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5-09-28(全文版)

   本日主題: 美國30年來首建核電廠廠址選定
環境新聞 [能源議題]美國30年來首建核電廠廠址選定
[環境政策]美眾議院委員會削弱《瀕危物種法》
[生態保育]虎皮黑市大賣 印度虎遭違法濫捕
[生態保育]拯救兩棲生物 全球行動計畫起草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9-2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9-28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9-23
專  欄 [環保共識論壇]資訊公開與徵收環境稅 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管制對策
[環保共識論壇]環保是經濟的盟友 日本建立環保型產業之經驗
[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珍視在地資源才是永續發展的基石
[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法虞探查記
活動訊息 [活動] [徵求] [徵件]
本會訊息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本會伺服器逐漸修復中 歡迎挹注善款以利軟硬體維護
★響應資源回收,單面可列印回收紙募集中,意者請電洽本會
徵求企劃編輯人員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能源議題]美國30年來首建核電廠廠址選定 --﹥

阿拉巴馬州及密西西比州將興建核電廠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9-23 (ENS)-美國最大的核電業集團22日表示,該集團已選定阿拉巴馬及密西西比州兩個場址做為興建核電廠的預定地,未來若是核管會通過了他們興建及運作的執照,這將成為自1970年以來首次在美國境內興建的核電廠。

  該集團明為「NuStart能源開發集團」(NuStart Energy Development LLC),是由11家公司所組成的國際財團,在美國內經營核能發電廠,他們由候選的六個地點中選定兩處預備興建核電廠。

  其中一個選定的地點是在阿拉巴馬州東北方已部份完工的貝拉馮特核電廠旁,該廠為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所有,這家聯邦經營的電力公司同時也是NuStart的一員。NuStart將申請在旁建造核電廠,並預計採用西屋AP-1000型反應爐。

  另一處是在密西西比吉柏森港附近的大灣核電廠,該集團想在此處建造奇異公司的精簡型沸水反應爐(ESBWR)。

  這將需要近33個月取得核准建照,工程則還需要花約48個月,該集團預估最早可在2015年實際運轉。

  能源部長博德曼在22日表示布希政府支持核能發電,「今天的聲明是朝向正確方向的重要階段。當美國對能源的需求隨著經濟成長的同時,繼續建造核能工程將能確保我們可創造更多可靠、經濟和無污染排放的能源。」

  但是環境團體反對將核能當成是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法,為回應業界,約300個國際性、全國性、地域及地區性的環境團體、消費者及安全能源團體,在六月重申他們的意見,並反駁核能將是全球暖化的解決之道。

  「花了數十億納稅人的錢在核能電廠上或許會讓一些公共事業執事者高興,但事實上對於降低碳的排放量一點幫助都沒有。」核能資訊資源服務的執行長馬利歐表示,「事實上,為解決有限資源,我們應該使用永續技術,支持核能完全是反其道而行。」

[環境政策]美眾議院委員會削弱《瀕危物種法》 --﹥

《瀕危物種法》修改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9-23 (ENS)-美國眾議院資源委員會目前通過了一項立法,縮限了聯邦政府在保護瀕臨絕種動物上的職權。這項立法消除了《瀕危物種法》中對重要棲地的規定,並減少了對私有地地主的限制、放寬其義務。委員會主席龐勃(Richard Pombo)表示,這次修法有其必要性,因為當下的法律「並無法達到所有美國人共有的目標──瀕危物種復育。」

[生態保育]虎皮黑市大賣 印度虎遭違法濫捕 --﹥

中國與西藏自治區公然買賣野生虎皮   英國,倫敦,2005-09-23 (ENS)-印度瀕絕種的野生虎的皮草,在中國與西藏自治區公然買賣,兩個保育組織在8月間暗地探訪當地後指出,這狀況足以「引起我們對野生虎未來的憂心。」其中一名調查員表示,「這是首次如此將事態嚴重性完整揭露出來的調查;而公然販賣的數量更是令人咋舌。」

