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世界環境日 為環境而走 風雨無阻 --﹥ 本報訊 今日起受鋒面影響,北台灣天氣轉陰有雨,也許將減少許多民眾明後兩日出遊的遊興,但環保團體為環境而走將風雨無阻、熱力不減。數個環保團體發起的「我要活下去──為環境而走大遊行」活動,將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遊行至總統府,表達訴求,要求要有健康的生存環境。同時,「非核亞洲論壇」國際會議在4、5二日於台北舉行,會中邀請日韓等國專家,就京都議定書、非核家園、再生能源、核廢料處理及核能安全等議題進行研討與參訪,並做出相關建議。 另外,配合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生態城市」(Green City),本報推出相關專題報導,對福爾摩沙島上的永續發展問題、生態城市的永續發展想像、企業的角色等等進行探討。 由台灣環保聯盟、主婦聯盟、台灣生態學會、綠黨、荒野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團體發起的「我要活下去──為環境而走大遊行」活動,將於世界環境日當天下午於中正紀念堂集結,遊行主題標舉「反污染、反破壞、要安全、要健康」口號,提出「要對環境友善政策」、「要乾淨的水源」、「要安全的飲食」、「要再生的能源」、「要自然的山林」、「要自覺的價值」六大訴求,活動預計會有來自中南部的環保團體北上聲援,可說是繼2003年底全國反焚化爐聯盟的請願活動之後,少見的環保議題大遊行。 除了環保團體以外,來自台南縣東山鄉民、雲林縣台西鄉蚵農、彰化縣二林農民、邵族原住民、花蓮馬鞍溪居民、北投居民、金門公害受害者,也將參與這次遊行,向長期關心環境人權的「人權諮詢委員會」陳情,期能獲得關心重視,並徹底謀求解決之道。 此外,來台參與非核亞洲論壇的國際人士,如日本柏崎市議員矢部忠夫、鹿兒島大學教授橋爪健郎、韓國反核運動者Heonsuk Lee、Seonghwa Lee等,也將於會議活動後加入聲援行列。一場風雨無阻的為環境而走大遊行,可以預期。遊行與會議詳細資料請見台灣環保聯盟網站。 ◆[生物科技]生物安全締約國會談 聚焦基改食品貿易 --﹥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2005-05-31 (ENS)- 來自119個國家政府的代表們此刻正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第二屆締約國大會,希望能夠採取具約束力的法規來規範基改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大豆等,當其跨界運輸時必需檢附標示文件。此項標示文件之要求,將可確保只有經過檢驗的基改生物體才能進入各別國家的疆域,也是這次會議最為重要的討論議題。 除了標示文件的議題外,這次會議將表決其他議題,例如基因改造生物體(GMO)的風險評估指導原則。與會代表也將合作,就基改生物體索引致的社會、經濟面影響後果,進行研究與資訊交流,並創立公共意識宣導與公眾參與的管道。 另外,這次會議的議程還包括:一、確立《生物安全議定書》執法機制的程序規則;二、釐清該議定書的資訊交換網路平台──「生物安全資訊交換中心」(Biosafety Clearing House)之運作方式;三、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構行動方案,評估實施的有效性。 根據「國際地球之友協會」公佈的最新報告,為了防止基改生物體污染傳統食品,有必要採取更嚴格的措施。國際地球之友基因工程專案協調員羅佩茲(Juan Lopez)即指出︰「這次會談是保障環境與全球糧食供給免於基因污染的重要行動。但有許多大規模栽種基改作物的國家,甚至還未簽署生物安全議定書,並且還出現在會議上進行遊說,意欲放鬆對其國產品的管制。」 「生物安全資訊交換中心」(Biosafety Clearing House)是由《生物安全議定書》所建立的資訊交換機制,網址:http://bch.biodiv.org/。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31-04.asp ◆[能源議題]禁止核武擴散條約檢討會議未獲共識 --﹥
美國,紐約,2005-05-31 (ENS)- 聯合國「禁止核武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檢討會議在週五結束,但成效卻相當有限,各國在處置核武與核武擴散的意見上有很大的分歧。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發言人表示,聯合國各國領袖在一份聲明中對此次會議沒有達成實質的協議深表遺憾。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31-01.asp ◆[公害污染]廢棄殺蟲劑大量堆放在拉丁美洲 --﹥
