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9-16 (全文版)

  本日主題:參與國際淨灘 過個不一樣的中秋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參與國際淨灘 過個不一樣的中秋
[全球變遷]卡崔娜復原計畫在批評與警告聲浪中進行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威脅下 保險公司岌岌可危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無力封鎖布希政府的汞排放計畫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9-1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9-16
環境事件 [環境關懷事件]錯誤的公共投資又一椿 新草嶺潭崩潰 湖山水庫能保?
專  欄 [我們的島]上山下山難
活動訊息 [講座]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本會伺服器逐漸修復中 歡迎挹注善款以利軟硬體維護
★響應資源回收,單面可列印回收紙募集中,意者請電洽本會
徵求企劃編輯人員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參與國際淨灘 過個不一樣的中秋 --﹥

本報訊

  明(17)日是國際淨灘日,適逢中秋節前夕,除了烤肉唱歌,其實還有更有意義的活動可選擇。明天全台各地,包括環保署、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不分官方、民間、企業,都有舉辦清淨海灘與海岸溼地的活動。環保署估計將動員3萬人在21縣市淨灘,黑潮等民間則與國際合作,則將在基隆、花蓮淨灘並統計垃圾資料,馬祖在地團體則結合荒野與企業力量,搶救清水溼地。

  黑潮基金會表示,他們這次活動不僅結合社區、環保團體、水上休閒運動團體,從17日起續於花蓮北濱、台北三芝、基隆東北角等各地舉辦淨灘行動,並與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淨灘」(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ICC)計畫,除了清理垃圾外,將進一步紀錄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彙整過後的數據將由黑潮提供給美國發起ICC運動的環境組織「海洋保育」(The Ocean Conservancy)。根據ICC計畫,全球關心海洋的志工在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同步進行淨灘行動。2004年的ICC行動號召88個國家,30萬5千名志工,沿著一萬一千英哩的海岸線,清出重達770萬磅的廢棄物,超過6600位潛水志工進行水下的淨海行動,收集15萬5千磅的垃圾。

  馬祖南竿的清水社區,和連江縣政府、好鄰居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則號召「Clean up the world」清潔地球活動,搶救被海洋垃圾污染的清水溼地。清水社區協會指出,「Clean up the world」清潔地球活動在台灣推動5年多以來,已有10萬多人參與。另外,環保署配合2005海洋年,將動員3萬多名環保義工、學生、國軍與海巡弟兄共同參與在全國臨海縣市淨灘。以上活動均歡迎民眾就近前往參加。

  淨灘日的設立,象徵民眾已對全球各地海洋環境充斥垃圾的現象已不願漠視,不僅發起清潔運動,更積極的,還要統計垃圾數量與種類進行分析,以提供海洋垃圾防治參考。

  黑潮提供美國商業部與海軍的資料指出,大約80%海灘上的廢棄物是被海浪打上岸、風吹的、或惡意傾倒。2004年國際淨灘行動的數據支持這項結論,並更清楚地指出陸地上的人為活動持續污染著我們的海洋與水域。2004年ICC收集到的數據裡,有60%的廢棄物主要來自海邊的休閒遊憩活動,還有部分從街道或隨大雨沖刷而來,其中將近76%跟飲食有關,例如食物包裝袋、飲料瓶罐、食物容器、免洗餐具等。抽煙行為製造的垃圾位居第二名,佔總量的21%。像漁網這種海上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原本應該遠離陸地,佔11%是第三名。惡意傾倒的廢棄物則佔6%。醫療廢棄物與個人衛生用品的比例為1.2%,比例雖小,但它的危險性較高,如使用過的針頭、保險套、止血棉花等。