[生態保育]拯救兩棲生物 全球行動計畫起草 --﹥

兩棲生物是生態系的警訊指標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9-23 (ENS)-兩棲生物對全球的重要性就有如煤礦中的金絲雀對礦工一般,就像是生態系的警訊指標;然而牠們在全球的數量正逐步遞減中。繼過去25年在保育蛙類和蠑螈生存的努力後,數個科學家本週開始計畫一項保護此類物種的行動,其中包括對重大威脅的緊急反應措施等。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5-09-28 --﹥

  • [永續發展]底棲漁場枯竭 專家籲分區禁漁。水產試驗所海資源研究中心發表研究成果,認為目前拖網漁船禁止3浬內作業問題應因地制宜,台灣沿海的底棲漁場已幾乎枯竭,漁政單位在配套措施可實施分區禁漁6個月。 (高雄 中國時報)

  • [土地水文]石門圳排砂 塌陷下游擋土牆。石門水圳三坑段日前進行排砂時,在排泥量過大下,造成下游三坑鴨母坑溪石梯和擋土牆塌陷,混濁溪水四溢,更讓附近農田路基崩塌,三坑村長黃勝松希望北區水資源局儘速善後,不要造成更大傷害。 (台北 中華日報)

  • [公害污染]污染水質 5砂石場吃罰單。台東縣有不少違法採砂的業者,不僅汙染環境嚴重,還對太麻里海域水質危害不小,當地民眾受不了,頻頻向環保署南區督察隊大隊檢舉。該隊稽查員會同環保警察隊遠赴台東縣稽查,開出5張罰單,以殺雞儆猴。 (台東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大武山生態館 2006年初完工。為了展現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人文、生態之美,台東林區管理處在太麻里鄉金崙村興建一座具生態、人文展示及教育訓練功能的大武山生態教育館,預定2006年初興建完成後開館啟用。 (台東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搶救野鳥 社大總動員。屏東縣社區大學師生探索部落休閒動線,在來義鄉踏勘部落景點與文化特色時,意外發現農田裡有伯勞鳥和綠繡眼誤觸鳥網,不斷發出啾啾哀鳴,師生立刻展開搶救行動,還好2隻鳥兒並無大礙,體力也可以,及時被救出放飛。 (屏東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越域引水 桃源內訌。水利署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中,重要的勤和攔河堰區國有土地取得作業,由於地方土地審查程序反反覆覆,雙方立場相持不下,地方擬透過請示上級的程序定紛止爭,但上級單位卻不願介入地方紛爭,要求地方加緊整合,取得共識。 (嘉義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9-28   --﹥

  • [生活環境]學者:中國並不存在兩極分化現象。北京市統計學會副會長杜午祿指出,中國的貧富差距雖有所擴大,但並未形成絕對貧困階層。中國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也在增加,而且增長速度超過高收入階層。目前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調節國民收入再分配,緩解貧困階層的擴大杜絕兩極分化問題出現。(北京 大公報)

  • [土地水文]中國開工興建南水北調穿越黃河工程。中國南水北調中線穿越黃河工程27日在河南正式開工,「穿黃」工程主要是安全有效把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並在水量豐沛和需要時向黃河補水。整個工程各類渠道與隧洞總長19.3公里,預計工期為56個月。(台北 中央社)

  • [能源議題]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年均增速超過25%。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表示,中國有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傳統,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取得長足發展,以年均超過25%的增速成為世界能源領域增長最快的亮點。截至2004年,全中國水電裝機容量達1.1億千瓦,太陽能光伏電池使用約6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達6500萬平方米、約佔全世界的40%以上,在農村建成戶用沼氣池1100多萬口、年產沼氣約55億立方米。(人民日報 北京)

