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公共政策需要你的聲音! --﹥ 本報訊 這陣子,由一般民眾參與討論的公共政策會議真是風光至極,不光是北投社區大學的溫泉博物館公民會議,青輔會的青年國是會議,衛生署的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以及環保署舉辦的環保共識論壇等等,在在都希望能提供一個公共領域,歡迎不同群體的人們共同來設計相關議題,舉行公民會議落實審議式民主,從而突顯社會中每個人的利益,並進行理性對話、甚至衝突,最後妥協並整合為全民共同的利益,或轉化為良善的公共政策設計,進而達到深化民主目的。不只如此,面對近日引起爭議的軍購議題,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也裁示行政院各部會,可針對爭議性議題招開公民會議,讓民眾有權參與公共政策的討論。 爭執近20年的代理孕母議題,在衛生署委辦的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中,終於在針對醫療、法律、社會等面向的充分考量下獲得初步共識,與會的民眾、專家學者支持有條件開放代理孕母,相關的會議結論也會供作往後的立法參考。而由青輔會主辦的青年國是會議也頗受好評,來自全台灣18歲到35歲的青年所共同主辦的青年國是會議,更是提供青年參與公共政策討論的機會。不同於傳統會議中僅見專家提出論述,審議式民主的公民會議,卻是連專家的意見也必須接受與會者的挑戰,沉默的大眾、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們,在會議中也能獲得公平的機會發表言論,挑戰異見。 「環保共識論壇」同樣也希望藉由審議式民主的公共論壇的探討,將進一步於10月下旬開始舉行環保共識會議,而會議成員的篩選將傾向以「非專業」的一般民眾為代表,由主辦單位寄發兩千份邀請函,並從中篩選15名成員參與環保共識會議。面臨即將到來的共識會議,冀望民眾能對四大議進行更多面向的探討與深入理解,從而面對國家公共政策,提出符合全民共益的決策。(2004-10-01) ◆[生態保育]多瑙河三角洲生態浩劫 羅馬尼亞提警告 --﹥ 記者 Daniela Tuchel 報導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2004-09-28 (ENS)- 針對烏克蘭欲在羅馬尼亞境內的多瑙河三角洲疏浚河道,擴建成一道長160公里、通往黑海的運河一事,羅馬尼亞已逐漸將施壓對象轉向這個位在其東部的鄰國,羅馬尼亞認為此一興建計劃,將對多瑙河三角洲此一獨特自然棲息地上的野生物和生態,造成嚴重威脅。 多瑙河三角洲以豐富且多樣的野生物資源聞名於世,棲息於此的野生物超過300多種鳥類、160種魚類(包括富含魚子醬的鱘魚)、以及800種植物,當中有許多種都是這裡獨有、歐陸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 羅馬尼亞「國家多瑙河三角洲研究院」院長史蒂烏卡(Romulus Stiuca)指出,烏克蘭的運河開發計畫將引發眾多野生物死亡,後果從「歐洲數量最大的鵜鶘族群」開始顯現。史蒂烏卡預測,運河開鑿可能會引發多瑙河三角洲的「生態災難」,「多種獨特的植物將完全從地球上消失。」 羅馬尼亞環境部長楊古勒斯庫(Speranta Ianculescu)今年稍早之前曾要求烏克蘭進行調查計畫,評估運河開發可能的衝擊。但7月下旬之時,布加勒斯特當局僅收到一份寥寥10頁的文件,他說:「這對我們絕對是不夠的!」 面對環保人士的警訊與羅馬尼亞的不滿,烏克蘭仍表示這項計畫將持續進行,並稱這有助於提振經濟,為貧窮地區注入新的就業機會。儘管烏克蘭一再忽視環保面的疑慮,並指控羅馬尼亞過分誇大其危險性;然而,羅馬尼亞的行動已廣泛披露於該國的地方媒體,也逐漸吸引了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8-02.asp ◆[環境政策]玩具中含有毒性柔軟劑 歐洲將下禁令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9-28 (ENS)- 歐盟各國貿易部長已取得一致意見,將提案立法,以淘汰玩具製作過程中為軟化乙烯基塑膠所使用的6種有毒化學物質,但這距離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有毒物質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和不孕症,已有7年時間。