  黑潮指出,海洋廢棄物泛指所有在海域中被當作垃圾的人為製品,而海洋廢棄物的污染問題已經變成不容忽視的全球性環境議題。這些垃圾已被證實,可能隨洋流漂洋過海擴大污染及破壞比我們想像更大範圍的海域,除了近海生物,它們也傷害到許多遠距離外的海洋生物,包括魚類、鳥類、海龜、海豹及鯨類等等。ICC廢棄物資料的統計除了讓大眾知道人為垃圾對海洋污染的嚴重性外,更希望透過數據督促各國政府訂定相關法令,以維護良好的海洋環境。他們呼籲,身為海洋國家的台灣,不應置身事外,相關單位應積極建立台灣海洋廢棄物基礎資料,投入相關研究,以研擬降低海洋污染的實際做法。

  當然,最重要的,民眾到海灘賞遊度中秋,千萬不要隨意棄置垃圾。

[全球變遷]卡崔娜復原計畫在批評與警告聲浪中進行 --﹥

  美國,路易西安那州,紐奧良,2005-09-13 (ENS)- 美國布希總統昨天第3次實地探訪被卡崔娜颶風摧毀的地區,當其尋訪至紐奧良和灣港時指出,救災行動正在進行當中。他表示我們要有樂觀的態度,人們將會團結起來,救災行動雖然緩慢但確信一定能夠恢復以往的生活。然而民主黨籍國會議員亦發送了一份「緊急要求」給美國總審計長,要求「立即並強化」聯邦颶風救助基金的管理機制。

  在負責災後重建的軍方指揮官實施簡報後,布希表示︰「目前外洩油污的清除已經在進行,電力也開始恢復。我們才剛走過滿是淹水的地區,那裡的抽水工作已在進行,這表示這個城市正向前邁步。然而我想重申,我們有許多任務要完成,是許許多多的任務。」布希在路易西安那及密西西比州都強調,重建是有計劃性的,它不是由聯邦政府而是由州民主導的。

  在所有受到颶風侵襲的三個州,機場已重新開放,飛機開始起降;地面的緊急應變官員救災進度也有所進展。根據聯邦急難管理署(FEMA)的資料,目前聯邦撥出的救災款項總額已達到將近6.9億美元。

  不過,救災工作所面臨的批評也開始接踵而來。美國杜客大學環工專家林登﹙Karl Linden﹚就警告說,陸軍工兵部將紐奧良洪水抽進龐恰特雷恩湖,「將對湖泊生態系統和對未來使用此區的人類造成長期性潛在危害」。林登表示︰「從政府當局的資訊看來,救災單位唯一考慮的替代方案是將污水抽進湖裡或密西西比河和墨西哥灣,他們並未想辦法縮小抽水作業的生態衝擊。」

[全球變遷]全球暖化威脅下 保險公司岌岌可危 --﹥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5-09-13 (ENS)- 由Ceres(環境責任經濟聯盟)委任保險從業專家所做的一份新報告發現,美國保險業者、政府、及消費者必須承擔損失越來越多的巨大風險,而這些風險可能來自颶風或其他與天氣相關的事件,就像此次卡崔娜颶風一樣。Ceres是由金融機構投資人與環境組織所組成的國家聯盟,該報告也提出警告,全球氣溫上升可能會造成更多嚴重的天氣災害,如颶風、洪水、雹暴、大火、乾旱、以及熱浪等等。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無力封鎖布希政府的汞排放計畫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9-13 (ENS)- 美國參議院今天因些微的差距無力遏阻布希政府對於削減火力發電廠汞排放量此一備受爭議的計畫,其最終以51票對47票贊成維持允許汞排放額度交易計畫的聯邦法規。然而各界批評這違反了清淨空氣法案,而且也無法因應有毒金屬所可能引發嚴重的公共衛生與環境問題。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9-09   --﹥

  • [公害污染]捷運工程廢土汙河 環保署開罰。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接獲北市大同區里長投訴,台北捷運工程新莊線將廢土往淡水河中傾倒,以每5分鐘一船速度,每日至少上百船次,環保署檢測發現淡水河水質嚴重惡化,依水汙法和廢棄物清理法開單。 (台北 中國時報)