  • [生態保育]18隻珍稀黑鸛在新疆青格達湖出現。25日有接近1萬隻南歸的候鳥在新疆青格達湖停留,牠們包括白鷺、野鴨、鸕茲等候鳥,以及18隻黑鸛。鳥類專家王傳波說,黑鸛的出現,標誌著當地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黑鸛是世界瀕危動物,本次是中國觀鳥記錄最多的一次。(台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保護野生大熊貓。中國將以衛星定位科技觀察。中國2家動物研究機構和一家美國同業準備斥資66萬美元實施該計劃,將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觀測陝西省中部自然保護區深處野生大熊貓的交配行為。接近80%的雌性大熊貓無法受孕,而不育的雄性大熊貓比例高達90%。目前約有1,600隻大熊貓生活在野外。(北京 路透社)

  • [生物科技]中國完成1500個人類功能基因研究。在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公布,中國研究人員已完成人類重要生物功能與疾病相關新基因1500個,其中功能明確並具有潛在開發前景的功能基因160個,功能明確並用於新產品研制與開發的新基因24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4已與企業或藥物研發單位合作開展藥物靶標或生物技術藥物前期開發的新基因8個。 (中國 大公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5-09-23 --﹥

  • [生活環境]利塔颶風來臨前夕 蓋維斯頓與休士頓居民撤離

  • [環境政策]紐奧良潰堤 司法部試圖把環保人士當代罪羔羊

  • [環境政策]開發低溫室效應汙染技術 能源部將投入30億美元

  • [環境政策]非法傾倒糞肥 伊利諾牧場主人挨告

  • [環境政策]聯邦與19個州合作 清除魚類迴遊產卵通道上的障礙

  • [環境政策]協助森林管理 紐澤西提供高地森林地主津貼

  • [生活環境]健康食品零售商Whole Foods Market首間生活用品店將設於好萊塢

[環保共識論壇]資訊公開與徵收環境稅 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管制對策 --﹥

作者:吳斐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日本新任眾議員,同時是自民黨環境小組負責人的水野賢一,16日應亞東關係協會邀請,出席2005年台日科技高峰論壇,就日本環境政策發表專題演講。針對二氧化碳排放管制提出資訊公開與徵收環境稅兩種可能做法。

  水野指出環境問題區分為全球性與地域性。前者如地球暖化使得日本50年來櫻花平均早5天開花、而楓葉慢2周轉紅。地域性污染如1960年代日本曾發生嚴重的公害事件,多起因於某些企業的錯誤,因為過去加害人與受害人都是特定對象,故容易提出解決對策。但全球暖化問題卻是難以訂定對策的,因現在每個人同時是加害人也是受害人。水野表示,現在完全不排二氧化碳是不可能的,單純依靠規範並不能解決問題,因此他建議兩種可能對策:資訊公開與徵收環境稅。

資訊公開避免無謂的排放

  第一項對策是,環境資訊必須公開。過去各個企業對於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沒有義務公佈,但是現在法律規定各工廠排出量要自行統計後向政府申報。企業不是不能排放二氧化碳,然而資訊公開責任可以避免無謂的排放。我們也要求企業自律並自行提出環境報告書,說明自己的環境政策。據統計,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中,企業佔8成、家庭佔2成。無論工廠、運輸業、辦公室的排放量皆必須公開。英國、歐盟已經實施此項企業自行申報的義務,日本則是今年才開始。在1992年時,日本政府規定354種有害物質必須申報,現在再擴大申報範圍而包括二氧化碳,要求企業公佈資訊可以讓更多一起監督。當然要求所有公司都申報,有實際上的困難,目前規定排放量3000公噸以上的企業一定要申報,比歐洲的規範還要嚴格,總計全日本約有16000家工廠有義務申報排放量。

環境稅的長遠影響

  第二項對策是徵收環境稅。這個議題目前還在討論中。溫室效應氣體在各種場合皆會排放,也不可能要人不開車。與其限制,不如教育民眾,開車或用電都是增加消費,對自己是不利的;徵收環境稅稅讓人了解過度使用的負擔,朝不要浪費的方向誘導民眾。環境稅專門用在二氧化的碳對策,贊成與反對兩派還在爭論,具體作法與稅收運用方式也未定,一般可接受的稅率是排放1噸徵收3000日幣的環境稅。產業界持反對立場,對鋼鐵石化業尤其有重大影響,他們主要質疑徵收的有效性,就像是石油漲價而開車人並沒變少。但環境稅本身不能節省能源,短期可能看不出效果,但預期有長期影響,如換車時就會考慮購買省能源的汽車。至於鋼鐵業提出課稅將轉移生產到中國的問題,則要針對不同企業考量不同型態的對策。