歐洲議會綠黨議員和環保團體也欣然接受這項「有總比沒有好」的決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8-01.asp ◆[生活環境]殺蟲劑污染 孩童抵抗力較弱 --﹥ 瑞士,日內瓦,2004-09-28 (ENS)- 週五(24日)在日內瓦,三個聯合國機構向來自130個國家的部長及高階長官發表報告,文中他們積極呼籲,全球孩童所面臨的殺蟲劑污染風險,比成年人還要嚴重,而他們極需保護來對抗這些有毒物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孩童。每年全世界約有5百萬件的殺蟲劑污染事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8-03.asp ◆[全球變遷]美國舊金山市提氣候保護計劃 --﹥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4-09-28 (ENS)- 美國舊金山市市紐桑在昨天表示,該市將主動逐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及控制全球暖化現象的惡化,而不再只是消極等待聯邦政府提出計劃。紐桑在舊金山的蒼鷺頭公園(Heron's Head Park)發表了他的氣候行動計劃,而未來海平面的上升,很可能使得此一公園連同沿岸的灣區溼地、海岸線和資財一起被淹沒。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8-04.asp
環境資訊協會 遠鵑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聖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4/2004-09-28-09.asp 作者:潘祈賢 不只是棵芒果樹
種田的農民在芒果樹下擺放著幾枚石頭,以作為農耕中途休憩小坐之用;後來,社區裡的一些老人家,竟也喜歡在那兒聚坐閒聊,於是慢慢地,芒果樹下逐漸成為社區居民聯絡感情與交換訊息的地方。芒果樹就在社區的入口處,因而每天進進出出,我總會瞧見樹下經常坐著一群人,也許是在聊田裡的耕種,也可能是在聊生活裡的點點滴滴,當車子經過時,我總不忘揮個手、點個頭,和這些敦厚的鄰居們交換彼此的微笑。 一直覺得,那棵芒果樹早已經不是一棵單純的樹而已,它彷彿已經成為社區的某種象徵,在有意無意之間,正牽扯著社區居民的情感,微妙而且自然的,這種感覺不完全是因為有芒果可吃,也不是因為樹下可以聚坐閒聊,而是一種像風吹輕柔、花開結果那樣的自自然然與理所當然。 水蜈蚣和虎皮蛙的記憶通道
對別人而言,水蜈蚣可能只是一般的野草,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對我來說,它的氣味卻會讓我想起虎皮蛙、想起童年時的若干往事,那是一種很奇妙的經驗。 小時候,我家就住在一片遼闊的水田邊;春夏之際,田裡的稻子已經長到腰部高了,而這時候,俗稱田雞的虎皮蛙也已經大到一個手掌大;走在田埂上,原本躲在草叢裡的虎皮蛙便會紛紛地跳進水田,然後鑽進泥巴裡,在水底形成一個小土堆,於是我們彎腰、伸手,便可以輕易地將虎皮蛙抓住。 來到學校服務之後,認識了水蜈蚣,也聞過了它的氣味,我才幡然明白,原來小時候田埂上的雜草就是水蜈蚣,只是我不明白,當時彎腰捕抓虎皮蛙的同時,瀰漫在鼻息之間的那股香氣,竟然可以存留在記憶深處達幾十年之久,如今那熟悉的氣味就像擋不住的潮水一樣,不斷地湧來屬於童年時的記憶。 水蜈蚣是植物,虎皮蛙是動物,但是在我的記憶深處,卻是可以畫上等號的。 文圖摘錄自野人文化《鄉下老師閒賢沒事》一書 作者:王晴玲 (公共電視記者) 曾幾何時,寵物的範圍超過了我們所熟悉的貓、狗、魚、鳥。