  • [公害污染]柴油汙染基隆河 5萬戶停水。基隆市碇內抽水站防護油槽因油管標尺老化鬆脫,槽內10公噸柴油外洩流入基隆河,被自來水公司抽入淨水場,水公司清晨發現,立即關閉暖暖及新山淨水場處理油汙,造成全市5萬多戶停水,14日晚已恢復供水。 (基隆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風災連連 花蓮百年老樹倒了64棵。2005年接連幾個颱風襲擊花蓮,縣境列管保護的行道樹有1047棵嚴重毀損,引起部分縣議員關切,14日在議會中要求慎選樹種及修剪維護,確保行道樹壽命及行車安全。 (花蓮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基隆外木山濱海 改為風景區。基隆市府為發展中山、安樂兩地海濱和情人湖地區的觀光事業,透過都市計畫將外木山濱海暨情人湖地區變更為風景區,面積達209.41公頃;市府有意在完成都計變更後,併入北觀國家風景特定區內。 (基隆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排水溝生態工法 損農遭抗議。風災不斷,農作物損害慘重,也讓埔鹽鄉石埤村農民再也忍不住,抗議農作物受損,與縣府做生態工法有很大的關係,要組成自救會爭取權益。但縣府表示農作物淹水,與瞬間驟雨有關,非生態工法造成,但會做全面性檢討。 (彰化 中國時報)

  • [環境哲學]形塑台灣聖山 王志誠推薦玉山學。2001年掀起台灣登玉山風潮的高雄市文化局長王志誠,2005年結合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舉辦「2005文化玉山」活動,希望藉玉山學精神融入藝術創作,以實際行動形塑玉山成為台灣的聖山。 (高雄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9-09   --﹥

  • [全球變遷]河流乾涸冰川退縮 長江源頭買水喝。長江源頭第1縣曲麻萊縣,過去水資源十分豐富,但是近年來卻出現了河流乾涸、地下水位下降、冰川退縮等現象。全縣5.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20%已經沙化。專家分析認為,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由於水量補給不足和全球氣候變暖兩方面的因素。 (青海 華南新聞)

  • [環境政策]上海推廣利用太陽能 發展光伏發電。上海市政府15日發佈近3年內的「上海開發利用太陽能行動計劃」,明確該市近期在光熱利用方面以太陽能熱水系統為主,太陽能與其他能源互補利用;光伏發電以發展產業為主,應用方面推進試點示範。 (上海 華東新聞)

  • [環境政策]違規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最多處100萬元罰款。最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規定,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外供貨商、國內收貨人未取得註冊登記,或者未進行裝運前檢驗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責令退貨;情節嚴重者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並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 (北京 新華網)

  • [環境保育]廣西將建立海草保護示範區。廣西的海草場主要分佈在合浦附近海域,面積約9000畝,是中國目前面積最大的海草場。海草在海洋生態環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能改善水的透明度、調節水質;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並具有抗波浪與海潮的能力,是保護海岸的天然屏障。廣西合浦海草示範區工作的啟動,將為中國近海海域恢復與管理提供經驗借鑒。 (廣西 中國環境報)

  • [土地水文]寧夏計畫解決中部乾旱帶水荒。寧夏中部乾旱帶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地表水及地下水量少、質差,卻聚集120多萬農村人口。國家和自治區先後解決了乾旱帶80於萬群眾的飲水困難。但每逢特大乾旱年份,仍有40多萬群眾存在飲水困難。寧夏相關政府部門已制定出「寧夏中部乾旱帶人畜飲水規劃方案」,計畫用3年時間投資3億多元解決中部乾旱帶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寧夏 新消息報)

  • [生活環境]逾千白鷺 棲息滬上。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站高級工程師袁曉表示,近年來由於上海適應候鳥生存的濕地、鳥食、林木減少,以及偷獵者越來越多等原因,候鳥數量已減少。此次奉賢柘林鎮化工區林場同時出現1000多隻白鷺,近年來罕見。據介紹,白鷺會在上海停留1個月左右,預計10月初離開。 (上海 解放日報)