  最後水野提醒眾人,環境保護需要跨國合作。環保問題就像疾病,越慢治療越惡化,我們應在早期階段採取行動。

日本四大公害訴訟

病名 地點 原因 症狀 污染源 訴訟時間 結果
痛痛病 富山縣 腎臟受損、骨軟化症 三井金屬 1968~1972 被害者勝訴,賠償金5700萬
水俣病 熊本縣 水銀 聽力、視力、運動、語言障礙 CHISSO 1969~1988 病患、企業、政府三方和解
水俣病 新潟縣 水銀 聽力、視力、運動、語言障礙 昭和電工 1967~1996 病患、企業、政府三方和解
四日市喘息 三重縣 空氣污染 喘息 四日市石化集團 1967~1972 被害者勝訴

[環保共識論壇]環保是經濟的盟友 日本建立環保型產業之經驗 --﹥

作者:吳斐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5年台日科技高峰論壇的第二場專題演講中,長期從事環保政策規劃、法令訂定,現任地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理事長的森島昭夫,就「公害─環保─經濟」三方面的問題,對日本建立環保型產業發表看法。他指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盟友關係,其中關鍵在於因防治公害而產生的技術,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而轉化為商機;暫時的成本增加是難免,但這個大方向應該是正確的。

環保技術提升企業競爭力

  1960年代的四大公害引發了許多訴訟。政府必須在政策上做出限制,不然只會有更多污染,例如發電廠一定要裝有脫硫裝置。國家可以提供補助,但也要求技術上再做提升。開始時會增加業者成本,產業需付出額外的支出,此刻環保是經濟的敵人。若不這樣做環境不能改善,也因此日本的公害防治技術相當發達。

  在1973∼78年石油危機時,日本產業界儲備了高效能技術。到了1980年代發展出全球最高節能技術,企業出現轉虧為盈的正面效果。這是雙贏局面,環境變好了也造就新的環保產業。

  現在的二氧化碳問題看來也似經濟的敵人,要求節能與降低排放,可以促進能源發展或節能技術,對經濟是正面大於負面。石油危機或節能在當時不被認為是環保問題,但氣候暖化使得21世紀地球漸漸不適合生物生存。另一方面,富裕集中在少數人,但應該讓其他活著的人也能過舒適的生活,因此有循環型社會的提議。藉由實現回收、減量、再利用,將循環定位為建構永續發展社會的中心理念。

循環型社會人人有責

  1993年的環境基本法,是針對整體環境而非公害問題而已。過去的政策著重管制面,現在提倡循環型社會,人人皆有責任,「循環─共生─參與─國際」是日本環境保護的主軸。也制定許多再生法,如2002年循環社會促進法、汽車再利用法。節能、減少資源使用,盡可能不要產生垃圾。整體政策的具體作法有:

一、污染成本由排放者負擔
  產業界會去開發新技術,產業責任要建立起來。以汽車回收法為例,回收再利用技術要由汽車業開發,買的人支付回收費用,製造商、代理商也有責任。這是循環型社會所必須的。

二、推動綠色產品
  傳統是用管制的,現在日本的作法是「跑第一棒」,訂定2010年省能目標,不達目標不核發產品許可;如果研發出好技術,可以減免稅金,做不到的則淘汰。廠商短期間比較辛苦,但長期可通用於國外市場,提升產品及國家競爭力。油電車、隔熱建材都已經在法令上建立基準了。歐盟的環保指令,讓不符標準的產品不能生產,作法上不完全相同,但效果類似。

三、考量環保設計
  冰箱若要節省電費,製造時卻要消耗更多資源,就是沒有考慮到「生命週期」的整體影響。目前沒有完整的作法,規範也未定,對投資者是不利的。預估4∼5年間規範會明朗化,企業會主動考慮產品的生命週期評估。企業必須考慮收益,所以也需消費者及股東的瞭解與支持。

  成本提高,在短期看不到利益,但政府政策須讓企業看得到遠景。2010年後,預估日本經濟將會大幅成長。一樣高度仰賴對外市場的台灣,是否也已看清未來的產業方向?