義大利,羅馬,2005-05-31 (ENS)-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昨天表示,因未使用及廢棄殺蟲劑所產生的有毒化學廢棄物大量地堆放在拉丁美洲,數量至少是原先所認為的3倍以上。然而國際組織卻已用盡資金,無法幫助開發中國家安全地移除和銷毀這些化學製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31-02.asp ◆[環境哲學]阿富汗鴉片作物又再一次大豐收 --﹥
記者 Sayed Yaqub Ibrahimi 報導 阿富汗,馬扎里謝里夫,2005-05-31 (ENS)- 由於今年初豐沛的雨量,加上政府銷毀罌粟的時機過慢,北阿富汗的農人們表示,他們本季在鴉片作物生產上享有大豐收。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雖呼籲要以聖戰來反抗罌粟的栽種,然而甚至連一些資深政府官員都承認大部分銷毀罌粟的努力時機過慢,成效也不足。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31-03.asp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美國密西根州發起「認識水中入侵種週」 --﹥ 曾彥勳 編譯/蘇柏維 審校 在美國密西根州的北部湖泊及河川,這裡純淨的水質吸引著人們來此游泳、划船、釣魚。不過,若沒有適當的預防措施,這些喜好水上活動的人可能會在他們的船、釣具箱和泳褲裡除了沙子以外還會有不速之客的拜訪。於是,整個密西根州遂展開了一項運動,以防止這種特殊污染──水中入侵種(aquatic invasive species, AIS)。 密西根州環境品質部(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Q)分析師芬奈爾(Emily Fennell)表示,為了教育民眾防制非原生種的散播,密西根州州長葛蘭后(Jennifer Granholm)將宣佈6月4日至12日為「認識水中入侵種週」。環境品質部指出,非原生種威脅了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原生種及生態平衡,甚至於影響水上的商業、農業及娛樂活動。當使用密西根州的水時,人們須作預防措施,而每個人都要開始採取行動是很重要的。 在DEQ的紀錄中過去的200年裡,幾乎有160種水中生物被引進北美五大湖區;而其中大多數的問題,在最近的半個世紀裡已浮上檯面。像聚藻(eurasian watermilfoil)和斑馬紋貽貝(zebra mussels﹞)是蘇普瑞爾湖(北密西根的內陸湖泊)的水中入侵種。 芬奈爾表示,聚藻這種已根深柢固於此的水生植物,係原生於波羅的海域,藉由航海船隻散播而乃。目前它充斥整個湖泊,不僅傷害船隻和泳客,也破壞魚類生存環境。它們並排擠了原生種的生存空間,還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去管理控制。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右檸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聖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may2005/2005-05-31-09.asp ■[世界環境日]從里約到台灣 福爾摩莎的永續發展怎麼了? --﹥ 作者:黃鳳娟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集合工業化與開發中國家,在「只有一個地球」的理念下,思索人與自然環境的權利,並在會後提出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這是有史以來國際社會首次企圖就環境問題給予國際性的規範。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對永續發展做出定義,認為「這一代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同時,不得損及未來世代發展的可能性。」 1992年6月,地球高峰會於巴西的里約召開,會後除了發表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外,並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與生物多樣化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並提出森林原則(Forest Principles)及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合稱里約五大公約。 其中《二十一世紀議程》備載2,500餘項行動建議,包括與地球永續發展有關的所有領域。旨在闡明人類在環境保護與永續間應做出的選擇和方案,可以說是永續發展全球行動的總體計畫。 從此永續發展蔚為風潮,成為國際間相關研究與行動方案的重要課題。問題是,永續發展的意義雖然很容易被了解,但如何去衡量一個活動或一項政策,就個人、城市、國家或全球來講,是邁向永續或背離永續呢?因而有永續指標的產生。簡而言之,永續發展指標就是在衡量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是邁向永續或背離永續的工具。 