[環境關懷事件]錯誤的公共投資又一椿 新草嶺潭崩潰 湖山水庫能保? --﹥

作者: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楊國禎 (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日昨,靜宜大學楊國禎教授前往草嶺一帶現勘,發現九二一地震後形成長約5公里,高約50公尺的堰塞湖─新草嶺潭已然崩潰,此一重大環境變動,勢必嚴重衝擊即將動工的湖山水庫開發,籲請當局重新評估,其原因如下:

  湖山水庫是一座離槽式水庫,攔河堰設於南投縣竹山鎮桶頭,用以攔截清水溪之水,再以6.9公里長的引水路將水注入位於雲林縣斗六台地的湖山壩中。921地震後,清水溪上游流經來吉的阿里山溪與流經豐山的石谷盤溪是嚴重的崩塌區,它們彙集後稱清水溪流入新草嶺潭,果不其然,2001年桃芝颱風一來,新草嶺潭被土石填掉一半;2004年敏督利颱風更一舉將之填平,新草嶺潭完全消失,當初為欣賞湖光山色設置的遊艇與碼頭頓時擱淺於山腰,景觀涼亭如今成了一大浪費工程;今年海棠、瑪莎等系列颱風帶來的洪水更造成此湖崩潰,清水溪再度貫通,只是流的不是清水,而是土石泥流。專家估計草嶺崩塌區至少累積了1億2,600萬立方公尺的土石,加上草嶺潭淤積填滿的泥沙約4500萬立方公尺,以及清水溪上、下游沿線源源不絕崩積的砂礫,一旦大雨或洪水沖刷,這些大量的泥沙、土石將勢必逐漸的被夾帶往下流動,清水溪立即成為『土石流河』。

   這表示,如果水利單位堅持要在其下游的桶頭興建攔河堰,那麼也許一次的大颱風,土石流就將攔河堰全數淹沒變成攔砂壩;如果勉強引水至湖山壩,混濁的河水將阻塞引水路,淤泥也將迅速降低水庫的壽命。

   這樣的預測,絕非危言聳聽,興築於濁水溪的集集攔河堰即是一例。該堰起造之初號稱每日可以供水86萬噸給離島工業區,減緩雲林地層下陷,然而,如今供水量不如預期,攔河堰成為攔砂壩,疏濬變成不得不為的例行公事,砂石業加上黑道橫行,南投縣儼然成砂石黑金大縣,砂石的堆積導致的攔河堰以上水位抬升,更使得沿線村落如瑞田等地遇雨則淹,人民苦不堪言,此堰的殷鑑不遠,叫竹山鎮民如何相信在清水溪興建的桶頭堰不會有此惡夢?不幸的是,開發單位始終未對九二一地震以來的環境變動進行徹底的評估,只為因應台塑大鋼廠、國光石化等新設工業區的水需求,而執意開發湖山水庫。

  新草嶺潭的土石泥流,民間預估至少要10至20年以上才可能出清、穩定下來,但上游持續崩塌下來土石的量,崩塌的持續擴大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則超過可以估計的範圍。如果湖山水庫真是解決雲林工業水荒的必要之惡,為什麼不等河清之後再議,非得強天所難?民間擔心此壩162億的經費就此虛擲,只換得浪費公帑、破壞生態、圖利財團的罵名。

草嶺潭在桃芝颱風(2001.7.30)後被土石淹掉一半。/李根政攝  敏督利颱風(2004.7.2)將一舉填平。/陳清圳攝

今年(2005),新草嶺潭徹底崩潰,土石流在填平的湖面上切割出約20公尺的河道。不過六年,新草嶺潭消失…/ 楊國禎攝  新草嶺潭崩潰,河道被下切約50公尺深。對岸之建築為九二一重建會興建的觀景台。 /楊國禎攝