日本促進循環型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3層次

基本法

《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1993年

綜合性法律

《廢棄物管理與公共清潔法》,1997年

《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2000年

專門法 《容器包裝再利用法》,1995年 《家電再利用法》,1998年 《建築材料再利用法》,2000年 《食品再利用法》,2000年 《汽車再利用法》,2002年 《綠色採購法》,2000年

[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珍視在地資源才是永續發展的基石 --﹥

作者:朱惟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夏日陽光燦亮的六月天,畢業在即的金門農工學生即將展開一趟奇異的旅程。

  「這是鵝掌柴,你們吃的池上便當盒,就是用它當材料;這棵是鹽膚木,早期原住民就靠它獲取鹽分,葉片上的絨毛可以幫忙減少水分的蒸散。」廖東坤以相當鮮活而生活化的引介展開太武山的植物生態導覽;以「毋忘在莒」勒石聞名的太武山,地質構成屬於花崗片麻岩,此地因長期受強勁東北季風吹襲且土壤淺薄,像小葉赤楠、凹葉柃木等小型耐旱灌木,都是此地的典型植物。

潺槁鹽膚具珍奇

《浯州芳草》作者廖東坤,對金門植物如數家珍  廖東坤正是介紹金門植物專書《浯州芳草》的作者,他接著表示,金門的原生物種其實相當珍貴,許多是台灣所見不到的,像樟科的潺槁樹就相當具代表性,「它的樹型優美、顏色蒼翠,具備耐旱、耐風、耐鹽、耐貧瘠等優勢,同時還是黃邊鳳蝶幼蟲的食草,相當適合規劃作為金門的行道樹。」經過一番解說,這群原本還不太在意的畢業生,這才驚覺「原來我們金門的植物竟如此具有特色」。

  我回想剛剛來的路上,清一色是外來種的小葉欖仁,一旁的保育課邱天火課長補充說,小葉欖仁因樹型優美而被引進,卻未考量金門乾且冷的氣候特性,故多落葉,全無遮蔭效益。路邊其他外來園藝花卉的栽植,也一樣無法突顯金門的在地特色。當眼光一逕向外瞧,總以為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時,反而要目盲於「春在枝頭已三分」呢。而這只是當地政府與國家公園間經營理念不同的諸多事例之一。在金門急欲推行生態旅遊之際,這確是無法閃躲的課題。

  這次的活動設計,就是金管處為了讓莘莘學子親身體驗金門的資源,從而產生在地認同,所舉辦的自然人文生態之旅;除了戶外解說的斗門古道太武山植物之旅及水頭僑鄉建築巡禮外,還規劃了戰役史蹟、金門鹽的文化、金門生態環境等相關室內課程。

  在稍後幾天的行程中,我還另造訪了珠山、山后聚落、古寧頭戰史館、馬山觀測站及在小金門的車轍道上悠閒騎了一回腳踏車,也跟著解說員陳淑靈一家人,在映照著美麗夕陽光影的料羅灣沙灘上挖拾花蜆;深深覺得行走金門就當還以安靜、舒緩的步調。

  金門不大,約祇台北市一半面積,在當地租輛摩托車代步,就能輕鬆解決交通問題,只要事前蒐集閱覽相關資料(例如國家公園網站及相關出版品),輔以國家公園各景點展示館的影片介紹與相關展示內容等,相當適於從事小眾化的深度旅遊。只是這個想法在目前遊客結構仍以旅行團占多數的情形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戰地眺望一線天

