧波而言,文章中的事件並不是目的,而是成為生態論述的理由。可是,出版社卻認為,自然作品必須是個人的、故事性的,它必須是記錄了在田野的冒險、經驗、和知識,內容則一定要具備溫馨而感人的力量。出版社雖然也同意可以把他對自然的分析、對自然事件的評論、以及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等見解放在文中,但是,這些言論都必須放進實際的田野經驗中,而不是反過來。李奧波卻深信,這樣的一本書,必須深入生態觀察的內涵,因此,他一直是把生態保育當成最主要的要素,對自然的描述反而只是陪襯而已。 另外,我們也要提到在李奧波接受邀稿(1941年11月26日)之前所寫而後來被收到文集裡的文章,有些是專為農夫寫的保育小品文,例如:《刺橡》、《野鷹歸來》、《空中之舞 》、《自阿根廷歸來》等,都是在1941年11月之前就寫好,並於41-42年之間陸續發表於當地專門為農民出版的刊物Wisconsin Agrituralist and Farmer 上。還有65290(原來為65287)這一篇,則為1941年11月之前已寫成但尚未發表過,後來被放在小木屋文集的唯一一篇文章。 三、1944的選集 自從接受邀稿之後,出版社不斷向他詢問寫作的進度。雖然李奧波一直嘗試往出版社建議的方向寫作,但是雙方的歧見一直無法消除。與出版社通過幾次信之後,李奧波於1944年6月6日寄出13篇文章給兩家出版社(Macmilan 及Knopf),即:1.《沼澤輓歌》, 2.《加弗蘭之歌」, 3.《瓜卡馬亞》, 4.《艾斯卡迪拉山」, 5.《暗金色》, 6.《奧狄賽》,7.《小草花》, 8.《龐大的財產》, 9.《綠色潟湖》, 10.《伊利諾州巴士之旅》, 11.《雪地上的松樹》, 12.《像山一樣思考》, 13.《雁群歸來》。後來(1944年8月)又再加入14. 《弗朗波》及 15.《克蘭布衣》兩篇。(待續)
【文章連載】 作者:晁瑞光 (台南社區大學)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時 間:9月18日 古蹟保存與維修技術一直是保存文化資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為了讓社會大眾明瞭「古蹟修復」的工作與一般房屋修繕之差異,特以「第三級古蹟興濟宮與大觀音亭」修復現場為活動場域,引領社會大眾一窺傳統工藝匠師精緻技藝及明白古蹟修復工作流程,使未來在古蹟保存工作更臻完美,並期提昇傳統建築營造者與匠師工作使命與尊嚴,吸引青年學子投入此一領域。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go.org.tw ●[講座]登山環保-生態登山的觀念與實施 --﹥ 時 間:9月15日 我們知道登山要做環保,要用更環保的方式來爬山,或許你曾聽過「Leave No Trace」的七個原則,也或許知道「生態登山」的大略意涵,但是生態登山到底是什麼東西,到底要如何做才是符合生態登山的原則呢?讓我們從土地倫理、生態及可行性的層面一起來了解與學習生態登山,山的明天需要你!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523/93/speach/0915_ecomount/index.htm ●[研討會]綠色設計相關工具及產品相關驗證機制論壇 --﹥ 時 間:9月30日(四) 藉由舉辦「國內電子產業綠色產品設計論壇」,邀請國內產、官、學、研等各界電子產品綠色設計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共同研討,以因應國際間對產品環境責任與環保性要求所可能面臨的問題,並研議國內電子及相關產業綠色產品設計技術能力提升的相關策略與因應之道,以促使國內電子相關產業產品能符合國際環保性要求及提升產品綠色設計的技術,並結合產品測試驗證系統的發展及建立更多的合作機會與聯繫管道,以提昇我國電子產品之國際綠色競爭力。 詳情請參閱 http://www.ema.org.tw/event/tema093093001.htm 播出日期:9月13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混濁的界線 8月24日,艾利颱風來襲,新竹、桃園山區降下40年以來的最大豪雨,雨水夾帶泥沙自上游而下,大漢溪成為滾滾黃河。供應桃園地區民生用水的石門水庫成為泥漿壩。而桃園縣南區大溪、龍潭、中壢、平鎮的居民以及工廠,開始了將近半個月無水可用的惡夢,創下台灣歷年來停水時間最久、範圍最廣的紀錄。 【看守台灣】 曾經有人形容蘭嶼是被天神遺落在太平洋上的珍珠。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有豐富的熱帶雨林景觀,也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更孕育了達悟族獨特的海洋文化。今年8月,一篇篇為了蘭嶼環境請命的信函從網路上傳播開來。水泥港、消波塊、觀光步道,這些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在小島上進行。是建設?還是一場生態浩劫? 【看守台灣】 一條被稱為台灣中部「母親之河」的大甲溪,過去風景秀麗,溪水清澈。但今年連續幾個颱風下來,激烈沖刷的土石卻讓大甲溪完全變了樣。暴漲的溪水、大量堆積的砂石,加上沿線幾個部落嚴重的災情,大甲溪的變化令多年來靠著它維生的居民詫異,但這樣的變化不是一夕之間,而是多年來開發破壞積累的結果。 ★[本會訊息]徵求「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 --﹥ 本會徵求網路交易觀察志工,協助內容為針對固定管道進行每月2次的定時調查。有興趣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填寫後寄至 ing@e-info.org.tw (主旨:外來種寵物網路交易觀察志工),謝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 i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