[我們的島]上山下山難 --﹥

採訪/撰稿:郭志榮(公共電視)

台灣平原面積狹小,高山的溫帶氣候,提供一個世界罕見的優良種植環境。  當國土復育成為環境生態的救急藥方,一個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在偏遠山區面臨巨大的阻力,在新法未立、舊法懈怠下,山林生態的民宿違建與農地濫墾更加惡化,居山的民眾在天災年年來襲,面對上山家園殘破、道路難行,下山遷村無望、生活不易的情形下,徬徨的不知未來……

  921震災,梨山依舊籠罩在雲霧之內,一場每年舉辦的高山馬拉松競賽,為這個孤絕五年的小小山城,恢復一點往昔的熱鬧氣氛。

  作為國土復育的重點地區,梨山超限濫墾的原罪,讓他們揹上生態殺手的惡名,也讓梨山原本連結西部的中橫西段公路,在宣示停止搶通後,成為標示國土復育決心的主力戰場。但是梨山居民不服,梨山產業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英奇表示,他們無法接受將林地土石崩落之因,一竿子怪罪到農民的身上,也不明白在政府宣示中橫回歸自然下,為何梨山可以成為斷路孤城,谷關卻是時時搶通。

今年梨山依舊舉辦高山馬拉松競賽,為這個孤絕五年的小小山城,恢復一點往昔的熱鬧氣氛。 梨山二字揹負了超限濫墾的原罪。

  其實不僅中橫西段的谷關時時搶通,就連梨山到德基的道路,也因為德基水庫的存在,多處崩塌地,依舊進行道路邊坡的修護工程,將近200公里的中橫,實際處處維持暢通,就留下青山到德基的8公里放棄修復,這種光景讓中橫全面棄守回歸自然的理想,成為一種空談。但是更讓人不解的是,以人定不能勝天的思維停修中橫,作為保護台灣高山自然生態的決心,卻為何蘇花高、國道六、甚至計劃中國道南橫公路的興建,又成為新一波人定勝天的高山生態破壞工程,讓整體國土保育思維在停建與興建中相互矛盾。

德基到谷關之間的道路斷了又修,修了又斷。 山上將近四千多人的生計面臨危機,反對聲音不斷湧現,而梨山只是整體高山治理的一小塊地區。

  矛盾的國土復育思維,欠缺通盤國土規劃的思考,成為一種頭痛醫頭的國土護育行動,在現今依海拔高度設定的生態保護下,海拔超過1,500公尺的梨山,將是完全棄農造林,恢復原始生態。但是首當其衝就是高山農民的生計問題,在合法與非法墾地共存下,採取全面性的完全禁絕開發,梨山上將近4,000多人的生計面臨危機,反對聲音不斷湧現,而梨山只是整體高山治理的一小塊地區。

  李太太是佳陽部落的泰雅族人,十年前回到山上守著果園謀生,她表示山上許多族人都曾經下過山,就是山下不易求生,才陸續回到山上生活,未來法律只准她們進行自給自足的傳統農耕,她覺得困惑,也不知未來應該如何?面對可能被迫遷村的命運,她無奈表示,政府要遷村安置,原住民早就不相信這種說詞。

  遷村安置一直是國土復育的終極手段,但是十年一千億的遷村經費來源尚無著落,然而過去的遷村經驗,更是讓原住民失去信心。新竹的天湖部落在最近慶祝遷村地點的破土動工,他們40多戶居民,已經等待遷村10年,10年前在賀伯風災後,房屋毀損的災民就過著遇雨屋漏的生活,等待10年遷村,但是在破土動工之後,他們不敢高興,因為像瑞岩部落受災居民,在遷村地點破土動工後,又落到包商停工重新等待的下場。

  不能居住、無處可遷,成為現今山上居民的內心驚恐,但是這樣的無望心理,卻成為挫傷國土保育的力量,在國土復育條例尚待立法通過前,原有取締違法使用農地的行動趨緩,山上有如一個法外之地,原本超限濫墾的區域,在農民、商人搶賺的心理下,更多的坡地遭到開墾,更多的違法民宿紛紛興建,農民想多賺下山基金,商人想事後就地合法,整個高山環境更加惡化。