  在與當地居民閒聊下,很能體會從前在軍事管制下的為難,以及現今急欲迎頭趕上「積極建設」的繁華願望。只是,這對環境相對敏感脆弱的金門來說,往往是一種「迷思」,這樣的迷思,表現於外,就是不斷的進行道路拓寬。

  以馬山觀測站周邊的道路建設規劃為例,金門縣環境景觀總顧問江柏煒表示,此地是昔日眺望大陸的窗口,故隱身於碉堡內的一線天射口,可是當縣政府為了解決大型遊覽車的會車問題而擬拓寬或興修馬路時,其原先因「隱藏地形」所呈現的戰略位置與地景特徵,也將魅力盡失。這樣,不異「削足適履」。

映照著美麗夕陽光影的料羅灣。(攝影:張良文)  或者可再從新思考的是,「外地遊客來到金門真正想看些什麼?感受些什麼?」是重複類如台北市的繁華景象嗎?還是無以取代的金門昔日風華?我想起金門國家公園許文龍處長曾對我說過,「有所為,有所不為,金門才永遠是金門」。

[來自石器時代的女孩]法虞探查記 --﹥

作者:莎賓娜˙庫格勒(Sabine Kuegler)
譯者:劉齊生

  「那是警告信號,我們已經到了法虞人居住區了,」納克熱回答道。

  木舟上沒有人再說話,只聽見馬達的聲音和河水的擊打聲。突然,納克熱縮成一團,他害怕地小聲說:「那裡,你們能看見嗎?」

  爸爸往岸上看,但什麼也沒看見。

  納克熱看見了眼睛,黑色的眼睛、黑色的身影。有人在暗中跟蹤他們。

  爸爸事後知道,這才只是第一道埋伏。每一個沿著河流上來的人都有被殺的危險。由於這些武士從來沒見過白人,因此感到害怕,所以沒有放箭。

  木舟繼續向前行進,但一路上依然看不見任何人,倒是經過了幾間空屋舍。這時爸爸看見岸邊栓著幾隻木舟。「有木舟的地方,一定有人,」他想,並決定靠岸看一看。

  其中一個達尼人領頭跳上岸,把木舟栓在樹上。爸爸要納克熱第二個上去,但他坐著不動。

  「不,」他說,「你先。」

  爸爸感到不解,他以為納克熱是法虞人,會說當地的話,可以告訴當地人,他們是帶著和平來的。

  但是,納克熱就是坐著不動,而且不斷重複一句話:「我害怕。」

  那時候爸爸還不知道法虞族分成四個部落,他們之間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木舟正好停在伊亞瑞克部落和提格熱部落之間的交界地帶。而納克熱是伊亞瑞克部落的人。

  爸爸只好先上岸,接著是美國人和另外那個達尼人。他們還沒有離開木舟,就聽到了後面的響聲。他們飛快轉過身,吃驚地發現,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爸爸以前從沒見過的最可怖的人。那人臉上充滿了敵意。他拿著弓箭,身上裝飾著動物骨頭和羽毛,全身塗抹著一種不知名的東西,味道十分難聞,爸爸幾乎要嘔吐了。這種惡臭不同一般,讓人很難說清楚是什麼。

*********

  事後得知,從灌木叢裡第一個跳出來的人是武士刺奧,考察小組目前在他的土地上。緊張氣氛稍有緩和後,爸爸再次對他說,他們是抱著和平目的來的,他想認識法虞人。酋長向爸爸招招手,讓他跟他走。這五個人帶著疑惑跟著兩個法虞人走進原始森林。納克熱一直不離爸爸左右,一手拿弓,一手拿箭。當爸爸要踩樹樁爬過去時,納克熱一把將他拉住,手指著樹後面的地方。那塊地方特意經過僞裝,被人用樹葉蓋著,但仔細看,還是可以看見裡面隱隱約約露出骨尖。這是為敵人準備的陷阱。爸爸踮起腳尖,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