走進寵物店彷彿進入侏儸紀公園一般,來自美洲的綠鬣蜥是熱門的寵物,埃及眼鏡蛇、各種蟒蛇、還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龜類,牠們遠從世界各地飄洋過海來到台灣。鮮豔的顏色、特殊的外型,因為陌生而產生的新鮮感,讓這些外來寵物大受歡迎,小朋友驚呼連連「好可愛喔!」但您是否想過,可愛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 來到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兩棲爬蟲收容中心,裡面的動物大部分都是查獲走私以及消防隊捉到後送到這邊來養的。負責管理的技士石芝菁說,「滿多人喜歡養稀奇古怪的動物,可能會覺得很炫,或者是你有別人沒有的東西,但卻忽略了這些小時可愛的寵物,長大後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變化」就拿綠鬣蜥來說,在寵物店看到時,可能小小的一隻只有2、30公分,但是綠鬣蜥長大後,最大可以長到1公尺多,不僅食量大、排泄物也多,而且綠鬣蜥是領域性動物,兩隻放在一起會打得頭破血流,所以很多飼主在牠長大後就不想養了。 最近的新聞中常常可以看到,綠鬣蜥或鱷魚等外來寵物被放生跑到大街上的消息,突顯了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政府目前對於外來寵物缺乏管理辦法,只要不是保育類動物,出具人工繁殖證明,貿易商就可以向財政部國貿局提出進口的申請。農委會林務局的保育科管的是保育動物,畜牧處管理貓、狗、馬等寵物,防檢局管的是進口動物疫病,每個單位的業務看來似乎都與外來種寵物有部分交集,但卻沒有一個單位願意負責。 長期研究外來水族的曹先紹博士,舉琵琶鼠魚的例子,說明外來種一旦被放生到野外,產生的重大影響。現在台灣主要的河川及水庫中,一下網幾乎都是琵琶鼠魚。曹先紹說,台灣人放生的觀念,將使外來寵物進入原本牠無法到達的生態體系中,弱肉強食競爭地盤的結果,將改變台灣的生態體系。 異國風情的奇珍異獸對於人們來說,比起平常所熟悉的動物,絕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要不要因為新奇而去飼養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思考,當大家嘖嘖稱奇,大呼這些動物好可愛時,可愛背後的代價,您是否也認真思考過? 製作緣起 當新聞中一再出現在大街上散步的綠鬣蜥,當大安森林公園上演捉鱷魚的戲碼,當毒蛇攻擊飼主致命的噩耗真的發生,讓人忍不住好奇,台灣到底有多少人在養這些稀奇古怪的寵物? 透過網路的搜尋,這樣的同好顯然不少,除了我們在節目中所報導的,還有像是鍬型蟲、進口甲蟲等,而市場上這些外來寵物的行情都不低,除了合法進口,評估還有許多是走私進來台灣的。大家對這些外來寵物的印象似乎都是新奇、色彩鮮豔,還有不少父母讓小孩養這些外來寵物,我們當然肯定寵物在人們心中的價值與意義,但是養這些外來寵物可能潛藏什麼危機?未來可能產生什麼影響?我想很多人看過這集「可愛的代價」後,應該認真思考,我們要不要去扮演這個推手,讓地球演變數萬年形成的生態打亂,讓非洲美洲的動物跑到台灣來。而已經飼養外來寵物的,看完後或許該深切地負起責任,既然養了牠,就應該照顧牠到老死,不要隨便放生,去做生態的破壞者。 採訪側記 龜類在大家的印象中不都是溫溫吞吞,遇到麻煩就躲進龜殼裡的嗎?但這次在動物園看到的擬鱷龜真的讓我大驚失色,在採訪過程中,隨著工作人員的手觸碰到玻璃,晃動的手就已經成為牠的目標,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動攻擊。我真的是被嚇了一大跳,承認,影帶中的尖叫聲就是我的!真的是受到很大的震驚,說真的,牠的特性比較像鱷魚,不像龜類。而我也深切感受到,如果父母在不明究理的情況下,買了擬鱷龜給小孩當寵物,危險性有多大。而如果放生到野外,又將是台灣生態一大浩劫。我相信,養寵物的人一開始都是基於愛心與善意,但是當可愛的寵物慢慢長大後,你還能不能維持這樣的心力,能不能終其一生地好好照顧牠,是你在買寵物前一定要想清楚的。