  枉顧現實的高山治理政策,只會讓事情更加複雜,曾經打造梅峰農場的陳中教授表示,高山治理不能枉顧人類利用高山資源的事實,台灣平原面積狹小,高山的溫帶氣候,提供一個世界罕見的優良種植環境,梅峰農場的存在,說明早期日本人對台灣高山農業的重視。從武陵、梨山、清境三大天然高山台地,平緩的地形適宜農耕,政府不應全面放棄,更應投入高經濟作物的研究,進行水土保持計畫,適宜居民集中在台地附近營生,創造這些高山台地農場的農業經濟或者開創親善環境的生態旅遊價值,其它超限濫墾的地區,就應全面禁止開發,恢復自然生態。

  對於台灣的高山國土,其實不宜以海拔高度做統一的管理,因應地區特性的不同,進行規劃管理,對於未開發地區嚴加保護,已開發地區全力管理,讓人能夠利用的妥善利用,該還給自然的交還自然,而不是在全禁的政策下,面臨現實困境無法施行,又落回不輔導、不治理的紛亂局面,讓高山的居民就漂浪在山野間,處在一個「上山下山難」的困境中。

[講座]2005社區規劃論壇國際會議系列活動─城市領袖對話第三、四場  --﹥

  時 間:9月24日上午 9:30~12:00
  地 點:台北戲棚(台泥大樓3F士敏廳,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3號)
  主 講:巴西•庫里奇巴(Curitiba, Barzil) 前市長 Mr.Jaime Lerner(現任國際建築師聯盟UIA總裁)及前巴西•巴拉納州環境局局長 Hitoshi Nakamura。
  主 辦: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聯 絡:社區規劃論壇國際會議臨時秘書處 02-23656515

  由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所舉辦的「2005台北社區年:國際會議系列行動」以「都市治理中的市民參與」為主題,並以「都會型社區」為主要對象,希望探討民眾透過社區參與影響都市治理的重要性與可行方式,同時也期望期望透過國內外社區案例的擴大邀請,以及「城市領袖對話」、「國際社區工作坊」、「國際社區規劃論壇」三個序列性的活動設計,使各國城市在社區規劃領域,不論是學術上及實務上的成斥g驗得以交流,作為未來社區營造專業者、社區居民、政府機關在社區營造事務上學習的對象。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上山下山難 --﹥

播出日期:9月19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9月21日(三) 上午10:00-11:00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上山下山難

  當國土復育成為環境生態的救急藥方,一個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在偏遠山區面臨巨大的阻力,在新法未立、舊法懈怠下,山林生態的民宿違建與農地濫墾更加惡化,居山的民眾在天災年年來襲,面對上山家園殘破、道路難行,下山遷村無望、生活不易的情形下,徬徨的不知未來……

【看守台灣】全民公敵

  從921發生前到現在,不記得經過幾個災變,跟隨居民、學者和政府官員到現場會勘,但無論天災或人禍造成的國土變遷環境更替,總有人無法觸及的角落,這些人煙罕至的地方是否潛在著危機?大面積的狀況又如何,總是個謎。因緣際會接觸到中大太空遙測中心,我們發現了另一個看地球的方式,轉個角度,改變了我們看台灣的習慣,如果站的更高更遠,我們看見的台灣又會呈現什麼樣貌?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伺服器逐漸修復中 歡迎挹注善款以利軟硬體維護  --﹥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徵求企劃編輯  --﹥

企劃需求條件如下:

    1.喜歡自然,關心環境、生態相關議題
    2.願意負責環境專案及支援電子報相關採訪或編輯工作
    3.大專畢,專案企劃及執行相關經驗一年以上
    4.積極、樂觀、有想法、男女不拘

    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