  終於他們來到林中一塊小小的空地,空地中央有一塊被棕櫚葉覆蓋著的平地。那股惡臭愈來愈強烈,爸爸感到馬上就要窒息了。但他還是走近那平地,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裡躺著一具腐朽的人屍。

  屍體已經腐敗,成千上萬的蒼蠅和昆蟲在上面飛舞。美國人驚懼地呆呆站在爸爸身邊。

  刺奧告訴他們,這個人是納克熱部落的人,被一個伊亞瑞克人殺死,所以要向納克熱報仇。但是只要納克熱受到爸爸的保護,他保證不殺納克熱。他請爸爸在這裡過夜,因為天已經漸漸黑了。

*********

  爸有很多問題,最想問的是:為什麼會把屍體放在屋舍裡?

  納克熱解釋道:「我們把屍體保存在我們的屋舍裡,睡在他們旁邊,在屍體邊吃飯和生活。如果屍體開始腐爛,我們會把屍體裡面的液體擠出來,然後塗抹我們全身。屍體全部爛到還剩下骨頭時,我們會把腦殼和齶骨掛在屋舍裡。我們搬家時,會帶上它們。」

  爸爸追根究底想知道原因,納克熱僅僅說道:「因為我們法虞人知道,再也見不到失去的親人,所以我們離不開他們,把他們的餘骨保留下來作為永久記憶。」爸爸很久以後才理解這些話。(待續)

[活動]逝去的腳印 - 翁庭華攝影個展  --﹥

  時 間:即日起至10月16日
  地 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展區3C
  
  1962年間,攝影家翁庭華先生與同好五人結伴攝影時,發現位於五堵基隆河畔的礦區用運煤小火車,有感臺灣礦業的凋零,小火車終將步上不歸路,一行人決定以此為題共同創作,長期下來,同伴們的熱度慢慢消退,只剩下翁庭華先生獨自穿梭礦區,記錄這些小火車身影以及當時或是勞動或是嬉戲的居民。一禎禎超過40歲以上的黑白老照片,見證臺灣採礦業的榮退,透過藝術家的眼睛與鏡頭,感受畫面定格時,人與物鋪陳的故事,進而提供觀者心靈、視覺與情緒的感動。

[活動]秋之戀戀河海生態體驗營  --﹥

  時 間:10月15日(六)~10月16日(日)
  地 點:海生館及恆春半島
  主 辦: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協 辦: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教育基金會、屏東縣野鳥協會
  報 名:一律採網路報名,請至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網站本活動訊息上網報名,額滿為止
  聯 絡:科教組林君寧 08-8825001#5506
  E-mail: chunlin@nmmba.gov.tw

  由海生館專業培訓的解說員全程規劃解說,帶領各位探訪潮間帶,看看這些生物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度過,緊接著逆流而上,造訪溪流源頭,完成一趟水之旅。在滿天星斗下,於農場中舉辦一場神秘舞會,由青蛙和紡織娘演奏著動人的音樂,與螢火蟲共舞。除此之外,還要帶你去大開眼界欣賞過境台灣鷹群們翱翔的英姿,當然更不能錯過繽紛的海底世界。秋日墾丁覆蓋著一層面紗,走吧!讓我們一起揭開那神秘的一面。

[徵求]2005環保共識會議招募成員 --﹥

  活動名稱:2005環保共識會議
  討論議題:您是否贊成立法制定管制溫室氣體排放法令,以順應京都議定書之全球趨勢?
  主辦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會議日程:民國94年10月16日至11月13日之每週星期日討論(共5天,但第5天「評論會議」推派共識成員代表參加)
  地點:哈佛企管訓練中心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之1
     (木柵線南京東路站,兄弟飯店對面)
  資格及方式:年滿20歲之中華民國國民,由所有報名者中篩選20名參與共識會議之成員(限定非環保相關從業人員及團體之一般民眾參加,但環保科系學生可以參加),接受網路及傳真報名。