為評估及檢核國家永續發展的進程,行政院於2002年12月核定「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建置國家永續發展指標系統,積極推動永續發展。 原來台灣的國家永續發展指標,最主要的面向分成生態、生活、生產三個面向,以P-S-R(壓力Pressure、現況State、回應Response)為架構,由這些角度出發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指標。其後再衍生區分為海島台灣(Island Taiwan)與都市台灣(Urban Taiwan)兩個體系,涵蓋「環境污染」、「生態資源」、「社會壓力」、「經濟壓力」、「制度回應」與「都市永續發展」等六大領域42項核心指標。配合指標統計、發佈、檢討等相關機制,評量國家永續發展的成果,發揮決策預警、決策檢討與決策引導的功能。 然而,台灣永續發展系統的執行困難重重,如何與世界接軌?如何找出具有永續發展意義與台灣特色的指標?而最嚴重的問題在於許多指標沒有完整的資料,或缺乏精確的統計數值,如未受損失森林面積比、生態敏感地、政府與民間環保團體合作程度等,理論架構沒有問題,卻因資料的不易取得,而造成執行時的種種困擾,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2005年的ESI報告(環境永續性指數)中。 由世界經濟論壇(WEF)支持,結合耶魯大學環境法律及政策中心(YCELP)、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資訊網路中心(CIESIN)進行的全球「環境永續性指數」(ESI),參照76個影響經濟環境的變數,用以評估國家的環保政策是否擁有遠見及宏觀的政策方向,是國際間具知名度與公信力的環境永續性指標。 然而2005年的ESI報告,針對全球146個國家進行評比,台灣名列145,只贏北韓,比貧窮的蘇丹等非洲國家及戰火不斷的伊拉克還低,連全球耗油量第一的中國大陸,都比台灣好。導致這種結果,就在於台灣的環境資料庫並不完整,76個評比項目中,台灣有9項資料從缺,7項資料為推估值(推估值與實際狀況相差甚遠),還有幾項數據錯誤;加上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無法參與許多由聯合國主導的國際性公約,因此在許多評分項目中得分偏低。 根據多位關心永續發展的學者,蒐集計算台灣ESI得分的各項必要資料,經ESI研究團隊協助與認可,而求得台灣在2001年與2002年的ESI全球排名相對位置。ESI-2001,全球123國中,排名第58;ESI-2002,全球143國中,排名第119。 不過,無論是資料庫無法與國際接軌,或ESI排名掛車尾,十多年來,台灣在那麼多關心環保的學者與民間團體的監督下,竟然出現這般結果,我們不禁要問,福爾摩莎的永續發展指標到底怎麼了?或許最大的問題是,面對如此龐雜的工作,我們需要建置一個專責單位,長期從事資料庫彙整、分析與研究工作;然而,在行政院組織改造方案仍未明朗之前,似乎仍只能依賴有心的民間團體、專家學界鴨子划水,默默努力,靜待政治環境成熟的契機來臨。 ※附表:台灣永續發展指標系統 文字記者:郭志榮 (公共電視) 清晨的陽光從雲層穿出,照耀在有著黃金傳說的金瓜石,從興盛到衰落,無言的山丘散發著死寂的氣息。直到3年前遇上阿成師,在他依舊堅持的黃金夢裡,讓人發現,這塊已被遺棄的廢墟,有些事物依然活著。 「金在石上不見影,弄破磨粉水銀咬,布包整團手擰乾,火燒點黃出眼前。」一句古老的淘金口訣,引發人們的好奇,金瓜石遍地黃金的美麗傳說,外地人總是常常聽到,卻無緣得見。直到遇上懂得煉金的阿成師,他為了證明傳說的真實,決定展露一手點土成金的技術,讓古老的技藝重新再現。 穿著礦工裝扮的阿成師,帶著我們往山上走,找到一個小小山洞,取了些土,要讓我們見識金瓜石黃金遍地的神奇。取到礦土,阿成師利用古老的淘洗技術,慢慢將金砂與沙土分離,再利用水銀咬金的技術,將高純度的黃金聚合一起,最後使用焰火將水銀蒸發,一個金光閃閃的小金球出現眼前。 百年前就是以這套淘金方法,淘出金瓜石的名氣,也讓金瓜石以黃金之城的名號踏上世界舞台,這些種種的歷史軌跡,成為後世不斷複頌的傳奇,但是從阿成師的身上,我們更好奇,百年來這群淘金子民的處境,或者他們對於金瓜石的感情。 阿成師的家族,一百多年前來到金瓜石,最早離開十分寮祖居地的動機,只是想找塊地種點農作,沒想到金瓜石淘金的洪流,讓阿成師的父親和7位兄弟全投入黃金事業,從清朝、日治做到國府時期。阿成師13歲入坑,63歲退休,50年的人生歲月,就在礦區裡流轉度過,阿成師從採礦做到煉金,對於金瓜石的發展,以及煉金的技術相當瞭解。 但是這些能夠代表什麼?從70多年金瓜石結束黃金產業,阿成師以及許多金瓜石老人家,就像一群被遺忘的人,在無言的山丘上沈寂終生,在長期為國煉金之後,他們才發現他們是沒有黃金、沒有土地的一群人,得到的是礦工的職業病,以及政府收回承租土地趕人下山的命運。 金瓜石是國家的光耀,卻是勞工的無言的悲傷,當金瓜石走入歷史,這群老礦工也隱沒在廢墟之中,20多年來金瓜石人口大量流失,家人都下山後,阿成師依然守候著故鄉。 當荒廢多年後,金瓜石以觀光面貌重新出發,許多美麗的景點開始被整理出來,許多關於黃金的傳奇不斷被報導,阿成師在這新一波的洪流中,嘗試找到自己的價值,他一直有個心願,就是想將民間傳統的煉金技術保留下來,讓金瓜石的子民永遠被記憶,曾有一群人與黃金如此的緊密。 每年一度的媽祖出巡,成為金瓜石的百年傳統,許多金瓜石人在此時都會返鄉,熱鬧喧囂的迎神廟會,沈寂的金瓜石,彷彿又活了過來。 對於阿成師而言,時代彷彿已經過去,70多年穿梭在金瓜石,他早已把礦區當成生命的一部分,但是現今礦區面貌已變,不再是他的自由樂土。他重新加入社區組織,想要以自己的記憶,豐厚民間的力量,因為他擔心從日治到國府,居民從不是政府觀照的主體,政府只是想從金瓜石獲得資源,無論是黃金或風景。 金瓜石,當我們歌頌太多金光閃耀,也該把目光移動,深望那群無言的金瓜石子民。