【相關網站】 編按:沒想到可愛的寵物也會對生態造成危害吧?看過本周我們的島的文章,你一定也感到震驚,但震驚之於我們能做什麼?不如就從回答「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開始吧!本報舉辦的「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篇」正熱烈展開,歡迎你花個幾分鐘,動動小手為外來寵物問題貢獻一點心力吧!詳見活動網頁。 ●[活動]「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篇 --﹥ 時 間:10月1日至10月12日 水族類生物在寵物市場中,具有與環境及造景上的應用及搭配,加上多樣化的動物組合,因此擁有許多飼養的愛好者,但過去曾有將琵琶鼠魚放到野外造成本土淡水生態系的負面衝擊的案例。而陸域無脊椎動物相較於其他類群寵物,屬於新興起的寵物類群,對於本土環境的影響尚屬未知之數。 本次問卷希望能藉由網路的訪查,了解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的飼養狀況,所得結果僅供協會進行外來種寵物現況研究與分析之用,歡迎大家來捧場! 活動網址http://e-info.org.tw/activity/invasive/ifish/issue4.htm ●[活動]「海洋有多鬆?」攝影展 --﹥ 時 間:9月22日-10月22日 那個不斷補拍的夏天就好比一瓶翻倒的礦泉水般通通流失在沙灘裡了,有人留下、有人離去,而你;才剛剛來到了這兒…… 詳情請參閱 http://futari-issue.us/exhibit/main.htm ●[活動]日出之島—蘭嶼影像展 --﹥ 時 間:10月1日 蘭嶼,一個美麗、純樸而偏遠的孤島,是達悟族人的家園,也是台灣唯一的海島型原住民家園。百年來達悟族人堅守著祖傳的生活型態,一旦面臨現代化的衝擊,也不得不適時調整、改變……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utterfly.org.tw/news_detail.php?news_id=275 ●[講座]「綠色能源」暨「環保綠生活」全國巡迴宣講 --﹥ 時 間:10月8日-10日 本計畫培訓內容結合「永續校園」與「生態社區」實地參訪、綠色能源介紹、社區組織推動工作坊與省能DIY操作示範之課程,讓學員掌握相關知識與理念。 詳情請參閱 http://home.kimo.com.tw/ind7749/2497.htm 播出日期:10月04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可愛的代價 曾幾何時,寵物的範圍超過了我們所熟悉的貓、狗、魚、鳥。走進寵物店彷彿進入侏儸紀公園一般,來自美洲的綠鬣蜥是熱門的寵物,埃及眼鏡蛇、各種蟒蛇、還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龜類,牠們遠從世界各地飄洋過海來到台灣。鮮豔的顏色、特殊的外型,因為陌生而產生的新鮮感,讓這些外來寵物大受歡迎,小朋友驚呼連連「好可愛喔!」但您是否想過,可愛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 【人與自然】生命的龜期 每年夏天,澎湖望安島的沙灘上會出現,一道道像是坦克車輾過的神秘痕跡,原來這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的足跡。6月到10月是綠蠵龜產卵的季節,牠們游過好幾千里的路程,只為了回到他們的出生地,繁衍新的生命。但是今年夏天研究人員發現了…… 【看守台灣】海岸巡禮 對於海洋,您是怎樣的感覺?或許您曾靜靜的坐在海邊,欣賞海洋的美景,或許您曾赤著腳走在沙灘上,感受海水拍打的感覺,或許您曾彎下腰在潮間帶,觀察海洋生物的傳奇,但是您曾注意到嗎?台灣長達1600多公里的海岸線,曾幾何時,有三分之二的自然海岸,已經被人工結構物所取代。水泥堤岸、消波塊、港口、工業區,在「人定勝天」背後,要面對的卻是國土流失、海岸倒退的危機,如今我們將從北到南,沿著台灣的海岸線,做一次最後的巡禮。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