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2005-02-08 (雞年除夕特刊)

[賀年接龍]理事長新年賀辭

各位讀者朋友們:

  恭禧新年好!

  首先感謝各位讀者朋友們近五年來的參與及支持,才能使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環境資訊電子報有成長及學習的機會,謝謝!!

  在新的一年,協會仍有許多需要各位讀者幫忙的地方,例如從各個面向幫忙確立政府組織再造及環境資源部的組織架構;其次,在新的立法院開議後,幫忙催生「資訊公開法」及「國土計畫法」等重要環境法案,並幫忙推動永續社區營造的工作。此外,希望能延續去年推動生態工作假期的精神,幫忙散播工作假期與環境信託的種子,並將環境資訊協會的成果整理、出版,這些都是各位讀者朋友們能大力幫忙的地方。

  新的一年,希望在各位讀者的大力支持下,讓環境資訊電子報訂戶大增,讓關心環境的人越來越多,如此才能使台灣的環境越來越有希望!!最後,祝大家 新年快樂、萬事順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 李永展

[雞年話雞]雞不可失 雞種保衛戰

作者:蕃茄
所謂本地雞,應該是華南雞種、日本雞種及其他引進台灣雞種所混雜配種的後代。(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所謂本地雞,應該是華南雞種、日本雞種及其他引進台灣雞種所混雜配種的後代。(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什麼樣的雞才叫做台灣土雞?或許有人會說:單冠、黑腳脛,具有色羽毛的,就是台灣土雞。不過,如果追本溯源的話,台灣土雞的名字裡雖然有個「土」字,其實都是隨著歐洲及大陸移民遷移到台灣島,長期馴化以後適應台灣風土的雞種通稱。

近親配種喪失競爭力

  為了符合市場需求,4、50年來本地雞與進口各類雞種不斷雜交,幾經淘汰之後,現在只剩黑羽跟紅羽兩種血統混雜的台灣土雞。如今只有在土雞種原保育場裡,還找得到民國70年代保留至今的雞種,而且以雞種的來源地命名。可惜經過20多年近親繁殖及世代交替之後,這些雞種數量已經所剩無幾了。

  台灣最早關於雞的記載,是在1952年《台灣畜產資源》中的敘述,裡頭提到:「本地雞品種甚多,毛色複雜,無固定品種特徵,體質強健,戀巢性亦強,適應環境之能力,較任何雞為大……。台灣民間飼養者,95%以上,屬於這類雞種。」所謂本地雞,應該是華南雞種、日本雞種及其他引進台灣雞種混雜配種的後代。因為牠們是民間飼養的雞隻,未經選拔改良生產性狀,加上近親交配,雖然長久在台灣島上生長繁殖,很能適應本地的風土環境,卻喪失了生產效率,無法與國外引進的商業機種──白肉雞競爭。

品系混雜難以控制

純種土雞,由於不符肉品市場需求,只能在保育場裡以有限的經費小群飼養著,然而活體種原保存並不容易。(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中興大學內的保種雞-北京油雞來自中國,愛打架怕熱,鳳冠十分誇張。(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純種土雞,由於不符肉品市場需求,只能在保育場裡以有限的經費小群飼養著,然而活體種原保存並不容易。(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中興大學內的保種雞-北京油雞來自中國,愛打架怕熱,鳳冠十分誇張。(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民國52年左右,養雞成為農家的重要副業。飼養成本低廉的白肉雞進口後,養雞業開始企業化發展,品種的改良競賽也從此展開。

  大型的台灣土雞,是由原本體型較小的本地雞種,與體型較大的進口雞種雜交而成,由於育種都在民間進行,不同雞種四處交換之後,如今各雞種的血統已相當複雜,30年前在進口肉雞上才有的白羽性狀,目前在台灣土雞群裡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羽色基因的混亂,只是品系混雜顯現出來的證明之一,成長速度、肉質、產蛋率等決定雞隻的品質,無法加以控制這些性狀,才是業者最感頭痛的事。

臺灣土雞的未來

台灣雞瑞

  花蓮縣壽豐鄉阿美族南月眉部落的老獵人陳景志夫婦,聲稱他們飼養的一隻老公雞已高齡28歲。曾有雞農表示,雞的一年可換算成人類的4、5年,因此如果陳姓夫婦的說法屬實,那麼這隻老公雞算算也有100多歲了,實在難以想像。

  網路上金氏世界紀錄記載,去年有一隻美國阿拉巴馬州的老母雞,享年14歲,被認定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雞瑞;一般來說,雞的平均壽命大約7年,能養到14歲已屬不易,何況是28歲呢!

  這隻「奇雞」經媒體曝光後,花蓮縣動物防疫所長廖志毅立刻向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張聰洲教授請益。據他轉述,即使狗有公式可換算成人類的壽命(約為1:7),但有關雞的壽命換算方法,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

  在原住民的傳統社會習俗裡,宰殺的大多是老母雞或病死的母雞,公雞都會被留下來當種雞,負責傳宗接代。仔細觀察,雖然老公雞的雞冠下垂已顯老態,但啼聲嘹喨,走起路來也健步如飛,而且身旁總有幾隻母雞形影相隨,雞妾成群的景象,好不風光。

民國71年,中興大學成立台灣土雞種原保育場,四處蒐尋有特色的雞種,把種原保存下來,叫做保種雞。(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民國71年,中興大學成立台灣土雞種原保育場,四處蒐尋有特色的雞種,把種原保存下來,叫做保種雞。(圖片提供: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如果按照遺傳形質與飼養方式,台灣目前的土雞應可分為3大類。第1類土雞為遺傳與飼養環境方面都符合本地雞要件,數量極少;第2類是飼養環境符合者,而第3類則是外表類似本地雞之一般商業生產的土雞。

  第一類土雞,牠雖然不是純粹無混雜外來雞的本地雞,卻是已在台灣繁衍多代,適應台灣風土、為民間喜好、體型小、細皮嫩肉、性極活潑的雞種。原來在全省各地都有,可是現在已接近絕跡,除非有心人士保存血統,否則均已混雜外來雞血統。

  民國71年中興大學成立了台灣土雞種原保育場,從全省各地區蒐尋這類有特色的雞種,這些雞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做保種雞。共蒐集保育新竹縣關西鎮、新竹縣峨眉鄉、嘉義縣竹崎鄉、高雄縣內門鄉、南投縣信義鄉、台東縣富源鄉與福建省金門縣等7地區土雞。

  對雞這種經濟動物來說,保留種原才有育種的根據,然而活體種原的保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國71年保留至今的純種土雞,由於不符肉品市場需求,只能在保育場裡以有限的經費小群飼養著,20年前保留至今的雞種,族群不斷在減少當中……。

  如今不只學術界,連養雞業者也意識到台灣土雞種原保存的重要性了,只是經過30多年的雜交育種,台灣土雞早已演變成我們原先想要的模樣,而今我們卻回過頭來,想要找回尚未經過雜交、具備純正血統的台灣土雞,幾經轉折之後,這群保種雞的未來或許大有可為,只是已然衰老凋零的族群,是否真的能如人們所願,順利的繁衍下去呢?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