時 間:6月4日(六) 下午4:30-6:30 1913年的6月北投公園竣工,陪伴北投92個寒暑,在這感恩時節,陳明章與你我一起疼惜北投公園,抒唱在地情感。 詳情請參閱 http://www.peitou.org.tw/ ●[活動]視障朋友親近自然活動 --﹥ 時 間:6月18日、7月16日、8月20日、9月17日(皆為週六) 2005年1月,一位夥伴帶著他的視障朋友來參加桶後越嶺活動,那天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我到這位夥伴帶著他的朋友,一步步往前走,深刻的情誼令我深深動容,而視障朋友的恆心與毅力,也讓我由衷敬佩,因此在523,我們想為視障朋友做一點事,想要邀請他們與我們一起親進山林,享受大自然給予的神秘禮物,所以我們有了這樣的活動。活動中將透過感官體驗的設計,邀請視障朋友聆聽鳥囀蟲鳴,用手觸摸大地,以雙腳感受沁涼的溪水…讓我們一起來嗅聞山林的芬芳,描繪每人心中美麗的自然圖像! 詳情請參閱 http://www.523.org.tw/act/94/project/index_0506~09.htm ●[活動]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 --﹥ 時 間:5月至11月止,共計6次。 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結合了國內自然人文的團體及最專業的解說員,精心設計挑選了桶后溪的野趣、小粗坑的賞蝶、龍山寺、二二八和平公園、台大校園等自然之旅,讓身心障礙朋友也可享受到無障礙的親近自然之旅。行程中並將安排復康巴士及志工的熱情協助,歡迎您也邀請家人朋友們一起參與,讓我們一起「牽手無礙、親近自然」。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unable.net/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052 ●[研討會]2005非核亞洲論壇 --﹥ 時 間:6月4日 9:00-17:30 本次「2005非核亞洲論壇」會議將邀請日韓等國專家,以京都議定書生效、非核能源與非核家園政策、再生能源發展、核廢料處理及核能安全等議題為主軸進行研討與參訪,所得建議將有助於我國在前述幾項議題有關政策之改進與推動。我們也希望透過國內外人士理念及經驗的分享,增進國人對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和非核家園政策的認知和資訊的掌握,並促進國人對溫室氣體管制和非核家園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詳情請參閱 http://www.bamboo.hc.edu.tw/~hehe/tepu/2005/604/604.htm 時 間:7月2-3日;8月6-7日 秉持「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台灣海洋文化」的宗旨,黑潮不斷推動台灣的海洋教育,把海洋給予我們的啟發,每一年透過活動或課程,分享如何親近海洋的訊息、播撒海洋種籽。2005年海洋種籽營首先以認識環境出發,了解海洋整體生態系面貌,並從其中生物高層消費者—鯨豚身上討論保育現況和人為活動的衝突;另藉由影片接觸討海人的生活,並實際出航,進而分享海洋經驗。 詳情請參閱 http://www.kuroshio.org.tw 播出日期:6月6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最後的煉金師 A)台灣、中國新聞掃描志工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的新聞(閱讀相關報導能夠有相當感觸者) B)活動訊息文字編輯需求條件如下: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工作地點:萬華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二度就業之婦女或退休人士可 需會使用網路與電腦文書軟體,或願意接受訓練,肯學習,能自學者佳! 工作內容為: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需要三大部分編輯人力投入: (A)外來種在地資料彙編志工:能從外來種資料庫中擷取當地相關資訊並整理成對讀者有用資訊。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dalier@e-info.org.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