  報名網址
  報名表及同意書下載
  報名截止日:民國93年10月4日
  聯絡方式: 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 林群超副研究員(電話02-23753013、分機150)
  報名傳真:02-23753011
  會議出席費:會議期間支付出席費1000元/日/人,午餐費200元/日/人,4或5日總計4800元或5800元(午餐可免檢據但會列入個人所得,或亦可檢據核銷),另補助台北縣市以外之交通費(需檢據核銷)。會議出席費於11/6或11/13一併核發,午餐費當日核發。

[徵件]「蛻變中都•編織願景」高雄中都地區開發願景與都市設計方案  --﹥

  時 間:即日起至10月17日(一)
  主 辦: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協 辦:新見國際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高雄市廿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
  報 名:萬美娟 07-3368333#2645
  E-mail:mspace@kcg.gov.tw

  昔日風華的中都,由於本身的環境特色伴隨時間變遷,歷經製磚業、合板工廠等產業轉型,遺留下獨特的生態溼地空間,如今成為舊市區愛河沿岸僅存的低度利用空間,將藉由創意蛻變為新的風貌,宛如破蛹而出的蝴蝶,展翅飛翔。誠徵對於「中都地區都市設計發展願景」之創意構想,透過共同參與方式,引入3D空間思考與凸顯地區場域資源特色的都市設計手法,營造都市新風貌的契機。

感謝智邦公司協助發送本期電子報  --﹥

  感謝智邦生活館於本協會伺服器遭駭客入侵破壞之際,不吝提供發報平台,及時協助環境資訊電子報發送,讓電子報能順利寄達各位讀者信箱,協會特表謝忱!

  身為非營利組織,在此也向您推薦智邦生活館推出的虛擬主機服務,其價錢合理、品質穩定,並有專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智邦生活館長期為公益團體提供網路平台,從事公益募款與資訊發送,是值得信賴的公司。有興趣的讀者請洽智邦生活網

本會伺服器逐漸修復中 歡迎挹注善款以利軟硬體維護  --﹥

    本會於7月20日發現伺服器遭受駭客入侵,影響所及,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及電子報,亦受影響,無法正常作業;另40多個置放於該伺服器之民間團體網站,均遭波及停擺。幸經本會同仁與資訊志工的投入,目前情況正逐漸復原當中,謹向這段期間蒙受不便的各界夥伴與讀者群致歉。

  目前本會已更換部分伺服器硬體配備,不過仍需持續的經費挹注以利後續的軟硬體設備維護。善心人士請洽yang2035@e-info.org.tw或電02-23021122楊小姐

徵求企劃編輯  --﹥

企劃需求條件如下:

    1.喜歡自然,關心環境、生態相關議題
    2.願意負責環境專案及支援電子報相關採訪或編輯工作
    3.大專畢,專案企劃及執行相關經驗一年以上
    4.積極、樂觀、有想法、男女不拘

    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yang2035@e-info.org.tw 楊小姐或郵寄至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待遇:依個人面議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電子報編輯陣營志工招募  --﹥

  有興趣透過志工服務獲得知性的成長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正招募編輯陣營志工,歡迎有志者一起來打拼,我們需要:

活動訊息文字編輯

    1.關心環境相關活動、課程、講習、研討會、節目等
  2.願意負責每日電子報活動訊息區塊的編輯工作,作業時間彈性
  2.基本的電腦操作(會上網、文書處理、郵件軟體操作)
  3.勇於主動聯繫並求證消息來源

  有意接受挑戰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下載簡歷表
  寄至 pon@e-info.org.tw

外來種資料庫建置專案翻譯

   2005外來種資料庫,為了促進外來種資訊與國際接軌及維繫生態平衡的永續目的,相關文章、電子報與網站的內容部份,目前急需新聞翻譯人力投入,希望有興趣進行台灣本地外來種訊息 「英翻中」以及「中翻英」作業的志工能加入。

  意者請下載志工簡歷表,寄至   bearcr@gmail.co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